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绿色包装对开展绿色物流,从而对物流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环境,资源的有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影响。通过对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进行需求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的具体措施。我们通过研究认为,从需求上看,绿色运输应该是环境友好型运输、资源节约型运输并且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危险品运输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环境友好型运输是将运输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降到最低;资源节约型运输是包括对道路占用土地的集约使用、对运输车辆的集约使用以及对车辆的燃料消耗的节约。而绿色包装是使用生态材料、材料可以降解、包装可以回收再利用再循环的适度的包装。使用生态材料就是在使用和消费的过程,包装材料都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再循环,这是循环经济在包装行业的最佳表现形式;如果包装不能够再循环利用,那么废弃的包装材料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行降解,不对环境造成长久的垃圾;最后,我们认为,绿色包装一定是适度的包装简洁的包装。
在对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进行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立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的管理模式。对于绿色运输的管理模式,XX可以通过提倡联合配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及加强对企业的微观管制来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的,物流企业在XX的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引导和限制下可以通过实施复合一贯制运输和线路优化等最优化策略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双赢模式。绿色包装的管理模式,首先XX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税收、制度等措施来直接和间接的促进包装的绿色化。其次XX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来促进新的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开发出来的新的包装材料进行鉴定,以利于材料的推广使用,扩大绿色化的受益范围。最后,包装的标准化问题也必须借助XX的力量来完成。作为物流企业层面来讲,物流企业首先可以通过包装单位大型化和集装化来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其次,开发并采用绿色的包装材料、易于回收的包装材料来进行适度包装。最后,相关企业必须通过15014000等国际认证,与国际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的需求分析与管理同步。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经过工业革命以来近300年的消耗,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显得越来越匾乏。包装为例:包装产品70%以上属于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成废弃物,产品的生周期非常短,故消耗资源量大。仅在2004年,包装工业总产值3200亿元,其中23亿元的产品将成为包装废弃物。2004年,我国塑料包装工业总产值929.29亿元,消耗塑料包装材料634.3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6800吨;2004年金容器(不包括集装箱)工业总产值约280亿元,共消耗150万吨原材料,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540即屯。2004年玻璃包装产品工业总产值291.34亿元,消耗材料785.22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2690加屯。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耗用其他材料,每吨玻璃实际需要耗标煤412.5公斤,耗碱155.3公斤;2004年包装盒共用纸26万吨,相当于砍掉200万株碗口粗的树木。资源的消耗严重的影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消耗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空前的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的垃圾为450吨以上。其中,我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为6亿吨,城市圾1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排放量在重量上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的15%~20%,而在体积上则占25%~30%,而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包装废弃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和空气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源。着全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浪潮也随之现,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来越密切,产品竞争除了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外,环境指标正在变成一个重因素。包装与运输是物流活动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主要环节。在绿色物流道路上,发展绿色包装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己经成为世界上许工业发达国家包装界的共识。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以国际保公约和环境保护为由,制定了一些包括绿色包装在内的环境法规。绿色包装成了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市场的“绿色壁垒”,有些己经对我国的国际贸产生严重的影响。
研究绿色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除由于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适应WTO要求,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基于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包装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这对于保护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的包装行业,通过近年的努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现代包装基础业仍然十分薄弱。不仅高科技水平比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包装制品的产量、品质和种类等许多方面,尤其是中、高档技术设备和现代包装原辅材料,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每年仍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且我国工农业产品仍然因包装不善,每年造成价值高达200亿元的经济损失的事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现代包装工业落后的状况。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清醒,并从许多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包装既然属于商品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必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同步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21世纪是高科技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必将带动高科技包装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际贸易的繁荣、市场的拓展与利益的竞争,更将日趋激烈。而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贸易接轨后,即将推向国际市场的大量商品,更需要各类适应商品身价和特性的时新包装。我国包装界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必将更加繁重而艰巨。同时,国际上包装同业间的竞争也会日趋白热化。因此,我国包装界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面对即将面临的国际同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1.1.2研究的意义
物流业的绿色化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实施绿色物流战略能够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型行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符合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内部要求。首先,实施绿色物流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伦理学指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履行社会责任。后者虽然仅仅是一种概念价值,但却能直接影响企业的实体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关注公益事业、关注社会伺题的原因。绿色物流将物流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有助于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赢取公众信任。绿色物流企业也比较容易获得一些环境相关的认证,如15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实施绿色物流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DJSG)指数等投资分析统计证明了这一事实。第一,绿色物流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第二,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第三,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最后,从实践上看,构建绿色物流,是企业获取发展新机遇的重要平台。其一,它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降低资源消耗,在发展循环经济,资源价值不断提升的时代,是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绩效、供应链绩效的有力手段。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作为供应链中间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它是人世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重要措施。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为了保护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协议,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l987)、《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2)、《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1993),((贸易与环境协定))(1994)•((京都协议书》(1997)等。这些法律、法规、协议要求企业必须对自己生产造成的污染负相应的责任,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加人世贸组织后,世界市场大门己向我国敞开,但“绿色壁垒”却增高了。我们只有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使出口产品达到进口国的绿色标准,才能被国际市场所接受,也才能真正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
1.2绿色包装相关研究综述
1.2.1绿色包装相关研究综述
戴宏民(2006)中,从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出发,提出努力通过15014000认证、制定产品“3R”的规范和标准,适当建设包装生态工业园区和提倡绿色消费5条关键举措;阐明了实施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产品和效益三方面的评价指标
庞芳兰(2006)认为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作者认为国家应通过立法严格界定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消费者应改变消费观念,生产厂家应改变经营观念。安冬风(2005)ls0]中认为,中国发展绿色包装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对中国绿色包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文章的重点在于对中国发展绿色包装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作者认为应制定国家包装法或包装废弃物限制法等绿色环保法规:限制或禁止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建立包装材料在循环的回收再生体制,机构及其运营办法;制定各种包装材料再循环的目标;地方各级XX应对本辖区的包装废弃物造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负责,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第二,大力推行产品绿色标志。最后,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唤起人们的参与意识,对包装工作者来说,参与就是在设计包装时尽量使用合适的材料,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生产企业应制定回收再生本企业生产的包装废弃物的办法。-
郑闻(2006)认为绿色包装是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理想的绿色包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作者提出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来对包装进行考量,即从包装材料的原料获取开始,到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使用以至使用以后废弃物的处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只有在整个‘性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均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要求的包装才是绿色包装,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某一过程或者某些阶段,不符合绿色包装的要求就不能称之为绿色包装。
李晓刚(2005)中认为,绿色包装是指包装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而且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能自然降解的适度包装,应具有四方面的内涵: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且节省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物燃烧产生新能源而不产生二次污染;包装材料最少并能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对于如何发展绿色包装,作者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大力增长和开发绿色包装材料;注重包装材料的选择,用绿色包装材料、尽量减少所用材料的种类以便于拆卸及回收和再利用、选用易回收再生的材料、尽量选用不加涂镀层的材料。
张君(2006)中认为,绿色环保包装的内在要素应遵循“SRID”的原则:包装轻量化(Reduce)指在满足各项功能条件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材料可回收(Return)是指把使用过的包装制品回收,重新利用,加工成新的包装制品;材料再利用(Reuse)是指对使用过的全部或者部分包装制品进行回收,不轻易放弃可以再次使用的生产;材料可循环再生(Reeycle)是指对使用过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和再加工,使其被用于不同领域;拒绝使用非生态材料(Refuse)是指拒绝使用不利于生态发展或可引起疾病、虫害等传播的包装制品;材料可降解(Degradable)是指为了不形成永久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腐化,并通过肥化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张丽红(2006)侧]中认为,绿色包装是指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包装,应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Reduce,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等功能的条件下,用量应该最少;Reuse,重复利用;Reeycle,易于回收再生;Degradable,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文章提出绿色包装主要从可重复使用、再生、可食、可降解等方面入手。
吕庆华(2006)中认为,过度的商品包装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又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作者分析国外对于过度包装的控制手段有标准控制、经济手段控制和加大生产者责任三类。因此作者认为,中国XX应当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控制过度包装。首先应当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其次通过经济手段,对包装环保科学技术加大投入,为先进的包装环保项目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最后,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面,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淳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念。
1.2.2对国内外企业绿色包装研究现状的分析
我国绿色包装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不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大了包装工业的发展速度,到了90年代,我国商品的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善。包装行业由我国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的最后一位,如今已经跃升到第巧位。仅在运输包装方面就有22类商品的包装得到了改善。我国先后制定过一些相关法律规定,并成立了不少相关组织机构。如:1_993年9月2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禁止假冒包装;1994年5月,我国正式成立了认证委员会;1995年3月,认证委员会宣布首批环保产品,其中有一种是包装产品;1999年1月,150绿色环保标志在全球施行;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包装物的设计、使用和回收。目前我国的环保包装己经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包装减肥、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等均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包装的研究基本从包装选材的绿色化,包装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大型化,包装废弃物易于回收且可循环使用着手,使之实现较少的消耗资源,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1.3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研究思路
本文从绿色包装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和实施绿色物流的意义着手。绿色物流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然而在物流管理环节如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只有实现各个环节的绿色化,才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实现绿色物流。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之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助XX的力量,通过XX的强制措施和政策引导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文章站在XX部门的角度,提出在发展绿色运输的过程中,XX可以通过实施共同配送、联合配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以及加强对企业的微观管制来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绿色包装的过程中,XX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包装材料及规格进行限制或促进新的包装材料的开发运用、建立存储返还制度、成立研究机构对包装材料进行评定、对基础编码和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化等措施来实现包装的绿色化。另外,作为专业的物流企业,面对XX的相关政策制约,在绿色运输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复合一贯制运输以及选择最优运营策略来发展循环经济;在绿色包装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包装单位大型化和集装化、包装成本低廉化、适度包装、包装材料绿色化、选用易回收再生的材料、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以及通过15014000认证等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1.3.2研究内容
包装和运输是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中极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重要环节,减少其任何一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都可以减少物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包装流的各个运作环节都有关系,因此文章分析了包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实绿色包装的措施,从而达到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本文从绿色物流的角度出发,首先总结和阐述了绿色包装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绿色流发展的必要性和实施绿色物流的措施;随后分析绿色包装对环和物流的影响,分析了绿色物流和绿色包装之间的关系,论证绿色包装是实现色物流的基础和有力工具,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包装;接着分析了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状况并根据国外绿色包装发展的经验,提出我国发展绿色包的建议。最后,通过好运周转箱在物流中的运用,来证明包装的集装化和可重性是运输包装绿色化的出路。
2绿色包装
2.1绿色包装的概念
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其目标是保存最大限度的自然资源,形成最小的废弃物和最小限度的环境污染。简而言之,绿色包装就是指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制造、使用、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是一种无害包装[1]。
2.2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一般具有四方面的内涵:即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且节省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物燃烧产生的新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包装材料最少和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因此推行绿色包装的目标就是要以保存最大限度的自然资源,形成最小数量的废弃物和最低限度的环境污染。
2.2.1绿色包装在功能上体现4R1D原则
绿色包装不仅仅具有包装的一般性能,还具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的两个主要功能。这两个功能主要靠4RID的原则来实现,即:Reduce、Reuse、Reclaim、Reeyele和Degradable。
Reduce,即包装减量化。包装在满足保护产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等功能的前提下,用材尽可能的最少。欧美等国家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为实施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设计时要尽量使包装薄壁化、轻量化,在不需要包装时决不采用包装。
Reuse,即包装重复使用化。包装容器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重复使用。包装容器的重复利用,可大量减少废弃物数量。尽可能多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以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率。如瑞典规定饮料瓶可使用20次,每使用一次用激光打上记号,直到20次后才能废弃。
Recover,即可回收再利用。指利用包装废弃物的燃烧获取新能源,却不产生二次污染。通过回收包装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如焚烧利用热能、堆肥改善土地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Recycle,即可循环使用。尽可能选用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的原材料作为
包装材料,尤其应扩大再生材料的选用,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也节约
了原材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生产再生纸板、再生塑料。
Degadable,即可降解性。是指最终无法被再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应该可以降解、腐化不形成永久垃圾。如尽量选择可降解的纸包装材料,“以纸代塑”。当前世界各工业国家均十分重视发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包装材料。如采用光控复合添加剂的新型塑料薄膜,在使定时间后,可自行降解成碎片,溶解在土壤中被微生物所“消化”,净化环境,消除“白色污染’,。
2.2.2绿色包装在内容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对环境无污染概念的深化,国际标准组织150提出了“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并将其列为15014000国际环保系列标准,这就奠定了“生命周期分析法”在评价包装产品的性能方面的权威地位。因此绿色包装的内涵也从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到包装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即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制造、使用、回收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都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很明显,绿色包装的内涵更丰富了,不仅仅要求包装材料的绿色化,还要求包装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以及包装方式的可重复使用。正如X昆腾公司Quantum的硬盘驱动包装回收计划,就是根据LCA制定了包装回收项目Quantum(PackagingReuseProgram),不仅节省了大约40%的供应链的能源,而且减少了40%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能够为昆腾Quantum和客户双方大大节省成本。2
2.1.3绿色包装在目的上体现了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和污染的最小化
从追求包装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小化,发展到既要求包装消耗的最小化、又要求包装废弃物污染的最小化。追求的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生境保护,是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2.1.4绿色包装在成本效益上体现了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的有机统一
绿色包装考虑的是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既包括传统的内部成本,括环境代价,即外部成本。绿色包装的效益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的有机统一。管理学权威P.F德鲁克曾经说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主要是针对流通的成本问题作这一比喻的。实际上不仅成本问题是“黑暗大陆流通中的“黑暗大陆”应主要包括三大块:成本、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对环污染。其中对环境的污染就包括:(1)大气污染;(2)噪声污染;(3)废弃物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5)安全问题。比如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的排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装卸搬运环节的粉尘污染,流通加工生产边角废成的废弃物污染等等。
2.3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2.3.1绿色包装顺应了国际环保发展趋势的需求
包装的大量消耗资源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装产生的废弃物是固体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另外物流包装还会带来液体污染和气体污染,这些都将成为城市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极大障碍。伴随绿色浪潮的冲击,消费者对商品包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新型包装应符合“4RID”原则要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对环境无害的产品。采用绿色包装并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更容易被外商接受。
2.3.2绿色包装是WTO及有关贸易协定的要求
中国己经加入了WTO,在WTO一揽子协议中增加了《贸易与环境协定》。在区域一体化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环保问题始终是主题之一。这些国家的环保多边规范促使企业必须生产出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及包装。
2.3.3绿色包装是绕过新的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XX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境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烦琐的检验、审批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定、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及绿色贴补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150就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标准15014000,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认证、环境标志、寿命周期评定、环境行为评价、产品中环境标准等6个子系统。这是一套严格、严密的系统,将给全世界的绿色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将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1993年5月,欧共体正式推出“欧洲环境标志”,目前欧共体的进出口商品要取得绿色标志,必须向各国申请,没有绿色标志的产品进入上述国家,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绿色包装将有利于突破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包装设置的技术性壁垒。例如,1998年9月n日,X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本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包装禁止入境,这就使我国三分之一以上对美出口受到影响。再比如,1998年欧盟单方面禁止我国未经检疫的木质包装箱、木质托盘入境,使我国经济贸易损失达数十亿元。之后又在2000年宣布,从中国、加拿大、东南亚、X等地进口木质包装箱、木质托盘必须经过熏蒸灭菌处理。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标准提高了贸易“门槛”。2000年,欧盟在环境贸易壁垒方面采取了更大的行动,要求家电、电子产品、通信用品的回收率为60%以上,个别产品回收率高达75%。包装制品回收率达85%,这项规定从2006年1月正式执行。近些年来由于包装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许多出口到欧美的商品为了达到环保要求,还要支付高额的废弃物处理费等,成本的增加,从而失去了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是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繁多,才对一些出口国,尤其像中国这样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贸易大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了我国的商品出口。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和法规,使我国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如在机电产品方面,欧盟近年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准认证制度,规定从19%年1月1日起,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进口,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的出口带来很大的不便。另外,绿色壁垒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竟争能力。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绿色补贴限制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从而削弱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标志,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一方面还要支付高额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另外,由于我国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出口企业给予绿色补贴。而一些发达国家因此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促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再次,绿色贸易壁垒恶化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因此,只有实行绿色包装制度,才能很好的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2.3.4绿色包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世界发展的潮流,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概念正式提出,被广泛接受,签订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1月1日在其一揽子协议中增加了《贸易与环境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已经采取了直接体现在商品包装上的环境标志行动,因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包装是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卫生、安全和美感。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绿色包装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包装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绿色包装是包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3绿色包装的评价方法
2.3.1包装轻量化(Reduee)
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尽量最少,坚决制止过分包装,做到适度包装。包含三个方面的降低:单件包装产品原材料消耗量降低、单件包装产品辅助材料消耗量降低、包装废弃物在清洗干燥时,能源公共资源及化学物质的消耗量减少。包装减量化可通过包装结构设计减量化,包装材料或制品薄壁化及轻量化来达到。减量化原则针对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循环经济强调源消减,对废弃物产生通过预防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对包装工业而言,在生产中,从结构设计开始就要注意减量化,尽量减少材料用量;要大力开发轻量化、薄壁化的材料和制品。在消费中,则要提倡购物时使用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包装袋而不是一次性包装袋,更要抵制过分包装。
2.3.2材料可回收(Colleetion)
使用过的包装制品能够进行回收,重新利用,能够加工成新的包装制品。材料回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取价值:一是取出其中的元件,经过修理后重新应用;二是通过对该产品全部的重新加工,再重新销售。通过包装回收,不仅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利于材料的循环再使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垃圾处理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现行包装中仍然大量采用木板托架,如果选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双层波纹纸板来代替,在同等强度的条件下,其重量只有木板托盘的25%,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波纹纸板在废弃后还可以多次回收再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木材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2.3.3材料再利用(Reuse)
使用过的包装制品能够全部或部分的被回收,重复利用,包装制品尽可能的得到再次使用,包装产品的生产得到减少。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开发制品重复利用技术,并通过押金回收制度,使啤酒、饮料、酱油、醋等玻璃瓶或聚醋瓶多次重复使用。如瑞典等国开发出一种灭菌洗涤技术,使PET饮料瓶和PE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荷兰W七lman公司与XJohnson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的回收,并且获得FDA批准,可热灌装而不发生降解,且比一般纯净PET或有夹层的PET更便宜,在欧美均可直接用于饮料食品的包装;德国对碳酸酷瓶罐回收后,经水洗和高温灭菌杀毒后,可重复利用100次。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商品过早成为垃圾‘卜包装制品如瓦楞纸箱、钢桶、玻璃瓶、塑料瓶等设计要尽量可回收再利用,增多循环使用次数;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包装件还可按模块化及可拆卸式设计。在消费中,则要大力提倡消费者配合回收再利用,将包装废弃物按规定要求分类丢进回收箱。
2.3.4材料可循环再生(Reeycle)
使用过的包装制品经过回收和再利用能够被运用于其他不同的领域。循环就是要在包装产品使用得不能再用的时候,设法通过再生的办法,使包装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或通过最终焚烧等处理,将其转化为热能,再循环到社会中去。当然,这种循环必须是以清洁生产为基本循环,把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还必须避免循环生产时产生再次污染。资源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排出的废弃物。在包装工业中,应通过“无废或少废工艺”,将排放的废物或边角材料再循环用作原材料,或生产副产品,或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将回收使用后的废弃物制成再生制品;使排出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再资源化。消费者则应增强购买再生制品的意识,以促进整个社会循环经济的实现。
2.3.5杜绝使用非生态材料(Refuse)
包装材料不得含有超出标准的有毒有害成分,拒绝使用不利于生态发展或可引起疾病、虫害等传播的包装制品。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卤素和重金属,或含有量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在包装材料全生命周期内,不释放有害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受禁物质。在包装期内,包装材料或容器不向食品迁移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包装材料包括印刷油墨中所含有机溶剂及重金属残留物质,以及铅、汞、福、聚嗅二苯醚和聚嗅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严格限制,不得超出国际流行或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无害化是绿色包装材料必须要具有的特性,无毒无害、无氟化,可降解己是当前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方向,也是今后主要开发方向。无毒无害是指在产品(材料)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选择原材料,提取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以及废弃后处置等各个阶段均不能对人身及环境造成危害;无氟化是指制品在制冷和发泡过程中,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氟氯氰物质;可降解则是指包装废弃后,废弃物能在自然环境中自行消解,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右
2.3.6材料可降解(Degadable)
材料可降解是指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能够分解腐化,在大自然中能够自行消融,不污染环境,并通过肥化来改良土壤,不形成永久垃圾。通过自然风化回归自然的材料包括:纸制品材料(纸张、纸板、模塑纸浆材料);可降解的各种材料(光降解、生物降解、氧降解、光/氧降解、水降解)以及生物合成材料、草、麦秆填充、贝壳填充、天然纤维填充材料等;可食性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降解,它又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盒生物破坏性降解塑料。前者是指塑料分子结构可被微生物或酶完全分解成简单化合物,而后者是指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组合而成的塑料。目前,在包装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组合方法以共混为主,其首选基材实淀粉和纤维素等。
2.4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现状和问题
2.4.1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废弃物对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XX和社会各界己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占工业和生活垃圾重量的3%一5%,但体积上却占生活垃圾的35%~40%,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消纳越来越多的包装废弃物,尤其是塑料包装物,造成不少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节省有限的资源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被人们接受。有的企业己经着手在确保包装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些新型的绿色包装已经出现,并且投入使用。
2.4.2我国实施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
据权威调查,我国现有包装印刷企业12万家,产值在4000亿元以上,在民经济主要行业中排名12位。其中包装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且污染高耗费严重。业内人士指出:“绿色包装是包装工业的未来”。虽然近些年我国绿包装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
1、绿色包装概念模糊
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包装产品的绿化,错误地将易降解材料制成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重视包装产品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关心包装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效果如何。如将纸包装视为绿色包装,将塑料装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塑料包装对世界包装工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耐用、防水、防潮、加工定型容易且成本低的优点,得到全世界广的使用,但是由于其不可分解性,确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所谓的“白色污染”。只要做好回收降解工作,塑料仍然是最好的包装。我国森林匾乏,且造纸污染重,纸质包装虽然能降解,但并不见得很好,完全以纸代塑,可能污染更严重。因此,在什么是绿色包装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直观的。
2、发展不平衡
首先,不同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最早实施绿色包装的企业大多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对绿色包装认识比较早,理解也较深刻,发展较快。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对绿色包装反应相对迟缓。其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中西部则未得到足够重视,发展缓慢。加之各地政策法规不一致,造成包装污染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3、绿色消费需求不足
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较大等原因,较一般装价格高一些,这制约了它的大面积使用。据统计,目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约60亿只,其中80%出口X、日本、新加坡等国,只有20%内销到铁路航空输系统,在快餐业则难以推广。这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不足
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并受规模经济等因素制约,绿色包装成本高,与传统包相比尚无价格优势,故迫切需要资金扶持。同时,我国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与达国家还有差距,需要加快人才培养。
3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与方法
3.1加强绿色包装的立法工作
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处于落后和停滞的状态。以德国为例,1972年6月,颁布了《垃圾清运法》。1986年对原《垃圾法》进行修改,出台了《关于避免和废弃物处置法》。1994年又颁布了《循环经济法》我国虽然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但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因此必须要加强有关包装的立法工作,借鉴国外包装立法方面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包装法》,规范包装行为,引导企业为降低环境成本自觉开发、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绿色包装,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2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
开设有关包装方面的新税目。如材料税和包装税、塑料税。向生产包装材料的企业征收材料税。如果包装材料使用的是自然资源,需要负担较重的税赋;如果使用的是再循环的材料,则负担较轻的税赋。这种加征材料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鼓励再生材料的使用。包装税是向商品生产企业征收的,如果商品包装中全部使用可以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可以免税。如果商品包装中部分使用了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赋;如果商品包装中全部使用不可再循环或再利用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赋。如对塑料袋征收塑料税,从而提高塑料袋的价格,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例如,爱尔兰环境部自实行塑料税以来,消费者使用的塑料袋减少了95%以上,而且每年给国家预算减少1100万欧元。对生产销售和使用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废弃物的企业,按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收费,有利于筹集资金治理环境污染,并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工业。通过征收包装税,提高了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包装的成本价格,相对降低了那些使用易于再生利用包装的产品价格,用市场价格机制进行激励,迫使产品生产者从设计生产的最初环节,就考虑包装使用后能否易于回收,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
3.3XX给予政策扶持
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必须要XX大力支持,包括经济政策上的鼓励。
3.3.1收取包装押金
对于一些易于直接重复使用的包装,可采用包装押金制。销售商向生产商交付押金,而顾客向销售商交付押金,以经济利益趋势驱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X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对饮料瓶罐采用了XX给予经济补贴的方法。保证金归还计划最佳用途被认为是鼓励人们回收一些有必要安全处理的重要材料,比如汽车上蓄电池和发动机上的润滑油等。在我国,以前市场销售的瓶装酱油、醋和啤酒汽水等都基本采用收取包装押金的方式。以啤酒为例,一瓶啤酒2元,其中瓶子押金0.5元,买啤酒时,用相同的瓶子或换或押金都可以。这样在销售啤酒的同时也保证了啤酒瓶的回收。不过现在由于人们的消费方式(超市购物)和啤酒包装方式(易拉罐)的改变,超市不再回收啤酒包装废弃物,这就需要通过收取包装押金的手段促使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3.3.2资源回收奖励制度
这种办法在日本许多城市较为通行,目的是要鼓励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例如,日本大阪市对社区、学校等集体回收报纸、硬纸板、旧布等发给奖金。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垃圾收费的方式来鼓励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都设有专门的回收箱,便于人们把包装废弃物投入。将包装废弃物投入回收箱是免费的,但是要是当作垃圾投入垃圾箱就要收费。目前,我国废弃物资回收体系的源头主要是个体回收户,经过中介商,再转移到大型的回收企业;规模较大的回收户也可直接将回收物资运送到回收企业。根据废旧物资的分类情况,再分别送往不同的原料再生企业,最后进入不同的原料使用企业。在这种回收模式下,经济利益是主要目的。因此,个体回收者只接收传统的价值高的废旧物资,对于回收价值不明显的废旧物资拒绝接收,导致大量难以回收的有用资源被当作垃圾随意丢弃或者填埋,也就使像电池、塑料包装袋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回收,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3.3绿色补贴
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解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XX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法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X就曾经以环境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起补贴起诉。
3.4推行绿色包装标志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人们在选购商品时不仅仅关心商品的质量、包装是否精美,而且关心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有绿色标志。与此同时,绿色包装成为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挡箭牌,形成“绿色包装壁垒”。如果产品没有绿色标志,一些发达国家就拒绝进口,并且价格和税收不给予优惠。鉴于以上原因,发展绿色标志是企业发展强大、走向世界的必要途径之一。我国出口企业需要全面开展相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广环境标志制度。一是要积极推行15014000国际标准。通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产生、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处理费用,给企业带来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让更多的出口商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使更多的出口商品超越“绿色壁垒”,获得国际产品出口通行证。
3.5研发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取代原有的污染性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应贯彻执行绿色包装制度的“4RID”原则。重点开发天然绿色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生态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代替传统塑料包装的技术,有效地解决包装材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重视天然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天然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进行无污染,少耗能加工,废弃能有效回收或迅速分解的材料。这是从材料角度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由于绿色材料具有环保协调性,选用绿色包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而且在包装生产、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
3.6建设绿色包装文化
包装文化是物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物流需要、加工制造、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要求,以及绿色包装结合在一起考虑的文化体现形式。绿色包装文化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包装标志的绿色化、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设计的绿色化来实现的。建设绿色包装文化,必须强化员工的绿色包装意识,定期开展有关绿色包装方面的培训和讲座,在企业文化中加入绿色包装方面的内容,使更多的员工能够认同绿色包装。
3.7加强绿色包装管理
3.7.1包装模数化
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化标准确定以后,各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合起来,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3.7.2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
这种途径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同时加快物流环节的作业速度,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保护货体比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7.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物处理
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3.7.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
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即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发展
结束语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论从适应WTO要求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是提高中国物流企业自身竞争力来说,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业的根本发展方向作为绿色物流重要环节的运输包装,必须是绿色包装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在其设计的初始,就在原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4RID原则,即少耗材,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可以降解。同时也符合绿色包装管理的要求,包装模数化、大型化,从而提高物流的各个环节的效率,实现物流全程绿色化。绿色包装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率,达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除了研制可回收再利用、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之外,设计可重复使用的绿色包装,对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回收处理成本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集合包装,是实现绿色运输包装的两种基本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采用这两种绿色运输包装方式,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省包装资源,减少包装废弃物污染,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化,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许汉祥.包装与环保[J〕,中国包装,1997(5):35一37.
[2]MATIHEw5seottH.ThinkingoutsidetheBoxDesigningapackagingTake-baekSyste
[3]周延美,张英.包装物流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6-27.
[4]戴宏民.包装管理[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106-205.
[5]王长琼.逆向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40-68.
[6]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66-193.
[7]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05-216.
[8]方慧,张毕西.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J〕,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总第470期
[9]尹兴,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6(4):104-105.
[10]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194~195.
[11]盛龙,季峰民.绿色包装一包装工业的未来〔J〕,印刷技术,2004年2月
[12]聂凌鸿,宁止祥.发展我国绿色包装的探讨「J〕,机电信息,2o04(17):14-16.
[13]何敏积极发展绿色包装[J〕,中国经贸,2003(9):36.
[14]宋歌,郑凌云.浅谈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与战略对策〔J〕,产业观察:102-104、
[15]张国友,绿色包装:我国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里工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50.
[16]RobertUAyres,UdoESinmonis,IndustrialMetabolism.Japan,Tokyo:UnitedNationsUniversityPress,1994
[17]SunJW,MeristoT.Measurementofdematerialization/materialization:AcaseAnalysisofenergysavinganddecarburizationinOECDcountries,1960-95.Teehnologiealforeeastingandsoeialehange60,1999,275-29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