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一)论题背景
我在实习的时候遇到过很多的问题,有教学法上的问题,有交流问题等等,可是最让我不能忘的就是孩子们对舞台的向往。他们喜欢舞台不亚于专业的舞台表演者,不管是学习舞蹈还是音乐还是其他的特长,不难发现的是他们真的很容易有自信的去完成他们的小舞台梦。因为我是一名学音乐的老师,所以从我的角度去探究了一下我的学生们。一群热爱声乐表演的小孩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了听觉的能力,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条件,所以说音乐教育不但需要早期进行,而且有条件早期进行,因为人的听觉发展先于视觉。
声乐表演其实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用来开阔孩子们的思维高度,丰富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几年,声乐表演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声乐走进校园课堂,各个中小学重视孩子独唱、合唱的声乐表演艺术的培养。加上前不久刚有新的政策出来,说艺术将纳入升学考试中的一项考核标准,因此声乐表演这一项艺术在学生这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就是因为各个学校的重视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近日来,二胎政策的开放,让这些幼儿家长提前重视,并培养孩子的这一项声乐表演艺术的技能。因此,以声乐表演艺术辅导为代表的教育平台迅速发展并且影响到孩子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逐渐融入到教育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另一个比对平台。
所以我对于幼儿声乐表演的发展非常看好,并且很乐于去探究这一现象的。
(二)声乐表演的发展
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声乐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术。声乐就是以他独有的艺术美,来滋润着生活的土壤,凝聚着历史的画卷。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是演员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来体现其舞台形象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声乐艺术亦属于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语言动作和形体动作。演员依据创作者提供的声乐作品内涵,在舞台上将作品思想通过语言和形体上展示给观众的过程。而声乐表演的发展演变成熟至今,也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当然这些对于专业的声乐表演者来说是容易完成的标准,对于幼儿来说,声乐表演就是一种表现自我的形式。孩子们要突破自己心里的胆怯,完成声乐表演,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以前声乐表演局限于专业表演者或业余表演者,对于幼儿来说声乐表演太遥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声乐教育的学习人群中拓展到了幼儿阶段人群。
对于幼儿来说声乐就是歌唱,而唱歌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所以幼儿唱歌能力的发展与幼儿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二、幼儿声乐表演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声乐的独特性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很强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易被新鲜、多变的事物吸引。所以音乐的美,音乐的享受,更容易唤起他们大脑神经功能系统积极的反应。比如说《春晓》这幼儿歌曲,从歌词上来看,其借鉴了古诗作为歌词,所以对孩子们来说是易懂的;从旋律上看,旋律轻快简单易上口。因此,对于音乐来说,幼儿声乐曲的难度不可大,重点在于歌曲是否有愉悦性、教育性、个体性等。
(二)审美特点
儿童的音乐世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世界。儿童音乐除了具有音乐艺术一般的美学特征外,还充满了童真、童趣的情感。
幼儿声乐的审美特点
正是因为要感受这种审美特点,所以声乐作品的审美特征主要在形式美和内涵美两方面上。一方面,形式美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四个点出发;另一方面,内涵美从直观、稚拙、幻想三个点出发。有了这些审美特点,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接受和表达作品带来的意义。这也是不同于成人声乐审美的一点。就比如说,我之前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试着把专业声乐作品放出来给孩子们听,孩子们根本就不能欣赏类似的声乐作品,相反把儿童声乐作品放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说,幼儿声乐有自己的审美特点。
幼儿表演的审美特点
肢体动作是人类的一种最直接、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当幼儿随着音乐做简单自由的律动时,那是一种自我表现,也是沟通、交往的一种表达方式。肢体动作是表演中的一点。奥尔夫的理论认为,原本性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在这种具有综合艺术形式特征的音乐中,听的行为常常与动作联系在一起,丰富着人们内心的音乐体验。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研究中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体运动参与的学习意义。
从这些前人的理论中可以知道动作肢体对于音乐的重要性,延伸出来就可以得出表演对于声乐的重要性。我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感受到这一点,本来孩子们就是好动的天性,他们也不能规规矩矩的坐着学习声乐,再者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听觉、动态的教育,孩子们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先声情并茂的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思维把作品分析给他们,熟悉之后加上动作表演,拉回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后让他们跟着音乐表演。
(三)幼儿声乐表演的教学特点
1.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学习声乐的兴趣
(1)以声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能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上课的时候先让孩子们听歌曲,然后用讲故事的的方法让孩子们喜欢歌曲,最后让孩子们自己跟着声乐歌唱。这样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
(2)以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声乐表演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孩子们经过学习后,能够有表情、有动作、有情感的把所学歌曲演唱出来的时候,他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声乐表演的兴趣。如孩子们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自己如痴如醉,加上随音乐舞动的肢体,这无不让孩子们在享受舞台般的快乐。孩子们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声乐表演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艺术只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要尊重孩子们个体性的差异,使孩子们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
(1)注重积累,培养孩子们对歌曲的记忆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旋律。这样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声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
(2)创编练习,培养孩子们动作的创造能力
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创编练习对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为作品中的某一个动物形象创编一个动作等。
(四)幼儿声乐表演带来的心理特点
声乐的学习、演唱过程是一种集声乐技术技巧、心理素质、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人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过程,声音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却不是唯一。不管是对于专业者还是幼儿,关键点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素质和训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声乐表演时的心理是声乐心理学的一类分支。从声乐艺术活动心理来看,活动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幼儿来说,表演唱是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形式来开发孩子们对表演的欲望。
从孩子们的心理来看,这样是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
三、幼儿声乐表演发展的意义
(一)幼儿声乐表演发展的社会意义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可以传递感情,那么声乐表演就是实际的行动。其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幼儿声乐表演的学术研究
任何事情有发展就有研究的意义,幼儿声乐表演的发展必然会使更多的教育者或学者来研究。音乐的范围太广泛,单单声乐表演这一点就值得研究。比如探讨为什么声乐表演在音乐能力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2.促进孩子们与家长的交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有许多家长都成了周末父母。然而在周末里如何弥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无疑,声乐表演互动就成了首选。第一,交流首先就是得动口,为了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主动的接触,唱歌就成了最有利最自然的交流方法。第二,音乐的娱乐性。有的父母一开口就是作业,学习什么的,很少关心孩子们真喜欢的是什么。所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用唱歌表演的方式交流,即轻松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引导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的习惯是首要任务。对于这一点我深知并且很看重,因为我上幼儿声乐表演课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读、学会唱、学会表演,还要把歌曲的社会意义用故事的方法讲述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歌曲要表达的情绪。声乐表演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多层次、多角度、从感性到理性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二)幼儿声乐表演发展的教育意义
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思想情绪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因此,教化也是音乐的主要意义之一。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音乐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声乐表演就更深化的展现出这一教育的特点。音乐能让孩子们拥有审美的感受,而声乐表演就是让孩子们展现和创造审美的途径。幼儿声乐表演的教育意义基本有以下几点:
1.审美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审美教育的有力手段。音乐—-这是情感、感受和心绪细微变化的语言。能否敏锐地感受和领会音乐语言,要看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对民间和作曲家作品的领略如何”。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当然从声乐作品的艺术美中还能感受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等,运用声乐这一表现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孩子们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2.声乐、表演技巧的学习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相应的动作仪态是舞台美的基本素养。对于幼儿来说,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对声乐的理解和表现欲望正在增强,他们对唱歌活动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教育作用上,不管是从声乐方面中歌词、音域、旋律、节奏、呼吸等方面,还是从表演中动作、表情、情感等方面,都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学习。
四、总结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而声乐表演就是情感抒发的一种形式。用孩子们独有的嗓音和表演形式来描述音乐的美丽是再好不过的。孩子们的清新、纯洁的音色能拨动人的心弦,与心灵发出震颤产生共鸣。音乐是幼儿成长的精神营养,而声乐表演的存在在于把营养传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形成健康、美好、向上、崇善的心灵和文明优雅的气质风度。
实际教学中,动作可以参与到所有的音乐活动中去,这意味着在声乐演唱的时候孩子们们可以随律动自己表演。对于幼儿声乐表演中的动作参与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外在动作的优美、整齐,而是应该鼓励每个孩子们都要有自己的想象和表现,这也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要求。随着对家长们声乐的深入化了解,家长们都知道了学习声乐的重要性。但在声乐的互动中,运动的感觉会刺激幼儿的身体与大脑的协调,促进运动与感觉的整合,进而促进认知的发展,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和全身心的协调发展,所以把表演结合到声乐中是对孩子学习声乐的一种提高。因此幼儿声乐表演的发展是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凌.《音乐的社会功能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2011年8月重印
[5]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张业茂.《音乐教育价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