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土楼文化对闽南油画的现实影响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艺术不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艺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打破了各意识形态领域独立的模式。在中国当代的艺术社会中,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文化影响下,许多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近年来的艺术展中,越来越多的闽籍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展览中,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闽籍特色,作为闽地之一的闽南地区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极具闽南地域特色,透露着文化气息。这也激起了我们对其创作的作品以及思路的兴趣和思考。本人将着重以闽南土楼文化和闽南地区的油画家为出发点,了解和探索闽南土楼文化对于这些油画家的影响,以及在文化影响下油画作品的体现和表达。从中发现文化与油画之间联系和特点。

关键词闽南土楼文化;闽南当代油画 ;闽南油画家;闽籍油画

一、绪论

1.1选题来源

随着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艺术家,一大批闽籍艺术家崭露头角,他们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闽南文化韵味的优秀油画作品,在画坛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明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对这些闽籍油画艺术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优秀的油画作品中,土楼成为许多闽籍油画家表达的主题,因此,研究闽南土楼文化如何影响闽南油画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2选题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闽南油画在闽籍艺术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壮大,闽南土楼文化因其独特的土楼建筑结构及背后所形成寓意深远的土楼人文情怀而闻名。一方面,走进土楼区域越来越多画家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一大批闽南油画家慕名而来,以土楼及其土楼文化为出发点,将文化融入到油画作品中,进行油画作品创作,带动了更多人学习土楼油画绘画,闽南土楼文化对我自身油画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优秀的土楼油画作品出现在了各大画展上,并且有了一席之地。土楼的闻名和闽南艺术的发展,使得油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人将通过闽南土楼文化的介绍和对当代闽籍油画艺术发展的探究,来阐述闽南土楼文化如何对闽南当代油画家油画艺术创作产生影响,以及对本人自身油画的影响。同时如何抓住闽南文化和油画的发展机遇来提高自己的油画素养,具有深刻的意义!

1.3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中国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闽籍艺术家被认识并接受,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创作形式。他们将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艺术话语体系!推动了闽南的艺术近一步地发展!然而,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对于闽南文化影响艺术创作的书籍还较少,加上闽南当代的油画作品不断创新,在技法、风格、题材上都具有明显区域性文化的特色,但是目前尚未形成浓厚的油画氛围,这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闽南较为不符合。如何将文化融入艺术创作刻不容缓,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油画家,他们在土楼文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土楼文化特色的优秀油画作品。因此,多研究闽南文化对闽南艺术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

二、闽南土楼文化的概述

2.1土楼文化概述

土楼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土楼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地区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地域性文化。

土楼文化包含着建筑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建筑特点上,封闭式的圆楼和方楼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侵略,正是它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它曾被认为是“地上长出来的蘑菇”“用来战斗的特殊武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引来了各界人士的研究,许多画家更是慕名而来。在精神层面上,土楼人民以家族为单位依山傍水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宗族发展壮大。土楼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它可以影响着土楼人民,也会对慕名而来的游客产生影响,走进土楼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术生,甚至还能偶尔目睹画家前来写生。美术写生基地的形成,使绘画也开始渗入我们的生活,带动了一大批人绘画学习。

2.2土楼文化的特点

2.2.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闽南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氛围浓厚,道家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建筑的选址定位及土楼的建筑结构极其讲究。选址定位非常关键,在土楼建造前都会请风水先生来选出最优的地理位置,这个位置要能使家族人丁兴旺,仕途顺利,而且还要选在环境好不能触碰到神灵的地方,及其讲究。而土楼的建筑结构更是精美绝伦,从功能上来说有防御作战以及作为生活起居的功能。就拿怀远楼来说,大门门上直通二楼有三个逃生管道,既可以用来传输粮食,也可以在作战中作为灭火逃生通道,足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在土楼建造中,道家哲学的运用随处可见,选址和土楼的内部结构足以证明。

2.2.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族凝聚力明显

土楼是家族的聚居地,同姓家族聚族而居,代代薪火相传,蕴含血缘凝聚力,家族伦理制度更是在大家族的制度上体现明显。土楼的构建按伦理等级来分建,强调长幼有序,按辈分划分,体现了家族的统一和凝聚力。讲究对长辈的尊重,体现出了中国孝亲敬长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也是土楼人优秀品质的象征。

2.2.3有浓重的文化性氛围

一般土楼内部建有学堂,用诗文来写对联,长辈建造学堂供子孙学习,读书氛围浓厚,寓意子孙考取功名,学有所成。如圆楼怀远楼,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内部中央的“斯是室”,从楼的建造可看到儒家文化与闽南建筑的完美结合。走进土楼,迎面而来的学堂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书香气息,考取功名的语录,留有岁月痕迹的书桌,勤奋好学努力学习的训诫流传至今。

三、当代闽籍油画的发展

3.1福建当代油画发展特色

3.1.1发展的时间早

福建油画发展先于其他许多地区,福建人也出现了学习西方绘画的意识。1920年,就有福建的画家出国留学,这些国家与早期中国的油画一起发展,他们出国学习这些国家各种先进的美术文化。如谢投八等30人在巴黎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会展”,发表了艺术宣言,推进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周碧初作为早起中国油画的先行者,在留学归来后对中国油画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更有一批闽籍画家颜国祥、陈家楫等人加入了这场早期中国美术运动中,为闽籍当代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3.1.2绘画与教育相结合

福建油画的发展讲究传承的重要性,注重美术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福建油画的发展与该学院紧密相关,该院的谢投八先生将自己留学所学印象派绘画的方法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他讲究绘画应该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写实的手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整个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带动了福建当代美术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油画家,他们学有所成之后到福建其他学校进行美术教学,油画在这些教育过程中慢慢渗透开来,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3.1.3人才发展多元化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交流。建国前,福建吸引了一大批刚毕业的年轻油画师资,他们在创作题材和绘画技法上都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素描基础的训练;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家魏传义先生来到闽南担任教师,还有其他省份一大批油画家如杨寒松、陈腾光、莫也等都加入了福建艺术发展的潮流中,使福建的油画艺术格局异彩纷呈,也带动了闽南地区油画的发展。

3.1.4积极开发油画产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文化的同时也讲究精神文化的修养,因此油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使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了福建的油画潮流中,同时推动了福建油画产业的发展,不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油画家,也将福建的文化艺术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带动了福建各个地区油画的发展。

3.2艺术流派的涌现

(一)讲究写实的绘画风格

福建许多画家主张通过写实手法来表现家乡本土题材,如林之耀、王耀伟、杨思陶等,这些画家用独特高超的技艺将家乡中的生活情景表现得更为真实。画家林之耀的油画作品中,常常以家乡的惠安女为创作来源,在他的作品《海的歌谣》中,他讲究以细腻写实的笔触来展现惠安女劳作时的样子,为了展现画面中的另一物体礁石粗糙的效果,他则是用刮刀进行堆积创作,整个画面的线条富有韵律节奏,使画面中的事物展现得栩栩如生。另一位画家杨思陶则是擅长于人物外形的塑造,扎实的写实功底机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写实绘画注重是事物本质的写实,不仅仅只停留在事物表面,这使得他的作品更耐人寻味。写实风格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绘画方式,福建早期的绘画就开始注重乡土题材写实效果的表达,为同处在闽南地区的油画风格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个人主观性色彩及批判现实主义情怀的绘画风格

当代的福建画坛涌现出了一批青年油画家,他们打破传统,不断尝试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融入绘画中。这个时期的画家有李晓伟、徐里、陈宗光、杨大鲁等。泉州艺术家陈章鹏创办了先锋美术,1979年新型绘画展的举办使福建掀起了一股画展举办的潮流,陈章鹏举办的名为“闽南画派”的主题画展,以张扬个性展现地域文化为主题,画展的举办也说明了当代艺术的崛起。“闽南画派的形成对福建的油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绘画风格推陈出新,给福建当代油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闽南地区的油画得到了进步性的发展,同时这些画家的作品风格及个人情感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中西结合的风景油画

福建的风景油画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与当代的抽象语言完美的结合,同时将书房中的气韵渗透入画中,虽然是风景画,但是画面的效果不在于表现“景”,而是更侧重于“意”。写意风景画将画家的性格完美地诠释在画中。画家李闽豫的代表作如《退潮》、《大京海边》、《绿荫》等都很好地体现出了该画家的绘画风格。

福建当代油画这三种艺术风格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促进了福建油画以及其他艺术的发展。

3.3油画绘画语言独具特色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具有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质两重性,其精神内涵与美学品质是经过历史的营造、淘洗、凝练而形成的,在大千世界中有独特的价值。”[1]近些年艺术界对“地域美术”话题做了激烈的讨论,对地域美术的解释众说纷纭,大多根据这个地域中艺术家群体总的绘画手法特征进行划分。例如像欧洲的威尼斯、荷兰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则有“南北宗“画派之说,近现代则有江浙地区的海派和广东地区的岭南画派。福建油画在艺术语言上极具特色。

(一)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地域环境影响,画家呈现出来的作品可以看与环境的色彩相互协调,颜色丰富。“色彩可以表现不同风格,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2]如表现冷灰色调的《鼓浪屿夜景》,表现暖色调的《风景——厦门大学》,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绘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闽南风土人情。

(二)福建油画另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色彩来塑造物体外形。画面中的亮面和暗面均用色彩来塑造,表现画面结构关系。“一幅画的各种色调只有当她们根据所有其他发展空间的因素而存在时才有真正的意义”[3]比如说我们在画面中表现天空时,就可以很好地用冷暖关系把天空的层次和立体空间感塑造出来。

(三)积极以本土的民间艺术为绘画蓝本,此时的美术界不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西方绘画的潮流,新的绘画方式层出不穷,地域绘画应运而生,例如闽南地区的油画就地取材,土楼渐渐地闻名,具有闽南地域风情的土楼油画层出不穷。

3.4当代闽南油画的发展

闽南当代油画的发展按时间为单位可划分成建国前、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后这这三个阶段。[4]建国前油画发展以小团体为主,主要是留学生通过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油画绘画方法,回国创办绘画学堂,进行油画教学,带动闽南油画事业的发展。建国后出现了一大批油画家,他们到各地学府进行油画绘画教学,使得油画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规模。改革开放后,闽南油画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写实绘画,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等各种绘画形式相继出现,多种艺术风格融会贯通,使闽南文化迎来了发展较好的时期。闽南土楼文化作为闽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为闽南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创作来源,以土楼文化为载体的油画群体日渐壮大,闽南油画在全国油画的发展下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创作手法和题材选择上极具闽南地域特色,虽然目前尚未形成浓厚的绘画学习氛围,但是在一大批油画家的影响和带动下,闽南油画的发展蒸蒸日上!

3.5土楼文化在油画中的体现和表达—-以闽南油画家为例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说过:“今天活跃在福建当代的闽籍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方面有很敏锐的表达现实的思想的锐气,另一方面在艺术的语言上及表达方式上都不约而同地从传统地资源里面进行当代的转换,更多地追求艺术新的情境和文化内涵。”[5]这句话说出了在艺术潮流快速地更新换代的背景下,闽籍艺术家不断地在绘画艺术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土楼文化作为闽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给许多闽南地区的画家提供了有文化内涵的绘画题材,这也使他们的作品更具有个性特点和价值。我们这里以闽籍三个油画家为例,来说明闽南土楼文化对闽南油画的影响。

3.5.1李西湖

有“土楼油画第一人”之称的李西湖出生于闽南地区,大学以油画专业为主,周碧初艺术研究会会长。李西湖土楼油画的创作始于1990年,以土楼及其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我们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他的土楼油画创作历程,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和侧重点。第一阶段讲究现实主义的表达,以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对于土楼的刻画,他坚持写生,最终用写实手法来展现。每幅作品的土楼形似而神非似,各有其特点。第二阶段他不再仅仅停留在写实上,而且借鉴了西方印象派的绘画特色,画面上注重色彩的表达,就如印象派的绘画特点,李西湖将不同时间里物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光影变化融入到土楼油画创作中,不同的色彩表达不一样的主题,因此画面里的土楼不再是我们印象里的黄土墙黑灰瓦,大胆的色彩表达对于油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三阶段他则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回归土楼的固有特点,既保留住土楼的原汁原味,又巧妙地进行创新,使得原来的文化又多了一种新的表达!李西湖在创作过程中抓住了土楼人家的乡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将其扎实的艺术功底融入其中,创作出一件件优秀的作品。他对于土楼的绘画胸有成竹,将土楼文化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展现得极具艺术特色。值得称赞的是他土楼油画展吸引了大量艺术界人士的参展,作品中体现出了他对土楼乡土情深与热爱,令人看完他的画之后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种将文化融入艺术创作的方式与情怀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3.5.2叶若海

来自于闽南平和籍的油画家叶若海,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土楼人,从小生活的土楼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对土楼的热爱,他在绘画上讲究作品原创的重要性,在创作手法上对油画的明暗色彩、线条、构图等都有独特而深刻的钻研,在创作材料上他不再简单地运用油画颜料来绘画,而大胆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新,全方位地表现出土楼地精神和意蕴。他创作出一系列的土楼油画作品,其画风质朴,浑然天成,将土楼刻画得生动有生命力,作品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表现方式通俗易懂,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土楼画家”。其原创油画作品《丰作厥宁楼》更是在艺博会上刷新了单幅油画拍卖的价格记录。《小桥·流水》、《方楼古韵》、《年轮》等系列土楼油画作品将他的构图、色彩、材料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掀起了一股冲击效应,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叶若海经常会说,土楼我是我的生命,我画的是心中的土楼,梦中的土楼,有灵气的土楼!可见闽南土楼文化对其影响深远!

3.5.3张源畅

张源畅是一位1997年毕业于美术学校的当地画家,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福建南靖塔下村,在塔下村旁边开了一间画室。素有“闽南周庄”之称的塔下村,依山伴水而居,自然而然地让他的油画作品围绕着土楼而展开。塔下村是一极具美意的乡村景观村落,村口一条河,河上一座雪芙桥,土楼更是沿河而建,形态丰富,圆楼、方楼随处可见,加上清新秀丽的环境,这使得张源畅的油画真切地表达出了土楼最真实的原貌。他曾说过:“我们从小在土楼长大,是土生土长的土楼人,画油画主要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土楼文化。”这句话足以证明土楼文化在每个土楼人脑子里根深蒂固,弘扬传统土楼文化义不容辞。就如诗人表达情意会吟诗,作家表达情意会写作,画家最好的表达方式便是借助画笔这一工具。画笔一挥,每一笔都渗透着画者的真情实意。张源畅的第一幅土楼作品《螺坑土楼群》,而后一系列油画创作大部分都围绕土楼这一题材展开,裕昌楼、振成楼、怀远楼……在他看来,每一座土楼都有他的独特之美,在绘画上,他注意用圆形画幅来表达,这又使得油画呈现出一种新颖的形式。张源畅的油画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就近学习土楼油画绘画,成为他们游玩后最好的情感表达。

四、土楼文化及其油画对本人的影响

4.1土楼文化的影响

建筑上,土楼的建筑特色在于外形多样,墙厚窗小,具有防御作战的功能。因为土楼的构建材料大多是黏土、糯米、鸡蛋和红糖等特殊材料,使得墙体的颜色呈现出材料混合后与众不同的固有色。独特的颜色和造型适合于绘画创作的题材,使得素描、炭笔、水彩,甚至是油画都可以以土楼为主人公展开创作,而往往熟悉文化下的产物,让本人的绘画情感更容易表达。

文化上,土楼背后所形成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赏,走进土楼区域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绘画爱好者甚至是画家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土楼人民,土楼文化从小耳濡目染,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化的洗礼下使得土楼人更加热爱绘画创作,用绘画来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

4.2土楼油画的影响

闽南油画家的作品在土楼文化的影响下各有其特点,绘画风格也各不相同。李西湖坚持用写生的手法来达到写实的目的,作品的画面上注重色彩的表达。在开始学习油画的时候,老师更多的是通过将静物写生,让我们多角度地观察并描绘出静物最真实的特点,做好形的基础。在上色过程中,根据光线的角度和强弱,看到的物体颜色随着光源的变化其黑白灰面,亮面和暗面也不同。从李西湖的土楼作品就可以看出,每座土楼画出来不尽相同,达到写实效果。

叶若海的绘画则是另一番风格,他的作品侧重于历史沧桑的情感表达,色彩厚实。画面使用不同的颜色涂层,厚薄相间的笔触,显隐肌理的搭配使画面更具有韵律感,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注重绘画的笔触和用笔,抓住事物的肌理对于绘画创作极为重要。

土楼文化影响着油画家们对于油画作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总结钻研出来的绘画技巧也给学者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借鉴,为本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经验范本。慢慢地学习并借鉴将文化情感融入绘画,绘画过程中更加注重事物的写实表达。

五、展望与结论

5.1展望

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对于闽南乃至整个福建地区的绘画艺术发展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发展,对于艺术未来的发展有多的展望和期待:

(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今艺术画坛上的较量不再是简单的画法较量,在有杰出画技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荆浩基于个人的创作心得,写出了一篇探讨山水的理论著作《笔记法》[6]”可见拥有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可以给画家提供更加积极跳跃的创作思路,可以在自我总结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创作成果。同时,艺术理论作为一盏明灯具有指向作用,它可以让你在创作过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路,画面呈现更加浅显易懂!要用艺术理论来装饰自己的绘画创作,在艺术绘画实践过程中总结理论,这样才能让绘画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绘画质量。

(二)立足于本土题材,敢于创新

在绘画过程中,仔细了解身边的绘画题材极为关键,本土题材往往更为熟悉,立足于本土题材,​从本土文化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机会点,取其精华将文化精髓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三)大力开展美术群体活动,开创美术发展新纪元

通过历史可知,团体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艺术画派的形成,如欧洲古典时期的拉斐尔画派,近代印象主义时期的印象派,中国的岭南画派等,这些画派都各具特色,可见团体努力作用明显。福建早期美术的发展中,美术群体力量贡献显著,通过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全民学习美术,激发美术创作激情。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加强美术教育尤为重要。

5.2结论

放眼整个闽南大地,闽南土楼文化对艺术家们具有深刻意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智慧和独特新颖的想法融入到作品创作当中,使品充满闽南文化特色的思路,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冲击之感,这是作品血液中融入“闽南味”的表现。从闽南土楼文化到现当代艺术,对于闽籍和当代的画家、艺术家们来说,不仅仅是照抄照搬西方艺术发展的步伐,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把西方文化的取向观和语言风格作为参考,从长远的眼光看世界,立足于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上,虽然中国面临着西方的挑战,但是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找出自身不足的同时将自己文化的闪光点发扬光大,提升文化的价值,使得文化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绘画创作带来更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合理地引领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提升我们本地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无论是闽南油画、福建油画或是其他地区的油画,在优秀文化的铺垫借鉴下,闽籍油画必将发扬光大,未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 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8页​
  •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版.135页
  • 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著《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6版40页
  • 李甜甜.论福建当代油画的发展及特色[D].福建大学.2010
  • 徐雅君.浅谈闽南文化对当代闽籍艺术家的影响[D].福建大学.2016
  • 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的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135页
  • 范迪安李豫闽,《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邱志杰》.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 黄钰琴.《美术馆的魅力:21世纪初美术馆教育经验分享》台北:艺术家出版
  • (德)温登布莱克.《油画基础教程》.刘静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 刘淳.《中国油画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年.
闽南土楼文化对闽南油画的现实影响

闽南土楼文化对闽南油画的现实影响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207.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6日
Next 2023年1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