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摘要: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录像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观察法和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的比赛开展探究,对发球落点地区以及接发球手法、落点、平稳性和影响效果开展探究,对前

  摘要: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录像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观察法和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的比赛开展探究,对发球落点地区以及接发球手法、落点、平稳性和影响效果开展探究,对前场、中场、后场等众多流程的技术使用率以及得失分率开展探究,对最终一拍得分技术以及落点以及最终的效果开展探究,且对众多组合、众多运动员在上述三个部分的现实情况开展全面探究,最终开展整理汇总以及归纳,得出全球专业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术应用规律。
  关键词:2016印尼羽毛球公开赛;   男双决赛;   技术分析

  1.引言

  随着欧洲竞技羽毛球的能力降低,亚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之前欧亚竞争的局面逐渐出现转变,全球对抗羽毛球逐渐展现出不平衡的问题。上述问题不只对全球羽坛,对国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当代羽毛球运动最早出现在英国,发展时间非常长,积攒了大量的经验,身为全球最先以及最具知名度的羽毛球比赛,且具备小奥运称呼的全英赛是全球各个国家羽球专业人员所渴望的赛场。
  羽毛球是我国重要活动,为国内竞技比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也得到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羽毛球比赛胜利。但是在竞技中并不会出现“常胜将军”,国内在全球此类比赛中也出现过多次低潮,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还是开始掌握了主动权。为此,从历史竞技技术分析找到竞技优势的规律,对我国羽毛球的持续发展和竞技优势的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在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李龙大/柳延星的表现可谓所向披靡,决赛场上在先丢1局的情况下,最终逆转取胜中国组合柴彪/洪炜。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新科男双冠军李龙大/柳延星(韩国)在决赛比赛和对手柴彪/洪炜(中国)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2队的技术区别,试图找到2对组合存在的差距。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们将参与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的李龙大/柳延星(韩国)和柴彪/洪炜(中国)为研究对象。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中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研究本课题,为本课题寻找-
  2.2.2数理统计法
  将通过录像观察、记录数据、比赛记录资料等方法,对比赛技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结论与建议。
  2.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2.4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的李龙大/柳延星(韩国)和柴彪/洪炜(中国)的比赛录像对比赛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李龙大/柳延星和柴彪/洪炜发球区域分布对比分析

  在双打赛事中,两者在前半场对抗十分显著,表现出了激励竞争的局面,因此对于比赛人员来说,发球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还是值得关注的技术,此部分质量高在第3拍也许就可以主动权,进而掌控整个比赛,不然比赛会进入相对被动的情况,所以我们指出发球是得到比赛主动权的重点。
  表2.两队发球类型在总发球数占比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双方重点使用反手发网前小球,有时候发后场球,这重点是因为想要扰乱对方的比赛节奏。比如表2,在发球之前后场的选择上双方全部将发网前小球当做重点,韩国组合发网前小球占总发球数量的98.4%,发后场球次数只占据1.6%;我国比赛人员发网前小球的比值是87.9%,但是发后场球占据12.1%,显著高于韩国比赛人员。韩国比赛人员身高以及手臂都很长,下肢力量强,接发网前小球的时候,一步蹬跨可以使用推扑压回击给对方,因此我国组合在发网前小球时承受的压力很大,这就是我国比赛人员发后场次数多的根源。
  在发球地区挑选部分,两者重点发球地区大部分位于1区,显著差异就是往2区部分的次数,韩国比赛人员出现17次,但是我国比才人员是3次。利用多次查看录像寻找到韩国比赛人员喜欢发2区的根源,左手拿拍的索松诺夫在右半区发球的时候喜欢把球发送到2区,假如对手回直线网前小球,这就是其最自然的回球点位,可利用推、搓、勾、扑等手法把球回击,尝试多次均是如此,本质上如此就可以全面使用本身的身体资源,此外激发个人打法优势。然后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韩国比赛人员发球问题有5次,发后场球的次数并不多,因此韩国比赛人员需要强化发球平稳性和变化。

  3.2比赛双方发球,接发球技术比较

  双打比赛具备非常高的含量,第一发球以及接发球,发球、接发球部分是综合比赛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发球可得到分数,也可为此后发球方第3拍得到自主权;良好的接发球可扰乱对手的战略计划,自主得分或者为相持阶时期得到自主权。两者发球直接得分以及失分状况基本类似,然而从两者发球以及接发球的质量上分析,韩国比才人员明显高于我国比赛人员,第3拍表示一方发球之后的下次击球,第3拍自主表示第4拍挑高击远或遭发球方网之前封网,接发球主动表示接发球扑杀、杀球或放网前小球。从分析比赛情况可知,两者全部对对手发球以及接发球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对于对方发球的落点以及发球的节奏都比较熟悉。
  表3.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发球,接发球效果比较表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3.3李龙大/柳延星和柴彪/洪炜一前场技术对比分析

  表4.李龙大/柳延星和柴彪/洪炜一前场技术数据情况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在双打前场技术中,重点将搓放网、扑球、推球、挑球和勾对角小球当做击球方式。搓放、扑球是自主进攻技术。从表4我们就能知道,韩国比赛人员进攻型技术总共使用63次,我国比赛人员总共使用59次,双方组合差异不显著,然而在搓放手法上韩国高出我国9次,表明其战术凸显对网前的高位抢点。对于我国比赛人员来说为减少给对手的高球,此外在无法抢占高点的状况下以推、扑技术为重点,其就是韩国比赛人员使用推球以及扑球次数多的因素。此外网前技术比较中,双方比赛人员最为显著的差异就是挑球部分上,我国比赛人员比韩国多出12次,此外包含三次失误。挑球是被动防御性的手法,假如挑高球,就是将主动权转移到对方手中,此外韩国参赛人员身高臂长,因此挑高球大部分时候就是下压进攻,其是韩国参赛人员得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导致我国参赛人员挑球的主要因素,首先就是接发自主挑球,此外就是因为韩国参赛人员具备身高优点,在网前可以得到高点,搓放网管控次数多余中国队,导致我国参赛人员被迫挑球。这和张舜在对各类身高羽毛球运动员技术特点和改善训练分析的结论类似所以说,我国组合在此后培训的时候需要强化网前主动抢网进攻部分的培育。

  3.4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的中场技术对比分析

  表5.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的中场技术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男子双打比赛球速很快、杀球狠,极具观欣赏性的活动。技术特色主要是“快、狠、准、活”,此处“快”字就是重点,其余三个部分是现实展现。可清楚的了解平抽快挡手法是本次比赛中场技术应用次数最多的一次,平抽快挡是双打在攻防局面中重点使用的技术,其还是双打技术动作主要特点,具备球速快、弧度平等特征;韩国参赛人员在拦截球次数上多余我国,主要是由于韩国参赛人员身材占据优势,对对方回击弧度不高的球,前场队员抬肘伸臂可马上拦截,且得到自主权。因此就需要我国参赛人员具备专业的回球技术,掌控好球的飞行弧度和最终的落点,得到主动权。
  在接杀挑球技术应用上,我国参赛人员比韩国多出23次,因此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参赛人员在大部分时候依旧位于被动防御的局面,没有得到自主权,不能掌控比赛发展。即便我国参赛人员中场技术综合使用数量上占据好的位置,是源自其被动防守的数据很好,在攻防局面中两者平抽挡以及拦截球次数之和差不多。即便韩国参赛人员身材占据优势,但是高且机灵、身手方便,步法、技术都具备亚洲特点,抽挡手法熟练,向前观念明显,在场地每一个地区都没有出现不足,对现在羽坛男双有明显的影响。

  3.5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的后场技术对比分析

  双打后场涵盖高远球、吊网前球(滑吊、劈吊)以及杀球等主要高难度手法。男子双打最显著的看点就是位于后场的参赛人员的强烈扣杀,上述具备攻击性的手法就是整个比赛是否可以得到最后成功的重点。韩国组合在杀球次数上明显多余我国参赛人员,此外吊网前球次数也位于领先地位。必须要承认的就是韩国组合决赛地区的展现,在综合比赛中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减少自身的不足,因此高矮搭配的组合,重点负责前场的索松诺夫在前场分球以及开展进攻,以推挡、软压等手法督促对方回后场球或起高球,后场李龙大专门掌控进攻,其原地起跳的水平很高,此外其具备良好的身材优势,在后场跃起的时候击球点高,下压球速快、落点深且具备刁钻的角度,通常一拍下压球就可全面压制对方,此外有时候吊球,扰乱我国参赛人员的防守规律,可让对手在众多一系列进攻之后接连防守之后损耗大量的能量。上述攻击方式简单直接,关键点就是李龙大杀球的技术特征。我国参赛人员并未关注到韩国参赛人员的综合能力,所以造成大部分时候位于被动防卫。

  3.6比赛双方控球与反控制球技术比较

  双打比赛中间去除发球以及接发球之外,也包含关键的技术部分,其就是相持时期的管控以及反控制,上述部分通常位于网前地区,利用搓,勾,推,扑等网前球手法,管控球的自主权,压迫对手在低于球网的高度回击球,然后产生自主权,直接得分或者为搭档后场下压球进攻产生良好的机会。本次比赛中两者控制与控制技术对比的详细状况可参考表2:
  表6.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网前球处理情况比较表
2016年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柴彪/洪炜VS李龙大/柳延星技术分
  在现在高水平双打竞赛中,两者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网前球。利用管控网前,尽可能让对方在低于球网的地区处理球,如此就可以提升对方放网或者推球场两侧困难程度,或者压迫对手起高球,给本次比赛后续进攻产生良好的机遇。控制网前球,去除在“快”的基础上,也需要格外关注落点以及路的变动。本次竞赛中,我国参赛人员在网前竞争中并未得到良好的优势。蔡贇在网前处理球的众多手法以及观念上在我国此类人员里面位于领先地位,然而与印尼的塞蒂亚万进行比较依旧有显著的距离,在封网观念,网前球球路变动部分都和对方有显著的差异。在竞赛的时候通常被对手判断到球路而被顺利封网,或者在重要相持时期网前球品质不敌对手因此必须被迫起高球,造成从相持转变成被迫防守,之后失去分数。从表1中的资料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指出,在第2局以及关键的第3局中,韩国参赛人员在关键的相持时期具备显著的优点。这与表3里我国参赛人员第2局第3局被迫起高球数明显高于对手,而封网得分次数显著少于对手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参赛人员相持时期在网前控制以及反控制实力部分显著不足韩国参赛人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两者发球前后场都挑选了发网前小球,且将其当做重点,此外发往1区的次数很多,有时候出现突发后场平高球,扰乱对方接发球规律。但是韩国参赛人员出现5次发球问题。
  4.1.2对组合网前进攻型手法使用上势均力敌,各自都占据一定的优势。然而我国参赛人员被动挑球次数很多,从一定层面上展现出身高臂长的参赛人员在网前球控制上具备优势,导致我国参赛人员承担更大的负担。
  4.1.3在中场部分,差异最为显著的就是拦截球以及接杀球手法的使用上,从接杀挡网前以及接杀挑球两部分资料我们就可以知道,我国参赛人员在大部分时候基本上位于被动局面。
  4.1.4后场技术韩国参赛人员在吊网前球资料上明显高出我国参赛人员,此时杀球次数明显高于我国参赛人员,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韩国人员具备身高优势,在后场击球的时候可以轻松的得到高点,此外杀球球速快、落点深导致角度刁钻,为最后的胜利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4.1.5在综合竞赛中,韩国参赛人员坚持自我,秉持之前规划好的打法规律,且展现出了个人特点,制约了我国参赛人员优势的激发,在网前占据高点搓放,导致我国参赛人员被迫回球。然而我国参赛人员可以自主利用平抽快挡开展防守反击,即便输球,然而也展现出了自身独有的打法特征以及战术规划。

  4.2建议

  4.2.1在此后的培训中,韩国参赛人员需要强化发球平稳性以便更好的减少问题的出现,此外需要全面强化发球节奏的转变。在后续日常培育中需要格外关注自身不足,展现优势。
  4.2.2我国参赛人员在日常培训的时候需要强化防守反击实力,特别是针对欧洲等身高战友优势的运动员,要开展防守,此外密切关注对方的站位,开展防守反攻。此外,需要全面强化网前抢攻,得到后续比赛的优势。
  4.2.3竞争对手变化万千,我们必须精准预估对方的实力,只有如此才可以开展全面的准备活动,为此后的竞赛准来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战术培训的时候,需要关注各个战术理念,以便此后战胜各种类型的对手,如此才可以在比赛的时候得到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孙慧敏.中国羽毛球优秀男双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3.
  [2]蒋嘉.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前三拍技术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薛白,邹国忠.近两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64-66.
  [4]李阳.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特征的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范煜.竞技羽毛球运动项目失衡现象对其发展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6]陈钦.当今世界羽毛球竞技格局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7]佘曦,陈滔,关欣.中外羽毛球男双运动员得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1:58-60.
  [8]孙秀梅.左右手配合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的优势[J].辽宁体育科技,2013,04:92-94.
  [9]赵莹莹.对世界优秀男双运动员最后一球的得失分手段的分析[J].武魂,2013,11:214.
  [10]程勇民.论羽毛球双打项目的制胜规律及男双竞技能力的核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1:83-84+101.
  [11]黄海.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12]仲达.羽毛球男子双打击球技术分析[D].苏州大学,2007.
  [13]戴金彪.当今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运用情况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02:36-40.
  [14]赵同庆.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5]周艳丽,周珂,杨改生.世界羽毛球竞技优势转移的轨迹与动因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17-121+12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80.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30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