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冠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现如今,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将我国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优势就必须重视广大农村人口的发展,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冠县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体现在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都有了得到了很大进步和提升,

  摘要:现如今,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将我国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优势就必须重视广大农村人口的发展,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冠县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体现在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都有了得到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是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依旧非常很薄弱,受制于经济等原因,与城市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近些年,冠县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反映出诸多问题,如教师队伍不健全、生源严重流失、学校管理松散并且教学结构失衡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只有通过对冠县农村教育现存问题的反思,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变,以此来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科学管理
山东冠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第1章绪论

  中国自始以来被称为农业大国,但这里的所说的不是农业的先进,而是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多,那么农村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教育问题就是一个重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差距逐渐拉大,冠县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育出现很多问题并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若忽略其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xxxxxxx在xxxx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
  我来自农村,对农村的教育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近些年,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有力明显的改善,相比以前,办学质量,教学环境,校园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生源严重流失,教师队伍不健全,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等一系列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教育是关乎国民生计和祖国腾飞的大事,农村小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研究农村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本课题,首先,不论是从行动上还是思想上,都会引起人们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关注。关于农村的小学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但是,大部分人对此的观点认识还是不全面的。而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其次,还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差距,带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如何缩小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仅仅是小学自身谋求发展的问题,国家和社会更应该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仅是当前的事情,它更关系到国家今后长远的发展。教育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也显而易见,它牵扯到经济,生活,社会等多个角度。所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育已必须同行。而农村学校是农村文化的中心,在加强农村小学建设的同时,也从侧面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直以来,农村教育不仅实现了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城镇输送大量有用人才。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在达到普及基础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农村学生的综合水平,为社会培育和输送大批的人力资源提供了保障,为全国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发展农村小学教育,有利于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危机,促进农村教育的繁荣勃兴;有利于减少农村学生源外流,缓解城镇学校出现的“大班额”“择校热”现象,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人力资源提供保障。
  从国内来看,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已经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且部分成果也已经被采纳和运用,比如教育公平与效率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它指出,应该保障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都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而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迫切需要教育采取平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并且,XX不能为了满足教育政策的效率目标而牺牲平等、公平、均等价值和理念。在关于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上,也为义务教育资源的如何配置提供了经济学理论上的支持。
  这些都为农村教育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持。
  本课题从冠县农村小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地农村教育的现实问题,对冠县的小学教育进行分析,具体到,学校的师资队伍,资金投入,校园管理等方面,对当地农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借鉴一些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相关的失败和教训,并借鉴小学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找出适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方法,并提出具体对策。
  在本论文写作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第2章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2.1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的成效

  在义务教育的大力推广之下,就冠县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来说,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是从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教学环境与教学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作用于它的多重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政策的效果有时难以彰显。[1]
  首先,在校园建设方面,大批陈旧简陋的瓦房建为宽敞明亮的砖混房,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十年之前,冠县农村小学的课桌椅由学生自备后拼集起来的所占比为51%,在之后的四年时间里,实现了课桌椅公用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换上了配套的全新桌椅。其次,有些学校引进了多媒体学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也逐年增加。再次,学校的师资队伍上有所强大。可是,尽管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2.2冠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教师队伍不健全
  大多十分热爱自己的教育行业,他们把教书育人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和爱好,而不单纯的只是一项工作。在这群人的带领下,冠县农村的小学教育得以稳定发展,他们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来讲,还存在一部分专业水平较低、教研能力薄弱,教学能力不足,视野相对较狭隘的教育工作者,造成了教师队伍不健全。
  2.2.1.1教师数量不足
  在冠县,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农村小学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很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大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真正的师范生进行教学工作的几乎没有,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教师。以冠县桑阿镇的某小学为例,全校共有任课教师36位,其中专业师范生9位,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5位,专科学历以上有21位教师,其余是从学校毕业的初、高中学生担任教学任务,专业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半工半农”,在教师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就会从村里寻觅一些家庭妇女来小学进行教课,因为小学的课程还比较浅显,不至于出现不会教的情况。然而这些教师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因为放学回家后,他们还要干农活。尤其是农忙的时候,教学任务几乎成为一种副业。
  有些小学的学生数量比较少,因而配备的教师数量也少。所以,教师是“全才”的现象很多。我县某村一所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是由两名教师“包干”,他们承担了语文、数学和体育课程。可以想象这些教师多么辛劳。学校也开设了音乐、社会、多媒体等课,但是这些课程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成为空话。农村教育研究工作者秦玉友指出,小规模班级小规模学校是未来农村教育的主要存在样态。[2]如此以来,更加不能忽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现如今,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突显。大部分需要择业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区找工作,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也不例外,所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后续力量不足,老中青配比不协调,不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
  2.2.1.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冠县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除了学历达标率和专业水平都很低之外,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良莠不全的,从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来看,冠县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远未达到课改新形势的要求。知识、理念、技能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从教多年,教师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对学校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损失,通过访谈得知,当地教师参与进修学习与接受再教育的认识相对缺乏,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教育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样在推进小学课程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乏力的现象,教学质量被严重忽视。而且由于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待遇较低、条件艰苦,再加上缺乏竞争力,一些教师更是放松师德修养、责任意识与严格要求自身的理念,甚至有些是误人子弟,早已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在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来,冠县农村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受教育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受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硬件和软实力建设未能达标且与城区小学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学质量仍处在不尽人意的状况。主要问题是当地的师资力量本来很薄弱,且随着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后续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又有许多优秀教师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2.1.3教师素质不高
  在当地,新增的农村小学教师多数是专科学历毕业或者是高中后不得已回乡发展的人群,他们的修养素质和知识水平都很欠缺,很难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落后。由于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落后与狭隘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科学。二是专业知识缺乏。他们本身在学生时期,就很难做到学业优等,再加上经受过社会的磨练,知识陈旧,更新不足,作为教师的知识素养比较缺乏,如果还没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如此一来,既没有形成教师的行为规范,又欠缺师德和素质。三是体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走访学校,走进学生,在和小朋友们的交流中发现,体罚学生的现象还是有很多,其中多数表现为打手掌,罚站,打屁股、捡垃圾、罚做卫生等情况。然而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在成绩较差的同学发生的频率更高。这就反映出教师素养不高的问题。
  2.2.1.4教师待遇不高
  当前我国教师行业的薪资水平不算高,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工资则更低。这些青年教师每月工资扣除后,到手的就那么两千多块钱,这个水平的工资在当下的国情来看,对于一个女教师来说尚且不高,更别说男老师还要买房娶妻成家立业,再加上应付人情往来,月月入不敷出。难以想象的是,由于教师数量不够,在农村小学存在一些这样的教师,一些人在没有取得教师资格的情况下,就去学校任职,工资只有1000元。这种情况还不特殊,在所去的五所小学中,少则6位,多则11位没有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也在广大教师队伍中。
  究其原因,相比城市工资待遇不够高,待遇方面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农村大环境与城市相比相对恶劣,生活方式单一,便利性不够,所以优秀的教师没有意愿来农村任教。在职的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甚至优秀教师流向城市。生活斤斤计较的窘况使之失去了教师的光荣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待,教师也不愿扎根边远学校,这就错失了很多优秀教师资源。
  2.2.2生源流失严重
  近些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补助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和进步远远达不到学生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目标。城区教育与我县农村小学教育逐渐拉大的倾向,引发出了一系列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稳的重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生源严重流失。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低下,升学率低等情况,部分家长和学生出于对学业的担忧,想尽办法去城里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流失的这部分学生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习成绩好的,二是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再加上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为了给孩子提供更有利的学习条件,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孩子也跟随父母进城上学。因此,农村升学率逐年减少,在校人数日渐萎缩。
  短短两年的时间,冠县农村的学生转入城市的人数达2000人以上。某镇第二中心小学在去年一年时间里流失学生103人,生源流失如此严重,规模不断萎缩,引起了校领导和XX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在农村在读学生和家长心里埋下了不安的种子。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3]严重的生源流失问题背后,反映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2.2.3学校管理松散,教学结构失衡
  冠县农村小学除去教学方面,还存在有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达到教育带动经济发展的水平,就必须着手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是指以校领导为核心的管理人群,校长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其重要作用可想而知。倘若学校管理者是以消极怠惰,不居安思危,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压力置若罔闻,且不将积极探究事物的发展的态度和精神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则必将导致学校的管理呈现出一种松散甚至滑坡的状态,进而教学质量也会下滑。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人”,他是指挥者,同时也是所有在校学生以及所有教师的精神支柱。他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将决定整个校园的面貌。一个好的领导者,也必将感染身边的助手,进而带动所有的人民教师,每一位教书先生都带着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状态去讲课,传递的也都会是正能量。正能量在传递的同时,学校工作者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孩子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如此一来,那种自由散漫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也将大大减少。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开展个案管理工作,其工作主要针对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产生的不适感、情绪以及心理困扰等问题,特别是在开学伊始,新生刚刚入校,留守儿童需要跟进了解他们的情况,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介入。[4]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需要有纪律性的。一个学校要想科学有序的运转必须要有管理者进行专门的组织和运营。大家都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这就强调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不能够采取江湖方式的管理,靠朋友,靠关系来管理学校都不能成为正确的方式。只有通过制度管理才是正确与科学的。同时管理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能够科学的张弛有度的利用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顺应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学结构失衡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当地则主要表现为职称结构失衡和学历结构与知识结构不协调两个方面。在冠县农村小学教师中,大多数都是临时代课教师,中级教师都很少,高职称教师几乎没有,所以很多人没有教学的动力,也没有树立积极的教学态度。这些都对冠县农村小学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2.2.4地方财力薄弱,教育经费缺乏
  虽然山东省各级XX在教育领域内的资金投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在现下教育资源不够完善的广大农村地区还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地区的财政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偏远的农村小学。目前冠县和本省其他县大都是靠财政拨款,事实上,冠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大部分由县级XX下发,辅之以乡镇XX承担。由于农村代课老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财政基本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而用于科研经费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方面稍有不足。如此一来农村和城区教育投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教育经费相差甚多。城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与农村之比为1.7:1。而且由于学校多且比较分散,在各级XX财政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也是无奈僧多粥少,既不能满足需要,又几乎看不到效果。
  2.2.5办公设施相对落后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5]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冠县农村小学教育,不管是在校舍硬件建设上,还从教学的基本设施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且与城镇的差距很大。这的差距有两层含义,一为学校用房的数量不够,二为房子质量不过关。一些学校只有日常上课用的教室,集体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都没有,那么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室、美术室等更成了一句空话。出现这些情况有很多原因,首先,农村比较落后,办学标准低就成为一个原因,其次,学校比较分散,教育经费投入显得难以支配。更重要的是XX认识不到位,对农村小学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够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农村小学缺乏教学仪器就制约了小学应有课程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很难得以提高。通过将县区和农村小学作对比,就能看出其差距有多大。详细指标对比见图表。

  第3章冠县农村小学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3.1用于教育的财政预算投入不够

  3.1.1农村发展落后导致人才外流
  近年来,城市和农村,都在悄悄的发生着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在城市是有目共睹的,城市居民的生活富足、健康、充满活力。但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且落后,无论是从环境,条件,还是生活状态,都远远不及城市。所以生活在农村的一些小学教师,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去城市谋求一个工作岗位。除此之外,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有识之士,都会选择去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工作。这样一来,优秀教师的人才外流,教师队伍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
  3.1.2现行体制教师入职门槛低
  在上述条件的影响之下,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向城市,也没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补充教师队伍。一时之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就严重不足。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不得不从社会招聘一些教师来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无奈,由于环境不佳,待遇微薄,生活不便,很难吸引一些优秀的人才来农村工作。这样学校就不得不降低教师的入职门槛,与此同时,一些学历不够,专业不强,甚至没有专业的人,就融入了教师队伍。
  据统计,全国现有教师1563万,但是在这个一千五百多万的教师队伍里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占据了很大部分。[6]教师工资比较低,考虑到生活各方面的问题进入教师行业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其中有的只有专科学历,甚至只是高中毕业;他们也没有伟大的目标,更不是为了培养才去当教师的。
  3.1.3教师欠缺继续教育
  农村小学的教师想要进修学习很难。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包括:首先,教师任务重,闲暇时间短,缺乏进修,其次,基于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造成工资少,待遇低。冠县农村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不到3500元,且没有福利,代课教师有着千元左右的工资。[7]并且教师进修的经费需要自理,很大部分教师不想承担这笔费用。三是继续教育的意识缺乏,安于现状是教师群中存在的状态,在自身没有得到发展的同时,还抑制了学生的进步。所以说缺少条件是教师丢失继续受教育的根本因素。一没合适的契机,二没有恰当的环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就欠缺了,进而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明显不高。

  3.2教育领域管理不到位。

  3.2.1学校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当前,许多学校的例会制度、考勤制度与工作制度存在不完善,或者不执行的问题。有些大的制度虽然己经较为完善,但学校苦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所以呈现出一种组织性不强的现象。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如果教师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之后,学校不予采取处罚和监管的话,慢慢的学校的制度将会被无视。同时,没有了惩罚也就没有了奖励,那么在这样一个制度下,教师就会失去积极进取的心态,整天按部就班,混天度日,也必造成管理混乱。
  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把控。[8]在一个庞杂的学校里边,牵扯到的管理工作是多而且繁琐的,那么注重细节,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改正不良现象的一个不二法门。例如,一个班级的班风建设,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纳入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整个学校的卫生,安全,财产等更需要学校进行重点管理。只有认真履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放任自流,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2.2教师编制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配备情况与标准的23个学生配一个教师的情况相差甚远。受居住环境的影响,村落间隔比较大,所以小学比较分散。这样每个年级的学生只能组成一个班,最多有三个。但是,即便如此,学校里的编制内的教师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编制内的教师离开了本地的小学,去了县城任教,另一方面,来报考农村教师编制的高才生少之又少,而一些农村的代课教师又很难考得上。所以,在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群编制外的代课教师。由于待遇极低,他们也没有付出全部的心血在教学上,如此来看,教学的质量当然不会高。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里,属于编制内的普遍年龄偏大,虽然他们现在扔在坚持上课,但退休是他们面临的问题。受当地说话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甚至直接用方言授课,正处于“模仿”阶段的小学生,怎样学好普通话,老师又会传递给学生多少朝气,这都的老龄化严重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学历低,难提高的现象也很明显
  3.2.3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显著
  当前,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是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由县级XX承担,但是也与乡镇XX的财政收入息息相关。如此一来,农村产业结构的失衡与落后使得乡镇缺乏稳定性的财政来源,直接导致教育经费的不足。
  自古以来,冠县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区,近些年丰产但不丰收的现象突出。生活在这儿的农民,如果把生活的所有寄托放在土地上,是很难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得不到发展,县乡的财政支配也不宽松。以冠县东古城镇为例,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依靠地里的庄稼,四个季度2000元不到。对于这种微薄的收入,很多农民都放弃了种植土地,宁肯荒着土地,也要进城打工赚取生活费。地区发展落后,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很少。农村的小学教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扶持。经济水平不到位,教师资源,硬件设施,软件配备都达不到应有的配备标准,长此以往,城乡教学水平逐渐拉大

  3.3教育发展理念滞后

  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农村人口的学历普遍不高,他们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有许多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孩子也没办法带在身边,只能留在家里有由爷爷奶奶照顾。
  此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是影响非常重要的。例如有一些班级甚至学校,有着比较严重的“要、等、靠”思想,他把教育工作当做完成一项普通的任务,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并没有投入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只是一味地服从上级安排而忽略了自身学校的发展。而且要与部门的领导们由于没有在基层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发展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冲动办学的情况,这样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第4章提高冠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对策

  4.1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一支拥有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不高,所以要特别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9]所以既要靠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以教师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为渠道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成为了农村小学教育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4.1.1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要想培养一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改变教师的任用制度,打破以往的岗位终身制,实行人员聘用制,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公平、公开地竞争上岗。另外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每隔五年换掉部分素质低的教师,然后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与责任感,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于暂时不能上岗的在职人员可以规定一定的时间,等到其进修之后再来参加竞选,同时也可以鼓励支持其再寻找别的出路;对于年长者,但是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的不能上岗的教师,可适当对其实行政策倾斜,通过买断工龄、提前退休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手段对我县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与重组,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解决我县农村总体教育教学水平低下、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而最好的路径就是自由选择,即对乡村教师给予特殊的支持,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10]
  4.1.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在增添新教师的同时,培训也是更新教师队伍的重点工作,教育部门以及县级XX,可以为在职教师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其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自身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素养。第一,健全教师在职进修制。首先,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将培训制度与学历水平相挂钩。其次,加强农村教师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校可以抽取部分教师去城市的学校参观学习甚至是定期进行培训,或者是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建立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下派个别教师去农村小学任职代课,已达到相互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最后,建立奖励机制。对考评好的要给予荣誉待遇,对考评差的要给予教育激励,并通过培训的手段来提高其教学素质水平。[11]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的培训制度加以完善,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4.1.3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教学质量评价也不能只是由单一的主体或者单一的指标。所以,教学质量评估不能只靠学生和督导进行单一评价主体的传统模式,坚持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构建由同行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不仅仅是指在某阶段教学质量中的评定,对教师教学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12]所以,发展性原则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所强调的。同时也强调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自身的成长。
  为了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则通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其中,理论知识课将把教学与评价的重点放在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上,偏重于技能传授的课程则把产生的技能效果作为重点参考。
  另外,教师质量评价涉及到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对数据的整理分析,须使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真正做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效率与实时性。
  由于教学质量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其内容很难完全用精准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因此就不单需要定性的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是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的重要方法。
  4.1.4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我国的很多省市,农村人口依然很多,所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成为建设教育强县的重点以及难点,其中的关键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使教师“留得住”,须加大教育投资。对于我县农村的小学,由于地区落后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来这里任职。当地XX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率,并且被生活提供合理的补贴,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实施表彰奖励,以此激励教师能在偏远地区长期从事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促使教师“教得好”,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城乡交流轮岗和基层支教工作制的顺利施行,则将优秀教育人才放在基层锻炼,并且使偏远地区教师能下山进城,参加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2建立奖励机制,实现科学管理

  现在的农村小学管理还只是传统性的管理,缺乏对当前社会的理解。包括校长以及学校的管理干部的素质大多不适应新形势要求,有待提高。管理方法上是单向传达式,没能在注重信息的输出的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另外还存在应付上级的行为例如学校会在上级来检查的之前,临时做很多表面工作来应对检查。
  4.2.1建立管理培训机制
  当前,国家教育部和各级XX部门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选好每一位校长”的决策,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13]教育部对农村各中小学校长作校长培训,也充分印证了国家对学校管理的重视,真正将管理者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高度。[14]
  加强对农村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主要是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是在管理者平均年龄偏高,思想老化,管理水平低下的基础上做出的策略。基础教育改革就要求有高素质的校长队伍,而校长培训是提升校长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校长培训解决“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者”的问题,因为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团队,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采用如下模式。
  以课题为中心的研修模式是指在培训中选择恰当的课题,让参加培训者通过查阅资料、同伴互助等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参训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围绕农村教育的特点可以设计管理与教学的关系、偏远地区学生的思想教育、农村教育弊端等课题。通过研究,真正使参训者认识并了解农村的教育,为以后的正常有效地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现场诊断模式主要训练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模拟学生安全事故现场、教师体罚学生现场、家长与教师纠纷的现场等,让参训者临时诊断并及时做出处理,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15]
  4.2.2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对于管理者应该怎样对学校进行管理这个问题,核心的对策是建立一种科学的管理的模式。对于我县的学校的管理,不能照搬其他的学校的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县的具体的情况,我县农村的学校能够采取下列的各种管理的模式。
  把粗放的管理和集中的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把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要求学校给予老师充分的自主权,班干部能够自主的对班级的各种事务进行处理。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更加自由、更加轻松的达到管理的目标,还体现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扬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把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责任想结合的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的模式针对各个师生与班级,管理者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发展的目标。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使责任更加的明确。把管理的目标与管理的责任相结合,应该强化师生个体的自律性,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完成要求的发展的目标,认真的遵守学校的纪律。[16]此外还应该鼓励师生或者群体对于责任要勇敢担当,使管理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优先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发展的模式。学校在管理的过程用应把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考评作为一切工作目标的首位。这样做不仅可以适应,现如今的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优良的传统。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2.3加强对升学转学问题的监管
  升学转学问题是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在农村呈现出大批学生涌向城市,出现了“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现象,使得“大班额”在冠县的地级市聊城屡见不鲜。要想解决此问题,XX应当把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扶贫先扶智。另外,重点是加大教育扶贫资金的投入,引进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XX合理布置教育资源,逐步做到教育资源整合和偏远教学点的撤并两步走,解决周边村落学生上学难的问题。[17]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同时发放农村小学学生的住宿补贴,以便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XX的大力扶持下,努力改善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因素,如合理配置硬件设施,增添优秀教师,美化校园环境等,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农村小学才能留得住学生,教育领域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

  4.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探寻教育发展路径

  4.3.1确立教育经费的投资保障机制
  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经费非常紧张,从宏观上来看,是因为缺少一个科学、具体的投资保障体系。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就要依赖于对教育的投资。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财政部门所提供的教育经费能够真正地运用在学校教育管理上的比率很低,更不要说是运用在农村小学教育上。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XX运用在教育上的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应该要比XX的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使在校学生都能从XX的财政拨款中受益,同时保证教师的薪资和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但从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经费在各级XX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追溯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在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十分的匮乏,这是因为当地XX对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的不是很到位,尤其是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政策要求。《教育法》要求XX财政对教育投入要达到“三个增长”,但对各级人民XX是否能够完全做到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有可能使地方财政减少对教育的投资。二是对于各级XX财政支出所应该保障的建设以及项目,如学校建设经费、设施配套经费,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确立教育经费的投资保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4.3.2建立教育公平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各级XX还是有所作为的。如“两免一补政策”、“两基攻坚计划”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等均有良好的效果。[18]但是,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只有受教育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更多的应该包含享受的教育环境的公平,教学条件的公平等。可以说,从冠县当前的实际来看,只不过是我国在例行的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公平的政策的过程中,多少增加一些教育经费来弥补过去短缺的情况而己,且对于那些长期的、经济方面的原因所带来的教育差距,这些政策和革新还不能产生大的影响。如城乡教育条件、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等多方面的差距。只要差距还明显的存在,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将继续存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建立教育公平机制,所以,打造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当下工作的关键所在。
  4.3.3建立合理的分配投入机制
  应该承认,近几年冠县农村小学教育投资总量在逐步增加,教育投资的比例也有所改进。但是软硬实力之间的依然存在不和谐的状态,优化力度不到位。具体体现在教师培训、课程研究的资金投入少,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加强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加强科研经费,培训资金等软实力的投资。
  近几年,“城区大班额”、“教育信息化”、“危改”新问题突出,尽管教育投入有较大的提升,但有限的教育资金却显得“杯水车薪”,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关于教育资金问题,XX要不断创新思路,改变发展理念。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教育投资,鼓励社会资本,鼓励民办学校发展等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前是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通过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促进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冠县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不论是从师资队伍方面,学校管理方面,还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都急需改进。这就需要冠县各级XX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育人,提高人口直接,完成百年大计。
  第二,值得欣慰的是,冠县各级XX在xxxx的号召下,在XXX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农村小学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管理水平和教育结构布局都有显著的提高,需要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也在加强,全力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圣钢.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分析[J].教师博览,2015(7)
  [2]秦玉友.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起点-新挑战与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6-1(2).
  [3]孙刚成,温保保.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策略[J].延安大学学报,2014,36(2):113-116.
  [4]樊有镇.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作用[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02).
  [5]李子峰.如何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J].子学(教育新理念),2014,(13).
  [6]秦玉友.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起点、新挑战与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2)
  [7]李新玲.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之路[N].中国青年报,2015-12-23(3).
  [8]谢巍,周爱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1)
  [9]金忠明.教育十大基本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0]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崔国富.新农村与城镇化建设视域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12]施涌,成巧云.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乡差距的再认识—以云南省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5(01).
  [13]张雪艳.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4]李乾.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1).
  [15]叶丽萍.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4.
  [16]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的教育[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7]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哈尔滨出版社,2009.
  [18]布雷钦卡.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M].哈尔滨出版社,20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487.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25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