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说明随着信用卡业务的长足发展和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增长,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频率也随之增长。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各种法规还不十分完善,应多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多地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从而推动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金融监管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5年12月,33岁的天津市无业人员刘某在中信银行申办了一张可透支信用卡。自同年12月22日至2006年6月16日间,刘某使用该卡总计消费2万余元,后刘某分四次共还款10220元,至2006年4月刘某最后一次还款后,其累计透支消费9985元。中信银行通过电讯、传真、上门多次催要该款,刘某均谎称未收到银行对账单,拒不还款。
信用卡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和消费信贷工具,是指银行或专门机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凭证。银行允许持卡人在一定的额度内进行透支,但持卡人应按规定的时间、利率主动向银行偿还贷款。自从中国银行珠江分行1985年6月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由于其方便快捷,受到公众客户的青睐。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在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方面都迅速增长,同时,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据统计,目前信用卡发行量在工商银行已达到1047万张,是第一家商业银行发行量超过1000万张,年消费额为1050万元人民币。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X运通公司的信用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
信用卡这种方便快捷的支付工具在给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频率也随之增长,给银行风险防范带来了新的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信用卡业务虽然起源于X,但是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和饮食业及汽油公司。1952年,X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自此,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业务在X开始了。
X学者BillFair和EarlIsaac提出了信用评分法,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途径进行研究。例如,Wilde的风险动态平衡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发展。
VISA国际组织、MASTER国际组织两个国家银行权威机构也成立了专门的信用卡风险防范于控制机构,对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防范,这对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银行家》和《货币市场》中,马丁·迈耶通过对X电子货币的发展和现状的研究分析,指出未来信用卡在内的电子货币将被以光子和电子的形式转化为的支付命令所取代,未来的货币将是一系列的担保数据。因此,他认为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信用卡发行的真实性和交易安全性的的管理,确保信用卡使用者的利益。
哈维尔·弗雷克斯是最早认识到市场不完全性的学者,他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影响的关系研究,认为存贷期限的不匹配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建议银行应该通过信息的掌握减少信贷之间的交易弊端。
富兰克林·艾伦和道格拉斯·盖尔提出了“跨期平滑”的概念,认为家庭资源在预算线上的移动即风险分担和配置的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促进了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奥兹·谢伊对包括电子货币在内的各种货币的使用前提进行了研究,认为人们对各种支付工具的选择是出于对交易成本的考虑。
贝尔纳德·列特尔通过对电子化货币的发展研究对信用卡作了详细的解释,认为货币电子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是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要。
1.2.2国内研究现状
张晋生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阐述了信用卡等零售金融业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他指出金融业零售业务具有产品多样性、服务广泛性、风险复杂性等特点。
《中国信用卡》是对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总结,是对国外先进经验最全面的期刊,是国内信用卡业务领域的和核心期刊。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的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穆文编写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中阐述了国外信用卡发展的现状及信用政策,并系统的讲述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模型及操作技术问题。
毕蔓通过对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同时提出只有加快立法规范和完善信用卡技术才能营造更好的用卡环境。
周宏亮指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既有来自于经济本身的原因,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缺陷。经济原因主要指信息的不对称,即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制度缺陷主要指发卡机构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监管机构的缺位。
吴洪涛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从各方面阐述了国外信用卡的发展状况,并将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运用到信用卡业务的研究中,对中外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林钧跃在《消费者信用管理》中指出我国居民的消费特点,并介绍了消费者信用的分类及信用评分等信用管理技术。
在《现代信用简论》中马占芳和符晓波,通过我国与西方信用体系建设的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现代信用的基本理论,并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议。
迟国泰,许文,孙秀峰通过国内外个人信用卡业务的现状比较,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指标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和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填补了以往信用卡分层分析的不足。
孙浩认为,中国信用卡市场出现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高,但交易量低和信用卡信贷比重低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不足,市场规模小、效率低等问题。进而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信用卡业务的管制过严及信用卡使用环境较差。
周昆指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导致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是由于发卡机构和持卡人之间不对称原因造成的。
杨端通过对X信用卡风险防范立法的研究,探讨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启示。
张生,郭晓深通过结合X等发达国际的信用风险防范的体制,分析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征和种类及各种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
黎秋从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了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同时提出了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结构的调整和创新的作用,同时着重强调个人信用卡风险防范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影响。
王志斌指出,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制度环境建设的滞后是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中突出的问题。同时它认为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单一、基础薄弱等无法满足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问题。
张劲波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信用风险指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以往的信贷经验,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建立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以满足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和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他还全面的介绍了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对造成风险增加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曹幸仁提出,X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不仅对全球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全球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敲响警钟。他指出,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规定及对银行方面的制约和监督。
蒋鹏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进行分类介绍,指出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个人信用卡的风险控制和监督是极其复杂的。虽然我国已经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对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但是出于本国具体国情的考虑还需要对其进行学习和改进。
在《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一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张晓晶对金融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同时指出,将某一时点上的系统风险放在一个时期进行调整是实现跨期风险配置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较晚但是对信用消费、信用管理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的相关理论的介绍比较全面和系统。我国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进行的阐述,将银行信用卡业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及有信用体系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卡客户的资信资料难以获取因此目前我国关于信用卡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的实证相对研究不足。
第二章.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特点及其类型
2.1信用卡业务风险特点
信用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既有共性又更具个性,从本质上说信用卡是对客户的一种授信,是对客户的贷款。信用卡持卡对象主要是个人,而且使用范围广,处理环节多,因此信用卡风险也呈现出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不同的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
目前我国信用卡的持卡人只要是个人,随着信用卡业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卡机构出于竞争等因素的考虑,通常采用“免担保”的方式进行信用卡业务的办理。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吸引潜在,但同时信用卡业务的安全性对持卡人的个人信用依赖程度过大。首先,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比较晚,目前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人们对信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理解;其次,由于我国的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失信后果的惩罚成本低,失信的惩罚力度与失信的行为后果不匹配,信用卡持卡人出于失信成本和利益的考虑导致我国目前信用卡失信现象严重;最后,我国信用风险动态控制体系缺位,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并非是固定的,它可能随着持卡人的经济基础、道德标准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有所改变,因此对于信用卡风险的潜在性分析尤为重要。
2.风险的滞后性。
信用卡的持卡人无需预先在卡内存款即可先进行刷卡消费的交易活动,是由信用卡“交易后还款”的特点决定的。同时根据国际惯例,信用卡的持卡人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还款是不需要交利息的。在规定的免息期内,发卡银行并不能对信用卡使用者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有效监督,只有在免息期后进入逾期催收阶段,才能有效地估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损失程度。由此看来,信用卡风险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暴露其风险性,相对于信用卡的发放其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风险的分散性。
信用卡的持卡人主要是个人因此导致了信用卡风险具有分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持卡人的居住地分散,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持卡人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持卡人的职业分散,持卡人的消费、信用会由于其职业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持卡人进行信用卡消费也会因所处的地域不同而显示出其分散性,这就使得信用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出其分散性。
4.风险的多发性。
信用卡自身的特点导致信用卡业务不可预知的风险增多,因此,即使这些潜在的风险发生的几率很小,但是由于信用卡发放总量大,持卡人分散性高、消费频率高,环境变化因素等原因,其信用卡业务的绝对数量风险依然会很大。
5.风险的复杂性。
影响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因此导致信用卡风险的复杂性。目前我国信用卡因欺诈因素导致的风险最多,其中的欺诈因素又包括很多种,例如伪卡诈骗、伪冒申请、卡片遗失等,而导致这些欺诈行为出现的动因又是不同的。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一些人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欺诈的行为也比比皆是,例如网上黑客、盗用账号等现象。综上看来,随着环境变化的日益复杂化,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构成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
2.2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类型
1.违约风险(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持卡人的失信行为所导致的银行无法收回消费垫付款项所造成的损失。信用卡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发卡银行允许持卡人在一定的信用额度内进行透支消费,持卡人应该按照银行规定的时间与利率归还透支款项,这是以信用卡是有人的信用状况为前提的。但是由于持卡人失信无法进行履约就会使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出现坏账,造成银行的损失。
违约风险的表现主要有:(1)信用卡持有人在进行信用卡申请时所提供的信用资料不真实。发卡银行如果未对持卡人开户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核实,持卡人便会因为银行的疏忽骗取到信用卡进行消费,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2)根据惯例发卡机构一般是根据持卡人申请信用卡时的信用情况授予一定信贷额度,但是持卡人的信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而银行的授信额度并未保持同步也有可能造成银行的损失。例如,一些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经济状况良好,有相应地偿债能力。但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由于职业变动导致收入水平下降、社会地位下降、财产变动或公司卡的申请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停业、破产、倒闭、清理等原因致使信用卡使用者的资信情况恶化,无法履行信用卡相应地责任时,如果发卡银行不能及时的对其信用进行评价、调整,就可能出现持卡人无法按时偿还银行的信贷款项,导致银行收到损失;(3)发卡机构无法联系到信用卡持卡人。一些信用卡持卡人由于职业和住址的变动、移居国外不及时与发卡机构进行联系导致发卡银行无法监督其信用卡的使用情况,难以准确预测信用款项的收回风险。
2.欺诈风险
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假卡、废卡进行消费或提现或对网络信息进行修改,给各合法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
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伪造信用卡
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制造或取得信用卡进行消费或提现。它又分为:①以虚假或伪造的资料申办信用卡,比如以他人的身份证资料申办个人卡或以其他单位的营业执照办理单位卡;②利用高科技手段盗取真卡上的有关信息录制到假卡中进行消费;③非法获得发卡机构的空白信用卡或通过特定的设备制造空白信用卡,并输入假的姓名、卡号、有效期等内容制成假卡;④对各类磁卡重新写磁后,在ATM、POS等设备上诈骗资金。
2006年11月28日22时,正在家里看电视的乌市市民吕先生,突然收到了银行发来的取款短信,短信显示吕先生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2000元。吕先生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己的银行卡就放在钱包里,而且人在家中,是谁取走了自己的钱呢?正当吕先生疑惑之际,他的手机又连续收到四条短信,内容显示吕先生的银行卡又分四次取款,共计3000元。第二天,吕先生报了案。与吕先生一样,这一夜,乌市各大银行的另外45名储户,分别在22时至次日凌晨接到了与吕先生相同的取款短信。原来北京某软件公司驻新疆分公司计算机程序员肖峰曾到商场维修过收银台的POS机(信用卡刷卡机)。在2006年11月28日,肖峰戴好口罩、背上背包来到乌市铁路局建行高新分理处,在试了两次后,一张张人民币从ATM机里吐了出来,肖峰左右观察发现没人注意自己,便迅速地将钱装入背包里,又前往下一个ATM机。
(2)冒用信用卡
不法分子利用合法持卡人丢失或被盗的信用卡,冒充持卡人进行欺诈性消费或取现从而给持卡人带来损失。例如:伪造持卡人的身份证明;利用不法手段涂改信用卡背面的签字条;通过不法手段窃取持卡人的有效密码;模仿持卡人的签字等。
(3)信用卡恶意透支
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是指,信用卡持有人利用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特点处于自己的私利考虑非法占用发卡机构的资金,并在发卡机构进行催讨后拒绝还款的行为给发卡机构带来的损失。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逃避“交易授权限额”,主要指在授信额度内连续取现、消费造成的信用卡大量透支;利用现代交通的便利条件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进行大量透支行为;利用分单压印,差额付现等逃避授权的行为进行透支;大量透支后有非法手段逃避银行监督继续进行取现或消费;持卡人在资信情况恶化后依然进行超额透支,明知自己偿还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超偿还能力的透支行为。
(4)信用卡假挂失
一般说来,在持卡人挂失后一定时间便由银行承担信用卡丢失风险。不良持卡人利用发卡行对挂失实效的规定和《止付名单》传递时差,办理假挂失,进行恶意消费或提现,并以挂失为由拒付银行垫款。一般来说,这类风险的特点非常明显:①是信用卡交易时间集中(挂失压效后至《止付名单》送达之前);②是在交易单据签字时故意“模仿”卡背面的预留签字。
(5)窃取或篡改网络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通过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漏洞窃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信用卡消费或提现,甚至出现黑客侵入信用卡“金卡工程”系统修改相关信息用于自己的非法目的,导致银行蒙受损失。
3.操作风险
它是指由于特约商户、发卡机构或电子网络业务人员的疏忽大意或未严格按规定进行正确的操作而给有关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的形式较多,比如:(1)持卡人递交信用卡时,特约商户的收款员没有认真核对卡号、身份证与预留印鉴而接受了伪卡与冒用卡;(2)商户收款员未能仔细查阅止付名单而受理了本应止付的信用卡;(3)当持卡人的消费超过限额时,商户没有取得发卡机构的授权即予透支;(4)有的宾馆以先压卡,待结账时补授权的“惯例”做法导致授权脱节;(5)商户收银员在压印鉴购单时,没有将信用卡的卡号压印在签货单上,造成“无卡号单据”而无法完成结算;(6)商户未能及时汇总并提交签购单而给信用卡结算带来混乱;(7)银行授权时由于操作失误而进行了错误的授权;(8)信息交换中心未能进行正确的信息传递。
4.道德风险
这是指由于特约商户、发卡机构或网络系统的有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蓄意作案而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可能,它又包括:
(1)商户操作人员作案
不法分子与特约商户相互勾结,比如炮制“飞单”,即商户收款员伪造持卡人的签购单而诈骗银行资金;商户与持卡人勾结消费的名义进行套现透支;“分单压印”,即收款员将持卡人的单笔大额交易分几次压单以绕过银行的超限额要经授权的规定,对过期卡的有效期进行更改或利用倒签单。
(2)发卡机构工作人员的不法操作
发卡机构内部员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目的,利用职务关系与外部人员相勾结作案给发卡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行为的手段隐蔽不易发现,并且对卡发机构影响很大。比如:①盗取已印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合法持卡人消费;②利用空白信用卡制xxxx卡;③违反规定进行超限额授权,使持卡人大量提现或消费;④伪造或涂改取现的记账凭证;⑤篡改电脑数据;⑥故意拖延止付通知的传递时间。
(3)网络系统工作人员作案
在“金卡工程”网络系统中的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合法持卡人的资料、电脑程序资料、止付通知或授权信息透露给不法分子,为其作案提供了便利,或者修改有关电脑程序或数据,用于自己的非法目的。
5.监管风险
这是指由于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或网络系统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而导致监督不力,给不法分子钻了漏洞,也包括宏观运行体制不健全而给持卡人或银行带来的风险。
第三章.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卡机构、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数量增多,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信用卡在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风险的分散性、种类的多样性、危害性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发卡机构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少,在大多是情况下,这些风险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来弥补的,因此,信用卡风险的若干问题就突出了。我们知道,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各家商业银行除建行对信用卡消费来用的是密码和签字两种确认关系的方式之外,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仍采用签名确认,持卡人持卡消费不需要输入密码。这些都是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3.1风险的主要原因
1.信息的不对称性
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发展的较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信用卡持有人的资信情况仅依靠银行自身力量进行解决,缺乏个人信用监控中介机构,这种发卡机构与持卡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发卡机构信用卡业务风险加大。
2.存在无效担保
由于竞争因素的考虑,目前我国发卡机构对信用卡业务的审查宽松,一些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为持卡人进行担保,造成法律上的无效担保。同时,个人担保责任书有经常由持卡人自己代签,导致担保人在受到追究责任时有权拒绝其履行义务。
3.审查机制不严
目前我国的信用卡发放都是又各银行的总行进行统一发放、统一管理。但在展业期内,各分支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对持卡人在信用卡申请时的资信情况调查过于宽松。例如,客户经理为了留住客户,完成工作量增加个人业绩,明知持卡人资信情况不足依然对其进行信贷透支,造成发卡机构风险加大。同时,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又因核对方式落后无法保证信用卡持有人资信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目前我国信用卡的后期审查一般依靠电话与其工作单位和担保人进行核实,这就增加了信用卡资信状况真实性的风险。
4.对于消费采用签名确认制还是密码确认制所持的不同观点
几年来,各银行对信用卡消费采用签名确认制还是密码确认制的态度和行为不一,社会各界对此也意见不一。支持密码确认制的认为:这是为了满足持卡人消费习惯和保障安全的需要,而且不少发卡银行也已经付诸实践。支持签名确认制的认为:签名确认制符合信用卡的国际习惯,密码信用卡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方便,签名确认制能够保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不少银行仍采用签名确认制。从目前来看,支持密码确认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采用密码确认制的银行特别强调这是用户强烈的需要,中国银联也表示对密码制的支持。似乎信用卡消费采用密码确认制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是最为安全的手段。主张信用卡消费密码确认制的人提出的核心理由是:目前签名不能有效的确认“持卡人”(向特约商户提示信用卡的人)的身份,不能很好的防范信用卡盗用,保障持卡人(经发卡人同意而向其核发信用卡的,无其他特别约定时,包括主卡及附属卡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消费者持卡进行消费时,信用卡特约商户需要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确认“持卡人”与持卡人的同一性,即“持卡人”是经发卡行同意而合法使用信用卡的持有人。究竟特约商户是如何确认“持卡人”的身份,依据是什么?我们从现在发行量较大,持卡人数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信用卡发卡行的消费使用章程中来观察。
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章程规定:长城持卡人可凭长城卡及本人身份证证明(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在中国银行的特约商户直接消费购物,无需支付任何附加费用。
建设银行龙卡信用卡章程规定:持卡人使用龙卡时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彩色照片龙卡免示)并按本行规定在取现、消费、转账等凭单上签具真实姓名。
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章程:持卡人用牡丹卡购物、消费或支取现金,均同时出示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回乡证),在中国工商银行自动柜员机ATM上存取现金或在销售点终端POS上转账结算,必须遵守发卡机构的有关规定。
农行信用金穗卡章程:金穗卡持卡人凭金穗信用卡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在中国农业银行指定的机构存取现金,办理转账,在特约商户处进行消费。
从以上列举的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章程和使用须知中分析不能得出,特约商户应该是通过“持卡人”出示的身份证件根据信用卡姓名拼音和签字与身份证姓名的一致性,身份证照片与“持卡人”形象一致性,或者信用卡照片与“持卡人”形象一致性来确认同一性的。
3.2信用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由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发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还是在风险发生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加强信用卡风险防范对信用卡当事人特别是对发卡行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发卡机构制度的完善
发卡机构自身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信用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发卡机构自身操作技术的漏洞为不法人员利用信用卡作案提供很多机会,从而导致风险的增加。因此,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有效地监督发卡机构的业务人员,提高其自身素质,防止违法违规操作想象的出现;同时信用卡风险管理有利于银行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防范机制,促进发卡机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高效地进行。
2.有利于发卡机构经济利益的增加
加强信用卡风险防范是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银行作为经营性机构最终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大大的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经营利润。加强对信用卡的有效管理,通过分析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发卡行的风险成本,实现发卡机构收益的稳定增长。
3.有利于提高发卡机构的形象及用卡环境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各银行的形象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客户在选择银行进行交易时往往会选择风险发生率低的银行,因此,加强信用卡的风险防范有利于树立银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提高银行的竞争优势;同时,加强信用卡风险防范有利于发卡机构按章办理业务、特约商户违规操作减少以及提高信用卡操作技术的科学性等都将增强持卡人的安全感,整个社会的用卡环境也就会明显改善。
4.有利于维护信用卡使用者的利益
特约商户的违章操作、疏忽大意和持卡人信用意识不强是造成信用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用卡风险防范也是维护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利益的需要。发卡机构子在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员工培训及向广大民众宣传用卡常识,这对减少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频率及维护信用卡使用者的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四章.我国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快速发展信用卡这一新兴业务的同时,必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把加强风险控制而非发卡量作为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大力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增强发卡机构自身对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完整的信用卡风险监控、处理机制,不断完善自我风控机制,使业务运作更趋于稳健化。
4.1从政策制度入手规避信用卡业务风险
我国信用卡业要想实现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一方面,发卡银行是实现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的主体力量,因此,各发卡机构应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双重目标;另一方面,从政策角度入手,需要为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用卡环境。例如,目前我国各大发卡机构都有自己的信用透支标准和还款期限的规章制度,建议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尽快完善信用卡风险监管体系,统一信用卡使用的标准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为了避免单个发卡机构的经营风险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建议监管机构制定并实施发卡机构经营风险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信用卡业务风险评估采用“大数法则”,而不是公司信贷所采用的内部评级法。建议在各银行建立严格的核销制度的前提下,简化信用卡呆坏账的核销手续,适当放宽核销条件,给予银行一定的自主核销权:建议改变对信用卡业务实行按照单一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的做法,根据信用卡透支资产风险分类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计提比例。
4.2实行独立审核和集体负责相结合制度
银行目前实行信用卡“独立审核人”制度,显然比过去要进了一步,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但是它的先天不足决定了这一制度很难落实到位,建议在条件不具备的银行实行“集体负责”,即将审批过程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不同的人负责,最终尽量对申请人的资信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估。同时,要求营销中心的办卡员上门办卡,亲身接触信用卡申请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3进一步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持有人在进行信用卡申请时,发卡机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难以对申请人的资信情况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处于风险因素的考虑发卡银行会主动拒绝信用卡申请人的申请行为。回避风险尽管极为有效,但却是很不经济的,在将风险挡之门外的同时,也将收益拒之门外。因此,回避带有消极防御的性质,是一种权宜之计。银行不能因噎废食,不论风险大小一律采用回避的方法。
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指在信用卡风险尚未发生时,发卡机构事先所采取的一系列减少或降低信用卡风险发生概率的措施。风险预防与风险回避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风险预防是一种主动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由银行主动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所导致的损失。在实践中,银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很多: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对持卡人用卡知识的指导,加强对透支和挂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与信用卡风险的其他策略手段相比,预防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会效果良好等优点。
3.风险的分散转移
风险分散转移方法是我国目前信用卡风险管理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保障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业务量,而且能够有效地减低风险。这种方法是指发卡机构通过合法的业务手段和交易方式,将自己面临的信用卡风险向担保人、持卡人转移,向保险机构等经济主体进行转移的策略。风险转移的对象一般是保证人、持卡人和保险公司,因此可以看出,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有发卡机构以外的第三方承担为条件。风险转移的方式不同,发卡机构承担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因此,发卡机构要在成本和收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各种风险转移方式,降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失信风险。
4.风险的补偿
所谓信用卡风险的补偿,是指发卡机构对于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用卡风险损失,通过合理的途径寻求部分或全部补偿,以减少或避免信用卡风险带给发卡机构利益损失的一种管理方式。发卡机构一般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的方式对信用卡风险损失进行补偿,即在信用卡业务开展过程中发卡机构将行用卡风险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定期地按照一定比例从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并对这部分风险准备金进行专项管理,以弥补信用风险所造成的坏账和银行带来的损失。
4.4加快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和全国银行卡中心的建设
个人信用社会化是信用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社会化体系,发卡银行就能方便而准确地掌握客户的资信水平,同时对其信用行为构成有效的社会约束。在此方面,管理层应负起协调组织的责任;全国银行卡中心的作用是建立市场规则,协调各方行为,结束各发卡行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银行卡跨行,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我国信用卡业务才可能在几年内有超常规的发展。
4.5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外资银行的比较发现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很多方面都是各有所长,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我国积极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为了在银行零售业务上抢占先机渴望与国内银行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同时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发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健全内资银行的管理机制、积极培养人才,以达到快速发展、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目前我国内外资银行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成立合资经营机构,建立相互代理关系等。
顺应入世后信用卡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发行国际卡,发展外卡收单业务。发行国际卡是因为其市场潜力大,而且通过国际卡的经营可以了解国际信用卡市场的运作机制,熟悉国际惯例,为将来的全球化竞争做准备;开展外卡收单业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有现成的国际信用卡运作体系为依托,开展此两项业务所需投入不大,而产出可观,是现阶段各国内银行较为理想的市场切入点。
4.6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
目前我国公民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因此,各大信用卡发行机构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快信用卡知识的普及速度。同时,公安机关作为第三方应通过运用典型案件的教育方式,帮助银行宣传有关信用卡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对想利用信用卡进行欺诈的人员给予警示。
另外,银行方面要及时更新设备,加强信用卡业务有关硬件、软件建设,完善银行技术服务手段。同时加强全国金融系统内部的电脑网络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全国范围的电子化结算和自动授权网络,杜绝伪冒卡、假卡的使用,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
4.7监管部门转变监管方式
在传统业务不断转化,银行业务细化,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按机构监管的形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应考虑对银行卡业务、网上银行等实行机构监管与专门业务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在不改变原有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业务监管机构的形式,以原有模式进行总体监管,以现有形式进行专业监管,重点以后者为主。二者相辅相成,将形成监管的有效模式。
结论
通过上面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发卡机构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信用卡风险的预防工作,通过制定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减少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应提高对信用卡展业人员和特约商户的培训,要特别注意发卡机构内部人员的管理;在信用卡申请过程中,要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资信情况的调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要加强对透支及挂失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标准和规范挂失止付的操作章程;加强与保险公司机构的合作,尽量向保险公司投保,分散和转移发卡机构的风险损失;同时要正确的认识信用卡潜在风险建立风险准备金账户。综上所述,采取有效地手段进行信用卡风险防范与控制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叶伟春.金卡工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142-145
[2]吴洪涛.商行信用卡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P172
[3]商业银行信用卡运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4]应晓峰.信用卡风险及防范.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1月20日
[5]农业银行信用卡章程.www.abchina.com
[6]王建芳.信用卡的风险和防范举措.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1月20日
[7]周峙.银行卡营销策略之我见[J].辽宁经济,2010(3).
[8]李扬.引导需求:信用卡营销新模式[J].管理与财富,2009(12).
[9]严琛.银行卡的市场细分与营销策略[J].经济师,2009(7).
[10]柴洪峰.网络时代的银行及银行卡产业走向[J].中国信用卡,2009(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