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大学生的学习向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向发展,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约束。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师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系统性,过度使用手机将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需要探索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智能手机;移动学习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12月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预测2013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5亿,而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用户群体。工信部将于
2013年底向运营商颁发4G牌照,4G商用代表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4G能够达到100M/S的超高网速,使得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更流畅,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粘度。随着速度的大幅提高,智能手机的互动性、实时性、便携性等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不再受到时空的约束。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必然对其学习模式、习惯、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使用现状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日益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手机不带在身上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甚至产生焦虑感,可见智能手机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已不可分割。随着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依赖于教师的课堂面授,发展到基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自主学习,现在向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向发展,。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以至于使知识的习得和日常生活情境活动融为一体,使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大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学习并沉醉于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所交织的情境中,怡然自得。。
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学习由于其强大的互动性、实时性、便携性而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青睐,在大学校园里快速兴起,成为未来大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这种学习方式下,大学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链接无线网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完全打破了大学生学习的时空约束;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呈现,并能实现情景化的互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层次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学习进程,并能得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对大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巨大积极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男女比例中,男生的比例要比女生的比例高,而且理科生的比例比文科和艺术类加起来的比例都要高41%。这说明男生对先进电子设备的兴趣比女生浓厚更喜欢操作一些复杂的电子设备动手能力较强。2009年上网手机数量增长率为98.3%我国的手机网民这样一个群体的数量也正在迅速增长,根据2010年1月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印.8%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互联网发展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过度依赖智能手机
2013年,CTR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新生中手机拥有率为96%,个别院系更是达到100%,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占83.6%。大部分大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产生了严重依赖感,无论是在课堂、食堂、宿舍、车上,甚至在校道上随处可见低头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手机成为大学生随身带的必须品,一旦手机忘记带了,他们会表现出焦虑不安。这种对智能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伴随着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具体分析,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一)智能手机已在大学生中逐步普及
大学生已养成一种翻看智能手机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具有一定的强迫性。根据强化理论,一种行为短时间内不断重复,就会得到强化,长时间会使该行为得到牢固的建立成为习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如玩游戏一样,具有很强的操控互动性和及时反馈性,需要大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投入,一旦获得突破,大学生即可产生成就感,。这种感觉吸引大学生去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学习技能不断提高,移动学习行为得到强化。,不断反复,这样便产生了对某种智能手机学习软件的沉浸现象。
(二)智能手机学习软件开发商瞄准了移动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的巨大商机,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开发商在智能手机学习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上,巧妙借鉴了学习游戏的经验,注重学习内容的逐级挑战性和学习者的学习技能之间的平衡性,从简单有趣的内容开始吸引大学生入门,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动态调整和逐步增加学习内容的战性,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使学习者从不气馁并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其沉浸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情境中。
(三)智能手机满足大学生娱乐、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新兴媒介
大学生通过它能够看电影、听歌曲、玩游戏等,是一个信息量大、方便携带的娱乐平台;应用软件QQ、微信等使大学生之间沟通无界限,而且具有及时、便宜、范围广等特点,大大拓展和激活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满足了人际交往需要;大学生还利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查询信息、缴纳费用等,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另外,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完全确立,人际交往还没完全成熟,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易沉浸于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所创造的网络世界中,逃避压力和烦恼。
三、沉浸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有利影响
熟练掌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成就感,移动学习让大学生在自主挑战和享受学习时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因此,移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沉浸会产生有利影响。
(一)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手机上的学习应用软件产生极高的兴趣,他们认为手机移动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不被束缚的学习状态,他们可以不受时空约束,不被传统的知识权威。操控。,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由此看来,手机移动学习帮助学生克服了对枯燥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并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手机移动学习者的强大惯性增强了学习的连续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如若没有及时解决便只能留到下次上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连续性。如今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与同学或者老师取得及时沟通,顺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智能手机移动学习,老师也可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在智能手机应用中了解到的技能有利于对学习资讯的准确掌握
大学生在依赖手机网络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高的技巧,可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在面对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以获取信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长期运用,他们掌握了较高的操作技巧,能够迅速地找准有用的内容,这种对手机应用程序的娴熟运用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沉浸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在肯定智能手机带来的娱乐、交往、学习便利同时,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更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学习成长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影响大学课堂学习效果和师生交流模式
笔者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现状的调查显示,约4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偷偷查看或者干脆摆在桌面不停把玩智能手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手机就像自己的眼耳鼻之外的另一感官,他们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查看想寻找的信息,获得与外界的沟通,或者即时录下或者拍下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受访者甚至认为现实的课堂已经可有可无。大学生对手机过分依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课堂学习认知产生偏差,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在乎,认为自己通过智能手机自主学习能达到同样效果,甚至效率更高。另外,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沉浸于智能手机,无心听课,从而忽略了课堂上与老师的真实互动以及与同班同学的情感交流,很多学生上完一堂课根本不知道上面站着的是谁、左右坐着的是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师生交流模式。
(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
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是一种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方式,而大学生传统的学习往往强调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手机移动学习的零碎、不完整性,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大学生学习的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另外,据多位受访者反映,在校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速食阅读。,他们在信息高度丰富和发达的当下,对阅读的耐心显得极为有限,很少有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去阅读经典及长篇巨著,他们表示手机媒体提供的短小精悍的文字更能够被青睐。手机的移动学习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考能力
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着大学生的各种需求。由于过分沉浸其中,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与现实脱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另外,由于大学生沉浸手机学习而忽视社会实践,影响着大学生社会能力的锻炼。更有研究表明过度依赖手机,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考能力,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智力水平。今日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蚕食着我们的热情和灵魂。
(四)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更新换代极为快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学生炫耀的资本,从而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甚至多有因追逐某款手机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发生。另外,过度低头使用手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的。iPhone手。、。iPad肩。的出现,导致颈椎病等疾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另外,手机的电磁辐射,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还可能引发肿瘤。很多大学生没有节制地长时间使用手机,出现各种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有些学生更加直接影响到正常作息,时常带着手机入睡,长此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策略
移动学习是随着科技进步,继远程教育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今基本上每位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他们已经具备了可移动学习的硬件设备。然而,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自制能力,容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学校以及社会各方应当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终端进行移动学习。
(一)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上讲,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手机网络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技术程序,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如今,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手机媒体资源的极端丰富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社会各方应当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移动网络学习环境。一方面,XX应当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智能手机信息发布管理法律规章制度,打击发布非法和不良信息,还智能手机网络世界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另一方面,作为手机媒体的运营商,应当努力提高手机媒体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传播:同时,应当努力研发相关程序,有效设定提醒大学生科学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多款游戏,已经开发了设定游戏时间段,超时警告并延时继续的功能,这对防止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迷游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手机媒体内容开发商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学习软件,如果能有效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学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帮助。
(二)学校和学生层面
从学校和学生个人层面上讲,应当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丰富校园学习活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就学校而言,应当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针对性教育,建立相关的辅导咨询机构,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可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另一方面可举办相应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应用,回归课堂学习和社会学习。就学生个人而言,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信息识别能力,正确认识移动学习的利弊,主动拓宽自我学习的长度,沉淀自己文化素养的厚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技能。
结论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的广度并使其突破了时空界限,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也将带来诸多问题,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系统性,过度使用还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等,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让移动学习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2]杨刚,徐晓东.学习交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报告:手机媒体影响与发展趋势[EB/OL].http://www.cnnic.net.cn/,2011-2-20.
[4]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5]周楚莉,李金芳.大学生使用与依赖手机互联网状况调查分-以三峡大学为例[J].东南传播,201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