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诚勿扰》的运营看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

《非诚勿扰》是中国相亲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以该节目作为研究的对象,从而研究中国的相亲节目的发展。本文对《非诚勿扰》的运营进行了分析,对相亲节目的运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非诚勿扰》的成功得益于节目组的精心打造,如对灯光、音乐的精心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都市中大量剩男剩女的出现,相亲类节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重新席卷了中国大地,其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非诚勿扰》的运营为例,探讨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缘起和发展。

  一、相亲节目的缘起

  (一)《非诚勿扰》的运营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倾全台之力打造的一档婚恋交友节目,于2010年1月15日开播,由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孟非担任主持,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担任该节目的性格分析师。改版后的节目设计思路有两个即女生特权和男生特权。规则是每轮的24位女生,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三个环节来了解同一位男生,在这三个过程中,女生亮灯表示愿意继续下去,灭灯则相反。如果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位女生亮灯,主持人孟非则会询问男生的意见,男生同意的话就可以速配,如果场上无一亮灯的女生,男生必须失败离场。经过三关之后,仍然有多位女生亮灯,就会发生权利逆转,男生便有机会挑选自己心动的女生。2010年6月,各大媒体对相亲节目进行讨论,同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2010年6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提出“六不准”。010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率先批评了相亲节目的“拜金、涉性、低俗,宣扬偏离大众的价值观。]对电视相亲节目的xxxx、低俗等倾向进行规范和管理。而作为中国最有名的《非诚勿扰》也在整改之列,该节目从原来的突出话题性改变成为温情为上,主流的价值取向受到重视和强调。

  (二)相亲节目的产生与运营

  1998年湖南电视台的刘蕾创办了《玫瑰之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电视相亲时代。在生活压力加大的现代社会,“婚恋”、“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相亲节目在开放的西方社会和保守的东方都成为收视率较高的热播节目。与国内的电视台相比,早在1965年,X广播公司ABC就推出了堪称相亲节目鼻祖的《约会游戏》,而X也被公认为是电视相亲节目的源产地之一,如今这类节目仍然火爆。X广播公司的《单身汉》,福克斯电视台的《谁想嫁给百万富翁》是其中有名的电视相亲节目。而在德国,几乎每个电视台甚至公立电视台也推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几年前韩国SBS电视台推出的主要针对艺人的相亲节目《情书》受到韩国观众的欢迎,当前韩国另一相亲节目《黄金小姐》成为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各个国家的相亲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需要,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往往怪招频出。不仅在中国,西方相亲节目也是在批评和争论中成长起来,只不过其备受争议的时期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目前,西方的电视节目已经受到诸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一般情况下不敢逾越道德底线。中国的相亲节目不仅成为国内关注的热点,而且成为国外媒体的关注的对象。

  二、《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取得了相当好的收视率,相比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于2009年12月24日开播。]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而言,《非诚勿扰》是相对成功的一档电视相亲节目。

  (一)精心打造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台的《非诚勿扰》都是源自英国的FremantleMedia公司的《TakeMeOut》[《TakeMeOut》是英国的真人秀相亲节目,现有的相亲节目大多模仿该节目的方式,在中国,该节目的版权由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购买。]模式,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是《非诚勿扰》精心打造的环节成为该节目成功的关键。
  1、对节目的重视
  江苏卫视对《非诚勿扰》的开播非常重视,把该节目作为本台的旗舰之作。可以说,江苏卫视是倾全台之力打造了这样一个相亲节目。如该节目的主持人起用的是江苏台的新闻主播孟非,孟非是2004年的“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其平民化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认同,以新闻主持人的身份主持相亲节目,增加了该节目的可信度。反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虽然由经验丰富的刘蕾主持,但是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品牌节目更容易受到大众的青睐,《我们约会吧》只是其众多重点节目之一,相比较而言,江苏卫视对《非诚勿扰》的重视便成为其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甄选环节的慎重性
  一般而言,相亲节目的甄选环节大同小异,如《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在甄选女嘉宾时采用的环节基本是相同的。如首先对报名的嘉宾进行初选,选择较有个性的,如马诺、朱真芳等;之后打电话核实材料,对一些有特点的嘉宾往往通过实际考察才能入选。可以说每一个相亲节目对嘉宾的甄选都是慎重的。《非诚勿扰》甄选女嘉宾的环节与其他相亲节目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非诚勿扰》更重视嘉宾的诚实、诚信。该节目会与嘉宾签订一份诚信协议书,对xxxx行为采取抵制的态度,并用协议书作为对女嘉宾的规范和约束。
  3、现场音乐的精心设置
  音乐与现场的和谐搭配是《非诚勿扰》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非诚勿扰》的音效师蔡昆言对所有的场上配乐都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配乐都经过他的精挑细选。如主持人孟非在节目中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打拼的经历时,蔡昆言为之配上悲怆的《二泉映月》;节目开场时,蔡昆言一般配节奏感非常强的轻快音乐,配合主持人出场的步伐;为了配合场上的气氛,如观众在“尖叫”、“大笑”时,蔡昆言往往设置一些短平快的小音效,能够充分调动场上观众的热情;嘉宾的出场也配合着不同的音乐,如男嘉宾出场时配合的音乐《CanYouFeelit》,女嘉宾出场时的音乐是《Girlfriend》,速配成功后的《梁山伯与朱丽叶》、男嘉宾失败退场时的《可惜不是你》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非诚勿扰》当中节奏轻快紧凑的音乐甚至成为大众的手机铃声,网友甚至将所有的音乐进行整合。音效师会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场上的气氛对音乐进行调节,使之与现场的气氛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4、节目定位较高
  江苏卫视是相亲节目,针对的对象的年龄主要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主要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男女生,这个年龄段的男女正处在婚恋的主要时期。因此该节目不仅能够吸引该年龄段的男女,而且能够吸引家长和亲友的目光。这是该节目的一个定位,其次这一节目还超越了“相亲”的界限,探讨了当代青年男女的婚恋观和家庭生活价值观。无论是节目中少数女嘉宾的拜金倾向,还是对富二代个性想法的探讨,都是对现今婚恋观念有价值的思考。男女嘉宾对经济实力、才华、性格等各方面的探讨都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如乐嘉对男女嘉宾性格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如2010年8月29日的那一期第一位男嘉宾上场时对现代男女独立愿望的探讨,对经济上的独立和生活上的独立以及情感上的独立进行了讨论。又如乐嘉对周圣翔在知道彭滟是单亲妈妈后意外的同时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乐嘉评论说对单亲妈妈来说,周圣翔的决定无异于一剂强心剂和心灵的鸡汤。这样的评论是对单亲妈妈的鼓励和祝福,也是对单亲妈妈婚恋现状的一种评论,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精美的服饰
  《非诚勿扰》对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打造,尤其是对女嘉宾的服饰非常的重视。观众在观赏嘉宾和主持人犀利的语言的同时,也对女嘉宾的着装产生浓厚的兴致。在24位女嘉宾出场时,观众对女嘉宾外貌的关注除了相貌的靓丽之外,也注意到女嘉宾的着装风格。24位女嘉宾尽管基本上都是穿裙装,但是从颜色到样式绝不雷同,通过服装的不同来展现自己的风格。24位女嘉宾出场堪比一场精致的服装秀。女嘉宾的发型也各具特色,一个简单的蝴蝶结、如月牙般弯弯的秀发等都为女嘉宾增色不少。观众也可以通过嘉宾的发型之美获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精致的服饰设计既是女嘉宾希望利用外在美“搏出位”的表现,也是《非诚勿扰》节目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情节紧凑

  1、相亲规则的设置
  《非诚勿扰》相亲规则的设置主要是女生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三个环节选择心动的男生,这三个环节的设置与男嘉宾的自我展示紧密结合。男嘉宾上场时进行自我介绍,选择心动女生,然后女嘉宾进行“爱之初体验”进行原则;紧接着男生展示自己的基本资料,女生进行“爱之再判断”;之后男生介绍自己理想当中的女生,紧接着男生展示自己亲友对自己的看法,由女生进行“爱之最终选”,最终决定男生是失败退场还是进入权利逆转。相亲规则的设置简约明快。紧凑的情节设置适应了当代社会节奏的生活步伐,迎合了现代青年男女的的喜好。
  2、言简意赅的评论风格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和性格分析师乐嘉在进行评论或分析时往往言简意赅,而不是长篇大论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孟非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主持风格稳重大气同时又非常的幽默活泼,能够适时的抓住嘉宾话语中的要点进行睿智的解读和评论,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备受观众的欢迎。每一位嘉宾退场之后,孟非往往用一句话对嘉宾的离去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对嘉宾速配成功表示祝福,通常都是根据嘉宾的特点即兴发挥,而不是采用相似的语言表达。如2010年12月5日的一期,单亲妈妈彭滟没有跟选择她做心动女生的周圣翔离开时,孟非进行评论时说,周圣翔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彭滟的选择则是一种对别人和生活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乐嘉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他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是该节目的性格分析师,随时对嘉宾的性格进行分析,促进了短时间结识的男女对彼此的了解。乐嘉在对男女嘉宾进行性格分析时往往一语中的,对嘉宾的性格特征进行阐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简约评论风格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乐嘉曾经对一位自称比较内敛的男嘉宾进行分析时说内敛的人不会说自己投资了几处房子都小有盈余,不会说为了帮助女朋友走出事业的低谷给了女朋友几十万块钱等等,这样的点评让人眼前一亮。
从《非诚勿扰》的运营看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

  三、对《非诚勿扰》的争议

  《非诚勿扰》是一档倍受广大观众青睐的节目,该节目在大获成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和报刊评论的主要内容。

  (一)节目中存在拜金倾向

  在《非诚勿扰》中,马诺的坐在宝马里边哭的言论被无限的放大,成为《非诚勿扰》当中存在拜金倾向的证据所在。在2010年4月18日第二十期的《非诚勿扰》当中,2号女嘉宾朱真芳不屑与王煜握手,声称她的手只给男友握,其他的人握一次手20万,在问到为什么是20万时,朱真芳说男友要20万月薪,被称为第二个马诺或凤姐,也是节目中存在拜金倾向的铁证。在相亲节目中,男女嘉宾重视物质层面的内容屡见不鲜,但是像马诺和朱真芳这样坦率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则少之又少。媒体对某些女嘉宾的评论只是断章取义的截取有利于自己言论,而并没有对嘉宾言论的前后语境进行考量。如马诺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言论,男嘉宾爱好自行车但是处在无业的状态中,不能从经济上独立,一般而言,不具备成为女生理想的对象的资格,马诺的直言需要莫大的勇气,当然也不排除她通过过激的言论炒作自己的倾向,对男嘉宾的人身攻击也是错误的。
  马诺的言论反映了一部分青年男女的拜金主义倾向,“物质女孩”寻求的爱情主要的参考标准为金钱、地位和权力等,这种观念在中国存在已久,马诺的直言引起了中国社会对畸形婚恋观的热议,引发了公众对电视节目责任感的探讨。
  在世俗的婚姻恋爱生活中,注重物质生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经济的独立是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贫贱夫妻百事哀”,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物质的享受是正常而且合理的。马诺的说法反映了一定的婚恋观,但是过度的强调物质生活,甚至将拜金作为生活的第一目的则是有悖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的。因此节目中出现的个别言论虽有拜金的倾向,但瑕不掩瑜,不能仅凭个别嘉宾的言论就对该节目持否定的态度。

  (二)过度重视收视率

  《非诚勿扰》自开播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收视率一期高过一期,尤其是第十一期之后,《非诚勿扰》超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相亲类节目。2010年5月9日,第二十五期的收视率达到了4.15%虽然经过了2010年的悄悄整改,收视率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倍受欢迎。《非诚勿扰》的节目组为了提高收视率,对节目进行了精心的打造,如从舞台上的灯光设计到背景音乐的调配,从女嘉宾的服装到发饰等等,比其他相亲类的节目更加赏心悦目。节目组在对嘉宾进行面试时也希望能够把嘉宾的个性特征无限度的放大,呈现一定的节目效果,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但是节目组过度重视收视率和娱乐性,对拜金式的语言和低俗的内容没有加以规范,火辣的节目风格甚至碰触到社会的道德底线。为了提高收视率,嘉宾和主持人的语言辛辣犀利,甚至对男嘉宾进行人身攻击,如马诺、朱真芳、马伊咪等,都是不可取的。

  (三)节目中的xxxx问题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被疑xxxx已经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对嘉宾参与的动机提出质疑,认为嘉宾是被安排在台上演戏,女嘉宾的公开的身份也不是真实的身份,是所谓的托等等。《非诚勿扰》节目组的制片人王刚对这些xxxx的说法进行澄清,《非诚勿扰》的嘉宾都是经过层层报名筛选,双方会签订诚信协议书,保证嘉宾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准确的。制片人的澄清与公众的质疑各执一词,孰是孰非,纷争不断。
  观众对《非诚勿扰》的期望值过高。《非诚勿扰》是一档相亲的节目,基于婚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开播,但是该节目并不能真正解决男女嘉宾的婚恋问题。观众寄希望于江苏卫视解决嘉宾的婚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一见钟情或者仅仅凭借几分钟的节目就选定自己结婚的对象显然是不谨慎的,对婚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男女嘉宾都是相对成功的社会精英,参加相亲节目的初衷不一定是相亲,希望凭借参加节目成为明星的愿望也包括在内。因此,观众过高的期望值对相亲节目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即使无意xxxx,也会有嘉宾xxxx的情况出现,因此,对《非诚勿扰》xxxx的问题不能一味谴责,而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和节目的实际操作来进行分析,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xxxx行为持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
  对《非诚勿扰》而言,娱乐性要远远大于真实性。场上的嘉宾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才使得该节目与其他的节目更具有开放性,其中雷人的言论和行为更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如许馨月代表的事业成功的单身妈妈的婚恋状况,2010年6月26日的一期,胡雪跟一个身高不占优势但是极有才华的男生速配成功,也反映了中国婚恋中男高女矮的观念,而胡雪的选择则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的束缚。谢佳身上所反映出的知性之美等等。对观众而言,相亲是他们观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观众也通过《非诚勿扰》这个舞台观看到了人生的百态,而不是执着于节目的xxxx与否。

  四、相亲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相亲节目发展的曲折性

  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创意中,相亲节目只是其中的一个,20世纪90年代湖南台就退出过《玫瑰之约》,北京台也推出了《今晚我们相识》,X也有红极一时的节目《非常男女》,这些节目都是我国早期的婚恋相亲节目。这些节目一度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但是经历了高峰期之后,这些节目经历了自身发展的瓶颈,处于低谷的状态。
  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相亲节目又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其中以江苏台的《非诚勿扰》、湖南台的《我们约会吧》以及浙江电视台的《为爱向前冲》为代表,这些节目自开播之日起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媒体和大众对这一类节目的争议不断,对该类节目大陆抄袭X、X抄袭日本、日本模仿X和西方的模式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中国相亲类节目缺乏创新性是导致大众批评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为了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嘉宾雷人的语言、拜金的倾向、低俗的内容也受到了观众的批评和热议。2010年6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相亲节目的通知,提出了相亲节目的“六不准”,相亲节目又一次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对各大电视台的整改,媒体和观众也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相亲节目的何去何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相亲节目的发展趋势

  存在即合理,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年青一代的交际范围较小,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婚恋的问题,因此相亲节目的存在是适应社会发展而生存的。目前,相亲节目保持着平稳的发展趋势,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刘蕾预言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期限为八年。经过上文的论述,笔者认为相亲节目的发展是曲折的,西方相亲节目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如今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相亲类节目只有不断的适应社会变化进行整改,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才能保持节目鲜活的生命力。
  1、娱乐温情并重
  目前相亲类节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电视红娘,主要是以娱乐为导向,以假定性为前提,重视节目的娱乐性,服务性被淡化。《非诚勿扰》开播之初也是立足于服务,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对少数嘉宾的言行把关不严,甄选嘉宾的过程中注重嘉宾的个性,并要求嘉宾将其个性特点无限放大,背离了服务性的需要。因此,2010年6月之后《非诚勿扰》的整改开始强调温情的回归,强调对大众的服务性,相亲节目娱乐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温情回归后的相亲节目嘉宾和主持人犀利的语言较以前有所减少。像朱真芳的握一下手要20万这样毫不留情的表达方式撕裂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温情脉脉的面纱,通过雷人的语言获得观众的关注,有的甚至对男嘉宾进行人身攻击,《非诚勿扰》对这类进行自我炒作、言论低俗和恶意嘲讽的现象进行整改,回归了温情,摒弃了炒作之风。
  对温情的回归,体现了中国厚道待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仅仅强调温情摒弃娱乐性,节目便会面临生存的危机。作为一档综艺类的节目,《非诚勿扰》在为婚恋服务的同时,注重娱乐观众,让观众获得审美上的享受也是无可厚非的。
  2、摈弃克隆专注创新
  2010年3月底至4月,湖南卫视向国家广大总局申诉《非诚勿扰》涉嫌抄袭湖南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声称自己有英国真人秀节目《TakeMeOut》的版权。中国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也遵循“大陆抄X、X抄日本、日本抄西方”的恶性循环,同类电视节目的抄袭之风屡禁不止。可以说中国电视节目缺乏创意性也表现在相亲节目上。中国的相亲节目应该适应中国大众的婚恋观,对我国传统的门当户对等婚恋观有所反映。198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的价值观、择偶观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婚恋。因此在学习外国相亲类节目经验的同时,要适应中国的特色,展现当代年轻人敢于追求,勇于表达爱的特点。在节目的环节设置上和话题引导上多下功夫。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相亲类节目的发展依赖于节目组的精心制作。节目中存在的诸如拜金倾向、低俗倾向等问题,不仅需要节目组对其进行规范,而且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大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苗棣.制作为王:《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J].现代传播,2010(5).
  [3]唐小惠.《非诚勿扰》缘何走红[N].金融时报,2010-5-21.
  [4]姜泓冰,刘阳.西方相亲节目也不敢造次娱乐至上必定走向歧途[N].人民日报,2010-6-24.
  [5]张末冬.从选秀节目到相亲节目——解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生存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
  [6]张英,兰若,陈鸣.相亲节目整风[N].南方周末,2010-6-14.
  [7]尹鸿,霍志静.《非诚勿扰》:寓情于乐[J].现代传播,2010(5).
  [8]尹晓宇.收视率诱导逐利乱象相亲节目低俗化当止[N].人民日报,2010-6-22.
  [9]尹晓宇.相亲节目,谁在玩“火”[N].人民日报,2010-6-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88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21日
Next 2020年11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