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研组长作为专业引领者之一,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园本教研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实中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与人们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容易被忽视,致使教研活动中存在教研主题偏离、缺少观点碰撞、内容单一、个体受益甚微等问题。影响了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本文试着从教研组长在不同教研活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入手,强调重塑教研组长在园本教研中参与者、促进者、引领者等角色,进一步强化教研组长的角色内涵,切实发挥好教研组长在园本教研中的策划者、研究者、引领者作用,不断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研组长;角色定位
一、深一度剖析现状追溯问题本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如何改变幼儿园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幼儿园文化,成为幼儿园面临的崭新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园本教研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园本教研这个新鲜、时髦的术语,成了学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园本教研源于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点反映了园本教研的三个要素:一是研究对象——本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二是研究主体——本园教师;三是——研究目的——促进本园发展。可见,园本教研是指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
随着园本教研的逐步深入,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角色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实践证明,教研组长作为专业引领者之一,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与人们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对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影响园本教研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园本教研主体存在角色依赖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研,是以解决本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其研究主体当然是教师。可是一线教师接受科研程序、方法和规范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较少,要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掌握必要的研究技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加之教师大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对教育理论缺乏关注和系统研究,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了解不够深入,这使教师很难把某个具体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从而限制了教师的研究视野。因此在很多时候,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都依赖于教研组长。从教研主题的确立到教研过程的组织实施、从研讨课由谁上到由哪些人参加研讨活动等,都由教研组长策划和决定,教师成了配角或旁观者。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主人翁意识,一些教师也认为:教研是教研组长的事、是个别骨干教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带好班上好课就行了。很少有意识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认识误区下,老师们只等着教研组长告诉她们一招一式的做法,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大胆自信地去表达和争论,放弃了自己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园本教研中教研组长唱主角的现象因此而比比皆是,从而使园本教研失去了群众性、民主性和参与性。
(二)园本教研内容缺少观点碰撞
教师要想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变,关键在于通过实践中亲身的体验和反思在其原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帮助教师在原有经验和新经验建立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帮助教师形成思想上的认知冲突。当前,在教研中采用较多的方式是经验交流,老师们经常是你说你的想法,我说我的想法,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原有水平的重复和徘徊(当然也不否认其在集中大家智慧、分享经验方面的价值)。即使偶尔出现了观点冲突,也往往由于教研组长调控不当或演变成争执或不了了之。这种没有教师思想上的交锋和碰撞的教研活动,很难激发教师深入思考,也很难给教师的原有经验带来新的冲击,无法真正对教师个体发生作用。教研活动因此而流于形式,明天的教学还是依旧。
(三)园本教研活动个体受益甚微
教研工作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评价氛围保守。所以我们感到现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益处确实不大。主要原因是参加活动的都是本组教师,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评课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久而久之,每位教师都听不到真言,不知道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另一方面,都是本组教师,天天见面,估计也没有多少新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试想,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能受益多少?
(四)园本教研形式过于单一
教研仅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浅层次上;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局限于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和不足的评课上;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所以这样的活动基本上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而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
二、多纬度构建组长角色提升教研实效性
不言而喻,上述现象阻碍了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改变它需要行政、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但最关键的是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的不同过程中,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成功地策划和完成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从而发挥教研组长在园本教研中的策划者、研究者、引领者作用。
(一)策划者:精心策划教研计划,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
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有赖于教研策划的科学性。科学的教研策划应体现以下几点:反映教师的需求、有创意且可行的活动设计、有对教师资源的预见等。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组织者象教师设计教学一样来策划教研计划。
1.了解教师的需求,实现教研主题的自下而上。
在教育部下发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研究思路中提出,“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的过程。对此,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研究过程中应灵活地使用,例如在教研主题的确立上应“自下而上”地产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真正为解决影响本园教育质量和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服务。因此,我们应确立“研究的问题应来自于教师”的教研设计思路,在活动前首先要进行调研,了解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摸清老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掌握老师的基本需求,从中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有探讨价值的研究主题,真正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
如在“感恩的童心”生成活动研究阶段,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我的困惑大家谈”活动,通过《教研组活动互动表》以了解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家的交流总结出具有共性的问题:“不同年龄幼儿的感恩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小中大班的目标如何制定”、“内容如何选择”、“开展哪些有意义的感恩大型活动”等。根据交流与汇总,我们将这些问题设计成系列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共同分析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关注了教师的需要,系列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们参与积极性高,并通过自我剖析和同伴互助得到了提高。
2.设计好教师参与的切入点,激活教研主体的思维火花。
要有真实的参与,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而要让教师的思想动起来必须有一定的任务作介质,组织者要设计好提问与教师的参与点,及时恰当地引教师入话题。而参与点的设计一方面要体现递进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差异性,还要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
如在青年教师语言集体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四个参与点:一是“活动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合理”,二是“活动准备是否有针对性地为重难点和目标服务”,三是“活动环节是否逐层递进,每个环节分别解决了哪些重难点”,四是“教师是否关注孩子的主动学习与个体差异”。我们还把参与点设计成表格,让教师在观摩活动中记录。带着这些“任务”,老师们在看活动时有了方向,在研讨时有了重点,研讨氛围非常好。
3.布置好教研中心议题,让教师有备而来。
任何活动都要有所准备,教研活动同样需要教师有备而来。作为教研组织者,我们要将教研任务提前布置,这样老师们可以针对主题去寻找相关理论依据或实践经验,在教研活动中真正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但充分准备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的火花。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杜绝完全照本宣读讲稿的现象,明确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东西,预设要为生成服务。只要能激活“生成”,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成功的。
在每次活动前,发放教研活动互动表,事先布置本次活动的主题,如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研讨活动中,我们事先布置了几个话题:语言活动情景的创设、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语言集体教学中提问的设计等,让老师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经验去准备相关材料。有了任务的驱动,大家积极地投入了准备工作,有的拍照做课件、有的搜集理论知识、有的整理自己的实践经验或困惑,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在活动中人人都发言、个个有观点,一个个质疑更激起了一轮轮的研讨高潮,真正让大家体验到了做教研主人的快乐。
(二)研究者:深入钻研教研主题,实现教研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一系列园本教研的活动制度,形成园本教研的制度体系,
建立以园长为核心、教研组长牵头、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网络。要使组长起到引领教师的作用,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支持。这一方面依靠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更需要象科研工作者那样一一钻研教研主题。
1.善做有心人,搜寻与主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当教研主题与参与点设计好后,组织者要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主题性学习,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专题式的理论学习,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理论学习,以相关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将理论与教研内容相对照,寻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备在教研过程中适时地帮助教师将经验提升到理论或归纳出内隐的教学理念。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是提高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基础,针对新发现的问题,又促使自己再翻开书本寻找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园本教研有效性的提高,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研组长对“实践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三要素的深入解读和实践。
如在“青年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支点——重难点的把握”活动组织前,我首先搜寻有关“重难点”的知识,重新温故了重难点的定义,然后梳理出把握重难点的关键是“钻研教材”、“分析幼儿”,最后还明确了“重难点不能太多,一节课能解决一两个重难点就不错了,若平铺直叙都是重点则就是没有重点”等等关键经验。在教研现场,我适时地将以上学习、思考所得与老师们分享,帮助她们理清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深入探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研讨过程中,老师有的提出确定重难点的依据——“应分析哪些价值是可以在本次活动中挖掘利用的,哪些是可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以此确定教学侧重点”;有的根据自己经验建议老师“在目标上标注重难点,做到心中有底,若不标,则在心中铭记”。同伴互助的效果在这里明显得到体现。
2.善当分析师,预设教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引领教师,教研主持人自己必须是专家;要组织教师研讨教学案例,教研主持人自己首先对案例要有独特的见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要在教研之前研究教师和教材,预设活动中将会出现的问题,确定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以使教研活动在有的放矢地开展的同时生成新的研讨主题。
在“有趣的节奏”研讨活动前,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其教学难点是幼儿创编节奏,分析教师后我认为对于教龄才2年的青年教师,快速、正确地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创编的有价值的节奏型是她本次执教活动的难点,在活动中可能在此环节会出现些问题。我便预设了一些问题和策略。结果我的预设果然正确,这两个问题相继出现,我适时地引导教师讨论,大家向执教老师提供了多种有价值的建议,如“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加强板书的练习”、“对不同能力的幼儿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可适当使用示范”等等,为执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引导者:把握好过程,引领教师在观点碰撞中提升经验。
要使教研活动围绕主题深入地开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教研组长良好的调控能力。对此,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组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倾听
首先要明确教研主持人不是传授知识经验的报告者,而是教研过程的“穿针引线”者。要以开阔的胸襟关怀、接纳、尊重教师,将自己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用协商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使教师乐于接受你的支持与服务;要有容纳百川的胸襟,虚怀若谷,善于从教师的不满和怨言中寻找差距和不足;勇于接纳教师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容纳接受不同性格类型的教师,通过与教师的不断互动磨合,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关系。要把话语的主动权还给老师,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其次要注重过程本身的价值,即使教师表达了看似错误的思想,也不要随意打断话题或以自己的见解去简单说服,要相信教研目的的达成是教师真实参与的积累后的无形提升。看似错误的表达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再次要善于从教师的表达中了解教师的困惑和内在需要,判断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育理念,寻找阻碍教师发展的关键点,并将之作为今后的教研方向。
2.学会提炼
丰富完善自我,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拓展信息量。要养成勤学、好学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只有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自我,才能保持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在参与指导过程中引导和把握方向,给予教师正确、科学、理性的指导和帮助。要转变观念,以开放的、系统的、多元化的思维指导、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要学会反思,学会在实践中观察、发现和寻找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支持、服务策略;要善于挖掘随机生成的教研资源:学会寻找教师话题中有价值的因素,引领教师或归纳或探讨或验证,及时地生成话题,深化教研;当教师在研讨中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及时的归纳出分歧的关键点所在,并抛出问题引发集体的探讨。另一方面要关注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引导教师在交流教学经验的同时学习总结其“所以然”,让先进的教学行为有稳定的理念支撑,帮助教师形成基于实践的理论;在活动结束时,要形成帮助老师改进教学的理解与建议,形成让大家共同接受的结论或方法。
3.适时调控
教研活动最怕的是“一言堂”,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教研活动也怕“七嘴八舌”,无序的交流是低效益的,也可能会让活动失去明确的方向,作为教研主持人既要营造交流的氛围,同时又要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当活动出现冷场时,主持人要适时地抛出话题引发新一轮思考;当出现无休止的争执时要引导大家寻找分歧的关键点进行梳理性探讨;当话题扯远时要恰当地“拉”回来;当教师倦怠时要适时地更换话题或来点幽默小插曲。
总之,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以敏锐的洞察和灵活的调控让教师自始至终拥有参与的热情。
4.准确理解
关注教师需要要关注教师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要鼓励支持教师勇于尝试,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子;要引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要承认和关注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给不同教师以不同的帮助和指导。
教研活动中教师会有各种顾虑,作为教研组长要准确理解她们的心理感受,为她们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努力做到:不要将教研活动变成“批判”活动,及时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以增强教师的自我价值感、胜任感;以建议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导向,让教师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受到一些思考方向和设计思路上的启发。使教研活动体现“以师为本”。
结论
教研组长在园本教研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活动的参与者、自我反思的促进者、研讨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教研的引领者、研究氛围的营造者,要加强自身的培训,更新教研观念,增强角色意识;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深化角色内涵;要加强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实现角色转换;要提高组织能力,促进角色发挥。
当然,随着园本教研的不断深化,对教研组长角色的认识将会不断提高,角色的定位将会更加科学,培养策略的选择也会更加优化。相信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中,随着组长魅力的不断彰显,园本教研的开展定会芬芳吐艳,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导刊》2007年第12期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
[3]《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七期中国学前教育学会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