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很了解,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危机人们健康的疾病,在现阶段的疾病了解中,对于糖尿病的研究和分析也有很多,在临床的统计中,很多的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营养物质不均衡的一种全身的综合病征。尤其是在病情难以控制时就会导致全身的并发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导致病情严重的恶化,更有甚者会出现死亡的情况。糖尿病是极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对于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会有影响,造成我们的生活水平低下,生活质量不高。国际糖尿病联盟定期都会有相关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围绕糖尿病的患者的数量,疾病程度的比重,据相关的数据表明,现阶段每年的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都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甚至已经达到了亿人以上的数量。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的基数大,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的糖尿病人口占全球的近33.3%。我们也都了解,如果我们的身体患上疾病不仅对于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也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对于家庭来说,治病的巨额消费是一大笔的支出,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对于小范围的人来说都是不乐观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国的疾病人口数以万计,也就导致我们国家的补贴加剧。而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找寻解决糖尿病的良方,至今为止也没找到效果较好的方案,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控制的办法可以将损失尽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仅缓解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研究显示,2008年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其中60.7%的糖尿病患者因缺乏诊断而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教育。营养治疗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患者自我管理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指导患者合理进行饮食控制是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据调查显示,全球糖尿病(DM)患病人数至2025年将增至3.33亿。我国的DM患病人数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增,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5000万以上,并且95%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治疗的措施中饮食治疗是基础。近年来,常常将血糖负荷(GL)应用于DM饮食教育,引导T2DM患者正确的选择食物,更好地控制血糖。这一次的调查研究就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个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比如饮食方面的对于血糖的影响,收集更多更为详细的数据来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制定一套更加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的饮食方案,不仅能够对我们的医学事业做出绵薄之力,也可以为我们的下一步糖尿病患者的救治指引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311例,其中男162例,女149例;年龄范围32~86岁,平均年龄57.5岁。并且患者还要有流畅的说话能力,头脑清晰,意识清晰,能够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正常的应答,情绪稳定,读写说的能力都要满足我们的研究条件,研究的对象要不具有其他的并发症。
1.2方法
在我们进行正式的研究之前,要有一个准备工作,将我们的研究对象统一进行安排,在所有的环节和问题都是统一的,这样才能排出其他的因素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我们的影响因素降到最少,在研究的期间对研究对象的生活细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记录。不错过任何的信息。
同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每一个环节的调查都是所有的研究对象统一进行,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感还可以方便我们及时收集信息,发生调查表无效的现象会降到最低的发生率,在我们进行问卷的现场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可以完成我们的调查任务,在时间的调度上就会有所节约。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98.76%)。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不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体重61.6kg;城市调查对象占23.5%,农村占76.5%;体重指数超重者占26.7%。311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占39.9%,没有接受过的占60.1%;92.6%的患者仅采用了药物治疗的方式未结合饮食和运动。
2.2调查对象饮食自我管理
得分8~26分,平均(21.79±7.45)分,处中等偏下水平。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得分(3.78±1.16)分、外出用餐时仍控制饮食(3.67±1.24)分、与不熟悉的人一起用餐时仍控制饮食(3.59±1.32)分、在假日、生日、出外应酬时仍控制饮食(3.46±1.25)分、在同一类食物中进行食物代换(3.20±1.07)分、定时用餐(3.81±1.01)分、饮食自我管理总分(21.51±7.05)分。
2.3日能量、三大供能物质和膳食GL现状
2.3.1平均水平
日能量、三大供能物质和日均膳食GL均呈偏态分布,经过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均数和中位数表示的结果见表1,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日能量供能比的57.9%;脂肪占日能量供能比的25.7%;蛋白质占日能量供能比的16.4%。
表1日能量、三大供能物质和日均膳食GL的统计分析
项目x±s M QR Min~Max
日能量(kcal)1373.9±859.5 1079 873 393~4213
碳水化合物(g)183.9±91.7 150 115.3 71.2~510.6
蛋白质(g 57.8±40.1 40.5 49 14.1~195.7
脂肪(g)45.5±49.4 31 32.5 2.2~245.2
日均膳食GL 133.6±70.2 114.9 73.2 50.5~343.6
2.3.2比较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日均膳食GL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48.2%的患者碳水化合物占供能比大于60%,25.4%的患者碳水化合物占供能比小于50%。日能量、三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和日均膳食GL在居住地区有差别,农村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高于城市患者,且农村患者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高于60%;城市患者脂肪的摄入量要高于农村患者,经t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均膳食GL与BMI无明显统计关联(P>0.05)。
2.4饮食自我管理影响因素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年龄,性别,国籍,家庭收入条件和生活习惯都会对我们的饮食习惯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的调查中就会出现很多的变量,为此,我们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于本次研究的分析方法,尽可能的排出那些因素对我们实验数据结果客观性的影响,详细了解我们可以看下图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下图中,对不同的因素,饮食知识也会有相关的改变,大致上我们可以知道,文化程度和居住城市越高越大,知识面就会更加的广泛。在饮食上边就会更加注重营养均衡的问题,并且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通过自己的调节去寻找适合自身饮食的种类和食物。上述因素可以解释饮食知识52.8%的变异。
表2饮食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 P
(Constant)8.63 11.552 5.562<0.001
年龄-0.04 0.015-0.123-2.638 0.009
文化程度1.762 0.271 0.367 6.490<0.001
居住地区-1.766 0.469-0.197-3.767<0.001
糖尿病家族史1.367 0.403 0.154 3.392 0.001
接受糖尿病教育1.164 0.481 0.135 2.423 0.016
接受糖尿病教育次数0.583 0.153 0.218 3.802<0.001
R=0.727,R2=0.528

3讨论
3.1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进展性疾病,患者大多时间都是居家进行治疗。随着病程延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基础措施。根据我国近些年来的权威机构发布信息指出,我们的饮食治疗更加适合于对饮食的依存较大的患者,那些对食物的吸收不好的患者饮食治疗的效果很一般,甚至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很多的不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我们的人体结构造成巨大的不可逆的损害,比如,喜好肉食的人群大都血糖血脂超过正常的范围,体重更是超重。为了对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成立了专门的疾病中心来督促这些患者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改正自身不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不再只是依赖于药物,一定要让病患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会患者科学合理的进行饮食。为了保障本次研究的客观性,选择了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来进行研究。
3.2GL概念在膳食结构中的意义
自从提出膳食GL的概念后,研究发现,膳食GL与冠心病、糖尿病有关,因此建议低膳食GL饮食。Liu等认为,精加工的粮谷类比全谷类的GI高,摄入精制谷物较多可引起膳食GL增加,因此建议用全谷类来代替膳食中的精制谷物,建议低膳食GL饮食。该研究中膳食GL高低反映膳食中全谷类和精制谷物的比例,膳食GL高的人群精制谷物摄入比例大,而膳食GL低的人群全谷类摄入比例大。我国膳食以粮谷类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西方膳食多,约92%的膳食GL由粮谷类食物提供,因此在中国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引入GL的概念具有实际意义,其效果应该优于GI。临床营养专家也认为,GL应成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的依据。目前,国内外的营养学家积极地参与测定我国食物品种GL值的研究中,AmandaLin和其他等人了解到糙米和山药等五种食物会引起血糖上升。Chen等对23种中国传统食物进行了测定,比如月饼、油条、龟苓膏等。
3.2.1日能量和供能物质的摄入现况
通过研究发现,311名患者日均膳食的能量值(1373.9kcal)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的最小值(1700kcal)都要少,这都归因于严格的饮食治疗,但是每一个个体都会有所差异,在进行控制治疗的时候,应该区分对待,对每一个患者都进行私人定制的计划来执行,不能一概而论的进行规定,太过于死板。比如针对不同体重量的患者应该区别对待,超重时应该适当的减少摄入量,但是如果体重正常就应该按照正常人的饮食摄入量来进行维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则可以做出更加详细,细致的计划来控制患者的摄入量,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可能使用不当,不仅不能缓解疾病的病情还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在很多患者的治疗中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又和患者的经济情况,生活状况紧密联系,这是我国正在解决的问题,相信在国家进一步的政策之下,这些情况都会有所好转。
3.2.2日均膳食GL的现况
日均膳食GL的均值为(133.6),与miller报道的糖尿病患者日均膳食GL值(113.4±37.3)有较大出入,大多数患者日均膳食GL值偏高。膳食GL高低的评价是与具体食物来源密切相关的,本次调查日均膳食GL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度相关(r=0.898,P<0.01)。研究的结果和先前的粮谷类结果相差无几,说明在饮食上边,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善。
3.3调整饮食,加大血糖管理
3.3.1日常饮食管理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在年纪偏大的患者中间,或者在和他人一同进食的时候,还有其他等等因素存在时,患者的自控能力较低,不能按照标准来进行饮食,研究对象在这些项目的得分比较少,加上我们可能在疾病教育这方面做得工作还不够到位,不能保证患者按照医嘱来进行日常的饮食,并且,在这一问题上,男性的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可能由于相对来说,男性的社会角色较比于女性更为复杂,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人的角色,外出饮食的频率较高,在饮食上边可能就会难以控制。这一次的研究结果和权威结果一致。在我国农村的受教育水平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健康饮食的观念上还不够深入,加上我国很多地区还处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局面,这也是造成很多患者不能按照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来执行。我们要根据我们实际的情况找到适合于各类患者的教育方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让我们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如此,要告知病患的家属督促和监控患者的饮食情况,帮助病患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缓解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家都已经意识到适当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在提高我们体质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心情,对我们治疗疾病也有很大的好处。
本研究显示,找到适当的教育方式,并且展开实际行动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让健康饮食的健康生活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健康教育的小小传播者。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们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但是作为我们自身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自己。在老年人的这一方面,我们确实还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让每一位老人都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我们防治疾病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控制病情,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每天都可以保持好心情。对于那些影响因素更加繁多的患者,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用合适的手段和办法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这样对于我们控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极大的作用。糖尿病是一个涉及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疾病,不仅要对已经患病的患者进行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对更大范围的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人人都有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意识。
3.3.2营养元素补充
有研究表明,BMI、腰围与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肥胖与糖尿病共存。WHR也可以作为脂肪区域性分布指标,一般认为男性WHR>0.92、女性WHR>0.85时,提示存在中心型肥胖。本研究中的中心型肥胖患者数为185例,占67.8%。鉴于纳入患者的年龄在65岁左右,属于轻体力劳动人群,按标准体质量确定膳食总能量为25.0~30.0kcal/kg,而本研究纳入的27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每日膳食能量摄入为(1754.3±443.0)kcal、(30.7±7.9)kcal/kg(标准体质量),超过了推荐量;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的脂肪提供量占总能量的(32.1±8.3)%;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为(24.6±6.2)g,而实际摄入量为(8.4±3.3)g,低于推荐量,故建议糖尿病患者多食用全麦食物、豆类、蔬菜、水果、菌藻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胆固醇的摄入量在推荐量范围内。VitE、磷、铁及女性患者VitA摄入量高于推荐量10.0%以上,其余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均低于推荐量,且VitB6、叶酸、VitD及钙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0.0%。
在这一次的研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女性中,非中心型肥胖的患者数量更大,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我们的饮食治疗的目的有一下几点,第一,控制血糖水平,尽可能的维持在安全范围内;第二,保护我们的其他器官不受侵害,比如心血管的影响;第三,有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第四,缓减胰岛β细胞的身体负荷;第五,就是让我们的体重也维持在正常的范围。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我们了解到在饮食中,减少糖类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更有帮助。
铁是生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且有氧化还原能力。但张惠英等和胡凯等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铁负荷升高,提示体内铁含量过多会导致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我国的饮食方面极具特色,这也造成我们国家的群众患有比较类似的疾病,在某些疾病的发生上边就比较多。而且,在有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上边也比较具有民族特色,在我国的维生素E的摄入上边就超出了标准的摄入范围,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饮食的控制,但是也要保障基本的营养摄入,比如叶酸和维生素,这都需要从我们的食物中获得,有很多营养物质我们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通过饮食来获取,这些物质的缺乏也会导致相关的疾病发生,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要找到比较适合个体的饮食方案。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表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导致老年人患有全身疾病的风险增加。
4结论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而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还是很不合理的方案,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不能盲目的追求血糖的控制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人类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个体,不能单一的考虑问题,不仅如此,在健康教育上边我们也要继续努力,让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加强饮食教育,鼓励人们管住嘴,迈开腿,进行健康的适当的运动。本研究虽然对社区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知识和膳食做了调查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结果,对以后的饮食教育和营养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某市某社区的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并且由于地区、环境、人文等各方面的差异,样本的代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大范围地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Meng-Hsueh Amanda Lin,Shin Lu,Jenshinn Lin.Glycemic index,glycemic load and insulinemic index of Chinese starchy food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39).
[2]Stephen Heung-sang Wong.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of selected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12).
[3]姜春花,蔡美琴,刘秀玲,陈炜俊,吴岚艳,王俐.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营养学报.2009,(04).
[4]金敬红,吕探云,王君俏,白姣姣,高键,孙建琴.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06).
[5]禹仲华.饮食自我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13).
[6]黄李春,张坚,王春荣,满青青,陈春明,赵文华.中国成人膳食生糖负荷现状调查[J].营养学报.2014,(03).
[7]王彦,张计兰,梁焕芳.食物交换份法联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04).
[8]申瑞玲,王子花,李文全.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与人类疾病[J].粮食与油脂.2016,(01).
[9]陶国枢.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新概念[J].保健医苑.2016,(11).
[10]孙建琴,沈秀华,宗敏,陈艳秋,冯颖,陈霞飞.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营养学报.2016,(01).
[11]杨柳,谢虹,章泾萍.血糖负荷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4).
[12]欧志梅,吴文娜,赖凤琼,祝红娟.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1).
[13]呼庆红,梁真,欧慧婷,谢晓美,王亚燕,陈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05).
[14]郭英,李琰琳,张爱华,刘伊辉,侯纯荣.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现状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6,(02).
[15]陶国枢.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新概念[J].保健医苑.2016,(11).
[16]王自勤,陈永春,刘星星.食物交换份法联合血糖生成指数法用于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5,(12).
[17]孙建琴,沈秀华,陈霞飞.食物血糖指数与糖尿病防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05).
[18]李明秀,王建.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饮食管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05).
[19]陈超刚,苏宜香,严励,黄德芳,夏敏,戚以勤,程桦.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膳食血糖生成指数教育的相关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15,(31).
[20]赵凡,区转焕,文达辉.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血脂紊乱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J].广州医药.2016,(02).
[21]杨柳,谢虹,章泾萍.血糖负荷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4).
[22]赵鹏飞.正确认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血糖负荷[J].糖尿病新世界.2011,(03).
[23]苏永,赵志刚,马书平,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王遂军,虎子颖.中国成人糖负荷前后血清内肥素浓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8).
[24]王少莲,唐宽晓,陈丽,王德全,赵庆华.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检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
[25]熊晓琴,王爱民,罗晶,何文静.血糖负荷饮食疗法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05).
[26]郑俊,王渊,梁云兴,钟梅芳,杨洁,陈红.急性糖负荷对正常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1).
[27]孙建琴,沈秀华,宗敏,陈艳秋,冯颖,陈霞飞.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营养学报.2016,(01).
[28]朱筠,谢自敬.不同糖代谢状态的维吾尔族人糖负荷后丙二醛水平的变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02).
[29]张风芝,李庆芳.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营养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