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美育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音乐教育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受到极大的丰富,使他们欣赏音乐审美的能力得到提升,极大的丰富生活品质。审美教育受到深化改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将作为全部音乐教师共同承担的重要任务。美育的地位在现如今的基础教育教学中是无与伦比的。审美教育是一种课堂教育的重要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实现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育人为主要目的,对音乐审美教育进行加强,以保证审美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
引言
音乐课堂学生的审美教育决定了他们学科的主要特性。在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然而,自从音乐教学体系建立并发展,音乐教学最主要在于“专业化”。音乐课经常被看作是一门学习歌唱、传授技巧和技巧的可调课程,不能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于中学。美育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具有的艺术魅力独特而强大。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有效地将其互相融合起来,音乐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加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音乐教育
对于实施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将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音乐欣赏教学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为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修养、审美、创新和创造力得到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也由此提升。
随着组织实施音乐教育,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音乐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多项音乐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质、审美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将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对音乐教育进行合理实施,学生健康的音乐知识和感受、分析、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得到极大培养,对树立音乐品质和理念有极大帮助。
(二)美育
美德不但可以叫做审美教育,也可以称作美感教育。也就是说,为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日益提高,进行解释和叙述,已达到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品格和卓越的素养的目的。
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激发人们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美育可以对于人的情感能力进行培养,为了学生可以自尊自爱,热爱学校、社会和自然对审美进行教育。他们可以在爱中得到快乐。和谐的共鸣由审美产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美育素养的必要性
(一)人格塑造的需要
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个性的全方位提高。从根本上,音乐教育是一项发展和塑造人类的工程。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追求人的快乐、自由和和谐为主要内容按照以新课程精神为标准,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所增加。要在音乐表演和演唱中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将技巧与人文内涵结合起来,通过对情感的刺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性格。
老师教八年级《雪绒花》四三节拍的,脍炙人口的旋律。通过电影片段,老师告诉奥地利军官的孩子们如何学习这首歌,这样他们就不再淘气,开始热爱生活。

相对于欢快活泼的歌曲“踏雪寻梅”,我欣赏这首歌的优美抒情。通过圆润清晰的声音,学生们赞美生活的真实、善良和美丽。
(二)成长发展的需要
中学期间音乐教育符合全部学生的各项发展。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得以形成。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要,而且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情感美学进行培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通过动人的和弦旋律,音乐之美对人与自然的不同看法得益于表达。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道德的规律也是艺术音乐的规律”,在学习中,净化道德功能无意识间开始渗透。
例如,在初中学习第一首歌《茉莉花》时,通过对话的形式、老师对江南美景、精细的语言学习进行介绍。学生们首先被细腻而圆滑的曲调所吸引,然后仔细听歌词,以达到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方言元素的目的,表现出美丽女孩对芬芳花香的羞涩依恋和喜爱。赞美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生活。让学生喜爱地方民族音乐和优秀的民间音乐。在学习中,对客观世界学生不断扩大理解,借助手、脑、眼、耳等深层意象理解音乐中的宣泄的情感,在积极的思维中提高记忆和想象力。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作家,如果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对智力和精神教育的启示,是不可能成功的。
音乐对我们发泄不良情绪帮助很大,借助唱歌和听音乐促进人们身心协调,呼吸器官的功能得到锻炼,肺活量得以提高,在校园优美旋律的伴奏下锻炼身心。当我们身心紧张和疲倦时,听音乐能带给我们放松和快乐。根据心理学家的层面来讲,情感的稳定和愉悦作为健康的重要保障,音乐教育是音乐的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物,音乐艺术是和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至今,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已成为我国初中教育的主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美育已成为普通初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在初中教学中有许多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但音乐是最感人、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最容易被人们接受、最喜爱的艺术门类,所以音乐教学务必成为初中审美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方法。
人们早已重视音乐的美育所带来的影响。孔子对于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意味着音乐象征着最高层面的自我修养。只有人们受到音乐的教育,学习音乐,才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前苏联的某位教育学家sukhomlin认为:“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此观点认为:“情感的纯洁是高尚人格的基础,而这种感情只能通过受音乐与音乐作品的熏陶而来。”中学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从之前就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所重视的,有关音乐课的课内书籍的编写,再到老师的个人品质,还有《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行,最后是对课时教育效率的评估,这些是要进行深思熟虑的,还要保障中学音乐课内外的教育。尤其是当本国在多次修改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出“音乐教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还强制学校在中学教育这段时间内一定要进行音乐教育,规定了中学的音乐课的准则。音乐教育也逐渐变得重要了起来。本国的教育政策中对艺术的教育也是被大众所认同的。
(二)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鉴赏艺术,感悟艺术的重要办法就是审美,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对审美进行讲解是十分重要的。完善孩子正确的人格,这时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为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其一定会变成进行审美教育重要的一环。假如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经过老师的解说,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部分专业知识,可以让孩子更加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美有一定理解,这样就能对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有自己的体会,这样就能将审美教育的用处可以在音乐课上发挥发挥出来。还有就是,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知道音乐所表现出的深层的情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音乐审美观、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情操还有优秀的音乐审美观。我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蔡培元认为:“审美教学应该和日常的教学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改善品德教育。”这个观念尤其解释了把艺术教育加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还有就是,艺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和日常教育的共同的产物,这是一个悠久的问题。本国在进行初中的素质教育在这几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内的音乐教育的作用也日渐变得重要。虽然,艺术教育在本国初中教育里的强度还是不够的,还不能满足逐渐增强的素质教育的力度。现在,要对音乐老师的教育,比如要重视审美的内在,同时要将分析和实践在音乐教育中加以使用,能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传递的情感,并在欣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情操,这样就能提高其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气场、生活审美和想象力。进行音乐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被作品中的情绪所渲染,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只是得到技巧与一定的知识,这就是音乐教学和日常教学本质的差别。使用形象的语句与好听的乐曲,学生就可以充满兴趣的得到很多音乐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感受音乐的水平与鉴赏能力,这样就能提高品格和情感,生活的状态也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唱一首好听的歌,鉴赏一首流畅的演奏,再加上教师在课内进行的解说和陈述,这样学生就能在演奏和旋律中认识到音乐,这样都是学生体会美的办法,音乐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是节奏和旋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其想象能力。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审美教育是不能忽略的。
四、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欣赏音乐与聆听音乐上,因为艺术的声音是音乐本身,所以学生应该通过音乐本身来有所感悟。可是学生和专业的音乐人士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只不过可以作为一般的欣赏者罢了,在音乐鉴赏能力上包括音乐技能和音乐技法两方面,可以说是几乎为零。再看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那些音乐对学生几乎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学生更喜欢现在大火的流行乐。所以,初中的音乐课堂上需要老师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欣赏教授的音乐作品的氛围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全身心的聆听感受和赏析音乐,达到从心到身体会音乐中的美的效果。
要想设置好音乐的情景,第一步就要将背景交代清楚,内容应该含括作品所讲述的时间,地点,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以及人物内心的波澜变化。老师在进行音乐讲解时,要提前将音乐创作者的情况和此作品的所处背景交代清楚,让学生在了解作品时结合这些一起理解,把作品当时所发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如果学生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去欣赏作品时,学生的内心也会随着音乐本身而波澜变化,音乐的美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中。不过,老师也可以通过本身过硬的语言功底进行音乐情景的创造,但其语言应当简单有力。用最短的时间讲解完毕,不要忘记音乐才是应该贯穿始终的主角。
老师还能够将画面的美感与音乐结合,达到在课堂上营造欣赏音乐氛围的目的,在教学技术上和音乐渲染中可以互相配合,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达到音乐、形象、情感上三者的互相融合,做到以最好的状态欣赏音乐,将所学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理解消化。
贝多芬的观点是音乐就如同建筑艺术,若把音乐比作可以流动的建筑,则建筑就是凝固不动的音乐作品。老师可以将美术和音乐作品共同融合的点运用到教学中,在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伏尔塔瓦河》的欣赏过程时,木管乐器的演奏像是在讲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水在树木交错的山间缓缓流过,管弦合奏是在讲有一条大河汹涌澎湃,奔流不止,宏伟壮丽,长笛吹奏出的音乐热烈活泼,整个乐队合奏时表现出的欢乐氛围,就像是少数民族举办大型舞会一般。生动形象、冲击力强的画面加上令人动容的曲调,通过营造出的艺术氛围而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本身美。
(二)有目的的开设欣赏课,唤起学生情感
由于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在不同的时间段大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当代社会中,有两种新型人才的出现引起大众的广泛注意:第一种便是专业型人才已逐渐演化为综合型人才;第二种,则是大众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文方面将会大大增加,新的时代,新的人才应该具备超级强的创新能力拥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在人文方面要做到形成包容性的观念,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做到尊重。
要想理解好音乐,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倾听,在倾听音乐时听众会有着极其丰富的情绪波动,同时在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中音乐欣赏也是这二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听众的思想有净化和拓展作用,也能够对听众的心灵起到启发的作用,还能够对听众的情操起到提高作用,听众的精神境界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升华,它的作用很早之前就被认可了,因此说,就现在而言,音乐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重大意义必将凸显。
(三)探究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音乐的美
研究学习是人身心都要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发现、研究、探索。而在孩子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的行为就是教育者觉得人需要进行学习是因为内心深处所需要的,意思就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习行为是正常的。在现代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教育的新方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以最终目标为动力前进。在进行探索的时候不管是全体还是小部分人群都需要学生主动去感悟,可以以有趣的音乐主题为开头进行简单的引导论述,在以主题为基础进行讨论的时候需要进行答疑引导,还要在最后针对老师得出的哲理来进行探讨、熟知办法,进行使用。在老师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创新教育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使用制造课内的教育境界,以音乐为中心,把和音乐有关的科目和音乐课堂进行结合,进行欣赏,可以充实音乐课的内容。这样音乐课就会变成学生寄托情感的地方。老师指引学生全方面,从深到浅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的探索学习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提高感官的认知,再进行理论的认知,体会和发挥作品中多彩的感情,还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审美体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审美观。
五、结论
音乐需要使用作品来体现出一种艺术美,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节操。音乐艺术会给孩子一个直接的情感想象,这样就能让学生得到艺术教育。课内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最简单、最重要的教育办法,所以进行音乐课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办法之一。中学音乐课堂不只是单纯的获得知识的教育,不可以只对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提升音乐知识,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品格和情感节操,这样就能让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2]章连启等合著:《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美]恩里科.福比尼著,修子建译,《西方音乐美学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5]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陈越.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8(25):35.
[7]卢玥.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音乐天地,2018(10):25-27.
[8]于洁.声乐教学“美育全程”实践方略[J].当代音乐,2018(12):34-35.
[9]刘舒婷.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育初探[J].宁夏教育,2018(Z1):30-32.
[10]赵莲.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1]顾军.美育赋魂,让“00后”拥有一颗丰盈的“诗心”[N].文汇报,2018-03-16(008).
[12]柴伦党.少儿音乐美育教育教学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3):117-119.
[13]孙世有.音乐活动课中美育的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18(01):18-19.
[14]孙青睿.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黄河之声,2018(03):107.
[15]张玉.青春的乐动——青春期情感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94-196.
[16]张海华.走向有机对话美育范式[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01):55-60.
[17]王柯入.浅谈如何把音乐渗透到中学美术教学中[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C].:,2017:4.
[18]肖春玉.例谈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J].艺术科技,2018,31(11):27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