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及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量表》、《自闭问卷量表》、《亲子沟通量表(家长版)》测量了1768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果发现:1、在性别、生源地、年级等上,父母网络使用和儿童语用能力的多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在亲子关系维度和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2、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与亲子关系等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
引 言
在语用能力发展的众多时期中,儿童期是培养语用能力的关键期。在此时期,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快速提升。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则是影响儿童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重要引领人物,具体而言,父母的网络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起到消极影响。因此,父母在培养儿童语用能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启发,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父母如何正确的教育儿童,促进儿童语用能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语用能力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儿童时期是培养语用能力的关键时期,语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其父母的重视。语用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况下有效利用言语知识进行具体交流和理解语言的能力[1]。语用能力可以分为两方面,即语言利用语用能力和社会交际语用能力,两者分别指的是充分理解说话者言语中所涉及意图的能力和语言选择与解释的社会规则对说话者双方所起到约束的能力[2]。语用能力被社会交际能力所包含,检测的是说话者如何在特定语境中利用社会交际语言规则的合理性来理解和表达言语的能力[3]。有学者认为,语用能力与交际质量、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个体的语用能力越高,其交际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会提高,反之亦然[4]。个体在儿童时期就已具备社会互动倾向的需求,儿童对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会随着交往倾向和言语行动的增加而得到发展[5]。
(二)父母网络使用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父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可以界定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并且损伤身心健康的一种不良现象[6]。研究表明,过多的互联网使用会导致人际关系(包括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亲密性、和谐性、协调性)和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两者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国家间的关系)发生变化[7]。由于网络使用是一种线上活动,网络成瘾不仅会降低线下互动交流,而且会使现实生活中的友情质量和幸福感遭到破坏[8]。
(三)亲子关系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亲子关系的好坏是判定儿童语用能力发展程度的核心因素之一。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体包括父子和父女间的交往关系、母子和母女间的交往关系[9]。亲情语境论认为,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发展的[10]。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习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重要关系[11],甚至可以使儿童拥有更高的社交技能[12]。亲子关系间最重要的就是亲子互动和交流[13]。这种亲子关系的建立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促进儿童词汇增长。具体而言,孩子喜欢坐在父母的腿上或者被父母抱着与父母打闹,以此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进一步促进孩子语用能力的发挥[14]。由此可见,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在其亲子间的互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用能力。
(四)三变量之间的关系
从父母网络使用次数与儿童语用能力发展两者间的关系看,诸多研究提示,父母频繁的网络使用会影响儿童的语言使用能力。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有些父母对其监督管理孩子的能力表达了信心,认为只要孩子是安全的,他们就可以无限制的使用移动设备[15]。然而,研究表明,过多的互联网使用不仅会降低线下互动交流[16],而且会使现实生活中的友情质量和幸福感遭到破坏。经常使用网络的个体,其认知(如感知觉、记忆、想象)、情绪(如抑郁和孤独感)、思维(如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受到的影响越大[17]。
从网络使用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上看,一方面,网络使用对亲子关系发展具有消极作用。网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形成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系列对社会行为、家庭和谐、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18],使父母成为“网络控”(指沉迷于各类社交软件,难以控制使用时间),再加上对网络的利弊认识不足,容易加深亲子间的矛盾和弱化亲子关系[19]。网络使用程度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好坏,父母过于频繁的使用互联网会使其减少与儿童的沟通交流,进而导致亲子关系质量下降[19]。由此可见,网络使用行为与亲子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网络使用次数越多,亲子关系越差[20]。另一方面,网络使用对亲子关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移动网络的出现,也使得亲子互动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视频聊天、网络游戏、微信群聊)与儿童进行亲子沟通[19]。有学者认为,互动式的家庭模式和融洽的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使用者对网络的依赖[21],而过多的互联网使用会减少亲子活动时间,造成父母与儿童间的亲子隔阂[22]。因此,研究者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基于网络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理论模型,即取代理论和扩大理论。取代理论认为,网络使用者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维持网络人际关系,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流,从而拉大了朋友间的距离感。网络对家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因此,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不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积极联系可能会加快个体的发展,而消极联系则可能会阻碍个体的发展[23],即在家庭微系统中,亲子关系的建立会受到除了父母、儿童之外的任何第三方的影响[24]。
从亲子关系影响儿童语用能力发展上看,以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微型环境系统可对个体直接产生影响。家庭在微型环境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的一部分,其可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对亲子关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亲子关系的发展可分为良好的发展与不良的发展。儿童能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来源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促进儿童词汇的增长,以此促进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
二、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问题提出
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在的家庭因素(如父母教育投入、亲子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社会交往)、学校因素(如教师教学)以及个体内在的因素影响(如自闭特质、网络成瘾)[25]。其中亲子关系是家庭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其是直接影响儿童语用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而父母对网络的频繁使用则可能会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使用能力的水平。因此,本研究将关注亲子关系如何作用于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的语用能力发展间的关系。
诸多研究表明,过多的网络使用不仅会导致家庭冲突、抑郁、孤独感的增加,还会降低个体同家人的交流沟通。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当父母频繁使用网络时,可能会影响其与子女的交流,进而导致子女的交流能力降低。例如Napier认为,电视背景的噪音也会成为阻碍父母与子女沟通的影响因素,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说的话更少,语言发展更差。因此,我们提出假设:父母的网络使用能够负向预测儿童的语用能力水平。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本文力图回答以下问题:(1)父母网络使用的特点;(2)儿童语用能力的特点;(3)亲子关系的特点;(4)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父母更加全面的了解亲子关系,知道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会影响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并为之提供经验性证据。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理论意义在于验证了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
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研究父母网络使用情况和亲子关系对子女语用能力培养和发展产生的影响。阐述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子女语用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对子女后期语言使用以及交际能力产生的消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父母网络使用情况对儿童语用能力的影响提供解决策略与实证资料,也为促进儿童语用能力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学术资料。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其年龄主要集中在8至13岁。于2019年8-11月发放问卷,由学生父母填答完毕后,共收回1454份问卷,通过剔除无用数据后,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081份。具体情况详见表3-1。
表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
变量 | 组别 | 人数(人) | 百分比(%) |
性别 | 男 | 611 | 56.52 |
女 | 470 | 43.48 | |
年级 | 三年级 | 317 | 29.32 |
四年级 | 289 | 26.73 | |
五年级 | 283 | 26.18 |
续表3-1
变量 | 组别 | 人数(人) | 百分比(%) |
六年级 | 192 | 17.76 | |
生源地 | 农村 | 1005 | 92.97 |
城市 | 76 | 7.03 | |
独生子女 | 是 | 122 | 11.29 |
否 | 959 | 88.71 |
其中三至六年级男生平均年龄为7.14岁、8.14岁、9.09岁、10.09岁,标准差为0.63、0.59、0.75、0.65;女生平均年龄为7.19岁、8.06岁、9.19岁、10.15岁,标准差为0.61、0.64、0.68、0.67。
(二)研究工具
网络使用:该量表采用Young制定的《网络成瘾测验》,由20道题目组成。分为强迫性及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4个维度,采用五级计分法。再测信度为0.83。
语用能力:属于自闭问卷。该量表的计分方法为:测试题目每题一分,共有10道题目,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细节注意、注意力切换、交流、想象力、社交。其中在题目1、5、7、10中,如答案选择了“十分同意”或“有些同意”则可得1分,在题目2、3、4、6、8、9中,如答案选择了“十分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则可得1分。
亲子关系:该量表主要借鉴了邹泓教授编制的亲子沟通问卷(家长版)。该问卷由37道题目构成,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表达交流、倾听、理解、冲突解决、主观体验,采用五级计分法。总体信度在0.897。
(三)统计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行的方式,利用Excel、SPSS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性别上考察父母网络使用的差异。从表4-1中可知,父母网络使用的部分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人际与健康问题维度、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和网络成瘾测验总分。且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其余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1 父母网络使用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男(N=231) | 女(N=850) | t | p |
强迫性及戒断反应 | 8.51(3.27) | 8.61(3.21) | -0.41 | 0.68 |
网络成瘾耐受性 | 7.53(2.40) | 7.45(2.43) | 0.47 | 0.64 |
人际与健康问题 | 6.85(2.20) | 6.51(2.05) | 2.23* | 0.03 |
时间管理问题 | 8.62(3.01) | 8.09(2.86) | 2.44* | 0.02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23.00(6.58) | 22.05(6.37) | 2.01* | 0.05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性别上考察儿童语用能力的差异。从表4-2可知,儿童语用能力的注意力切换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社交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注意力切换和社交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2 儿童语用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男(N=611) | 女(N=470) | t | p |
细节注意 | 0.87(0.66) | 0.81(0.65) | 1.53 | 0.12 |
注意力切换 | 1.24(0.76) | 1.46(0.74) | -2.45* | 0.02 |
交流 | 0.88(0.64) | 0.89(0.68) | -0.11 | 0.91 |
想象力 | 1.03(0.59) | 0.99(0.60) | 1.13 | 0.26 |
社交 | 0.49(0.60) | 0.40(0.57) | 2.53** | 0.01 |
自闭总分 | 4.52(1.39) | 4.46(1.41) | 0.90 | 0.37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性别上考察亲子关系的差异。从表4-3可知,在性别方面,亲子关系无显著差异。
表4-3 亲子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男(N=611) | 女(N=470) | t | p |
续表4-3
指标 | 男(N=611) | 女(N=470) | t | p |
表达交流 | 21.03(3.50) | 21.01(3.81) | 0.10 | 0.92 |
倾听 | 24.03(3.92) | 24.14(4.24) | -0.47 | 0.65 |
理解 | 35.81(5.38) | 36.04(5.72) | -0.68 | 0.50 |
主观体验 | 36.94(5.06) | 37.04(5.08) | -0.32 | 0.75 |
亲子关系总分 | 134.79(15.94) | 134.97(17.28) | 0.03 | 0.86 |
(二)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生源地上考察父母网络使用的差异。从表4-4可知,父母网络使用的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农村得分高于城镇,其余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4 父母网络使用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城镇(N=76) | 农村(N=1005) | t | p |
强迫性及戒断反应 | 8.04(2.78) | 8.63(3.25) | -1.54 | 0.12 |
网络成瘾耐受性 | 7.18(1.98) | 7.49(2.45) | -1.05 | 0.29 |
人际与健康问题 | 6.47(2.38) | 6.59(2.06) | -0.47 | 0.64 |
时间管理问题 | 7.58(2.88) | 8.25(2.90) | -1.94* | 0.05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21.24(6.51) | 22.33(6.41) | -1.43 | 0.15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生源地上考察儿童语用能力的差异。从表4-5可知,儿童语用能力的想象力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农村得分高于城镇,其余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5 儿童语用能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城镇(N=76) | 农村(N=1005) | t | p |
细节注意 | 0.88(0.67) | 0.84(0.66) | 0.52 | 0.60 |
交流 | 0.95(0.59) | 0.88(0.66) | 0.89 | 0.37 |
注意力切换 | 1.26(0.72) | 1.30(0.75) | -0.40 | 0.69 |
想象力 | 0.88(0.65) | 1.02(0.59) | -2.03* | 0.04 |
续表4-5
指标 | 城镇(N=76) | 农村(N=1005) | t | p |
社交 | 0.53(0.60) | 0.45(0.59) | 1.15 | 0.25 |
自闭总分 | 4.50(1.47) | 4.49(1.40) | 0.59 | 0.94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生源地上考察亲子关系的差异。从表4-6可知,亲子关系的各个维度在生源地上均不存在差异。
表4-6 亲子关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城镇(N=76) | 农村(N=1005) | t | p | |
表达交流 | 21.42(3.04) | 20.99(3.68) | 1.00 | 0.32 | |
倾听 | 24.41(3.60) | 24.05(4.10) | 0.74 | 0.46 | |
理解 | 36.74(5.41) | 35.85(5.54) | 1.35 | 0.18 | |
冲突解决 | 16.53(3.74) | 16.90(3.97) | -0.79 | 0.43 | |
主观体验 | 37.50(4.74) | 36.95(5.09) | 0.92 | 0.36 | |
亲子关系总分 | 136.59(14.69) | 134.73(16.66) | 0.95 | 0.35 |
(三)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独生子女上考察父母网络使用的差异。从表4-7可知,父母网络使用在各个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表4-7 父母网络使用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是(N=122) | 否(N=959) | t | p |
强迫性及戒断反应 | 8.43(2.66) | 8.61(3.29) | -0.59 | 0.56 |
网络成瘾耐受性 | 7.32(2.04) | 7.49(2.46) | -0.71 | 0.48 |
人际与健康问题 | 6.53(1.69) | 6.59(2.13) | -0.32 | 0.75 |
时间管理问题 | 8.15(2.41) | 8.21(2.96) | -0.22 | 0.83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21.99(5.07) | 22.28(6.58) | -0.47 | 0.64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独生子女上考察儿童语用能力的差异。从表4-8可知,儿童语用能力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差异。
表4-8 儿童语用能力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是(N=122) | 否(N=959) | t | p |
细节注意 | 0.73(0.64) | 0.86(0.66) | -2.04 | 0.42 |
交流 | 1.22(0.76) | 1.31(0.75) | -1.17 | 0.24 |
注意力切换 | 0.87(0.68) | 0.88(0.65) | -0.24 | 0.81 |
想象力 | 0.99(0.58) | 1.02(0.59) | -0.46 | 0.65 |
社交 | 0.49(0.62) | 0.45(0.58) | -0.81 | 0.42 |
自闭总分 | 4.30(1.36) | 4.51(1.40) | -1.55 | 0.12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独生子女上考察亲子关系的差异。从表4-9可知,亲子关系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差异。
表4-9 亲子关系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是(N=122) | 否(N=959) | t | p | |
表达交流 | 21.04(3,25) | 21.01(3.69) | 0.72 | 0.94 | |
倾听 | 24.54(3.72) | 24.02(4.10) | 1.35 | 0.18 | |
理解 | 36.47(4.85) | 35.84(5.61) | 1.18 | 0.24 | |
冲突解决 | 16.81(3.74) | 16.88(3.99) | -0.18 | 0.86 | |
主观体验 | 37.49(4.38) | 36.92(5.14) | 1.20 | 0.24 | |
亲子关系总分 | 136.35(12.94) | 134.68(16.92) | 0.13 | 0.29 |
(四)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的父母网络使用的差异。从表4-10可知,父母网络使用的各个维度在学生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10 父母网络使用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三(N=319) | 四(N=288) | 五(N=283) | 六(N=191) | F |
强迫性及戒断反应 | 8.52(3.29) | 8.71(3.43) | 8.69(3.12) | 8.36(2.93) | 0.51 |
网络成瘾耐受性 | 7.50(2.48) | 7.40(2.48) | 7.54(2.36) | 7.40(2.35) | 0.24 |
人际与健康问题 | 6.50(2.02) | 6.63(2.12) | 6.54(2.02) | 6.70(2.24) | 0.47 |
续表4-10
指标 | 三(N=319) | 四(N=288) | 五(N=283) | 六(N=191) | F |
时间管理问题 | 8.11(2.83) | 8.38(3.11) | 8.13(3.84) | 8.19(2.79) | 0.54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22.11(6.39) | 22.4(6.81) | 22.2(6.22) | 22.3(6.23) | 0.12 |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儿童语用能力在不同年级上是否存在差异。从表4-11可知,除了在社交维度上,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儿童语用能力在不同年级上的具体差异,采用事后检验,结果如表4-11通过多重比较可知,在社交维度上,六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但三年级与四五年级,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表4-11 儿童语用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三(N=319) | 四(N=288) | 五(N=283) | 六(N=191) | F |
细节注意 | 0.89(0.67) | 0.90(0.65) | 0.80(0.67) | 0.79(0.61) | 1.86 |
交流 | 0.89(0.65) | 0.87(0.66) | 0.91(0.67) | 0.85(0.65) | 0.30 |
注意力切换 | 1.31(0.76) | 1.32(0.74) | 1.32(0.73) | 1.23(0.79) | 0.63 |
想象力 | 1.03(0.61) | 1.02(0.56) | 1.01(0.58) | 0.98(0.63) | 0.31 |
社交 | 0.39(0.58) | 0.41(0.57) | 0.51(0.62) | 0.54(0.59) | 3.98** |
自闭总分 | 4.48(1.32) | 4.51(1.44) | 4.54(1.51) | 4.39(1.30) | 0.50 |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亲子关系在不同年级学生上的差异。从表4-12可知,在不同年级上的亲子关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12 亲子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 |||||
指标 | 三(N=319) | 四(N=288) | 五(N=283) | 六(N=191) | F |
倾听 | 24.26(4.01) | 24.05(3.94) | 24.19(3.60) | 23.62(4.90) | 1.10 |
理解 | 36.17(5.32) | 35.90(5.19) | 36.04(5.00) | 35.33(6.94) | 0.99 |
冲突解决 | 16.70(3.99) | 17.19(3.84) | 16.87(3.95) | 16.53(4.10) | 1.15 |
主观体验 | 37.08(4.91) | 36.87(4.69) | 37.16(4.91) | 36.77(6.03) | 0.31 |
表达交流 | 21.38(3.73) | 21.03(3.30) | 20.97(3.37) | 20.46(4.26) | 2.62 |
亲子关系总分 | 135.67(16.13) | 135.05(14.60) | 135.22(15.40) | 132.71(20.90) | 1.40 |
(五)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之间相关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探讨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以及亲子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表4-13数据结果显示可知,呈正相关关系的有网络成瘾测验总分与自闭总分;亲子关系分别与网络成瘾测验总分、自闭总分呈负相关关系。可见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三者间存在相关关系。
表4-13 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和亲子关系之间相关分析 |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自闭总分 | 亲子关系总分 | |
网络成瘾测验总分 | — | — | — |
自闭总分 | 0.041* | — | — |
亲子关系总分 | -0.139*** | -0.056*** | — |
五、结果讨论与原因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小学生父母网络使用情况、语用能力和亲子关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在不同年级上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小学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父母网络使用、语用能力、亲子关系之间均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一)性别差异的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父母网络使用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上,男性得分高于女性。说明在父母中男性使用网络的频率高于女性,这与柴唤友的研究类似[26],母亲因为在教养孩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网络使用上会低于父亲。这可能是因为男性以工作为主,在工作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而女性以家庭为主,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低,所以才形成了男女在父母网络使用上的性别差异。在儿童语用能力方面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注意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在社交方面,则男生比女生突出。在叶晓璐的研究中指出,与同龄人相比,男孩的关注度比女孩高,女孩较容易被忽视[27],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天生比女生好动,其行为更容易吸引他人眼球。而亲子关系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二)生源地差异的讨论
根据数据研究结果可知,由于生源地的不同,父母网络使用的时间管理问题、儿童语用能力的想象力均存在差异。在时间管理问题维度上,农村得分大于城镇。根据孔燕、杨洋的研究认为[28],农村人民对网络的使用会少于城镇人民,这是因为农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新媒介技术,缺少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在儿童语用能力的想象力维度上,农村显著高于城镇,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家庭以权威型和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主,农村家庭以专制型和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为主[29],城市家庭对子女文化资本的投入会比农村家庭多,可能是因为城镇上新鲜事物多,但同时也限制了儿童天性的释放。
(三)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讨论
根据数据研究结果可知,在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以及亲子关系的各个维度上,对于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均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类似[30]。杨静在对独生子女或不是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研究中指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会跟父母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亲子关系上并没有差异。但是在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微信、视频等新型的通讯工具上的使用会高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与本文数据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父母会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倾尽更多的爱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尝试更多的新型通讯工具,从而缩小与孩子的代际关系,儿童在与父母交流的同时也训练了儿童的语用能力。所以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父母都应当多与孩子交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差异的讨论
根据单因素分析可知,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的为儿童语用能力的社交方面,其余并不存在差异。在潘世松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语用研究考察中可知,儿童的语用能力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31]。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四年级开始就已经进入阶段性发展,在这个阶段里的儿童的社交方式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所获得的言语材料与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扩大。本研究发现,在儿童语用能力的社交维度上,六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但三年级与四五年级,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五)三者关系的讨论
父母网络使用和儿童语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父母网络使用次数的多少会影响儿童语用能力的高低,如果父母使用网络通讯工具与子女进行交流,则会提高子女的语用能力。反之,如果父母过多的使用网络,忽视了与子女的交流,则会降低子女的语用能力。这与孙得琳的研究结论一致,过度的网络使用会减少与家人间的交流[32],阻碍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亲子关系分别与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这也进一步证明父母过多的使用网络对保持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会造成影响。亲子关系又分为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不良的亲子关系。以往研究一致认为,儿童语用能力的积极发展得益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反之,不良的亲子关系会阻碍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这与付秋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3]。而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儿童的共同努力,若父母与儿童间缺少沟通交流,就容易导致不良的亲子关系的发生。
六、教育对策
本研究发现,父母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语用能力。当父母对网络使用过度时,会直接阻碍儿童语用能力发展;若父母缺乏正确对待儿童的行为方式时,就会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语用能力的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对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自身,改变态度
和谐的家庭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先决条件,父母作为家庭环境中的主要人物,在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巴斯克指出:聪明的父母倾向于在心理上而不是生理上对待孩子。也就是说,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越高,家庭就会越和睦,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随之产生。因为知识不仅为智慧和自信开辟了道路,而且丰富了内心世界,使其优雅而非肤浅。为了良好的家庭关系的构建,父母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而不良亲子关系的产生大部分都是因为父母缺乏正确对待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态度,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单纯的养育孩子,并没有认识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态度的重要性,它是孩子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所以,父母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更要树立正确对待儿童的观念。
(二)自律要求,形成榜样
父母在孩子身上扮演着模范的角色,他们经常无意中模仿父母的行为。为了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父母应该尽可能对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因为孩子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他们分不清父母的行为正确与否,若父母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孩子也会跟着效仿。所以父母要明确自己已经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监督着,应努力让自己在孩子面前保持着完美形象,并形成榜样。这种榜样的影响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比任何形式的说教效果更加强烈。总之,能够以身作则的父母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注重儿童的成长变化
沟通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当人们之间出现矛盾时,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缺少沟通,或者说是沟通异常。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有效的行为方式的形成。父母在与子女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让子女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解放孩子的思想,释放他们的天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当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或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其与父母的信任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和谐的亲子关系就会渐渐形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注意儿童的成长变化,因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儿童每个阶段的成长发育也各不相同。对于家长来说,要注重观察儿童的成长变化,全面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抓住关键期对儿童进行教育,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对其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引导和鼓励,促使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论
(1)父母网络使用与儿童语用能力和亲子关系在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年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2)父母网络使用和儿童语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亲子关系分别和父母网络使用、儿童语用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致 谢
首先感谢论文导师的用心指导!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从开始选题到定稿,期间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感谢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批阅。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朴实无华的人格对我影响深远。在导师的指导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是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道理。在此,对导师表达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参 考 文 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91-112.
[2]杨昆,毛延生.国内外语用能力测试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9(2): 132-137.
[3]姜占好,周保国.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研究[J].外语教学,2012(5):45-48.
[4]侯国金.语用能力及其发展方案[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2):24-31.
[5]周兢.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06):1370-1375.
[6]汪丹丹.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元分析[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1584-1585.
[7]Gentzler A L, Oberhauser A M, Westerman D, et al.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Links to loneliness, attachment,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1-2): 71-74.
[8]王金良,苏志强.网络使用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后果变量及影响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82-88.
[9]董娟.积极心理学与构建和谐亲子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6):14-16.
[10]Vygotsky L 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forms of attention in childhood[J]. Soviet Psychology, 1979, 18(1): 67-115.
[11]Kimberly U, Heather H, Susan M H, et al. Who’s the Boss? Patterns of Perceived Control in Adolescents’ Friendships[J]. 2004, 33(5):403-420.
[12]Schneider B H,Atkinson L,Tardif C.Child-parent attachment and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A quantitative review[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1,37: 86-100.
[13]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14]Dalsgaard T,Skov M B,Stougaard M,et al.Mediated intimacy in familie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C]//Proceedings of the 2006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design and children. ACM, 2006:145-152.
[15]Kildare C A, Middlemiss W. Impact of parents mobile device use o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A literature review[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75: 579-593.
[16]Appel M,Holtz P,Stiglbauer B,et al.Parents as a resource:Communication quality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internet use and lonelines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12,35(6):1641-1648.
[17]周玲玲.网络使用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8]马庆国,戴珅懿,王小毅.网瘾概念的定义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02):151-154.
[19]罗欣.以促进亲子关系为目标的儿童移动应用交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0]罗淑文,晏碧华,王梦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8(12):67-68.
[21]陈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7(03):39-45.
[22]Nie N H,Hillygus D S,Erbring L.Internet use,interpersonal relations,and sociability[J].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2002:215-243.
[23]Bronfenbrenner U,Morris P A.The bioecological model of human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2006.
[24]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1979.
[25]胡伟斌,沈喜云.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及其对语言障碍干预的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04):144-147.
[26]柴唤友.社交网站中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7]叶晓璐.儿童同伴关系的性别特点及教育启示——基于150名5岁儿童样本调查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03):101-104.
[28]孔燕,杨洋.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J].青年记者,2012(26):20-21.
[29]朱安新,曹蕊.当前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城乡和阶层差异模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9(07):75-86.
[30]杨静.新空巢期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生活互动——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62-69.
[31]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
[32]孙得琳.过度网络使用者认知功能的行为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33]付秋瑾.儿童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4]郭瑾瑾,雷雳.父母移动设备的使用影响亲子互动[J].基础教育参考,2017 (23):9-9.
[35]刘吉林,莫爱屏.网络环境下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10):37-42+78.
附录:调查问卷
您好!欢迎您参加此次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题做答,我们将对您所填写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保密,绝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性别_________ 2.年级:_________ 3.年龄:__________
4. 生源地__________ 5.是否独生子女:________
第二部分:自闭问卷
1.他/她时常注意到其他人不会留意的细小声音。 | 完全
同意 | 稍微
同意 | 稍微
不同意 | 完全
不同意 |
2.在一个社交圈里,他/她可以轻易地跟进同时发生的不同对话。 | 完全
同意 | 稍微
同意 | 稍微
不同意 | 完全
不同意 |
第三部分:网络成瘾测验
题号 | 题目 | 几
乎 没 有 | 偶
尔 | 有
时 | 经
常 | 总
是 |
1 | 你觉得上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 | 1 | 2 | 3 | 4 | 5 |
2 | 你会因为上网忽略自己要做的事情吗? | 1 | 2 | 3 | 4 | 5 |
第四部分:亲子沟通量表(家长版)
题
号 | 题目 | 非
常 不 符 合 | 比
较 不 符 合 | 不确定 | 比
较 符 合 | 非
常 符 合 |
1 | 我和孩子就像朋友,无话不谈 | 1 | 2 | 3 | 4 | 5 |
2 | 我会用“心”去听孩子说的话 | 1 | 2 | 3 | 4 | 5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