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一首好歌不仅要用精湛的声音技巧来唱,还应有对歌曲细致的分析后,将其内容、情感深刻准确地表达出的演,要声情并茂、技艺结合,这就离不开对于歌曲的正确的处理与表现。本文以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熟悉了解歌曲的风格特征、分析与掌握作品、舞

  一、引言

  声乐艺术是听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特点主要在于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美好的声音来实现对于某种真情实感的艺术表达,所以就需要将歌曲中丰富的情感元素通过表演人员的表演来展现出来。歌曲是一种集合了丰富情感元素的艺术作品,歌系情之本、情乃歌之魂。学习歌曲演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难点在于如何将其长号,这就需要表演人员综合运用相关演唱技巧以及饱含深情的心去诠释歌曲的内涵。歌曲自身的艺术内涵最终要依靠表演人员的演唱才能够得以展现,所以作为一名歌唱艺术表演者应当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够做好对于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工作,本文即从歌曲处理与表现的全过程展开研究。

  二、熟悉了解歌曲的风格特征

  在接触一首声乐艺术作品之处,首先应当注意作品在速度上的标记情况,大多数歌曲或者其他形式的声乐艺术作品在开始阶段大多数都有标有表情或者速度的标识,这里的标识主要是用来提醒演唱人员的演唱情绪和演唱速度的,不同的演唱速度所表现的演唱情绪是不同的。
  确定好演唱速度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歌曲的旋律和曲调等等。这里笔者认为表演人员可以先将歌曲的曲调唱熟,尤其是高音部分要把握准确,同时主要临时变化音以及调号等。不同调号之间都有其独有的音程关系以及自然倾向性,不同的变化音可以让演唱人员对作品的具体调性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与了解。
  在歌曲的节拍方面,倘若是同一种节拍,则要注意其在强弱以及律动等方面的特点,倘若节拍种类繁多复杂,则需要演唱者通过反复的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的把握。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内心一定要有节奏,对于切分音符、符点音符以及三连音等等要做好恰当、自如、准确的表达。
  再者,要读懂作品的填词,掌握每一句歌词的字音,从而对歌词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每一首歌曲作品之中都蕴含着一些特定的中心思想,每一句歌词也都表达了一定的含义,我们应当在熟悉作品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对歌词加以正确的理解,这是正确处理与表现的前提基础。对每一个字的吐字发音都应当做到清楚与准确,将歌声与吐字有机结合,在这一前提基础之上再根据作品的实际内容进行气息安排。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歌曲的歌词与旋律是一致的,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可以依据乐句和乐节进行气口的划分,然而也有例外的情形,特别是一些由外文翻译过来的歌曲,很多情况下旋律的气口与歌词换气的气口不一致,也就增加了延长难度,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从而给予合适的安排。
  以上这些对于歌曲风格特征等方面的熟悉是对歌曲演唱处理与表现的第一步工作。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三、分析与掌握作品

  1、注意分析歌曲的调式与曲式结构

  歌曲作曲者对调性以及调式的运用对歌曲的基本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要将歌曲的内容以及蕴含在歌曲内部的情感元素充分正确的表达出来,就需要重视对于歌曲调式、曲式的分析与掌握。通常情况上讲,大调式的歌曲作品通常表现喜悦、自信以及明朗的情绪特征,比如类似进行曲一类的作品,通常都会表现出一种雄壮威武的气势;小调式的歌曲作品通常表现出一种哀痛、暗淡以及忧伤的情绪特征,这种歌曲通常表现为一种绵延悠长的感觉。歌曲作品通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曲式,最为常见的就是单段式,也可以称之为一段式的曲式。其通常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所组成,具有完整音乐思想的乐段,每一个乐句拥有的小节数目相等的称之为方整性结构。除此之外,歌曲作品中还存在有二段式以及三段式等等结构模式,歌唱表演人员要想完美的实现对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就需要对歌曲的曲式和调式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意分析歌曲的旋律线特征

  艺术歌曲之所以有感召力与表现力,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艺术歌曲具有舒展委婉而又激越高亢的旋律,也就是艺术歌曲的旋律线,通常可以分为平行、下行以及上行等三种形式。通常情况下歌曲的旋律线由平行、下行、上行集群互相之间的结合为主,其中大部分歌曲是由下行和上行旋律线之间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形态上与起伏的波浪比较相似,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歌声随着下行而不断减弱,随着上行逐渐增强,从而唱出那富有弹性与流动性的旋律。对于旋律线的分类通常是以歌曲作品中总的趋势为依据,不能单单的以一个单独的下行或者上行来判定一首歌曲做表现的内容,也不能采用见下行就减弱,见上行就增强的方法对歌曲进行处理,这样会导致演唱过程缺乏表现力与生动感,因此应当对歌曲进行完整的理解与分析。

  3、注意分析掌握歌曲的节奏

  节奏感是歌曲作品的支柱,同时也是乐感的核心所在,我们在对歌曲节奏的分析与把握过程中,既要做到稳定与准确,同时也要做到充满活力与动感。有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拍子的节奏为强、弱、强、弱,三拍子的节奏表现为强、弱、弱、强、弱、弱,而四拍子的节奏表现为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而在这些拍子形式的背后回荡的是歌曲作品的律动,只有现对这些拍子节奏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掌握,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歌曲的弹性与流动性。至于对于歌曲的表现手段方面,我们应当对一下两个问题加以注意,首先是节奏强弱的对比,强烈度的演唱在歌曲的表演过程中通常都是为了表达一系列比较激越的感情以及相关语气的增强而采用的,在对这样的乐段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于气息的使用与支撑,并在此前提基础之上运用好声带的闭合。对于强音通常应该采用科学的发声方式加以唱出,切不可采用喊叫的形式,因为喊叫仅是一种没有经过训练或者可以说是使用错误的演唱方式所导致的,不但对演唱者的声带有害,同时也会使歌唱显得没有美感而言,因此应当加以避免。在对于弱音的演唱方面也要同样需要加以重视和训练,弱音的表现应当是相对比较自然和放松的,倘若对其加以过分的控制就会使演唱的声音显得过于紧张和缺乏穿透力,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对于高音区的弱音则需要一定的控制加以实现,歌曲作品演唱过程中大部分时候都是采用中等音量来演唱的,强或者弱的演唱都是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力度对比,弱力度的演唱一定离不开强力度去加以对比,强力度的演唱也一定离不开弱力度去加以衬托,强弱交替是实现歌曲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再者就是快慢的关系,在对速度较快的歌曲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在演唱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定的律动与节奏感,从而做好快中有稳,快而不赶,倘若一味的追求快,那么整个歌曲的音乐节奏就会被消极的打破,而在对较慢的歌曲作品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慢中有动,从而保持歌曲节奏的流动性,同时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就会使歌曲的演唱效果显得过于呆板,也就丧失了歌曲原本应该具有的表现力。

  四、舞台上的处理与表现

  1、注意进入演唱角色

  歌曲的演唱要想能够将听众感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自己完全的融入到歌曲的角色状态之中,在声乐课上课的时候,声乐老师通常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唱出自我的情感,做到以情带声,同时要对歌词的含义加以深刻的理解,掌握歌曲自身的情感基调。这就是要歌唱表演人员在歌唱过程中走进正确的角色状态,因为歌唱人员只有对歌曲的情感基调有了一个正确合理的把握与理解,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真切,优秀的演唱人员不但能够对歌曲作品的艺术意境加以正确的把握与传达,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再创作,从而对歌曲作品的一些情感元素加以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就要求演唱人员在演唱过程中要唱出歌曲的真实韵味,熟练了一首新歌之后,根据其语言的特征以及情感的需求,自然而然在有关旋律音的演唱中添加进一些其他的音,也就是所谓的倚音、滑音、颤音以及装饰音等等,通常这样的表演会使歌曲显得更加的自然和动人,从而更加具有美感和韵味,这就是韵味和美感给歌曲作品所带来的新的生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演唱时精神紧张,致使歌唱时肌肉产生抖动的现象,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不会发出美好的声爵的。当然在歌曲的情感表现中也不要过分投情,有些人由于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失败的后果;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因此我们讲的“进入角色”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深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

  2、注意歌曲高潮部分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整个作品中感情表达最强烈的一部分,其通常都出现在力度较强或者旋律音较高的地方,高潮部分通常在歌曲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歌曲作品的高潮部分通常都出现在作品的接近尾声或者尾声的部分;其次,歌曲的高潮部分通常都是出现在整个作品的五分之三或者四分之三,也就是作品的中后半部分,整个作品中有一个发生发展以及向高潮部分推进的过程,这与音乐的发展规律是相符合的;第三,整个作品的旋律表现为轻轻的流动性,没有高潮部分,没有大的起伏,这种歌曲作品是非常常见的;最后,出现多个高潮的情况,很多作品因为音乐的发展以及表现等方面的需求,会出现几个高潮部分,这其中还有主高潮与次高潮的区分,在演唱过程中要重视对主高潮部分的突出。
  在对歌曲作品的高潮有了正确的了解与把握之后就要认真将其表现好,演唱人员需要依据自身的能力与体力情况,进行巧妙地安排和设计,从而力求做到最好的处理与表现。

  3、注意演唱过程中的表演与台风

  歌曲演唱者在舞台上通常对自己演唱的方法与音量比较重视,而对自身体态动作的考虑却相对欠缺,但是舞台上的表演有助于歌唱者更好的演唱发挥以及情感的更好抒发。倘若演唱者在舞台从头到尾就是站着不动,或者表现的过于呆板,或者手舞足蹈动作过于繁多,这些都会对歌曲的气氛造成破坏,达不到最好的处理与表现效果。恰当合理的表情以及形体动作是歌唱表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众与歌唱者两者之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听众在现场不单单只是为了用耳朵来欣赏歌唱者的演唱,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眼睛来欣赏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所以歌唱者在进行舞台歌曲演唱过程中,应当以尽可能自然的行为举止出现在观众面前,演唱人员的台风好坏对于整个歌曲的处理表现效果显得至关重要,演唱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演动作都是为了能够使歌曲被表演的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从而让听众在作品的歌声以及演唱者的举止仪态之中受到作品艺术意境的感染。演唱人员的台风通常包含了形体表现动作、目光、面容、站位、台步,甚至服饰、服装都要大方得体,所有的这些注意事项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包含真情实感,要将歌曲作品中的哭泣、愤怒、痛苦以及欢乐等感情元素加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将歌唱者的声音与作品本身优美的的艺术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听众能够受到深深的感染。

  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名优秀的声乐作品演唱者,不但要具备过人的声乐作品表演技能以及良好的嗓音等生理条件,与此同时,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要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只有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才能够更好的对歌曲进行处理与表现。艺术与文学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歌唱人员在提升自我表演技能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从而以不断提升的文化修养来促进自身在艺术水平上的提升,不断的开拓完善自我在歌唱过程中的表现力,听众也会随之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并接受它,从而使歌曲的表演过程逐渐达到感人的境界,对歌曲作品的内在情感元素实现淋漓尽致的表现,最终产生沁人心扉的艺术成果,实现对歌曲的完美处理与表现。

  六、结束语

  歌唱是一种要求歌曲演唱者加以全身心投入的艺术表演形式,不但要求歌唱者具有必备的,甚至是过人的声乐表演技能,同时还要对歌曲的深层次内涵与外延加以全面深入的把握与理解,从而在歌唱过程中加以全身心的投入。完美的歌曲表演应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协作完成的综合性艺术行为,具体来讲就是,要想将一首歌曲艺术作品处理好、表现好,歌唱者需要在具有一定演唱技能的同时,还要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以形象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是一项长久持续、永无止境的工作,这需要我们要毕生的精力加以研究和探索,随着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累积以及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歌曲处理与表现方面的研究必然会日趋深刻,并逐渐走向成熟,当然,也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在歌唱的天地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发掘出更多的声乐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J].中国音乐教育,1997,(1)
  [3]司瑞姿.高师声乐教学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致谢

  看着这短短几千字的论文即将完稿,不禁有一阵激动与喜悦充斥着我的全身。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在我的选题等方面都尽最大可能给我提供真挚的帮助和教导,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甚至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您很严厉,但是我从来一丝反感,因为我在您身上看到的永远是严谨的科研作风,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丰富活跃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这些都让我在切身学习和科研中受益匪浅。
  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在此过程中给与我的巨大支持和鼓励,你们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83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16日
Next 2020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