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肖邦在巅峰时期创作的《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是一首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作品,这首作品是肖邦个人风格与民族观念的融合。在圆舞曲发展的黄金时代,这首作品代表了19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本文从圆舞曲的发展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对他的曲式结构与风格进行了分析,从肖邦的创作风格特色出发,结合了自身在演奏练习中的经验,对《辉煌的大圆舞曲》的艺术风格及演奏处理进行了的论述。
关键词:肖邦;演奏风格;艺术处理;圆舞曲
一、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与《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
(一)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年-1849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百度百科]。在肖邦专业学习的这段期间,当时的波兰民族运动影响了肖邦的创作激情与民族情感,使其创作出一系列的“华沙圆舞曲”作品。19世纪的西方艺术繁荣昌盛,当时的艺术主要以浪漫主义为主,追求奔放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作曲家们开始突破传统和固执的学院派古典,开始尝试超脱这些禁锢对思想的束缚,从而越来越着重表达情感和解放主观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作品通常奔放而华丽,许多著名的作品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与伟大的精神气魄。其中这首《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便是他1831年在维也纳时创作的作为他出版的最早一批的圆舞曲作品。
(二)《肖邦辉煌大圆舞曲》(Op.34no.3)简介
维也纳圆舞曲在19世纪下半叶风靡了全球,也把它带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圆舞曲亦称“华尔兹”,发展到19世纪已经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圆舞曲最早起源自14世纪奥地利北部的民间兴起的一种成为“连德勒舞”[源于德国南部与奥国乡间的一些三拍子民俗舞曲]的舞蹈,后来发展出沃尔塔舞[沃尔塔舞曲:一种快速三拍子的舞曲]以及小步舞,这段“华尔兹时代”是圆舞曲的发展重要时期,但是后期的“华尔兹”与上述的舞曲不大相同,后期的圆舞曲速度较快,一般以3/4拍为主,旋律更加的轻盈灵动,并且伴奏与旋律的特征分明。以肖邦《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为例,这首作品是3拍子的圆舞曲,圆舞曲一般以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形成一种“蹦嚓嚓、咚嚓嚓的节奏感”,同时圆舞曲的风格又极具巴洛克时期的浪漫与古典主义时期的沉稳。
二、《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创作特色
这首作品包括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奏,属于五段体结构,曲式结构受到了传统古典奏鸣曲式的深刻影响,并且从不同的段落中可以发现肖邦所赋予这首作品鲜明的风格。
(一)华丽辉煌的氛围
肖邦作为传承古典作曲风格的钢琴艺术家,他创作的圆舞曲的风格迥异,但是却保留了古典音乐中的端庄与华丽。在这首作品中,光辉而华丽的音乐特点在不同的乐句与段落中时刻体现,他运用的旋律通常情感明亮而气氛热烈,音域宽而律动突出。尤其是在表现舞会、节日等环境的气氛更为突出。谱例1的1-16小节由两种音乐素材组成的序奏部分,其中1-8小节为F大调,并使用了几个属七和弦的强音构成了律动感强的三拍进行。这其中强度变化从强到渐强再到突强,这样色彩稍显浓厚的情绪化和弦伴随同样富含戏剧化的节奏形成了突出的情绪效果。
谱例1
“辉煌”作为该作品的主题,肖邦在序奏部分将作品的主题开门地烘托出,让人仿佛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华丽的别墅参见舞会的感觉。和弦与节奏相得益彰,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与活跃的气氛。后续八小节是前面八小节的模进,通过旋转式音调,主要为二度级进和三度音程小跳,力度从强转弱。这样的处理除了将曲子向前推动之外,也起到了缓和前八小节情绪化和弦带来的引导效果,仿佛在烘托了“舞会”氛围后将听众代入正式的氛围中。在序奏中存在两种节拍,第一部分的音乐材料为3/4拍,后续第二部分的音乐材料转为为6/8拍,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渲染风格。
谱例2中,在演奏到17-24小节与25-32小节两个部分时,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复奏式的双句乐段,高音处为右手高八度的复奏。这两个小部分中主要以模进和复奏为主,结构较为单一,其中左手低音处的节奏主要是华尔兹典型的三拍节奏。第一个小部分中前四小节主调为低音,加上转位主和弦交替着从属和弦的结构,让低音的进行的更加稳定。
谱例2
在弹奏过程中,右手节奏为两拍,在与左手低音重拍交错的弹奏下整体效果更有律动性。第一段落中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八度模进,高八度的重复乐段是对情绪的上扬与主题的强调,两部分使得第一个段落自成一体,情绪上的奔放和强烈正如那个年代的浪漫艺术色彩,营造出欢腾、华丽的舞会情景。这两段是典型的肖邦式“华丽”艺术风格,奠定了整首作品的情绪基调,烘托了一种辉煌且华丽得艺术环境。
(二)活泼俏皮的旋律
肖邦虽然被人们看作是忧郁且悲情的,但是在他在少年时代,肖邦却是一个乐观且“充满俏皮和风趣的思想”的青年。肖邦的这种生活情绪带到了音乐中,在他前期创作的圆舞曲中,作品的第一情感经常是华丽、辉煌且庄重的,但又不失俏皮与活泼。从这首典型的“辉煌圆舞曲”中可以感受到整首作品所充斥的热情和活力,这与当时肖邦的生活中的情绪和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p30]。而这首活泼的《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作者创作得心情会不自然的流露到作品的细节中。以这首作品为例,倚音和跳音的运用让旋律变得活泼跳动。
第48-128小节,作为整首作品的展开部,这一部分包括复奏式双句乐段组成的第一段落A(48-64小节)与复奏段A’(64-80小节)两个部分,跳音倚音居多的第二段落B(81-96小节)以及对这一段的重复乐段B’(97-112小节)和对前述段落的复奏段C(113-128小节)。
对于A段而言,可将其分为48-56和57-64部分,这一段由主调F大调变为下属bB大调,并且56小节处,F大调完整的终止,而旋律却继续进行连接着57-64小节的部分。由于这一部分的式重复48-56小节的部分,且调性与前一段的调性为下属关系,因此在和弦上多选用了副下属和弦,这一段旋律终止于主音,整体性较强。64-80小节是上一段的复奏段,与上一段相比,此段力度稍弱,旋律性更加清晰明朗,更着重于情感的抒发与营造轻快俏皮的氛围。B段(81-96小节)与重复乐段B’(97-112小节)为新的旋律与段落,这两个段落中有许多七度大跳与倚音的出现。大跳力度为f,调音力度为p(弱),这样的力度对比使得律动更加清晰且情绪鲜明。另外这首作品也被世人称为小猫圆舞曲,这些跳音与倚音的运用仿佛活泼好动的小猫在钢琴上雀跃闹腾(见谱例3)。重复乐段B’不再赘述。
谱例3
这些倚音的加入成为了这首作品的特色之一,肖邦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不自然的融入到了乐句之中。这些如“小猫”跳跃般的技巧运用让作品变的轻松俏皮,与舞会中人们欢快舞蹈的氛围相得益彰。辉煌且活泼,正是这首作品的典型特征。
(三)悲情诗意的情感
肖邦常被世人誉为“悲情肖邦”,在肖邦的不同时期往往会有不同情绪特征的作品[薛莉.从肖邦性格探究其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P26]。但是肖邦的作品中往往都有一丝忧伤、惆怅、孤独的情绪。这种情绪与肖邦的生活与成长背景时密不可分的。肖邦的沦亡在他国导致他的精神和情感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对故乡难解的思念与爱国主义情绪常常围绕着他,再加上与亲人的离别和爱情的影响,肖邦的忧郁情绪是非常底层的。[百度百科]作为一个艺术家,肖邦的作品往往都充斥了浓重的文艺气息,诗意化情绪往往伴随着忧郁在作品中时常体现。
在作品的尾奏部分(145-172小节),在第146、154小节运用了下行五度后上行四度的手法,呈现出了典型的肖邦式叹息音调,这是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创作时常用的烘托悲伤情绪的特殊手法(见谱例4)。在肖邦的许多作品中可以发现这一手法的影子,同时这种手法体现了肖邦底层情绪里忧郁且伤感的一面。对于这首作品而言,主题部分的辉煌华丽、欢快活泼是肖邦当时情绪与作品的结合,而间歇式的叹息音调属实为肖邦的深层感情。这样丰富的情绪使作品更具层次感,结构更加完整。这种戏剧性和抒情效果,变化的节拍与繁复的和弦体现出的正是浪漫主义的情绪特点。
谱例4
就像上述的肖邦式叹息调一般,他忧郁和细腻的感情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少能感受。虽然这首作品是辉煌的、华丽的,但是仍然是诗意的、典雅的。从悠长和连绵的旋律中可以充足看出这一点。
三、《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的演奏处理
想要演奏好这首的作品,在手指技术上就必须保持灵活和自由。肖邦在这首作品中加入了许多倚音、波音和颤音,丰富了曲子的色彩。与此同时肖邦还对旋律的色彩性做出了许多对比,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技术的控制至关重要。关于演奏方法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和弦
在弹奏和弦时要注意触键方式,几个手指的受力要均衡,弹奏下去的时候要整齐,不能出现参差不齐的声音,再此基础上要根据曲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加大或减小对和弦的音量处理,除此之外也有许多曲子要突出高声部的旋律。弱的和弦在弹奏时也要注意手指力量的集中,要柔中带刚,轻巧利落;强的和弦在弹奏时要力量要沉下去且避免有气无力。在本首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处的和弦都在强拍(见谱例5),弹奏的时候要干净有力、清晰明朗,反之则会使曲子杂乱无章。
谱例5
(二)同音反复
同音反复是同一手指快速的弹奏同音反复以获得音质平衡[张楠,毕菲.肖邦《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艺术特点及演奏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53-155.p4]。在演奏时,要注意手臂手腕要放松不能僵硬,这样可以使声音清晰干净,指尖的力道也要控制好使之弹出圆润有力的音色,而后在根据曲子情绪情感的需要做出渐强减弱。这首作品许多处地方出现同音反复(见谱例6的第9至16小节),在弹奏时要注意抓住六个音一组的规律避免出现弹奏过程中乱掉的现象,并根据情绪走向对此句子做出渐强,将情绪推向后面部分。
谱例6
(三)装饰音
这首作品中采用了许多的装饰音,同时进行了多次的变奏和对演奏速度的调整。运用和添加装饰音可以丰富钢琴的旋律,同时让旋律的发展动机更加充分。通过复调与变奏的方式,在保留传统古典音乐的精髓下,让作品得以变得更加丰富且结构清晰。速度的自由改变使得作品的情绪变化过渡自然,藉此来增强听众对音乐感情流露的身临体验。可以认为,肖邦作品中的旋律充斥着各种装饰音,虽然并不运用过度复杂的和弦,但是在弦外音与装饰音的加持下,或者使用半音音阶技法,使得充满动机的旋律可以做到复杂多变,丰富饱满。有时也可以从作品中发现一些过渡的经过句。这些被肖邦当作华彩使用的乐句看似与主题无关,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成为作品的情感与结构过渡的桥梁。
倚音在这首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点。在演奏倚音时不可占主音太多的时值,要把重力放在主音上,装饰音的倚音只是加花的作用,尽量一带而过即可,不要让陪衬的音符掩盖了主要的音符,弹奏时要轻巧短促。在这首作品的81-128小节为例(见谱例7),倚音灵活地再现了小猫在钢琴上挠琴键的声音。
谱例7
波音主要由音符开始的向上或向下与相邻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百度百科]。这首作品中多以单顺波音形式出现,演奏的时候也要把重要落在主要的音符上。在这首作品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以46-52小节为例(见谱例8)。
谱例8
颤音是相邻的二指在琴键上一起一落连续交替出现产生的特殊音响[百度百科]。颤音的时值相较倚音和波音而言更长,颤音需要练习的周期较长,方法看似简单,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可将颤音练好,练习需要从慢练开始,练到熟练之后在逐渐加快,练习时的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特别要加强无名指的练习。在这首作品的81-128小节为例(见谱例9)。
谱例9
对于肖邦这类风格特殊的作品而言,需要注重创作的特色所带来与其他作品不一样的艺术处理方法。熟悉肖邦的创作风格是正确把握《辉煌大圆舞曲》演奏方式的先决条件,在这首作品中存在以下需要注意的装饰音包括:波音、颤音、倚音等。作品第49小节波音的出现增强了旋律的活泼灵动,弹奏时要充分表现出这一风格,又或者在弹奏倚音时要注意主音的强拍弹奏。以94小节为例,此处的装饰音轻巧,颤音连绵活泼。装饰音是基本音与二度音的变化并持续了四拍,这种长音符装饰音经常容易弹糊,因此必须注意强弱区分,弹奏时要保持手腕的奉送。另外,在处理这两个不同风格的装饰音时要在保持连贯的前提下把每个装饰音演奏的独立而充分。
一首完整的作品中不乏包含许多细节,演奏时注意,可以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情感特征。要注意某些时值的长度,保持旋律进行的稳定性,这对情绪的稳定恰当抒发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这首作品中不可忽视低音的处理,例如17-20小节和弦中藏有旋律低音,要保证和谐的稳定进行,才能将旋律凸显。肖邦在创作中为了保持作品的平衡与特色,演奏风格在许多时候比较柔和。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将风格柔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作适当的调整。轻柔的风格更利于轻快旋律的押走,能增强乐曲欣快的主题。对作品细节的控制影响到作品演奏效果上限,另外在演奏时也需要注重不同段落的意境烘托与情感的连接流动性。个人在练习和演奏时,除了表现出乐曲创作风格带来的迥异情感之外,还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体会创作者的深意,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又更深层的理解与二次创作。
四、总结
《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是肖邦巅峰创作期的著名作品。这首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装饰音来引导作品的旋律发展,才令这首作品可以在在欢快与华丽辉煌的同时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同时,肖邦的作品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在演奏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共鸣才能体现出作品风格,想要完美的演绎风格和繁多的钢琴作品,就要对他的艺术风格有需要深层的理解和学习。另外,在弹奏的过程中要额外注意装饰音的处理手法。肖邦的和声使用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浓重的风格。要想演奏好肖邦的作品,就要对他个人的作曲心理和生活故事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肖邦的作品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在演奏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共鸣才能体现出作品风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奏处理分析,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整首作品。
致谢
由于在写作上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刘淳尹和包淑惠两位老师悉心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写论文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包淑惠导师,包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我的毕业论文的结构还不完整时,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我的大学生涯中给了我数不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袁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J].武汉: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21-22.
[2]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5-16.
[3]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M].朱雅芳,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付占文.欧洲钢琴艺术史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广周仁:《钢琴演奏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6][美]威拉德·阿·帕尔默:《肖邦钢琴作品演奏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7][波]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8]陈艺丹,刘熙.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9):97.
[9]张楠,毕菲.肖邦《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艺术特点及演奏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53-155.
[10]林颖.肖邦《辉煌的大圆舞曲》创作特色浅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10):19+32.
[11]郝光.论肖邦钢琴曲《辉煌的大圆舞曲》的艺术处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5):124-125.
[12]姜欣.试析肖邦《辉煌的大圆舞曲》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11(06):105.
[13]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