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但目前家园共育呈现家长服从老师的现象。随着微信在幼儿园老师与家长间构建起了新的桥梁,去了解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时对微信使用的认同度应是我们的工作,本研究将主要针对家长的个人信息,微信使用情况、微信功能满意度展开问卷调查和研究。结合目前学术上对于认同度的研究,编辑了“家长微信使用认同度问卷”,对南京近百位家长进行调查。研究表明:
1.家长对微信存在认同度。认同度呈现多元化趋势。
2.总体家长在家园共育背景下使用微信的认同度处于中上水平。
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家长是微信的认同度呈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4.由于微信缺乏保障和规范化以及家园信任度的不足,导致微信的现代教育化发展受阻。
这些研究成果将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微信构建新的平等的家园关系。
关键词:家园共育;微信;认同度;家长
一、引言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更加的便利以及手机应用的极度普及,微信的使用逐渐遍布中华大地。由于它(微信)操作简单、方便,愈来愈受到众人的喜爱和信任,幼儿园教师也逐步将他作为一个家园沟通的新平台。
近年来,由于开放二胎政策,幼儿园的生源充足,幼儿教师的队伍也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家长和老师的年龄层次出现了新变化,而微信作为一个使用年龄覆盖面广的软件无疑是这个背景下极高效的平台能为家园共育服务。在这种新方式的普及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微信有了他们自己的看法,良好的家园关系,对幼儿的身、心、社会性发展都有助力。家长的看法和意见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需要也必须重视的。
目前对于微信在家园共育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的使用新方式上,即如何用好微信的各种功能。但针对家长对微信使用认同度的研究却是较缺乏的。作为老师,认为微信给沟通环节带来了方便,部分家长也认为这拉近了家园的距离,但不可忽视部分家长并不这么认为,微信这么开放的平台,也许会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在这种矛盾下,我们急需知道家长的心声。
因此,针对微信在幼儿园的普及使用,针对家长们对微信使用的认同感,特进行这次研究,并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家长对微信使用的认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家长的认同感,倾听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让微信这个软件安全高效的为进一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保驾护航。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1.家园共育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秉持尊重平等、合作互惠的原则,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助力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各方面对家园共育的研究非常火热,但在我看来,主要集中在对幼儿的发展意义上,更多是让家长提供资源,而在对家长满意度的关注上很缺乏。
目前来看,家园合作中的老师和家长的地位不平衡,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教师才是负责教育的,所谓的双方合作教育只要配合教师的安排就行了。家长就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好。而部分幼儿园,认为作为教育给予方的权威,与家长的沟通仍处于单方面的教育家长,而不是站在平衡位置上。这就很难做到“尊重平等,合作互惠”的《纲要》精神。
重视幼儿这个主体的需求确实是对的,但是更多时候忽视了家长的看法,往往家长是在盲从老师的要求、见解,缺乏对家长在家园教育中认同度的倾听。家长之间也缺乏交流。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新媒体(微信)使用概况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如今智能手机≈电脑的时代,无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大陆,而现代教育的特色:大信息量,时效性强。都是微信受教师所欢迎的地方。
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其中男性占据60%),几乎可以说是覆盖了全中国,并且微信用户平均每人每天花一小时在微信的功能中,可谓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这让微信在家园共育的开展,有了最起码的群众基础。并且微信仍在逐年稳步发展中,见表1
表1 2015-2016微信使用发展趋势
而微信提供给家园共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微信聊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
针对上述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基于当前家园共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蓬勃发展之下,目的在于日益普及和智能化的微信平台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参与进教学后。通过调查研究家长们对微信各种功能的使用的认同度以及使用中随之而来的问题。微信是否对家园共育摆脱目前困境有推动力?
微信是否有利于帮助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间用微信平台建立新的沟通纽带。使幼儿园一日生活更加智能化,可视化。能否通过研究提供应对策略,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对象
在南京几所幼儿园发放了“家长微信使用认同度问卷”(见附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了90份样本,小、中、大班各30份,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支持下,成功100%回收有效问卷。问卷采用的是五点量表,共有5题基本信息和20道研究导向题。1=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无所谓态度;4=比较符合;5=符合。以此将家长的感受化为可视可测的数据
由于微信的普及度极高,并且微信使用受地区地域的影响很小,所以选取这些样本是足够具备代表性的。
(二)研究的工具
研究的工具是自编的“家长微信使用认同度问卷”,通过研究目前学术中涉及认同度研究的文献,结合微信2016年度官方简报及近年来社会关注的幼儿园问题,通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问卷内容:主要包含被试的基本信息,微信使用情况,对家园共育中微信功能使用的几个指标的满意度以及一道开放题以表达他们的建议和一些担忧。
(三)研究的过程
结合目前的研究,设计了问卷表,在幼儿园教师的协助配合下,发放了这份问卷,每个年龄班30份,并进行讲解,次日全部回收,被试者填写问卷工整,在开放题表达了他们的想法。90份问卷无无效卷。
运用Excel进行计算和处理,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制作图、表。
四、调查结果
(一)问卷反馈数据
1.基本情况
本调研卷的被测试者均为南京市幼儿园的家长,基本情况主要涵盖了家长性别、幼儿年龄班、家长年龄(主要分为90后、80后、70后、其他)、二胎状况、微信使用与否,详细情况见表2
表2被测试者基本情况
根据表2,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家长的基本情况并且管中窥豹到一些初步资讯,由于是提前设计的三个年龄班各30人的调查样本,所以呈现出三个年龄班比例相同的情况。而通过对家长性别分布的调查,可以看到56%是女性,而男性占的比例低些有44%,出现了与微信分布是男性更多(60%)所不同的结果,这应该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甚至是整个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即母亲承担着更多的教养责任,父亲这个角色对子女教育疏于参与。而通过对家长年纪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年龄层呈现菱形分布,这是符合社会年龄规律的,其中80后人数较多是年轻一代的主力军,他们也是微信的主要用户群。而通过数据的比对,70后中很大一部分是响应政策生养了二胎,他们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迈入中年的他们是否对微信的使用满意呢?而最让人惊讶的是被试中全部使用微信,可见微信的普及性。这些基础资讯,让我们更加好奇家长们对微信在家园共育中使用的满意度。
(二)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微信的主要使用情况
家园共育中微信提供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微信聊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根据问卷的数据制作了下图1.1/1.2/1.3来展示这三方面的使用情况。
图1.1微信聊天使用情况图1.2微信群使用情况
图1.3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
根据问卷中,微信三大功能使用情况的答案,得到了这三张图,可以看出:1.微信聊天功能中97%的家长都热衷使用或经常使用,但也有3%的家长对与教师微信沟通不感冒甚至只有被动接受消息。2.微信群的使用情况同微信聊天类似,这两个功能大同小异,使用情况也基本没有差异3.而微信公众号这个功能出现了新的情况,更多的(44%)家长不太使用公众号功能,19%的家长只会被动接受消息,甚至完全不关注的也有2%。
(三)多角度分析家长对微信使用的认同度
从上面的调查情况来看,微信的使用是广泛的,但由于家长的个人情况不同,对微信的认同度出现了分化,现在从主动性,情感性,适和性三个角度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下面就每个角度进行说明。
1.主动性认同
主动性认同是指家长在参与家园共育时表现的主动使用微信的行为。家长们的主动性认同度是3.5028,超过了中值3,下面来仔细看看每一题的情况。见表3
表3主动性认同度分析
由上表可知,家长在微信聊天和微信群这两个功能上的主动认同度非常高,都达到了4.2以上,说明家长们更愿意通过这两个方式去参与家园共育。并且是主动参与。而由于家长对公众号的热情还不高,以及有顾虑,所以对关注公众号的主动认同度还不足,只有3.2,而微信潜藏的一些有助于儿童发展的功能,他们由于缺乏指导和主动性,因此认同度很低,已经低于均值,这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2.情感性认同
情感性认同是在使用微信时表达出对微信的喜好程度,因为它满足了家长的部分需求。可以看到情感性认同度为3.6055,相比主动性,情感性的影响力更明晰。详细的数据见表4
表4情感性认同分析
这张表格,告诉我们的家长对微信在家园共育中的大体使用情感认同度为4.3,他们对微信的认同度更多的出自于满意的情感。他们喜欢使用微信的各种功能,乐于学习公众号推送的知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感谢微信群在了解孩子一日生活上提供的便利。但不可否认,公众号仍然获得了较低认同度。
3.适合性认同
适合性认同是指被试家长认为微信使用与他们的适合匹配度。这一观点更多的来自他们的开放性建议中,许多家长(尤其是80后、90后)都表示微信在青年一代中运用广泛,他们玩转微信的各种功能,平时他们常刷朋友圈,逛公众号,花费许多时间在微信上,把微信作为家园共育的纽带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节奏的。
(四)面临的问题
由于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家长的意见,所以问卷题中已经包含了家长担忧的问题,主要是如下(表5)几个。对问卷所得进行了处理筛选出了对这些问题感到担忧(即选择3、4、5)的被试人数,并计算了占总人数的比例
表5担忧的问题、人数及所占比例
可见,即使家长们对微信的使用认同度是不错的,但他们仍抱有担忧和怀疑,结合家长的开放性回答,作出以下的分析:
20%的家长会担心微信这样开放的平台,会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方说住址、私人电话讯息的泄露;
接近四分之一(24.4%)的家长,担心微信过多用于家园共育了,原本私人的朋友圈,现在会不好意思发一些想发的内容,比方说有一名家长表示自己是微商,让老师看到自己一直推销东西他会有些尴尬;
之前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号并不受欢迎,这里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公众号的性质会导致广告类的信息乘虚而入,而家长们一旦缺乏鉴别,也许就会被广告吸引花了冤枉钱,因此微信公众号的广告问题也是最另家长犯难的问题;
有11位家长表示担心,微信的红包功能,会不会有个别家长经常给教师发红包,希望得到特别照顾,造成教育的不公平,这也说明现在的家长更加理性,能认识到不该给教师送礼这一社会性问题,也许并没有发生这类问题,但微信红包仿佛是悬在教师与家长心头的一颗定时炸弹;
10%的家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家长)他们更喜欢同幼儿教师面对面交流,担心过度依赖微信。教师同他们当面交流的意愿就少了。
(五)差异分析
在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家长之间的认同度具有差异性,主要受到性别、年龄和孩子的年龄班的影响。
1.不同年龄的家长对微信使用认同度的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年轻一代对微信的认同度远高于平均水平。家长年龄越小对微信三个功能的使用热情越高,年龄越大则越不愿意使用微信的功能,尤其是公众号功能几乎只有较年轻家长使用。见图2
图2年轻群体热衷&经常使用微信功能的占比
同时年轻家长在对微信使用时产生的问题上也大多不太在意,他们觉得微信带来的方便>问题。
在这里特提一例,被试者中有一位老婆婆,她的子女也为他安装了微信,这也是微信使用度为100%的原因,他觉得微信的功能相比打电话很好用,年纪大了记性差,因为微信无论是文字还是语音(她以语音为主)都可以留下信息,这样方便孩子父母去看。但他也只是被动使用微信,对微信的功能不太感兴趣。
2.不同性别的家长对微信使用认同度的差异分析
被试者中有女性51人,男性39人。这主要是出于目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的缺失有关,在这里不展开具体分析,但不同的性别对待微信使用的认同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根据他们主动性、情感性。适合性的认同度和提出隐忧的比例,生成了图3
图3不同性别家长对微信功能的认同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微信群功能上,男女性别对认同度没有多少影响;在微信聊天功能上,女性的认同率更高,而提出的困扰更少,这说明女性更爱使用聊天功能参与家园共育,符合她们热爱倾诉的生活习惯;在公众号上,虽然总体认同度不高,但仍可见男性认同度>女性认同度,这说明男性在参与家园共育中更多的是接受推送的消息和资讯,男性对公众号鲜明直观的文章更感兴趣。抓住这一现象可以让男性发挥他们的优势参与进家园共育中来。
3.不同年龄班的家长对微信使用认同度的差异分析
之前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围绕家长的差异性和微信的功能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年龄班对微信使用认同度产生的影响。
三个年龄班同比呈现出一种认同度与担忧问题数量正相关的情况,小班家长的认同度很高,担忧的问题也非常多;中班家长两个变量指标都处于中间;大班家长的认同度降低,同时基本没有担忧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班幼儿刚开始进入学校教育,家长这时也是新手,他们对于参与家园共育是很有兴趣的,微信平台作为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软件,很容易获得认同度,但新手也有新手的问题,就是缺乏经验导致他们如履薄冰,步步小心,生怕没做好家长的职责,就会时常担忧;而大班幼儿逐渐开始幼小衔接,家长这时已经熟悉了家园共育的各种方式,这时微信对他们的吸引力不足,同时三年的经验也让他们可以避免部分问题。
同时,认同度的高低代表了关注度,高的关注度势必引起更多的问题产生,这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六)调查结论
1.家长对微信的认同度存在多元化认识。他们会在主动性上,情感认同上和适合度来考虑微信是否好用。并且他们更多是因为对微信的喜爱而使用微信。
2.家长的微信认同度建立在最简便和高效的功能上,他们对微信聊天和微信群存在偏爱。微信公众号受认同度低
3.年龄结构,性别特质上的差异影响了家长微信使用的目的性。年龄小的家长更爱使用微信,认同度更高。女性更爱使用微信,认同度更高。
4.微信提供的是一个让家长和老师相互跨界的平台。家长不再是言听计从,而教师也更多参与进家庭教育
5.家长的高认同度带来了高期望值,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是产生困惑的原因。
五、教育建议
(一)充分开发微聊、微群的优势为家园共育服务
微信和微信群在家长中的认同度最高,这两个功能可以提供联络,通知,分享心得的平台,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在使用中发掘更多的利用方式。同时微信还有许多别的功能,不仅局限在上述三个功能中,如亲子游,亲子虚拟植树活动,网络兴趣课。社会或监督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标准或监督机制,保障师生家长三方的权益。
(二)优化微信公众号的环境,推送更有建设性的内容
微信公众号因为本身的特质,他确实带着一些广告和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建议微信开发者,为教育类的公众号开辟一个绿色正规的公众号模式,推送更多有建设性的消息和文章,目前男性关注度较高,可以多考虑一些女性家长感兴趣的文章;同时微信公众号还有发起投票,组织活动的功能,幼儿园可以运用起来,创造更多的园所特色,家园共育也就更加紧密了。家长和老师都应当严于律己,互相维护网络个人隐私,建议微信开发者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手段。家长同老师都要树立不收(授)红包的价值观,不论是何种形式的。
(三)家长要更主动的同教师合作
目前看来,家长的主动性认同度还不错,但家园共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家长太盲从老师,缺少自己的发声,而家长的主动沟通能改善这一问题。更主动的合作也是教师愿意看到的。
(四)教师在使用微信时应兼顾家长的年龄,性别特征
家长对微信的认同度受他们的年龄,性别影响,老师应该理解这种客观事实,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对策,如针对男性年轻爸爸,可以更多的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
老师不要过于依赖微信进行家园共育,家长也不应微信便利而一碰到问题就依靠咨询教师,让微信的私人用途、家园共育用途互不干扰。
参考文献
[1]李莉.微信——又一道家园共育的彩虹[G].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教育笔记,2015
[2]陈妙珍.家园共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5(11)
[3]中国信息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发布会.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R].中国信息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2016
[4]王林.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6
[5]梁爽.基于使用者的微信平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6]谢晶晶.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的视角[D].华东理工大学,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1
[9]袁贵仁.幼儿园工作规程[M].教育部,2016
[10]毛曙阳.幼儿园教师文案写作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12]黄志敏,莫立芸.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15)
[13]杨华.努力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4(7)
[14]杨小芳.如何利用班级微信群来有效提高家园互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1)
[15]董艳,王非.家校合作的认同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7(2):122-127
[16]郑保章,赵凯.用户使用微信号功能的原因探索[J].《西部学刊》, 2015(12):57-59
[17]刘龙.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育》, 2006, 27(20):107-108
[18]唐卫彬,李鹏翔.学前教育家长误区知多少[J].《健康生活》, 2003(2):45-45
[19]马胜男.小议在家园互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4):242-242
[20]覃潇,张兰蝶.小议在家园互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法制博览》, 2015(1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