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近年来,城市人口的收入在逐年的提高,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在不断的增加,人们更加注重社区文化生活的质量。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居民幸福感和对本社区的认同,必须提高社区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建立优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扩大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界定
2.1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文化概念分析
2.1.1社区
“社区”这一概念是费孝通等人在1933年从英文中翻译过来的,并且逐渐成为了中国社会学中的专业术语之一。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他认为“社区是人类群体生活的结合方式之一,它是以宗教、血缘和地缘为基本形式,由本能、习俗和共同记忆的结合为基础组成的群体的‘自然意识’。”[沈关宝.历史现实模式一以上海社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5。]
2.1.2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具有人口多、组织多、交往空间大、生活方式多样、教育水平高等特征。[叶长丽.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究一2002年至2011年城市社区个案分析.[D].2013(6)]
2.1.3城市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吴铎、李业甫、丘上杰.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西科全书出版社,1991:268。]在同一个社区内,居民们的xxxx面临许多难题,自然会产生合作行为。居民住在同一个社区,为了共同的利益和需求,自然会利用社区的资源和XX机构的支持,去改善社区环境和组织社区文体活动,从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广义的社区文化是特定区域的居民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社区的这种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人格和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大影响,同时社区文化还对整个城市的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社区文化狭义上特指精神文化,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的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念、群体观念以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物质和精神的维度的理解结合起来,就可以完整地揭示社区文化的内涵。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居民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背景下,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群体意识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个性,值的总和,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文化是城市社区精神的核心,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过程在系统、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下,逐渐形成完善的社区意识和团体精神。[叶长丽.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究一2002年至2011年城市社区个案分析.[D].2013(3)]
2.2社区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
2.2.1社区文化的文化载体要素
社区文化的文化载体要素是由存在于社区范围内的物质和文化活动场所,包括绿色空间和文化活动相关的设施。这些文化载体从物质的层面表现了社区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也反映了社区文化的精神领域,如社区图书市、室内球场、休闲广场、户外运动与健身器材等。
2.2.2社区文化的制度规范要素
社区中的制度规范起到了对社区居民行为的指导作用,对个人的行为的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些制度规范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严格的规定与要求。某种程度上,一个社区所特有的制度规范是整个社会的制度规范在社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2.3社区文化活动的行为方式要素
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是社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社区内,居民整体的行为方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一个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劣。它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上,不仅体现了不同社区各自的特征,同时深层次地规定着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因此,正确培养和引导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2.3.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整合功能
社区文化是联系整个社区成员的纽带,它将社区里的个人、家庭、邻里、组织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社区通过培养个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整个社区的社区认同。这种社区认同的培养得益于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区的基础设施、社区的活动组织、社区的行为规范对社区成员成长的培育和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社区文化对社区这一居民共同的家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化了人们的社区认同,必然会促进整个社区的繁荣。
2.3.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交流功能
社区中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居民,在共同的社区文化背景下,大家彼此相识、相互沟通,不断地发展对彼此间的认识,产生一种邻里间的友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往越加频繁,公寓式的社区建筑形式又使得邻里之间情感上的沟通越来越减少。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不仅能满足居民们打发闲暇时光,愉悦心灵,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能够改善现代人封闭的人际交往模式,增进邻里间的沟通,活跃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在社区内形成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2.3.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规范指导功能
不同的个体由于成长的环境和所受外界的影响不同,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城市社区会潜移默化地将社区的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传播给其社区成员,并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减少不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抑制因社区居民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纠正部分人的行为偏差,维持社区的良好环境。
3徐州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1徐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徐州市区居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闲暇之时,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的文化性需求。社区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也有了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内容新颖、形式有趣成为人们文化娱乐活动追求的目标。以云龙区各社区为例,一半以上的居民或多或少都使用了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只有一小部分的居民认为小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够齐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加。城市社区的居民对于社区内部组织的文化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在利用小区的各种设施,进行健身锻炼和休闲活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主要表现在利用社区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利用社区内的场地自发组织广场舞、乐器合奏,打桌游,甚至有一些业余表演爱好者会组成业余文艺团队,在社区内搭台表演,丰富社区人自己的闲暇生活,为社区居民带来欢乐与温暖。社区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比较符合社区居民的爱好和兴趣,很容易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且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同样以徐州市云龙区各社区为例,绝大多数的居民有社区自豪感。很多居民认为搬离本小区会感到恋恋不舍,极少部分的居民对社区没有认同感。由此可见,大部分居民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同维护小区的集体利益。愿意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组织,参与有关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讨和解决。
3.2徐州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1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薄弱、组织能力较差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闲暇时间的减少,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的出现,使得社区内邻里之间彼此隔离,居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互相之间不熟悉,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比较低,参与社区事务的自主性缺失。很多社区的文化建设都是在XX的推动下进行的,社区内部组织活动的能力不够,社区文艺团队数量较少。以鼓楼区的几个社区拥有的文艺团队数为例,除了环城、丰财、双惠社区、堤北社区和二坝沃社区拥有3个以上的业余文艺表演团队之外,大部分社区都只有较少甚至没社区文艺表演团队。由此可见,徐州城市社区居民主动发起活动组织的积极性不高、自主性缺少。
3.2.2落后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
城市社区是居民们日常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健身、娱乐、陶冶性情的主要场所。徐州市现在仍然有一部分社区缺乏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另有一些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已经老旧、废弃、无法使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涉及精神文化的设施普遍不足,全市的社区公园、广场、书店、电影院等文化品味较高的文化设施拥有的数量不多,社区美术馆和社区体育馆这样大规模高品质的社区文化场所在徐州几乎没有。如此落后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2.3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居民缺乏主体意识
社区居民本是徐州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体,当前却仍然处在被动的状态。各个社区内仅有少数由民间发起的、得到市XX批准而存在的活动社团和兴趣组织。另外,社区居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对关乎文化活动发展的决策更是冷眼旁观,不关心决策是否实施,同时还缺少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情况是主体的错位。同时,社区居民并没有真正发挥主体的功能,从而导致主体功能缺失,直接导致XX采取的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同,即使徐州市XX投入高额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3.2.4获得资金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够
徐州市绝大多数社区都是XX投资在社区文化建设投资中占主导地位,有些社区甚至只有XX投资一种。这就导致许多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完全取决于XX的支持,产生了社区文化过度依赖XX,从而缺乏社区独立性的问题。而XX由于缺乏对各社区具体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会将社区文化建设想象地过于简单,从而将社区文化建设所需简单理解为健身器材、室内球场、麻将桌等固定模式。经过我们对徐州市区各社区的调查,这些情况确实存在,并在很多社区中都有所体现。
3.2.5文化工作者队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徐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徐州市各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文化工作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质量还有待提高。经过我们对徐州鼓楼、泉山、云龙等几个区的调查显示,很多的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还停留在一种传统甚至是封建的思想意识中,不愿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将社区内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位,更不用说关注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形成了一种漠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下的现象。
3.2.6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保障
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很多关于文化的问题很难界定,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更是难上加难。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社区文化管理的法规,导致徐州市还没有获得一个完善、可靠的法律体系标准去制定相关的地方法案。因此,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在徐州,有一些偏远社区有冠名为文化演出的低趣味表演,广场舞团体扰乱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等现象。
4关于徐州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改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改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要从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服务方面着手。联合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健身设施资源,全面发挥社区基础设施的作用,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普及和体育健身服务。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制定社区体育活动实施办法,实现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来源的多元化。XX需要保障城市社区的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丰富城市社区的配套设施。企业可以服务非公益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盈利的同时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这样有助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和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4.2加快建设徐州城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
徐州市各社区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主要依靠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为了更好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社区应当合理安排与使用社区已有的设施。同时,善于从社区周边环境中寻找有利于社区文化发展的城市配套设施,如学校、广场,利用其空余时间段,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社区活动,以适应不同兴趣爱好的社区居民的要求,各个社区可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兴趣、不同年龄居民的需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逐步将各种社区文化活动联合,形成完整的社区文化活动体系,在社区内部形成紧密相连、纵横交错的社区文化网络,完善社区文化建设。
4.3建立群众文化社团组织制度
建立群众文化社团组织制度,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一个社区的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取决这个社区居民的认同和参与度。建立群众文化社团组织制度,让居民在参与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能与社区的其他居民相互认识、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自觉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出力,形成整个社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建立正式的群众文化社团组织,也是一个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最好体现。因此,需要努力建立与培养群众文化社团,使之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4.4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要注重对文化工作者的社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热情的考察。在建立专业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业余文化工作者的作用,社区业余文化工作者通常是真正热爱社区文化事业的热心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与作用,有助于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提高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做社区文化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对城市社区居民的职业分布、文化素质水平、年龄层次等方面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在各种大型的人口居住密集区。
4.5健全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徐州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加以支持,在国家紧锣密鼓地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同时,徐州市XX和相关机构要全面关注和考察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社区居民不同的文化生活需求,关注各社区文化活动的动向,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地方性的政策与法规的作为确保徐州市社区文化向着积极、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的依据。
5结论与展望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中心是以人为本,这一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最终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追求城市社区居民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使居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闲暇时光、和谐的人际关系、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平和的内心。为了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让社区成为每一个居民温馨的家园,建立那种浓厚的邻里亲情,使社区充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少一点冷淡与漠视;多一写发自内心的微笑。
[参考文献]
[1]李瑞云.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Z]2014,第六期:5.
[2]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M].北京:xxx党校出版社,2002:49.
[3]吴晓林.中国社区建设研究述评(2000-2010)[J].公共管理学报,2011,(12):98-105.
[4]付春梅,谢守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2004(5):44.
[5]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3,(5):77-81.
[6]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93.
[7]谢昕宁.中国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9:4.
[8]侯婵媛.论社区工作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D].西安:西北大学,2012:12-14.
[9]夏毓清.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4,(4):16-23.
[10]朱文勇.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江苏常熟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20-30.
[11]杜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2007.
[12]奚之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D]2008.
http://check.cnki.net/user/Report.aspx?LeftFile=41256860&t=c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