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活孕育了音乐,音乐能让生活变得更有姿彩,音乐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传递思想的重要手段,而歌唱,人们的心灵能得到滋养,素养会得到提升,拥有良好的情操。小学生处于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学习歌唱不仅能让他们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能让他们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变得更加乐观、向上、奋进。歌唱音乐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这已经得到了实践检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主阵营,更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唱歌,还要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内涵,切实感受到歌曲之美,使孩子们产生创造音乐的意愿,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本文立足厦门华悦学校在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现状,并分析这种现状背后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从而不断探索在歌唱教学的课堂中如何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小学;歌唱教学;华悦学校
引言
当前,素质教育早已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其价值与意义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同。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浸润学生心灵等方面,小学音乐教学发挥出积极主动的作用。长期以来,音乐教师会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一般不会耐心地跟学生解释这些知识的出处与由来,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记、唱即可,这样的教学是很难找到契合点进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的。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种重要的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我们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然而,华悦学校的音乐教师却对歌唱教学做出了片面的理解,把教孩子们唱歌当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示范唱、模仿唱成为音乐课的唯一。实际上,歌唱教学涉及面较广,学会唱歌只是最浅层面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音乐要素,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了解歌词的背景、能准确地表达情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体系。如果能抓好歌唱教学的质量,就可以使得学生在这种熏陶感染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何为音乐素养呢?所谓音乐素养其实是指向音乐学习的一种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独立性的。它的独立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专门学科,是音乐学子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有读谱、听音、和声、音乐欣赏等理论基础。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音乐学子就能更好的提升音乐素养。
歌唱可以被视为在音乐素养中有着一席之地的重要元素,它是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鉴别这种音乐素养前首先要看一个人的歌唱得好不好,那么他在读谱、视唱、听音、节奏等方面都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才能把歌唱好。所以一个人的读谱、视唱、听音、节奏等方面好不好可以在歌唱中体现出来。
厦门华悦学校在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过程中音乐教师让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记、唱即可,并没有让学生们理解歌曲的内容,只对歌唱教学做出了片面的理解,把教孩子们唱歌当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示范唱、模仿唱成为音乐课的唯一。实际上,歌唱教学涉及面较广,学会唱歌只是最浅层面的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歌唱的节奏、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能准确地表达情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体系。如果能抓好歌唱教学的质量,就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大幅提升。那么歌唱教学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方法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呢?
一、由浅到深地学习,由表及里地处理
(一)耐心读谱读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例外。读谱是歌唱教学中不可匮缺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掌握读谱的技巧、养成这种好习惯,教师一定要以适宜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读谱的重要性并配合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音调变化,把握住歌词的语言节奏,知道需要在哪里停顿、转折,提高歌词教学的有效性,华悦学校教师要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把关,使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读谱技巧,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前提。
人们常常把歌词比作歌曲的灵魂,要想把歌唱好,不能只是注意节奏与旋律,还要掌握正确的吐字与咬字方面,具备良好的读词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感情。开展歌唱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歌词大意,感知歌曲描述的内容,真正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在教学《西风的话》时,先要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使学生知道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出小朋友一年之内的变化,也描写了各个季节景物的特征,进一步体现出深秋的特征,生动形象却耐人寻味。
在教学过程中,先带着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说一说这里的“我”指的是谁?然后再让学生在心中默念歌词,并向他们抛出这样的问题:在前两句歌词中说去年“我”回去时,孩子们刚刚换上了新棉袄,今年“我”回来时,孩子们都变高、变壮了。这句歌词写出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知道了西风去年秋天、今年秋天都来到了自己身边,自己在这一年中长大了,当学生对歌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讨论一下前半句要用诉说的语气,而后半句则要体现出内心的喜悦,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由弱到强,根据歌词的意思与意境来表达情感。再讨论这样的问题:第三、四乐句写出了什么?这两个乐句描写了荷花与树叶在秋天发生了哪些变化,西风说自己把树叶染红了,这是典型的拟人句,在朗读这句歌词时应该用大屏幕为学生播放红叶的图片,湛蓝的天空、似火的红叶,孩子们会在瞬间感受到秋天之美,理解歌词的意境,带着无比的愉悦读这句歌词。
(二)感受歌曲的情感色彩
小学生的歌曲因为情感都比较的正能量,都是以一些积极向上的主题为主,通常大多数是以爱和喜的情感为主。那么要怎么去表达歌曲的情感呢?
比如要想表达出自己的爱,在歌唱情感一定要饱满。小学音乐课本中编排的歌曲都饱含着浓浓的爱,如《友谊天长地久》是赞美友情的,《我爱你,中国》是歌颂祖国的,《可爱的小乌鸦》是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的妈妈;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的无比喜悦,必须要注意“气满声高”,增强声音的跳跃感。在演唱《青春舞曲》《太阳出来了》等歌曲时都要运用这种技巧;要想表达出悲的情感,首先要先让小学生投入到悲的情绪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悲这种状态的感觉,声音是很悲伤的,低沉的。
当然,一首歌曲的情感并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有变化,有交织,除了尊重原作之外,还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三)歌曲细节的装饰
歌唱就像盖房,盖好了毛坯还要装修。歌曲的装修之一就是装饰音,这种装饰音存在的范围很广泛,我们在很多民族民间音乐中都可以发现到它的存在。装饰音有很多特殊的作用,也有属于自身的表现力,是塑造音乐形象、构成旋律的重要元素。此外,装饰音中有衬词的运用,可以帮助歌曲进一步凸显出自身想要表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还可以进行氛围的渲染和语气的加强。衬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我们在歌曲中将衬词进行删减,我们会发现,歌曲的结构可能会被破坏,表现力就会减弱,歌曲会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光彩。甚至衬词的删减可能导致歌曲无法再进行演唱,破坏了歌曲的味道。如江苏民歌《杨柳青》这一课最典型的特点就在于有很多衬词的运用,如呢呵呵咿呵呵。这些衬词的运用,虽然没有特别多的实际内涵,但是却代表着江苏的地域特色。如果把这些衬词删除,我们就不能感受到这种属于江苏的地域特色了,歌曲会变味,不能增强氛围,演唱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开头“吸”眼,结尾“点”睛
有些歌曲开头之处的乐句,会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歌曲的主题,在整支歌曲中明显占据着核心位置,到了结尾处,如果能处理好这一部分,会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所以,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好怎样处理开头和结尾的技巧,开头处可以由弱到强,使歌唱产生层层推进之感,结尾处可以只用一个响亮的高音,产生振奋人心的效果。例如在学《我和我的祖国》时,开头的歌词就是点明歌曲的主题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句在整支歌曲中明显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开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唱时就得指导学生唱好开头,开头唱得好才能吸引听者的眼球,俗话说唱好开头是唱好整首歌曲的关键,所以要指导学生先把开头唱好,那到结尾时有个最高音高音“2”,学生唱到高音“2”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去把高音“2”唱好,因为这是全曲的最高音的部分,可以使人产生振奋人心的效果,起到歌唱的点睛之处。
二、恰到好处的律动
律动是音乐的重要构成要素,能使音乐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开展律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与感受力。将律动引入歌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更为清晰、直观的理解。在学习《火车开来了》这首歌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见没见过火车?”孩子们的手都举得高高的,有的说自己跟妈妈坐火车去旅游过,有的说在电视里见过,还有的说跟游乐场里的小火车差不多……此时再向他们提出新问题:“谁能给大家模仿一下火车时怎样鸣叫的?”许多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呜——呜——”地表演了起来。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律动。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模仿小火车的声音,先让学生排好队,在黑板上出示节奏:火车开了,卡擦–卡擦,火车开了,轰隆隆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律动的感受,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理解音乐,从中感受音乐。
三、师生默契的互动
音乐课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却始终有些孩子不能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面对这些孩子,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鼓励,使他们不再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学会用自己的歌声来传递情感,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动起来、跳起来,让孩子们敢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学习四分音符这种节奏时,可以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符的学习,如小乌龟爬行的表演可以用来帮助四分音符的学习,小兔子的表演可以帮助学习八分音符,让他们蹦蹦跳跳地体会节奏;学习二分音符时,则让学生扮演天上的小鸟,让他们展示飞翔感受节奏。进行二部合唱练习时,可以让前两个小组的学生扮演大青蛙,负责高声部的内容;让后两个小组的学生当小青蛙,负责低声部的演唱。每当要表演这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能提高音的准确性,在教唱《可爱的羊群》时,教师应该明确这首歌描述出来的意象是十分辽阔,十分有魅力的草原风光。教师在演唱时应该投入到这种意象的感知和转化中,用心感受这种草原风格的美妙,而后将这种美妙传达出来,体现在教师面带微笑,眼神充满向往之情。面对教师对于这种美妙画面的传达,学生也会接收到这种美妙的画面感,从而进行用心的体验,身体也开始摇动起来,面带微笑。可见,在音乐教师中,学生是能捕捉到教师对于很多美妙画面的传达的。师生之间共同营造十分温馨的画面,互相感染。在这种熏陶感染中,师生之间就能进行思维的碰撞,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无形之中达到了培养音乐素养的目的。
四、音乐画面的想象
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想象,当耳畔响起同样的旋律,每个人想象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想象是很有魅力的感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能让学生尽情想象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一边唱一边想象。在教唱《西风的话》时,在学生会唱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南方西风就是秋天的代名词,那西风要告诉我们什么?从而来引发学生们的想象,孩子们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有的同学会说: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袄,还有的同学会说:西风让我们对大自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考。此时,教师进行追问:秋天和冬天分别是什么颜色呢?大多数同学会说秋天是丰收的色彩,可以一眼望见很多金黄色。树叶是黄色的,庄稼是黄色的。但是还能看见不一样的颜色,柿子是橙色的,棉花是白色的。这些都是秋天的颜色,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收之感。有的同学会说冬天的色彩是白色,因为冬天大部分地方下雪,雪是雪白色的。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想象内容,通过这些想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孩子们提出的这些建议都应该被采纳,这一过程就是对歌曲的二次加工,当老师对自己的意见表示肯定,孩子们唱得格外投入。这样的想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也让他们掌握了歌唱的技巧,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
歌唱实际上就是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所以,在教唱孩子们歌曲时要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来演唱歌曲。对一二年级孩子而言,不能过多地对他们进行干涉,而应该以画面、表演等形式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五、从单一到多层,从简单到复杂
在单声部演唱过程中,合唱是一个较高的层次,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通过合唱这种形式,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多声部的魅力,能产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深刻领悟集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合唱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肯引导、学生愿意下功夫,就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在教唱《荡秋千》时,可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储备,感知荡秋千的喜悦。学生就能基于此在后半段进行轮唱表现欢乐的气氛。加入二声部时,前两组用拟声词来演绎低声部,嘎吱。后两组则用正常的表现方式来演绎高声部。唱完之后,两大组互换,三、四组唱高声部旋律,一、二组唱低声部拟声词。教师还可以借助乐器来帮助学生进行演唱,由于学生一开始对于音准等比较难进行准确的把握,乐器的使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找到音准。不妨一组用沙锤,另一组用铃鼓,学生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旋律,感知不同声部的音色,而后可以进行合奏。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就可以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逐步进行转移,不断转移到合唱中去。前面可以帮学生互相帮助,有的同学分声部进行伴奏,有的进行合奏。逐步训练,不断内化、感知,学生就能把合唱中的很多音准问题把握清楚。在合唱时,每次轮唱都可以视为是新的起点,逐渐练习多声部合唱,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还会起到提升音乐素养的目的。
六、让学生“异想天开”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学习完一首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编创,尝试着编创歌词、编排舞台剧,尝试自制小乐器……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打破课堂的宁静。学习《动物说话》这首歌时,当班上的学生都会唱这首歌,也能理解这首歌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告诉孩子们:动物们真可爱,它们也想加入我们演唱的大集体,你们欢迎吗?你们该怎么演唱来表示你们的欢迎呢?请你们思考如何演唱。面对教师的情境,学生会及时思考。有人会表示自己要请小羊来演唱,有人则喜欢小狗,想请小狗来演唱,还有人想要对兔子发出真挚的邀请。那么这时老师就问小狗的声音是怎样的?有的同学就会开始模仿小狗的声音汪汪汪,那小羊的声音是怎样的?有的同学就会模仿小羊的声音咩咩咩,那小猫的声音是怎样的?还有的同学会模仿小猫的声音喵喵喵。在模仿的基础上修改歌词并为大家表演。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以小鸡说话叽叽叽为例进行拓展,学生就能很快捕捉到小猫唱歌是喵喵喵,小狗则是汪汪汪,小羊则是咩咩咩。可以让小组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把一首歌变成一个生动形象的舞台剧。这无疑是音乐教学的创新点,能更好地体现出现代音乐教学的开放、自主,成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的比重一直比较重,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佳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音乐要素,还要了解歌词的背景、能准确地表达情感、恰当的律动,还要让学生想象歌曲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等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体系。如果能抓好歌唱教学的质量,就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大幅提升。教师还要更新理念,不能单纯地为了教而教,而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有效的手段使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切实感受到歌曲之美,能带着一定的情感演唱歌曲,不仅要会唱,还要唱好,实现培养音乐素养的目标。
致谢
四年时光一晃而过,我在宁德师范学院的求学生涯将暂时告一段落。回想过去四年的学习生涯,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论文选题再到顺利完成是一个漫长兼具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人很多的帮助和鼓励。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大学学习期间,感谢老师们对我的精心教导和辛勤付出,尤其感谢我的导师王育红老师,他开阔的理论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受用终身。本篇论文从选题、构思、框架到成稿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期间经历了多次修改,使得我受益匪浅。论文写作期间,经常深夜休息时间对导师多有打扰,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其次,感谢宁德师范学院的其他老师对于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耐心解答的学长学姐们,感谢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四年的学习生活,因为你们让我拥有了更多美好的回忆。
最后,真挚的感谢我的父母家人,陪我度过一切难关、与我分享每一次的成功和喜悦,他们坚实的存在是支撑我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所有的感谢,永存心中,我将带着这份美好的记忆,奔向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37.
[2]杨艳利.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学刊),2019,16(10).191.
[3]何永.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14):209-211.
[4]叶燕惠.让音乐课堂展现艺术魅力[J].教育艺术,2010(2):1-1.
[5]张秀青.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3):1-1.
[6]杨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120-12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