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颜色词的内涵比较

摘要: 词汇中的颜色词尤其如此。基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颜色词作出的深入研究,依据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两种不同语言的语言现象既可以从形式和结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又可以从内容和功能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东西方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构词形式和特

  摘要:词汇中的颜色词尤其如此。基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颜色词作出的深入研究,依据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两种不同语言的语言现象既可以从形式和结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又可以从内容和功能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东西方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构词形式和特征、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体结构的相似性、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色彩;文化含义;文化差异;文化现象;跨文化交际
东西方颜色词的内涵比较

  1.引言

  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对外界感知经验总和的一部分。因为颜色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所以颜色成为了全世界人民谈论各种事物的永恒话题。颜色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给人笼统的感觉。为了使之具体化,便产生了颜色词来描述这世上的千万色彩。
  17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从颜色的物理学到美学,到跨文化的比较,再到语言规律在颜色词研究的确认。近些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慢慢解开了颜色词内部的关系,丰富了对颜色词系统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功能的认识。此外,人们对颜色词在语言学上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飞跃。
  从哲学讲,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和表达上的理解,要远远早在科学上研究证实。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发现并提出了人们对颜色感知的3个条件,亚里士多德则侧重于对颜色的成分进行研究。19世纪以前,被普遍认为的观点是颜色词系统可以体现语言相对性特征和语义文化决定论倾向。19世纪末,这个观点遭到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挑战。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1969)发表,创造了基本颜色词理论,简单来说即:
  1.自然语言色彩语码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由11个基本颜色词组成;
  2.这11个颜色词在色彩语码系统中严格地按照其进化顺序排列;
  3.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决定了各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数量的不同。
  由于影响广泛,并且经多方检验与修正,基本颜色词进化论的观点,成为了被广泛认可的一条经典理论。
  white,black,red,green,yellow,blue,brown,purple,pin,orange,gray这11个国外研究出的基本颜色词在汉语中对应的词分为为:白、黑、红、绿、黄、蓝、褐、紫、粉、橙、灰。但国内《简明类语词典》与《同义词词林》列出的基本颜色词与国外的11个基本颜色词都有不同。所以,中国学者以国外提出的11个基本颜色词为根据,对汉语中基本颜色词进行了研究,根据汉语中基本颜色词发展的五个时期,总结出了现代汉语中的10个基本颜色词。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的不同,在于中国学者认识到了文化因素会影响基本颜色词的发展,而国外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另外,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内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对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的比较促进了人们对外语的学习,使更多学者投身于对国内外颜色词的比较研究中去。
  根据国内外对颜色词的研究情况,本文将就东西方颜色词的内涵等各方面进行比较。

  2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对比

  2.1西方基本颜色词的构词特点

  在西方文化中,基本颜色词是指white,black等等本身用来描述色彩的颜色词。它们大多单音节,词源近乎都源于本国语言。但也有一些来自外语,它们大多很长,在使用率和重要性上都远不及来自本国语的颜色词。所以相比较而言,词源为本国语的基本颜色词则具有以下几种特点:词短便于记忆、使用率高、活力大。而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多词性
  西方的基本颜色词可以拥有多种词性,如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颜色词的词性在其词形变化后也可发生改变,例如empurple,embrown等这种加前缀以改变词性的方式以及redden,blacken等加后缀以改变词性的方式。
  2.1.2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几种表达形式
  西方对复杂颜色的表述并不是只有用它们的形容词形式来描述的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下面几种形式来进行表述:
  第一个方面,利用辅助词汇来表述颜色的深浅、亮暗。例如利用deep,dark、light,pale等词。
  例如:Aswecametotheplacenearthemountain,wegraduallyfoundthebeautyofthelightgreentrees.这里即是用light来描述树之青翠。
  第二个方面,通过加后缀-ish的语法方式来描述颜色的浅淡。
  例如:Hecamelast,abulkofaman,withhugehandsandfeet,aswarthy
  faceandbrownishheard.Brownish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人物胡须是浅棕色的特点。
  第三个方面,通过两个颜色词的组合来表示一种混合颜色。
  以green为例:yellowgreen即黄绿色,bluegreen即蓝绿色,greygreen即灰绿色,purplegreen即紫绿色,redgreen即红绿色等。例如,Theredgreenappleseemsdelicious.

  2.2东方基本颜色词的构词特点

  作为具有最多颜色词的语言之一,东方的汉语的基本颜色词可以组成大量不同的颜色词。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如“红”可构成“火红”、“鲜红”、“粉红”等)。从语法上讲,有偏正式(如“湖蓝”、“米黄”),、补充式(如“绿油油”、“黑漆漆”)等等。每种构词方法还可以根据其内部原理继续分类。[1]此外,像“黑不溜秋”这种口语中的表述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汉语中对颜色表述的多样性。
  根据汉语大量的颜色词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构词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借物呈色、比喻性、灵活性。
  2.2.1借物呈色
  借物呈色这一表现手法是较为明显的一个汉语构词特点,由人民思想的具体性、想象性等特点造成。
  例如与以水果为比喻体的“桔红”、“橙黄”、“苹果绿”、“柠檬绿”等;
  以花草为比喻体的“桃红”、“玫瑰红”、“草绿”等;以蔬菜为比喻体“豆绿”、“葱绿”、“藕灰”等;以动物为比喻体“鱼肚白”、“孔雀绿”、“鹅黄”等。
  2.2.2比喻性
  颜色源自事物。事物与颜色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是颜色构词具有比喻性的原因。在汉语中,颜色词基本上是以具有某种颜色的事物作为比喻体而形成的。其具体结构为比喻体+颜色词。例如以桔子为例的桔红、以茄子为例的茄子紫等等。
  在汉语中,比喻的方式不仅仅应用于颜色词的组成,在对颜色词的解释上,也离不开它。以下表格是笔者从古今词典中寻得的证据:
  颜色词 字典、词典 释义 颜色词 字典、词典 释义
  白 《说文字解》 西方色也 《说文字解》 帛赤白色
   《尔雅》 启也。如冰启时色也 《尔雅》 茏古,其大者。毛传,龙,红草也
   《辞海》 象霜雪一样的颜色 《辞海》 火、血的颜色
   《现代汉语词典》 象霜或雪一样的颜色 《现代汉语词典》 象鲜血或石榴花那样的颜色
   《新华字典》 象雪或乳汁一样的颜色 《新华字典》 象我国国旗那样的颜色
  2.2.3灵活性
  东方人民的思维习惯造就了汉语这门语言的灵活性,从而灵活性便成为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特性之一。它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构词方式和词性活用两个方面。
  构词方式的灵活性,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词性活用这个方面。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的词性一般为形容词,但同西方的基本颜色词一样,也可用作动词、名词等。这点在汉语的文学上表现的格外明显。比如说文学作品中常说的“红了眼眶”。“黑了大地”这样的词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手法。

  3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语用功能的比较

  基本颜色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中有着像比喻、象征、夸张等特殊的功能。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敷彩功能”和“表情功能”两个方面。

  3.1颜色词的“敷彩功能”

  “敷彩功能”即颜色词所具有的可以表现客观色彩的功能。不同的客观事物被不同的颜色词所修饰的现象,我们称其为“敷彩”。颜色词的“敷彩功能”通过描述色彩的美妙的语言,体现出了人们对色彩之美的欣赏。颜色词的“敷彩功能”在东西方颜色词中的应用并没有较大的区别。
  鲁迅的《秋夜》里写道:“猩红的桔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即是敷彩功能在东方语言中的运用。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有这样一个句子:"Aredrivenlikeghostsfromanenchanterfleeing,yellow,andblack,andhecticred,prestilence-strickenmultitudes."体现出了西方颜色词的“敷彩功能”。

  3.2基本颜色词的表情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的作用,感受到色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表情力量。比如说亮红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喷薄的红太阳,而暗红却使人联想到恐怖的血迹。不同的基本颜色给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而东西方赋予给颜色词的表情功能也有所差异。例如:“红色”在东方的语义里,“红光满面”、“满红耳赤”、“脸红脖子粗”分别可以表示高兴、羞愧、愤怒等含义;而“red”在西方的语义里,Shewasredwithanger、redhands等词表现生气、暴力的等词义。从某种意义上讲,颜色词的表情功能正是其主观性在语言中的一种活用的表现。

  4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语义的比较

  东方与西方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基本上是无异的,但由于心理、生理、民俗、语言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东西方的基本颜色词在有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4.1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对比

  对于东西方词汇语义的不同,我认为,从上述差异着手进行对比,将有助于对东西方语义差异的深入认识,找出语义的最佳联系。下面我总结了东西方基本颜色词中存在的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语义空缺这4个方面的差异。
  4.1.1语义基本对应
  严格来讲,绝对的语义对应不可能存在于非同种语言在基本颜色词中。我们所说的语义对应,只是相对的语义对应关系,即在东西方语言中某些基本颜色词的字面意思和引申意义基本一致。例如“黄色”和"yellow"都可描述疾病、警告、危险、死亡、荒凉、萧条等现象。
  4.1.2语义部分对应
  何谓语义部分对应?语义部分对应即是指在不同的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表面意思不同但内涵相同的现象。在东西方语言的表达中,颜色词的语义常常发生变化,尽管其表层和内涵意思大致相同,但根据与之搭配的词语不同,表现出的意义也常常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西方的blue与东方的黄色的表层意思截然不同,但它们却均可以引申为统治权、高贵;疾病、色情;忠诚等含义。
  4.1.3语义不对应
  顾名思义,语义不对应即为同一个颜色词在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的含义不对应,有所差异的现象。例如白色和white中“白脸”为一个贬义词,而“whiteface”却并无贬义。
  4.1.4语义空缺
  在东西方的表达中,基本颜色词有时在不同的语言中语义不对应,有意义上的空缺,即语义空缺。我们用绿色和green作为例子,在东方人眼中,绿色象征春天,大自然,年轻;但其引申义也有像“绿男红女”这样的与色情有关系的词语。而在西方人眼中,green除了象征春天与大自然之外,还有嫉妒的意思。

  4.2东西方基本颜色词语义差异的文化观照

  有位X学者曾指出,文化模式包括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模式,具有外现和内含。外现被两种模式物化在人工制品当中。内含指的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在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东西方基本颜色词所具有的相似的外现实则源于不同的内含,这个现象反映了文化的不同。
  4.2.1语义差异的理据考察
  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理据,即指东西方语言字符的非任意性。东西方的颜色词均以不同的特点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内涵。如:在自然界中,我们发现black的最普遍原型是“charcoal”,red的最普遍原型是“blood”,这在东西方颜色词中是相同的。但由于民俗、礼仪、条件、宗教信仰及价值观的不同,它们的“隐含意义”(伴随意义)则因各种因素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语义不对应的现象。
  4.2.2语义差异的文化透视
  颜色词不仅表现客观事物的属性,同时还折射了民族心里、社会特性以及时代特征。基本颜色词具有透视东西方在民族心理以及社会属性上差异的作用。例如,在东方传统文化中,黄色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含义。就褒义而言,黄色通常指“吉利”、“好日子”;从贬义来看,人们却往往把它与“失败”、“落空”以及“色情淫乱”联系在一起。在西方文化中,yellow大多带有的是正面的含义:期待、怀念等;胆怯、嫉妒等义则是yellow少有的反面含义。

  5东西方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所产生的思考

  通过本文对前面几个章节的论述分析,我们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差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本章将从语言、词汇、翻译和外语教学这四个方面入手,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对比做一些分析论证。

  5.1语言学角度

  颜色词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当中,通过对东西方的基本颜色词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我们得出两点结论:
  1. 人类文明的共性体现在不同民族文明的个性之中:
  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文化与生理上的共性对基本颜色词的隐含意义某种程度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定会反应所属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得人类文明的共性体现在不同民族文明的个性之中。
  例如:西方人起初通常靠海谋生,所以作为海洋的颜色——蓝色,便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高贵与权威;而在东方,代表高贵与权威的颜色即是皇帝所常用的黄色。
  2. 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
  东方文化一直都吸收采纳来自西方的文化。东方国家不仅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吸取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例如“蓝领阶层”、“赤字”等词均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同时,东方的红卫兵,白药等词,在西方也扎了根,变成了TheRedGuard,baiyao等等。

  5.2词汇学角度

  作为语言中最灵活的部分——词汇,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掌握不好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就难以学好这门语言。我们从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对比中发现了几点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方法:
  1. 对于颜色词具有多种词义的现象,具体到上下文中更利于理解记忆;
  例如Black作为一个多义词,有“非洲人”、“邪恶”等义。汉语中红眼病又是指一种病,而有时却有嫉妒等义。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必须将其还原到原文中,才能准确的判断它所代表的含义。
  2. 注意一些颜色词在情感方面的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
  例如Gray-haired,white-haired都有白发苍苍之意,但后者却有隐层含义:赢得有影响力的人的好感。因此,将白头宫女译成white-haired夫人要好得多。
  3. 解释颜色词的含义时,必须还原到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去,因为脱离文化背影的词毫无意义。
  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所以理解东西方的基本颜色词时必须还原到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去,否则就将毫无意义。例如《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其中“青衫”则以作者当时所穿蓝色长袍表示其当时低下的社会等级。其英文为blue-robed,而不是bluegown,blueuniform。Bluegown指男妓、律师、法官、大学生等,blueuniform指英国海军或警察。只有还原到相应的文化中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语义冲突。

  5.3翻译学角度

  在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翻译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做出翻译,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基本的方法:
  1.尽可能地保持原有句子形式,重现整个作品的信息——直译:
  例:Crowsareblackallovertheworld.——天下乌鸦一般黑。
  2.舍弃一模一样的颜色词,试用不同的颜色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颜色改变方法:
  例:brownsugar——红糖。
  3.详细描述法、逐字翻译法、意译法相结合:
  例:One'spinkfaceglowingwithhealth——满面红光。
  4.对要翻译的文章的中心大致含义进行意译——自由翻译法:
  例:reengirlscallbealwaystakenin——天涯何处无芳草。

  5.4外语教学角度

  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语法规则与文化规则同样重要。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不仅要有词汇、句法、语法的学习,还要有对语言背景的一定认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分析,查缺补漏,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外语教学才能在学生学习外语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MrBrownisaverywhiteman.Hehasbeenfeelingbluelately.WhenIsawhim,heWasinabrownstudy.Ihopehewill80012beinthepinkagain.
  其中white表示值得信任,green表示生病,blue表示心情低落,inbrownstudy表示学习专心,inthepink表示身体健康。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而远不只教授在现实生活中用不到的东西。

  6结束语

  人类认识、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比较。本论文通过对东西方基本颜色词所做出的一系列研究比较,揭示了东西方基本颜色词的不同之处及其特点。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从中发现了东西方基本颜色词在词汇学、翻译学、以及外语教学等方面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对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基本颜色词的研究,涉及方面广泛,例如颜色词属性的语形属性、语法属性、语义属性、语用属性等等,还要将各个方面的研究联系起来,得到统一的论证关系。因此,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便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由于本人的知识有限,在此论文中只能对比较浅显的方面进行阐述,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教授可以谅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尽量完善自己。期待各位的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中文专著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4:56-57
  [2]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52-53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研社,2003:51-52
  [4]徐行言.中国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56-57
  [5]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1-22

  中文学术论文

  [1]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J]2000.(03):99-101
  [2]文巧平.经济生活中的斑斓色彩.[J],2000,(05):101-102
  [3]叶邵宇.吴敏.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D],2007:102-103
  [4]周跃西.中国传统五行色彩学的“色立体”[J].美术观察,2006(1):89-91.

  外文文献

  [1]Berlin,B.andP.Kay.BasicColorTerms:TheirUniversalityandEvolutio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69.
  [2]TheStoryofTheStone,aChinesenovelbyCaoXueQin.infivevolumes,translatedbyDavidHawkes.1977
  [3]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1993
  [4]Shakespeare.William.Macbeth[M].北京:WashingtonSquarePress,20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5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4月3日
Next 2020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