论农民工群体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群体,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长,农民工这一群体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一代农民

  摘要:农民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群体,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长,农民工这一群体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步为农民工所取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在新的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却面临种种问题,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引起我国XX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在深入研究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职业发展

论农民工群体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选题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

  (一)研究历史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真正引起学者的关注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周小亮较早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歧视及其原因和社会经济效应。马西恒提出了农民工就业问题中的“二元用工现象”和“双重劳动力市场”,认为必须加强XX劳动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控制农民工进入国有、集体企业的数量和速度,清理整顿已进入企业的农民工。21世纪之后,学术界开始大规模地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主要探讨农民工政策的历史演变。

  (二)选题意义

  2007年10月,XXX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同时“农民工”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008年3月,xxxxxxxx在《XX工作报告中》先后7次提及“农民工”一词,明确提出一系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举措,反映了对农民工问题的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农民工”这一概念,并且重点突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着力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从而实现农民工充分就业,对于积极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农民工就业现状

  通过对于校区附近建筑工地走访调查、前往当地劳务介绍中心、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一)就业分布

  在就业分布上,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企业就业的人数比较多,占到了15%,其次是一些小型工厂多是机械制造类型的工厂占到了13%,在这建筑业,就是俗称的工地上就业人数占比为12%。
  通过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门的农民工就业还是多在餐饮服务类、机械加工制造、工地等传统的行业上,大部分是我们俗称的“力气活”,相反,在一些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很少有农民工就业的案例,这表明农民工的就业分布非常狭窄,很少可以通过贡献自己的智力成果或者有效的收入。

  (二)就业性质

  就业性质上,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约90%以上,都是在私营企业或者个人企业处就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真正实现就业(以劳动合同签订甲方为准),屈指可数。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私营企业或者个人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因此,在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上,要对于私营企业加强引导,对其着重发力。

  (三)就业福利待遇

  首先对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上,大部分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一些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工资都是按天结算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大多数。约有60%的农民工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下上岗,其余40%属于签订过劳动合同人员。这种情况下,对于农民工劳动合同保障形同虚设,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十分差,而且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都是短期合同,或者试用合同。
  在工资收入上,在建筑工地上的平均工资为100元/天,月收入大部分在3000-4000区间,月收入高于4000元的比例仅为5%。
  总之,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虽然大环境有趋于利好,但是如今的农民工就业,无论是在福利待遇上,还是就业层次上,都有很长的优化道路要走。

  三、农民工就业主要问题

  (一)被动性流动就业

 论农民工群体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数据分析,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不满3年的比例高达77%,这就说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很大,很少有在一个单位长期工作的情况。在与农民工实际交流中,也出现了很多农民工没有长期工作的概念,大部分是设有秋农忙时节需要辞职回家,过年时期集体辞职,然后年后重新找工作的思想
  在很多的私营企业,也是为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在与农民工签订合同问题上,能不签订就不签订,农民工思想和企业的利益共同造成了农民工在就要我选择上没有主动性,大部分是被就业,使得农民工就业问题十分复杂。

  (二)基本权益难以保障

  上文提到,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多不签订劳动合同,在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中,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大多是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者,对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上岗的员工来说,法律层面很难进行界定,在劳动纠纷处理中,对于劳动合同未签订的农民工来说,处理起来难度也很大,需要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认证,这极大地不利于对于农民工权利的及时性保护。
  同时,私营企业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变相克扣农民工的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对于该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
  综上所述,造成了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基本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三)职业发展有限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工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下,有80%的人是初中以下学历。在建筑工地上调查,基本上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占90%以上,受教育水平低,造成了很多的职业农民工无法完成,只能通过下力气,通过汗水换钱财。很多的农民工,思路也不开阔,目光只在于眼前,没有提高自己知识水平或者职业技能的想法。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农民工没有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有限。

  四、农民工就业对策

  (一)创新制度

  农民工进城务工,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有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因为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的。我国的户籍制度将传统农村人口划分为农村户口,而且在制度设计上比较保守,出现了很多的对于农村人口的不公平对待现象,比如孩子上学问题、保险赔付问题都多像城市人口进行政策倾斜。
  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很多城市人口对于农村人口的轻视,才出现我们常说的农民工务工问题。因此在制度改革上,首先需要进行户籍制度创新,应该淡化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的概念,一碗水端平,在人的问题上不应该纠结与城市农村,通过创新制度设计,让户籍制度更加灵活。

  (二)提升能力

  短期内,应该加大对于农民村人口,特别是进行务工的农村人口的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进行农村务工人口的技能培训,让其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一项技能,比如对于餐饮服务类的农村务工人员,可以引导其参加厨师技能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厨师培训班或者向社会上的优秀培训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让其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引导这些务工人员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比如每天的早上,前来培训,对于培训效果较好的,要为其报名厨师证的考试。
  长期内,需要改变传统农民工的思想,让现有的农民工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这可能对于其现状改变很困难,但是,对于其后代教育很有意义,不能让农民工的后代成为小农民工,应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三)加大保障

  应该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保障系统。在保险上,要XX部门可以通过保险机构,进入工地对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务工人员,引导其购买一行比例的意外保险,保险购买后由XX社保部门进行统一报销,或者报销一部分。让每一个农民工都有一定的意外伤害保险。在合同签订上,XX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保险,比如通过日常监督、调查的方式约束私营企业主尽快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私营企业主有一定的XX补贴资金。现如今的农村合作医疗也要加强保障力度,让农民工进城看病也享受到合作医疗。
  总之,就要各方用力,重点发力,实现农民工保障有力度,风险有规避。

  (四)维护权益

  一方面,对于出现权益侵害的农民工,XX部门要全力维护,明确责任到人,并且对于XX工作人员对于权责范围内的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效果要加入其工作考察中来,设定考察指标,通过数据说话。
  同时,也要加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很多情况下,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对于自己权益受到了损害,自认倒霉,XX和社会保证部门要引导农民工自己要提高维权意识,权利损害一定要说出来。同时,也要告知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学会规避一些风险,多找一个和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

  (五)扩充渠道

  加大就业信息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针对就业信息和渠道“弱势”的困境,XX和企业应该加强信息服务,但就如何加强信息服务的研究尚不成熟。同时要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有两种基本形式,即雇佣就业和创业就业。创业就业相对于雇佣就业来说,具有倍增效应,如果能实现农民工成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而且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发展服务于农村的中小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担保基金”、“农民工发展基金”等

  结论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难破题的问题,这是由农民工自身原因、XX部门引导失误和企业责任心差共同造成的。因此,对其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只有通过XX牵头,政策引导,社会团体重视,企业增加员工责任意识,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解决。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镇化假设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我们现代的高楼大厦,就没有现代化的社区,对于每一个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舒适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不可以忘记,农民工在背后流下的辛勤的汗水
  参考文献
  [1]张笑秋.基于参照点依赖的农民工“民工荒”成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57-160.
  [2]陈藻.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1(2):75-82.
  [3]彭仁贤.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1(4):142-145.
  [4]刘传江.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J].人口研究,2010(2):34-56.
  [5]王艳,杨文选,陈娜娜.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6(6):59-61.
  [6]罗恩立.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5-9.
  [7]林竹,朱柏青,张新岭.经济学视角下农民工的就业行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3):38-40.
  [8]彭国胜,陈成文.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综述———以青年农民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72-75.
  [9]俞玲.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研世界,2010(8):39-40.
  [10]符平,唐有财.倒“U”型轨迹与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41-47.
  [11]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3):1-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430.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