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条件优越,靠近海洋。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总结一下湾区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譬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贸易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自13世纪末,广州就是全国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也是整个珠三角地区核心的经济中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全国对外的著名贸易群体,一直处于核心地位。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制造业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除去香港、澳门)主要的经济发展来源于传统贸易,以货物运输,旅游业,建筑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应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粤港澳地区建设化提上了议程,重点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其中服务贸易一体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参考世界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发现,其中服务贸易在对外发展中是处于核心的位置,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服务化的趋势下,服务贸易在其他的工业中无疑是将会占据更大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的是服务贸易一体化将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起到不容忽视的力量,所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中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是很要必要的。
1.1.2研究意义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问题的分析以至于提出对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郑舒迟(2019)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良的自然资源优势,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不仅国内的贸易公司,外国的金融,商贸公司等资本也逐渐向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转移,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今后的全球经济中心。其中,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以及发展不均衡是阻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大力推进大湾区金融体系一体化去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均衡,以及针对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整的统筹体系,促进利益最大化。迟福林(2019)提出我国开始进后工业时期,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升级,开放程度方面,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主导,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的底气。从中,以开放为先,制度创新为核心,体制机制为重心去促进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一体化。刘慧廷(2019)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的占比在不断地增加,规模在逐渐扩大,大湾区各地域的服务业交流合作在增加,但与世界知名的三大湾区相比,差距较大,仍然存在着地区之间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服务一体化的融合程度较低的问题。肖奎喜,林洛铭(2019)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市场竞争优势和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出发,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三大湾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量在逐年增加,潜力巨大,但是与世界四大湾区相比是处于逆差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内以运输和建筑传统服务业竞争力强,而高新技术水平的竞争力不如其他湾区,其在四大湾区中服务贸易在整体贸易中的优势是最弱的。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的发展,要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地区差异;要充分利用制造业优势,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要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士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见解,并且结合相关的新闻资料,客观、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比较分析法。通过引用广东统计局,香港统计年刊,澳门统计年刊,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数据,对比X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服务贸易情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归纳法。结合所收集的文献,从社会制度,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水平等多方面角度总结分析出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策。
1.3.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服务贸易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同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现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和规模大小的分析和发展进程描述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现状。
第3章: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从大湾区地域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差异性,服务产业结构及协同合作等多方面着手,分析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第4章: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对策。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在考虑
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区位优势,以及不同的禀赋资源,经济因素等,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的对策。
第5章:结束语。对本论文的总结,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金融经济服务体系的重要产业,是我国之后能在世界占据核心经济地位的依据,保证在参与贸易全球化中的重要底气所在。
2、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随之提上了日程,其中,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是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下面来阐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1服务贸易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由服务型经济主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关注的重点和衡量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粤港澳大湾区独有的“9+2”城市大部分都靠近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全球贸易的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规模正在渐渐扩大。
图1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地图分布
来源:百度百科
图2 201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总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香港统计年刊》 《澳门统计年刊》数据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也随着逐渐发展起来。由图2可知,从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总额在稳步上升,相比起2010年4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总额,2017年的将近8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总额,近乎翻了一倍。其中,在2014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6%。图2的发展曲线,展现了服务贸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几年,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规模将持续扩大。
2.2 服务贸易结构以传统服务为主
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以传统服务为主,主要集中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广东统计局,《香港统计年刊》等数据整理,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以及旧金山湾区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依次达到83.28%,80.73%,76.6%,纽约湾区的主要产业是金融、房地产、运输。旧金山湾区以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东京湾区则以汽车,化工,金融等先进现代制造业为主,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最弱,达到62.2%,主要产业是制造业,旅游和运输,其中,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等传统工业为主导,对外输出的多是机电产品。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在金融服务,研发创新、技术专利等高端现代服务产业上有一定的差距。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得以运输、旅游和建筑为代表的传统服务是最具有优势的,与之相对的,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起步晚,现代服务贸易产业长期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专利特许服务等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全球贸易的现状下,对于服务贸易来说,自然资源以及劳动资源等要素是相对影响较小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知识产权、技术专利使用、通信和计算机等知识型要素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结构主导仍是传统服务的话,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很难发展的更好。
第3章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呈增长的趋势,但也伴随着各城市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贸易逆差明显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下面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湾区各城市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粤港澳大湾区情况特殊,是一国两制三区的组合,在给个别城市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这种多元体制也使得湾区各个城市服务贸易发展更加不平衡。
如表1所示,珠三角9个城市在服务贸易上,深圳和广州表现良好,深圳服务进出口总额最大,达到了794.02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速17%,其次为广州,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35.94亿美元,增速为珠三角城市中最大,达到了29.6%。但珠三角另外7个城市中服务进出口总额都在150亿美元以下,与广州,深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最为明显的是肇庆,仅有6.84亿美元,对于肇庆来说,服务贸易是较为弱势的。而2017年中山市还出现了负增长,说明服务贸易对于中山市而言,是难以发展的,是受到阻碍的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显示出了地区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情况,除去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广州,深圳市,其他的经济欠发达城市展露出了对外服务发展的缺陷。
香港是世界的金融经济中心,全球大量的生产原材料,产品,科技,资讯及资金均经过港内流入各地,并且是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其第三产业服务业一直占据GDP的90%以上。据香港统计处统计,与2018年相比,2017年服务出口总额增长9.3%,达到1144.40亿美元,服务进口总额增长5.6%,达到825.69亿美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服务贸易发展最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服务贸易总额最大的深圳拉开了明显的差距。虽然香港的服务贸易在2019年明显恶化,目前正面临艰难的外部环境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威胁,但香港服务业凭借着强大的竞争优势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仍然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带领内地对外服务发展的前锋。
澳门是一个典型的以服务业为主的微型经济体,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城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常年占据生产总值的90%以上,在产业比重上,与香港相比,澳门更胜一筹。据WTO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澳门服务进口额为43.52亿美元,出口额为382.79亿美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12.35%和16.23%,澳门总体来说,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好的趋势,尽管如此,若澳门与珠三角地区联合发展,在旅游业上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表1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个城市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亿元)
进出口总额 | 增速 | 出口额 | 进口额 | |
广州 | 3786.6 | 29.6% | 1287.6 | 2499.0 |
深圳 | 5610.1 | 17% | 2284.7 | 3325.4 |
东莞 | 855.5 | 7.4% | 319.9 | 535.6 |
佛山 | 572.1 | 10.8% | 162.9 | 409.2 |
珠海 | 393.9 | 9.3% | 175.4 | 218.5 |
中山 | 219.3 | -27.3% | 54.5 | 164.8 |
惠州 | 233.4 | 16.5% | 99.1 | 134.3 |
江门 | 188.3 | 4.9% | 103.7 | 84.6 |
肇庆 | 48.3 | 16.7% | 28.7 | 19.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局,网络数据整理
3.2 湾区服务贸易逆差明显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总额每年都在增长,整体上服务贸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贸易开放上仍存在短板,从2011年到2017年的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进口总额均大于出口额,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情况,并且服务贸易逆差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将会对湾区的服务贸易产生不良的影响。
查看2011-2017年WTO的数据可知国外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服务贸易情况,服务出口总额均大于进口总额,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而东京湾区在2015年、2017年出现了贸易逆差,并有未来持续出现贸易逆差的趋势,但总体上东京湾区在先进现代制造业上的竞争力还是比粤港澳大湾区强。总而言之,整体上粤港澳大湾区比起国外三大湾区在服务贸易上竞争力较弱,且贸易逆差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出口贸易的服务不够高端,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而国外的服务贸易类型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导,竞争力优势较大。
由表1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状况和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以及需求是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逆差正说明了湾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的提升,开始追求服务的高品质水平。而且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制造业经济转型的时期,从历史规律来看,出现贸易逆差是普遍的。即使是国外的湾区,例如日本也曾经历过大约30年的贸易逆差。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因受新型冠性病毒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总额下降,而服务贸易逆差也有了缩小的趋势,但是总体上来说,预计粤港澳大湾区的贸易逆差还会继续下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持续缩小的趋势。
3.3 湾区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贸易结构不合理。根据不同产业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从整体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劳动密集型上的产业竞争力较强。服务贸易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是运输,建筑和旅游,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等数据显示,2010-2017年间运输行业中的运输和建筑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服务出口总额均大于进口总额,表明了运输行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优势在逐年增强。旅游业是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之一,但在2013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流,主要是去境外旅游的人数快速增加。
而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金融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专利特许和其他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较弱,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虽然从2012年开始快速发展,效果显著,但是常年处于服务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情况,说明了竞争力优势较弱,与国外三大湾区相比,差距较大,劣势凸显。专利特许是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结构中最薄弱的一部分,主要是湾区的多数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少,而相比X湾区发达的教育也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技术上有所欠缺。
从空间上来说,珠三角9个城市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最好的是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发达城市,特别是深圳的计算机、专利等行业。其他7个城市在高端服务业上还处在发展滞后的状态。值得一说的是香港,根据香港XX统计处分析,旅游是服务出口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占2018年服务出口总值的(32.6%),其次是运输(29.2%),金融服务(19.6%)和其他商业服务(13.2%),而香港的制造业仅仅占GDP的7%。而澳门是结构单一的经济体,主要是博彩业和旅游业,这二者的贡献率占GDP的85% 以上。
综上所述,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服务发展速度较快,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现代高端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尤其是专利技术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4章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对策
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地区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服务贸易逆差严重,以及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挑战,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一体化的实现,重点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4.1 加强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推进服务贸易均衡发展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互联互通,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施物理空间上的互通,二是推进服务贸易均衡发展。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加强与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通港澳和内地之间的联系,辐射东南亚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在跨海交通上,加快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以及虎门二桥建设。在高铁交通上,加强大湾区粤西地区和泛珠三角周围身份的交通,推进广湛高铁、赣深高铁和广汕,深茂等重点交通的建设。在航运交通上,推动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三大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优质港口,打造世界一流的空港群和港口群,强化航空、海运、高铁、公路等建设携手造就世界级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在服务贸易各个城市的均衡发展上,由于港澳两地的服务贸易发展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粤港澳三地应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关系,要改变“前厂后店”的传统模式,根据“2+9”城市各有的优势进行互补。在服务产业发展上,要发挥好核心城市对湾区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为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香港是湾区国际金融,物流,商贸中心,以香港为核心,带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运作等新服务业上的发展。澳门博彩业和旅游业发展稳定,可与湾区内的珠海,中山城市合作,发展成为世界的旅游,休闲中心,形成丰富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多元发展。广州作为湾区内地交通枢纽和工商服务的中心,以广州市为核心,带动佛上和肇庆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农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深圳为核心,带动东莞,珠海,江门和惠州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新兴产业+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
4.2 改善服务贸易逆差
首先,鼓励和吸引外资企业投入,增加服务业资本累积。一方面是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外市场能加快湾区的服务业资本累积速度。另一方面,提高外资投资率,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等不断提高服务行业的技术层次,增加出口服务商品的高附加值,从而增强国际比较优势;通过服务产业纵向发展,即产业向上下游扩展,将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内部化,促进对外服务业竞争力。
其次,发挥湾区服务出口优势,即提高劳动要素报酬,从而提高服务出口的增加值。资本和劳动是服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于湾区而言,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突出,提高服务出口行业或者企业提高劳动要素报酬会增加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湾区的服务增加值增加。另一方面,劳动要素报酬增加还可吸引要素向本行业转移,有利于扩大服务经济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最后,弥补与加长服务出口长板。知识产权和旅游业是湾区的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的来源,所以,一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基地,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注重知识型高端人才的培育,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品质和效率,从而提高服务竞争力,推动服务出口增加值创造力的提升。在旅游业上,加强对外的旅游形象以及宣传特色文化和产品,调动旅游企业优化旅游商品,丰富旅游文化元素,从而吸引外国游客。
4.3 优化湾区服务贸易结构
湾区的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高,新兴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结构的不平衡阻碍了湾区服务贸易的发展。采取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措施,可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优化。
制造业和服务业应该是相互相成的,不应落下其中的一方。运输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货物进出口,而计算机服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可以促进货物进出口贸易,专利技术和研发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业品牌的竞争力等等,由此可知,可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迅速的货物贸易,来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服务贸易也应该向货物贸易靠拢,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用服务高附加值的方式使得产品更具有服务性,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知识附加值,让产品和服务融合售卖,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提升。
根据WTO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进口国家主要是X,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依仗着技术,资本的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着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我国湾区仅能靠着劳动要素占据服务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要改变这种状况,主要是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快对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保险,专利研发等知识型技术密集性产业的发展,才能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竞争。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优势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达到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目的。
第5章 结束语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归纳法,比较法,数据分析法的方式,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规模发展较快,主要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但仍然存在着湾区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逆差明显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推进服务贸易均衡发展(2)改善服务贸易逆差(3)优化湾区服务贸易结构。在全球经济服务化和全球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建设,虽然现在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通过以上的对策,能够有效将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利益最大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郑舒迟.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问题研究[J].财富时代,2019(07).222.单菁菁,张卓群.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8.[3]肖奎喜,林洛铭.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J].城市观察,2019(06).48-58.
[4]黄金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复合型高职外贸人才[J].教育现代化,2019(98).7-9.
[5]刘慧廷.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10-40.
[6]迟福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J].财经界,2019(04).59-61.
[7]迟福林. 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加快服务贸易一体化[N]. 经济参考报,2018-09-10(001).
[8]李胜兰.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优势、挑战与制度创新[J].探求,2018(02).14-16.
[9]李晓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J].广东经济,2018(10).18-21.
[10]杨道玲,邢玉冠,李祥丽.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比较研究[J].中国物价,2020(01).32-34.
[11]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7-2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