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当代XX的执政理念,它是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的时代产物,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人本思想,“以人为本”与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思想有怎样的不同?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利用先贤遗留的文化瑰宝,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笔者立足于唯物史观,把本文分为四大部分:解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思想、两者的异同和中国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相关内容。
关键词:民本思想;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民群众
一、引言
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大程度推进了历史的发展,同时对社会也有着积极影响,其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这几个方面上。在充分地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当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学者对人本主义进行研究,说明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后来遭受到宗教和教会的打压,上帝凌驾在科学之上,人本主义受到强烈的冲击,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潮,人本主义思想进一步走向完善和系统化。
对两者进行比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们这一代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本思想,结合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为我国建设民主政治道路提供有利的借鉴和参考。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作为研究基础,对两者思想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并采取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再寻找相关文献和著作分析我国和谐社会的人本观念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了解此观念对推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中国民本思想发展脉络与内涵意义
(一)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脉络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最先出现在西周王朝,几千年来一直在发展和变化。笔者认为发展脉络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汉唐时期、明清时期。
1.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萌芽与形成
在殷商时期,商王在迁移国都时曾说:“重我民,无尽刘”,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早已开始萌芽,也有大量的神话传说说明统治者爱戴子民,例如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等。到了周朝,周朝从商朝历代亡国的教训中得知民众的力量,因此周人“敬德保民”的思想由此产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敬德保民”的思想贯穿了这两个时期民本思想的演变。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剧变时期,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经济,政治和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巧玲,都静.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浅析[J].文学观察,2009,6:135-137.]当时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民本思想,如孔子的《论语》:“为政以德”“爱民”,齐国管子所说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在此社会变革时代,产生了许多重视民本思想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
2.汉唐时期:民本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这一阶段的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得到稳固和发展,统治者和百姓的矛盾日益严重,广大群众有了反抗的意识,动摇了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如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对于类似这样的情况,西汉初期的贾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继承与改进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因此他主张“民者万世之本也”,必须要关心民生,以民为本。汉初时期的社会状况处于民不聊生,统治者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免除徭役,让战争逃亡的人回家,休养生息政策巩固统治,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的君主统治奠定基础。唐朝时期的民本思想稳固发展,[陈巧玲,都静.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浅析[J].文学观察,2009,6:135-137.]与汉相似的是都经过战争动乱后建国,在其前都有一个短期的王朝给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唐朝初期采取了重民,养民,爱民的政策,为后期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基础。只有一个开明的统治者是不够的,唐朝时期用人唯才,选贤廉能,所以有着一批睿智的贤臣共同努力治理国家。
3.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完善与巩固
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慢慢走向衰落,随着时代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改变,我国民本思想出现新的特点,明朝时期的思想家主要以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对当时的制度进行了批判。黄宗羲用“天下为公,君为客”的思想批判封建阶级统治,其中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整个社会是人民共享的,不是统治者一人的;第二,社会事务应该让百姓决定,而不是由君主一人独自决定;第三,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是处于平等地位的,这对民本思想有着很大一个突破。他们对人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促使民本思想不断完善和成长,有一定程度往民主观念转变。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统民本思想一直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它在华夏民族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有弊,客观上维护了百姓的利益,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二)中国民本思想的内涵意义
1.中国民本思想的内涵
先从“民”这个字来看,在古代广泛指社会劳动者,是国家的根本。“本”这个字,原意指树根之所在,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引申为事物根本、基础之义。《说文·木部》释“本”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在树下,树的根株为本。“本”可以用来比喻为自然、社会、人生中具有同属性的联系,人以身体作为本钱,家以宗族作为根本,而国家也有“本”,这个“本”就是民众。[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2005,1:113-118.]民本思想强调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在强调尊重君主的同时也要优先考虑人民,因为人民是君主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百姓就没有君主,如《贞观政要·论政体》指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时也强调君主统治应该顺乎民意。[向晋卫.人本与民本—-两汉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A].云南社会科学,2002,5:79-82.]笔者认为民本思想包括四点内容:“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为政以德”和“制民恒产”的富民思想。
(1)“民惟邦本”的核心理念
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民本”这一概念,只是在古代一些文学中,会有这两个字结合写在一起的例子,如《梁书》中的“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三略》中的“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还有司马迁的“制国有常,利民为本”等等有关句子,但它们都不包含“民本”这个含义。实际上,现在“民本”这个词是中国古代作为重要思想“民惟邦本”的缩写。[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2005,1:113-118.]《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作恶多端,被后裔抓起来要废除皇位。所以他的五个弟弟写了《五子之歌》。其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于此。内容大致是:国家的根基是天下的老百姓,他们安居乐业了,这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觉得所有的人,包括许多愚笨的人都可打败我。一个人犯了多次错误,百姓的怨怒怎么能明显了才被发现?应该当它未形成时就要防患于未然。我面对如此多的百姓,其实害怕得像用坏的缰绳驾驭六匹马,一个身为君主的人岂能不敬畏人民呢?这是第一次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J].东南大学学报,2002,4.]
更深一层地解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应当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本”和“末”的关系,即人民为本,君主与XXX为末。[姚志勇.论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历史局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2:134-135.]其寓意是借助一棵树木指事,本是其根基,末是它的茎叶、树梢。第二层,统治者、XXX和人民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三者不能独立存在,失去民众等于失去民心,关系着国家XXX的存亡。第三层,人民生活安稳,社会才会安宁,国家XXX才能得以巩固。
(2)“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民本思想除了包含“民惟邦本”的核心理念,还有“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在这种封建制度环境中的“民生”思想往往体现为“民本”思想。[杨伟.从“民贵君轻”到中国xxx民生思想的思考[A].理论观察,2016,5:29-31.]“民生”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指人的一生必须勤勤劳劳,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物资匮乏,国家和社会才能稳定。最先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面对七国烽火交加,君权至上的时代,能提出这一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孟子•尽天下》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国家和君主都可以改变、而民众不可改变的思想,突出了“以民为本”的理念。[韩星.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儒学全球论坛,2006,1.]《荀子•大略》中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意思指上天养育百姓,不是为了君主;上天确立国君,因为要他为百姓谋福祉,保障百姓能安居乐业。所以前人分割土地,建立诸侯国不是为了显得自己高贵,授予官职和俸禄不是为了尊重官员。由此可见,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国君应该要顺乎民心。[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J].东南大学学报,2002,4.]
(3)“为政以德”的爱民体现
孔子推崇君主制,但认为效忠国君是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君要对民实施仁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君主以道德来治国,他就可以像北斗星那样居于中心,确定自己的方位,便可让身边的大臣和全国的老百姓都像群星般围绕你、拥护你。由此说明国君要关心百姓疾苦,大臣和百姓才会拥护你。孔子还强调“省力役,薄赋敛”,减少徭役,减轻赋税,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达到“民本”的目的。[姜素贤.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现实意义[A].理论探索,2005,4:37-38.]
(4)“制民恒产”的富民思想。
制民恒产意思指给人民分一份固定的田地。因为有了田地,百姓生活才有保障,古代的学者提出过关于“制民恒产”的富民思想,如孟子的“若民,刚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其意指让百姓有自己固定的产业,丰衣足食能稳定人心,使国家繁荣昌盛。如果人心不稳定,就会放荡无耻,无恶不作。[张祥浩.再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2003,5:66-79.]所以他主张让生产者有恒产,让人民安居乐业,不遭受饥寒。
2.中国民本思想的意义
中国的民本思想对历史发展和协调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
在政治方面上,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权神授与君主制,民众如果到了水深火热的极限会站起来反抗暴政,减少一定的剥削与压迫,使统治者意识到人民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必须重视人民的力量,在国家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富国安民的政策。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灾患频繁发生,百姓流亡且民不聊生,为此晋武帝施行了安民政策和重农政策;隋唐时期的君主都十分关注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赈济和抚恤,开皇四年发生了旱灾,“其强宗富室,家道有余者,皆竞出私财,递相调赡”。此外,唐朝还有国家出钱赈济的情况,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
在经济方面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主张“天下顺治在民富”,意思是国家能治理得太平在于百姓生活富裕,说明人民要在物质上富足,需要统治者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实行有效政策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历史发展,哪个统治者关注民本思想的历史时期,哪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就会较好,就会产生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在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近代先进思想家宣扬西方民主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土壤,对我国社会的封建君主制和君权神授的理论起着抨击作用,促进民主观念的形成。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为公”建议约束君主的权力,为我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
最后,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民本思想有利于给社会提供一个保障,统治者须施行仁政且实行利国利民的政策,与民同乐,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感,更好地缓和了社会间的矛盾。[林娇娇.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人本理念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中国历史上有见识的先进政治家、思想家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看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不同程度地承认了人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艾新强.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1,3:45-49.]
(三)中国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除了肯定中国民本思想积极作用的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民本思想本质是从维护君主统治提出的,误把民本当民主,传统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主观念的发展。君主在历朝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实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只是以“礼”为表象,他们要维护的是以“礼”为表象的封建等级制度,利于统治者管理,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实现真正的“以民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缓和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从而巩固国家统治,其中统治者施行的仁政和利民政策,如轻徭薄赋、赈济和抚恤则是为了安抚民心,防止出现像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所以百姓的自身利益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
第二点,阻碍人民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和国家政治的民主化。民本思想实行的是“人治”,君主说了算,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法治”从而阻碍了社会的法制发展,在封建专制社会几千年来影响作用之下,百姓都缺乏自身权利的认知,古代“皇权至上”决定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要形成长久“人治”状况,这严重抑制了中国法制社会化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艾新强.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1,3:45-49.]
三、西方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内涵意义
(一)西方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
人本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萌芽了人本主义,主要以自然界为研究,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发展阶段,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权利和平等被大多数人所关注,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从人的价值上关注个人的发展。后来哲学家费尔巴哈在继承此前的思想上提出了人本主义,到我们常听的马克思对人本主义的较为全面性一个探讨,笔者认为西方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重要人物普罗泰戈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说明人的思想会对万物进行一个整体的判断,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意识到人的存在。苏格拉底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的“认识你自己”成为希腊人的名言,要求研究自我,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人的地位。正因为他的前卫观点违背了当时的宗教信仰,触碰到教会的利益,导致被处死的结局。虽然他是唯心主义者,但是他在人的理性方面是有着促进意义的。在古希腊,哲学的目标是对宇宙进行思维和考察。[王中原.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D].延边大学,2007.]
2.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是西方著名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当时基督教主张神是万物之主,人生来有罪,只有尊敬神,奉献神才能得到永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他们渴望追求享乐主义,不再悲观厌世。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思想,提出人取代神成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应该解放个性,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中世纪神学的残酷统治是人本主义发展中一场大灾难,文艺复兴主张要用理性和科学知识抵制神学,鼓励有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人的文化教育,但是此运动还没形成系统理论,主要是通过学术绘画作品体现一定意义上的人文主义精神。[王中原.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D].延边大学,2007.]
3.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前进,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在17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英国,18世纪流行于法国,这是一场人民和资产阶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在上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那个时期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科学和思想主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如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等等,启迪当时人民的思想,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摆脱封建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人文主义思想家用理性对抗社会等级制度,要求权利的平等和自由,许多思想家要求改革社会制度,回归自然并且还人民自由,应该关心当下人生中的实际问题。
4.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本主义
19世纪初期的西欧,西欧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其发展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许多思想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李金宝.马克思道德思想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6,2:77-78.]该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有傅立叶,圣西门和欧文,他们批判私有制、不平等经济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蓝图只是以手工工场为原型,后期阶段的社会蓝图已经以大工厂为原型,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同,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仍遭受政治经济上的压迫,后来引起了不满和反抗,直接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不符时代的发展需求,当时的人民过度地认为人的理性可以控制社会发展,坚持唯心史观,没有弄清楚社会发展规律就企图建立“理想王国”,存在很多不成熟不合理的理论,[陈泽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J].大东方,2017,2:20-21.]虽然没有找到正确变革的方法,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5.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
我们谈论到西方人本主义的时候,会想起马克思主义,大多数人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一起的,有些学术家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思想,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本主义:人的本性就是理性、意志和心,人的本身就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情。[郝孚逸.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6:104-105.]所以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人”和“本性”理解为抽象物。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不完全相等,但又有异同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相同的地方,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关心人及其命运,而两者的相异之处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从不把人和人性抽象化。[郝孚逸.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6:104-105.]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讨论的是现实且物质的生活基础。[解宜宝.马克思人学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关系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0:4-6.]在资产阶级兴起和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益,然而又造成了无产阶级出现许多贫穷百姓,从而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当时的“以人为本”的口号一捅便化为泡沫,他的抽象性,欺骗性随着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发展被揭露和批判,从而有了当时著名的巴黎公社运动事件,工人阶级要求享有自己的权利,谋求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方式管理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人本主义基础上批判继承。[郝孚逸.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6:104-105.]
(二)西方人本思想的内涵意义
1.西方人本思想的内涵
“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于拉丁文的“humanitas”,意思是“人性”、“万物之灵”。[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A].湖南农机,2011,5:211-216.]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内涵主要包含了“自由”、“平等”、“博爱”等主张,强调人的价值、互相尊重、人格平等的世界观,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李万军.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流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4:40-55.]笔者认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的个性,提倡关怀人。第二,反对束缚人性的禁欲生活,要求享受现实生活。第三,认为人的理性至高无上,提倡认识科学与自然。
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得知,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唯物主义人本哲学是“人本主义”,欧洲学术界在他之后才开始使用“人本主义”这一词,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确立就主张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处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李万军.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流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4:40-55.]这一思潮的确立无疑是有前者奠定了基础。
2.西方的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西方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方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及其权利,促进法制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从人的角度来解释人生而平等、自由,主张在法律面前,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地位也亦如此。所以人们更努力地健全和完善法律,希望从法律上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当XX侵犯自身的权益,如果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人们的权益,人们就更加愿意,主动地维护自我权益。法治的基石越来越坚固,XX依法执政的水平便可不断提高,促进了法制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
第二,人本思想提倡用人权反对神权,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确立人的尊严与地位。随着人对自身、对社会认识的加深,人们更加关注现世的幸福,肯定个人价值,个人能力,个人的尊严。[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弘扬人的能力和作用,奠定人的地位。
第三,人本主义强调个性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封建时代的西方,教会神学是精神支柱,君主的权利不高,但神权处于最高权力的位置。人们的生活长期受到封建神学的控制和压迫,做的很多事情都受到一定的约束,例如文学大多要以神学为体裁,生活上的礼节也要尊重神学,久而久之使人的个性无法张扬,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一定阻碍,难以促进社会发展。[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当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人从中得到更多资源,个性更加得以解放。
(三)西方的人本思想的局限性
人本思想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要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看待,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有几个不足之处。
在经济方面,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刚开始的时候,资产阶级是当时的的阶级基础,经济出现垄断,贫富差距加剧,大量劳动人民成为廉价劳动力,受到压迫和剥削,这样的不平等经济让人们悲观厌世,最终逃向神秘主义和怀疑主义。[王中原.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D].延边大学,2007.]
其思想把人与神认为是相对立的,这表明人应该从神独立出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是大自然的附属物。许多思想家们脱离唯物史观把人过度看作是理性的人,认为理性存在之物是人,人有了理性便能战胜一切。这种思想理论夸大了理性的作用,忽略了理性的限度。[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关于人性的理解都是抽象的、普遍的,不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性,有一定的片面性。
西方的人本思想脱离唯物史观和历史发展性阐述人性。纵观历史发展,人的社会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出现不一样的特征。马克思表明,不同时期的人所表现的特性都不同,所以一定要参考当时的历史是怎样的形式和特征。[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而大多数人本主义学家,他们在理解人性的时候大都是撇开人的历史性来考察的,看不到历史对人性的制约。笔者认为抱着这样的考察态度是非科学的,人本主义这种离开了人的历史性去理解人性的认识,也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
四、中国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思想的异同
(一)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的相同点
1.两者都在神学对立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殷商时期十分尊重且迷信神权,当时殷商时期主要的宗教活动是祭祀与占卜,后来因为商纣王不顾百姓社会生活,实施暴政,导致国家灭亡。周朝时期仍然继承天命解释国家XXX,但又与商朝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天命神权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做到“敬德保民”这一思想理念,便能得到天命神权的庇护,否则会失去。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一直继承、创新,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神学不可分割。[王杰.超越神权政治——西周时期伦理政治的形成与确立[A].哲学动态,2006,6:65-67.]但是,后来的统治者知道民众力量的强大,慢慢地从尊神转变为尊人,站在了与神学对立的位置上,丰富了人们对社会政治、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样,西方的人本思想也是在神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举人文主义旗帜迫切地想推翻中世纪确立的“神本位”思想,提出以人为中心代替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我,倡导个性。[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A].湖南农机,2011,5:211-216.]
2.两者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不包含民主思想,但有一定的联系,“民主”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文献,《书多方》记载“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其意指上天希望可以找到统领百姓的人,便把这任务交给成汤。这里的“民主”指的是统领百姓的人,并非我们现代所说的“民主”。[闫帅.民主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J].同行,2016,13:275-276.]民主是个政治概念,如社会公民拥有言论,出版,监督权,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现代民主制思想从19世纪开始传入中国,正是因为有我国的传统民本思想作为基础,中国慢慢走进民主社会,从而有著名的辛亥革命运动,往后深深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民主道路,才有现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XXX道路。在西方的每一个人本主义发展时期,都倡导人民身心自由、权利平等、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所以两者都间接或直接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闫帅.民主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J].同行,2016,13:275-276.]
3.两者都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许多的民本思想家提出统治者要关注百姓的物质利益和生活愿望,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的重视,董仲舒提出的“人,是万物之本”,认为人是一切万物的根本,强调人至高无上的存在。[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西方的人本主义也注重人的价值,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与董仲舒有相似之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到了近代社会,强调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的不同点
1.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农业自然经济的产物,大河文明。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切断了农民与市场和社会的经济技术联系,农民自身力量微小,不足以抵抗天灾人祸,只能靠皇帝、清官保护自己,农民是需要皇帝和清官“为民作主”的;反之,皇帝官僚集团也是需要农民作为自己封建统治的基础,于是产生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而西方人本思想,是诞生于古希腊城邦社会,海洋文明,其经济基础是市场商品经济,在市场商品经济中,利益是平等多元的,是个体生存方式,个人本位,所以产生了人本思想。
2.两者思想目的不同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本质就是服务统治者,保障社会的安定。由于中国古代阶级不同,统治阶级在当时社会占据中心地位,但西方人本思想却主张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体,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依靠这些自身的权利和地位,保障自己的利益,尽管西方许多国家有国家元首,但没有实质的权力统领人民,真正的权力在于社会的百姓。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很大区别。
3.两者重视对象不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注重家庭和宗族观念,原始社会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人们组建团队,重视集体的力量,认为血缘关系是个人牢固的依靠,所以古代便以血缘关系组建了宗族制,在演变成宗法制,而且某一家庭犯了什么弥天大错,就会被实行株连九族。当时人民十分强调集体生活、集体社会的价值,尊严没有得到一定体现,还要遵循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然而西方的人本思想却和古代民本思想有很大区别,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由于地理环境的崎岖,分布较为零散,大家很难集中一起生活,只能个人独立生存,其文化思想也随着这样变化而变化,从而重视人权平等,关心自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例如我们所了解的西方女性无论自己身材外貌怎样,大胆穿自己喜欢的服装,不管他人的目光看待,这样的思想文化能使自己注重自身的愿望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顾及他人、社会的看法,对自己负责。
五、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民主政治还在不断的发展,它一方面深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政治思想的冲击。[蔡丹.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7-1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它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的实质为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然而“以人为本”是我党执政治国的理念,最终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xxx员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意义。
(一)XXX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对于现当代社会,什么是“以人为本”思想呢?胡锦涛同志曾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其内涵: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心与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让全体人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李春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现实依据[J].党政干部学刊,2007,2:15-17.]笔者翻阅资料得知《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的“以人为本”内涵解释:承认并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维护与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XXX。[蔡丹.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7-110.]
“以人为本”这一个词,我们要理解“人”和“本”这两个字。不同时期,不同阶级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涵义,我们现今中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和本质理论,指出了“人”是存在现实社会的,非抽象的,具有意义和独立人格的人。[蔡丹.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7-110.]在科学发展观中,就是指一切建设XXX道路中的人,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农民等主体。以人为本中的“本”是国家的根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的当代启示
1.有利于我党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我国执政理念,它关注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关注每一个社会劳动者,关注人的利益需求,同时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如贫富差异,幸福感差异等。[唐海潇.以人为本是中国xxx执政理念的新发展[J].理论研究,2006,4:4-8.]希望XX可以做到透明,公正,具有责任心,努力服务于人民,同时不同地区的XX要与时俱进更新该地区的执政理念,一切事情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我党必须保持清正廉洁,[关丽娜.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85-87.]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处于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除了逆行负重的医生和护士保护我们中国,还有XX的当机立断封城,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如设立联合检疫站点1268个,加强突发疫情医疗废物监管,加大防控资金支持力度等。无疑体现了中国XX切身保护人民利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严厉依法打击xx腐败,因为它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公平公正、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还人民公平,还社会正义,还国家安宁。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关注,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防止出现“我爸是李刚”、“玛莎拉蒂女司机醉驾”和“奔驰开进故宫”等事件,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我党,监督社会不公平正义的事件。
2.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提倡群体理念,把古代人民培养成一切听从君主安排的“愚民”,这种“民”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本主义”强调人格的平等与独立,人的个性的自由。西方的人本主义为了推翻神本位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家提出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尊重和认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高人的地位,认为应该发挥人的个性。[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否则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马兵.XXX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值价和实践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1:72-74.]国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使得人民有工作,有钱看病,有住所居住,有生活保障等,当这些物质条件都落实好了,便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孔好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改革与开放,2015,12:65-66.]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应该要尊重且肯定个性差异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在于建设和谐社会,[关丽娜.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85-87.]经济上,XX需要加大宏观调控,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政治上,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从而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思想文化上,从小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总之一切不能脱离以人为本,否则和谐社会就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XXX“以人为本”思想对中西传统文化的扬弃
“以人为本”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论,认为人需要被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它某些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有关对百姓的内容,在古代,君主要对百姓实施仁政,与民同乐,同样中国现代社会也要继承这一思想。[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大学,2015.]传统民本思想的“民”被视为国家统治和维护社会的工具,主体是统治者,而“以人为本”则大不相同,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每一个个体都是国家的主人,所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之传承与创新。
XXX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有一定区别,西方人本主义主张高度肯定和夸大人的作用和价值,强调人在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对于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西方人本思想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这不同于XXX的“以人为本”,所指的人都是具体的,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各阶层的现实的人,如知识分子、工农民、军人和一切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人民群众。我国的以人为本思想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理论依据。
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主张自我认识、自我创造实现人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的西方反对神学、反对专制,崇尚科学和自由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和肯定,推进社会的发展且起到一定作用。[蔡丹.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7-110.]“以人为本”思想对其要借鉴和批判吸收,两者的理论依据基础不一样,因此,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民本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兵.XXX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值价和实践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1:72-74.]同时,也要认识到如何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容,更好地建设XXX道路。
六、结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比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异同,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内容和背景。
在现代,“以人为本”思想注重人民群众利益和人的价值,强调个性多元化,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融合了中西方的思想从而发展起来。我认为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巧玲,都静.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浅析[J].文学观察,2009,6:135-137.
[2]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2005,1:113-118.
[3]向晋卫.人本与民本—-两汉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A].云南社会科学,2002,5:79-82.
[4]张祥浩.再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2003,5:66-79.
[5]姚志勇.论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历史局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2:134-135.
[6]杨伟.从“民贵君轻”到中国xxx民生思想的思考[A].理论观察,2016,5:29-31.
[7]姜素贤.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现实意义[A].理论探索,2005,4:37-38.
[8]韩星.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儒学全球论坛,2006,1.
[9]梁亚丽.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2015,9:63-70.
[10]艾新强.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1,3:45-49.
[11]王中原.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D].延边大学,2007.
[12]郝孚逸.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6:104-105.
[13]解宜宝.马克思人学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关系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0:4-6.
[14]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A].湖南农机,2011,5:211-216.
[15]李万军.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流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4:40-55.
[16]徐缘.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
[17]王杰.超越神权政治——西周时期伦理政治的形成与确立[A].哲学动态,2006,6:65-67.
[18]闫帅.民主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J].同行,2016,13:275-276.
[19]蔡丹.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7-110.
[20]关丽娜.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85-87.
[21]马兵.XXX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值价和实践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1:72-74.
[22]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A].东南大学学报,2002,4.
[23]孔好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改革与开放,2015,12:65-66.
[24]林娇娇.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人本理念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5]李金宝.马克思道德思想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6,2:77-78.
[26]陈泽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J].大东方,2017,2:20-21.
[27]李春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现实依据[J].党政干部学刊,2007,2:15-17.
[28]唐海潇.以人为本是中国xxx执政理念的新发展[J].理论研究,2006,4:4-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