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马古道沿途经过的许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现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交通、能源等基础性设施落后、贫困人口过多的特点。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并对茶马古道存在的不足与劣势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利于实现沿途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掘市场潜力,消除交通瓶颈制约,对促进旅游、文化、贸易、金融等发展,带动投资和消费,促进就业,保护生态,进一步增进人文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共享和谐、幸福、富裕的生活。
关键词:茶马古道 滇西经济 贸易发展
引言
提到茶马古道,很多人会想到那“叮当、叮当”的马铃声和马锅头的吆喝声,而很少有人知道它既是我国古代川、滇、藏地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又是西南各民族,经贸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的兴起,起源于古代西南边陲的茶马互市,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并且在上世纪的“二战”中达到鼎盛。往事去矣,如今,沉寂的古道,却如一条潜藏于历史烟尘中的丝带,串联着雅安乃至西南各地的岁月变迁。这条古道上的人文轶事、兴衰典故、文物旧址,更成为一种隐形的力量,体现着历史的价值,更彰显着现实的意义。
一、茶马古道的概述
(一)茶马古道的简介
茶马古道是滇西、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因为它主要是被用作四川、滇西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而且在此过程中都是以马匹作为运输工具,故称该条贸易通道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不仅连接川滇藏地区,而且它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在存有的古文物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条陆路国际通道。
(二)当代茶马古道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初,随着交通方式和种类的变化,虽然茶马古道已不复当日的辉煌景象。但茶马古道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由于茶马古道有许多的路段穿插于偏远的山区,而由于技术等原因这些偏远的山区仍然通过茶马古道来运输货物。所以它并没有离我们很远。但是除了这些偏远地区外,滇西片区很多地方大都在茶马古道周围修筑高速公路,茶马古道。其中国道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公路,该条线是在原来茶马古道的基础上修建的,途经:德钦、中甸、大理、下关、临沧、景洪、动腊,是滇西西部通往南北的主干线。
二、茶马古道在滇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一)茶马古道帮助滇西地区改善了交通运输的体系
1、茶马古道对滇西交通运输的改善
滇西地区是个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文化地区,但因为长年的闭塞,导致落后的地方更加落后而不见经济的发展。“文化先行,经贸其后”,文化的广播对经济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文化是各种经济贸易往来最基本的前提,也是风险最少、获利最大的无形产业,文化可以带动旅游,可以带动教育,以此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滇西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并不被其他地区所熟知,再加上滇西地区与国内许多地区的经济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使贸易交流存在文化和经济的不认同,要发展经济,首先要让其他地区了解滇西地区的多彩的文化。
2、茶马古道成为中日战争时的生命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着四条交通通道对中国后期与日本的抗争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们分别是:滇越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茶马古道。1938年至1940年末期,国民XX因日本攻占南京而被迫西迁。所以当时维持所有居民生活的物资、军事物资均通过滇越茶马古道和滇缅公路运入中国。但日军于1940年秋季封锁了滇越茶马古道和滇缅公路,海上运也全部都被截断,为了得到国际援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开辟了一条国际空中补给通道,在陆地上连通滇西、四川、西藏直达中印边境的旧有交通网络,也就是茶马古道,发挥了特别的作用。至此茶马古道也就成为了中国唯一能获取国际援助的陆上通道。茶马古道也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保证了当时郭敏抗战物资的源源运入。
图1 四川陆地测量局谭锡畴、李春煜测定的川边地质图


资料来源:王启龙,邓小咏:《20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载《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图上有川、滇两线茶马古道的走向,对研究茶马古道在二战时的重大作用有研究意义。对研究茶马古道在二战时的重大作用有研究意义。具体可参见解放军进藏路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9/21/276037_272562017.shtml
(二)茶马古道拉动了滇西经济与贸易增长
1、茶马古道拉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基于对茶马古道周边地区的经济服务措施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其拉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由于茶马古道的原因,很多当时作为茶马古道的驿站的地方随着茶马古道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小城或者是镇子。由于古道的运输使得这些城镇贸易迅速的发展,商业程度逐渐提高。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运输为沿线的地区带来了繁荣和文明,使沿线地区的农耕文明逐渐转化为商业文明。我就以腾冲为例,在明朝末年,腾冲就有一批人来到现在的缅甸进行玉石的开采和贸易,可以说是玉石行业让腾冲走向了繁荣,包括到现在为止,腾冲很多的大街上玉石仍然是当地贸易的主力产品。
2、茶马古道促进滇西片区与川藏地区的贸易增长
茶马古道是连接云南、四川、西藏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在茶马古道中,四川、滇西的群众与西藏的货商进行各类马匹、药材的交易和运输,主要是通过马帮、马托的形式进行运输交易,由此便形成了一条滇西与川藏之间的关键贸易道路,也拉动了滇西地区、川藏地区的贸易增长。众所周知,西藏属于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这便使得茶马古道成为了滇西片区与川藏地区的贸易增长的“中心枢纽”。
(三)茶马古道占据滇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茶马古道拉动滇西片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茶马古道在当时作为一条贸易通道,在把滇西地区与内地其他地区连接起来的同时还把其他海外国家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滇西经济的发展。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滇西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业和纺织业,滇西地区的很多民众都是依靠马帮运输而生存的,同时,也依靠着马帮进行货物的运输和对外贸易。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中日战争爆发后,滇西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19世纪40年代,滇西农业产量(包括了茶叶、小麦、高粱、农作物等)每年只有1180万吨,换而言之,即:仅仅只是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但是在中日战争期间由于滇西地区人民自愿组织马帮队伍,帮助军队和受灾民众运输物资。而相对于跑马帮的人来说,在茶马古道上长期的马帮运输,货物在沿线各地进行交换,也就在这样的交换中他们也从中得到一些利益。据不完全的网络资料统计,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滇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每年以15%的增长趋势逐步上升,农作物的产量平均每年上升80万吨,且不单单依靠着农业、茶叶的发展带动经济,越来越多的皮毛、药材、农畜等也开始逐步体现出经济价值。
2、茶马古道在滇西片区中占据重要位置
提及茶马古道,古道分为藏线和滇藏线,不论是哪条道路,其实茶马古道在滇西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功不可没的“功臣”。对于茶马古道而言,其起源源于唐宋,在二战时期尤为盛兴,当时的滇西道路坎坷不平,商人们和茶叶的货商们利用马匹驮着茶叶,在这条古道上为滇西开拓出了一片“茶叶经济”,打通了一条从滇藏通往内地、中原、沿河、沿海城市的重要贸易道路。茶马古道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它将滇西的经济推向了鼎盛,同时,它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交流道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地区之间的文化相融合,才能在商业和贸易上达成共识和沟通。因此,如果要凸显滇西片区在茶马古道中的重要位置,如何传播好滇西的地区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点,因为滇西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并不被所有东盟国家所知,再加上滇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水平区域差距较大,双方的贸易交流存在文化和经济的不认同,要发展经济,首先要让东盟各国从接受并理解滇西多彩的文化开始。
(四)茶马古道对滇西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及解决对策
1、以“马”为载体的观念根深蒂固,应加强运输体系现代化建设
茶马古道人尽皆知,战争时期的人们利用马帮走出来一条滇西致富的道路,但是由于茶马古道声势浩大、名声远播,以马帮为主的运输体系和运输方式已经逐步传开,与滇西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商人、货商、贸易商都已经将以“马”为载体的运输模式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但是由于滇西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已经渐渐开始无力承担全部的运输量,即“大物件”、重量高的商品、货品已经无法使用“马”进行运输,加之货物中如果有名贵的药材、大批的皮毛,都无法使用“马”作为运输的主要工具。一来:以“马”为运输主体,在运输的时间上,肯定是大大低于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运输的时间成本上、货品的保险保鲜问题上无法保障;二来:马毕竟是有承受能力极限的,且作为有生命的动物,不确定性较高,相对于车辆发生故障,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可预估。由此,鉴于以上的问题,茶马古道周边的地区、滇西的交易货商们,都应该以加强自身现代化的运输体系建设为目标,逐步将先进的技术和运输的工具加入到自己的运输团体中去,扩大自身的运输规模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障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加强了贸易方的信任和认可。虽然,“马”作为茶马古道的“开道始祖”,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马”作为运输的载体确无法继续带动滇西的经济发展,反而容易引起贸易方、合作方的误解,从而导致交易无法进行。
2、贸易主体过于集中,应促进滇西地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茶马古道的开通,滇西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茶马古道的运输体系的逐步建立,在19世纪的初期,由于战争的爆发,许多滇西当地的群众投身进入了为战争提供物资的队伍。由于当地群众依靠着马帮相互运输,虽然运输量时常无法满足实际的交易需求,但是也正因此拉动了滇西地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网络资料统计,自中日战争爆发后,茶马古道的马帮队伍由原先的百支,规模扩大至近五百支骡马队伍。运输的人力和投入上升了,那么经济自然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滇西周边地区的经济在近10年的时间内上升了近50%,这主要是归功于茶马古道的运输。但是,由此带来的贸易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贸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主体过于密集的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因茶马古道运输量大、人群、马群密集的关系,许多滇西的货商都会选择在茶马古道的沿途都设立贸易交易点,一来能够引导外来的货商第一时间接触到自己的货品,二来也能节省许多因货品的运输而产生的时间成本,由此一来,大量滇西的贸易货商在茶马古道沿途进行交易,虽然这样的交易行为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整条古道的日常运输,但是更为值得注重的是贸易主体过于集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定的区域内,尤其是趋于封闭的区域内,一旦贸易主体集中,那么势必会形成贸易格局的垄断,甚至会形成因多家货商的货比货行为,导致整个贸易市场中单一货品、多个货品的市场价值变低,这直接影响了滇西的贸易市场进一步发展,同时,如果只是单单注重滇西内部的贸易商品,又很难打开多元化的贸易渠道。因此,如果要促进滇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首要的责任和任务就是打通滇西与周边地区的两地、多地之间的运输渠道,逐步完善运输体系和运输方式,加深滇西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滇西不同地区的产物是不同的,有的地方盛产皮毛、药材,多位于高山深林地区;有些地区盛产农业作物,多是土壤资源、水资源发达的地区,只有将所有有效资源都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滇西地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避免因茶马古道而导致的贸易主体集中的问题。
三、抓住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完善茶马古道的发展
(一)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1、对茶马古道交通的改善
由于茶马古道联通着四川、西藏、滇西、以及周边地区,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日均运输量较高,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帮们运输的货物也不再单单是茶叶、农副产品,且每次运输的量较大,由此便对路面的负荷加重,对于茶马古道的实际运输量和路面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滇西山区较多、地形复杂,公路建设进程缓慢,茶马古道的运输条件较差,对于每次的载客量和载货量都很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马古道周边各地区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因此,在茶马古道的规划中,应当将茶马古道整个滇西省划分为四个部分,贯穿滇西、连接滇西各大、中、小城镇,西川、西藏,分部分区域地进行交通改善和路面整修,不单能缓解个别运输量较大地区的交通运输压力,还能再在现有茶马古道的连接基础上,让个茶马古道线路得到最大改善,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辐射状茶马古道网,为滇西省内的经贸、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平台。
2、对滇西地区与东盟国家交通的改善促进滇西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滇西省与东盟各国家除茶马古道外的交通运输情况来看,交通确实是制约滇西省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交流较为显著的一项,在茶马古道没有开通和完善之前,滇西的经济发展总量每年保持在10%的增长之内,而茶马古道的开通恰好弥补了这一茶马古道缺口,滇西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动不断加强,逐步发展至与东盟国家展开贸易往来,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茶马古道为滇西的经济贡献了近20%的增长量,使得滇西年均经济增长量上升了10%-15%,这完全是依靠着茶马古道的运输和贸易往来。茶马古道线由昆明经宜良、开远到达边境重镇河口县,然后跨越红河可至滇西老街,全方面连接了滇西与东盟国家,实现了滇西省茶马古道运输“走出去”的目标,也无疑为滇西省整个茶马古道网的标准化和整体化做出一次巨大的革新。
(二)拉动经济与贸易增长
1、拉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就有经济的发展,拉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要从当地的独有经济特征入手。就滇西地区的旅游资源而言,其具备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的兴盛无疑是为当地的房地产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这也是拉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好手段之一。目前,在现代人的眼中,茶马古道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运输枢纽和经济中心,更是一个旅游和观光的好去处,在茶马古道上遗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所认可和青睐的。基于此,茶马古道为滇西及周边的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滇西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消费、住宅消费等提供了广阔的交易空间。从消费者购买旅游房地产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可以看出,滇西作为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具有极大的投资作用,消费者极大程度上看重了这一未来良好的发展趋势,对旅游房地产需求的数量就会增多,从滇西房地产开发统计记录的数据来看,自茶马古道带动滇西旅游资源发展以来,每年滇西地区的住宅消费量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14%,发展至2013年以34%的增长量持续上升。茶马古道沿线地区的经济投资总额也逐年上升,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商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开设工厂、建设企业,从而拉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茶马古道的影响下,滇西地区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各类经济发展的要素得以被良好的运用。
2、促进滇西片区与西藏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西藏地区在20世纪初期,仍旧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除了与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进行简单的对外贸易,就是西藏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易。而茶马古道联通了滇西与西藏之间的贸易道路,为西藏的经济能够“走出去”,滇西的货品能够被“引进来”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茶马古道使得西藏地区不仅能够在省内各类运输,也可以直接通过茶马古道运输到达滇西周边的几个东盟国家,甚至可以通过茶马古道运输到达航空和公路运输无法直接到达的其他东盟国家,极大促进了西藏的贸易交易,使西藏地区与滇西、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交流范围更为广泛。自西藏的当地资料统计,茶马古道为西藏带来了强大的运输渠道和交易平台,在20年代初期,西藏的经济发展相对于落后,很多地区都是自产自销的模式,通过茶马古道的运输和对外交易,西藏地区的经济保持在年均20%的增长趋势,且运输量依靠着茶马古道从2003年的每年1200万吨,发展至2010年的6000万余吨每年,茶马古道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滇西片区与西藏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三)凸显茶马古道在滇西发展中的位置
1、拉动滇西地区整体经济的腾飞
茶马古道在滇西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虽然滇西地势复杂,各地州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甚至出现富极富、穷极穷的现象。但是由于茶马古道的开通,使得滇西整个地区以及周边的其他地区,都能够联动起来,经济发展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地区与地区之间通过茶马古道可以很好地建立起交通运输线,依靠着茶马古道的建设开通,利用现有口岸,可以将整个滇西贸易经济辐射到所有周边地区,改善滇西及周边经济的不平衡,实现全省经济整体发展。另外,瑞丽、玉溪和蒙自三座城市都处于茶马古道线路上,刚好兼顾了滇西东、中、西三个方向,并且两座临近昆明,那么,就可以依托茶马古道的开通,使得滇西的旅游服务业也可借助茶马古道交通的便利带来飞速的发展。因此,茶马古道的开通建设,是拉动滇西地区整体经济腾飞的关键要素,在滇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茶马古道进行,设立好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合理利用茶马古道与周边地区和城市进行贸易往来。
图3-3-11991年至2014年滇西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2、促进滇西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国际市场一直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和外贸市场,同样的,对于滇西而言,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是滇西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由于交通运输的不便利以及商务贸易交流、沟通的不通畅,滇西很难与周边地区形成贸易网络、建立起贸易往来线,但是自茶马古道开通和建设以来,滇西的外贸市场从2009至2013年分别为48.3%,49.3%,51.9%,54.9%和56.9%,逐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由于滇西处于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结合区域,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贵州、广西、四川、西藏相连接,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为便捷的路上通道,在与其他省份及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区域合作中,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滇西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彩云之南”等美称,自身丰富多样的生物、自然资源使得烟草、矿产、旅游、生物资源和医药制造等行业成为滇西目前的支柱产业,滇西省的资源优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也较为明显。因此,只有利用好、发挥好茶马古道的交通运输特点、展现出茶马古道的优势和便捷,才能促进滇西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注:红色——滇西第一产业增长率;蓝色:滇西总体经济增长率;灰色:滇西第二产业增长率
图3-3-11991年至2009年滇西经济发展情况


3、凸显茶马古道在滇西片区中的重要位置
茶马古道,在滇西人民的眼中不单单是一条骡马之道,更是一条将滇西的经济和文化带向世界的重要渠道。茶马古道为滇西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不可忽视的力量。自1996年,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启动,2010年元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茶马古道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各国合作的核心项目,是拉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高速列车,而处在火车头位置的就是滇西。自2010年起,滇西与东盟国家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互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滇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交易总额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2010年的32.4%开始,2011年增长至38.6%,2013年与2014年更是高达48.7%。滇西省有着与东盟国家经贸交流、文化交流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着中国与东盟各国陆地连接最为便捷的运输通道,这些因素决定了茶马古道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茶马古道的建成开通加强了滇西驶向东盟国家的交通道路,使滇西从“茶马古道、公路、水路、航空并举,东、中、西三路”连接东盟,形成立体通道格局,促进滇西经济腾飞的同时,带动着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稳健、快速发展,茶马古道将滇西从孤立的经济区域带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国际化的“经济圈”,而逐渐成为“经济圈”的重要枢纽,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长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结论
在完善茶马古道交通、物流体系、交易货品品质的同时,也要试探性地开拓滇西与周边国家区域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一般是指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有较大的份额。近年来,“金砖国家”的新兴市场国家,大规模的兴起为代表钻石11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因此,滇西地区也不能忘了这一重要的市场,只有将自身良好地与国际接轨,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体现出自身优良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高宏,王小波.近十年滇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7(06)
[2]马俊林.滇西近代经济史研究回顾(1980年以后)[J].学术探索.2007(05)
[3]勒安旺堆.滇藏茶马古道[J].今日民族.2007(08)
[4]高志英.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滇西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发展问题调查研究[J].滇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04)
[5]张洁,杨桂红,阮冬梅.滇西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J].资源与产业.2007(03)
[6]蒋新红,杨文英.马帮——滇西高原上独特的文化载体[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7]车辚.清末民初的滇西地缘政治形态及其成因[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8]熊燕.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交流[J].今日民族.2006(11)
[9]刘小方.藏区城市景观变迁与旅游开发——以茶马古道沿线的藏区城市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10]李昆.论滇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资源[J].滇西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