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在进行纪录片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在选题策划、影片拍摄方式方法及影片中故事的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创作,影响纪录片作品拍摄进程。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导演的主观干预对纪录片固然有重要影响,但从纪录片本身的性质来看,纪录片是纪实类的影视作

  绪言

  在进行纪录片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在选题策划、影片拍摄方式方法及影片中故事的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创作,影响纪录片作品拍摄进程。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导演的主观干预对纪录片固然有重要影响,但从纪录片本身的性质来看,纪录片是纪实类的影视作品,所以导演在进行内容的策划和协助摄像师进行拍摄过程中,固然可以运用主观干预力量对纪录片拍摄进行干预,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干预必须是基于对事实进行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事实的尊重是导演进行纪录片拍摄时主观干预的基本前提。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蜕变》为例,分析了在进行该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主观意识对拍摄该部纪录片作品的意义和影响。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从导演在纪录片中主观干预作用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呈现出纪录片中主人公沈宇航的情感变化和心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本文的研究,从而对导演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主观干预情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其在该纪录片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进行了阐述。

  1.概念阐述

  1.1纪录片的概念

  根据百度百科的阐释,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纪录片.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4179.htm.][1]对纪录片拍摄来说,其本质是真实,是基于对人们真实生活的反应而诞生的一种影片拍摄模式。
  纪录片拍摄的最终目的是“创作者借助可视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以此去震撼观众的心灵”[[2]郭小宁.郭亮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干预[J].声屏世界,2009.12.][2],这也对纪录片拍摄中导演进行主观干预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所以,纪录片不能虚构,但要想象。这充分说明: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导演主观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导演的主观干预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作用指的是导演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从纪录片的影视选题策划、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拍摄效果以及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对纪录片的最后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画面效果形成重要的影响。对导演来说,事实上导演在进行影片拍摄过程中,其对影片的干预多数是基于对影片情节的开展和人物形象塑造展开的,因此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十分必要。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如果一部纪录片能让一个文化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图一:纪录片《长白山》)程度不高的人感动,就说明这部纪录片非常成功。比如著名的影视纪录片《长白山》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的主观干预就对纪录片的拍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是在整部纪录片的选材上面,这部片子的选题非常准。选择长白山作为影视纪录片拍摄的主要内容,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影视效果。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事实上看《长白山》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导演的主观干预作用时刻贯穿着整个纪录片的前后,就是整部纪录片从头到尾浸透着文化色彩。这个片子的出现,也让人感觉到吉林省的文化建设已经抢先一步了。所以对于影视纪录片的拍摄来说,在进行影视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导演的主管干预作用在整个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整个影视纪录片拍摄的影响,能够促使导演在影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观干预,充分调动起观众的主观积极性,从而促使自身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实现纪录片良好拍摄效果的实现。

  2.导演对纪录片拍摄主观干预表现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导演对影片拍摄的主观干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整个纪录片的选题策划、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故事情节的讲述以及最终效果的呈现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纪录片拍摄来说,导演主观干预是主观意识的重要表现方式,导演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会涉及到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对影片拍摄有重要干预影响的优秀导演,导演通过主观的干预力量对影片的策划、拍摄技巧的运用及画面成像效果等封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选题策划前期的采访及选题策划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中主人公的采访角度的选择,采访问题的设置等等方面都是导演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主观干预的表现形式[[3]车柯逸、罗忆、闫鹏展.论纪录片《牧魂》的思维品格[J].新闻世界,2010.01.][3]。导演通过采访角度的和采访问题的设置,引导纪录片主人公在进行问题回答方面能够按照导演设定的意愿方向进行回答,从而促使主人公在纪录片拍摄中的表现能够始终基于导演的主观控制之下,为进行纪录片拍摄工作开展起积极促进作用。比如在纪录片《蜕变》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呈现以及语言的表述方面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导演主观干预力量在纪录片的前期策划方面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导演在进行纪录片《蜕变》的前期干预中,通过对纪录片拍摄目标和拍摄效果的把握,促使自身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能够始终按照对纪录片拍摄的预期进行拍摄的主观干涉,从而通过主观干预有效实现纪录片主人公形象塑造。

  2.2纪录片情节展开形式的确立

  在进行纪录片情节展开和形式确立过程中,导演的主观干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由于导演是在整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对导演来说来说,其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需要对整部纪录片的最终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和了解。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形式不仅仅是整个纪录片拍摄的关键一步,同时也对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关注度起积极推动作用。所以导演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对纪录片故事情节展开的干预也是促使纪录片以更好形式进行播出的重要形式。
  在纪录片《蜕变》中,通过主人公沈宇航的心理活动进行情节的开展是该纪录片在进行具体拍摄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情节展开形式。对《蜕变》来说,通过心理活动为主线带动故事情节的开始使观众对故事情节的内容展开更易接受。

  2.3纪录片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确立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的确立方面,对纪录片拍摄角度及拍摄方式的选择离不开导演主观干预作用的影响[[4]卢晓云.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4]。因此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主观干预作用进行影片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的选择,为更好推动影片拍摄目标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纪录片《蜕变》中,导演在拍摄角度、拍摄方式的选择方面的主观干预对该纪录片的拍摄效果呈现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进行KTV内唱歌一段画面拍摄过程中,通过导演主观干预促使拍摄角度进行变化,不同的拍摄角度的成像效果对实现不同的情节氛围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区别。在这一部分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图三:纪录片拍摄视角的选择)内容的拍摄过程中,导演选取了特殊的角度进行KTV同唱一首歌场景的呈现,这也体现出大学生在毕业之初的未知心态和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

  2.4后期视频剪辑的干预影响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完毕后,后期的视频剪辑作用对纪录片最终的播出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视频剪辑阶段导演的主观干预也对纪录片的播出影响方面起着影响作用。通过后期的视频剪辑中特效及不同画面的剪辑组合,促使《蜕变》更好进行事实呈现,引发人们深思。
  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的推动纪录片拍摄效果的呈现,同时通过后期剪辑作用也可以促使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拍摄作用促使纪录片在进行拍摄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多种剪辑效果。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拍摄固然对整个纪录片最终播出效果的呈现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纪录片后期剪辑过程中,后期剪辑效果对整个纪录片效果的呈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图四:纪录片后期剪辑效果)
  纪录片后期剪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纪录片剪辑人员来说,其在进行拍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纪录片拍摄效果的呈现,必然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后期综合剪辑效果的呈现。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纪录片后期影视播出效果的呈现,在进行记录篇拍摄的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后期剪辑方式对影视拍摄作品进行处理,确保后期剪辑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纪录片拍摄作品播出效果的丰富,推动影视纪录片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一部纪录片作品的创作来说,后期剪辑对整个纪录片的效果呈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所以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纪录片作品的剪辑,通过有效的剪辑实现纪录片后期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图五:纪录片的剪辑效果)良好播出效果的进一步呈现。

  3.导演对纪录片拍摄主观干预作用

  在进行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使纪录片的拍摄能够切实按导演前期策划进行纪录片拍摄,使纪录片拍摄得以顺利展开。

  3.1奠定纪录片故事情节的基础

  纪录片制作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内容的选择。对于纪录片导演来说,其对纪录片内容的选择是决定纪录片能否得到观众青睐和认可的关键所在。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拍摄内容的主观干预是影片内容形式确定的重要决定因素[[5]洪国舫.纪录片的主观干预.电视研究,2002.2.][5],也是决定影片在市场推广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主观干预来进行纪录片内容的筛选和定夺,能够促使纪录片拍摄始终遵循基本的故事情节主线,从而对更好进行纪录片的推广及纪录片播出意义实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纪录片《蜕变》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前期对该纪录片拍摄的主题策划,促使纪录片在进行拍摄过程中能够按照策划的内容和主题进行事实呈现。而导演在前期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也是纪录片在进行拍摄过程中为了实现故事情节展开的基础。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导演的主观干预作用对整部影片拍摄效果的呈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导演的主观干预对影片内容确立,以及对不同画面素材的策划等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次,导演的主观干预对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拍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通过导演主观干预,促使影片在进行拍摄素材搜集过程中能切实按照导演预期策划开展,为更好实现影片效果和意义呈现提供支持。

  3.2促使纪录片事件创意策划和视觉艺术效果和谐统一

  一部优秀影片的成功取决于优秀导演高超的策划艺术和主观干预技巧[[6]董雅丽《数风流人物》创作谈——关于人物纪录片中编导主观意识的思考.中国电视,2008.1.][6]。对导演来说,要想促使自己拍摄的影片充分得到认可,就应该基于市场的需求进行纪录片的策划,并按照策划内容严格对影片拍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主观干预,通过严格的干预,以促使影片更好完成视觉艺术与创作艺术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纪录片在策划效果及“故事化”效果成功展现予以保证。
  《蜕变》在进行前期策划过程中,重点是对影片的主要情节内容和情节意义的确立。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通过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初的心态的把握,进行整个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内容呈现和把握。在进行《蜕变》这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整个影片的内容是围绕大学生在毕业之初的心态特色展开,为大学生在面临毕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的清晰定位、实现自我对未来的规划进行了导向性的纪实。这不仅是整部纪录片拍摄的主体内容,同时也是纪录片所要呈现的重点所在。而在《蜕变》后期拍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展现纪录片所要呈现的主体内容,导演需要通过对不同环节的严格干预以促使影片的拍摄能够严格按照前期策划的目标和方向展开,从而为更好促进影片实际拍摄效果和拍摄意义的实现提供保障。所以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导演高超的策划艺术和主观干预技巧对纪录片最终拍摄效果和拍摄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3.3有助于更好实现纪录片的实际影响效果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之前,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7]涂燕平.从张以庆作品看纪录片中编导意识的渗透[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4.][7],通过调研确立纪录片拍摄的目标和策划,从而确保纪录片的拍摄能够基于影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而通过导演的主观干预可以促使纪录片在拍摄过程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图六导演主观干预有助于纪录片实际效果呈现)
  中能够不偏离导演的主观拍摄意向,对突出纪录片的主题,完成导演拍摄目标及实现纪录片拍摄的目的和意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纪录片《蜕变》的策划过程中,就是基于当前大学生在毕业之初的迷茫心态而创作的一部纪录片作品。在该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对当前大学生在毕业之初的心态特征和表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认清了该纪录片拍摄的最终目的,并围绕该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纪录片拍摄和调研工作。在该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该纪录片也充分证实了导演在进行该纪录片拍摄之初的目标。所以纪录片《蜕变》拍摄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该纪录片的拍摄,希望能为广大大学生在毕业之初面临选择时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借鉴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唯有通过导演的主观干预来进行对作品拍摄的把控,才能够确保作品在拍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拍摄效果和拍摄目的。通过导演在该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主观干预作用,以确保其拍摄效果和意义的最终呈现。

  3.4有助于实现画面的丰富程度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通过拍摄现场的场景调度可以实现不同画面效果的拍摄,导演在进行现场调度过程中的主观干预有利于调动、强化、引导观众的视觉。但是就从我国的纪录片拍摄的发展现状来看,一般的纪录片拍摄都重视进行纪录片主人公的现场跟踪拍摄,对现场场景调度的运用方式相对较少。我们应该充分提倡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通过加强导演主观干预力量,以更好实现纪录片拍摄目标[[8]麦圭而.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8]。通过多种现场调度模式的综合运用,实现导演对纪录片拍摄中不同场景的艺术打造。
  在纪录片《蜕变》中,通过场景的调度实现了对纪录片画面的效果打造。在这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导演通过主观干预的方式对现场画面拍摄的角度和拍摄的手段进行不断的变换和调度,而正是由于这种调度方式推动了纪录片在进行拍摄过程中实现了画面的丰富和变化。
浅析导演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
  (图七:导演主观干预的丰富效果)在纪录片《蜕变》的拍摄过程中,通过场景的调度手段和调度方式可以推动纪录片的故事开展。《蜕变》在进行纪录片场景的调度和实现过程中,真实记录了大学生在毕业之初面临工作选择的一种迷茫心态。而在该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场景间的调度实现,让更多的大学新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毕业之初的心态特征,从而推动自己在毕业之初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在进行该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通过场景的有效调度见证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初由迷茫到清晰的心态变化全过程。
  所以拍摄纪录片时,运用导演主观干预进行纪录片的现场画面拍摄的场景调度,促使纪录片拍摄的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也更加富于变化特色。所以运用导演主观干预进行拍摄场景的调度,从多个角度进行画面的拍摄,将对导演在后期的视频影像效果的剪辑及画面艺术氛围呈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且通过导演主观干预进行现场拍摄场景调度,也能促使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多实现素材积累,以丰富拍摄素材提升纪录片最终艺术效果实现。导演的主观干预在对画面成像效果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也是纪录片作品依赖于导演主观干预的最直接表现。

  4.纪录片《英和白》的成功之处

  4.1拍摄镜头

  《英和白》的开头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景物和人都是180度的倒置,眼前的世界是颠倒的。再看下去,才知道是出自隔着栅栏的杂技团的饲养室里的大熊猫的视角。大熊猫喜欢仰卧,仰卧的大熊猫自然把世界给看反了。这是一组有趣然而是有指向的镜头,采用的是纪录片常用的隐喻表现手法。这组镜头为整部片子定下了基调。在我看来,英和白的错位,所谓的异化,都是由此开始出发的。

  4.2创作者的主观干预

  《英和白》作者在《纪录和现实》一文中说:“我们纪录在录像带上几百个小时的东西被我们称为‘素材’。是什么东西的‘素材’呢?不就是‘想法’‘观念’‘主题’这些主观领域的素材吗?”(《电视研究》2001年第8期《纪录与现实》以下引用作者观点均见此文)他由此断言:“对于任何一部纪录片,这个过程都是思想操作的过程。”纪录片《英和白》也再一次生动地演绎了张以庆先生的“主观式”的创作理念。这部片子与其说是拍出来的,不如说编出来的,思想出来的,是一个理性化的观点逐步印证、阐述的过程。

  4.3当作故事片和小说来解读

  《英和白》确实可以当作故事片和小说来解读。这部片子明确提示故事发生在1999年,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新旧世纪即将交替的一年,是一个具体的年份。在这一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电视机画面构成了片子的背景,同时又形成与英和白相对应相并列的另一条主线。X总统克林顿性丑闻、波黑种族纷争、美炸毁我驻南使馆、长江特大洪灾、澳门回归祖国等凡举大事要事,无不罗列其中。在电视机的另一端,交织着英和白似看非看、似听非听的画面,这种的交叉对比确实是刺激、过瘾。

  4.4强烈视觉冲击的拍摄

  《英和白》是现代人在动荡多变的现代环境中矛盾、困惑的产物。如作者所说,“想一想《英和白》带给我们的全部的思考,远不限于这十四年,甚至也不限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以来的历史,问题可能深植于人类与自然间漫长的历史”。“《英和白》的生活都异化了,他们在这种异化的生活中建立起相互的认同,人与自己的同类开始疏远,反而和异类亲近起来……这是多么有趣而又多么令人震颤的现象”!作者的担心并非多余,在英和白的简单而又重复的生活镜头中确实也强烈而又艺术地“表现”了作者的担心。作者匠心独具,可以说用尽了电视语言中的修辞手段。尽管作者“强烈地感到手段的缺乏给创作带来的窘迫”。但《英和白》还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总结

  电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而纪录片作为进行事实再现的影视艺术创作形式,其在进行拍摄过程中虽然充分秉持了对现实的尊重,但仍然需要导演的主观干预来促使影片拍摄过程中更好实现对主题意义的表达[[9]约里斯•伊文思.关于纪录影片创作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80.10.][9]。就纪录片拍摄来说,导演主观干预如果得当,将会促进纪录片影视艺术效果呈现。
  “实际上,就纪录片前期拍摄而言,当我们抗起摄像机开始纪录的哪一刻,就参与了作者全部的主观意图。”[[10]冷治夫.纪录片是最主观的客观记录[OL].http://www.people.com.cn/BIG5/14677/22100/32915/32917/2444806.html][10]冷治夫也在自身的文献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纪录片不可能脱离导演主观意识而单独村子。因此这也与本文所研究探讨的观点达成了一致。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纪录片的题材选择、镜头使用、拍摄角度以及剪辑手法等一系列手段的选择过程中,都体现着导演主观干预力量的影响效果。对纪录片导演来说,其要正确提升对自我认识,运用正确方式对纪录片拍摄进行主观干预,实现既定的拍摄目标和拍摄目的。
  本文多以《蜕变》为例,分析了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导演主观干预,以及这种主观干预对纪录片最终在拍摄目标和拍摄目的实现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作为纪录片拍摄的指导者和把控者,其对纪录片拍摄的主观干预作用不可避免。所以对导演来说,在运用自身的主观干预力量时,应该基于充分尊重现实基础上进行主观干预,并在主观干预过程中充分尊重纪录片对事实的遵循,以及其本身拍摄的前期策划和拍摄目标展开。所以经过本文的分析后认为:导演主观干预对纪录片拍摄预期目标及效果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纪录片.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4179.htm.
  [2]郭小宁.郭亮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干预[J].声屏世界,2009.12.
  [3]车柯逸、罗忆、闫鹏展.论纪录片《牧魂》的思维品格[J].新闻世界,2010.01.
  [4]卢晓云.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5]洪国舫.纪录片的主观干预.电视研究,2002.2.
  [6]董雅丽《数风流人物》创作谈——关于人物纪录片中编导主观意识的思考.中国电视,2008.1.
  [7]涂燕平.从张以庆作品看纪录片中编导意识的渗透[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4.
  [8]麦圭而.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9]约里斯·伊文思.关于纪录影片创作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80.10.
  [10]冷治夫.纪录片是最主观的客观记录[OL].http://www.people.com.cn/BIG5/14677/22100/32915/32917/2444806.html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2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2月23日
Next 2021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