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预计到2010年,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以高薪阶层为多。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三年内北京酒店也将达800家,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抢手。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与管理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人的方面。
与很多企业交流时经常听到抱怨:“现在的年轻人真难管,一不高兴,工作扔下就走人了,招人还很困难,好不容易招来几个新人,刚到基层熟悉情况,没过几天招呼也不打就自动离职了,真不知该怎么办?”
的确,环境变了。以前企业随便在工厂门口贴个招工启事,马上涌来黑压压的一群人应聘,企业根本不愁工作没人干,而现在,这些员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开始选择、比较,哪一家企业更有吸引力?如果企业想要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要认真思考如何激励他们?
一、首先需要尊重员工
过去企业更多考虑如何尊重管理人员,对酒店操作人员考虑不足。比如,酒店人员的工作服与管理人员的不同,质量款式都差很多;食堂也不一样,环境与伙食质量很糟糕。笔者曾经碰到过一家企业,他们很头痛员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一直不得要领,我调查后发现员工离职最大的原因是伙食不好。再比如,员工的工作环境及其恶劣,脏乱差,甚至基本的劳动保护都没有,随时可能出工伤事故,工作一天下来,浑身脏兮兮的,别人见了躲得远远的,家人见了觉得没出息,催着赶紧换工作。还有以罚代管的制度,被管理人员粗暴的呵斥和随意的罚款。在这种环境下,员工根本没有受尊重的感觉,更谈不上工作热情了,一旦有其他企业做得稍好一点马上走人。
很多企业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成本,其实仔细算一下这样成本更高,比如招聘成本增加、熟练员工流失产生的效率损失和损耗增加、员工士气低落导致产出下降等等。
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工作服、食堂的统一,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领导对员工的彬彬有礼,与管理人员一起享受有薪假期,优秀员工有机会与最高领导共进晚餐等等,虽然日本企业的薪资水平在中国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但他们的人员流失率却很低。
二、培养认同感
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都需要被肯定,但是很多人却忽视这一点。比如小孩子好不容易画了一张画或做了一个手工,跑过来给家长或老师看,家长或老师挥挥手说:“到一边去,没看我正忙着吗?”,几次之后,这个小孩肯定不会再给他们看了,甚至画画或做手工的兴趣都没有了,他这样做并不需要家长或老师给予他什么物资奖励,而是想得到肯定:“你做得真棒!”
同样的,酒店员工也需要这样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话,拍一下肩膀,他都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上司的认同,工作会更有干劲。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提案改善制度其实并不是真的想靠此带给企业多大效益,效益高低更多还是取决于经营管理层,而是想用这种方式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让他们获得公司的认可:“你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公司有所贡献!”
三、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领导者要做到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对待下属,物资激励等奖惩标准要透明、科学合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国内企业很多喜欢采取计件工资制,认为这样公平合理,多干多得,管理也简单。其实不然,计件单价很难定得公平合理,单价高的抢着干,单价低的没人干,每人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给相互协作造成很大困难,更重要的是,员工觉得自己是临时工,干一天活挣一天钱,哪天生病了或有事请假,则分文没有,生活没有稳定感,对企业也没有什么感情,只要听说哪里能多挣几块钱立马走人,所以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酒店员工的薪酬体系,加入长期激励因素,比如固定的岗位工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技能的提高、业绩表现好等不断加薪,乃至晋升,用好的职业发展来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日本企业的员工忠诚度很高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他们的终身就业制和年功工资体系有关系。
所以随着就业环境的改变,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那些核心的酒店员工,就需要转变激励方式,将过去只用于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下沉到酒店员工身上,让他们确实感受到受尊重、被认同,有合理报酬及好的职业发展。
荣誉激励:如发奖状、证书、记功、通令嘉奖、表扬等。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并不是惧怕和敬畏。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其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秉性。尊重意味着让他自由发展其天性。
如果我们承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那声誉才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经济学家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发,认为经营者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
X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写出享誉全球的名著《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等,成为《圣经》之后人类出版史上第2大畅销书。他指出为人处世基本技巧的第一条就是“不要过分批评、指责和抱怨”。第二条是“表现真诚的赞扬和欣赏”。
X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对于员工不要太吝啬一些头衔、名号,一些名号、头衔可以换来员工的认可感,从而激励起员工的干劲。日本电气公司在一部分管理职务中实行“自由职衔制”,就是说可以自由加职衔,取消“代部长、代理”、“准”等一般普遍管理职务中的辅助头衔,代之以“项目专任部长”、“产品经理”等与业务内容相关的、可以自由加予的头衔。
最后总结一下:
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从上到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特别是激励技巧,并不是说当上领导就自然掌握这些知识了,越是高层管理人员,越需要学习;经理人要学会做教练,向米卢学习,想方设法调动下属潜能,提高工作业绩。只会年初制定指标、年底考核验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合适宜了;激励的第一步是摸清员工的需求、不满,所以管理者都要会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然后对症下药;激励不是喊喊口号“以人为本”就行,需要制度化;激励要做成“自助套餐”形式,让员工有机会参与其设计;不花钱的激励可能更有效,企业需要重视精神激励,这是中国企业最容易遗忘的角落;激励的精髓是沟通,沟通贯穿于激励机制设计的全过程。比如绩效评估,重心不应该是打分填表,而应该是沟通交流,上级指出下级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下级也主动提出自己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有哪些需要学习培训。我们的企业恰恰把轻重搞颠倒了。绩效评估时,财务方面的指标固然重要,但“人”的指标可能更根本,比如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这些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发动机”,财务数据只是工具,无法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会误导企业。激励约束机制需要一整套的配套制度来支持;每个企业的激励机制都不会完全一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因为行业背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公司文化等都不一样。别人的美餐可能就是自己的毒药,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自己的激励-约束机制,个性化设计。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不要以为激励机制的建立排不上日程,因为“分蛋糕的方法会影响蛋糕的大小”,激励就是“分蛋糕的方法”;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激励就不需要创新了,人在不断变化,激励也需要不断创新。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