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为语料,选取《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隐喻性谚语,采用统计、文献研究、归纳整理、例证说明等研究方法,从隐喻的基本要素入手,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源域、目标域进行具体分类,归纳总结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使用概况;同时,对源域和目标域分类的认知依据做出阐述,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来说明闽南隐喻性谚语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实例从交际、教育、修辞三个方面分析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功能,说明在认知视域下研究闽南方言中谚语隐喻现象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闽南方言;谚语;隐喻;认知
一、引 言
“谚语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广为流传的定型化的艺术语句,是人民智慧和生产斗争以及各种生活经验之总结和语言结晶。”①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汉语谚语和方言谚语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寻求突破,从隐喻的角度研究便是新的出发点。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更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②闽南谚语与隐喻方面相关的研究目前仅有肖模艳《闽南方言隐喻词研究》、李少丹《闽南谚语比喻探析》,在这里仍然把隐喻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没有上升到思维空间。随着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人们对隐喻理论的认识逐渐从文本修辞上升到认知视域,也逐步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张方方《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汉维谚语意义对比研究》、阳亚妮《认知隐喻视域下壮泰谚语比较研究》,但对隐喻性谚语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中外谚语各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深入对某一方言谚语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从认知角度对闽南隐喻性谚语展开的研究更是没有先例,这也为本文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空间。
《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是以收录闽南话日常生活语词为主的词典,据统计本文附有近8000条常用谚语,其中2350条属于隐喻性谚语。由于人们的理解不同和具体语境下的引申,有些同义谚语在各地的说法存在变异,《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通过调查收录,尽可能保持闽南谚语的原调和原意,使研究更加贴近真实,具有说服力。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收录的隐喻性谚语展开研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隐喻义进行解读,以此探寻闽南人民认知隐喻的思维和规律,有助于把握闽南谚语的意义和内涵,更好的认识和了解闽南方言。
二、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源域分类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或者经验去理解、经历另一种事物或经验。它包含两个认知域,一个是源域,另一个是目标域。目标域是隐喻表达所要解释的目标,一般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源域则是人们为了认识目标域而选择相对具体的概念。隐喻就是从一个人们比较熟悉或容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目标域。本章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源域分类进行研究,主要从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两方面深入探析。
(一)闽南方言谚语中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也称空间隐喻,主要涉及空间词汇与人类认知结之间的关系。③在语言表征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空间词汇来构建和表征其他概念,只是在空间词汇所表征的语义上,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在闽南方位隐喻中,喻体常用表示空间方位的具体概念隐喻地表达价值观念、社会地位、身体状态、情感等。但是闽南谚语中的方位隐喻并不多见,本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上/下”、“前/后”、“东/西”三组方位关系在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中所在的比例进行了数据统计,如表2-1所示:
表2-1方位隐喻的数量及占比情况
上/下 | 前/后 | 东/西 | |
数量 | 12 | 6 | 5 |
百分比 | 52.1% | 26.1% | 21.8% |
1.谚语中的“上/下”隐喻
经统计,在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中包含“上/下”方位隐喻的谚语共有12条,比例最多,说明闽南人民在口语表达中,更倾向于使用“上/下”这组方位隐喻作为源域,出现这种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字义上来看,在闽南谚语中“上”字本身也带有高、前的意思,“下”字更多用“落”字代替,所以“上/下”也可以说是“前/下”、“上/落”,范围更加广;其次从发音的角度来看,“上”“下”二字都是去声,使得谚语表达效更加轻快、直接。例如:
“上明不知下暗。”上司或上级清正奉公,但不知道下属或下级阴奉阳违,贪腐枉法。借用具体的方位关系喻指抽象的阶级关系。
“上天要钱,落水要命。”闽南方言中的“落”在汉语中意为“下”,在这里仍然是上下的方位关系。想上天求活路需要钱,掉入水中,又会命归西天,表达在人生奋斗前进的路途上想要求得出路,需要钱财支撑,否则遇到挫折困难,则一击溃败。喻指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上天也着落地来。”飞禽飞上天,最后还得栖息或生活在地面上。比喻能逃避得了一时,却逃避不了一世。
2.谚语中的“前/后”隐喻
经统计,在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中包含“前/后”方位隐喻的谚语共有6条,在闽南谚语中“前/后”主要用来表示辈分的先后顺序,可指亲戚关系、师徒、上下级等,例如:
“前人囝伓敢食后母奶。”多数后妻对前妻的子女总是排挤、轻视甚至虐待。这是民间长期存在的现象,所以前妻的子女对继母多是畏怯。喻指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作非分之想。
“后尾落船,代先上山。”最后上船的人,在船到达目的地时,却是最先登岸的人。喻指不按照顺序或规矩,僭越或抢先出头。
3.谚语中的“东/西”隐喻
经统计,在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中包含“东/西”方位隐喻的谚语共有5条,在闽南谚语中“东/西”不作为合称指代物品,只代表方位,隐喻义下两者大多分开单独使用,例如:
“东行西走,不如上山割草。”游手好闲到处逛,不如上山割点草做柴火还能有所收益。喻指不要浪费时光,利用时间可多做点有益的事。
“西北雨落绘过车路。”西北雨指夏季的雷阵雨。夏日骤雨,往往是区域性的,甲地下,乙地没下。也说“西北雨,落脍过塍岸”。说明夏天的阵雨往往雨量有限,仅一阵工夫,且分配不均,喻指力量有限,或分配不均。
(二)闽南方言谚语的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将人们抽象和模糊的心理活动、状态、事件、思想情感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指称、量化等。④本文对周长楫《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运用本体隐喻的谚语进行了归类,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本体隐喻做了数据统计,如表2-2所示:
表2-2本体隐喻的数量及占比情况
人 | 动物 | 生活用品 | 自然事物 | |
数量 | 67 | 202 | 10 | 29 |
百分比 | 22% | 65.6% | 3% | 9.4% |
由图可知,源域空间的取象动物最多,本身位于第二,自然事物及生活用品相对较少。这既反映出人类与动物的相似度比其他事物高的本质,也反映出闽南人民以动物隐喻为主的思维规律。
1.以人为源域
随着闽南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对自身,对他人的认识,在描述新的抽象概念时,根据相似的体验性,将自身的生理特征、生活情景纳入隐喻的源域,完成隐喻的构建。
以自身特征为源域,包括五官、手足、毛发、器官等身体部位的特征。
“五支掌头仔无平长。”用五个指头长短不一,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者事物不可能绝对平均和绝对相同。
“目眉毛短短,交人有头无尾。”民间面相术士认为,眉毛短的人交朋友总是有始无终。现多指目光短浅的人为一己私利交往的朋友,达到个人目的之后变疏远对方,友情往往不能持久。喻指交朋友要真诚以待,无情无义的朋友要慎交或断交。
以生活情境为源域,包括洗衣务农、买菜做饭、泡茶闲谈等日常琐事,例如:
“俭钱买菜脯,拿钱伺查某。”查某意为女人,一方面省吃俭用,另一方面把钱拿去嫖妓,喻指傻人做傻事,愚蠢至极。
“便所里点火。”厕所里臭气冲天,在此点火,烧起来也是臭气熏人,喻指多此一举,庸俗无趣。
2.以动物为源域
由于人类本身就是动物,人类作为高等动物与其他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同时动物也是闽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禽类,包括牛、猪、狗、鸡、鸭等例如:
“牛着是牛,牵到北京野是牛。”牛还是牛,牵到北京还是牛,用牛固执的本性喻指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性都难以改变,牛的性格特征得到凸显。牛作为上个世纪闽南农田耕作的必需品,本应是最令人赞扬和崇拜,但是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发展,不仅牛的价值逐渐淡化,而且老实、不懂变通的品行被放大,作为本体讽刺人品差劲却善于伪装自己的人。
“狗头勿发麒麟角,狗喙勿发象牙。”喻指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坏人不会得好报、坏人嘴里不会说出好话三层意思。
“鸡角啼应该,鸡母啼着刣。”公鸡啼叫是它的本能,合理合法,母鸡啼叫则违反常情,民间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喻指男人当家天经地义,女人当家则违反常情。
野生动物,包括蛇、猴、鼠、鳖、虎等,例如:
“龟笑鳖无尾,鳖笑龟粗皮。”龟嘲笑鳖没有尾巴,其实龟、鳖都是有尾巴的,只是尾巴短小而已。至于憋讥笑龟皮粗,其实自己也皮粗,彼此不相上下。也可说“龟笑鳖无尾”。喻指同类相讥,但无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蛇拍无死颠倒恶。”蛇打不死,它会反咬一口,变得更加凶狠。喻指没有把丑恶凶残的人斩草除根,会遭到其凶猛的反扑,从而埋下祸根。
昆虫类,包括虫、蜜蜂、蝴蝶、蚊子、苍蝇、虱等,例如:
“虫要命,人也要命。”小小的虫子尚且想活命,人更懂得生命是最宝贵的。也说“虫要命,鼠也要命”。喻指世间万物都有求生的欲望和本能,其中人的求生欲是最强烈的,因此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蜜蜂花丛走,红天赤日头。”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说明天气晴朗会出太阳。喻指好事就要降临。
3.以生活用品为源域
生活物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当生活物品的外形特征、使用规律与闽南人民要表达的抽象概念重合时,就会被纳入隐喻的源域空间中。
穿戴类,包括衣服、鞋子、帽子等,例如:
“雨衣再旧野遮雨。”喻指一个人无论有多少缺点,总会在某件事情上做出贡献。毡衣使用属性不受新旧影响的特点得到了凸显。
容器类,包括锅碗、鼎灶等,例如:
“鼎中未滚,鼎边沯沯滚。”锅中的水煮事物还没煮沸腾,锅旁边或四周的水或食物已经煮开了,喻指主体还没热或动起来,旁边非主体部分已经热腾腾了。与“皇帝不急太监急”义近。
“碗盘落桶会相磕,牛羊上路会相触。”正如碗盘放进洗碗盆里难免会相互碰撞,牛羊走在路上也难免会相互顶撞。喻指因天性使然,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争吵闹意见的时候。
工具类,包括针线、扫帚、拖把等,例如:
“针无两头利。”针一头是针鼻,一头是针尖,不可能两头都尖利。既喻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圆满无缺,又指不能两头兼顾。
4.以自然事物为源域
闽南人民在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认识了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物。由此,自然景物就成为了隐喻取象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花草、树木、雷电、风雨等。
植物类,包括花、草、树、水果等,例如:
“树大易招风,船大僫起碇。”大树容易受到风的吹袭,大船要迅速起锚来起航比较难,这则谚语隐喻高官名人较易招惹麻烦或非议,大工程或大物件较难启动或转移。大树和大船与高官名人和大工程的共性在隐喻中得到了凸显。
“花对花,柳对柳,粪箕对扫帚。”喻指好与好配对,差与差配对,常用于指男婚女嫁双方条件要能匹配,引申为物以类聚。
气象类,包括风、雨、台风、雷电、云等,例如:
“风台做了则回南。”台风平息之前,会先吹一阵南风,这时天气将放睛。喻事情终告结束或喻怒气已消,态度转趋和缓,甚至言归于好。
“云里跋落月。”从云端里掉落一个月亮来。比喻意外得到好处或意外收获。
天体类,包括太阳、月亮、星星等,例如:
“月有时会圆有时会缺。”月亮有时是圆而明亮的,有时也会是缺而不圆不很明亮。喻指人或事业的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成功兴旺发达,有时会受挫衰败。
“红天赤日头”天气像火一样红,说明天气炎热,也可以表示黄昏的红霞和余晖。
二、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目标域分类
目标域表示的是需要被了解的和被探索探索的事物或者现象,它体现的是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闽南方言中的隐喻性谚语的目标域同样体现了闽南人民对人生哲理、生活经验、婚姻家庭、喻事经商等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目标域进行了数据统计,如表3-1所示:
表3-1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各目标域的数量及占比情况
人生哲理 | 生活经验 | 婚姻家庭 | 喻事经商 | |
数量 | 173 | 111 | 63 | 56 |
百分比 | 42.9% | 27.6% | 15.6% | 13.9% |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人生哲理目标域的隐喻性谚语最多,生活经验次之,表示婚姻家庭和喻事经商的较少。由此,可以看出闽南是一个强调个人内在品质的地区,闽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既重视对人生哲理和生活经验的归纳,又重视对自身内在成长和对生活规律的把握。
(一)以人生哲理为目标域
人生哲理是指随着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总结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⑤为了使抽象事理被表达地更加清楚,闽南人民把相似性作为基础,找出生活情景与抽象事理间的关联,构建了隐喻。
1.以人生境遇为目标域
包括理想、拼搏、机遇、磨炼、奉献等,例如:
“地有三江水,人无四海心。”江河奉献水给大地,人群中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人,很难对人有宽容之心,喻指应该要学习江河无私奉献的精神。
“爱做犊首,免做牛腿。”喻指人宁愿独立自主,在小环境中做一个大人物,也不要为了在大环境中生存去附庸他人的人生哲理。
2.以品行修养为目标域
包括勤奋节约、善良诚信、谦虚慎言等,例如:
“鸡卵密密也有缝。”喻指人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东西也是有缝隙可钻的,也是会泄漏或暴露的。
“茶钴安金也是瓷。”瓷茶壶再怎么贴金也是瓷做的,喻指人再怎么乔装打扮,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3.以交际处事为目标域
包括交友、团结、变通、远见等,例如:
“臭头鸡仔”头长秃疮的鸡。这种鸡容易遭受到其他鸡争相啄其伤口。既喻指不合群、生性孤僻的人,又指被众人当作抱怨、泄愤或批评斥责的对象。
“倒墙碍着壁,倒树压着花。”外墙倒塌了,妨碍到内壁的安全;树倒了压到花。也可单说“倒墙碍着壁。”喻指彼此间有利害相关的各方会因其中一方的荣辱兴衰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或牵连遭殃。
(二)以生活经验为目标域
生活经验是指闽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总结出的行事规律。生活经验既包括自然经验,还包括间接经验。
以自然经验为目标域包括植物的二十四节气、生长习性等,闽南人民通过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情景来隐喻这些规律,使其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例如:
“伓竹也会出好笋,好竹也会出伓笋。”喻指孩子的好坏与父母、家庭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
“大暑播无死,三丛一升米。”大暑插的秧只要成活,三丛稻子就能割下一升米来。喻指只要不误时机,就有好结果。
2.以社会经验为目标域
包括养殖经验、成长经验等,例如:
“少年伤风骚,食老牵猪哥。”年轻力壮时放荡不羁,沉迷于声色犬马,上了年纪穷困潦倒了,只能做些类似赶公猪配种的事了,喻指年轻时放荡不羁,年老时哀愁叹惋,后悔莫及。
“月头社会主义,月尾过渡时期。”月初像过社会主义那样富足惬意,月底就手头十分紧而必须像过渡时期那样缩衣节食了。喻指用钱没计划,月初有钱就过得宽裕,月末没有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凑。
(三)以婚姻家庭为目标域
在闽南方言谚语中,以婚姻家庭为目标域的谚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残留着重男轻女、婚恋为大的婚姻家庭观念。家境贫穷的家庭,女性地位更低,长辈和女性都渴望通过出嫁改变命运。
1.以女性婚恋为目标域
包含母亲对女儿出嫁的态度,例如:
“好花插牛屎。”漂亮的花朵插在牛粪上,喻指美女嫁丑夫或才女嫁拙夫,不幸又可惜,引申为明珠暗投。
“嫁的着,较赢路顶拾钻石。”嫁对了人,胜过在路上捡到了钻石。喻指婚姻是终生的大事,择偶择对了,将终生幸福受益。
2.以家庭地位为目标域
不同时期,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结婚前的角色是女儿,结婚后则成为母亲、儿媳或婆婆。例如:
“贼伓过五女门。”盗贼不进生有五个女儿人家。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中女儿很多,这个家庭就一定会贫困,连盗贼都不愿意进门偷东西,间接反映了女儿在家里的地位之低。
“甘愿担葱卖菜,伾愿甲人公家翁婿。”即使挑葱卖菜,也不愿跟人家共有一个丈夫,做人家的小妾。也说“甘愿嫁互担菜卖葱,伾愿甲人相共家翁。”喻指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愿做人家的小老婆受凌辱。
(四)以喻事经商为目标域
上面论述了以女性为主的婚姻家庭中的隐喻性谚语,喻事经商则以男性为主阐释。喻事与经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经商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态度,经商的过程便是喻事的过程。
1.以喻事为目标域
“会发炊发馃,伓发做甜馃。”会发酵的米浆可以做发馃,不会发酵的米浆就做年糕算了,喻指随遇而安或随机应变,不刻意求得特定结果。
“欢喜较好食补。”人做了顺心遂意的事比吃了补品还高兴,喻指心情舒畅、笑逐颜开的生活比什么都好。
2.以经商为目标域
“生理靠啄嘴,作田靠肥水。”种田要种得好就少不了肥料,生意要做得好也少不了好口才,喻指善于做广告和推销对做好生意有重要作用,也指做事注重方法,切忌盲从。
“生理人骗熟似。”做生意的人最爱欺蒙平日熟识的顾客,因为顾客对熟识的生意人产生信任感而丧失了警惕性。比喻生意人因受到熟识的客人的信任而取巧,最喜欢蒙骗他们而取利。
四、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认知依据
谚语被莱考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隐喻,表明谚语与认知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谚语中保留着许多量人类认知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思想规律。人类语言在社会发能够展历程中,使得谚语从描述详细具体的事物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认知理论,用不同事物间的相关性为基础,用已知的概念来认知未认识的理论去形成新的隐喻性谚语。因此,通过研究一个地区的方言谚语,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和认识闽南生活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反过来说,一个地区的环境对当地谚语的形成也会有所影响。
(一)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源域选择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闽南谚语源域选择的影响
首先,闽南是著名的东南花都,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花艺产业发展蓬勃,在培育人员与产业销售长期的接触交流中,与花、树相关的谚语自然就多了起来。例如:“花对花,柳对柳,粪箕对扫帚。”喻指好与好配对,差与差配对,常用于指男婚女嫁双方条件要能匹配,引申为物以类聚。由于优越的地理优势,除了花艺、农业较发达之外也正是由于农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充分,长期在山林湖海中工作的闽南人民,对方位的认知要求更高、更频繁,所以与之对应的方位隐喻谚语也相继出现。
其次,闽南是沿海亚热带气候,夏季暴雨、台风多,特殊的气象拓展了认知的范畴,出现与北方谚语不同的源域。“风台做了则回南。”台风平息之前,会先吹一阵南风,这时天气将放睛。喻事情终告结束或喻怒气已消,态度转趋和缓,甚至言归于好。
再次,闽南农业主要以农耕作业为主,按照传统的农作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方面为了方便运输,另一方面受经济的限制,闽南农民在工具的选择上仍然以牛耕为主,所以牛在闽南农村地区的地位颇高。与此相联系的家禽类动物的特征也是人们喜爱用来隐喻事物的谚语素材。例如:“鸡角啼应该,鸡母啼着刣。”公鸡啼叫是它的本能,合理合法,母鸡啼叫则违反常情,民间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喻指男人当家天经地义,女人当家则违反常情。
2.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源域选择的影响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渐渐发生了社会分工,女性的活动范围便渐渐从农业向家务转移。女性更多的机会在茶余饭后闲谈,对人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更加全面、细致、深入,成为闽南谚语创作新的语料来源。谚语源域中的动物往往是“鸡”“狗”“猪”一类的家禽家畜,器物则是“桌腿”“鼎灶”“衣服”“扫帚”之类家庭中常见的物品。例如:“碗盘落桶会相磕,牛羊上路会相触。”正如碗盘放进洗碗盆里难免会相互碰撞,牛羊走在路上也难免会相互顶撞,喻指因天性使然,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争吵闹意见的时候。
其次,在闽南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对于身边不善、不孝、不忠的男性,女性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通过隐喻的方式讥讽表达愤恨。例如:“俭钱买菜脯,拿钱伺查某。”查某意为女人,一方面省吃俭用,另一方面把钱拿去嫖妓,喻指傻人做傻事,愚蠢至极。
(二)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目标域选择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闽南谚语目标域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目标域选择的影响主要是对生活经验和喻事经商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闽南地处东南沿海,多丘陵,适宜竹子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一些自然植物的生长习性、外表特征对闽南人民创作谚语提供丰富的素材。如:“伓竹也会出好笋,好竹也会出伓笋。”喻指孩子的好坏与父母、家庭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处于沿海的地理优势既有利于海产生意的开展,又毗邻东南亚国家,华侨众多,拥有大量出国工作发展的机会。闽南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迅速,人口众多,人际关系复杂,处事、生活经验丰富,有利于生活经验和喻事经商谚语目标域的创作。如:“倒墙碍着壁,倒树压着花。”外墙倒塌了,妨碍到内壁的安全;树倒了压到花。也可单说“倒墙碍着壁。”喻指彼此间有利害相关的各方会因其中一方的荣辱兴衰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或牵连遭殃。
2.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目标域的影响
社会文化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人生哲理和家庭地位影响较多。
首先,从前面的分类可以看出闽南谚语目标域的选择集中在人生哲理上,我们南方人较北方人随秉性更加含蓄拘谨,但拼搏奋斗的精神传承却十分深刻,像“爱拼才会赢”、“输郎不输阵”这类的谚语传播十分广大深远。
其次,从以上说明的自然因素中,决定闽南地区的发展是开放、多元的,带动闽南的经济、文化,改变原本致力于第一产业的闽南人民的思想观念。为了抓住新形势下的机会,充足的打拼精神和信心是必要的,与此同时,人生哲理的隐喻性谚语应运而生。例如:“有经霜雪有逢春。”经历了风雪困苦之后,就会迎来万物生长的春天,喻指苦尽甘来,渡过难关,前途光明。
再次,婚姻家庭主要一方面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所影响,另一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男女由于体力原因形成的自然分工,也成了男女不同社会地位的定论。至于作为附属品的女性能力如何,社会地位如何,是不受关注乃至被打压的,因而谚语的目标域选择也呈现出这样的倾向。例如:“贼伓过五女门。”盗贼不进生有五个女儿人家。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中女儿很多,这个家庭就一定会贫困,连盗贼都不愿意进门偷东西,间接反映了女儿在家里的地位低下。
五、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功能分析
(一)促进交际的功能
首先,谚语隐喻可以有效的传递信息。前面已经分析了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类型,由此得出,隐喻大部分是以熟悉的事物作为源域,这就缩短了人类与谚语的距离,使得闽南人民和隐喻性谚语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和感。正是这种“亲和”,让人在交往过程中觉得多了一点自然纯朴,少了一些尔虞我诈。由于,谚语隐喻的源域来自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在口语表达时朗朗上口,不会产生距离感,所以运用隐喻性谚语,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能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其次,谚语隐喻使情感交流更幽默有趣。隐喻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精炼,一个短短的词语就可以表达很多意思,不仅可以引起听话的人对整个相关的事情和语言环境的联想,还可以让人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避免尴尬。虽然有一些谚语的隐喻义都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但是谚语隐喻善于利用这一个特点来表示贬义,哪怕是批评也不会让对方或听话者感觉尴尬。如:“伓食家己囝”,再凶猛的老虎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喻指家人之间要互敬互爱。
(二)增加修辞的功能
闽南谚语本身具有多种修辞功能,而在闽南谚语中使用概念隐喻又可以发挥丰富的修辞作用。谚语来自于民间,大部分以口头形式出现,形象性是口头谚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喜欢用简单易懂的事物来映射抽象深奥的道理,有助于理解。因此,人们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概念隐喻来达到更好的修辞效果。我们能够运用动物身上的某些特征去隐喻人的性格,也可以用植物的某些特质隐喻其他事物本身的性质。例如:“白豆腐会出血”,意为极其能说会道,或不顾事实,巧言诡辩。这句谚语在闽南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白豆腐也能讲出血来”。这句谚语中人们将“出血”现象套用在“白豆腐”上,赋予其动物或者人的性质。换言之,赋予了其另一实体的特性,闽南民间非常形象地通过这句谚语表达会巧言诡辩的能力。“笔是心灵的喉舌”,意为心里所想的,写下来形成文字,看文字就可以了解作者的为人。自古以来,闽南民间就认为“心”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该谚语将“笔”喻为“喉舌”,赋予了笔某种人的特征,是拟人隐喻的一种。“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这则谚语借助“佛”来表达人的价值观念,认为人在世上要争气,要拼搏。佛本身不存在“争”这一动作过程,在“佛”身上也赋予了人的特征,更加突出隐喻的修辞功能。
(三)辅助教育的功能
闽南谚语包含丰富的知识价值和智慧价值,二者可通过概念隐喻形象且生动地展示出来。其一,闽南谚语中的知识价值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得以体现,如历代的农事谚语、天气谚语等等,这类谚语所包含的生产生活的实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能够起到指导预示作用,也是人们对下一代人进行知识灌输的方式之一。但是,这类含有科学知识的谚语有些时候涉及复杂的客观现象的描述,因而人们使用概念隐喻可以简化这类谚语的理解。例如:“十二月甘蔗倒尾甜”,农历十二月成熟的甘蔗从头部到尾都甜,有时尾部比头部更甜,喻指苦尽甘来。其二,闽南谚语中的智慧价值往往也可以通过概念隐喻表达出来,如关于为人处事的谚语、家庭道德伦理的谚语等等,这类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可以形象地表达某一价值观,让后人通过概念隐喻理解复杂深奥的人生道理。例如:“扁担是条龙,一生吃伓穷”,意为扁担不仅在形状上像一条龙,而且代表着承担、勤劳、付出,喻指只要勤劳就会丰衣足食,培养勤劳为本的生活态度。在闽南文化中,龙含有正面、积极、神勇的语义特征。
概而言之,闽南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对于谚语的阐释和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通过概念隐喻这一简单的方式能够更好的理解谚语中复杂的知识和深奥的道理。
结语
隐喻既是人类认知世界工具,也是思维的体现。莱考夫教授也认为,隐喻是我们思维的方式,不同的隐喻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构建不同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收录的隐喻性谚语,就是从认知这一角度反映出了闽南人民的隐喻思维。本文从认知的视角对《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的隐喻性谚语进行了浅尝辄止的探究,归纳总结出了闽南人民在构建隐喻性谚语时的一些认知思维和规律,同时也尝试对闽南方言中隐喻性谚语的隐喻义进行了解读。此外,从概念隐喻功能的角度而言,闽南谚语中的概念隐喻既可以促进沟通交际功能,可以加深谚语的修辞功能,还有加强谚语的教育的作用。对于闽南谚语中概念隐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知和了解闽南方言,以此拓展闽南谚语研究的领域,同时试图补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实例。
注 文
①李丽.湘乡方言谚语隐喻认知阐释[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②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1998.
③赵海燕.汉语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探析[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16(07):40.
④赵海燕.汉语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探析[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16(07):41.
⑤赵海燕.汉语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探析[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16(07):43.
参 考 文 献
[1]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0.
[3]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1998.
[4]张方方.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汉维谚语意义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5]赵海燕.汉语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探析[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阳亚妮.认知隐喻视域下壮泰谚语比较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7]李丽.湘乡方言谚语隐喻认知阐释[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8]张慧智.汉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J].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冯英.汉语义类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0]杨培进.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
[11]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2]王任华.认知符号视角的汉语隐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3]杨昭.阿拉伯语隐喻性谚语的认知探析[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14]刘宇红.概念隐喻的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15]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肖模艳.闽南方言隐喻词研究[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17]戴小彬.比喻在闽南话谚语中妙用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18]李少丹.闽南谚语比喻探析[D].福建教育,2011年第1期.
致 谢
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谨向四年来在工作和学习中给予我帮忙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李频华老师,她对我的毕业论文始终给予密切的关注,在她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我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温柔亲切的指导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李频华老师!
其次,感谢同组的其他三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她们经常关心我的写作进度,在写毕业论文的这段时间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意见。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最后,向评审论文的各位专家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