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门阀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这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曹雪芹把她写活了,不但让她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而且给读者以巨大的魔力。作者借兴儿之口有过这样的评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头上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王熙凤在贾府中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所欲为,固然是由于贾府中男人们的无能与堕落,也是由于她了解整个贾氏家庭内部的纷争与人际关系,使她具备了把握与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更是由于她具备了与这种能力匹配的机警、圆滑、凶狠与老辣。
关键词:《红楼梦》;王熙凤;香辣;泼辣;毒辣

一、前言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长着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女“xxxx”实际的大管家。贾母叫她为“凤辣子”。她极尽权术机变,残暴阴毒之能事,上讨好贾母,王夫人为她撑腰,下欺压勒索其佣人,奴仆积敛财富。她凭借一张嘴在贾府上下呼风唤雨,吆东喝西。这种“辣”成了她在贾府杀伐决断,行令使权的武器。如果没有这种“辣”她的形象就会大为逊色。下文细细品尝一下凤姐的“辣”。
“说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红楼梦》的作者也许有此感受。凤姐这一形象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笑声,哪里的气氛就会立即活跃起来。这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曹雪芹把她写活了,不但让她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而且给读者以巨大的魔力。就其复杂性和生动性而言,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凤姐与世界名著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等世界名著妇女形象,可以相媲美而毫不逊色。
在《红楼梦》中,凤姐是一个濒于衰败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可以说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黛、钗,同样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更少不得凤姐这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这一正一反,“双峰对峙”是构成《红楼梦》艺术世界的两根台柱子。如果把凤姐这一人物从书中抽出来,其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脂砚斋曾批通:“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可见在《红楼梦》中处处有凤姐,处处离不开凤姐。
“凤辣子”虽然是一个绰号,但一个“辣”字即形象地揭示她的性格特征,又直观地感知她的个性本质。这辣直观是指她口辣、手辣、心辣。现在我们从品味的角度上来品尝一下王熙凤的香辣、毒辣、酸辣。
二、王熙凤其人
王熙凤出身金陵世家,其叔叔王子腾为九省都检点,嫁入贾府,又有身为家政夫人的姑姑,所嫁又是贾府第三代主子,在贾府中地位极高。加以其从小被当做是男孩子来养,故有所接触亦较一般女子广,其外貌有极美,在第三回有她浓墨时的描述:“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第六十八回则述其淡妆为:“头上都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子袄,青缎子掐银线的褂子,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足见其外貌不凡。又受贾母宠爱,无怪她能主导贾府的一切事物了。
王熙凤——一个机变、残忍而又精强狠辣的女管家”,“形容词”虽未免多了一些,但我以为,这多侧面的性格组合,并未脱离王熙凤典型性格的本质特征,又恰恰是使她成为“真的人物”。要在贾府这样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环境中立足本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所以王熙凤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超人一筹的心机,同时,还要备有多面的性格和花样翻新、狡诈百出的手腕,这一切,当然难不倒从小就在此种环境下耳濡目染、身经百战的王熙凤来。贾府有一厮名叫兴儿,他曾这样评价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盒火,暗是一把刀。”这一段话,入木三分地概括了历练于封建“末世”大家庭中的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确实如此,在看似平淡,实则危机四伏的贾府中王熙凤凭借的就是她的随机应变和两面三刀,而使其在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时显得格外的游刃有余,不仅讨得了贾母、王夫人这些家长的信任,得以恣意妄为而大行其道,又震慑了奴仆们,使得他们对其是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同时,王熙凤又是一个不甘寂寞,有着极强私欲和野心的女人,她凭借着王家娘家的吓人的权势,不仅暗中勾结官府,包揽词讼,接受贿赂,害死人命,还挪用丫环仆人的月钱,放高利贷,剥削他人,干下了一桩桩的罪恶勾当,她的本性与剥削阶级的本质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可以说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贪婪而又凶残。如在馒头庵张金哥一事中凤姐大包大揽要替张家“出这口气”,其后由于当事人双双死掉,事情变得不了了之,“这里凤姐坐享了三千两”。其类似的行径,不必细述,然而无人敢指出凤姐的不是。强权之下,人人自危,但求自保,不复顾及其他,也只有象焦大之流的傻子,自恃于贾府有功,但却说中了其中的实质,屈原千古忠良,结局是被君主放逐,最后自沉汩罗江而死,焦大可没有那样的心胸和机会,只能在黄酒催人胆壮之际,在哭骂中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最后给填上一嘴马粪,也就不能不得保持沉默了,于是凤姐之流,更可以横行无忌了。
三、凤姐的“香辣”
凤姐原“香辣”是以香味为主,这种香实际上是一种“迷魂香”,迷惑在贾府中居她上层的统治者,以满足她在贾府中政治上的权势欲。且看第三回。王熙凤的登台表演。
王熙凤携看黛玉手……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通身的气魄,竟不像老祖宗我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说着便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抬我。”熙凤听了,忙转怒为喜。又忙携黛玉之手……
这是凤姐的一场精彩表演。两次携着黛玉手,把外孙女说成嫡亲孙女,立刻要下人照管好林妹妹。她的眼睛、嘴巴处处在黛玉身上,而她的心时时在想看贾母。明讨黛玉的欢喜,实则是讨贾母的欢喜,向贾母邀宠。看贾母悲她也悲,一下子试眼泪,一下子又笑起来。忽悲忽喜,比契诃夫小说中的“变色龙”还要“变色龙”;比现时一位超级演员的表演有过之而无不及。
凤姐的香辣,就是在贾母不高兴时也有效。当贾赦要讨贾母的贴身丫头鸳鸯作妾时,贾母非常恼怒,一家人都战战兢兢过日子,在一起连话也不敢多说,只有凤姐敢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把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如果我是男人,我也她”。三言两语就把老太太逗笑了。贾母气消怒平,对凤姐自然就宠爱有加。
凤姐的“香辣”还能把“缺点”变为“优点”。贾母头上的因小时失足落水,被钉子碰碰头皮,落下了指头大的一块窝儿疤痕。这本是个“缺陷”是别人忌讳,不愿说或不好说的,她却能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说窝儿好盛福,寿星老头儿也有一个窝儿。万福万寿盛满了,就凸高起来。让贾母听得口服心服,感到甜蜜蜜、香喷喷。
凤姐凭三寸不烂之舌,能把坏事说成好事,把黑色说成白色,把稻草说成金条。这张利嘴,让大观园蓬荜生辉。这张利嘴,让贾母时光易度。这张利嘴,对上满口吐香,可谓八面玲珑,有声有色、令人绝倒。凤姐一味哄贾母,让老太太欢心。其目的是把贾母作靠山,当自己的保护伞,“挟天子以令诸侯”,让自己为所欲为。老子天下第二。这样贾母吃的是香、喝的是香的、听的也是“香”的。可见凤姐的“香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威力无穷。
凤姐的香辣不仅体现在她的邀功固宠,还能体现她的聪明才干上。
“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贾府,造就了凤姐的才干,造就了凤姐的悍泼。
凤姐作为贾府的“女xxxx”地位显赫。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的贾府,一个女子谈何容易!府内有穷奢极侈的生活,有挥金如土的耗资,家奴悍仆的差遣的约束。府外有皇亲国戚的贺吊应酬,亲朋故友的婚丧嫁娶,侯门府第的迎来送往,繁文缛节等。这一大摊子琐事都由她处理,决断。她是贾府的大忙人,可谓是“一日不可无此君”。
忙则忙矣,然凤姐管起事来,无论大事小事,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安贴周详。在“协理宁国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秦氏之丧,是宁府的一件大事。也是难办的一件事。贾珍请凤姐协理一个月,凤姐一进宁国府,就“理出个头绪来”一下子就瞅准了存在的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时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凤姐针对上述五种弊端,对症下药,首先树立自己权威,显示自己的权势欲。实行“令行禁止”。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事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再次“软硬兼施,罚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乱糟糟的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她在行使权势时,挥霍指示,任其所好,唯我独尊,旁若无人。
凤姐的“邀功固宠”在贾府独一无二,她的出色管理才能在贾府也是出类拔萃。可见,凤姐的“香辣”所散发出的“固宠”“聪明”“才干”乃是王熙凤对权势欲追求的表现形态。这就决定了她必然上媚下压,并伴随着虚伪、奸诈、残暴等品质随而存在。
四、凤姐的“毒辣”
如果说凤姐的“香辣”是显示她在政治上的权势欲,那么她的“毒辣”也同样显示她在经济上的贪欲。
在《弄权铁槛寺》中为了收受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的儿子最后双双自尽。本来老尼是来求太太和老爷的。但她看到可以从中渔利,就不问事情原委,尽管此案涉及有权有势的三家人,但在贪欲的驱动下,轻描淡写地说“这事倒不大”五个字,一笔抹煞了事情的是非曲直,显露了她灸手可热的权势地位和无限膨胀的贪欲追求。当老尼开口给她三千两银子时,她马上说:“我一个钱也不要。”是打发小厮“赚几个辛苦钱儿”。还欺人太甚地表示“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
愈是贪婪,狡猾的人,就愈会装模作样地说反话;愈是心狠手辣的人,就愈会厚无耻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她什么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干。
凤姐的贪欲是为了支撑她的权势欲。她深知权势要用金钱来辅佐,她就拼命的敛财。把贾府的共同财产变成她个人的私产。她挖空心思提前支出月钱去放高利贷,不到一年,就有上千两银子的利息。她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当贾琏通过鸳鸯拿贾母的金银家什当一百两作银子急用,凤姐也要扣下二百作谢礼,并谎称给她害死的尤二姐上坟用。得到利又卖乖。就连安排一个丫头或一项差事都要索要钱财。她既是贾府的支柱,又成了蛀空整个贾府的蛀虫。
凤姐的本领和才干,就是要“算计天下人”来满足自己贪欲。这样本性与才干,同“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封建帝主的本性,是一脉相通的。
封建地主阶级的恶劣贪欲之于王熙凤,就象血液的循环之于人体一样,一失去它,也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渗入凤姐的每个细胞与每根神经的,是无孔不入的。她为了巩固她的权势,除依仗娘家势力外,用“香辣”奉承贾母。用“毒辣”控制其下人奴婢,甚至连同辈同份也不放过。
五、凤姐的“酸辣”
政治上的权势欲,经济上的贪欲,表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疯狂的占有欲,这就是凤姐的“酸辣”具体表现为淫乱、嫉妒、残暴。
凤姐在“金陵十二钗”中唯一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有学名但又不识字,缺乏文化素养的贵族女子。由于政治上得意,物质上富有,精神上贪乏,就在私生活上狂热地纵欲。她“身材苗条,体格风骚”天生就有淫荡的资本。她与小叔侄贾蓉不正当的暧昧关系,焦大的咒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是一个佐证。
凤姐狂热的占有欲的另一方面是嫉妒。
她的丈夫贾琏,一个“永远饥饿于肉体行为的下流种子。”尽管身边妻妾成群,但还是在外面拈花惹草,金屋藏娇,他在外面偷娶尤二姐,凤姐知道后,妒火焚烧,自尊心受到打击,地位受到威胁。“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她先以花言巧语: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待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把尤二姐骗进荣府,后关起门进行谑待。让她饱一餐,饿一餐,残羹冷炙,如坐牢笼。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伤害,指使小妾秋桐骂她是“先奸后娶没汉子要的娼妇”,并设计打掉她腹中的胎儿,可怜的尤二姐在凤姐的“酸辣”窝里生不如死,万念俱灰,吞金自尽。
凤姐的嫉妒,显示她的淫威,与之相结合的就是残暴。
凤姐见贾瑞起淫心,就毒设相思局。几句话就把贾瑞,这个破落门户后代的穷书生,尚未娶亲的纨绔子弟,骗得团团转。后又几番设计,落下病根,下溺连精,嗽痰带血,不到一年时间被“风月宝鉴”套到了阴曹地府。
贾瑞这“癞蛤蟆”相吃“天鹅肉”冒犯了贵夫人的尊严,理应受罚,但罪不致死。凤姐之所以非置贾瑞于死地,除了她的残暴外,还有更深一层心里因素。社会地位如此低下的贾瑞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贾府宝塔顶上的“天鹅”起淫心,这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而且无异于告诉世人,她的淫荡有损妇德的品行已在外传开。焦大的骂声还在她耳膜里萦回,这种事如若传开,直接危及她在贾府的统治地位,政治形象。所以她要致贾瑞于死地。此时的凤姐政治上的权势完全压倒了两性关系的占有欲。用一条生命,来维护她自己虚伪的尊严。
结语
总之,凤姐的“香辣”、“毒辣”、“酸辣”。看似在保护自己,维护她在封建家族的地位,权势及尊严。实际上是在毁灭自己,毁灭整个封建大家庭。
“通向地狱的路是滑的,门是阔的”凤姐就在这样一步步向地狱的路滑去。她在残害别人的同时,也在戕杀自己;她在巧取钱财的同时,也掘好了自己的坟墓;她在虐待下人的同时自己也被虐待;她不信阴司地狱报应,最终阴魂索命。正合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凤姐的形象,有如那“罂粟花”,外表美丽、迷人,但内在果汁让人致死。这个人,即美丽又贪婪,即有才又毒辣,是那个时代孕育出来的“罪恶天才”。
聪明、才干、美貌,是凤姐性格的外在表现;香辣、毒辣、酸辣,是读者对她形象的品味。其思想性格的核心,是封建主义的权势欲,贪欲和占有欲。
王熙凤的“辣”是其性格外在表现,“毒”是她在残害别人的同时,也在戕杀自己的手腕。她的一生极尽权术机变,残暴阴毒之能事;在害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所以说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参考文献:
[1]马瑞芳、左振坤:《名家解读<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2]马瑞芳:《马瑞芳趣话王熙凤》,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方明光、于丽莎:《红楼女儿花》,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7]吕启祥:《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8]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胡文彬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9]白盾:《悟红论稿——白盾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0]张庆善、义江、治钧、立波、玉明、江丽:《红楼梦中人》,中华书局,2008年版;
[11]静轩:《红楼梦人物画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