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摘要: 采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和《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接近中等水平;男生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

  摘要:采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和《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接近中等水平;男生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在觉得未来迷茫这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班干;艺体生在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失败恐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这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完美主义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条理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在条理性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班干;大二学生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得分;在担心错误因子上,艺体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在条理性因子上,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体生;大学生完美主义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就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关系而言,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为正相关,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都与完美主义的五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条理性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觉得未来迷茫为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失败恐惧;完美主义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从1990年起,完美主义的研究就开始在心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展开。许多学者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格特质,并且具有批判性的自我评估倾向。最近几年以来,有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在大、中学生中存在较多,尤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在我们的平常的学习和工作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都会出现渴望成功、担心失败,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部分人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督促自己不断努力,最后能够取得成功;也有一部分人会因为追求完美、害怕失败而不敢面对挑战,他们选择逃避现实,最后会失败。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失败恐惧的概念在1966年由Atkinson第一次提出来,以后心理学界关于失败恐惧的研究才变得丰富起来。失败恐惧产生于我们失败的经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很多情景,比如说各种类型的考试、找工作等,这些挑战如果不能成功就会使个体产生失败的体验,并且伴随着许多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些会导致人们没有勇气面对困境,害怕失败,甚至回避目标情境,这可以使他们避免失败的结果。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阶段的学习和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时期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大学生所处在的学习氛围也比较开放,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大学生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在经历高考的激烈竞争后,学生时代的升学压力、考试压力刚刚结束,又要重新面临大学里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大学毕业的就业压力也可能使他们感到困扰,这些都有可能使大学生出现失败恐惧。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久而久之会使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失败恐惧和完美主义的关系研究,可以为高校管理部门及班级辅导员提供大学生日常管理和学习指导工作的依据,为改善大学生的失败恐惧提供教育意义,从而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2概念界定

  1.2.1失败恐惧
  在心理学界中,失败恐惧在1938年就被第一次提出,最初来源于对成就动机的研究。Murray通过研究发现躲避失败是人们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
  1953年,McClelland和Atkinson首次提出失败恐惧(FearofFailure)概念作为成就动机中成功希望的对立面,成功希望是一种期待奖励的趋近动机,而失败恐惧则是预期到可能的惩罚的回避动机【1】。
  在1957年,有学者认为失败恐惧的含义是人们回避目标指向活动中自我表现的倾向或者是一种感知失败带来的羞辱和愧疚的能力,因此失败恐惧的主要情感就是羞愧、焦虑。
  在1969年,国外研究者Birney将失败恐惧定义为个体预料到自己失败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产生的害怕失败的情绪。他认为失败这件事对于个人本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失败所带来的各种结果才是使个人害怕、恐惧的根源。
  在2001年,心理学家Conroy也对失败恐惧进行解释,个体在行动之前会根据任务难度以及个体自身的能力来进行判断,形成一种动机的认知评价【2】。人们估计自身可以达到目标时,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当人们判断自己完成不了任务时,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很消极的事件,此时人们会焦虑、不安。因为失败引起个体价值感的剥夺,所以失败导致了恐惧【3】。例如,较差的分数会使个体认为自己不是那么聪明【4】。
  在2007年,我国的心理学家孙晓东和汪玲对失败恐惧的定义是个体在从事成就活动时因预期自己可能达不到某种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5】。
  1.2.2完美主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追求完美主义特质是自我在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二个时期(肛门期)出现停滞前行的一个结果【6】。
  在1956年,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追求完美主义的实质是补偿个体过分自卑的心理。人们身上会有一些缺点,可能会导致自卑感,通过努力完善自身,从而使自己达到完美主义的状态。在阿德勒的理论中,这种追求完美主义是积极的,对个体是有益的。
  与阿德勒的理论相反,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妮认为完美主义对个体是不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们经常会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完美主义者将真实自我以及完美自我等同起来,为了维护个体的完美形象,忽略了自身的缺点或者个体正在遭受挫折,个体会以追求完美的方法来努力,从而达到目的。
  在1965年,心理学家霍兰德对完美主义进行解释,他认为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产生抑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无望感,因为个体忽视了内在真实的自己,过长的时间来追求外在的标准,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活达到完善。
  在1978年,心理学家汉姆查克也提出了关于完美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动力变成回避失败时,追求完美主义就变成了一种病态,这一类型的人们就可以称为神经质完美主义者。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所拥有的成功不满意,他们从来都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可以更加的拼尽全力。与神经质完美主义者相反的是正常完美主义者,这一类型的人们对自己得到的成功感到满意,只要自己努力过了就会感到高兴,可以容忍自己身上的不足。
  在1980年,外国学者伯恩斯认为完美主义者是不幸的,他们给自己定下很多高标准,经常把自己与一些成功人士作比较,所以看到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各种不足,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心理经常是焦虑不安的,深感压抑。
  在1989年,Halgin对完美主义者进行解释,完美主义者因为达不到预定的理想目标受到强迫性的内驱力的折磨。
  在1995年,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张春兴提出了他的关于完美主义的理论,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指的是个体在工作上对自己和周围人士的一种高要求的态度,完美主义者对所有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按照理想的高标准进行下去。

  1.3研究的现状

  1.3.1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研究现状
  1.3.1.1失败恐惧相关理论的研究
  早在1938年就有学者开始对失败恐惧进行研究,随后的几十年,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学者都对失败恐惧进行研究过,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失败恐惧的定义进行界定。另外,不同的心理学派关于失败恐惧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差异。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对失败恐惧进行解释,他认为这种恐惧童年期的的性心理冲突引起的[7],个体对危险不同的归因促使恐惧程度的不同。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们早期的童年经验以及病理学基础都对失败恐惧有重要的影响,个体会把重要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失败恐惧。
  认知学派中的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8],个体是趋近动机还是回避动机取决于这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如果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大于避免失败动机的强度时,个体就会乐于开展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相反,如果个体避免失败动机的强度大于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度时,个体就会不愿意开展新的活动,甚至回避活动。这种回避失败动机比较强烈的人们就会产生失败恐惧,通常会躲避目标活动,从而避免了目标活动可能会失败的结果,个体做出了消极的退缩的行为活动。
  认知学派中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认为,习得无助型的人们倾向于积极的外归因和消极的内归因,通常认为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了成功,而内部的稳定因素导致了失败。这种心态会使人们在面对有可能会失败的活动时倾向于退缩,甚至放弃,所以往往是习得性无助型的人们更易于产生失败恐惧的心理。
  在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中,外界的环境事件、个体的生理状态和内部的认知过程共同决定了情绪,而且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是认知过程。每个人对同一个外界环境事件有着不同的认知评价,所以不同的人在同一刺激面前会有不一样的情绪,进而有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拥有失败恐惧心理的人们采取回避活动的行为方式的根源是他们用消极的方式来解释失败的情境。
  通过以上的理论观点,可以看出不同学派对失败恐惧的解释的侧重点不同,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失败恐惧的理解和解释也会变得愈加丰富。
  1.3.1.2失败恐惧测量工具的研究
  对失败恐惧进行研究过的测量工具相对较多,但普遍使用的测量工具较少。
  在1935年,早期的研究者使用主题统觉测验法对失败恐惧进行测量,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讲述他手中的图片内容,对内容进行想象、故事构建,主试通过被试的描述来判断他们的失败恐惧程度。此方法可以通过被试的讲述暴露其内心真实的动机,缺点是评分缺乏客观、公正的标准,并且难以对结果进行有效解释【9】,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普遍使用。
  在1969年,有学者在主题统觉测验基础上发展出敌对压力量表,这是投射测验的一种,对被试的描述来计分,所以也不能普遍使用。
  此后,有研究者使用学生动机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中的分量表来测量失败恐惧,但学生动机量表只适用于学校环境中的学生群体,成就动机量表中“回避失败”分量表是单维度结构,因此这两个量表不能普遍使用。
  另外,也有学者曾经用考试焦虑测验来对失败恐惧进行测量,这样做的理论基础是失败恐惧和考试焦虑被认为具有相似的概念结构【10】,但考试焦虑测验只适用于考试的情境,所以这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较少。
  Conroy等人为了测量失败恐惧的程度编制了《失败表现评估量表》,其中五个失败恐惧的因子是: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未来迷茫、重要他人对自己失去兴趣、令重要他人失望。之后,国内心理学研究者孙晓东把此量表在我国的中学生和研究生人群中进行修订,本研究所采用的正是孙晓东的修订的中文版《失败表现评估量表》。
  1.3.1.3失败恐惧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前,有对中学生、运动员失败恐惧的研究,但对于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研究较少。王丽坤在他的硕士论文中研究发现,大学生整体水平的失败恐惧程度比较低,但是依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相对较高。他发现,在性别方面,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低年级的大学生失败恐惧在各个维度上都显著低于高年级大学生。接下来,论文将从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班干、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专业这些角度入手,对大学生失败恐惧进行分析讨论。
  1.3.1.4失败恐惧后果的研究
  失败恐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人们为了成功而努力奋斗,另外一方面也会使人们产生深度焦虑,缺少动机水平,逃避目标活动。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避免考试失败往往采取作弊的方法,也有学生因为自身的失败恐惧选择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不仅如此,失败恐惧还有可能使个人形成厌食症、焦虑和抑郁、临床头疼等后果。
  1.3.2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研究现状
  1.3.2.1完美主义测量工具的研究
  在完美主义的研究中,一般采用量表来对完美主义进行测量,几十年来随着完美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完美主义量表也在不断的完善。
  起初,心理学家认为完美主义特质是单维度的人格缺陷,所以学者们制订了单维度的完美主义量表,单维度的完美主义量表都比较简单,在应用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Frost等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完美主义“多维度”的概念【11】,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编制了多维度的完美主义量表,应用比较多的有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休伊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本研究采用的是由訾非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大学生完美主义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2】。越是追求完美主义,越是倾向于对结果的消极评价【13】。
  1.3.2.2完美主义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研究比较少。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程度较高,在条理性因子上得分最高,而在担心错误因子上得分最低。完美主义在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1.3.3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现状
  当前对于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研究比较少,对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关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篇论文将从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此来寻找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性,借此为改善大学生的失败恐惧提供教育意义。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师范本科学生330名作为被试进行调查,最后有效问卷一共有318份。其中有160名男生,158名女生;大一学生70人,大二学生74人,大三学生77人,大四学生97人;文科学生127人,理科学生159人,艺体生32人;农村户口191人,城市户口127人;独生子女136人,非独生子女182人。

  2.2测验工具

  2.2.1失败表现评估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国内学者孙晓东在心理学家Conroy在2001年编制的《失败表现评估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中文版《失败表现评估量表》。此原始量表共25道题目,这些题目分别属于5个失败恐惧因子,包括: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未来迷茫、重要他人对自己失去兴趣和令重要他人失望。国内学者孙晓东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经过删减只留下20道题目,取原量表五个维度中的四个:“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未来迷茫”、“令重要他人失望”作为为中文版维度的名称,并且把原量表中“重要他人对自己失去兴趣”改为“害怕社会价值降低”。此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被试根据他的个人主观感受填写量表,分数越高代表被试失败恐惧的程度越高。该量表中文版信效度较好。
  2.2.2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本研究把訾非在2006年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作为完美主义的测量工具。原始量表是由Frost在1990年编制的,在2006年我国学者訾非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分别采用探索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该中文量表进行了检测,对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其Cronbach’sa在0.63-0.82之间。量表有五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期望。“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父母的期望”这三个维度是消极的完美主义特质,“个人标准”、“条理性”是积极的完美主义特质。这个量表总共有27道题目,采用里克特式五级评分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每个维度的高分表示其更向于该维度所测试的完美主义倾向。“担心错误”较高的人过于担心出错,甚至一点小错也会让他认为没有达到规定标准。“行动迟疑”反映个体在做某一件事时,经常感到不满意,犹豫不决。“个人标准”是完美义者遇到不利的环境和条件时,不能根据现实需要调整自己的标准,期望自己完全胜任每一件事,超过别人。“条理性”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过度追求条理化和组织化。“父母期望”指个体在成长期间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亲的较高的期望。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a为0.81以上。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该量表作为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测量

  3结果

  3.1大学生失败恐惧现状

  3.1.1总体情况
  使用SPSS19.0软件对318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他们的失败恐惧的总体情况,如表1: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如表2所示,说明性别只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群体存在性别差异,即男生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失败恐惧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而在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和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2.2.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失败恐惧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3: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说明是否班干部只在觉得未来迷茫方面有显著差异,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在觉得未来迷茫这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是班干的大学生。
  3.1.2.4.大学生失败恐惧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通过对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失败恐惧进行独立样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年级在总分以及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这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1.2.6.大学生失败恐惧的专业差异
  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如表8所示,量表为五级评分制,所以完美主义的中值是3。从表中可以看出,完美主义总分项目均值是3.088,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在条理性因子得分上最高,项目均值为3.693,而在担心从错误的因子得分上最低,项目均值为2.508,在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上的得分居中。
  3.2.2差异研究
  3.2.2.1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性别差异
  对男生和女生的完美主义程度进行分析,表9为所得结果: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说明生源地在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这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2.2.3.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是否班干部差异
  通过对是否是班干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1所示: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这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2.2.5.大学生完美主义的年级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被试在大学生完美主义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13所示: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在父母期望方面、个人标准方面、行动疑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专业在担心错误和条理性这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担心错误因子上,艺体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在条理性因子上,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体生。

  3.3.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关系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从上表中可知:
  (1)担心错误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失败恐惧总分相关,且为正相关。
  (2)条理性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觉得未来迷茫相关,且为正相关。
  (3)父母期望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失败恐惧总分相关,且为正相关。
  (4)个人标准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失败恐惧总分相关,且为正相关。
  (5)行动疑虑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失败恐惧总分相关,且为正相关。
  (6)完美主义总分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失败恐惧总分均相关,且为正相关。
  (7)失败恐惧总分与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均相关,且为正相关。

  4讨论

  4.1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失败恐惧的整体情况分析来看,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不高。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因子得分最高,害怕社会价值降低因子得分最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因子得分中等。可能是因为学生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的校园,接触的人和事情与之前相比都变得不一样,感觉自己是个成年人了,更加在乎自己的面子问题,害怕内心体验到羞愧和尴尬,但因为自身还没有进入社会,所以不是很害怕社会价值降低。
  在大学生失败恐惧的性别差异检验中,在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和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群体存在性别差异,即男生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失败恐惧程度明显高于女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的社会认知中,男性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在社会工作中要独挡一面,要赚钱养家,对男性有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社会的要求,男性要不断努力工作,害怕社会价值降低。
  在是否班干的差异分析中,大学生是否班干只在觉得未来迷茫方面有显著差异,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在觉得未来迷茫这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是班干的大学生。
  这可能是担任过班干部的大学生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锻炼了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较强,有利于培养自信心、责任心,对未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反,没有担任班干的大学生接触的人比担任班干的大学生要少,眼界相对没有那么开阔,对自己的未来的工作规划可能没有考虑得很周到,觉得未来迷茫。
  在大学生失败恐惧的专业差异分析中,专业在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这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专业在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艺体生在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普遍对艺体生有所偏见,认为只有学习不好,文化课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才会走投无路为了考上大学才做艺体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艺体生们久而久之会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文科生、理科生,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害怕失败。
  从大学生失败恐惧的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年级的差异分析中,可以得知失败恐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这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2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现状分析

  从总体结果分析可以得知,大学生完美主义处于中等水平。在条理性因子得分最高,在担心错误的因子得分最低,在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上的得分居中。这可能与现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有关,做事更加严谨,冷静思考,事前做好详细规划,只有这样才会避免犯过多的错误。
  在大学生性别的完美主义差异检验中,结果显示性别在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担心错误、条理性这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条理性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事的严谨性不如女生,不够细心,可能有些毛躁,会因为粗心犯一些小错误,而女生更具有条理性。
  在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是否是班干的差异研究中,结果显示是否班干部在条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是班干的大学生。班干部处理的学生工作比较多,当所有的工作和学习方面的事情都堆积在一起时,他们有可能就变得忙乱。而不是班干的大学生时间就相对的空闲,不会那么的忙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处理得更加得心应手,他们的条理性比是班干的大学生更强。
  在大学生完美主义的年级方差分析中,年级在担心错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得分,而在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这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此时的大学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心态开始放松。当学生们进入大二时,课程增多,学习较繁忙,经过一年的学习对自己专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担心自己现在如果出现学习上的错误对未来有不好的影响。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对大学环境比较熟悉,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有可能做好的细致的规划,不会再感到束手无策,担心错误的频率也会减少许多。
  在大学生完美主义的专业差异分析中,在担心错误和条理性这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担心错误因子上,艺体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这可能与当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中艺体生的地位有关,家长们会认为艺体生学习不如文化生好,造成艺体生没有较强的自信心,会担心自己是否又做错了事情。在条理性因子上,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体生。这可能是因为文科生中女生占大多数,女生自小被父母教育得更加细心谨慎,条理性更强一点。
  在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这两个差异分析中,可以得知完美主义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4.3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相关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失败恐惧总分与完美主义总分呈正相关;担心错误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条理性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觉得未来迷茫为正相关;父母期望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相关,且为正相关;个人标准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相关,且为正相关;行动疑虑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呈正相关。以上研究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水平越高,个体失败恐惧的感受就越强烈。如果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指向行为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存在完美主义倾向,个体就容易产生失败恐惧的心理。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会因为自己一次的失败而对自己不自信,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会害怕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产生失败恐惧心理。

  5结论

  第一,大学生失败恐惧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在五个维度中,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的项目均值最高,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项目均值最低,令重要他人失望、觉得未来迷茫和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这三个维度的项目均值是中等;男生在害怕社会价值降低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在觉得未来迷茫这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是班干的大学生;艺体生在害怕较低的自我评价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失败恐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这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大学生完美主义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在五个维度中,条理性因子得分最高,在担心错误的因子得分最低,在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上的得分居中;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条理性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是否班干部在条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是班干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是班干的大学生;年级在担心错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的在担心错误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得分;在担心错误因子上,艺体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在条理性因子上,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体生。大学生完美主义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最后,就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关系而言,失败恐惧总分与完美主义总分为正相关,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都与完美主义的五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条理性与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觉得未来迷茫为正相关。

  6关于教育的建议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有很重要的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失败恐惧和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探索,为改善大学生的失败恐惧提供教育意义,从而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6.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成败观

  成败观是对成功与失败的基本看法,正确的成败观是把失败或成功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的良好思想准备。人的一生需要经历过许多次的磨难、失败、挫折,成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成败观,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要气馁,也不要灰心,要有坚持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家长和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并在失败中主动帮助孩子总结教训,建立适度的期望水平,鼓励孩子在挫折中奋起。当学生依靠自己的意志努力取得成功时,父母和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要鼓励学生要积极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使他们激发自身的潜能,树立信心。只有如此才能慢慢改变学生的成败观念,减少对失败的恐惧,正确看待失败,在目标活动面前不退缩,勇敢向前。

  6.2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完美主义观

  有一些大学生完美主义观念较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失败,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完美的,是对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完美形态的破坏。因为失败,他们害怕体验到羞愧和尴尬,害怕社会价值降低,认为失败会令重要他人失望,会觉得未来迷茫,会造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完美主义者追求十全十美,如果稍有失败或不满意就会陷入矛盾的心态。但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它是走向成功的必经阶段。家长和学校的教师要教导学生完美主义也可以犯错,但必须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第二次的同样错误。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只要自己用尽全力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要太严格,过于追求完美只会让结果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能太过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恰当的目标和要求,不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左右。要学会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甚至可以试着给自己的标准打点折扣。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各有所长所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孙晓东.失败恐惧的成因及其与自我价值保、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ConroyDE,PoczwardowsliA,HenschenKP.EvaluativecriteriaandconsequencesassociatedwithfailureandSUCCESSforeliteathletesandperformingartists.[J].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001,13:300—322.
  [3]ConroyDE.Progressinthedevelopmentofamultidimensionalmeasureoffearoffailure:Theperformancefailureappraisalinventory(PFAI).[J].Anxiety,StressandCoping,2001,14:431-452.
  [4]汪玲,孙晓冬.失败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29(6):79-82.
  [5]ConroyDE.Fearoffailure:allexemplarforsocialdevelopmentresearchinsport.[J].Quest,2001,53:165-183.
  [6]高旨利.大学生完美主义、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拖延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王丽坤.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拖延行为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朱晓鑫.高中生失败恐惧、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栗晓东.农村初中生失败恐惧与依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刘莹.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D].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佟月华.大学生完美主义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6,20(3):277-279.
  [13]裴彩利.运动员完美主义、失败恐惧与自我妨碍的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2):134-13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8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0月12日
Next 2020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