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便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源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缺乏、监督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行为中产生一些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从XX、企业、社会三方面来努力,逐渐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关键词:社会责任制度;XX企业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不乏好的企业,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频繁出现问题。此时,“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名词走入人们的视野,企业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大众评价一个企业相当重要的指标之一。诸如:三氯氰胺事件,污水排放事件,肯德基的鸡肉问题等,无不让消费者触目惊心。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本文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行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1.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1]。
1.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对股东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保证证券价格的上升;股息的分配(数量和时间);对职工或工会来说,保持相当的收入水平,工作的稳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提升的机会;对XX来说,企业对XX号召和政策的支持,要遵守法律和规定;对消费者来说,要保证商品的价值(产品价格与质量、性能和服务的关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表现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社会责任的问题。从社会系统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本观、法律观、信用观和社会观四个方面。
2.1人本观的缺失
企业处理个人与企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应该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适当的专业培训、与员工签订公平的劳动合同等。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人本观的缺失:
一是劳动合同问题。在现实中,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有合同,其劳动合同的内容也不规范。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存在没有规定雇工雇佣期限,没有涉及与工伤处理相关的工资发放、医疗、抚恤等问题[2]。
二是劳资纠纷问题。近几年出现了雇主与雇员利益分化所带来的劳资冲突。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劳动仲裁受理的争议数量达到15.4万件,2004年上升到26.05万件,年均增长24%。2002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47万件,2006年上升到12.6万件,年均增长0.449%[2]。
三是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有的企业由于职工流动性大以及保险意识不强而造成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等方面的保险覆盖率偏低。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投入而没有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护,工作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2]。
2.2信用观的缺失
2002年10月,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因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达到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企业做假账。2006年,国资委在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突击检查后发现,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120家财务审计报告不充分;80家总资产损失超一成;财务中介收钱后做假账。然而做假账的现象地方企业比中央企业更为严重,如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隐瞒缩小利润、上市公司则虚报扩大利润等。
二是企业合同违约。据国家工商局及商务部统计,全国每年订立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万亿元。
三是企业相互拖欠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四是广告虚假,信息失真。利用广告、信函、传单等散发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主要表现在:扩大产品性能和作用、产品名不副实、无中生有、不法分子或中介机构利用广告骗钱等[2]。
2.3法律观的缺失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是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基本要求,但在企业实际运行中,法律观的缺失比较严重:
一是生产销售假冒劣质商品现象。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在实际生活中,企业生产销售假冒劣质商品现象严重,如“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都是企业缺少社会责任的典型。
二是偷漏税现象。偷漏税成为一些企业利用转型期体制上的漏洞和法制的不健全获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据2008年4月25日《浙江日报》报道,仅浙江省国税局2007年就立案查处涉税案件12222件,补收税收14.78亿元,涉税税金100万以上的案件就有168件。
三是虚假报表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取得上市的资格和条件,在上市前的准备屮存在着大量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其中突出的就是做财务假账,如“银广厦”事件、“蓝田”事件等。
2.4社会观的缺失
近年来,受外延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企业较少考虑环境保护。不少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导致经济、自然与环境之
间产生大量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少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超标准地排放“三废”,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发生。全国城市地区大气质量很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天津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仅为241天和305天。
二是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够关心。企业从社会所得之后,应该主动地回报社会。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企业不超过10万家。可见,企业慈善公益理念尚未形成,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2]。
三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3.1XX管理
3.1.1法律手段
XX制定的法律直接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立法引导企业自觉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以增加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如劳动法关于企业对职工责任的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规定、环境保护法关于企业对社会公众责任的要求等,都是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强制供给形式[3]。
从司法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工作,使执法程序明确具体。创造比较健全的法律环境,充分发挥法律的利导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企业通过服从法律规范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集团诉讼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4]。
3.1.2经济手段
一是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对于环境友好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不友好行为,建立以污染排放量为依据的直接污染税,以间接污染为依据的产品环境税收。
二是生态补偿。这项政策不仅是环境与经济的需要,更是政治与战略的需要。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三是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3.1.3行政手段
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XX部门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政绩观,从以经济论实力转向综合权衡经济、社会和环境和发展质量。这一转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不转变这个观念,我们的XX就不会动真格花大力去监管或关停污染企业,不会为了一个社区搬迁一个企业。
间接引导非XX组织等社会力量。非XX组织等其他社会主体作为与XX和企业并存的第三方,具有主体广泛,相对公正的特点,而且是企业行为的直接受用者,所以它们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我国,这些主体尚未形成独立制约力量,所以,XX应当促进其存在的多样化、合法化、职业化程度,将其权力提升到法律层面,确保其监督招待的力度。从而淡化XX代言公众的功能,也可以弥补XX因与利益集团形成利益同盟而忽视公众利益的缺陷[5]。
3.2企业自律
企业的自律行为,旨在从两方面去推进。一方面,企业要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发展观联系起来,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要强化自律约束,对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进行自我规范、约束和控制。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能力,同时,调适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以保证社会责任观念和战略的有效落实[6]。
3.2.1自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精神。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家个人的操守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当中,企业家个人几乎可以完全决定企业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因此,作为企业家,应正确处理企业、XX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关系,不只顾眼前利益,深刻感知到履行社会责任是获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个人更高层次需要的途径。二是增强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优秀的员工,从而使员工对企业价值达成共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力。通过组织员工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活动,使全员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行动中来。
3.2.2有效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能力
社会责任应当是一个主动和自觉的过程。因此,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如果企业能够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社会责任,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也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战略管理中,任务陈述是制定战略的基础,它表明了企业存在的社目的及价值。企业应在任务陈述中有效表达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从而奠定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及早取行动的基本策略。其次,企业应明确,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组织结构、用工制度、利润分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根据变化了的企业内外社会环境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应视情况而定,有选择性的策划和实施社会责任,设定确定的,可测量的目标[7]。
3.3社会推动
3.3.1非XX组织的推动
非XX组织,一般被认为是非XX部门的协会、社团或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随着“小XX,大社会”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非XX组织将在公共利益的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的职责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进行约束,利用行业协会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民主机制,运用行规的作用,发挥其自律和监督职能,对成员企业的行进行约束。二是制订行业标准,为行业内的合理竞争、有序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展创造条件。目前看起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很多,但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机制,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承担主体就是行业协会。三是发挥沟通作用。向上与XX沟通,提供信息,反映群体需求;促进本行业成员间的对话和合作成员;制定维权准则,在具体的侵权案件中,通过协会直接给受害者以支持诉讼等方式参与[8]。
3.3.2消费者的推动
消费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绩效,他们的行为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在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构建中占据重要位置。
如今,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已能接受责任消费的意识,但在其他方面,责任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在实际生活中倾向选择那些更便宜的商品,而不是那些更带有企业社会责任色彩的产品。因此,我国消费者组织应把工作方向从针对产品的信息发布,向鼓励消费者购买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方向发展,比如不购买盗版,少使用塑料袋等,从而向企业发出一种信号,即若企业不遵守法律、侵害员工利益、污染环境,则即使企业产品的质量、价格都可接受,消费者也会拒绝购买。而消费者个人,应当充分认识到,选择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长远利益,有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通过XX以及非XX组织等来维护自身权益,向企业施加压[8]。
结论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企业的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的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的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没有很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不企业单方面的事情,同样对于如何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不能仅仅从企业着手。从社会各方面出发各司其职,并相互联系,才能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实现系统。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5409592-5647619.html
[2]汤正华.《试析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与成因》.《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李燕凌.《基于员工劳动保护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09):3。
[4]李立清.《SA8000与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3):35。
[5]梁小民.《积极应对SA8000认证[N]》.《深圳商报》,2003年,(12):5。
[6]夏雨.《“社会责任”考验湖南企业[N]》.《潇湘晨报》,2004年,(5):8。
[7]刘秀琴.《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3年,(5):56。
[8]周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北京工商大学,2008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