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客运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面貌。本文从城市客运站的设计和建造,通过直观的对地域元素形式的运用或者将地域特色元素抽象化运用,以及通过对地域自然地理景观的取景或者对地域文化背景的展示,来展示地域特色的运用对一座城市的面貌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烙印的独特文化被称之为地域文化。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中要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就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中,地域元素的使用也可以使得客运站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地域特色;设计创意;城市客运站的设计
引言
城市客运站是旅客进入城市的大门,城市客运站的形象影响着旅客对这座城市第一印象。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客运站不仅仅只注重其基本的输送功能也开始注重它对一座城市形象的展示能力。城市客运站慢慢也成为了新的城市名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客运站更能给旅客对这座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地域特色运用到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中已经成为潮流,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不仅仅只追求现代化,也追求对城市地域文化的精神需求。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在城市客运站设计中的运用为城市营造了更好的文化氛围。
一、国内外城市客运站的设计发展概论
(一)国内外客运站设计的典型案例
古往今来,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总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过去是城市围绕发展的中心,扮演着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促使人的生活步伐变得越来越快,交往和活动的空间范围变大,客运站在城市中的作用以及对城市的影响也愈发的重要,逐渐成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形成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客运站,由最初的主要考虑运输功能到现在的对客运站的舒适美观的需求的功能和城市形象的追求,近现代的火车站设计越来越注重风格和对地域特色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元素运用。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首先涌现出一批融合美与功能,现代与典雅,风格与地域特色的城市客运站。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沙里宁设计的古典而厚重的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如图1-1所示,古堡式的赫尔辛基火车站,既古典厚重,高低错落的房屋又显得生动活泼不失呆板。古朴的砖石建筑,方圆相映,不失阔达,使之成为20世纪的建筑艺术品之一。

其次,还有充满美式风格质感和文艺复兴风格的洛杉矶联合火车站以及纽约的中央火车站,如图1-2所示。洛杉矶联合火车站是由一对父子设计融入荷兰殖民风格以及当时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拥有西班牙教堂式的外形。候车大厅里精致的彩绘木质天花和嵌有彩色大理石的地板,古典的拱形门窗,褐色和米黄色的主要色调,使得这个空间富丽堂皇却又温暖舒适。内部仿巴黎歌剧院的风格的楼梯和中央星空穹顶都充满着古典的韵味。还有独一无二极具有自然气息的火车站,西班牙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它大量引用玻璃和金属将植物园林和珍稀动物引入候车大厅形成宛若一座天然的室内园林。设计中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旅客可以在树荫下悠闲等待火车的到来。这些独特的设计构思对我国的客运站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参考价值。
(二)地域特色在案例中的运用
苏州火车站尽显苏州古城粉黛白墙的古城婉约文雅的韵味,玲珑精致的建筑精髓。如图1-4所示,其灰,白二色是的苏州城经典的色调,苏州火车站以灰,白为主色调,深灰色的屋顶,白色的东西两面墙,给人直观的粉墙黛瓦的外观第一印象。其二,苏州火车站对菱形,方形的运用处处可见,深深的感受到贝律銘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对苏州火车站设计风格的影响,简洁不失文雅。其三,候车大厅菱形屋面采用自然光,空间分割的元素运用中,边角空间内点缀着简单的一草一木一石置于粉墙黛瓦或者简洁的花窗之前,空间灵动又文雅。
西安火车站素有“陕西第一窗”的美称。火车站位于西安城中位置,西安古城见证了唐代建筑的成熟和巅峰时期。站房主楼正立面对称式的仿唐建筑,规模宏大,严整划一,庄重大方。檐口下向外出挑的米黄色斗拱,充分运用了唐代建筑的木构结构,造型精巧美观。远观屋檐,深远优美,厚重古典。站房外墙大面积的乳黄色釉面砖贴面,使得站房主楼看起来更加宏大。
二、客运站设计中运用地域特色的主要元素
(一)城市客运站中地域元素“形”的运用
在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中,很多地域元素被运用,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地域元素“形”的运用。例如苏州客运站立柱顶端对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油纸伞形的运用,提取苏州纸伞骨架的形式,运用到立柱的设计中,如图2-1所示;再例如,苏州的花窗,在候车室内作为隔断被直接使用等。对地域元素外观或形式的直接运用,最直观也更能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

对于色彩的选择,除了中国传统的中国红,黄颜色之外,往往在城市客运站中运用地域特色的颜色比较多。例如苏州客运站的灰,白,褐,西安火车站的米黄,三亚亚龙湾火车站的原木色,拉萨站的土红和哈达白等等,南京浦口火车站的主色调是浅黄色,红色的屋顶,这与当时处于民国的时代背景相关,形成了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民国建筑。而南京南站主色调的选择,则是因为南京的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背景,以明故宫为灵感,选择了具有金陵气质的香槟金。
(二)城市客运站中地域元素“意”的运用
为了满足乘客对室内采光的需求,提供舒适的自然光源。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南京南站内采用别具江南韵味的斗拱藻井,藻井元素灵感本来源于徽派建筑,选择这一元素的出发点即是为了大厅能够有充足的自然光,巨大的斗拱藻井大大的提升了候车环境的明亮度。斗拱藻井采用片状组合式的遮挡方式,既阻止了阳光直射,又柔化了室内光线,能够很好的提升旅客候车的舒适感。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最好的例子便是南京火车站了。南京火车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远可观紫金山,近毗邻玄武湖畔,风景绝佳。为了使得火车站与周围风景协调一致,和谐融合,南京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便设计成了城市景观广场,除了疏散旅客人流的功能作用外,还设有湖滨亲水平台供旅客休闲赏景。进出站的旅客由此疏散,便可以零距离的欣赏到玄武湖的湖光山色,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还可以远眺观赏到南京城的城际线,高低起伏的城际线让旅客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即便是进入候车大厅,也仿佛置身于这片自然景观之中。南京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通体采用大片的透明玻璃幕墙,从候车室内便可以对站外景色一览无余,也使得大厅内采光性极佳。
材料的选择上,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建筑材料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创新。古老的客运站往往是清水砖瓦和木材的搭配使用,而新型的客运站大多使用钢构框架,玻璃等新型材料。除了主要使用钢材,玻璃之外,还有很多创新的,环保的材料被使用到客运站的设计建造中,例如南京南站外幕墙使用的陶土板,轻便,节能,保温隔热,以及其所使用的“太阳能屋顶”。
(三)城市客运站中地域元素“境”的运用
城市客运站的空间关系在设计中尤为重要,一般客运站由站前广场,主站楼,火车站台等主要部分组成。旅客一般由站前广场进入主站楼购票候车,所以站前广场与主站楼的空间关系是旅客感受的第一空间关系。正如建筑学者所说的“布局是设计方法和技巧的核心问题,有了好的创意和环境条件,但是如果设计布局凌乱、没有章法,设计佳作就不可能产生。”本章节以南京火车站为例阐述城市客运站的空间关系,如图2-2所示。
南京火车站的站前广场设于玄武湖畔,并有大面积的湖滨亲水平台,整个站前广场延伸至湖中,站前广场视野开阔,空间极大。由室外进入高架遮蔽下的半室内直至进入主站楼室内,整个客运站的空间层次分明,站前广场在主站楼前,极大缓解了人流高峰期造成的拥堵感。

南京火车站的站前广场由紧连主站楼的接送坪台下延伸而出,从主站楼内可以一览站前广场的湖光山色,空间紧凑而连续,由视野开阔的室外进入室内风景依旧。通过大面积玻璃幕墙,达到尽量不阻隔室内室外的光线与视野,使得南京火车站的空间连续性十分好。
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南京火车站设计中对周围景物的充分运用。南京火车站因地制宜,因地势地形建造,远眺紫金山景,毗邻玄武湖,整个火车站置于金陵山水之中,意境为虚,景为实。
三、地域特色在南京客运站中的运用
有建筑评论家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其建筑式样既有北方的端庄宏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南京的民国建筑在全国保留的民国建筑中数量与种类最多,以至于民国特色成为南京建筑的一种地域特色。南京的民国建筑既保留了中国古典的传统风格,也吸收了部分西洋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在此时期建成的颇有南京特色的南京浦口火车站也充满了民国的韵味。作为南京最老的客运站,浦口北站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融入苏格兰式建筑风格与中式建筑风格的浦口火车站静静的伫立在南京长江北岸。
位于主城的南京中央门火车站又将这种南方建筑与山水融合的灵巧细腻体现的更为透彻。其主站楼墙壁采用全明的玻璃幕墙,不管旅客身处何处都可远眺现代化摩登大楼组成的南京城际线,近赏玄武湖。客运站主站楼没有恢弘的建筑气魄,有的是精致灵巧的江南气质。其运用现代建筑中主要使用的钢筋框架,玻璃幕墙,结合地域地理环境打造了一座通透的可赏山湖风景观城市壮阔轮廓的客运站,没有钢筋混凝土带来的承重和压抑感,完全展示出了建筑的精巧轻盈。
(一)南京浦口火车站中南京民国特色的运用
南京浦口火车站保留着最原始的南京民国建筑特点,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从连着码头的巨大的伞形雨廊到拥有整齐排列在清水砖墙之上高而细窄的大窗户的明亮候车室,宽广的铁艺门廊。红色的铁皮铸造的人字坡屋顶,尖尖的屋脊,高而窄的窗户,拱形的雨廊,清水砖砌成的浅黄色的楼体,三层高的主楼,是最具南京地域特色的火车站之一。
1.“弧形”的运用
南京浦口火车站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运用大量的弧形线条,其中拱形的雨廊最具有代表性。如图3-1所示,巨大的雨廊由整齐排列在廊顶的弧形梁为支撑,直通候车大厅与主站楼的门楼。在对称的建筑线条清晰硬朗的主站楼前,弧形线条的运用柔化了这座建筑生硬的线条感。白色弧形线条典型的苏格兰风格,却又与灰色的廊柱搭配,这正是南京特有的秦淮建筑的风韵,青瓦白墙。它还将弧形线条运用于月台候车站廊支柱与廊顶的连接处,柔和的过渡了廊柱与廊顶的衔接,此处的弧形线条与米黄色的色调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温暖柔和的站台空间,也是比较典型的苏格兰式建筑造型。

2.“黄墙壁”“红屋顶”的运用
黄色墙壁与红色的屋顶是苏格兰风情,却在浦口火车站这座南京城市展现出南京特有的地域特色。正是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所造成的这一地域特色。南京长江沿岸有很多民国时期商埠发展而留下来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一部分。这些建筑统称为民国建筑,其中就有以红色的铁皮屋顶,浅黄色的墙体,宽广的门廊为典型代表的苏格兰风情,而南京浦口火车站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如图3-2所示。远观红色的屋顶和浅黄色的墙体,浦口火车站风格繁荣的过去,仿佛依旧。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恢弘在这红屋顶,黄墙壁里得以体现。
3.“港湾式月台”
如今的港湾式月台已经无法再踏上,为了更好的保护南京这座古城的民国地域特色。如图3-3所示,浪漫的港湾式月台,月台上的方形廊柱外形对称,古典而厚重,不同于其他西式建筑的方形柱式,柱体四面分布着均匀的凹槽,增加了它独特的英伦范儿。港湾式月台给旅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列车进站,带着行李的旅客无需上下楼梯即可到达列车前。这种码头式月台方便货运,与其身处长江北岸紧靠浦口码头的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凹型的月台在现代化的客运站设计中已经淘汰,这样月牙形式的月台充满了南京民国建筑特色中古典复兴的韵味。
(二)南京南站中金陵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运用
与南京浦口火车站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又同样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南京南站是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客运站。“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南京南站身处城南,既有城南夫子庙的温婉,又有中华门城楼的厚重。运用新型建材将金陵元素完美融合。在沉重的钢铁和巨大的玻璃幕墙里设计师很巧妙的将南京的文化,南京的城墙,南京的历史融入其中,形成了这座既现代化又扎根于南京地域特色的南京客运站。南京南站在设计中便将南京的城墙文化以提取城墙砖的直观形象运用到客运站的建筑幕墙上。南京精美风格的藻井结合徽派建筑的采光藻井,在站内大厅里采用了斗拱藻井的形式既有南京地域特色,又精美实用。以及南京南站门廊设计中对中华门三重门的形式的模仿。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将传统室内藻井屋顶与环保的太阳能电板相结合的“太阳能屋顶”如图3-4所示。南京南站的屋顶考虑到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将环保考虑在内,新型、环保也是南京南站的设计理念。它将12万平方米的屋顶铺设了3万多块的太阳能电板,将站房的屋顶打造成了一个小型变电站,除了能够自己自足,更是响应了南京城市的号召“节能减排”。南京南站的太阳能屋顶,清洁环保,设计创意创新,是城市客运站设计中建筑材料使用与时俱进的节能环保的典型案例。

1.隐喻城墙的陶土板幕墙
南京南站离南京中华门城堡不远,南京南站中运用了很多南京的城墙元素。首先,不得不提南京南站外幕墙。隐喻南京城墙砖所使用的环保又创新的新型建筑材料——陶板。南京南站的陶板幕墙将传统材料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将南京的城墙文化融入这座现代化建筑之中,这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既表现出了南京所有的明城墙地域特色又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尚感。陶板幕墙的使用让南京南站的建筑外观,轻快而明朗减轻了过多使用的钢材所造成的沉重感和冰冷感,更引领了幕墙装饰的新风范。
2.隐喻中华门三重门的列柱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城堡,气势雄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城堡共建有三道瓮门,讲求主要建筑的大门开阖有序的空间布局的序列关系。如图3-5所示,南京南站在设计规划中巧妙的运用并发展了“三重门”这一经典的南京地域特色元素。在南北两侧面向城市的主要入口均以高大的列柱作为空间构成的主要元素,南入口8根高大立柱寓意“笑迎八方宾朋”,北入口6根立柱意指“六朝古都文脉”。列柱回廊,突出表现了南京南站犹如城堡一般的庄重感,横梁与斗拱相结合又形成了极富创造性和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斗拱结构,重檐叠椽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3.隐喻宫殿的主站房颜色“香槟色”
整个南京南站的外形仿造大型的明朝宫殿,站房的主色调创意十足的选择了香槟金如图3-6所示,在建筑外观的运用比较少见。此外南京南站秉承“古城新建”的理念选择香槟色作为主站房的主色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所具有金陵的遗韵,温润,古典的香槟色完美的体现了金陵的尊贵气质。南京南站以明故宫为灵感,设计中中充分彰显金陵古建的特色,更展示了六朝古都的深厚历史感。南京南站主站房所用的颜色并非同一个香槟色,考虑到反光和观看角度的不用,运用了同个色系的五种色调。其设计中所运用的双重挑檐、柱廊斗拱、金陵窗花和陶土板幕墙等南京特有的地域特色,使得这座新型现代化客运站体现着南京别样的韵味,将创新与传统结合,展现的是金陵新辉。
四、客运站发展过程中地域特色运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地域特色在运用中的多样化元素
南京还有很多的地域特色,例如城南青砖小瓦的马头墙,“六朝金粉”文化里的秦淮明清建筑,秦淮画舫,南京的街巷文化,民国建筑,金陵巧夺天工的云锦织造等等,很多地域文化在随着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的同时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随着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域特色被发掘,重新重视,对往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利用也会更加频繁,对地域文化的展示会更加充分。
(二)地域特色与新技术新风格的融合
对于南京的客运站未来的设计规划而言,改造和新建都需要在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材料固然重要,但在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也要保留地域文化在设计建造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南京的城市名片,宣传南京的城市形象,因为客运站是城市的第一座大门。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更好的展现地域特色的形式美,将抽象的地域文化转化为形式符号,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这个城市的客运站风格。设计应该更多的体现“旧城新建”的原则,将古老的,独特的,神秘的,地域特色通过新形式,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到新建筑之中,尤其是城市的客运站设计里。地域元素在城市客运站的设计中是设计的灵感和基石,打造一座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客运站,便是设计一座最具有城市地域特色的客运站。地域特色发掘的越深刻,使用的形式越新颖独特,就越能说明城市发展的进步,设计的进步,设计理念的进步。

(三)地域特色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客运站的设计中不可以刻板的追求城市地域特色,而忽略了整个建筑的协调感。也不能盲目的追求现代感而忽视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如何设计建设一座独特具有地域特色,又现代时尚的城市客运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充分的了解南京的地域特色又要创意创新,将传统与创意想结合,将地域文化融入创意之中,通过创意创新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相协调,立足于地域特色打造一座独特的城市客运站。随着对地域特色的发掘和研究,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城市建筑的设计建造中地域元素会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是城市的客运站设计与建造,地域元素的展示会与对先进技术科技融合,通过先进技术,创新的材料,来展示独特的地域特色。不断的研发能更好展现地域文化,地域特色的新材料,新技术,推进地域特色在城市客运站设计中的运用,也要不断的学习,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促进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在设计中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流动量与日俱增,城市客运站在城市中发挥的运输功能也在不断的加大与发展,客运站的运输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客运站的配套设施也要越来越完善,包括客运站的设计也要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彰显城市地域特色,展示城市地域文化,才能给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城市的形象。
客运站的设计在经济与科技的不断的发展中,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发展,设计需要加入一些除了现代感与科技感强烈的元素之外的文化元素,来满足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地域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能很好的抒发人们的文化情节。融入城市地域特色的客运站更具有生命力,将地域元素与新科技与新材料结合运用才是真正的具有长远眼光的设计,才是城市客运站设计更具有生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陈敏.公共环境艺术设计[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深圳市艺力发展有限公司.新中式室内设计典藏[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3月1版
[6]卢海鸣,杨新华,濮小南.南京民国建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1版
[7]柳建华.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8]赵新良.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M].中国:城市文化出版社.2012年10月第2版
[9](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译城市意象[M].中国:华夏出版社.2001年04月第1版
[10]文化.城市综合体(精)/世界建筑[M].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设.2012年12月第1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