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和预防措施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通常,我们把由注射器针头,穿刺针,手术刀等医疗锐给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称为针刺伤害,其中也包括患者使用或者未使用、不确定是否使用过的皮肤刺伤。针刺伤发生在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身上的案例最多,因为他们的职业需要,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接触性注射和输液操作,会密集的与患者接触。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也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原因[1]。然而,护生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实习期间需要参与临床,照顾大量的患者以及学习各种侵入性的操作,但若操作不当或防护知识教育不足等,造成意外针刺伤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当前医学证明有数十种疾病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相关证据证明,感染HBV只需要极为少量的针刺伤血液。医护人员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刺伤(患者自身携带或潜在携带感染液)而感染HBV的概率是6.0%~30.0%,感染HCV的概率在1.8%-10.0%,之间,感染HIV的概率为 0.13%~0.4%[2]。且研究显示,每年有80%~90%的血源性疾病通过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引起的。

此外,针刺伤不仅仅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这一项危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还会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负担[3]。同时,针刺伤后的大量的检查与治疗也易带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会因此离开护理岗位。豆亚娟[4]等专家在调查医护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时的心理状态后发现,在针刺伤后有13.15%的医务工作者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精神刺激,表现出强烈的恐慌和恐惧感,有些人要求离职甚至改行。基于此,我们可以概括得出针刺伤事件对医护人员和社会卫生资源的影响都极为重大。综上所述,针刺伤对医护人员自身、家庭及社会都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出现针刺伤。

1.2国内外研究现况

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约存在10 万名医务人员的针刺伤案例[5]。据相关统计,2017年的全球范围内(中国除外)的针刺伤概率,最高的是韩国70.4%,其次为印度67.4%、X以64%的概率位居第三,其余国家,日本及英国、澳大利亚的概率均在10%—46%之间[6]。中国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概率稳居世界之首,2017年的概率为80.6% ,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这一项的占比就高达60%左右[4]。对于一些到医院实习的护生来讲,由于操作不熟练、对环境的不熟悉、防护知识教育不完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没有重视针刺伤的相关问题等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刺伤的概率,综上所述,实习护生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成为针刺伤发生人数最多的高危群体。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被残留病人血液的空心针刺伤容易使医护人员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其中危害较大的包括艾滋病、乙肝与丙肝等,前文描述了血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又因医护人员是进行有创操作的主要执行者,感染风险不言而喻。

针刺伤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心理也有较大的影响。王海燕[7]等人进行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如:害怕、焦虑、恐惧等。这种情绪要维持一个月左右才会慢慢好转[8]。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简单调查发生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好坏程度,从而探索减少针刺受伤可能性,进一步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二、文献回顾

2.1针刺伤的概念

针刺伤是指医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突发意外,被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穿刺而导致的皮肤损伤[9]。早前又有资料表明,X的疾控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0]曾这样定义针刺伤:针刺伤是指由针头刺穿皮肤表层,进而穿透皮肤而引起的针刺伤害(Penetrating stab wounds)。英国医疗保护协会(Medical Protection Society,MPS)[11] 把针刺伤定义为由于针头或其他尖锐物被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皮肤割伤或穿透伤。国内研究者郑一宁认为[5]针刺伤其实就是指通过医疗锐器(针器等)造成表层皮肤出现的损伤。基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得出针刺受伤是由各种医疗器械引起意外皮肤损伤。

2.2针刺伤的危害

2.21生理危害

针刺伤在带给医护人员生理疼痛感的同时,也会增加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多种血源性疾病会因为针刺伤而传染,危害较大的有HIV、HBV与HCV。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报道,每年都有大约1万、1.5万和1千医务人员因针刺伤而被迫感染HBV、HVC和HCV,这其中,有90%的感染事件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2]。X 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证实感染HBV仅需 患者0.004ml 血液就能使医护人员感染同样的病症,感染以后,极易因此引发被被感染者心理身理的沉重压力,进而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3]。

2.22心理危害

早在2005年有钟慧红[14]等人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在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得出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怕率86.4%,对针刺伤这一事件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消极应对的人数占比71%。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因为针刺伤原因曾经有回避9.7%和离职5.7%的想法。2016年豆亚娟[4]等人也进行了此研究,结果显示:紧张担心者占 64.47%,在被重症疾病携带患者(HBV、HCV和 HIV)针刺伤后,许多护理人员表现出情绪异常。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心理的人数占比约14%,也有一些护理人员(7.89%)表示出对此情况的无可奈何,自责、妥协,工作热情降低。后来在2017年于彦萍[15]对此项研究的结果也显示为:大部分表现为紧张、恐惧,有25.0%的人感觉对此种情况无可奈何。

三、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我院的部分愿意参与调查的护理实习生,实习期为2019年1月-2020年4月份

3.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维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习护生的个人信息,针刺伤现状、对针刺伤是否有清晰的认识(知识、态度和行为(KPA)),问卷于2019年12月发放,2020年2月统一回收。该问卷采用的是由史妍萍[16]等人共同参与设计的主要指向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PA)的专业问卷。针刺伤KPA问卷知识部分共16题,选项分别为“是”、“否”、“不知道”,回答,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掌握程度越好。此问卷的效度指数S-CVI=1,Cronbach’α=0.61。

问卷涉及的态度角度的共12题,采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同意这五种得分(得分分别为5~1分)的Likert5级评分法。6—7题的记分方式体现出反向特征。项目的得分越低,指向的是护生防护态度越差。态度部分的效度指数S-CVI=0.94,Cronbach’α=0.74。

问卷涉及的行为角度的共16题,沿用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不适用(得分分别为1~5分)Liker5级评分法。第六题,第11、12题的记分方式体现出反向特征。项目的得分与防护行为呈负向分布。行为部分的效度指数S-CVI=1,Cronbach’α=0.77。

护理人员的个人资料在问卷中显示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临床实习的时间,发生针刺伤状况,针刺伤的次数、器材,针刺伤原因等内容。

3.3样本量确定

本研究问卷的一般资料包含了11个变量(性别、学历、年龄、实习时间、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是否发生针刺伤以及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工作状态、原因、情狂、是否上报),KPA问卷包含3个维度,(知识、态度、行为)。因此本研究的变量共有13个。学界研究定律表明,进行变量影响因素探究的样本数量应该为是被测变量数的5倍至10倍之间[17]样本计算环节,需要的样本数量的最终范围约为70至140之间。此次调研发放的问卷总数为75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数目为72份,可以看出,样本满足测试要求。

3.4质量控制

认真查看填写的每份问卷,将漏填、乱填或者填写答案有矛盾等的无效问卷剔除。

3.5数据处理分析

回收问卷后,会首先通过Excel 2010 软件录入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SPSS17.0 做深入分析整理。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护生(性别、年龄、学历、实习时间,以及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发生的时机)的基本情况。

统计方法: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性别、年龄、学历以及实习时间是否于发生针刺伤有关。用秩和检验的方法检验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是否与针刺伤发生有关。

四、统计的图表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共有75名实习护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均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学专业的,经问卷审核,此次调研发放的问卷总数为75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数目为72份,有效回收率计算为96%

4.1护生的基本情况

调查实习护生(n=72)基本情况,详见表 4.1

表 4.1 实习护生基本情况

变量 类别 样本人数(人) 百分比(%) 合计(人)
性别

11

61

15.28

84.72

72
学历中专

大专

本科

2

11

59

2.78

15.28

81

94

72
年龄18-20

21-23

24以上

2

70

0

2.78

97.22

0

72
实习时间>3个月

>6个月

>8个月

≥10个月

1

50

51

10

1.39

69.44

15.26

13.89

72

续上表

变量 类别 样本人数(人) 百分比(%) 合计(人)
是否发生针刺伤

是,1-2次

是,2-3次

是,4次以上

13

45

12

2

18.26

62.5

16.67

2.78

72
是否上报

21

51

29.17

70.83

72

4.2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

详见表4.21、表4.22、表4.23

4.21被针刺伤的情况

从表4.21可以看出,在操作前拔针、配药、拔输液针、回套针帽及二次处理锐器时发生的刺伤率较高。

表4.21被针刺伤的情况

选项 小计 百分比(%)
拔出输液针时 21 29.17
将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20 27.78
采血时 8 11.11
使用后锐器未及时处理二次处理时 17 23.61
配置药液时 24 33.33
传递器械时 4 5.56
供应室回收器材时 1 1.39
为病人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 2 2.78
将针头插入输液袋或输液瓶 3 4.17
操作前拔针帽 31 43.06
封管 3 4.17
其他 2 2.78

续上表

选项 小计 百分比(%)
没有发生针刺伤 13 18.06
有效填写人数 72 100

4.22针刺伤时的工作状态

从表4.22可看出,被针刺在各个时间段都有发生。

表4.22针刺伤时的工作状态

选项 小计 比例(%)
正常工作状态

工作较忙

工作较多空闲

抢救病人较紧急

其他

没有发生针刺伤

40

42

3

16

2

13

55.56

58.33

4.17

22.22

2.78

18.06

有效填写人数72100

4.23针刺伤的原因

从表4.23可知,针刺伤的原因多数因为自身防护意识薄弱、违反操作规程、工作状态较为紧急以及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理不当造成。

表4.23针刺伤的原因

选项 小计 比例(%)
老师强调过,但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41 56.94
防护措施不到位 1 1.39
违反操作规程 25 34.72
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理不当 19 19.44
工作繁忙,时间紧急,如患者催促或在抢救过程中等 21 29.17
采光不良,拥挤,嘈杂 6 8.33
来自病人或家属的压力 3 4.17
未给病人主动解释使用安全器具 1 1.39
利器盒未及时处理存放过满 8 11.11

续上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患者不配合 2 2.78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 1 1.39
老师没强调过,我没意识到 8 11.11
其他 3 4.17
没有发生针刺伤 13 18.06
有效填写人数 72 100

(注:表4.21、表4.22、表4.23的题,类型为多选题,百分比计算为被选择次数和有效填写人数之间的比值,也即该选项填写人数与所有填写人数之比。因此多选题的百分比相加的数据可能会超过100%)

4.3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的各维度得分情况。

针刺伤的3个维度: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共计44道题目。结果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程度、防护态度和防护行为越好。从表4.3可知,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行为部分的得分情况不太理想。

表4.3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情况。

维度 均数±标准差
知识 90.0±0.535
态度 4.0±0.529
行为 3.66±0.434

4.4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与是否发生针刺伤的差异性

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别分析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与是否发生针刺伤有差异性

从表4.41可看出,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与是否发生针刺伤有差异性(P<0.05)

表4.41护生对针刺伤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与是否发生针刺伤差异性

是否发生针刺伤 x±s z p
知识

89.94±0.529

90.6±0.531

-0.310.03
态度

3.46±0.415

4.57±0.423

-1.620.01
行为

3.25±0.412

4.39±0.481

-0.960.02

五、讨论

5.1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原因分析

通过对表4.21、4表4.23和表4.25的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原因:

(1)对操作不够熟练 护生于护生临床经验不足,未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在操作前拔针帽、配置药液、拔出输液针、采血和封管时造成针刺伤的发生。

(2)护生防范意识淡薄,未按正规流程操作有研究表明,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是导致职业性损伤的主要因素[18]。无论老师是否强调过,认为自己对操作很熟悉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在实际操作时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执行。如徒手掰安瓿,正面接触针头,或是传递器械等锐器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

(3)医疗物品没有及时处理 特别是在配药时,用完的医疗物品未及时处理,在进行二次处理时造成意外针刺伤。

(4)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理不当 护生在使用针头后,重新回套针帽、或者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插入输液袋或是输液瓶,没有及时丢进锐器盒内,加大了针刺伤的机率。

(5)护理对象不配合 病人多次接受穿刺容易造成恐惧及反抗心理,这钟行为也是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6)环境因素 护理工作忙碌且节奏快、任务重,加上存在夜班的排班制度,昏暗的灯光以及疲倦感也会在成针刺伤的发生。

5.2预防措施

根据研究出的针刺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可以由以下几点进行:

(1)护生加强操作练习 在老师的监督和不威胁病人生命的前提下,采用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多动手练习基本操作技术。各个科室可以定期对护生进行基础操作考核,培养护生操作的规范性来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2)医院加强教育培训本研究中约57%的护生因个人原因导致针刺伤情况发生。相关研究[19]说明,医护人员自身多学习一些与针刺伤有关的知识,可以在增强防范意识的同时,有效预防针刺伤,并从根本上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而职业教育培训是培养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和提高护生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相关理论知识重要方法。可通过讲座、印发资料手册或者理论考核等方式,讲解避免发生针刺伤的重要性以及发生针刺伤的危害性,强化针刺伤相关知识,从而有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和预防针刺后感染的发生。还可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示范规范的操作流程供护生参考学习,也有助于护生提高和掌握操作技巧。

(3)严格规范操作废弃针头及时处理。本研究中因二次处理锐器造成针刺伤的占23%,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理不当的占26%。因此,做到严格执医院安全标准,不要在针头上回套针帽或将针头重新插入输液袋等,消除危险因子,最大程度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4)采用安全型穿刺针 护理对象的不配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次穿刺造成躯体疼痛引起的,采用安全型的留置针,既减少了针刺伤的概率,保护了自己,也减少了病人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疼痛,还可降低病人感染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指出,安全装置平均减少71%的针刺伤发生率[20],医院可对护生进行新型留置针和采血针的培训,加强护生的操作的技能。

(5)持操作环境的明亮宽敞 实际工作的环境光线是否明亮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有良好的视线和较大的活动空间,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若光线不好,在昏暗的光线下操作,无论是在处理针头还是为患者进行注射,很容易导致被针刺伤[21]。

(6)建立健全的上报系统 本研究有结果显示,有部分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即使清楚需要上报也没有进行上报,可能原因是上报流程过于复杂或是不清楚上报流程。医院应对护生普及针刺伤后的上报流程,或者简化上报流程,建立一个健全的上报系统,鼓励护理人员针刺伤上报,同时健全评估及随访制度,改变针刺伤低上报的现状。

六、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 作为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个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鉴于受多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护生针刺伤,在此呼吁各个医院,高职及高等学校和护理教师都应不断加强对护生职业保护培训和管理,加强护生自我保护意识,而护生自己也应继续提高其保护技能以防止针刺伤[22]。

参考文献:

[1]刘涛,孟润仙.医院感染管理中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防护指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69+271.

[2]秦小平,王兰英,李爱萍.271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09):53-54.

[3]史妍萍. 强化教育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4]豆亚娟,张晓英.护理人员遭遇意外针刺伤事件时的心理状态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7):121-123.

[5]瞿秋玲.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2-113.

[6]郑一宁,李映兰,吴欣娟.针刺伤防护的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8(12):1434-1438.

[7]王海燕,胡艳,赵君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8]蒋慧,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实习生针刺伤防护技能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4.

[9]RICE B D,TOMKKINS S E,NCUBE F M. Sharptruth: healthcare workers remain at risk of blood borne infection[J]. Occup Med (Lond),2015,65(3):210-214

[10]Workbook for Designing,Implementing,and Evaluating a 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R]. Atlanta: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08.

[11]Medical Protection Society. Needlestick injuries[EB/OL]:

http://www.medicalprotection.org/uk/england-factsheets/needlestick-injuries,2011-1:

[12]Mccarthy A. Urgent action needed in preventing sharps injuries [J]. Aust Nurs J,2010,17(11):17.

[13]饶凤英,肖秀丽.高职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研统计、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护生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6):120-122.

[14]钟慧红,严秀群,林树乔,王德俊.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05):423-425.

[15]于彦萍.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5):44+47.

[16]史妍萍. 强化教育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17]倪平,陈京立,刘娜.护理研究中量性研究的样本量估计[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78-380

[18]苏银利,李乐之.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88-90

[19]武迎宏,刘坤,袁晓宁等.北京市医务人员锐器伤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79-4981.

[20]郑慧芳,干铁儿,曹俊敏,杨依依.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护理与康复,2019,18(03):74-76

[21]张议丹.针刺伤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7):103.

[22]王晓松,曾慧.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志,2013,30(08):36-38+56.

致 谢

从开始写作至论文最终定稿,耗时数月的毕业论文终于写完,虽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确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内心深处充满成就感的同时还满含深深的感激之情。

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聪聪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阅我的开题报告,细心指出各种错误,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在论文初稿完成之际审查、修改我的论文,并且给我耐心讲解各种疑问,让我能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衷心的感谢我的学校给予了我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给我授业解惑的老师们,让我有了知识的积淀才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完成这篇论文。同时还要对王秀岚院长、陈千院长、实验室指导老师于凤兰老师以及全体护理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岭南医院的所有带教老师以及各科的护士长对我的教诲和关爱,让我在实习期间快速成长!

感谢一起实习的护理兄弟姐妹,愿意抽空填写我的问卷配合我进行数据收集,同时感谢岭南医院的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感谢在大学四年里给予我帮助的师长、师兄师姐、同学和朋友!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培育和付出,感谢我的亲人对我护理职业的支持和肯定!

再次谢谢大家!

 

附 录

附录1 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资料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学历

A.中专 B.大专 C.本科

3、你的年龄

A.18-20 B.21-23 C.24以上

4、你已在临床实习几个月

A.>3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5、是否发生针刺伤

A.否 B.是,1~2次 C.是,2~3次 D.是,4次以上

6、实习前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A.是 B.否

7、你是如何被针刺伤的(多选)

A.使用后锐器未及时处理二次处理时 B.将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C.采血时 D.将针头插入输液袋或输液瓶 E.为病人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 F.传递器械时 G.供应室回收器材时 H.封管 I.拔出输液针时 J.配置药液时 K.操作前拔针帽 L.其他 M.没有发生针刺伤

8、针刺伤时的工作状态(多选)

A.正常工作状态 B.工作较忙 C.工作较多空闲

D.抢救病人较紧急 E.其他 F.没有发生针刺伤

9、你针刺伤的原因(多选题)

A.老师强调过,但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B.老师没强调过,我没意识到

C.违反操作规程 D.防护措施不到位 E.采光不良,拥挤,嘈杂

F.工作繁忙,时间紧急,如患者催促或在抢救过程中等 G.患者不配合

H.利器盒未及时处理存放过满 I.来自病人或家属的压力

J.职业防护培训不到 K.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理不当 L.其他

M.没有发生针刺伤

附录2: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PA)问卷

知识部分

说明:下面条目是关于针刺伤及针刺伤防护的一些基本知识,请根据您的观点选择“是”、“否”、“不清楚”相应的选项。

1、被污染的针刺伤可导致HBV、HCV、HIV 等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

A.是 B.否 C.不清楚

2、被污染的针刺伤可能引起毒的传播

A.是 B.否 C.不清楚

3、注射器使用后,不应回套针帽

A.是 B.否 C.不清楚

4、必须回套针帽时,应单手回套

A.是 B.否 C.不清楚

5、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

A.是 B.否 C.不清楚

6、针、刀片等锐器使用后应在第一时间放入锐器盒

A.是 B.否 C.不清楚

7、徒手直接(手对手)传递锐器物可引起他人扎伤

A.是 B.否 C.不清楚

8、锐器盒应不超过满3/4满

A.是 B.否 C.不清楚

9、散落的污染锐器不可直接用手捡起放至锐器盒

A.是 B.否 C.不清楚

10、目前丙型肝炎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A.是 B.否 C.不清楚

11、若被HBV、HVC、HIV阳性源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具扎伤,伤口处理后,受伤者应立即进行基线检查

A、是 B、否 C、不清楚

12、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被刺伤后仍然存在HBV感染的风险

A.是 B.否 C.不清楚

13、若被污染的针头扎伤,第一步骤为边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污血边用流水冲洗

A.是 B.否 C.不清楚

14、当锐器上有可见的血时,血量越多,引起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A.是 B.否 C.不清楚

15、针刺伤引起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在专家评估后立即实施,最迟不超过24h

A.是 B.否 C.不清楚

16、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即使超过预防用药时间也应考虑用药

A.是 B.否 C.不清楚

态度部分

说明:下面条目是您对针刺伤及针刺伤防护的一些看法,请根据您对各个条目的认同程度,选择相应的选项。

1、如果我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将给我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我在工作中被扎伤的危险很高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3、我处在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之中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4、看到严童的针刺伤事件相关媒体报道或听到因针刺伤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事件,我对针刺伤的警揭性会提高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5、我认为不回套针帽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6、在工作中被扎伤是难以避免的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7、“不回套针帽”的做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容易做到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8、做好了个人防护,就可以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9、参加防护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很重要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10、若知道患者是乙型、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患者时,我会在工作时特别小心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11、为了预防针刺伤,我会遵守标准预防措施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12、工作中被扎伤后向相关部门上报很重要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行为部分

说明:以下问题是为了了解您在实习中的操作行为,请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如果此条目在您的工作中未涉及则选择“不适用”。

1、新病人入院后查看病历,了解其是否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2、进行锐器相关治疗前,告诉病人不要突然移动。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3、进行锐器相关治疗时,保持工作场所光线充足。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4、进行锐器相关治疗前,保持环境宽敞,避免被碰撞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5、为病人抽血时我会戴手套。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6、使用过的带针头的注射器,如果必须回套针帽时,使用单手回套。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7、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8、我使用针具后会立即将针头丢入锐器盒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9、接触病人后及脱下手套后我会检查双手是否有血渍或者伤口,并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0、传递锐器时给予口头提醒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1、锐器盒超过3/4满时,仍放入针头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2、注射器使用后,徒手(直接用手)分离针头和针。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3、我处理其他人使用过的废物盘是小心谨慎。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4、针刺伤发生后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之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处理,包扎伤口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5、若有皮肤破损,我会做好保护措施后在接触病人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16、我很积极参加有关针刺伤的教育或培训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F.不适用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和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和预防措施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2991.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10日
Next 2022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