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占死亡原因之首,缺血性脑梗死占脑血管病的80%~85%,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而发生在6小时内的脑梗死称之为超急性脑梗死。如何提高脑梗死的诊断率及检出率,并进行早期治

  引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的人群日益增多,使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精神障碍。因此,临床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及护理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脑梗死是指发病6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近年来,已经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缺血性半暗带(ip)概念的提出。发生脑梗死最初的6h以内,由于病变区缺血缺氧的持续性,导致脑细胞膜的离子泵失效并衰竭,从而发生细胞内毒性水肿。持续缺少能量供应导致梗死灶周围大量脑细胞出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尽管形态尚完整,但正常的功能已经丧失,这就是所谓的缺血半暗带。一般认为,半暗带自缺血发生后1h就会出现,通常可持续6-24小时左右,医学上就提出了“时间窗”的概念。在这段时间内若能进行有效治疗,可使原来栓塞的脑动脉血管重新通畅或建立新的侧枝循环,使原来处于缺血状态的脑细胞恢复血流,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2.早期康复治疗

  2.1肢体功能的治疗

  早期合理的功能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使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功能代偿重组和支配,起到良性刺激和促进作用。急性期的护理要注意因为患侧肢体由于无法自主的动弹,肌肉的萎缩和畸形就比较的容易产生,为防止患侧肢体发生肌肉的萎缩和肢体的畸形,应让患肢保持功能位置,临床上一般采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为避免患侧肢体的肌肉萎缩和障碍,一般由医院的护理人员帮助其活动,为日后的康复锻炼打下基础,也避免患者患侧肢体障碍的许多不良姿态。

  2.2语言治疗

  口语表达能力的康复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愕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发音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结合日常生活令患者与人交谈。如有的老人患有失语,但还能唱歌,则应鼓励其唱歌。经过两到六个月的训练,恢复失语症状存在着不同程度,但只要未完全恢复自如的口语交流,仍要坚持语言的康复锻炼。

  2.3练习行走

  当患者站立平衡后,可开始练习行走。起初最好两人搀扶,并选择防滑平底鞋,预防跌倒。然后,借助拐杖、助行器过渡到自己行走。练习行走前用三角巾吊挂患手(患手指脑梗死引起的偏瘫、肢体无力)于胸前,防止手臂肿胀、塌肩

  2.4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或出现误吸,重者影响进食,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摄取不足。因此,应做好相应护理。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3.1咽部冷刺激
  每天三餐前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反复训练可诱发吞咽能力,提高口腔黏膜的感受性
  1.3.3选择合适的体位及进食状态
  卧床患者应抬高床头45°,以利于咽下运动,减少误咽。刚睡醒的患者,因其味觉运动比较迟钝,更容易发生误咽。应给予适当刺激,使其在良好的清醒状态下进食.
  1.3.4喂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并以半流质、软食为宜。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

  3.护理进展

  3.1体位护理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早期康复的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
  节外展。患者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当患者处于平卧时,应使足背向上与床面垂直,穿“丁”鞋或用枕头、沙袋等支撑足底,预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患侧卧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患侧肢体,是最有治疗意义的体位。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

  3.2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如梗死面积大,应先食用流食或半流食,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普通饮食。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1)以低脂、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提倡食用植物油。(2)在食用蔬菜时,可经常吃些蒜类食品,如蒜苗、青蒜、洋葱、木耳、香菇等,有减少血小板聚集的功能。(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清早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再活动,可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4)告知患者戒烟、酒,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损伤血管壁,饮酒可使血压升高。

  3.3心理康复

  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脑梗塞患者由于机体运动、言语、吞咽、平衡、感觉等障碍,不能完全的回复,导致了心情的压抑,运动功能的障碍导致活动的不自由,心情出现烦躁,同时年龄较高,大脑轻度萎缩,存在智力的减退和记忆功能的问题,容易有悲观的心理,这会直接降低患者对治疗、康复的信心,从而阻碍患者神经系统机制的恢复。在面对突然而至的所有生活上的事都需要有人帮忙照顾,有嘴不能说,手脚不能动弹,吃任何东西都需要人喂,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入厕需人帮助,因此出现或紧张恐惧,或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此时的心理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最主要就是因为对疾病的突如其来,对疾病的一无所知引起的。因此,应积极向患者传输早期康复的相关信息,给予心理干预,耐心、细致地讲解脑梗塞发病原因、机理、疾病的预后、康复计划等。

  3.4健康教育

  高血压与脑梗死密切相关,60%脑梗死患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3倍。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材料。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和血压变化,注意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出现颅内压升高征象应立即停止用药[28]。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时,应告
  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滴速。

  结语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应作为中心参与者,护士、患者、家属三者之间有效配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及理解,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朱红敏,孙会琴.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12(15):3935-3936.
  [2]程连勤.26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3(27):144-145.
  [3]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9(4):40-41.
  [4]凌卫梅.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1):22-23.
  [5]赵秀雯,卞彦.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23-24.
  [6]农红群.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3(12):123-124.
  [7]阳淑莲.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100-101.
  [8]王自红,黄虹.中风患者语言障碍康复护理的进展[J].医药前沿,2015,2(11):45-46.
  [9]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0(4):25-26.
  [10]刘玉莲,赖玉芳,罗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24):14-15.
  [11]梅俊荣.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探讨[J].菏
  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4(1):51.
  [12]魏琴.脑卒中的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14,25(5):187.
  [13]张素霞.脑梗塞伴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8(3):227-228.
  [14]李红梅.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156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11(23):5746.
  [15]于淑丽.多发脑梗死后早期吞咽困难评价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8(2):278-27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6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月11日
Next 2021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