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摘要: 物流业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苏州新的经济增长极,而物流园区建设作为保障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形成物流集聚效应,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

  摘要:物流业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苏州新的经济增长极,而物流园区建设作为保障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形成物流集聚效应,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物流业的服务水平等。但目前,苏州市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合理的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必要的。本设计通过实地调察和参阅资料,分析了苏州物流园区的现状,建设发展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并提出苏州物流园区“三带,五园,八中心”的空间布局,明确了主要园区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对于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一些保障措施。
  关键字:苏州;物流园区;规划

  1引言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百度百科)。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又称物流团地。日本从1965年起在规划城市发展的时候,XX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产业对环境压力,保持产业凝聚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确定了若干集约运输、仓储、市场、信息、管理功能的物流团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对于整合市场、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经营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成为支撑日本现代经济的基础产业。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商贸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地位日益重要,其作用充分彰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资本流通速率、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化,物流业已由产业的末端逐步走向前台,由中间环节上升到中心环节,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新兴产业和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发展活力的朝阳产业。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或称载体、平台)的物流园区建设也成国内外经济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必将再次掀起对物流业发展研究的新热潮。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苏州物流业已确立了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为苏州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期间苏州物流业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新的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对全市下一阶段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引导,特别是科学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推动苏州物流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物流园区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物流园区发展空间布局。

  2.规划总则

  2.1规划范围

  苏州辖下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及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见附图1规划范围图)

  2.2规划依据

  (1)国家发改委《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2)《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
  (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
  (4)《江苏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
  (5)《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7)《苏州“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
  (8)《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10)《苏州市域公路网规划》(1996-2015);
  (11)《苏州市统计年鉴》(2011);
  (12)《苏州现代物流规划》(2001-2015)。

  2.3规划原则

  2.3.1坚持市场配置资源,XX营造环境的原则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搞好规划引导,不断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研究、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创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2.3.2坚持创新服务方式,科学发展的原则
  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节能降耗。逐步建立节能环保型绿色物流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分离,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实现物流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3坚持打破分割封锁,打通瓶颈制约的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区间的地域封锁,突破部门间、行业间及各种所有制之间的条块分割,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逐步实现各种物流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引导促进区域商贸物流配送发展,采用物流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提高商贸物流服务水平,扩大网络和覆盖率。
  2.3.4坚持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发展的原则
  依据园区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具体区域位置、行业特色、物流基础设施实际,兼顾国际与国内市场、工业与商贸物流协调发展,科学引导,合理布局,形成全园区统筹规划、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
  2.3.5坚持设施建设与发展环境营造相结合的原则
  在加快综合交通设施、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的同时,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推进物流标准化、完善物流政策法规、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等软环境建设,实现完备的硬件设施与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机结合。
  2.3.6坚持对外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物流企业的同时,鼓励当地骨干物流企业在园区集聚,重点支持总部型物流企业,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园区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建立优势互补和协作共进的物流服务体系。

  2.5规划年限

  本次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
  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3基本概况

  3.1自然地理概况

  3.1.1气象气候
  苏州市处在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部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5.8℃,盛夏7月平均气温为28.2℃,寒冬1月平均气温为3.2℃,日最高气温≥35℃的初终间日数累年平均29.6d,年极端最低气温累年平均值-6.6℃,无霜期224d,≥10℃的活动积温为4991.9℃,日照时数累年平均2200h。年平均降水量1069.2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雨量相差可达一倍以上。该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其中5~9月汛期降水量达647.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0.6%。
  3.1.2地质地貌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沿江高、腹部低。全市地面高程一般在吴淞基面以上3~5m,约有28×103hm2圩田低于3m,沿江高亢地也有高于5m的。从地质上看,苏州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形隆起带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延的复合部位,构造错综复杂。区内的构造型式主要有如下六种,即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推覆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及弧形构造。本市的地质构造为元古代形成,属华南地台,由石灰岩、砂岩和石英岩组成。地表大部分为新生代第四纪的松散沉积层堆积,厚度一般为数百米。
  3.1.3水系水文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极其发育的地表水系使苏州的农业十分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3.2区域经济社会概况

  3.2.1经济概况
  苏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自2004年以来,苏州市宏观经济稳健增长,生产总值从突破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一直冲到2011年的一万亿,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提升,各行业发展百花齐发。2010年,苏州市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基础进一步巩固,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1.4%。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8%、55.5%和37.6%。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716.9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国第六,进出口总额达到1672.3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三。
苏州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3.2.2社会概况
  (1)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累计达到968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429个,累计达5853个。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08家,其中工程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94家、博士后工作站10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1家、外资研发机构357家。全市82%的本土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全市建成了一批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达到37个,其中国家级服务平台13个。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7194件和4610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5.9%和17.4%,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和第二位。
  (2)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32个。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名人馆和评弹学校新校顺利建成。我市的公共图书馆全部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公益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市、县级市(区)、镇、村全覆盖。文艺作品精彩纷呈。
  (3)卫生事业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步伐。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5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12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6.6%。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71万人,参保率达98.7%,年人均筹资标准达416元。卫生应急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急救人次达12.86万人次。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全市94.6%的镇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正式开通,首期联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服务流程的优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市XX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人口与就业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全市户籍人口出生58402人,出生率为9.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比上年增加4.37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42.48万人,比上年增加2.27万人。
  统筹城乡就业扎实推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全市新增就业14.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9万个,8.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8%。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4%。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全年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57.9万人。

  4物流园区现状分析

  4.1建设条件分析

  4.1.1区位条件
  苏州处于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长江入海口,东临上海,西傍无锡,南接浙江的嘉兴、湖州两市,地理位置优越,1小时车程到上海,2小时车程到南京,1个半小时到杭州。苏州在上海100公里都市圈内,受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大。这一地区又属于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随着苏通大桥、苏嘉杭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杭州湾大通道等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苏北—苏州—浙南以及上海—苏州—南京方向的新通道,苏州处于长三角“十”字型城市带的结点处,物流业将获得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见附图2)
  苏州交通发达,这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公路、铁路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客货运十分繁忙。苏州拥有14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沿江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三个港区的苏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有直达世界主要港口的国际航班。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内河航道密集,长达2829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总里程达12000多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总里程5400多公里。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横穿东西。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与航空为远程辐射、港口海运为重要补充的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4.1.2产业条件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外向度较高的新兴工业城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州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剧,各国经济纷纷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资源通过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实现合理配置,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一态势在苏州表现得尤为突出。2010年,苏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139亿元、工业增加值21107亿元,全部工业产出的60%实现了外销;完成进出口总额364亿美元,三资企业的资产总额、产出总量均超过全市总额的5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8家公司在苏州投资了200多个制造业项目。苏州经济的高度外向化,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苏州是世界IT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产品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8%。2011年,全市拥有IT企业超过1500多家,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5%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260亿美元,约占全市工业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全市20家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中,IT企业占17家。苏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市工业的行业构成中,已成为第一大行业,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有影响力的IT重镇。苏州的TI企业特别是跨国IT企业,它们的生产模式是定单生产,零库存运转。
  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8483.69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98.89亿元,同比增长20.2%和22.3%。重工业产值17859.94亿元,轻工业产值6738.95亿元,同比增长24.3%和18.9%。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1421亿元,同比增长15.9%,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15.5%。截止2010年底,全市拥有省级重点企业32家、省级以上重点物流基地11家,合计43家。
  2010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集装箱运量364.4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33.5%和34.1%。苏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越3亿吨大关,名列全国各大港口第6位。
  4.1.3政策条件
  省委省XX出台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和市委市XX出台的《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中都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包括降低准入门槛、土地价格、用水用电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各项政策和要求目前正在贯彻落实之中。
  苏州市也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配送物流,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和发展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建设、企业整体运行和管理基础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XX把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制订了中期发展规划,建立了物流工作机制,贯彻了物流业扶持政策,细化了与苏州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不断改善物流条件,积极推动了苏州至深圳集装箱物流专线的开通,苏州的太仓港、张家港和常熟港三个港区全部成为我国首批对台直航港口。
  市XX十分重视改善苏州海关通关服务效率,经过努力争取,苏州成为海关总署水陆两路快速通关试点城市,建立了从上海口岸到苏州的绿色通道;苏州海关和工业园区海关同区域内企业建立了联网监管,实行了网上无纸化报关;最近,苏州海关实行了“5+2”24小时全天候通关,通关速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
  苏州市XX正在努力营造五大环境优势,即生态和生活环境优势,产业发展环境优势,人文和社会环境优势,法制环境优势,城市综合环境优势,随着我们这五大环境优势的不断完善,苏州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越来越广阔。

  4.2物流园基本概况

  当前,苏州市在建、拟建的物流园区(含中心、基地)32家(不完全统计),总投资超过560亿元,其中1—10亿元的物流园区有20家,10—20亿元的物流园区有5家,20—50亿元的园区有6家,超百亿的园区有1家;投资超10亿元的物流园区有11家,合计投资501.4亿元,占物流园区总投资的89.5%。32家物流园区累计入驻企业6500余家,其中物流企业900家,货代企业460家,商贸企业2700家,运输企业340家,生产企业1700家,其他服务企业400家。32家物流园区累计年吞吐能力超过1.7亿吨,全年流通商品价值累计超过了1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累计上缴税收150亿元。
  苏州市现有物流园区主要分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综合型物流园和时效性区域运送型物流园。其中,2个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分别位于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市。5个综合型物流园区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唯亭物流园、张家港保税区及张家港港区内的张家港物流园区、太仓港区的太仓物流园区、相城区陆慕镇的陆慕物流园区和吴江市境内的东南物流园区。3个时效性区域运送型物流园区是:常熟物流园区,主要服务于常熟市和常熟港区,并作为苏北和苏南重要的货物交换枢纽;白洋湾的白洋湾物流园区;盛泽镇的盛泽物流园区,主要服务盛泽丝绸市场。从分布看,苏州物流圆区虽多,却完全没有其他地区盲目建设的现象,各园区都在规划之初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4.3具体分布情况

  苏州物流园区分布情况:市辖区共有8个,吴江市5个,昆山市2个,常熟市3个,太仓市1个,张家港市2个,布局情况具体如下表:
  苏州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4.4发展优势

  4.4.1地理位置优越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沟通苏北、江浙的交通走廊,是距上海最近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显著;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及苏嘉杭高速均经过苏州,距上海虹桥机场不足80公里,离浦东机场135公里,到吴淞港口100公里,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4.4.2.基础设施完善
  市内交通便捷,与外部联系紧密,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全可以保证物流业的正常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物流园区管理系统走在全国前列,给予物流企业一流的服务,增强了园区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4.3有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把苏州建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基地,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超过40%,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15%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0%以上,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将使产品结构向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和高新技术方向,高附加值货流将会越来越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潜在的驱动力。
  4.4.4XX积极推进
  在《苏州市现代物流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各级XX加快规划建设各类物流园区,利用当地交通优势或依托产业优势和制造业集聚等有利条件,由当地XX主导,制订物流园区规划,企业按照规划要求,顺应市场需求,有计划按步骤滚动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各级XX的推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5存在问题

  4.5.1土地制约
  由于土地指标紧张,一些计划建设和正在洽谈的物流项目,难以落地。土地价格较高,物流企业如登记为服务业企业,均要付出商业用地的价格,这就造成了很多物流企业只能以工业企业的名义登记注册。如望亭物流园,由于土地的制约,用地十分紧张,规模扩大的计划没有办法实现。
  4.5.2资金制约
  由于物流企业可抵押固定资产少,融资难度较大。虽然有些项目前景很好的项目,但由于资金的短缺难以快速扩张。
  4.5.3人才制约
  我市物流管理和专门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企业想发展物流也无从下手,同时有物流专业的学校与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4.5.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都先后出台了一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和政策,但内容比较宽泛,操作细则不够明确,与企业不贴近。物流企业在政策上受惠不多,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5.5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物流园区的服务内容单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库房货场出租和物流设备租赁等物流链中的单一几个环节,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物流园区引进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物流园区信息化程度与现代物流发展对信息技术要求相距甚远,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园区管理营运和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低。

  5总体思路

  5.1指导思想

  本次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对各物流园区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各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优劣势,提出苏州物流园区建设的总体格局,今后重点发展园区以及重点发展领域,各园区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规模,制定相应措施保障物流园区的建设。

  5.2目标定位

  目标一:依托苏州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以沿江、沿沪宁高速和沿苏嘉航高速为发展轴的物流体系,争取在2015年内建成5个综合性物流园区和8个专业化物流中心。
  目标二:协调综合五种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以及公路集装箱运输。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衔接良好、运转高效的运输体系。
  目标三:扩大物流园区的产业规模,增强物流园区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立足现有条件,尽可能根据企业需求建立更多高效物流平台,增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一体化水平。
  目标四:保证物流空间的有效利用。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的配套,需要一定的土地来保证。确保物流园区发展的土地及基础设施供应,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的需求。

  6空间布局

  6.1布局原则

  6.1.1适应性原则
  物流园区布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适应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与创新为特征的,以IT业为核心内容的经济)背景下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
  6.1.2协调性原则
  物流园区的布局要同其他类型的物流节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站场节点等)要相互协调,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节点在数量、规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合理匹配。同时,物流节点体系还要与城市用地布局、交通布局和产业布局相互协调。
  6.1.3资源整合原则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主要包括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作设施和物流企业,通过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节点的布局重构来提高区域内物流系统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6.1.4动态性原则
  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自适应性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同时区域空间结构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区域物流节点布局要不断调整。空间行为创造了空间过程,空间过程重塑了空间格局,而空间格局又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空间行为。区域物流节点空间格局也是在这一链式循环作用下不断演化的结果。因此,物流园区布局优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

  6.2布局方案

  综合考虑各个物流园区的产业基础、优势资源、发展潜力、货物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将苏州物流园区布局“三轴、五园、八中心”
  6.2.1三轴
  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形成的三条发展轴。三条轴分别为沿江、沿沪宁线、沿苏嘉杭线。这三条轴线为苏州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连接国内各大重要城市,便于物流运输。今后苏州物流园区的建设以这三条轴为建设发展的基本方向,各园区、中心沿轴分布,沿轴发展。
  6.2.2五园——综合性物流园
  综合性物流园: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a)依托货运枢纽、产业园区、商贸市场等多元对象而规划。
  b)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
  c)主要服务于物料供应、商品集散。
  原因:利用已有的综合性物流地产网络,向需要扩展物流设施或重新整合供应链的客户,为其量身定做标准化的全国物流构建方案。有效提高物流服务的内涵。同时,采取物流园区的集中式管理,提升供应链服务质量,增强物流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指在市域的西部、北端、东端和南部四个方位分别布局的五个综合性物流园区:望亭物流园、常熟国际物流园、太仓物流园、张家港物流园和吴江物流园。
  望亭物流园:位于相城区望亭镇,依托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建立与上海方向快速货运通道,承担苏州市与上海市之间的物资交换枢纽作用,加快园区道路、桥梁、水电、通讯、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批知名商贸销售型、供应链一体化型、总部基地型、电子商务型物流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将其建成为辐射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集区域物流、专线运输、多式联运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张家港物流园:位于张家港口岸,批准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在全国现有8个试点单位中面积最大。2005年1月28日,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xxxx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成为全国第3家正式封关运作的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享有进区退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等优惠政策。2008年,保税物流园区进出货运总量800万吨,货值93亿美元,海关征收税款36亿元,在全国同行中继续名列第一。
  太仓物流园:位于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未来要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前接上海、背靠苏南、临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坚持“以港强市”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发展港口物流,积极拓展物流新业态,加快物流空间载体建设,推进物流产业集聚,通过以太仓港为核心枢纽的多式联运网络的建设,努力把太仓港建设成为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另外还要重点发展园区的保税物流,充分利用拥有包括保税仓库、口岸退税、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等齐全的功能优势。园区面积增加到3000公顷,XX加大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建设投资,分享投资收益。
  常熟国际物流园:位于常熟市东北部,紧靠长江,国内二条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沿海高速、沿江高速)在区域内交汇。依托常熟港强大的吞吐能力,主要承接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常熟市区及其周边企业的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将货物运送至国内外各地。重点服务常熟市,辐射长三角地区甚至更大区域,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港口基础设施为平台,以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叠加为依托和以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为联结的具有区域资源配置和国际物流连接点‘话语权’的现代综合保税型的国际物流园区。
  吴江物流园:位于汾湖经济开发区,地处苏沪浙三省交界处,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嘉湖城市群交汇处,是江苏与上海、浙江接壤的门户,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比邻大城市上海,是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内,直接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园区主要以仓储、货运、中转、配送为主。
  6.2.3八中心——专业化物流中心
  专业化物流中心:不同类型的物流据点在物流链管理中的主要功能或侧重点亦有所差别,诸如集货、散货、中转、加工、配送等,由于物流中心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环境特征,这种主要功能差别带有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特点。专业化物流中心是指,专业、单一功能的物流中心。
  原因:流园区的内部功能区设置应与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相是适应,生产力水平决定物流需求。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不高,所以园区的功能设置应主要集中于基础性服务,如运输、配送、仓储等低层次环节。而发达地区,对物流的需求相对较多,需求层次业较高,其功能设置应更加多元化,对一些高层次的物流需求,如物流预测、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和物流系统设计等,也要纳入功能设置的考虑范畴。产业结构对功能设置也影响重大,特别是一地方的主导产业,对园区功能定位与园区类型确定起关键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确定园区内部功能布局及其比重。
  指在三条轴线上,根据每个地方不同产业优势特点,布置的八个专业化物流中心,其中市辖区3个,各县级市1个:
  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360公顷,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优势,强化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研发制造、检测维修、分销配送、展示展览等功能,引进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区域分拨中心,加快推动保税物流贸易从服务于本土加工贸易向服务全市乃至长三角加工贸易转变,从服务加工贸易为主向发展转口贸易并重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规划面积818公顷,由综合保税区和非保税区组成。完善虚拟空港、虚拟海港运作模式,建设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多式联运系统,大力发展口岸物流,重点打造制造业物流,积极培育以高档消费品、汽车零配件、医药医疗产品、电子产品为特色的商贸物流,将其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其中将综合保税区建成“中国离岸服务第一区”,将综保区外建成“华东区重要的特色进口商品展销基地”。
  吴中出口加工物流中心。规划面积14.7公顷,发挥吴中出口加工区的基础、区位以及政策优势,以服务现代生产为出发点,依托苏嘉杭高速、京杭运河、吴中港等运输条件,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形成具有内陆口岸、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等功能的出口加工特色物流中心。
  常熟梦兰物流园。规划面积12公顷。依托梦兰大市场,紧密结合配载托运市场的改造提升,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进一步引进优质、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打造成为服务于常熟市梦兰大市场以及常熟市经济(东南)开发区,以家纺、服装物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张家港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位于张家港市锦丰镇,以沙钢集团(为核心,建成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业,以钢铁辅助材料和公共辅助设施为配套的江苏省首家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按照“现代仓储、加工配送、市场批发、园区贸易”四位一体,与国际物流业相接轨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冶金物流中心”,主要建设钢材及原辅材料的剪切加工中。
  昆山白杨湾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5公顷,依托区域内民生用品产业群、汽车零配件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实施白杨湾二期、三期、四期建设项目,打造以公路运输为主,专线运输为特点的,服务于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国内零担、专线运输物流中心。
  太仓保税物流中心。目前太仓唯一的国家级载体,具备口岸功能和“区港一体”功能,享有“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拥有包括保税仓库、口岸退税、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等齐全的功能优势。未来要发挥政策优势,加强海关监管设施建设,方便更多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
  吴江盛泽物流中心。位于盛泽镇西北侧,依托盛泽镇2500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优势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5000多家经营公司纺织品集散和辐射优势,,以纺织品国内物流业务为主,打造纺织物流的全国示范区。盛泽物流中心主要承担盛泽镇区及平望、黎里等镇区纺织品仓储、运输、配载和远途物流配送服务。在规划期内建设占地10公顷的仓储区域,包括保税仓库和内贸仓库,仓储总面积16公顷。坛南仓储中心主要为坛丘、南麻社区及桃源等周边镇纺织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措施

  完善园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园区电子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为园区入住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信息资源查询服务;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仓储管理系统(WMS)、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通过物流信息的整合,为入住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市场研究报告、物流决策支持和物流客户信息管理等。
  物流园在规划时不仅要重视园的组织建设和功能规划,应特别关注园的信息化规划,它将是未来物流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公用信息平台是物流园内信息综合度最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网络业务管理、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为支撑,以建立一个综合、开放的B2B、B2C物流电子商务为目的,其总体功能为公用信息的及时交换和共享,为用户提供在线的物流交易环境(即虚拟交易大厅)和XX各职能部门“一站式”服务的集成环境,智能化实时事务处理,安全认证支持,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交换枢纽,为XX提供行业管理决策支持,进行各系统平台之间的接口建设,拟定相对的数据规范和通信协议,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具,具有物流园内物流活动的全面监督、协调与信息沟通功能。
  物流园信息平台是物流园内部用户(企业用户)直接和物流园外部用户(包括公众用户、XX管理部门、XX相关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行业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物流园的规划主体一般为地方XX主管部门,他们从宏观规划、指导、服务和监督区域性物流的角度出发,多属于概念规划。这还不够,地方XX主管部门应该有相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做支撑,否则难以支持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反而阻碍区域物流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7.2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是物流园建设不可或缺重要资源。目前,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园区上层管理人员往往由XX指派,并且多数为公务员,其任免、提拔不受物流园区的制约,存在责任与义务的脱节;基层管理、技术人员主要从社会招募,在当前全国物流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很难招募到有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常常出现“一个人做不好,就两个人来做”的情况,造成物流园组织结构庞大、内部关系复杂、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要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具体可通过三个渠道:一是发挥大中专院校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引导物流企业与院校合资,实现商贸物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二是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开设商贸物流相关专业,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通过抓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挥其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造就一批熟悉商贸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比如,苏州市高度重视现代商贸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制定了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对来园区工作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

  7.3政策保障措施

  物流园由于建设投资巨大,一般企业无从独立开发,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物流园,其成立和发展在很多方面有赖于XX一系列的扶持,包括土地,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投资资金等方面。那么,在物流园整个发展阶段是否都需要以XX管理和参与为主,XX应该参与全部还是部分物流园的管理活动,在物流园的建设中引入私营企业如物流公司的资本和管理模式将更符合物流园的发展需求。同时,XX要放松对物流园的管制,特别要放松影响私营企业进入、开发和价格制定的管制。
  一、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物流资源。物流园本身的建设和XX对于物流产业的重视有关,物流园管理公司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如较低的地皮租赁费用、各种手续的快捷办理、税收减免等,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低廉的发展运作成本。使得物流园内的物流企业具有比在园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将社会上的优良物流资源有效的吸引到一起,进一步使整个物流市场的运作和竞争有序化,有效地配置社会的物流资源。
  二、充分发挥物流行业领先者的参谋作用。在物流园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听取物流企业的建议,尤其是一些行业领先者在物流园的驻扎。他们不断地给物流行业带来最新的物流设备、技术的应用经验。同时,他们是物流园设施的最终使用者,物流园的合理规划建设是物流资源整合、物流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推进物流园的网络化建设。随着现代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现代物流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网络系统与信息平台的支持,这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物流园是由多家物流公司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提供一定种类、一定规模、较高专业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集结点,与工业园、孵化器、科技园等一样,物流园中的企业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的特点。

  7.4加大对物流产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融资渠道方面的支持。第一,建立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于纳入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鼓励各级地方XX投资参与符合发展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租赁给物流企业经营,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第二,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或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第三,依据《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有关规定,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面向本土物流企业的网络并购贷款业务,对物流企业拓展物流网络的战略性并购给予信贷支持。第四,要允许金融机构投资参与物流园区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第五,鼓励外资和民间投资物流园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
  税收方面的支持。第一,以物流园区为单位,进行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凡进驻园区的物流企业,均可享受运输、仓储营业税抵扣政策。第二,落实国家有关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第三,设立物流园区辅助税收征管政策。对入园物流企业所使用的小规模运输业主的统一管理与运输业发票实行代开、代征,可在有条件的物流园区先行试点。第四,物流园区用电、用水、用气等采用工业价格,取消向物流企业收取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减轻税费负担。

  7.5减免各类土地使用税费

  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应该妥善解决用地问题。对纳入国家规划的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保障,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用地时,要充分考虑物流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优先计划安排。对于一些资金短缺的创新型物流企业,应当提供租金优惠政策,允许其租用园区内用地进行项目建设,并可适当延长租期时限。例如,对重点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优先、优惠;重点物流企业异地搬迁,原土地拍卖所得可返还用于搬迁安置;建设多层库房的,应减免相关费用。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减征、免征、先征后返。在保证消防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容积率及单体库房面积的限制,消防设施的配备也要区别不同的情况。

  结论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经过3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苏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本文通过对苏州物流园区现状的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优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苏州的物流园区做了一个总体的规划,并确定了主要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与规模,通过设计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苏州市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有市场有政策,但是力度不够,现有园区也过多过杂,没有足够的集聚效应,功能发挥不够完善。
  结论2:通过分析与定位将苏州市物流园区分为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园区两大类,降低物流业成本,精简现有园区,改善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充分发挥各物流园区功能
  结论3:将苏州物流园区布局为“三轴、五园、八中心”的基本格局。
  参考文献
  [1]牛慧恩,陈璟.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2001,(03).
  [2]牛慧恩,陈璟.物流用地与物流园区[J].规划师,2001,(02).
  [3]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陶经辉.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规模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02).
  [4]林桦.物流园区的货流预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04).
  [5]葛洪磊,邓明荣.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J].综合运输,2004,(08).
  [6]吴波.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7]杨毅群.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8]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1
  [9]2010年度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报告,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0
  [10]苏州市物流园区发展调研报告,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经济贸易处,2011年9月
  [11]江苏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
  [12]KentNGourdin.GlobalLogisticsManagement.Beijing:Posts&TelecommunicationPress,2002,.
  [13]ChopraS,andMeindlP.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e,Planning,andOperations.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Inc,2001,.
  [14]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2,.
  [15]JamesJ.HanslovanLogisticstechnologyParkRidge.N.J:NoyesPublication,199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33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4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