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也应当随之完善。本文概括了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的范畴,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需求,以城市公共空间为基础提出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的策略,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公共空间;适老化;无障碍设计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大众的生活质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各国的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老年人数量的增长,使人口老龄化成为学界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人口结构中逐渐规模化,必然会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样也导致了对无障碍设计的迫切需求。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等群体特征、年龄结构、养老模式的选择等,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老年人养老生活的质量,也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六个老有”目标的重要标准[4]。

一、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无障碍设计范畴

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特征,将适老性无障碍系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城市道路交通;第二类是城市公园绿地和广场;第三类是公共建筑。

(一)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的无障碍设计范畴主要包括:坡道、盲道、缘石坡道、升降平台、扶手及标识等。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建设,对道路交通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应以人流状况、道路性质、地理条件、居住分布和公共交通等为基础。

(二)城市公园绿地、广场

城市的公园绿地和广场是老年人活动和闲暇时间常去的地方,所以城市公园绿地和广场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范畴包括:公园绿地入口、绿地内的主要通路、建筑物的主要服务区入口、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盲道、缘石坡道和标识等,停车场的无障碍停车位也是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公共建筑物

公共建筑物是指为所有公民服务和使用的建筑,它不同于居住建筑。公共

建筑物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公共交通等[3]。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老年人使用的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情况。

二、老年人群体特征及需求分析

在1956年,联合国颁布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在文件中,老年人是指65周岁以上的群体。而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群体。数据统计显示,国内的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在2019年,国内拥有2.5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据模型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4亿。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如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值得各界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一)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会呈现出复杂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行走、视觉、听觉、说话、阅读、写字等能力的减弱或丧失。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对环境有特殊的需求,例如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无障碍环境和人体工效环境等。

(二)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

生理功能的退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必然会造成老年人消极的心态,例如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和抑郁感等消极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不同于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邻里感、家庭感和隐私感等。

(三)老年人行为特征及需求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拥有比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多样的行为活动。通过观察总结,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有三个主要特征:集合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具体而言,该群体的精神需求逐渐取代物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阶梯性是个体需求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

  三、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设计上一定要考虑老年群体对无障碍空间的特殊需求,不能因为老年人各项功能的衰退就剥夺了他们使用并参与利用环境的权力,更加不能剥夺他们平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力。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安全舒适性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安全舒适极为重要。究其原因,该群体年龄较大,行动极为不便。因此,设计人员要以安全舒适为基础,提升产品的适老性。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安全与空间安全是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活动是否具有私密性,被称为心理安全。简单来说,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老年人熟悉的元素融入不同场景,使该群体得到心理慰藉。活动空间是否具有安全隐患,被称为空间安全。具体而言,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增加扶手的牢固性、坡道的防滑性以及道路的平缓性。据了解,防卫系统的完善性、视线通透性以及无障碍设施的数量都会对活动空间的安全性构成显著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活满意度、生活幸福感以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对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的持续下降,使他们不得不放慢生活节奏。在此基础上,适老性空间逐渐成为老年人的最佳去处。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丰富性、空间的多样性以及气候的适宜性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积极影响。因此,环境的舒适性对适老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易识别、易达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方向感与记忆力越来越差。对该群体来说,易识别性极为重要。易识别性,也被称为易识别原则,是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的铁律。简而言之,设计人员要结合空间大小,增设指示系统、植物绿化、地面覆盖物以及户外景观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增强视觉冲击力,又能优化用户体验,使老年人迅速确定自己的位置。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空间的通达程度也会对老年人的活动意愿构成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老年人行动不便,如果空间较为狭小,该群体的活动意愿就会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要以老年人的行动特点为基础,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空间的可达性。

(三)多样性原则

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年人的各项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包括社会角色、年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等。据了解,社会群体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老年群体对活动空间的多样性需求。在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以差异性需求为基础,完成适老性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可持续性与多样性是适老性公共空间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策略

(一)交通组织方面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身体机能的退化。据了解,通行环境的便捷性与老年人的活动意愿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空间规划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保障特殊车辆的通行,具体包括老年代步车、消防车以及救护车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优化空间环境,又能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二)活动场地方面

数据统计显示,聚会、保健以及散步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形式。基于这一点,地方XX要结合实际情况,给老年人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对设计人员来说,易达性、易识别性以及安全性极为重要。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以标识系统为基础,帮助老年人确定自身位置。不仅如此,设计人员也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增加无障碍设施的数量,提升场地的舒适性与合理性。总之,从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出发,结合各空间要素,创造多样适宜的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标识设施高度设置尺寸示意图(图片来源:《适老社区环境营造图集》)

  (三)绿化景观方面

对老年人来说,空间的舒适性极为重要。究其原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持续下降,行动极为不便。而空间的舒适性,会对老年人的活动意愿构成显著影响。在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植物的绿化作用,增强适老性空间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也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种植无毒害,且易于修剪的植物。另外,还要提高植物搭配的合理性,使老年人保持身心愉悦。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花池的无障碍设计(图片来源:《适老社区环境营造图集》)

  (四)设施小品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选取较为鲜艳的色彩,增强视觉冲击力。与此同时,也要减少沉闷色彩的使用。究其原因,环境的色彩会对个体情绪构成显著影响。而鲜艳的色彩,能使老年人保持身心愉悦。除此之外,鲜艳的色彩可识别性较高。不仅如此,设计人员也要慎重挑选设施材质。以座椅设施为例,其触感极为重要。另外,设计人员要以老年人的特点为基础,增加扶手高度的合理性与稳固性。通常情况下,当台阶数大于三阶时,可设置在0.75m~0.9m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木质材料较为温和,适合充当扶手材料。简而言之,空间设施会对环境氛围构成显著影响。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空间设施的作用,提高适老性环境的舒适感。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双层扶手示意图(图片来源《老年居住建筑标准图集》)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双层扶手高度(图片来源:《无障碍设计》)

  四、结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老年人的出行环境及公共空间已成为当今许多设计师不断研究重要课题。适老性无障碍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一种理念,因此,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设计,是促进城市建设的一种途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包容性的内涵,也是展示城市发展的窗口,突出了城市发展的进步性。

参考文献:

[1]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3):60-64.

[2]陈晨.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中外建筑,2010(4):88-90.

[3]卢蔚.营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复合型公共空间[J].华中建筑,2005,23(5):94-96.

[4]梁玮男,曹阳.基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1):

[5]刘颂,钱仁赞.老年人弥补性景观及其规划设计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08(6):15-17.

作者简介:国娟娟,硕士,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无障碍设计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43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1日
Next 2022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