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摘 要

中国民营企业虽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奠定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具有些“江湖气味”,家族式管理,钱帐事一手抓,企业危机往往自内部爆发,这已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路上的阻碍,所以由内部控制所引起的财务问题已迫在眉睫不得不重视。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本文就将选取中国40家各行各业内控完整程度不同的上市民营企业,实证研究将借鉴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爱德华·阿特曼(Edward Altman)在1968年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然后通过线性回归结合内部控制指数和财务风险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严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越严格,财务风险越低。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如下建议:一改变自己对于世界经济的思考方向,建立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无比重要。二是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三是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为企为己的主人翁精神。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上市民营企业;实证研究

  前言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虽然遭遇经济危机整体国民经济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民营企业仍能保持平稳发展脚步,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奠定良好基础。但是,随着当今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潮流下,竞争愈演愈烈,民营企业在同其他更为强大的资本竞争时,普通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过高,内部控制缺失,资本产业结构等等问题都在威胁着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其中显著之处就在于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缺失影响着民营企业持续向前推进的步伐,所以,民营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预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众多隐患,以图企业更大更强的战略目标。从199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到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国XX及相关部门一直为更合理更完善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所努力,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上市民营企业内涵。2、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联。3、当前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情况及其财务风险。4、如何进一步完善上市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其执行有效性分析。

  一、绪论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简意上讲即出国有经济以外的民间经济实体,比如私企、外企、个体工商户、港澳台投资企业等等

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从有到无:民营最开始于1931年《经济救国论》中提出,当时将由国民XX开办并运营的商业机构统称为”官营”,而由私人民间资本经营企业则被称为”民营”,其实此时的民营含义主要是国营以外的企业资本。1949到1978年这一段时间,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经历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被彻底消灭,中国民营经济一片空白。

从无到有:1979-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计划经济的约束,并且由于下乡知青的大量回城,社会所原有的工作岗位满足不了这么多的就业需求,个体经济孕育而生。1988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民营企业进行了定义,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补充。民营经济的地位得以改变,从根本上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承认保护和引导,从此民营企业正当合法。

从弱到强:1992年,xx在中国南边划了一个圈,确立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从此民营企业开始大步向前的XXX。如今,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巨大,占总GDP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提供了近百分之八十的城镇工作岗位,为百分之七十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收入来源,仅税收民营企业便占了百分之五十,民营企业早已成长为反哺中国市场经济的参天大树。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

1.民营企业的自身问题

第一,管理理念与方式过于落后。现有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借着改革开放至今的浪潮白手起家,并没有先进完善的管理思路。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大行其道,对于外来人员信任缺失。在资方与劳方的矛盾上经常使用粗暴的手段而非法律途径,以致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受损。第二,企业管理结构需要的到改变,家族式的管理常常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使用,不接受甚至排斥职业经理人的企业运营,企业的运营所有者说了算,同时任人唯亲,容易让企业从内部腐败衰朽。第三,产业价值低。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在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之上,而目前很大一部分的民营企业依赖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来获取收益,不仅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方面有所浪费与糟蹋,同时不利于企业高端品牌的树立。

2.民营企业的外部危机

人才缺乏。中国改革开放到如今不过三四十年,虽说中国教育发展很快,基础教育的普及很到位,但是高端人才依旧处于一个匮乏的状态,企业在发展的中后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亚于资本。与此同时,企业的规模也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封闭导致的人才引进困难,高端人才的缺乏将是民营企业往更高方向发展的一大阻力。并且民营企业的社会信誉不够,在融资方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3.民营企业的发展展望

第一,顺应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方向,走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摒弃一味的低端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生产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拥有属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市场中超脱而出。第二,社会稳步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温饱以外的需求,企业应更加理解居民的精神需求以及更为高质量的物质需求,巨大的内需缺口可以让民营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第三,调整企业经济发展重点。以往经济发展集中在城市,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镇乡村规模越来越大,消费需求也与日俱增,民营企业可以适当的将发展方向想乡镇转移,挖掘出更多的消费潜力。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从内部对企业进行监督观察的一套管理系统,穿插在企业项目的进行中,对项目进行事中事后的审查,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保证会计信息与报表的真实可靠。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能够有效的规避日常经营中的不必要风险。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有效的管理方针与运营计划。二是为企业内部资产安全提供足够的保护,确保资产不流出企业。三是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能够呈现企业的财务真实状况。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合理合法。当然,内部控制也并非完美,自身所有的缺陷无法忽视。比如:建设内部控制带来的成本负担,或是负责内部控制系统的员工玩忽职守甚至互相勾结,利用内部控制系统得到相反的结果,又或是企业管理层权能过大,无视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那么内部控制系统也无法发挥效应。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国外内部控制的历程

“内部控制系统”最早由1934年X《证券交易法》提出。1973年在X审计程序公告55号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上世纪80年代,理论又得到了新的补充, AICPA在1988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1992年,COSO协会发布了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一系列的发展让内部控制有了更为坚实强大的理论基础。

2.国内内部控制历程

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中会计监督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1]

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主要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法等,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重要措施,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其适用范围也与《会计法》的适用范围相一致,包括5个方面:一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机关:二是社会团体,包括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和学术研究团体等;三是公司、企业;四是事业单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文教、体育、卫生、科研等事业的社会组织;五是其他经济组织。可以说,其适用范围基本上涵盖了社会各个单位。[2]

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髙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13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3]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理论建设完成。

  (三)财务风险的概念

这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结构搭建不合理,人员聘用不严格,运营流程不到位、融资不当等等造成的无法偿债以及无法达到预期股东收益的风险,随着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的信誉降低,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以及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投资者所能收获的回报降低,股票投资的财务风险上升,让企业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泥潭。

  (四)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避免附带财务风险,风险不可能都能规避,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处处潜伏着各式各样的危机。主要特征表现在:

客观性:风险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发生,人无法主观去改变,只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和防范。

全面性: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方各面均可能爆发财务危机,融资建设生产销售等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不一定,无法有效的去观测。

收益与风险共存性:有收益就有风险

  (五)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本,但随着资本进入企业的过程中也会带来附属的风险。筹资风险按成因主要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分配不合理、理财不当、现金预算安排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某一结点企业现金流不够,而这种情况又与企业的偿债周期相重合,导致企业对到期债务不得不处以拖欠延期的状态,提升企业后续的融资成本。收支性筹资风险是在企业经营不当时资不抵债的情况,在企业收不抵支时,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那么只能变卖企业资产来抵偿债务,长此以往企业只能走向破产,这是企业运营不当且负债数额没有合理把控所造成的后果。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在对市场进行一定的投资但有可能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亏损的风险。市场没有办法准确估计,在获得收益时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公司派息减少,股价降低所造成的金融损失。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产出预计范围造成的风险。变现风险是指投资时资产未能在合适的时机脱手,无法回收资金带来的风险。事件风险是指与财政及市场无关的突发事件对于投资资产的影响带的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长久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它存在于供产销这一系列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就其因果可分为:纯粹风险如货物保管风险、固定资产使用风险。投机风险指的是证券投资风险,黄金投资风险,债券投资风险等。静态风险是由不可抗力导致的,比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动态则如税制改革,能源危机等。

4.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保持经营的流畅性,在生产过程中会在以往经验上进行预估,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企业有可能出现商品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情况,前者会对企业盈利及信誉造成影响,后者则会造成经济物资的损失,货物流动性不足,库存压力过大等经营危机

5.流动性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对资本进行一个分配,但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预估不到的事情打乱企业经营计划,对于企业的支付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框架

  (一)中国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由于企业类型不同,环境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特征。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整体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推进力。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导致民营企业有着各种短板,中国民营企业想要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则需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且去改变。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合理,家族式管理屡见不鲜,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目标与资本分配不清晰,投资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基于以上的问题,我将对此进行简单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不清楚当前的经济整体环境,缺乏对企业日常管理中对资金的整体把握,无法把钱用在合理的位置上,更多的情况下随市场的洪潮飘荡没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上没有设置合理的预防与把控措施。而且由于上市民营企业的排外性导致民营企业现金人才缺乏,对于经济形势的观察不够,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容易冒进,对于资金运动规律和财务风险缺乏认知,这让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较为糟糕。

  (二)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是民营企业管理层普遍性权力过大,在企业一人独大的情况比比皆是,内部控制系统不能给企业高端管理层施加压力而且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其对内部控制系统报以敌对心里,不希望有部门对自己的行为施加控制和约束而加以阻扰。

(2)专业位置上用人更多考虑裙带关系。入职既无严格考核,专业能力又不过硬,后续培养还不重视,晋升制度也不明晰,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建设只能处于纸上谈兵状态。

(3)部门设立与人员选取存在问题。很多上市民营企业管理方法严重落后,机构设置重叠,部门职能权力混乱,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的工作效率、资金利用率低下,企业人员臃肿。除此之外,很多民营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流不够,导致企业行事效率不够

(4)上市民营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极度不重视。很多上市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思维上的老旧,还停留在薪酬与劳力的交换这个层次之上,不重视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的建设,导致员工对于企业没有足够的归属感,无法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情感,企业与员工更多的是利益利用关系,而不是共生关系,无法让员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奉献精神。

(5)内审部门无法发挥应有效应,内审部门对企业内部直接负责,对于企业内部合理合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企业组织结构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上市民营企业的内审部门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起因在于:①独立性不够。内审部门在企业内应是独立第三方存在,部门独立、职能独立,不受其他职业经理人干涉,客观公正的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对企业全体股东负责,然而当前许多上市民营企业内审负责人往往由总经理等人兼任,这样让被监督的人监督自己,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其内审工作的可信性也就完全得不到保障,更像是为了应付证监会和广大股民设置的机构。②信息的收集传递不够及时。运转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快速高效的处理企业事务,对于繁冗的业务情况进行区分,但是目前国内上市民营企业过分强调事后监督,收集信息滞后,分析信息滞后,导致企业面对危机反应时间不够。

(6)无法合理的平衡监督与被管理角色。内控机构虽然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的第三方独立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向全体股东负责,但是它又是企业的员工,受企业高级管理层直接管理,向其报告企业内控事务,在监控与被管理之间的这样一个平衡关系也很影响内控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

(7)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不够。随着中国崛起,大批外资进驻,,内资走出去成为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全球化的浪潮单个企业无法阻挡,要想生存只能在浪潮中稳住根基,但是由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相较国外知名企业要短不少,经验也更不足,很多企业在对外事务上显得较为业余,国内外税务差别、人民币汇率影响、国外人文、经济、政治等多方因素共同影响着国内民营企业在国外的立足发展,机遇与危机同等并存,企业结构上的先天缺陷,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处理危机上的重大隐患。

(8)中国民营企业真正走上正轨至今不过三四十年,民间资本管理者仍带着江湖气息,企业夫妻档或者家族式经营仍为常态,虽然迫于上市的压力,股权有所分散,但是企业仍处于一人独大的情况,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名存实亡,中小股东对企业经营和企业内部处于未知状态,这对于上市民营企业的内控监管也是一大阻碍。

 (三)基于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与方向,让内部控制普遍缺失的民营企业能够知道如何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建设,接下来将探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影响

内部环境: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内部控制机构的成立,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企业运营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造成可控内的损失,企业在进行项目之前要对风险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规避,以求减少企业损失。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目标,保证企业资产、会计信息的真实等等做出的具体措施,比如权责分离、责任分工、内部审计、完整报告程序等等,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完善的运行。

信息与沟通:企业的运营需要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和宏观微观等各种经济信息来帮助企业管理层分析分析各种事项,而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员与职员之间需要共享这些信息离不开沟通。

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职责便是内部监督,企业的各层之间约束力模糊不清,高层管理层职能过大,为了保证企业的合理运行,需要内部控制机构行使监督检查的职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合理运行,并且提供书面报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实证研究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体业务事项的,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培育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与决策以及风险处理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共同:(1)COSO框架明确指出两者是包含关系。(2)内部控制与综合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相互关联关系。内部控制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对风险的理解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经营风险,或者对于企业所有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前行是至关重要的。

差异:(1)两者统筹范围有别。内部控制主要是在项目发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把控,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则相对欠缺。而全面风险管理穿插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职员招聘与培养、企业文化的树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等等都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范围。(2)两者活动不一。全面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的整体管理至关重要,财务危机的预估和评判、市场分析与运营、企业制度的设立与完善、项目的整体把控、企业内部监督评审、信息沟通活动都会由全面风险管理来处理。而内部控制则是在项目实施的事中与事后进行。(3)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系统来预测、分析、评判、解决、预防风险,让企业能够对部分风险进行及时合理的应对,降低企业运营过程的损失。而这一切内部控制系统都并不具备。

不过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按当下的潮流发展下去必将合二为一。

  (三)研究思路与实证方式

前文中详细的阐述了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之间的关联,从内部控制的要素出发,详细的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是如何对财务危机造成千丝万缕的影响的。所以,本文推测,内部控制的严密程度和财务风险高低负相关。接下来,将选取不同内控程度的40家(2017年财报)包含各行各业的上市民营企业进行分析。

笔者选取的验证方法是X学者爱德华阿特曼(Edward Altman)在1968年建立的5变量Z-score研究模型。此模型起初用于研究上市企业破产与非破产情况,但在其后的时间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分析。

模型公式:Z=1.2X1+1.4X2+3.3X3+0.6X4+0.999X5

X1 = 净营运资本 / 总资产(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越多,偿债能力越强

X2 = 留存收益 / 总资产

反映企业的积累利润。

X3 =息税前利润/ 总资产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全部资产能够获得的收益情况,该比例与资产利用效果与经营水平成正比。

X4 = 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 /总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可以下降的范围,反映了投资者与企业现有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数值低则风险高、收益高。且反映了企业当前资产受投资者的信任程度

X5 = 销售额 / 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

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

Z值越大,企业财务危机越低

  (四)样本来源与选取

本文主要选取了2017年40家包含各行各业的上市民营企业,剔除了其中被ST的上市企业(见表4-5)对其内控指数(数据来源:迪博数据库)和财报数据进行分析,两者结合进行线性分析,由此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其财务危机是否有符合规律的联系。

表4-5 所选企业内控表

企业名称 内控指数 Z值(财务风险指数)
美的集团 882.74 4.532

长电科技 673.51 2.154

青岛海尔 842.98 3.986

盛天网络 653.94 1.992

中国平安 839.49 3.715

胜利股份 653.57 2.113

环旭电子 785.82 3.766

奋达科技 653.52 1.975

三聚环保 785.07 3.436

星徽精密 639.62 1.663

华友钴业 784.76 3.542

硅宝科技 638.51 1.959

新希望 780.32 3.125

万丰奥威 635.84 1.936

渤海金控 768.32 3.379

时代出版 624.15 1.236

小康股份 744.47 3.245

信维通信 623.25 1.115

南山控股 744.15 3.458

四方股份 620.03 1.324

晶盛机电 727.15 3.268

金花股份 588.96 1.117

复星医药 725.34 3.203

长高集团 588.89 1.065

中潜股份 718.78 3.073

全通教育 588.89 1.002

康斯特 715.96 3.021

方直科技 567.37 0.954

华明装备 712.72 2.954

西藏旅游 507.04 0.863

吉祥航空 711.68 2.834

漳泽电力 501.45 0.795

激智科技 688.17 2.456

鹏欣资源 336.98 0.936

莱茵生物 678.67 2.796

华映科技 298.78 0.621

中路股份 673.56 3.548

升达林业 297.79 0.447

安妮股份 673.51 2.265

贵人鸟 280.32 0.531

(五)数据回归性分析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7787
R Square 0.770656
Adjusted R Square 0.76462
标准误差 0.553082
观测值 40
RESIDUAL OUTPUT
观测值 预测 Y 残差
1 3.910221 0.621779
2 3.633882 0.352118
3 3.609626 0.105374
4 3.23661 0.52939
5 3.231398 0.204602
6 3.229243 0.312757
7 3.198384 -0.07338
8 3.114982 0.264018
9 2.949221 0.295779
10 2.946997 0.511003
11 2.828844 0.439156
12 2.816264 0.386736
13 2.770671 0.302329
14 2.751071 0.269929
15 2.728553 0.225447
16 2.721325 0.112675
17 2.557926 -0.10193
18 2.4919 0.3041
19 2.456384 1.091616
20 2.456037 -0.19104
21 2.455967 -0.30197
22 2.320022 -0.32802
23 2.31745 -0.20445
24 2.316964 -0.34196
25 2.220495 -0.5575
26 2.212781 -0.25378
27 2.194224 -0.25822
28 2.112976 -0.87698
29 2.106721 -0.99172
30 2.084342 -0.76034
31 1.8684 -0.7514
32 1.867913 -0.80291
33 1.867913 -0.86591
34 1.718346 -0.76435
35 1.299042 -0.43604
36 1.260191 -0.46519
37 0.117096 0.818904
38 -0.1484 0.7694
39 -0.15528 0.602281
40 -0.2767 0.8077

表4-6 线性回归图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由上表可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随着内控指数的升高而升高,即企业财务风险随着内部控制的完善而降低,即便有个别企业会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还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事实证明: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研究结论、不足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木木文搜集了40家上市民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运用Z-score模型结合内控指数探明内控系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对于上市民营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能够降低企业遭遇财务危机的概率,而且企业内部监管的制度能够保证员工合理透明竞争的热情。减缓职工之间不公平竞争、恶意冲突带来的财务危机。

对于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处理业务能力都有着重大的裨益。

  (二)研究不足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证部分运用的Z-score模型虽然能够反映一部分事实,而企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面讲简略讲述Z-score在计算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不足:

(1)权数的设定是否能够顺应每个时代以及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而调整依据、调整幅度难以标准化衡量,在面对不同性质企业可能权数设置未必合理。

(2)企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政治方面,而该模型仅仅只考量了企业自身的财务实力,对于制度时事的变化无法把控,也无法用数据体现。而且为什么选取记算的仅仅只是这些指标,其他有可能的未被选用的因素又是否存在重大的影响?

(3)除此之外,本文虽选取40家公司,具有普适性,但是相对于中国蓬勃的民营经济而言,无疑沧海一粟,本研究难免存在漏洞和偶然。

  (三)研究建议

(1)改变自己对于世界经济的思考方向,建立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无比重要。当然除此以外,由于中国国情的存在以及企业的内在自我,也要同自身企业规模、企业文化相契合,避免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2)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如今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尤其是上市民营企业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内部控制,更要加强全面的风险管理,提高对财务危机的预估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让企业的抗压性更为优秀。

(3)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升职员为企为己的素养。企业内部文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在当前社会,企业在选取职工时,应避免任人唯亲的思维,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用人方面,应大力推广能者居之的思维,并且也不能忽视企业的对于职员的持续培养;对于重要的岗位,要做到责任分工,相互监督与协作。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J].事业财会,1999(06):3-7.

杜建菊,孙静.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7,24(03):102-106.

郑和明.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

和丽芬,朱学义,王传彬.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困境恢复——基于2007年~2011年沪深A股ST公司数据[J].经济经纬,2014,31(01):118-123.

李忠义. 内部控制质量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11] 叶陈云,张琪.我国民营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10(08):50-52.

[12] 曹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SWOT分析和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1):38-39.

[13] 鄂秀丽.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上市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029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14日
Next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