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对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摘要:现今我国经济已近有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相较以前有所放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所在地和发生地,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大部分,其中实体经济部分更是占比巨大。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理区位不同于国际三大湾区,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挖掘前所未有的优势,湾区的设立有利于广东省继改革开放之后迎来又一波改革大潮和新的出发点,有利于广东省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和转型,使港澳地区与广东省的联系更加密切,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间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国际资本更加方便的投资到广东省的企业,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注入广东省实体经济必将更加强大。具体对策有,三地XX间结合各地区政策推出适合三地健康发展的政策,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有效解决地区的商业纠纷,做大“前店后厂”的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各地高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在高校中设立产业园和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更让研究成果产业化。通过粤港澳湾区的带动作用,实现地区的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广东省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实体经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XXX,我国经济进入稳增长、高质量的全新阶段,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XXX强国的伟大目标。国家对实体经济的质量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制造业水平已近不断向高科技产业转移,传统的制造业面临转型的挑战。当前广东省虽然实体经济整体水平高,但是地区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产业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地区间经济失衡严重。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和设立就是继改革开放后广东省面临的又一大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完善版图战略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又一出发点和增长极,其重要程度很高。广东省依托优越地理位置和经济底蕴,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更好全面整合区域产业链和产业水平,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广东省实体经济质和量面向更高的台阶。

1.1.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广东省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贡献重大,我们知道实体经济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实体经济覆盖面广、重要程度之高就犹如金字塔的塔基一样。但是面对外部环境如中美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广东省实体经济结构面临全新挑战,进行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故此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以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人才聚集等概念为主题的新型产业结构孕育而生。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是党在xxxx明确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xxxxxxxx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排在全国前列,产业从第二产业占优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从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为主导的演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到新兴产业为主导、再到现在的现代产业主导的发展,以及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演变。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XXX,通过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转变来全面诠释xxxxxxxx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意义和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高科技和优越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发展。融合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成就,顺应国际产业转型浪潮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1】的设立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滨海城市群的功能带动广东省相较落后的地区加速发展,加速与国际产业接轨提高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国际航运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影响力。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省实体经济的作用,有利于更清晰的剖析广东省实体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粤港澳湾区战略这一契机加快广东省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准发展,促进与港澳XX、企业的合作吸收资金注入激发更多的创新思想和第二批创业热潮。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

xxx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级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区域探索发展功能、提高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招商引资的国际性平台的多功能湾区,同时也是国家应对国际局势挑战的主要选择。另外,湾区的设立也是对“一国两制”的新实践和尝试,有利于促进广东省与港澳地区的协同发展,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湾区的功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李胜兰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主要是与东北振兴战略、河北雄安新区、上海浦东开发区等战略一样发挥地区特有功能作用,因地制宜共同完善我国的区域战略版图。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维护港澳稳定和繁荣的方面。2017年国内著名杂志《国际经贸探索》【2】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结果认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区域城市之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的。为了加快大湾区的发展和融合,应该主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形成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和跨地域产业内部的协同机制;而对于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应在交通、产业链、航运和市场交易等一体化领域方面进行突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指出,目前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间产业的合作、产业链升级和延伸还未达到预期,大湾区产业协同需要在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全面融合升级进行创新。

1.2.2国外研究

湾区经济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还可以追溯到委内瑞拉著名学者弗里德曼基于对国内区域发展的研究,吸收借鉴了缪尔达尔的区域间经济循环理论和赫希曼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核心一边缘理论模式”。他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空间系统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两种地域社会组织的次系统组成的。核心区的普遍特征是: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教育水平高、人才密集、资本聚集、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核心区范围包括:首都和区域行政中心、区域中心城市。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从内在实质来看,核心区居主导和支配地位,边缘区的发展则依附于核心区;从呈现形式来看,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在产业分工和贸易方面是不平衡的,核心区享有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科技创新活动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也都集中在核心区。此外核心区的发展与创新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创新驱动发展具有辐射和外溢效应,由于不断接受来自核心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边缘区的经济实力将逐渐增强,并导致新的核心区在边缘区出现。因此,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地域范围会发生变化,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不断调整,最终实现区域空间一体化。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有外国学者提出湾区经济的研究,日本著名学者Tetsuya Akiyama【3】通过分析东京XX对东京湾做出的政策和关于市场出发,结合东京湾发展的现实数据构建模型,客观全面的分析设立东京湾后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Alex Schafran【4】则是通过多个维度分析,研究旧金山湾的人口总量、资本汇聚和流动、XX政策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得出这几个要素是如何共同影响旧金山湾区经济的发展和方向。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以及课题需要,通过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客观、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

数据分析法,格局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在权威数据统计网站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说明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

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目前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下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1.3.2研究内容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区位等优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后给广东省实体经济带来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剖析广东省实体经济面临的产业结构落后、粤西北地区经济严重脱节和新科技工业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从教育、贸易与产业转型、XX政策的实施等多维度进行深度解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适合粤港澳三地的对策。

 2、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以及实体经济的概述

  2.1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政治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广东省,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大陆九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位于环珠江口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总人口超过广东省的一半以上。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是继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一系列XXX伟大工程之后推出的战略工程。在以xxxx同志为核心的xx领导下,xxxxxxxx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湾区的设立是XXX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推动力。

2017年7月1日,在xxxxxxxx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粤港澳三地XX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5】,签署这一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真正上升为国家级顶层战略。之后在2019年2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全文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政策制定和协调推进实施并重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创新“一国两制”的实践,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激活港澳的经济活力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趋势;香港澳门携手广东省一起打造不一样的国际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以珠江口经济带为腹地,带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发展,最终辐射整个东南亚,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思想。

2.2湾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2.2.1湾区经济发展情况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粤港澳湾区11个城市GDP总量约为11.6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1.61%。其中香港GDP总量约为25009.76亿元,澳门GDP总量约为3807.24亿元,深圳市GDP依然占据广东省头名达到26927.0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北京和上海,广州市GDP约为23628.6亿元。佛山市也成功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751.02亿元。其他六市总量为25592.34亿元。湾区经济总量已经超越广东省全省21市,9+2的区域规划带来的经济增量和贡献不可小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已然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6】。

2.2.2湾区产业结构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总体以服务业经济为主,各城市由于发展程度不同和自身优势所以产业组成占比有所区别,港澳地区因地理位置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其占比超过90%,广州深圳两市产业发布呈现典型的“321”金字塔结构,东莞和佛山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湾区内主要发展高科技技术制造业,以深圳为例其高新技术制造业年均复合增长为10.9%,占工业增加值的67.3%【7】。湾区工业结构正在进行动能的转换,在未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必将给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主导着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发展。

  2.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长远目标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带动经济再次增长,产业顺利转型这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和高科技创新的典范,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扩大开放程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打造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2.4实体经济的概述

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实体经济的重要功能有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3、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对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3.1发挥湾区辐射带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促进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广东省委十分重视湾区的建设,积极推动湾区落地建成明确湾区战略定位,出台三年部署计划提升湾区发展格局。深化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粤西、粤东和粤北落后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省统筹布局,构建“一带一核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8】,利用湾区内的创新科技技术、人才资源、雄厚的资本引入等充分带动粤西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解决广东省区域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发挥核心作用以点带面,以香港、澳门、深圳、香港四大城市核心作用,增强湾区辐射作用最终带动全省实体经济的充分协调发展。

 3.2通过交通优势促进广东实体经济发展

观察国际三大湾区【9】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在沿海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拥有大型港口、国际机场和星罗棋布的铁路、公路等交通。没有一个发达富庶的地区不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的,交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所谓路通财通。交通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科技产业运用于交通设施,两者相互促进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情况可以通过交通设施看出来。与国际三大湾区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也毫不逊色甚至超越,湾区内的港口群是目前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和货运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群,湾区依托密布的河流组成星罗棋布的强大航运网,形成水上经济走廊。

全球十大港口中粤港澳大湾区就有三大港口位列其中,2019年香港港口吞吐量约为1880-2000万标准箱、广州港和深圳港三大湾区港口吞吐量分别为59396万吨和25127万吨【10】,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口吞吐量就已经占据广东省港口吞吐量的90%以上。广东省制造业、农业等实体产业所生产的出口产品就是通过这些港口运往世界各地,而高端制造业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也是通过这些港口源源不断的输送进来。2018年10月24日,连接香港、澳门、广东珠海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港澳与广东省间车程,方便了商务往来、人才交流、产品运输等问题,潮汕高铁、湛江高铁等一系列高铁路线陆陆续续的从湾区各个城市中出发,犹如一天天输送能源的管道一样向广东省落后地区输送人才和资源,加快平衡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传统制造业落后的问题。

  3.3深化与港澳服务与制造合作优势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继续深化广东省与香港和澳门的交流合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省实体经济经历了质和量的变化,这里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成果。香港、澳门由于历史要素和地理位置,其经济一直繁荣领先于大陆地区,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土地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港澳地区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这也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由于经济的转型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就向内地转移近水楼台先得月,广东省珠江地区就因此得益。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就是又一个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广东省制造业与港澳地区服务业的衔接和合作。港澳作为国际性大都市,自然而然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与合作,大量外资企业通过港澳地区进入广东省,大额外贸订单也给广东省制造业带来机会和动力,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广东省实体制造业已近由粗放型转向高精技术型,已经具备接受XXX高科技订单和生产要求的条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继续深化港澳合作、拓宽合作的空间和维度,形成XXX2.0的“前店后厂”,助推广东省实体经济再次迅猛发展。

3.4创新湾区科技产业链

现今,经济与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消费需求的提高,传统低端制造业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了。以产品需求为起点,创新各种高端技术产品将科技成果运用转化为商品满足需求,最终不仅促进地区消费而且带动高端科技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一产品或者服务需求形成的产业链条,传统的产业链条一般都是由上游、中游、下游产业组成,链条现状单一。科技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穿插了横向的产业,既是一些辅助产业。将高科技产业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涉及面广,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些适当的辅助,这些辅助【11】产业提供技术、资金和知识上的支持,产业链上的科技企业在辅助的协助下不断壮大,两者相互作用使整个产业链条高效运转。如果将传统产业链比作一条河流,那么科技产业链就犹如一条条河流组成的庞大水网,覆盖广阔形成带动作用达到产业集群模式。

粤港奥大湾区中由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地的产业园区构建多元化布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在新兴领域探索不断取得成绩,主导XXX信息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新概念绿色产业。形成创新科技产业带,大湾区科技产业链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结合,不断完善和加快科技产业化,利用资金、信息技术的流动使上游研发成果更加贴合市场,加快研发速度为下游企业占领市场取得先机赢的关键。机遇高科技产业链的布局,在湾区内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影响力大的产业有机体,使广东省内的产业间、企业间有机结合密切合作,资源充分调动,最终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效益,推动广东省实体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5吸引国际资本聚集人才

高精尖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X的纽约湾通过斯坦福工业园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高校人才与学术科研的互动交流,激发人才产业的热情、拓宽思维模式。纽约湾实施优惠的科技人才移民政策和通过与国际企业项目合作吸引聚集大量科技人才,日本东京湾全方位进行吸收人才,放宽移民限制XX更是启动“30万留学生政策”留住了大批国际性人才。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核心骨干,在广东省实体经济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提出要以人才引领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人才开发范围、适度降低国外人才进入限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建成科研-人才一体化的模式,设立科研项目与湾区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培养学生科技技术,像腾讯、美的等大型科技企业也与高校间建立了大学生科研产业合作,为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提供便利和平台。广东省2019统计年献【12】关于人口迁移的统计显示,2019年间珠三角地区省内人口净流入395932人,省外人口净流入更是达到638148人,这些数据的背后包含了一部分高技术人才,人才的集聚必将带来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升级,提升竞争力最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能。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流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机会充分发挥香港世界金融中心招商引资的作用,港交所等金融机构吸引大量国际资本,而且港澳的金融服务业十分强大这也有利于服务广东省实体经济,湖南株洲、重庆永州和四川广安等XX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XX建立了发展的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本参与其中,最终投入产业市场。

4、广东省实体经济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发展对策

  4.1加强港澳XX与广东XX合作

广东省深化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合作是新时期一国两制方针的新实践,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势所趋,大湾区地理位置特殊包含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和关税口、制度法律的不同。粤港澳由于历史因素和政治原因导致出现这种地区间制度的差别,一国两制制度赋予了港澳地区高度的自主权,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可以进行民主自治,这就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司法体制上存在的差别难免在区域合作上产生摩擦。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湾区的经验成立大湾区理事会,对此我们需要弥补粤港澳三地在法律上的空白、XX加强政策协商。对此我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粤港澳三地在司法上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总结出适合湾区经济发展的制度。2016年在深圳市前海法院举行了一场由香港与广东间商务往来时产生矛盾引起的经济纠纷,深圳市前海法院首次邀请香港司法人员充当陪审团,共同解决这场商务纠纷。这场成功的法院仲裁被称之为“前海经验”,三地XX在前海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大湾区的解决商务解决纠纷的法案,法案由三地司法政策组成。另外粤港澳XX借鉴国外湾区经验在法律基础上成立一个具有多项权利、多部门组成的理事会,专门解决一些地域问题,同时可以由大湾区理事会牵头成立一些商会和协会,使粤港澳三地打破法律上的局限深化合作共赢。

(2)广东省实体经济目前面临着全面转型,产业机构由传统型转向创新技术驱动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港澳地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广东省XX可以借鉴香港XX的一些政策和市场干预手段,XX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对一些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加强与港澳地区先进企业的合作学习,提高广东省实体经济的总体质量水平,加快实体经济转型的速度。

 4.2加强与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粤港澳地区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水平高形成了许多如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名牌大学,在全球百强高校中大湾区就占有其4,此外科研方面还要有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港澳地区参照国外办学制度结果多年的优化,已近得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办学方法,办学条件也全面改善国际化办学机制。大量聘请外国优秀专家学者到大学教授知识,带学生亲自到实践中去,同时也吸引不少外国留学生到港澳大区留学,所以港澳地区外籍学生比例比较高,国际化教学促进了港澳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走向国际化和带来地区的文化大融合。广东省可以与港澳高校交流办学经验,争取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落户。通过交换生进行学术交流、大学进行合作联谊交流科研成果,发挥港澳地区的教学理念和广东省的教学优势,共同实现大湾区人才教育走向国际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三地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一个高校联盟【13】的教育机构,拥有理事会办的作用,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整合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成立一个以服务高新产业为目标的高校,为大湾区制造业发展输送人才。

4.3做大“前店后厂”的规模效用

以港澳地区为店,珠江三角为后厂形成的产业服务链模式被称为“前店后厂”。这是广东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特有模式。上个世纪末形成的这种模式给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让商品走向国际化。随着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和广州、深圳大城市带来的效益,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扩大前店后厂规模带动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以粤东地区为例,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华侨众多,在潮汕地区建设新型制造业可以一定程度吸引海外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结合地区特色发挥地区潜力,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落后地区可以把握住机会尽快与广东省高速增长的经济接上轨。在XXX下让2.0版的前店后厂在粤港澳地区绽放特有魅力,发挥地区潜力,努力实现广东省实体经济向更高层面进发。

 4.4以大湾区为核心带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广东省实体经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粤西、北、东地区存在大部分传统产业急需升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此可以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和驱动,整合发展资源、人才、项目和资金因地制宜的结合地区进行定点精准施策,给相对落后地区分配一些资源、人才,升级产业链、提高对GDP的高效率,设立厂区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就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珠三角地区土地紧张的压力,降低产出成本最后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继续扩大粤港澳地区的辐射范围,做大、做优制造业,加强地区的交流组织学习考研团,实现地区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不断提升广东省产业的整体实力。

 5、结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xxxx同志为核心的xx作出的重大决策。xxxxxxxx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xxxxxxxx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作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广东省携手港澳两地积极贯彻落实xxxxxxxx的指示,借助这个战略机遇实现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全面转型、创新产业链,通过港澳国际平台深化与国际贸易接轨,优化营商环境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广东省制造业走向全世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蜕变。本课题通过多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实体经济间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机遇与挑战共存,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让一国两制的新实践和广东省改革开放的再次出发、广东省实体经济制造业迎来又一次春天,提供与国际高端产业接触合作同台竞技的机会和平台,不断加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xxx.《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规划背景.2019.11.14.

[2]罗远航.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17(09).5-6.

[3]TAKESHI ARAI TETSUYA AKIYAMA Empirical analysis for estimating use transition potential funcions-case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region[J]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4.28(1-2).65-84

[4]AIEX SCHAFRAN origins of an urban crisis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closure[J] Internation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13,37(2).63-88.

[5]刘明,张青青,吴言.近期国内粤港澳大湾区问题研究综述[J].人民智库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2018(20).20-22.

[6]中国金融信息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年总GDP统计,2019

[7]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编.广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2019,国民经济核算2-6

[8]广东省省委XX.《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Z],2019

[9]段艳红,何悦,胡品平.世界三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路径与特征[A].区域科学发展,广州: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8(08).28-30.

[10]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港口泊位及吞吐量,2019.15-17.

[11]苏景军,梁涛,胡宝民,陈亮.构建产业链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J].科学研究,天津: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6(03).03-05

[12]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各市年末户籍迁移人口数.2019.3-10

[13]陈文理,何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合作机制研究[A].社会治理研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2019.31-32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激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耐心解答疑问、提出专业性意见对论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老师,同时感谢四年来学院老师同学和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对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对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11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2月1日
Next 2023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