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

一、 立论依据 1.课题来源 自拟 2.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当下90后大学生群体分化也十分明显,价值取向多元化。90后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其角色定位是令人瞩目的,是天之骄子、时代的公

  一、 立论依据

  1.课题来源

        自拟

  2.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当下90后大学生群体分化也十分明显,价值取向多元化。90后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其角色定位是令人瞩目的,是“天之骄子”、“时代的公主”。然而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却出现了偏差,金钱崇拜、贪图享乐的思潮在90后大学生中暗潮汹涌,其背后所隐含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其年龄因素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受社会意识和观念以制度或隐形制度的形式的渗入影响较大,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我国在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同时,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多种思想的传播和融合导致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的交融,大量多元化的政治、文化观念随着经济的融合,正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90后大学生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由于90后生在家庭、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之社会上存在的宠爱现象,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不成熟性成分开始凸显,梦想的实现、个人享乐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一方面带来了交往的自由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但网络文化还存在一些糟粕和发展的误区及短板,网络作为传播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道德的发展,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多变的社会现实,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读好书不如嫁个好老公”、“只嫁有房男”、“回家啃老”的思想漩涡,网络上出现的一些90后大学生拍写真、传视频来争当“明星”、“待价而沽”的现象让许多90后大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着当代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
  90后大学生是接受新信息、新思维最快的一个社会群体,思想最活跃,感情最敏感的,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更容易受到传统的90后性封建道德和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更为强烈的冲击。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现有内容方式方法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90后大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出现茫然无措和不知所从,甚至有的被拜金主义、性道德松懈等问题所困扰,所有这些都给90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特别指出要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防止因过于强调男90后心理差异而忽略90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倾向,既是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时代需要,更是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导向,把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统一起来,研究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对于推动当代90后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目的

  当今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网络世界上得到了较为真实的展现,微博成为大学生交流和发表个人心声的工具,多元化的思想和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都带来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复杂性,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高校对90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开始关注并研究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利用心理教育宣传阵地作用,趋利避害,不断探索利用心理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对大学生开展灵活高效、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4.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进行积极学习的重要保障。重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深刻认识不同文化对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从经济发展趋势和文化的多样性来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群体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多样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避免“一刀切”和一味地强化“灌输”,用案例式、活动式等教育教学方法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打下基础。
  如何切实有效地将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借助网络开展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也在不断摸索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理论体系逐渐完备。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涵方面,(李德顺,1995)对价值取向的界定是价值取向指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倾向性。(白海燕,2003)价值取向是个体内心关于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倾向,也就是当个体面临种种选择时,他们经过选择赋予了一些事物较强的重要性,而对另一些事物赋予较轻的重要性的现象。价值取向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追求,表现为这个主体所信奉的而且影响其行为的价值标准。
  2.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方面
  (1).90后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方面,(樊富珉,1996)是从学习目的中谈到追求个体意义的动机很难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行为。另外,这种动机的强化和持久,也必然导致个人主义的滋长,这对她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教育和引导她们为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学习,使她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持久而强烈的驱动力,使其学习生活因有崇高的追求而变得更富有成效和意义。(胡艳红,2006)用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90后大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建议适当鼓励90后大学生自学并考察课下学习的效果,有效地将学习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统一起来。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控制局面、能处理好各种事情,就会在生活中变得更积极、更主动
  (2).90后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方面,(梁飞琴,2006)则是从90后角度对“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观念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李谨谨,2007)、(陈克娥,2007)都是从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角度出发,通过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提出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对策等。而内江师范学院(李俭莉2007)就是通过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从而得出应对90后大学生深入开展90后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结论的。(杜林,2006)、(刘庆,2006)等人则是以某一地区或某高校为个案,从不同90后大学生群体比较(独生子90后与非独生子90后、90后研究生与90后大学生等)的角度进行婚恋观研究,了解现状,区分异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90后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方面,(吴彩星,2010)从影响90后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和自身条件来分析了其价值取向的问题。(石艳,2003)依据对华中农业大学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实证调查,发现当代农业院校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以下基本特点: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动机;对职业的选择逐渐由理想化转向实际化,呈现出风险意识增强与求稳心态的矛盾与冲突状态;理性上对职业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但情感天平有偏向于家庭的倾向。同时还对影响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范梅,2010)指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就业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残酷的现实和传统的文化观念削弱了90后大学生追求事业的动力,很多90后生在学习生活中追求实用主义,选择回归家庭以逃避学业和就业的竞争。
  (4).90后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方面,(姜艳秋,2010)以美学为视角,阐述了80后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特点,论述了审美价值取向对80后大学生性格意志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增强80后大学生性格意志力的构想。(李静,2008)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体系发生了许多分化与重组,在审美层面的集中体现为由统一转向多样、由教化主导转向自由选择.
  也有(张媛媛,2008)在现代文明大潮中,中国90后性摒弃旧传统的心灵负载,塑造现代90后性人格,即以“四自”为基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即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现代社会中,不论顺境、逆境都能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身。还有些学者就经济、文化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婚恋观、社会观等)的影响进行了对策研究,辽东学院的(朱静,2006)从美90后经济对于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对策建议,指出应加强对美90后经济的管理和引导,克服其负面影响,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新疆大学(库来惜•阿不都拉,2002)就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白海燕,2003)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一方面表现为“90后意识”或“自由意识”的觉醒,一方面表现为“皇帝公主角色”的强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角色的回归之间的矛盾,理想的两全的自我设计和现实中回避风险的选择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于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基本矛盾。(李古明,2002)大学生主流道德积极,健康向上,思想情绪稳定活跃,参与意识强烈,认同xxxx理论、xxxx“三个代表”的思想,认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走势协调于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追求整体素质提高,同时也表现出思想深层的困惑和矛盾心态,集体观念弱、社会公德弱,心理素质弱,价值取向注重自我,注重功利,走向多元。
  从以上研究可知,现有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的出发角度主要是对某一地区、某所高校或某一专业的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就某一社会现象或观念引发研究、从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90后大学生某方面发展间的关系角度入手、从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角度出发、从实现专业教育、身体健康教育的角度、不同90后大学生群体间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现有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范围宽泛、研究方法途径多样,由于价值观的分类标准不一,导致了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且多见于对单一价值观的研究,欠缺系统全面的比较对照研究,研究角度缺乏交融性和开阔性。相关研究结论反映了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状况,即: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令人堪忧!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使得研究结果过于悲观化,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缺乏全面性。同时也有从90后心理的角度去揭示90后差异的,但是过份强调90后大学生不同于过去时代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容易造成对90后大学生发展问题的错误归因。

  三、研究内容

  1.学术构想与思路

  本文以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选取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这一角度,首先从政治经济背景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网络的快速普及方面,研究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考察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从90后性意识、人生观、择偶观、心理特点等方面来探讨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特点,最后将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其和谐发展联系起来,综合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对当前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积极的启发性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人选取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分析90后大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涉及到其90后性意识、人生观、择偶观、心理特点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可数。本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考察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将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其和谐发展联系起来,做深入细致的考察,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的,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主要有:
  1、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微博平台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2、文献法。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图书馆借阅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查阅的数据库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预期目标:通过对微博平台的特征与传统媒体区别的解读,研究传统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四、研究基础

  1.所需实验手段、研究条件和实验条件
  本文拟从经济、文化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从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影响当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以此作为本方案的参考资料进行研究。还采用实践性研究方法,以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素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手资料,提高研究的真实性。通过硕士学断的学习积累了理论知识,阅读掌握的文献有:
  [1]xxx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黄兆强.钓鱼台列屿之历史发展与法律地位•附录二:圆桌讨论会一国际法圆桌讨论会“杨永明发言记录”.台北:东吴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徐兴稳、吴星杰主编.思想道德素质修养[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黄希庭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邱伟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郭永虎.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X因素"的历史考察.中国边疆地研究.2005第4期.
  [7]金耀基著.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是三联书店,2001年12月北京第1版.
  [8]王希永李晓珍主编.大学生事业生涯设计与发展[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9]王学川颜桂珍张应抗著.走向成功的自我——对成功人生的哲学透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10]闫艳.消除“意义障碍”增强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效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2).
  [11]宋伟.“内化”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2]程振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13]粟高燕.论“以人为本”的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3(3).
  [14]陈庆挺.社会转型学校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8).
  [15]HowardGardner(1999).IntelligenceReframed:Multipleforthe21”Century.NewYork,BasicBooks.
  [16]霍力岩,李敏谊.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17]王学风.当前我国心理教育实践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18]杨雪英,朱凌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19]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20]胡建华.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21]张红霞,江秀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成因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9,(9).
  [22]杜时忠.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8).
  [23]吴岩.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教育的新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5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