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艺术初探

摘 要

闽南红砖厝是指闽南地区独特的传统民居,它历史悠久,极富地方特色。闽南红砖厝造型设计精美,建筑装饰种类繁多,建筑装饰工艺自成一派,极富艺术审美价值。从闽南红砖厝的自然社会人文背景出发,再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工艺进行解读,并根据古籍和相关文献对闽南红砖厝装饰图案进行艺术特征探讨。以此为基础归纳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图案的艺术特点,分析形成独特建筑装饰图案的原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考察闽南红砖厝的一些代表建筑,把握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艺术特征

引 言

闽南地区地处东南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一个与外界接触频繁的地区,闽南地区文化受到了多方影响,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东南亚的南洋文化以及欧洲的西方文化,都对闽南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建筑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活着的化石,而闽南地区活着的化石就是闽南红砖厝。

闽南红砖厝是闽南最具传统意义的传统建筑,如今闽南大地上依旧矗立着数百座的红砖古厝,它是红砖文化独特而深沉的底蕴。闽南红砖厝布局精巧,功能齐全,涵盖了居住、教育和宗族祭祀三大功能。因此闽南红砖厝在建筑构造设计、建筑装饰刻画上极为用心。闽南红砖厝的建筑装饰工艺齐全,题材丰富,是研究闽南建筑装饰的绝佳场所。

对闽南红砖厝的建筑装饰图案进行艺术价值研究,不但有利于加深普通民众对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的了解,同时能提高民众对闽南红砖厝的关注和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对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图案艺术特征与价值的研究还有利于丰富闽南地区图案吉祥文化,丰富地区性图案文化。同时能对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图案的修复提供依据和指导,是一次极富意义的探索。

一、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形成背景概述

闽南红砖厝主要分布于泉州、漳州、厦门及X等地,是闽南地区代表性建筑。其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颇有中原地区传统庭院建筑的影子,但又不完全一致,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红砖厝上的建筑装饰图案,如木雕、石雕、彩绘等,虽也有中原地区的影子,但造型、技艺更多的体现了闽南特色。要探求闽南红砖厝上建筑装饰工艺形成的缘由,便不得不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人文风俗等方面出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对建筑及建筑装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材上,不同地区盛产不同的木材、石材会对装饰工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装饰。由于闽南地区土壤三氧化二铁含量过高,因而采用松枝、相思树进行烧制,最终形成带有特殊纹理的红砖。因而红砖厝在闽南地区大为流行,成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聪明的闽南人民充分利用红砖艳丽的外表,与石材相搭配,设计出了独有的“砖夹石”建筑装饰图案。

除了独特的红砖,闽南地区树木种类繁多,尤其是笔直、耐腐蚀、易雕刻的杉树更是大受欢迎,因而闽南红砖厝中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工艺。历经数百年而不朽,依旧栩栩如生。

而闽南地区也盛产名石,如纹理细腻,芝麻点极小的精细的白石,色泽带绿的辉绿石,纹理粗糙,芝麻点明显却具有别样美的陇石。石类的丰富,也让各处的石雕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感,如细腻白石一般用于墙基和门窗,使得雕刻出来的窗花更显细腻、柔美。而辉绿石则一般用于柱珠、窗框以及门廊墙画所嵌石雕,辉绿石色泽带绿,让墙面所嵌的石雕画更显不凡,隐约透露着股贵气。在丰富的原材料下,闽南地区形成了完整而又独特的石雕工艺,独特的石雕自然也成为了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历史环境

历史与建筑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程度上,建筑是历史的反映。反过来,历史又会对建筑产生极大的影响。闽南地区最早的居住者为古越人,据传为商朝的遗民,因反对周朝统治而移居闽南。从此,与中原地区隔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后虽与汉族融合,但一些传统习俗和建筑审美却是得到了保存。古越族的存在是形成独特的闽南建筑装饰图案的根基。

因西晋五胡乱华,大量汉族人举族南迁。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家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迁居到闽南地区。八大家族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营建技术,更带来了汉族文化。从此,汉族开始与古越族慢慢融合。汉族的聚族而居对闽南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带有北方特色的大厝开始屹立于闽南大地。闽南建筑装饰图案开始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此后的安史之乱和靖康之耻北方人又大规模南迁,进一步促进了汉人与古越人的融合,闽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最终完成。北方的风俗文化与古越人的风俗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例如古越人是多神信仰者,此后的闽南地区不但信奉汉族的佛道两教,对于其他外来宗教也不甚排斥,泉州在宋元时期甚至出现了十教并立的局面。

而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更对闽南地区建筑装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泉州地区更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交流频繁。后期明清的闭关锁国,闽南对外交流虽然没有那么频繁,但多山地丘陵的闽南地区,光靠土地是无法存活的,依旧有着很多的闽南人出海经商。这使得闽南地区建筑装饰与内地建筑装饰有着极大的差异。闽南地区的建筑装饰图案更多的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性,有着更多的包容与创新,少了些严肃与守旧。

闽南地区独特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建筑,孕育了独特的建筑装饰手法与工艺,也孕育了独特的建筑装饰审美语言,孕育了独特的闽南建筑装饰图案。

(三)风俗人文环境

闽南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的缺少使得闽南人民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大海身上,由此养成了能吃苦、善于学习却又不安分的鲜明的海洋性格。随着北方移民大举进入闽南地区,又给闽南地区的海洋性格注入了农耕气质。在后代子孙的结合中,在语言上、文化上、风俗上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使得闽南地区建筑装饰图案既多元包容,又符合封建传统。

闽南思想文化深受封建正统理学思想的影响。两宋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出任同安主簿,知漳州。对于理学在闽南地区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闽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理学大师,如真德秀、林希元、陈淳等。除了理学的兴盛外,闽南地区也出现了李贽这种思想叛逆者。但总体而言,封建理学思想依旧对闽南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闽南地区的建筑和建筑装饰严格遵照封建礼法等级,不敢有所逾越。

除此之外,闽南地区丰富的宗教文化也对闽南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闽南人民不但祭拜玉帝、佛祖、观音等道佛两家的仙神,还祭拜妈祖、保生大帝等闽南地区独有的信仰。闽南人民为丰富的宗教建造了庙宇进行祭拜,这些庙宇有着丰富的建筑装饰图案,因其宗教的缘由,又各具特色。多元的宗教丰富了闽南建筑装饰图案,促进了闽南建筑装饰工艺的发展。

二、不同建筑装饰工艺的分类介绍与艺术价值

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图案丰富,造型生动,刻画细致,是红砖厝建筑的重要构件,给红砖厝建筑增添了生气与活力。红砖厝中常见的建筑装饰工艺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与彩描、灰塑等,从不同建筑装饰工艺出发,来探讨闽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一)木雕

闽南红砖厝的木雕,整体层次分明,虚实相间,且整体轻盈明快,有着极强的平衡美感。有着中原地区传承的线条简洁、刚直,造型端庄、威严的痕迹,但刻画又更为细腻繁杂,工艺性更高,具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闽南红砖厝的木雕用有限的艺术形式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想象,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在闽南红砖厝木雕的运用和种类中就可见端倪。

木雕是闽南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装饰技艺,其雕刻精细、造型美观,深受闽南人民的喜爱。闽南红砖厝建筑中,木雕分布广泛,随处可见,却又处处不同。从建筑结构上讲,红砖厝建筑的木雕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木栋架,主要是柱子以上,屋面以下的部分。木栋架的木雕基本为高浮雕和透雕,也有用少量的线雕和圆雕,因为其承重的特性,基本上很少有镂空的做法。而另一部分则为非木栋架,因为一部分墙面无须承重,会使用木槅扇进行划分,因为其不用承重的特性,非木栋架处的木雕造型更为精密,技法更为繁琐,艺术审美性更高。

木雕技艺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建筑几乎都可看到它的身影。而闽南地区的木雕,既继承了中原传统木雕,又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闽南独特的木雕工艺。闽南木雕基本分为线雕、浮雕、透雕、圆雕、贴雕和嵌雕等六大类。其中线雕是木雕中最简单的一种,历史也较为悠久,也有人将之称为线刻或阴刻,闽南红砖厝中运用线雕手法的地方基本为门窗槅扇。浮雕是一种层次分明的雕刻技艺,在闽南红砖厝中也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槅扇、家具和栅栏门等位置。它是一种采地雕法,主要是于木板中铲凿出凹凸画面,使雕刻的图案浮凸于木板之上。透雕又名漏雕,制作工艺是先于木板处刻画出作品图案,再根据图案进行铲凿刻画,透雕工艺优点众多,如立体感、层次分明、构造丰富。因而深受人门喜爱,是使用最多的雕刻工艺。在闽南红砖厝中,透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雕刻工艺,如门窗、雀替、屋架都能看到透雕的身影。圆雕又称混雕,是一种立体雕塑,是各种雕法的综合体,主要运用于梁架、瓜筒等处。贴雕是木雕中的一种,区别于其他雕刻,是将雕刻好的作品用胶黏贴到木材上,形成外凸,在闽南红砖厝中也较为常见。从艺术角度而言,贴雕色彩对比较强,有着独特的凹凸立体感,视觉观感较强。嵌雕则是浮雕与透雕的结合体,其工艺手法与贴雕正好相反,是先于木板处凿出雕刻图案的外轮廓,将雕刻好的作品嵌入,最后将边缘修饰美观。嵌雕如采用不同木材相互结合,则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如冷暖分明、深浅彰显。嵌雕充满着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雕刻技艺。

(二)石雕

闽南红砖厝的石雕遗留丰富,线条既有着凝重浓厚的中原艺术特色,又有着独属于南方的灵动飘逸和秀气。闽南红砖厝石雕的这一艺术特性更多的体现在不同类型的石雕雕刻工艺上。

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区,闽南地区建筑易招到海风的侵蚀,所以闽南红砖厝多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因而闽南红砖厝中石雕应用广泛,种类丰富。闽南红砖厝的石雕在房屋的很多构件中都能找到身影,如裙堵、腰堵、水车堵、柜台脚、身堵等。从整体来看,则主要是位于立面墙的台脚、牌面楼以及对面墙处。

闽南石雕的技艺十分丰富,跟木雕一样,根据技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线刻、隐刻、浮雕、圆雕还有透雕。线刻,是一种素平雕法。它还有另一个别称,叫沉雕。线刻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首先要先将石面打平,接着再将石面加工光滑,加工光滑一般是使用砂石和水磨礱工法。紧接着在石面上加上想刻画的图案,最后依照图案进行刻凿。在闽南红砖厝中,在建筑外壁的墙上使用线刻较多。闽南红砖厝的线刻图案大多较为简单,但线条相对柔美、清秀。而隐刻又称减地平级雕法,是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雕刻工艺,先将图案刻画成型,再在图形外饰处进行微凿,使其成为一个微凸面。如果隐刻继续深入下去,则会有浮雕的效果。

浮雕较为奇特,既不属于平面型的雕刻,也不属于立体型的雕刻,它是一种半立体型雕刻。浮雕指雕刻图案浮凸于石料表面,根据浮雕凸起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浅浮雕和深浮雕两种,深浮雕和浅浮雕在每一栋闽南红砖厝建筑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浮雕具有着极强的立体感和表现力,因而深受人们衷爱,在石雕上运用极多。而闽南红砖厝浮雕上刻画了很多仙神人物,这些人物浮雕栩栩如生,有着中原地区独特的庄严。但同时又极具个性,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又有着极强的浪漫主义气息,十分灵动秀气。与半立体型的浮雕相比,圆雕则是完全意义上的立体型雕刻品。圆雕一般为单个雕刻作品,雕刻上以镂空技法出众,精细斧剁见长,雕刻形象栩栩如生,细节饱满,是精美的雕刻工艺品。在闽南红砖厝中,圆雕作品较为少见,基本上只有那些保存完整的大厝才能见得,如泉州南安蔡氏红砖大厝。圆雕中各类人物,如仙神、飞禽走兽皆如浮雕般,在庄严中透着灵动秀气。最后一项雕刻工艺则是透雕,透雕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制作十分不易。一件工艺品的完成,往往十分耗时,其要经过无数次的剔凿,最终才能形成玲珑剔透、层次穿插的效果。从闽南红砖厝的石雕的建筑工艺和技巧来看,当时的石雕装饰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这一点可以从清代李斗的《工段营边录》里得到证实:“石匠职在做题,谓之落坯工。出细则冲打。拖槽、打器、姑取。物限、打醒、打边。组头。株、起线。出线。期富、扇光、物空当。细撕、满砂子。带鹿光、对徒。遵浆。构抿:旧石内裂归拢。拴架。值条、合角。落样口、开旋螺纹诸役。”闽南红砖厝石雕工艺建筑种类、建筑流程的丰富既有承袭中原的石雕技艺,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最终造就了凝重浓厚与飘逸秀气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三)砖雕

砖雕起源历史悠久,有人认为砖雕可上溯到汉代的画像砖,也有人认为汉代画像砖仅是维护与装饰墓穴之用,与人们日常居住毫无关联,不应算作砖雕的起始,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砖雕起源于明嘉靖中期。而清乾隆时期无锡人士钱泳曾言:“又吾乡造屋,大厅前必有门楼,砖上雕刻人马戏文,玲珑副透。”,明确道出了砖雕在建筑中的装饰作用。不管砖雕起源何时,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门类之一,各地区传统建筑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自然也不例外。在闽南红砖厝中,最基本的砖雕手法是平雕。闽南红砖厝的砖雕题材丰富,色泽艳丽,与石雕等其他雕刻、彩绘图画等技艺搭配,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属于闽南地区的不一样的艺术美感。就地取材的红色粘土砖和白色粉饰相结合,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而且红与白的搭配,不但使得整体外观整洁明亮,而且红色更带给人温暖华丽的感觉。在闽南地区,因为红砖价格低廉,所以被大规模使用。这就使得砖雕在建筑装饰中要占据极大规模的比重。因而砖雕的使用对于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与建筑结构的和谐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砖重量适中,具有防腐防水功能。且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创造空间大。既能像石雕般,雕刻出坚固刚毅的线条。也能像木雕般,进行精细地雕磨。由于红砖的特性,基本上所有的雕刻手法都能使用,如雕、刻、嵌、锯、粘、凿、塑等。因而闽南红砖厝的砖雕造型更为精美,刻画更为细致。而从平面视觉艺术上看,闽南红砖厝的砖雕具有着柔性较强的特点,但从立体造型艺术特质看,砖雕触觉感强烈,立体造型感极强。闽南红砖厝砖雕艺术既做到了刚柔相济,同时在粗犷中不失雅致,质朴中又透露着股清秀,浑然天成,别具一番艺术美感。而在色调上,红砖与赤瓦和白石基的搭配既做到了和谐又不失对比,色调搭配十分完美。

从艺术风格看,闽南红砖厝砖雕艺术也极具地方特色。它不同于大气、质朴、率真的北方砖雕,也不同于气势恢宏、浑然天成的徽州砖雕。与北方砖雕比,闽南砖雕工艺更为流畅,格调更为细腻。与徽州砖雕相比,闽南砖雕图式更为清新,技巧更为熟谙。闽南砖雕与木雕、石雕等建筑装饰工艺“共处共荣,交相争辉。”

从表现题材方面看,闽南红砖厝砖雕内容十分丰富。仙禽走兽、人物故事、花卉果蔬、神话故事、几何图案、日月星辰等应有尽有,且组合灵活,相得益彰。人物刻画表情丰富,惟妙惟肖,整体显得华美富丽。

从分布的部位上看,闽南红砖厝的砖雕较多的运用于建筑中的门厅和下厅的两侧门堵处,一般会使用矩形框进行闭合。

(四)彩绘与彩描

闽南红砖厝中有着大量的彩绘与彩描这两种装饰艺术,因为这两种建筑装饰存在着大量的共性,因而放在一起介绍。其中彩绘主要是在大木构架上进行绘画,而彩描则是在白灰面上进行创作,这也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1、彩绘

闽南红砖厝彩绘做到了艺术审美与实用相结合。彩绘在闽南红砖厝建筑的正厅中比较常见,经常于正厅的脊檩处进行彩绘绘制。在闽南红砖厝中最常见的彩绘当属八卦图案。八卦图案象征着驱邪去鬼,保护家宅安康。当然,闽南红砖厝中的彩绘也不全是象征意味极浓的佛道纹样。在灯梁等处的彩绘,图案精美,刻画细腻,主要起着美化的作用。除了祈求安康和美化,彩绘还起着防止木材腐蚀的作用。更有一些彩绘,有着隐喻的作用,能给人起到心理慰藉的作用。还有一些则是为了体现主从关系而特别绘制的彩绘,从彩绘图案的大小、精美程度、内容和规制,对不同建筑的彩绘进行限制,以明确主从关系。

2.彩描

在闽南红砖厝中,彩描运用的建筑部位较为固定,主要使用于檐下水车堵和大门内外立面檐下的墙楣部分。彩描基本都位于墙面与屋面交接临近的部位,这一部位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能使得画面保持色彩的艳丽以及画面的清晰完整。

从工艺角度分析,闽南红砖厝建筑的彩描主要是运用颜料和墨水在平整的灰面上进行图案绘制,这种技法主要流行于闽粤地区,是闽粤地区的独特技法。在题材方面,也比较丰富。如做边框时,基本使用规则的草尾纹样进行组合,呈现出规则而又抽象的效果,能更好的凸显出主题。而外檐立面墙楣部位处的彩描,则是主体装饰图案,一般都是花鸟山水或者人物故事。彩描刻画细腻,人物刻画尤为精细,十分生动,极富观赏性。若干幅分而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不同的山水花鸟场景。

从艺术效果来看,彩描借鉴了绘画的技法,在白灰面上进行作画,十分鲜亮醒目。除此之外,还能增加出檐的效果,补正红色墙面与顶部屋面的视觉观感。

(三)灰塑

灰塑,在闽南地区也称泥塑或彩塑,“以白灰或背灰为原料做成灰羔,加上色彩,然后在建筑物上描绘或塑造成型的一种装饰类别”。它实现了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高度统一,而实现统一的关键在于闽南红砖厝灰塑有着如下特点:

首先,在建筑使用部位上,灰塑比较固定,主要分布两个地方。一是山堵的山花部位。这一部位的灰塑比较薄,主要是为了与山尖的曲线相匹配。二是位于屋脊和屋檐的水车堵部位。这一部位的灰塑则更厚重,主要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体积感。

其次,灰塑对于色彩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闽南红砖厝的灰塑一般在大面积的白色中点以兰色、乌烟、铜绿、朱砂等多种颜色的彩釉,使得整体效果十分炫目华丽。而且与闽南地区独特的红砖墙相搭配,容易造成视觉冲击,视觉观感更强。

再者,闽南红砖厝的灰塑题材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种类多不胜数。内容上主要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种吉祥图案,如狮龙凤、鸟兽鱼虫、花卉、果蔬、富贵长寿等吉祥图案,在闽南红砖厝中都可找到。这些题材内容丰富的灰塑,增加了文化氛围,提高了视觉趣味性。同时,因为其内容故事的深度,又带给人以丰富的哲学内涵。

最后,灰塑材料本身具有着极大的优越性。灰塑干涸之后,质地坚硬,防风防水,是绝佳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山尖与屋顶的接缝处,灰塑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用材。

(四)其他

在闽南红砖厝中,木雕、彩绘、石雕、灰塑等是较为普遍的建筑装饰,除了这些较为常见的建筑装饰,还有着一些使用较少,但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装饰,如砖砌纹样、炭化和油饰。这些建筑装饰的运用虽然没有那么广泛,但是在闽南红砖厝的建筑装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1.砖砌纹样

建筑装饰图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完成后,再进行添加设计。一类是在建筑设计之时,就设计好了装饰图案,在建筑建造之时同步进行建筑装饰的刻画。如门窗槅扇的棂格等,就是在建筑制作过程中同时完成的建筑装饰,我们称之为“一次创造”。而如同前面所提的砖雕、石雕、木雕等,彩绘、书法等,都是在建筑修筑完成后,再进行添加和绘制,运用不同的工具和特色的工艺,使建筑整体上更加协调美丽,这种装饰我们称之为“二次创造”。“一次创造”装饰和“二次创造”装饰没有着优劣之分,都是建筑装饰中的常用手段,而不同地区则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装饰工艺,尤其是“一次创造”装饰。

砖砌纹样是最具闽南特色的装饰工艺,不但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也为闽南地域性装饰工艺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砖砌纹样正是闽南地区独属的“一次创造”建筑装饰,在闽南红砖厝中多有使用。它通常都是在建筑设计之时,由建筑师傅同步设计。在墙体砌筑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进行墙体砌筑。在墙体砌筑时,根据图案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横、竖、斜、倒穿插运用,最终形成绝美的“砖砌纹样”。“砖砌纹样”体现了闽南地区高超的建筑装饰技艺,是建筑装饰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闽南地区高超的建筑工艺。砖砌纹样是闽南地区独属的建筑装饰技艺,它不但丰富了闽南地区建筑装饰技艺,使得闽南地区建筑装饰更为丰富。同时也使得像闽南红砖厝这样的闽南传统建筑更加美观,更富有地方气息。

2.炭化

炭化是运用于木构件上的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在闽南红砖厝建筑中也比较常见。工艺过程是先在木构件上浅刻出装饰图案,接着再炭化,使刻画的图案的线条变成黑色格调,让装饰图案在棕色的木质背景中更为突出。炭化装饰作品整体古朴典雅,艺术欣赏性极高,在一些闽南红砖大厝依旧保存着一些精美的炭化装饰工艺品。

3.油饰

除此之外,闽南红砖厝上还有油饰这一建筑装饰工艺。油饰是实用与艺术美化完美相结合的建筑装饰工艺。它的主要作用一是保护木构件,使其长时间保持原样。二是美化木构件。如在木雕表层喷上蓝色油彩或镏金油彩,使得整个木雕看起来更加美轮美奂。而在一些柱、梁、枋上,则更多的喷上朱或黑的油料,使得房屋更加庄严厚重。

但在闽南红砖厝中,只有一些红砖大厝才会使用油饰这一特殊的建筑装饰。而且往往只有大厝中地位极高的屋主人所住的大厝才会使用油饰这一装饰工艺。油饰不单单是一项普通的建筑装饰,还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

三、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的艺术特征

(一)艺术审美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

闽南红砖厝上众多的建筑装饰,不但具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更是有着实用价值。如闽南红砖厝中常用的镂雕石窗装饰工艺,使坚硬的门窗增添了柔和的气息,繁复的雕刻工艺雕刻出极富艺术审美的装饰图案。雕刻工艺除了雕刻出美丽的装饰图案,还有利于窗户的通风采光,保护房屋的私密性,增强屋主人的安全感。除了镂雕石窗工艺,在闽南红砖厝中,还有着很多建筑装饰同样有着艺术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特点。

(二)具有极高的美学成就

闽南红砖厝的美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材质美、工艺美和图案美三个方面。材质美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材料的丰富与细腻上。闽南红砖厝除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南红砖外,还使用了大量的木材与石材。如纹理细腻的白石,色泽带绿的辉绿石、还有着银杏、杉树、杨树、桃树等各种优点不同的木材。丰富的材料各具特色,使得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独具一格。工艺美主要体现在闽南地区独特的建筑装饰工艺。福建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安徽徽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流派。除了独特的木雕工艺,石雕工艺、砖雕工艺也极具闽南地域特色。其细腻丰富的技艺手法,充满着艺术美感。图案美体现在闽南红砖建筑装饰图案类型丰富,造型美观,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花鸟、果蔬、仙禽走兽、人物故事、几何图形,除此之外还有着很多闽南地区特有的仙神图案。丰富的图案,以及南派特有的细腻雕刻技法,使得建筑装饰图案更加的细腻逼真。

结 论

闽南红砖厝是闽南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有着极强的地域性特色的建筑,其建筑装饰种类丰富,工艺繁复,有着极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闽南红砖厝精美的建筑装饰,能够从中把握闽南地区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独特的闽南地域风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闽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工艺和精湛的营造技法,有着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福建建筑装饰工艺的一颗明珠,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去挖掘。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了毕业的季节,踏入校园却恍如昨日般,四年时间已过,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学习了四年的地方,心中感慨万千。感谢四年来殷殷教导我的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们,使得我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更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必聪老师,您的鞭策和指导,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影响,在此我表示虔诚的谢意。

参 考 文 献

[1] 清 《泉州府治》

[2] 李豫闽.闽台民间美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47-103.

[3] 林枫.闽南文化概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2-77.

[4] 张晓慧.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永春李家大院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6] 来雨静.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吉祥图案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6.

[7] 宁小卓.闽南蔡氏古民居装饰意义的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8] 林徽.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研究[D].江苏: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9] 陈林.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艺术初探

闽南红砖厝建筑装饰工艺艺术初探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20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6日
Next 2023年1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