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自古便有剖蚌采珠的习俗,在每年的采珠时节采珠人们不能回家同时还要面对繁重劳累的采珠工作,在一天劳累的采珠工作结束后,采珠人们渴望得到放松,所以珍珠球这一以采珠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由于珍珠球这一运动项目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辛勤劳动,所以珍珠球这一运动项目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下来。高校是我国的知识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推广珍珠球运动是传承文化极其重要的一个手段,我国一些知名学府也已经有开设珍珠球项目作为学生们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延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知名学府,并且都卓见成效。珍珠球运动课程的加入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同学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海南省;高校;珍珠球;课程;可行性
第1章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 推动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
海南省就是多民族聚居地, 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劳累的生产和生活, 善于苦中作乐的海南各族同胞创造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海南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家体育总局对民族体育的扶持和海南省XX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体育事业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前景。
海南省XX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的扶持下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迎来了春天。有了XX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民族特色体育的幼苗在温暖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在有关政策和相关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投入。
在海南省XX发布的有关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应政策中明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努力做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所在市县至少建成一座有灯光带座位看台的体育馆;积极响应XX号召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务必确保四年一届的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成功。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省当前少数民族运动的发展前景,对比当下海南省少数民族运动的发展状况,“珍珠球”运动若加入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可以使海南省少数民族运动项目更加丰富多彩,实现各民族文化大融合。
1.2 促进海南省少数民族运动发展
海南省XX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已在省内建成多个设备完善,人员专业的训练基地,就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这一目标。直至 2018 年, 海南省已在四所大学校园、和十所民族中学建设了专门的训练基地来用于开展民主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训练用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训练基地,根据当地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每所都创办了2至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每个项目都有一支的教职工队伍负责,并且指定了专业的老师(教练) 负责对学员的训练。
在当前的XX政策下,“珍珠球”运动在高校推广时,不但可以丰富体育课堂,还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满族珍珠球的由来,内涵,及其包含于珍珠球运动中的满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发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与海南省本土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推动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娱乐氛围。
第2章 文献综述
通过从中国知网查阅,总计查阅到6篇与珍珠球进入高校相关的文章,其中有3篇主要从“珍珠球”运动的诞生由来与其研究价值进行相关分析,这3篇从珍珠球的如何产生和人体运动方面,选择篮球这一现代运动进行对比分析,其余3篇对自己说在地区的高校对珍珠球运动看法态度并结合当地政策做出分析。
2.1 珍珠球发展现状综述
据满族人民的相关资料记载,珍珠球最早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闲暇娱乐项目,从诞生至今已经有将近3 0 0多年的历史,在当代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并制定了《珍珠球竞赛裁判法》。
从一九九零年举办的的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将珍珠球运动列入了比赛项目当中,从此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又多了一项叫做的珍珠球比赛项目。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在广州如期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珍珠球比赛项目不仅成为参赛队伍最多也同时是参赛人数最多的单个项目。现如今,在全国大部地区都的珍珠球运动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其特有的赛事规则也在不断在完善,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球类运动项目已经初见雏形。因而可知,对珍珠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目前已经有许多高校把珍珠球作为大学生体育选修课程。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的SWTO分析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前身,是由 1935 年11 月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民族竞赛、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为基础逐渐的系统化最后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确立是在一九八四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共同将这一次民族竞赛、形式体育表演大会将正式确立为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体育盛事,第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诞生,往后每 4 年将举行一次多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的盛会,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再交由地方XX承办,如期举行这一体育文化盛典。
珍珠球这项运动作为满族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体育项目,于1990 年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正式亮相,并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而在之后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各个省市的珍珠球代表队越来越多,其中以辽宁,广西等省市的珍珠球队老牌强队,这些队伍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二零零五年七月,首届高等院校珍珠球比赛在武汉市的中南民族大学举行,在这次的比赛有来自广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院校和北京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共计全国 11 所高校参赛,男女总共两百多人共同组成的十五支地方代表参赛队伍队。珍珠球运进课堂这一项目,能够让大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珍珠球运动,并让珍珠球运动在高等院校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将珍珠球这项少数民族运动传承下去[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腾飞,国家对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发展也在不断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也更加重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工作,珍珠球项目更是得到了各部门的响应,推广珍珠球运动也在各省市的民委和体育局的支持下得到开展。如吉林,广西等地,以此拓展珍珠球运动的开展范围,珍珠球运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喜爱[2]。
珍珠球运动是依托全身骨骼肌肌群以及全身的身体协调能力来完成跑,跳,截等运动动作。在珍珠球运动中,球员在奔跑,弹跳的过程中,不仅球员的骨骼肌肌群得到充分运动,而且还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升。田径、球类等现代体育项目为珍珠球的发展有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球员射球得分的运动过程中,球员弹跳的时候大腿微曲核心肌群绷紧,手臂控制球拍向球挥击,同样适用于球员的水区和禁区,他们在这个区域相互竞争,一是想办法接球,二是将球拦截,这就时同学们十几年学习生涯所锻炼出的良好的速度和反应能力就派上了用场[3]。
同时,田径项目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存在于同学们前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在田径运动中所锻炼出的心肺功能,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对场上局势的判断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可以更快的掌握的击球,跑位,兜球,拦截球及网球等技术动作,这也是符合在体育运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沟通能力、锻炼身体协调性方面的教学要求。要想赢得比赛学生们就必须各司其职相互沟通交流确定战术方法,在珍珠球运动中的不断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因而得到保障。总的来说,珍珠球项目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要求不高,有学生身体条件作为铺垫,较低的门槛也因而决定了高校开设珍珠球课程起来会比较容易[4]。
3.1.1 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的优势
二零一八年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所属民族的特色文化项目更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并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建设推广工作,明确了工作要求、民族文化的应用性研究等工作。
在海南以协作教学的模式开展民族体育进校园运动,具备天然优势;首先,海南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主人数较多,有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其次,根据珍珠球项目的特性,可以采取校内珍珠球教师和海南本土珍珠球运动爱好者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珍珠球运动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探索出一条可行道路[5]。
3.1.2 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的劣势
作为满族传统运动的珍珠球,由古时的满族先民们中沿河居住的采珠人的工作生活演化而来,珍珠球运动再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保留了满族采珠人们的劳动场景和吃苦精神,并与现代体育项目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现代珍珠球运动,再加上运动规则的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珍珠球运动的形态。但由于人们对这项运动的不了解,曝光率低,导致珍珠球项目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全各省市乃至全国,珍珠球项目也只是作为表演项目而出现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发展困境艰难。
珍珠球运动如今面临的困境的主要成因是现代体育运动对传统体育的冲击所导致的。其实,但只是珍珠球这一项目面临这一难题,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甚至处在消失的边缘,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的不重视,对民族文化保护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导致的。以目前情况来看真正的珍珠球专业人员还是不足,无论是球队教练、裁判、甚至珍珠球运动员都是从各球类队伍中抽调借用临时组建而成,珍珠求专业人员的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想珍珠球运动得到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刻不容缓。
珍珠球运动相较于现代的篮球运动是有不足之处的,没有一套完善赛事的规则,而是借用篮球运动规则进行比赛的运作,却缺乏篮球运动所拥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全场感染力。由于珍珠球运动是产生于满族先民劳动之余,所以他的竞技对抗性并不像篮球或足球那样直观强烈,不足也逐渐体现[6]。
3.1.3 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的机会
继承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保护并发展民族文化。国家体育总局近年出台的文件《“十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将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传统体育运动树立为我国人民群众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目标,提出了扶持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事业发展,保护民族民间特色文化遗产,实施对民族民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实施保护工作[7]。国家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有益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活动的开展致力于为少数民族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各个高校也都在学校的选修课程中也开是加入民族性的课程给学生们进行选择,1997 年在多方努力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正式宣告设立,自此,传统民族运动项目从高三草原田野,逐步迈向了学生们的课桌书本和老师的讲台。专业且系统的对高校学生科学而系统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及参与到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民主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日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同时成为现代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继承与发展[8]。
珍珠球在场地和规则上都与篮球相似相近,并且都是进攻防守融为一体,并且比赛充满趣味,所以珍珠球同篮球一样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相对于篮球足球这类现代体育运动项目而言珍珠球项目对运动场地和运动设备的要求不高,无论是从前期投入还是后期维护而言珍珠球的入门门槛都是较低的。因此,基于珍珠球运动目前的窘境和之后发展珍珠球运动的困难的考虑,所以选择以高校教育为切入点,为珍珠球运动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找出一条相对较完善的发展道路,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的生存探索出一条合适发展道路[9]。
3.1.4 海南省高校实施珍珠球课程教学的威胁
现代高校所设立的体育项目覆盖面极广,田径、体操、篮、排、足三大球和乒乓球、武术等各类体育项目可供高校学生选择。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国民对于体育运动的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变得丰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使得体育艺术类课程空前繁荣,例如体育舞蹈、瑜伽等。这些课程“由于融入了艺术成分、具有较高艺术观赏价值、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发展人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一系列‘艺术体育’项目课程组成”,如八段锦、瑜伽、太极拳等[4]。根据邱建刚先生对四川各高校的调查显示,89.1%的女大学生在竞技性体育项面前会选择这类课程,可见艺术类体育课程相较于竞技性体育项目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喜爱。除了艺术类体育项目外,随着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国外的风靡运动项目在国内也在高校学生中引起了大量的关注,譬如于英国诞生,而一时间风靡X的网球运动。这些课程的开设恰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追求流行文化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获得了高校学生们的追捧。
当代的高校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在高校开展珍珠球运动可能会面临学生因不了解或选择的多样化使得珍珠球这一传统体育的推广更是雪上加霜。
3.2 在高校推广珍珠球项目的有利条件
3.2.1 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
表1 是否愿意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N=188)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见表1表2,珍珠球运动课程恰好迎合了广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在当下的体育课授课过程教学不仅需要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还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主要方式来开展。而珍珠球运动这项传统运动其本身就来源于生产劳动,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运动的特殊风格,使它具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珍珠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发挥每一位队员的长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通过训练和比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10]。
珍珠球产生于采珠劳工们苦累的工作之余放松身体的一种娱乐方式珍珠球运动的最开始的目的是打发寂寞难熬的日子,所以他是一种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一项近似于游戏的体育运动运动。它的比赛过程更加接近游戏,由于是在高校中推广珍珠球,所以主要的参与者都是青年学生们,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望,使珍珠球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具有更为广泛的学生基础,更能激发高校学生对于了解在传统文化的兴趣,去了解、学习珍珠球运动,从而更好的去达到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的目的[11]。
3.2.2 高校开展珍珠球运动场地更容易普及
珍珠球运动对场地要求低开展的场地容易普及,器材容易变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珍珠球比赛也同样是精彩纷呈。经过多年的缓慢发展和完善现在专业的珍珠球在一块长28M宽15M的水平场地中举行,这场地中又由3种颜色划为4类场地分别是,海蓝色的内场区,红色的限制区和都是土黄色的封锁区和得分区[12]。
比赛由每队7人组的两支队伍相互对抗,各队队员分配不同任务,1人手持一个长约30cm左右的抄网状的网兜,用于捕获本队队员传来的珍珠球,若成功捕获便可得一至两分。在封锁区内本队有两名手持长50cm的网球球拍状的珍珠球球拍在封锁区内折返跳跃对对方的珍珠球进行阻拦和截断。余下的4名剩余的队员则在内场区中扮演“采珠人”的角色,在内场区内运用不同的战术方法进行激烈的进攻和防守。与现代篮球运动相比,传统珍珠球运动规则更加的简单珍珠球赛事也更加的多边精彩[13]。相较于篮球珍珠球对于运动场地的要求极低,就课程教学而言只需要一块足够大的空地画上线条就可以参与到珍珠球运动中,而反观篮球运动场地必须规定大小且必须要有篮球框,无论是从前期投入还是后期的球场养护成本来说都是高于珍珠球项目的。特别是身体素质较为孱弱的女同学在学习篮球运动时,对沉重的篮球缺乏兴趣,再加上要将篮球投入三米出头的篮框内,对女同学来说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反观珍珠球重量轻,体积小,规则简单易上手,所以受到女生们的青睐。同时珍珠球项目受规则约束较小,加之不同地区队伍战术打法灵活多变,攻守风格迥然各异,使得珍珠球赛事经济中各队各出奇招精彩纷呈,使得比赛过程颇具观赏性,比赛结果也往往出人意料。现代珍珠球经过改良与篮球的运动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有过篮球运动经验的同学在面对珍珠球这一从未接触过的民族运动时也会很快上手并熟练掌握珍珠球的运动技巧[14]。经过我国小学至高中的体育课程的锻炼球类、田径类项目,珍珠球这项运动这都展现了传统民族文化对现代文化的相互兼容。珍珠球在高校的推广工作减轻了负担。稍有篮球经验的同学都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珍珠球这项体育运动。珍珠球规则简单,上手快,并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兴趣了解珍珠球选修课程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更容易被高校学生了解和接纳。
珍珠球运动无论是从技巧和战术、还是打法上都体现与篮球运动相通性很高,它的跑位技巧和运动技术等与篮球运动并没有太大的的差异,也是由传球、运球、投球、突破这几部分技术所构成,防守技术也基本上与篮球运动基本一致,也是由防守对手、抢球、打球、断球四个技术所构成[15]。
作为一项民族运动的珍珠球再内容和规则上由与篮球有有着共通之处,但他们又是两个分别独立的运动项目,所以他们在竞技规则和比赛内容上又有着各自区别于对方的特性。比如篮球运动中分别有 3 秒违例、5 秒违例、8 秒违例、以及 24 秒违例及球回后场等繁多的规则,而相较于篮球珍珠球在时间的限制上只有 25 秒违例,并且不会受到球回后场的限制。因此二者相较之下,珍珠球的规则更加简单,也更能被高校学生们所接受理解,所以珍珠球的规则简单也为高校珍珠球的开设提供了更高的成功率。珍珠球运动无论是战术还是相互配合上来说,要求都是较高的,也正因如此可以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意识,一支合作默契相互团结的队伍才能走向胜利[16]。珍珠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必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特别是水区(内场区)的 4 名队员和抄手持网兜的队员配合要极为密切,才能将比赛的胜利果实揽入囊中。一般篮球比赛的参赛选手在班内选拔的要求都极为苛刻,只有个子高身体素质好的同学才能参与其中,而剩余的同学即使想要参赛也不能加入其中,如此看来篮球运动只能小部分人参与,参与的人少,参与的面较窄,不利于调动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但珍珠求课程的加入打破了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因珍珠求规则简单,对同学们身体素质的硬性要求不高,身体素质没那么优秀的同学也能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因为在参与过程中身高较高的队员可以在珍珠球运动中担任拿拍或拿网做“拍手”或“网手”的角色,而身高较低的学生可以在水区运用多变的战术来运球进攻或防守,这样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也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既从珍珠球运动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又促进了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培养了良好的课余兴趣。
第4章 珍珠球进校园的可行性结论与建议
纵观以上研究表明,珍珠球进入高校课堂能够丰富体育选修课的选择,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集体荣誉感。高校引进珍珠球教学项目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时光,有利于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继承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运动项目的推广教学,相信珍珠球定会成为一项很好的公共体育课选修课程。
4.1 结论
珍珠球运动对场地建设成本低,有利于该项目在高校中推广。
珍珠球运动规则简单易懂且与篮球运动相互兼容,能够让同学们较快的掌握。
珍珠球运动作为满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讲究战术合作,同学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2 建议
(1)就目前而言珍珠球运动在学生群体中知名度不高见表3,珍珠球运动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在高校课程中又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所以知名度不如篮球或足球这类早已开创的课程,我们还是需要对他加以宣传,对他精心呵护,提高珍珠球的在同学们中的知名度,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了解珍珠球并参与到这项民族运动当中。
(2)珍珠球项目教学与篮球运动各有其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可以二者搭配教学,提高珍珠球的上手速度和发现篮球的新战术方法,完成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任务。
(3)根据海口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来建设珍珠球的教学场地和比赛场地。
(4)将学生们进行分类,男生和女生分开,有篮球基础的和没篮球基础的分开,针对性的高效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月群,李洪,文展. 珍珠球运动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理论分析[J]. 科教导刊(下旬), 2016, 卷缺失(2): 18-19.
[2]梁艳. 珍珠球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
[3]李超群. 珍珠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可行性分析[J]. 时代农机, 2017, 44(11): 252.
[4]申齐, 刘奇. 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珍珠球运动的可行性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7):201.
[5]郑佳薇.珍珠球列入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思考[J].2008,(6).
[6]左坤,闫燕,徐再飞.关于高校珍珠球运动开展之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2004,(8).
[7]何祖星, 史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与篮球技、战术的对比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 000(008):246,243.
[8]张霖,易灿辉.珍珠球运动的起源与特点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32-35.
[9]田军谊,钟琼.珍珠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64-864.
[10]胡良玉.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3(5):91-94.
[11]蔡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研究——以满族的珍珠球运动为例[J].运动,2010(2):143-144.
[12]郑立杰,赵志明,赵宏,等.“珍珠球”运动的身体意义与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147-148.
[13]关毅,姚春清,张建军.珍珠球运动在高等学校推广的可行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94.
[14]张红学.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珍珠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人物,2008(2):15-16.
[15]佟云龙.吉林师范大学开展珍珠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5):66-67.
[16]陈正江,杜玉彬,何小军.珍珠球运动发展研究——基于篮球运动高度竞技化的相关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6):96-10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