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分析国际补贴政策的现状做法及我国大豆补贴政策与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存在的差异,并对我国大豆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如何确定适合我国大豆补贴政策,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分析,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农产品补贴政策实行比较有借鉴意义的4个国家,分析借鉴这4个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的成功案例的经验,进而在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政策基础上研究分析。

从长期来看,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就目前我国农产品政策的短板劣势而言,XX应及时采取有力的对策,通过借鉴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的经验,从而调整我国大豆产业政策,通过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来调节市场活力,从而建立合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确定大豆目标价格、市场价格水平等,并合理差异化的确定大豆目标价格水平。因此我国大豆支持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中国大豆补贴政策已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粮食问题,具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补贴政策;大豆目标价格;国际经验;市场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大豆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竞争中,而在农产品补贴政策当中,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大豆补贴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效益和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豆从古至今在我国都是非常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激烈关系,国际进口大豆一直影响着我国大豆行业的发展,大豆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行情规模不容乐观。所以我国将会采取怎么样的转变呢?将会如何兼顾国际市场和本国大豆补贴政策呢?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的泱泱大国,大豆和其他多种农作物种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大豆在我国既是非常重要的食品粮食农作物,也是石油类加工原料的重要作物之一。虽然以前我国曾经是国际的大豆出口国,但是现在我国现状已不复当年,已经成为了大豆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了。我国在种植业范围中仍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国农村还是有非常多以种植业为生的农民生产者,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民和生产劳动者,而且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以及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了提高农民和生产劳动者的生活经济水平,我国扩大了农业种植补贴水平。其中大豆种植补贴政策也会一直持续不断的完善,给农民生产劳动者们带来生活的希望,让国内大豆生产行业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光明大道。

1.2 研究意义

国民经济是我国衡量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成败间接反映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农业问题复杂多样,研究大豆补贴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大豆生产者的切身利益、大豆产业和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农业补贴政策上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创新,由价格支持政策逐步的转变为直接补贴政策,在这个完善和改革政策的过程中,我国补贴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演变过程中最主要的政策有以下几个:良种推广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临时收储政策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等等,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后变化成价差补贴和价格支持以及补贴挂钩为基础的政策方式,近年来农业补贴由本来目标价格补贴转变为了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大豆,历经了临储制度和目标价格补贴以及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这一些补贴政策制度,目的在于大豆的种植结构和面积的合理调整,推动鼓励支持增加大豆种植,转变调整完善大豆种植的结构,同时在这一些补贴政策和目标价格的政策基础下,大豆价格将愈加市场化和真实化地反映市场供需状态水平,大豆资源配置也将会更加合理优化,因此研究大豆补贴政策,为了提高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了完善我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补贴政策,同时也为了调整大豆产业结构升级体系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目前大豆补贴政策在我国落实实施中还在不断调整变化,将以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向去调整政策,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对比,借鉴和学习一下先进的政策理念,从而更新补充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内容。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合理的农产品补贴政策研讨范围,外国的研究学者加德纳在1983年指出认为农产品补贴政策,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文书,提高农民生产劳动者的收入,这样有可能致使市场失衡,进而导致供需均衡点的偏移,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发生[1]。史蒂文Suranovic在2004年声明认为,补贴政策既可以增加了生产者的收入,也可以使生产增加,从而导致农业出口的增加将会必然造成扭曲农产品贸易[2]。这一观点认为,XX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农产品国内外贸易市场,应取消农产品补贴。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有利于农业贸易发展的农业补贴政策可以使生产者的收入增加,有助于保护国家的农产品安全,维系国际上农产品贸易地位,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Thonmas赫特尔,Betina Dimaran (2003)认为,农产品补贴政策的直接补贴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收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转变[3]。

在研究各国农业补贴政策上,弗雷德在2005年指出中国直接补贴政策对生产者实施的方式,这样的补贴政策对于扩大农作物规模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并不算特别有成效。从1986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对其成员国测算农业支持在每一年度的力度,从而采取提高其成员国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贸易转变的农业支持政策。英国的研究学者NigelSwain(2001)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演变发展历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世贸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洲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也开始着手研究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和影响[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9)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8)在进行评估了韩国政策的发展以及方向,从而认为韩国由保护开始转变为开放农业,农业支持政策也从价格支持政策向以增收为主的政策开始转变[6]。

在影响生产者种植决策的补贴政策研究基础上,Young&Westcott(2000)认为X的农业补贴政策能增加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增加作物面积的种植,通过对每年补贴政策支持的估算,X农作物面积将近增加了1857万英亩[7]。古德温和米什拉(2003),巴斯卡尔和贝金(2008)在X补贴政策研究了解到,政策的实施对生产者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有直接的影响[8]。贝克尔和JudgeR.(2012)了解到X在支付补贴和灵活生产政策上引导了稻谷种植面积的增加。Mcintosh和苏格恩(2007)预测了生产者在得到反周期补贴之后将会更加容易增加受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9]。

1.3.2 国内相关研究

直接支付政策主要由直接补贴、目标价格补贴等等政策组成的。①直接补贴政策。政策实施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热烈关注,其成效也是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热点,杨秀琴(2007)[10]认为直接补贴政策可以在各个流通环节降低补贴资金流失的弊端,在我国农产品产量上具有明显促进提高的作用,能够对农产品生产产生长久有效的积极作用。臧文如(2010)[11]分析实证阐述,生产补贴政策比收入补贴政策来之更为有效到位,目前粮食直补政策在直接补贴政策中成效最低,没有办法促进农产品生产。黄季焜(2011)[12]认为粮食直补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种植面积与生产者投入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意义,改政策的实质是收入的变动。郭春丽(2010)[13]和赵昕(2013)[14]也认为直接补贴政策虽然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利益,然而这样的做法成效并不显著,这一政策很难成为增收的主要措施策略。②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我国在前几年开展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农作物中仅包括大豆等粮食,对成效的研究比较少,其关键在于目标价格的确定。现行的定价法把农产品目标价格分成了个组成部分:成本和利润,分别是估算农产品的生产本以及获得的收益利润,并进行叠加成为目标价格(李林茂,2011[15];徐雪高,2013[16]等)。非现流行的定价法不需要计算农产品价值的多变性及不确定性,伍世安(2012)为了确定农产品目标价格,从国粮安全、城乡收入均衡、协调期货价格、国内外粮价、稳定物价等五个大方面对大豆目标价格预估拟合[17],刘鹏凌和李乾(2015)[18]表明以生产者预期价格作为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定价依据或标准。王文涛等(2015)[19]分析阐述,在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中,大豆目标价格的市场作用非常局限,大豆种植面积不存在恢复性地增长,因此大豆生产者的种植倾向比较低迷以及不乐意,而且依照目前的种植面积补贴的政策,有可能间接导致土地成本增加,大豆生产成本也有只升不降的趋向。

2 目前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的现状

近几年开始,大豆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动改革创新,为了就是完善我国的大豆补贴政策,使得政策更加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让我国能够更好的提升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地位。所以我们现在先了解我国大豆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现状,进而借鉴国际经验,让我国的大豆补贴政策体系更加结构化和系统化。

2.1 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的政策演变

自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一直革新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在持续发展落实之中。我们目前的农产品支持政策有两个主要的支持补贴方式为基础的: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其中间接补贴占主导地位。直接支付是指经过XX的农业补贴,这些补贴不经过市场,而是直接补贴支付给农民。到现在为止,直接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改良种子的直接补贴、对种植谷物的农民的直接补贴、对购买农业机械和工具的补贴以及对农业资本的综合补贴。间接补贴指的是间接惠及利益给农民的补贴政策。例如,目前的农产品采购政策。支持价格是在XX事先预测的基础下确定的,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比偏高时,XX不会采取干涉手段,农民直接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交换产品获得利润。若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比略低时,XX将会以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支持价格购买生产者剩余的农产品,XX对农产品的补贴价格是由采购价格与农产品市场价格两种价格之间的对比差额所共同构成的补贴最终价格[20]。

2.2 中国大豆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我国在大豆补贴政策上在2012年实施了临时储存大豆收购政策,该政策的优势在于在收购的期限日期内,所有收储库点严格执行国家质价政策,对农民生产劳动者符合质量标准的大豆做到全部收取,没有其他限制条件收取,不能拒绝收取、敞开全部收购。到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提高收储产品的价格,扩大收储的保存库点。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在14年开始率先转变实行大豆目标价格的补贴试点运行,在5月正式开始实行落实政策后,替代了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生产劳动者依照市场价格来卖出大豆。当市场价格偏低时,国家依照两者价格对比的差价和种植的面积和产量或各种各样的等综合因素,对试点中的地区生产劳动者进行相对应的补贴;当市场价格偏高时,国家不进行补贴金额的发放。具体的一些补贴发放规则方针依照试点地区制定进行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透明实施。在2015年国家进行了补充农业补贴政策细则,在对现有的补贴综合资金存储到之20%后,剩余80%合并综合资金和直接补贴资金作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食补贴”的政策。中国农业部在2016年开展促成大豆生产发展体制,完善优化大豆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因此正式开展进行实施“玉米改大豆”试点,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疏导农民顺应市场需求合理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必要调减玉米种植生产面积,推进促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此次还进行了补贴项目:补贴为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2018年开始国家实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确保产能稳定不降,提出实行“大豆振兴计划”,协调配合大豆补贴机制和大豆产业的补贴政策,稳定大豆生产面积,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自给率,确保各省食粮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2020年我国还会持续不断完善落实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而且大豆振兴计划依旧需要稳步实施,2020年国家要求生产需要稳面积,提高产能,提高自给率。

2.3 中国大豆补贴政策实施成效

在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不断改进中,经过政策补贴调节,优化调整生产者种植结构,确保大豆种植面积,从而完成国家制定的2016-2020年黄金5年大豆发展目标规划。经过政策的施行,保证农民生产劳动者不亏本,有利可图,提高国内大豆市场的份额,从而优化整个产业模型以及带动整个大豆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施行。

2.3.1 大豆产量和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

由图可知,中国大豆产量在2010年开始连续4年在大豆产量上持续下跌,但是2015年开始保持着连续4年的上涨趋势发展。具体来看,中国大豆产量2017年为1528.25万吨,2016年1359.55万吨,对比相差168.7万吨;大豆产量到2018年截止,中国大豆产量约为1596.71万吨,比2017年的大豆产量稍微上涨了一点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近几年来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除了2016年较比2015年略有下降,但总体来看是上升的,直至2018年达到了1897.96公斤/公顷,预计在2019到2020年,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会有一个高度的突破,有可能高达2000公斤/公顷。从以下两幅图不难看出,我国大豆的产量正在逐渐的增长,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依旧有大豆的身影,因此可以看出,大豆在之后的发展趋势会不断的扩张,从而稳固我国大豆原产国的种植大国,改变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在政策的落实阶段效果显著,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替代了部分进口,近年来进口数量有所下降。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1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2

2.3.2 大豆进口数量和金额

据下图数据显示,在近几年中,2017年大豆进口量到达了最高值9553万吨,2013年-2017年连续5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在持续的增长,比往年增加了13.8%;2013年-2017年连续5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增长涨幅有3215万吨之多。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比去年进口量略微下降了,下降数量为749万吨,但在2019年大豆进口数量有略微的上升趋势相比2017年大豆进口数量总体还是降低了。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3

从进口金额来看,14年-16年连续3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在继续下降,下降占比15.64%。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才略有回升,相比2014年最高值依旧呈现出略微降低水平,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金额比往年下降了1550.63百万美元,总计为38087.02百万美元。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4

2.3.3 大豆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

从出口数量来看,2013年-2017年连续5年中国大豆出口数量呈现连续不断的下降趋势,总体下降了10万吨的大豆出口;2018年月我国大豆出口数量为13万吨百万美元,较往年上升了2万吨的大豆出口,但是总体相比2013年还是下降了8万吨的大豆出口。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大豆出口贸易不容乐观,目前的大豆国内外贸易市场地位有所降低,国际影响力也不复当年,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政策,借鉴国际先进优秀有效的经验,处理好我国大豆目前的状况,优化我国大豆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前景。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5

从出口金额来看,2012年-2017年连续6年中国大豆出口金额出现了急速下降的趋向,总体下降金额高达187.97百万美元之多;我国大豆出口金额在2018年处于一个低迷状态,总计为100.02百万美元,总体相比降低幅度非常之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大豆在我国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所降低,大豆是我国的基本农作物之一,因此我国应该改变目前的方针政策,促使我国重新成为大豆出口大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图2-6

3 我国农产品补贴政策的短板

农产品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特别重要组成内容,正因如此,生产者补贴政策也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政策之一。因为农产品粮食是国之根本,所以世界各国经常会给予不同形式的补贴来保障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的输出,使用各种形式的补贴来影响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或维持本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因此,可以动员全国生产者和扩大出口以及提高农民积极性;在大经济层面来看,它将促进国家工业结构的现代化、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发挥一些部门的竞争优势[34]。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没能在农产品补贴政策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重心长期一直落在了促进全面提升全国国民经济上,特别是重工业的持续发展。尽管改革后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农业补贴政策总体上还是略微有少许欠缺部分,具有以下问题:

3.1 XX补贴力度不够

XX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不够重视,重心偏移,而且中国人口众多,补贴金额将会有所减少,而且农业生产总的投入不足。我国XX总扶持力度水平不足,低于WTO所要求发展中国家应该达到的水平,因此,我国在农业补贴方面的力度属于低水平的状态。近年来,人工和农药、种子、化肥等种植成本价格的上涨速度相对较快,补贴金额很快就被种植成本的上涨趋势所抵消,无法保障种植大豆的农民生产者的根本利益稳定收入,一旦增加补贴额,一方面XX经济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可能超过WTO补贴的承诺水平。

3.2 补贴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XX对于农产品补贴政策暂时没有形成有效高质量的比较完整独立的符合本国国情的补贴政策体系,由于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因此制定的政策内容将会有所不同,所以XX应该区别制定补贴制度体系内容,保障补贴利益分配均匀和补贴金额固定化。

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渐完善调整了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以及把生产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的目标,最高补贴大豆金额高达350元一亩。国家为了支持农民生产劳动者种植大豆,为此确保了大豆补贴金额都会进一步提高,并且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标准还有可能将会重新规定,很大可能会高于原来的玉米生产者补贴的标准。在生产者补贴政策之中,我国还支持大规模种植,而且保证其种植者种植的面积若是能达到100亩以上的标准,国家还会给与高金额的大型化经营补贴补助。总而言之,我国整体的补贴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并且将会完善大豆补贴政策,但是各个地区的大豆补贴标准将会有所不同,而且需要根据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而确定这大豆补贴标准[23]。

我国现在处于保护免受进口价格压力,切实保护种植农民生产者利益,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方针政策,结果价格维持了,也出现有人进口产品卖给收储机构,钱花了很多,效果并不好,因此后面调整为按播种面积补贴,这样补贴将会有所改善大豆补贴不足的问题,还能调动生产者生产大豆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调整促使政策演变向更好的发展。

3.3 农产品基金和保险补贴短缺

XX在农产品基金和保险补贴方面没能普及,缺乏天灾自然损毁的补偿政策。XX对农产品保险补贴和建立农产品基金会是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农业,保障生产者收益的基础,其作用在于预防灾害填补损失,效果比直接补贴来的更为有效,基金和保险能一定程度上加强风险的防控,减少农业损失,并且能给予资金补偿使其恢复运作农业生产。但由于天灾的难以预测性,风险指数高,导致农产品保险行业经营亏损过大。所以这样的情况无法预料和保证,使得保险和基金不能普及。

3.4 补贴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补贴政策落实施行之后,大豆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替代了部分进口,近年来进口数量有所下降。然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变化相对较小,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变化,因为人工,农资等生产成本近年来持续上升较快,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出口持续减少

当前我国对于进口大豆消费太高,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导致中国市场不容乐观,导致了我国失去了大豆的价格决定权,而且我国往往价格决定的因素更加的依赖国际市场,可以说我国对外大豆贸易以及本国大豆市场已经是非常严峻了。

4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借鉴

在国际中,各国都有自己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补贴政策是各国XX对其国内农业的支持措施和保护体系,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成功经验来不断完善我们的大豆补贴政策。

实施农产品补贴政策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政策,特别是一些国际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国家的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他们不断改善调整着自己国家的农产品补贴政策。XX为了维护生产者的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农业采取直接补贴的政策方针,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特色的综合性农产品补贴政策体系[24]。这样的体系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价格支持为主导的补贴,采取了生产与价格控制的措施,解决了市场购买力不足和生产农产品过剩的问题;第二个阶段开始实施采取了结合价格支持和收入支持的方法,两者结合并存,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从而转变为以农民收入支持为主的措施,提高农民的基本利益,确保农产品出口;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变为以确保收入保障为主,把农产品价格标准重新规定,确定以“目标价格”政策来支持,然后结合其他各类型政策一起,确保农产品目标价格的标准。这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调整大豆补贴政策有不错的借鉴作用。

补贴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产量,而且还需要通过政策的实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调节本国的自给率,或者引导产业的发展,从而稳定国内外市场,解决农产品土地等多种问题。

4.1 保证农民基本收益,刺激农产品的生产

在国际农产品政策里,通过价格支持与收入并行的调控,通过降低价格支持,提高农民生产者的收入支持保障,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能切实保护生产者的基本收益,但是有可能会导致缺失市场与市场的链接,一旦该政策补贴取消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不如从前。

1.贷款差额补贴政策。这是X农产品补贴政策的主要政策之一,详细的施行手段办法是经过XX的预定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实际是通过XX给予最低的保护农产品价格,在XX给予的贷款价格规定中,农民可以把收成了的农产品以该价格预期抵押给信贷农产品公司,然后信贷公司给予农民生产者的农产品贷款。然后农民可以等待农产品收获之后,如果市场价格比预期贷款价格偏高的话,农民可以自己在市场上自行处理出售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获得货款金额之后并立即去归还自己的贷款;假使市场价格偏低的话,农民有权可以选择放弃不进行农产品的取回,而且这样做农民生产者也无需进行贷款的清偿缴纳,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可以有效的保证了农民的基本收益。

2.日本差价补贴政策。国家XX通过价格干预手段,先制定了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价格,随着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时,间接的调节市场,假如市场价格偏低的时候,XX将会进行差额补贴补助,给予生产劳动者基本的生活保障,补贴的差额为市场与所定的目标两者之间价格的差额。日本在1998年已经开始实施了稳定的经营计划,在水稻的市场价格相对于XX制定的目标价格有所偏低的时候,XX通过“稻农收入稳定项目”对农民的部分损失进行差价补贴。韩国也开始实行了农业直接支付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类似于日本的差价补贴政策[33]。

3.欧盟农产品价格政策。欧盟农产品价格政策施行时大致分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属于自由价格,XX对价格不会施加任何的市场调节和市场价格干预。第二个阶段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属于法定价格,此阶段XX将会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强制性的干涉,对绝大部分的农产品进行有效的生产者价格保护。第三阶段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属于保证价格,XX将会施行保证价格政策,若市场价格低于保证价格,XX会给予生产者市场价格与保证价格之间的差额补贴。XX对农产品价格的干涉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趋向平衡的时候将实行自由价格,供不应求的时候将会实行法定价格,供大于求的时候XX将会实施保证价格。自由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法定价格取决于XX与农民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定价;保证价格是由XX直接干预下的自由价格[28]。

4.2 规避风险,提高生产者积极性,稳定市场供给

我国目前的生产者补贴的形式多样,而且政策调整迅速。导致长期和稳定性相对较弱,从而使得大豆生产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变高;反观国际农产品政策的优势在于,他们有一些政策实施为了规避风险,稳定市场,从而提高生产产能。

1.农业风险保障政策。X在2014年新推出的农业法-农业风险保障。这个措施的实质是保障农民的一种收入保险。X为了减少农业风险,XX将会对农业事业保险机构提供了巨额的保险保费补贴,进而保障能让农民进行选择参加农业保险在较低的保费情况下,通过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将会基于指标、条款以及补偿赔偿标准,农民农业保险目的在于给与适当的补贴。当农民实际的收入低于个人农业风险保障标准收入的话,XX将会给与补贴,补贴的具体金额是两个标准之间的差额。

2.反周期支付补贴政策。这是X02年农业法提出的补贴措施政策,是XXX专属对农民的一种损失弥补的补贴方针政策,其损失指的是由于市场价格不确定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波动进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估量损失。这样的单位产品的反周期支付指的是目标和有效两者价格之间直接的差距差额具体决定的补贴。此处的有效价格指的是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价格和贷款率两者之间选取相对较高者,再加上直接补贴率进行补贴[25]。因为市场有效价格与市场目标价格相同或者偏高的时候,XX将不会进行反周期支付补贴手段;若市场有效价格略微偏低的时候,XX将会进行采取反周期支付补贴手段。反周期支付与当年的市场价格有关,但是却与当年的市场生产情况没有直接关系。

3.稳定的基金政策。该制度政策指的是对于指定产品的目标价格进行支持措施。倘若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XX制定的目标价格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差额将会由XX、生产者和农协三者进行共同出资共同建立的基金支付差额,集资比例因为产品种类的差别而随之不同。

4.3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生产率

我国与国际都有落实实施的直接补贴政策,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收入支持为主,价格支持为辅,通过XX大幅度的降低干预价格,根据种植面积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率。

欧盟农产品直接补贴政策。欧盟农业直接补贴政策。(1)依照种植面积补贴。为了补偿局部农产品支持价格降低对收入的影响,XX将会根据农民种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进行施行直接补贴。农民每年能够依据农产品种植的各个类型的农作物面积的多少进行申请面积补贴补助。欧盟各国每一个地域每公顷面积的补贴额,以及各种作物之间补助都会有所不同。(2)休耕补贴。休耕补贴类型一共有两种,第一种是面积补贴中的部分内容,同面积的补贴每年应该同时申报,大面积种植区域一定需要休耕10%,相对小的种植区均可以由农民生产劳动者进行自由休耕。这种年休耕,和谷物进行等同的面积补贴标准。第二种是指多年性休耕,指的是至少休耕10年以上。这种标准会高一点而且这种补贴类型中的休耕地不能土地外露,土地至少应该种植绿化,或者花花草草;但是不能施肥和打农药[29]。

4.4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本国自给率,稳定国内外市场

高关税政策。韩国、日本基于本国土地资源短期人口众多,因此为了保障本国粮食农产品的基本自给率,XX将实行高关税政策,从而提高本国国内的粮食农产品价格水平。以韩国、日本的大米作为例子,韩国以及日本的大米进口关税分别为405%、568%,这些数据分别是目前世界平均农产品关税水平的6.5倍和10.6倍。经过高关税的政策施行之后,使得韩国和日本两国在不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本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从而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解决了农产品粮食土地等诸多问题[32]。

5 给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建议和完善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何完善大豆补贴政策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处理好中国目前大豆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际已有成效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大豆补贴政策,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市场价格来制定调节合适的目标价格,同时保障我们农产品生产者的基本利益,而且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的制定区域目标价格,使得我们国家实行的大豆补贴政策更为安全有效[37]。

5.1 目标价格政策与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相结合

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间接影响大豆的供需关系。在施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时候,对于市场价格XX应该采取不进行干涉的方针政策,XX应该最大程度的给予市场自由化,由市场价格的变化决定目标价格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农产品贸易,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使国内市场充满活力,也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一,目标价格可以提前公告,给予市场和大豆生产者导向作用,间接调节市场,稳定生产者基本收益,从而达到市场需求预期。第二,XX在政策实行试点时,目标价格可在试行阶段进行周期性变动,例如几年一定等,这样灵活运用目标价格可以确定周期市场需求,稳定生产,避免出现大豆短缺或者大豆剩余的现象,这样可以兼顾大豆供求和生产者的利益,保障了市场的稳定,避免市场波动过激[38]。

在本文前面的国际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要想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完满的落实施行,不仅仅需要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大豆的供需关系,而是需要通过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中确定好大豆的目标价格,而且目标价格的确定需要每个区域都进行市场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的制定统一的目标价格标准。目标价格需要实地考察、及时更新和统计估算,假如确定目标价格过高,有可能导致大豆生产过度,导致市场大豆积压,从而使市场价格的暴跌下降,进而影响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差距,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过大,因此使得XX补贴负担加重,这样一来就不符合大豆补贴政策的意义;如果确定目标价格过低,则会使国内市场打不开,大豆生产积极性不足,导致大豆供给不足,最终使得整个市场失调,国内大豆短缺,这样也不符合大豆补贴政策的目的。因此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关键在于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制定调节,只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好目标价格,国内大豆的问题就能很好的通过该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完美的解决。

5.2 补贴金额的落实与执行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在于补贴金额的发放,XX需要切实的保证应有补贴金额的发放,而且需要发放及时到位,在一定工作日范围内完成发放。同时要准确的计算好各个地区的补贴金额,综合各样因素,提高大豆补贴的准确度与完成度,确保各地区的大豆补贴金额标准规范,准时的快速的发放给大豆生产者。

5.3 建立大豆风险保护机制

农作物的生产必然带有风险,自然灾害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合理规避一些人为风险,减少大豆生产和生产者经济的损失。因此,XX应该建立风险保护机制,给予一些补偿,提高生产者积极性,保障生产者在灾害过后能恢复生产,减少给市场和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39]。

5.4 XX调控协助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升级

大豆成本难以降低的原因,致使我国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话语权丢失,因此我国必须落实增加XX调控手段,提高大豆生产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确保我国大豆生产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我国应该控制好大豆进出口贸易,同时抓住国际市场抵制X等国家转基因大豆的有利时机,实行有效的补贴政策,支持本国绿色大豆的出口贸易,从而慢慢抢回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40]。最后,落实大豆在国际市场的自由贸易,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合理的推进产业结构体系的升级变化更迭,发展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农贸一体化经营、供销一体化渠道,以服务质量为基础,发展扩大贸易市场,从而增加本国大豆产业话语权,进一步影响改善本国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推进大豆产业规模化生产结构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大豆产业发展。

5.5 通过补贴政策间接提高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一,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6]。首先,想要提高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政策性的影响因素;因为国家长期不太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升级,忽略了大豆种植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大豆种植技术和大豆品质上不够完善,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起来,使得大豆产业成长成熟起来,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有我国的一席之地以及市场规划的话语权。最后在政策落实之前,XX应该提供市场动态信息,间接调节市场,传递市场资源,并且对于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应该给予一些资助,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使得我国市场可以十分成功的落实施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第二,大豆成本过高,导致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和主导地位。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政策的补贴,弥补价格成本过高的劣势因素;而后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位面积种植产量,增加大豆的总产量,重视大豆生产,这是制约着大豆产业成本的关键决定性因素;还有就是减少间接生产费用的产生,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第三,合理利用好大豆资源,建设好农业基础设施,鼓舞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结构体系,推广降低生产成本的工艺技术科技,降低流通成本,引进先进农业器具,扩大化生产,进而在总体上缩减大豆生产所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第四,立足国内大豆生产,减少对外大豆进口的依赖,保护大豆产业发展。

第五,补贴农业种子技术,补贴将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相结合,刺激单位产量提高;鼓励需求产业链发展,例如衍生出大豆植物蛋白产品产业链。

6 总结

本文首先就国内大豆补贴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随后介绍了国际农产品政策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分析出国际中4个有成效做法国家的特点,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特定视角对本文提出的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进行了探讨和验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在黑龙江等多个地域开始施行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试点。虽然政策已经在试点中稳定实行,但是这些试点地区的大豆生产者对于该补贴政策的实质内容和补贴标准等各项信息并不算特别清楚,由于大豆生产者对政策的了解和认知会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败,所以我认为XX应该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进行大力的宣传,好让生产者切实感受到利益与政策息息相关,提高生产者的参与程度,普及大豆补贴政策的补贴标准和方式以及发放补贴金的具体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政策的彻底落实施行。第二,XX完善好大豆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种植户之间可以采取差异化补贴,制定统一政策下的差异化补贴标准鼓励生产者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兼顾同一地区不同农产品的补贴,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补贴体系,让各个农产品补贴政策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完善。第三,XX应该合理的调整地区农业生产种植结构,针对性区域结构性的进行农产品生产。第四,适当增加大豆生产者补贴补助力度,XX可以加强对大豆种植的投入以及建设相应的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大豆经济,增加市场消费从而促进生产,扩大大豆种植结构,扩大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第五,加强XX监管力度,做到补贴金额公开透明,减少补贴金发放不及时、补贴金被占用、补贴金额不足等诸多问题的发生,做到大豆补贴政策完美的落实施行,实行大豆补贴金的专款专用,监督大豆补贴政策的工作流程,保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大豆补贴政策落实施行的成效,确保生产者的基本利益,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经济蓬勃发展。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和深刻。尽管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但由于只选取了X、欧盟、日本、韩国等4个国家来进行对照剖析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得出的结果不免片面和有失偏颇。所以本篇论文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加以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Bruce Gardner.U.S.commodity policies and land prices[J].Paper prepared for the conference 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FarmlandMarkets,USDA-ERS,Washington,D.C,May6,2002.

[2]IFPRI.Impact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on Developing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E), Washington D.C, 2003.

[3] 张淑杰,孙天华.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2, (12):68-74.

[4] 郝冰.X农业支持政策的演进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9): 73-75.

[5] 徐毅.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与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2.

[6] OECD,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J].2007.

[7]Young CE,Westcott PC.How decoupled is U.S.Agricultural Support for Major Crop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82(3):762-767.

[8] Goodwin BK, Mishra AK. Acreage effects of decoupled programs at the extensive margin.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Montreal, Canada, July 27-30,2003.

[9] 耿仲钟.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10] 杨秀琴.粮食直补政策缺陷与改革思路[J].农村经济,2007(1): 92-95.

[11] 臧文如,傅新红,熊德平.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效果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 84-93.

[12] 黄季焜,王晓兵,智华勇,黄珠容,Scott Rozelle.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1(1):4-12.

[13] 郭春丽,赵国杰.从制度经济学视角评价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绩效[J].中国农机化,2010(4):90-93.

[14] 赵昕.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3(5):51-54.

[15] 李林茂,余耀明.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1(4):1-3.

[16] 徐雪高,沈贵银.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3): 35-36.

[17] 伍世安.论中国粮食目标价格的目标及测算:以玉米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1):18-27.

[18] 刘鹏凌,李乾.农产品目标价格定价方法分析及思考[J].中国物价, 2015,(1): 44-45,59.

[19] 王文涛,张秋龙,聂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评价及完善措施[J].观察思考.2015(7):8-30.

[20] 蓝海涛.国际农业贸易制度解读政策应用[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21]刘明星,杨树果,李晗维.黑龙江省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黑龙江农学,2018, (01):137-140.

[22]柳苏芸.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23]郭天宝.中国大豆生产困境与出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24]陈亚东.X农业补贴立法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7).

[25] 彭超.X农业目标价格补贴:操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 2013, (11):68-73.

[26] 王文涛,张秋龙.X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70-72.

[27] 刘晓亮,殷向畔.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5,(3):25-28.

[28] 亢霞.欧盟粮食干预价格政策及其对我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 (7): 100-102.

[29] 亢霞,钟畳,于鸿基.欧盟粮食支持政策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粮食论坛,2014,(8):28-30.

[30] 高用深,权丽平.欧盟的农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12):57-59.

[31] 刘加林.日本农业政策演化过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8):132-135.

[32] 韩喜平,李二柱.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 2005, (4): 55-59.

[33] 侯明利.日本粮食补贴政策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13,(2):196-199.

[34] 肖向东,罗淑梅.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改进[J].甘肃农业,2006.

[35] 韦敬楠,张立中,张美艳.我国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国际经验借鉴[J].湖南农业科学,2016,No.368(05):106-108+113.

[36]王福军.中国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国经经贸探索,1996,(6):4-8.

[37] 胡迪,杨向阳,王舒娟.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9,No.287 (03).

[38] 王雅静,文双雅,高志强.农产品目标价格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 2017, v.7,No.46(02):143-145+149.

[39] 高传华.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No.395(05):113-116.

[40]刘忠堂.世界大豆生产走势和我们的对策.大豆通报,2004,(6):2-3.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国际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补贴政策的国际借鉴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87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9日
Next 2023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