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药作为农、林业的支持性产业,在防治病虫害、保障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加入WTO后,农药行业高速发展,成为了农药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但随着近年一些贸易环境、自然条件、竞争力的变动,我们也应认清形势,针对我国农药行业面临的问题调整政策。
本文第一章主要对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进行说明。第二章通过收集近年我国农药生产与贸易的数据,对我国农药的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种类和品种结构、进出口市场结构及我国农药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分析RCA指数以及TC指数的计算发现,我国农药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以及国际竞争力,但也存在出口品种结构不合理、国内外农药企业实力差距明显等问题。第三章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我国农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自然因素、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药贸易的影响,从这三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农药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本文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农药产业的贸易发展进行对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XX、行业组织、企业三大主体提出发展建议,促进我国农药贸易蓬勃发展。
【关键词】农药;贸易;发展对策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控制作物病虫草鼠、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如何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供给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运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就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使用农药对作物的病害进行控制,全球农作物总产量每年可减少损失30%-40%,由此可见,农药行业对于一国的农业及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
我国是农药产量大国,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2011-2018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47.5%,接近一半,虽然近年产量和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我国仍在世界农药市场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然而我国农药产业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农药行业小散乱问题突出,研发能力不足,在外贸上面临着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阻碍。想要改善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对我国农药的进出口以及外贸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趋势、找出问题,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方法。这些分析,对于促进农药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农药贸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药贸易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世界农药贸易的研究以贸易管理条例为主,R.Scott Frey(1995)在“世界农药贸易管理条例”[13]介绍了全球最重要的一些农药贸易国家的贸易管理条例;Reynolds,Jefferson D.(1997)“世界农药贸易的趋势”[14],介绍了世界农药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总量及结构等,并对未来世界农药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国内对于农药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学者从全球视野分析了全球农药进出口的发展和特点,如李艳君(2006)[1]在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期刊中分析了200-2004年全球农药进出口发展的特点,认为法、美、英、德、中等国将成为世界农药贸易的主要国家,且认为世界农药贸易增长较快;胡笑形(2003)编译并撰写了《国际农药市场分析》[2],介绍了世界农药市场概况;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2002年和2004年)分别撰写了《印、澳考察报告》[3]和《南美考察报告》[4],介绍了印尼、澳大利亚、古巴、巴西、阿根廷国家的农药管理和市场情况及中国农药真正走出去的感受。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我国的农药贸易发展做出研究,如曹树球《农药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初探》(2002)[5]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农药市场的农药登记要求,以及中国在加入WTO后农药行业贸易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分析了我国农药行业本身存在的恶性竞争等问题;陈铁春《中国农药出口分析研究》(2005)[6],作者介绍了2004年中国农药出口与国际市场的情况,并且针对中国农药出口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李万青,莫仁边[7]等人在对外经贸实务期刊中对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现状、贸易危机及其制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申继忠(2004)[8]分析了中国农药境外登记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1.2.2 农药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本文中主要会分析贸易壁垒以及企业竞争力对农药贸易的影响,因此主要阅读了有关贸易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及竞争力的相关文献。
贸易壁垒国外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早,相比于国内的研究会更加深入,Robert.E.Baldwin 《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扭曲》(1970)[15]介绍了一些国家设立相关贸易的技术与管理法规,从而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扭曲,影响国际贸易,并且提出这种行为的不合理,应当被改善或取消。
在中国入世谈判开始后,国内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2001)[9]将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类(1)信息技术壁垒(2)产品检疫(3)包装要求(4)技术法规(5)绿色壁垒。
企业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0],介绍了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XX;《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11],通过大量数据,探索了企业管理、XX政策、技术水平等方面对我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杨莹、张莉[12]研究表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源自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收集和查阅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农药贸易研究文献,理解农药贸易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梳理目前中国农药贸易的发展现状,包括农药贸易影响因素以及中国农药总产量、贸易总量、品种、市场等。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本文对我国农药贸易不仅从静态上了解其现状,同时加入时间变量,从历史分析发展趋势。
3.理论总结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基于现有出口理论。结合我国农药贸易的现状,同时分析了我国农药产业目前的特点,总结了适合当前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将其应用于实践,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第一,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农药产业的文献都是研究关于农药品种以及农药残留标准的,而研究农药贸易的文献研究时间又比较早,较少文献是运用近年的农药行业贸易数据来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可以对最新的我国农药贸易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总结;第二,现有文献对于农药行业的贸易壁垒研究较少,因此具有一定创新之处,此外本文也会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农药贸易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
第一,理论创新不足。文中运用的模型大多都是比较成熟、常见的模型;第二,研究深度可能存在不足,未进行太多定量分析。
2 中国农药生产和贸易现状
2.1 中国农药生产销售发展概况
2.1.1 农药产量出现下降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2007年超过X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2014-2016,我国连续三年的农药产量超过370万吨,相比较1983年的33万吨,增长了11.2倍,虽然也存在一些波动,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是,随着国家农业部2015年下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及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各类环保政策的推行,2015-2016,中国农药的产量增幅放缓,从2015年的374.1万吨到2016年的377.83万吨,增长率仅有0.99%。而在接下来的2017年和2018年我国农药供给持续收紧,2017年产量为294.04万吨,相比上一年减少了22%。2018年产量更是仅有208.28万吨。产量的下降并不是一件坏事,提质减量是农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环保高压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倒逼农药产业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数据来源:农药工业年鉴
图2-1 2011-2018年我国农药产量走势图
2.1.2国内外农药企业差距明显
从图2-2我们可以很看到,有三家中国公司入围了2018年全球农药行业销售前十强,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其中先正达以9909百万美元排名第一,安道麦以3617百万美元排名第六,北京颖泰嘉和以935百万美元排名第十。我们再将这前十榜单细分可以发现,第一名到第四名可以分为第一梯队,年销售额均在6000百万美元以上;第五到第九名可以分为第二梯队,年销售额均在2000百万美元以上;而排名第十的颖泰嘉和则为第三梯队,年销售额低于1000百万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有三个企业入围前十,但真正称得上世界农药产业巨头的也只有先正达,并且颖泰嘉和距离其余九家公司的差距十分明显。
再结合图2-3来看,我国农药企业的年销售额大多在60亿元以下,与传统的世界农药巨头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富美实等公司相比差距明显,这说明我国农药企业总体规模小,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状态。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药企业排名前二的先正达和安道麦公司本身并不是中国企业, 2017年安道麦和中国第一家农药行业上市公司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合并,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使之成为了中化集团的子公司,自此中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农药企业,这是中国农药产业并购重组的里程碑,证明了并购整合,才能集合资源,增强资金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但遗憾的是,我国国内农药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发展仍是缓慢。
数据来源:农药工业年鉴
图2-2 2019全球农药行业销售前二十强
数据来源:农药工业年鉴
图2-3 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前二十强
2.2 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分析
2.2.1 中国农药进出口现状
农药出口方面,2011-2014年,我国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并在2014年达到近年的顶峰,出口量为164.17万吨,出口金额达到87.60亿美元。但在随后的2015-2016年受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再加上国际竞争加剧、农药非法国际贸易的频发,导致我国连续两年出现出口数量和金额的下降,相比2014年的顶峰分别下降了16.4%和35.9%。2017年出口数量回涨至146.76万吨,同时,由于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致使农药出口金额大幅上涨了20.4%。2018年,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农药出口数量下降了6万吨,只有140.76,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我国农药出口出现量减额增,出口数量减少了4.09%,出口金额却增加了19.4%,从供给侧来看,这主要有两部分原因,第一是因为我国农药产量连续的下降,加上环保压力使得农药生产成本不断升高,使得农药平均价格升高;第二则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得到初步体现,落后的企业被兼并重组,低效、高毒农药逐步淘汰,高附加值的农药产品数量增多,使得农药总体价格有所上涨。
农药进口方面,2011-2014年,我国农药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样保持增长态势。但在2015-2016年,我国农药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时出现大幅下降。2017年,农药进口数量回升了4.1%,但进口金额仍旧出现了4.1%的负增长。在2018年,农药进口数量上升了3.19%,达到了4.20万吨,同时进口额也大幅上涨19.22%
总体而言,我国农药产业以奖励出口为导向,并没有相应的鼓励进口措施,加上国内农药产量大,需求基本满足,并且我国农业对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相对宽松,农民大多习惯使用国产的高毒性农药,对于使用进口低毒性农药意识不强,造成我国农药贸易顺差大,基本保持在70-80亿美元。
表1 2011-2018中国农药进出口数据
年份(年) | 农药出口 | 农药进口 | ||||||
年份(年)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 数量
(万吨) 140.76 146.76 137.25 150.95 164.17 162.19 159.94 140.88 | 同比
(%) -4.09 +6.93 -9.08 -8.06 +1.22 +1.41 +13.53 —— | 金额
(亿美元) 80.72 67.60 56.16 72.83 87.60 85.23 78.63 61.99 | 同比
(%) +19.4 +20.4 -22.88 -16.87 +2.78 +8.39 +26.85 —— | 数量
(万吨) 4.20 4.07 3.91 5.76 6.72 6.22 5.35 4.39 | 同比
(%) +3.19 +4.1 -32.12 -14.21 +7.95 +16.31 +21.79 —— | 金额
(亿美元) 4.90 4.11 4.28 6.78 7.45 6.98 5.64 5.21 | 同比
(%) +19.22 -4.1 -36.88 -8.88 +6.66 +23.78 +8.24 —— |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2.2出口价格优势明显
由图2-5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药出口价格水平整体较低且有上涨的趋势,2015-2018年价格基本维持在4-6美元/千克之间。世界农药出口价格整体较高且波动较大,2015-2018基本维持在6-8美元/千克之间。对比发现,我国农药出口价格在世界农药市场中是具有显著价格优势的,这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农药产品的竞争力。但须注意的是我国农药出口价格也在呈增长态势,相比十几年前的价格已经有了很大的上涨,并且在某些年份与世界农药出口价格很接近,例如2017年,两者之间只相差了1美元/千克左右,这也为我国农药产业敲响警钟,不能只依靠或永远依靠价格优势,必须建立更多元的产业优势,才能长久的立足于世界农药市场。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计算。出口价格:出口总额/出口总量
图2-5 2015-2018我国与世界农药出口价格情况
2.3 我国农药进出口种类结构分析
2.3.1 出口种类集中,出口品种结构仍需改善
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历来是我国农药贸易最为主要的三个种类。2016-2018年,这三种农药的出口额之和占我国农药总出口额的比重平均每年达到98%,其中除草剂的占比最高,三年平均占比达到54.17%,并且三年的出口额相当平稳,没有大波动,因此可以看出,除草剂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种类,对外市场依存度非常大;第二大的农药出口种类是杀虫剂,三年平均占比为28.36%,且三年的占比呈增长趋势;第三大的农药出口种类为杀菌剂,三年平均占比为15.37%,近三年的占比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17.23%下降至2018年的13.58%。
总体来看,我国农药出口的种类结构是趋于合理的,以除草剂为主,能够顺应世界农药的需求结构,但杀菌剂的出口比例较低仍然需要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药出口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以2018年为例,我国农药出口排名前几的品种如草甘膦、百草枯、莠去津、吡虫啉、百菌清,均是专利过期的、高毒性、高残留的品种,这类农药占据了我国农药出口的大多数份额,而高技术、高质量的农药品种则占比低,可见我国农药产品出口结构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2-6 2016-2018农药出口额品种结构
2.3.2 杀虫剂、杀菌剂占比上升明显,除草剂进口额占比下降
总体情况由图2-7可以看出,2016-2018年我国其他类农药进口额占比大幅减少,同样减少的还有除草剂,而杀菌剂和杀虫剂占比则有明显提高。
杀菌剂是2016-2018年进口额第一大的种类,并且占比一直呈增长趋势,由2016年的37.59%增长至2018年的45.1%;在2016-2018年,杀虫剂进口额占比同样保持增长,由22.43%提高到37.96%,并且它的增长幅度为15.53%,高于杀菌剂占比的增长幅度;除草剂进口额占比则是在三年里出现了波动,先是由19.91%增长至23.84%,随后又下降至15.71%。其他类农药的进口额占比从2016年的20.07%急剧下降至2018年的1.23%,这除了有其他类农药自身进口额减少的原因,还与杀虫剂及杀虫剂在这三年里的占比持续增长有关。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2-7 2016-2018 农药进口额品种结构
2.4 中国农药进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2.4.1 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依赖亚洲、拉美
亚洲毫无疑问是我国农药出口贸易最大的市场,数量和金额分别的占比为31.22%和30.80%,其次是拉丁美洲,数量和金额均排名第二,分别占比26.56%和25.91%。我们再从数量来看,非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位列3-6位,其中,出口非洲的数量为37.323万吨,占比26.56%,比出口到其他几个洲的数量要高出不少,但如果从金额来看,北美洲和欧洲却要高于非洲,这说明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主要以高质量、高药效的农药为主,因此出口金额也高,而出口到如非洲等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主要以大量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农药产品为主,这是市场不同的需求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进入标准比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标准则会低很多。
总体来看,我国农药出口市场分布多元化,基本涵盖全球农药市场,结构趋于合理,但目前仍然高度依赖传统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市场,对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市场的开拓仍需加强。
表2 2018年中国农药出口市场情况
大洲名称 | 数量 | 占比 | 金额 | 增长率 | 占比 |
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拉丁美洲 欧洲 亚洲 | 14.618
9.744 24.039 37.323 10.942 43.872 | 10.40%
6.93% 17.11% 26.56% 7.79% 31.22% | 13.31
4.27 8.17 20.92 9.19 24.86 | 20.78%
-8.10% 14.66% 11.17% -6.89% 8.67% | 16.49%
5.29% 10.13% 25.91% 11.38% 30.80% |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4.2 进口来源主要以亚洲、欧美为主
我国农药的进口地比较集中,以2018年为例,亚洲、欧洲、北美洲是我国农药进口金额最大的三个地区,占到我国农药进口总额的97%,其中最大的进口区域是亚洲,进口额为2.41亿美元,占比49.2%,其次是欧洲,进口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占比32.7%;北美洲进口额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占比15.1%。
欧美地区凭借生产的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及优秀的营销,一直在我国农药市场占据较大市场,而亚洲则是近年由于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价格优势,使得我国从这些国家农药进口增加较多,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农药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正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即技术质量无法与欧美相比,而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又受到印度等国家的威胁,这再次为我国农药产业敲响警钟。
2.5 中国农药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2.5.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以反映一国某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计算
图2-8 2013-2018中国农药贸易RCA指数
由图3-1可知,2013-2018年我国农药产业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处于[1.25,2.5]的区间内,这说明我国农药产业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比较优势指数相比2013年的指数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2015和2016年我国的农药出口额相比2013年的农药出口额有所减少,且下降的幅度要大于2015和2016年我国总体出口额下降的幅度,因此RCA指数也持续下降至2016年的1.353。同时,从RCA指数的变化趋势,能侧面反映出我国农药产业的相对优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做成的,包括成本提高、政策、企业能力等,将会在接下来第三章的“钻石模型”分析中详细分析。
2.5.2 贸易竞争指数(TC)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是某种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跟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计算
图2-9 2013-2018中国农药TC指数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2018年我国农药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保持在0.8以上,在2013-2015年,TC指数逐年下降,这是由于这几年里农药贸易的进口额增长较快,而出口额则增长较慢。在2017和2018年TC指数上升至0.88,这主要是因为在这几年里,我国农药进口额的下降幅度要大于进口额下降的幅度,因此造成了TC指数的分子部分相对增大了,从而导致了TC指数的总体上升。这说明我国农药产业总体上竞争优势很强,还可以看出我国农药贸易出口远大于进口,贸易顺差十分大,是名副其实的农药出口大国。
3 我国农药贸易的影响因素
我国农药贸易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内部因素主要与我国农药产业自身竞争力有关,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有目标市场的技术性壁垒和全球自然因素,本章将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农药产业和贸易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出我国农药产业存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3.1 技术性壁垒分析
我国农药企业在将农药产品出口到目标市场时,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将农药产品在该目标国进行登记注册。事实上,我们并不应该将农药登记全盘的直接称之为技术壁垒,因为农药登记本身是十分有存在的必要的,它有利于XX有效的管理农药市场、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之所以我们将农药登记视为一种农药贸易的技术壁垒,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家故意提高了外国农药企业农药登记的资格要求,从而限制海外农药企业进入该国市场,以达到保护本国农药企业和市场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尤为常见。
目前,基本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农药登记的法律法规,我国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农药登记。虽然每个国家对于农药登记的管理规定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总的趋势都是朝着越来越严格以及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的。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农药登记标准会相对严格很多,如欧盟、加拿大、X、澳大利亚、日本等,这也就意味着海外农药企业的产品想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难度会比较大;而发展中国家的农药登记标准则相对宽松,但这种情况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泰国、越南等,在近几年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对农药登记的管理,这也使得海外农药企业进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难度逐步增大。
农药登记管理造成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农药产业贸易带来的影响,我认为还是应该分开两边来看,既有利也有弊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淘汰落后产品
农药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可以阻止一些落后的农药产品进入市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淘汰掉落后的农药产品以及技术无法与时俱进的农药企业,促使农药企业不断的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提高农药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对我国农药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十分有意义,从而促进我国农药贸易的发展。
3.1.2 增加农药生产企业成本
我国农药企业若想将农药产品出口到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就必须承担许多的义务,例如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金钱去进行新产品的检测,制作新产品的安全数据表,过程中所产生的检测、注册、评估、登记等费用都相当昂贵,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例如欧盟出台的REACH法规中明确规定了自1981年9月30日以后创制的化学品都属于新化学物质,需要花费57.5万欧,折合成人民币将近450万的费用进行检测和注册,这对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造成了非常大经济负担和消极影响。
3.1.3 农药出口阻碍加大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的特点就是产量大,但产品的价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以原料性的产品为主,并且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这就造成了许多的农药产品无法满足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严格苛刻的技术评判标准确实阻碍了许多农药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农药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对资金和技术难题束手无策,只能白白的被挡在国际市场外,农业农村部估算我国农药贸易每年因次损失的出口额多达七千万美元。由于这些高昂的登记费用和严苛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许多的农药企业只能进行贴牌加工,从而进行出口,利润十分的低,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
3.2 自然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有很多,像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等都属于自然因素,其中气候因素对农药行业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因为相比地形、土壤等因素,气候的变化更加无常,而气候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情况、以及收成,从而影响了农药行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且明显的因果关系,比如说某个国家出现了极端天气情况像干旱、持续强降雨,当地的农民就会减少作物的种植面积,那么农药的销售量也会相应的减少,这是自然条件最直接的影响农药产业的方式途径。
除此之外,气候还能够间接的影响农药行业,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引起一些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以及流行,病虫害多,那么市场对农药的需求也就大,反之,病虫害越少,农民们也就越不需要使用农药来保护作物。害虫一般在温暖湿润的地方繁殖生长,一年四季中春季是病虫害滋生最快的季节,而到了冬天,由于气温较低,病虫害也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冬天的气温相较以往也变得暖和了,所以病虫害的繁殖也越来越快,这值得引起农药企业的关注。旱涝交替的季节十分容易引发病虫害,在干旱的时候,多发蚜虫、夜蛾等害虫,随后降水增加,空气湿润,水稻病虫爆发的风险就非常高。最近我们在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关于东非蝗虫的消息,这也是今年来在网上讨论的最多的农业相关的话题,其实这种蝗虫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大旱之后又迎来降水,为沙漠蝗虫提供类非常好的产卵条件。
虽然病虫害的发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像最近的东非蝗虫和我国最近大量的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对于农药行业来说确实是个增加销量的大好时机,首先就是国内外市场对于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需求增长,其次,由于这次蝗灾波及许多国家地区,会造成粮食供应缺口,从而带动农作物价格回升,进而拉升农药销量和价格。
因此,时刻关注全球的天气变化对于农药企业调整自己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3.3 我国农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农药产业竞争力同样影响着农药贸易的发展,产业竞争力是贸易优势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农药产业的贸易才能更具有优势。本文将使用“钻石模型”对农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钻石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国某一产业竞争力的模型。
图3-1 波特“钻石模型”
基于钻石模型框架,我选择对我国农药行业的需求条件(国内外农药需求)、要素条件(生产成本)、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我国农药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渠道)、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科研能力、专利保护能力)四个内生因素,同时增加考虑XX政策的外部因素影响,共计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3.3.1 市场需求分析
(1)国内需求大,但近年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2011-2018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总体上是增加的,增长了5.43%,但在2016-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总共减少了1036.66千公顷。近年种植面积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农民对农药需求量的变动。
我国农药的使用量位居全球第一,将近占到全球农药使用量的一半,这说明我国农业对于农药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然而,近年来国内农药的使用量也在持续下降,2013-2018年,国内农药使用量从180.77万吨减少至150.36万吨,降幅为16.82%。
总体而言,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使用国,我国国内对于农药的需求旺盛,这有利于我国农药产业和贸易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随着农民们对国外的一些药效好、有效成分更高的高技术农药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大家对农药的使用也更追求质量而不在数量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2 2010-2018中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3 2010-2018中国农药使用量
(2)国际市场需求上升明显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在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的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大大增加,对农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些都导致各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0-2017年,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从1505940.07千公顷增加到1561336.753千公顷,增幅为3.68%。同时,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全球农药销售额在201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77.9亿美元。相比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上升明显,这十分有利于我国农药企业扩大出口。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图3-4 2010-2017年世界农作物播种面积
3.3.2 生产成本分析
随着原材料的价格提高,农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化工企业是农药企业的上游企业,对农药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非常大。近年来,有机溶剂的价格增长明显,作为农药生产的基础原料,这大大提高了农药的生产成本,我们首先以黄磷为例,去年黄磷价格在18500元/吨左右,相比几年前稳中有升 ,这使得许多以黄磷为基础原料的产品如敌敌畏、毒死蜱等产品的价格都有10%左右的上涨。再以乙腈为例,2016年乙腈的均价为7553元/吨,而到了2019年则涨至26000元/吨,每吨增长了将近2万元,这使得烯啶虫胺原药价格上涨明显。其次,草甘膦的生产成本也在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和X原油价格2019年的平均价虽然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但是相比2015-2017年还是有将近20美元/桶的上涨,这导致用于IDA法生产草甘膦的主要原料二乙醇氨的价格提高,而IDA法生产的草甘膦占到总量的30%,因此草甘膦的价格上涨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环保投入所产生的成本大大提高。随着XX对企业排污标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对所有农药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于排污标准合格的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则不允许排污,因此农药企业对处理废水、废气、废物的花销也越来越大。以草甘膦为例,处理1吨的草甘膦生产中所产生的高浓度废液,就需要将近5000元,“三废”加起来则大概需要将近1万元,而事实上1吨的草甘膦出厂价却只有2万元左右。2018年,我国开始征收环保税,这对“三废”严重的农药行业有很大影响。每生产一吨农药所排放的高COD废水可达数十吨,按照水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4-14元计算,该政策的推出将大幅提升农药产业的生产成本。但事实上我国农药企业环保支出只占到总支出的4.86%,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企业的环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则高达30%-40%,差距十分明显,这也证明环保确实是我国农药产业的软肋。
工资成本也越来越大。根据2017和2018年农药行业薪资调查报告,我们选取基础操作层的员工工资为例,2017年的平均工资为37492元,2018年为41321元,每位员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加了3829元,也就是说,假设一个企业有500名基础操作层员工,那么用工成本就要增加191万元。
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农药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寻找价格优势以外的新竞争优势,否则我国农药贸易将会逐步丧失优势。
3.3.3 企业营销策略和渠道分析
我国是农药产量第一大国,农药企业数量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农药企业并不注重品牌效应,与德国拜耳、X陶氏杜邦等农药巨头相比影响力相差甚远。我国农药企业对用于营销的长期投入不足,意愿低,许多农药企业对于抢占市场的策略就是薄利多销,甚至采取低价竞争,只要保证能够以不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出即可,而不注重营销所带来的长期的更大的利益,这也导致我国农药市场存在无序、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仅仅靠产品的技术、创新去抢占市场越来越难,销售渠道、方法、策略以及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何况我国农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农药巨头相比还有差距,我们更应该多关注营销渠道、策略,这能对技术的不足起到弥补作用。我国农药企业传统的营销渠道大多呈金字塔式,企业通过总代理(总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并且常常是多家经销商,这种渠道模式可以利于产品渗透到更多的市场,但是企业对于渠道的控制力却很低,我国农药企业的营销渠道普遍较差。世界农药巨头像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富美实等公司在近年来仍然不断的重组兼并,扩大自己的公司规模,以解决不断增加的农药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成本,而我国的农药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还在拼自身单薄的身体在市场打拼,这对我国农药产业来讲,实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落后的营销策略和渠道也极大限制了我国的农药贸易。
3.3.4 研发与保护能力分析
(1)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农药企业相关支持性产业条件也在改善,但实力仍有不足。以与农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助剂化工工业为例,相比世界助剂生产强国,除了乳化剂之外,我国的助剂工业均无法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甚至有部分助剂是国内无法生产的,这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药的研发。其次,近年来我国GLP发展迅速,GLP实验室的数量及硬件水平也大大提升,然而GLP的人才却依然缺乏,操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技术水平、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农药产品毒理、药理、化学分析的准确性与检验耗时,这也限制了我国农药研发与贸易的发展。最后,我国农药企业对于创新研发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目前我国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左右,有许多企业还不到1%,我们以2018年我国前二十强的农药企业销售额为数据,可以计算出,2018年我国前二十强农药企业的产品研发费用分别只有2000-6000万元之间,即使农业部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将科研投入占收入比重提升至2%,二十强农药企业的产品研发费用也分别只有4000万元-1.2亿元左右,二十强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国绝大多数的规模小的农药企业了。我们再看看国外的农药巨头们的研发投入,以2014年为例,拜耳公司研发费用为7.63亿美元,巴斯夫公司为6.7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比重都接近10%,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农药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差巨大。
(2)专利保护起步较晚。
我国1993年开始进行专利保护,起步相对较晚,这也造成大众对专利保护的意识起步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缺少法律法规农药产品创制进行保护,同时大家对专利保护的意识也不强,使得农要产业缺乏产品研发、创新的动力,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十分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农药企业创新动力充足。我国农药企业不乏仿制一些国外过了专利保质期的旧产品,许多农药企业进行代工、贴牌生产,处于价值链的底端。近年来,国家对专利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对我国农药创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已拥有54个自主创制的农药新品种,其中有37个新品种已经获得正式登记,但目前活跃于市场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只有10余种,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3.3.5 XX政策分析
环保趋势将常态化,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各类环保法律法规及行动计划,持续增加农药产业的环保压力,在此政策环境下,许多技术水平低下、环保投入少、管理粗放的农药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被压缩。国家农业部于2015年2月17日下发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使得我国农药产量连续三年下降,降幅明显,同时也使得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相比之前增速减缓。2017年6月1日实施的新《农药管理条例》重点就是要将我国农药产业从高产量转变到高质量,其次要求保障生态环境,提高产业的进入、生产以及产品登记标准,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药贸易,打击各类违法行为。2019年2月19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题为《中共中央xxx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村的污染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务必保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是符合利益的,可以淘汰落后企业,促进产品创新和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但从短期来看,对于农药产业,尤其是大量缺乏环保投入的中、小型农药企业来讲打击不小。
出口退税政策方面,2010年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包括杀虫畏、驱蚊灵、草甘膦等几十个农药产品及中间体。原药与制剂出口退税率存在倒挂,2015年国家将481种农药原药的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9%提升到13%,而农药制剂的出口退税率则保持在5%,农药原药作为农药生产的初级产品价值低,而农药制剂作为原药的深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这种倒挂现象打击了农药企业向下游、高端延伸的积极性。
4结论与对策建议分析
4.1 SWOT组合对策
表3 SWOT组合对策
优势S
1.拥有良好的生产条件 2.拥有很强的仿制能力且有一定的创制能力 3.劳动力资源价格优势且拥有一定质量 | 劣势W
1.营销策略落后,常采取低价竞争。 2.企业规模小,跨国企业少 3.研发和环保投入不足 | |
机遇O
1.气候因素和人口增长使得市场需求大 2.国际全球化 | SO对策
1.把握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满足市场 2.尝试进行产品创制满足市场 3.把握好国际全球化,了解国际市场信息 | WO对策
1.提高创新意识 2.把握全球化,减少恶性竞争 |
威胁T
1.环保压力上升 2.农药登记严格 3.知识产权的挑战 4.国内生产成本提升,受到印度等国家的冲击 | ST策略
1.提高自律,减少不择手段的降低成本行为 2.保护知识产权,对过期产品进行仿制 3.了解各国农药登记规则 | WT对策
1.建立规模化企业 2.企业应面向国际 3.提高环保意识 4.增加技术、环保投入,应对国外冲击 |
4.1.1 SO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虽然我国近年来的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资源的价格都有所上涨,环保的压力也使得我国农药产品的成本增加,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价格还是具有优势的。农药产业既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资源密集型和高耗能产业,我们还是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去抢占市场,以此来积累资本,为我国农药产品的研发升级做准备。
(2)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我国农药产业在产品的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地区差距明显,很多企业只能等别人的知识产权到期后进行仿制生产,这意味着我们永远慢人一步。我国作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向着农药强国迈进的时候,只有进行自主创制,才能不受制于人。
(3)进一步开展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我国农药以出口为主,但是我国农药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信息了解少,尤其是对营销渠道、经销商了解比较少,甚至小企业都是等外商主动上门买货,这样出口方式十分的被动,我国农药企业应该主动的通过因特网等各种媒介主动了解国际市场的讯息、国外产品、销售渠道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1.2 ST对策
(1)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农药行业主要以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主,受利益驱动,在农药出口贸易往往出现相互杀价的现象。在农药生产中,也会出现一些企业不注重环保的行为,甚至会为了逃避国家环保政策带来的成本而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
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遵纪守法,不破坏行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重视环保、顾全大局,不应只关注企业的自身利益,更要注重全行业、社会的利益。
(2)提高对农药出口登记的认识
各国和地区对于农药的进口登记制度和要求都不同,企业应该对这些差异进行学习了解,制定相应的登记计划和资金准备,需找到最适合自身企业出口的市场申请农药登记。这样才能完善我国农药出口模式,提高农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利润。
(3)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利用过期专利
专利过期(技术)产品占世界农药总市场45%~50%,专利过期农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农药企业对专利过期农药产品有很强的仿制能力,仿制出来的产品深受欢迎,企业可以继续关注专利即将过期的农药产品,在仿制专利过期农药产品的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1.3 WO对策
(1)提高创新意识
中国农药产业大而不强,主要以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为主,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能力进行创新。而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农药企业,应向世界几大农药巨头学习,培育出良好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氛围,并且积极与世界农药巨头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先进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
(2)加强行业内部协调
农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常采取控制生产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的策略,这种恶性竞争的现象并不利于农药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同一农药产品生产企业的内部协调,采取相同的出口策略,从而减少低价竞争带来的危害。
4.1.4 WT对策
(1)提高行业门槛,打造规模企业
中国农药产业存在着数量大、规模小、效益低,厂点分散等不经济问题。在目前的全球环境下,我国农药产业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改善大企业不强,而小企业多的问题,实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农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还需要进行联合重组兼并,部分民营企业可以上市融资、股份制改造,以此来增强实力,从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农药产业的规模经济形成,解决农药企业多、散、弱的问题,形成更多的大企业,从而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2)走国际化道路
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建立国际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然后再带动民营企业走向国际,或者对民营企业的生产条件加以整合利用,生产出符合国际农药市场最新需求的农药产品。同时可以对各个市场的下游用户进行整合兼并,实现前向一体化,例如对国外的分销商和加工商进行兼并,以提高企业业务量并增加业务收入。
(3)提高环保意识,走循环经济之路
企业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破坏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同时,企业应该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走节约资源、能源的道路,学习循环经济的思想理念。
(4)增加研发和环保投入,建立新优势
目前我国农药企业的技术研发、环保投入太少,应增加相关投入,从而使得我国农药产业能够建立新优势,缓解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农药产业竞争力所带来的冲击。
4.2 各主体改善农药贸易发展对策
4.2.1 XX和相关部门
(1)支持创新,加强创新保护
对于企业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建议XX和有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和奖励,以此来促进我国农药产业的创新。同时XX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关部门对于没有取得正规合法登记的假冒伪劣产品应不允许境外登记,严惩侵权、山寨产品,保障合法产品的权益。
(2)调整出口退税
国家应该调整农药制剂与农药原药出口退税率之间的差距,出口退税作为一种政策扶持,应该服务于将农药产业做大做强,制剂作为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出口退税理应高于原药这类初级产品,这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才能引导中国农药产业向着强大的方向前进。
(3)解决登记管理问题,提高农药登记门槛
在农药进出口贸易中,存在一些关于农药成分、含量、剂型的登记管理问题,建议XX应该采取一些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不同国家和的区对同一种成分的农药产品的成分含量、剂型要求不同,这种差异会导致这些产品的成分含量、剂型可能与农药登记证不同,这为进出口贸易带来麻烦,因此是否可以在海关报关时采取差异性或弹性管理。
目前,我国已陆续出台规定,大大提高了农药登记门槛,但是还是需要加强一些措施,重点解决相同农药产品登记数量多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
4.2.2 农药行业组织
(1)加强行业权威
目前我国有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等农药相关协会,但影响力有限,应该继续加强行业协会在企业之间的链接作用,加强产业的凝聚力。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行规,开具具有背书性质的证明材料,建立农药企业信用库等方式进行引导协调,增加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2)加强信息工作
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查找数据非常方便,但各种媒体鱼龙混杂,企业难以分辨真伪,因此需要行业协会这类权威的组织去定期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各种国际农药市场的信息,从而指导农药企业更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和贸易。协会可以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全球主要的目标市场的农业情况、病虫害情况、种植作物种类与面积、最新的进出口政策、目标市场历年进出口农药的情况以及做出形势预测,同时也要对我国农药市场做出同样的数据统计以及预测。
4.2.3 农药企业
(1)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扩大企业规模是中国农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企业之间应开展更多的产品、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的合作。还可以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的方式联合许多小型、分散的农药企业,组建成专门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联盟,细化分工。同时对于目标市场相同的农药企业,也可以组建联盟,从而在目标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2)树立品牌,改进销售
加大对塑造品牌的投入,进行广告宣传,做好公关工作。同时,改善营销渠道,针对不同的经销商,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定期检查,提高服务质量。面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应该针对其农业特点以及农药使用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方案,并做好售后服务。
(3)提高创新水平与生产技术
首先应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其次应该加大创新与改善技术的资金投入,企业可以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并且建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对重点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员应该加大奖励力度。每年对于市场的新需求,应该增加对该需求的研发投资,保证创制的产品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同时要加快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我国农药技术水平与创新水平的提高铺路。
(4)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三废”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做好技术储备。做好源头控制,实行清洁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应该将生产环保生产和管理列入绩效考核当中,与员工工资挂钩。
5 总结
本文从农药产业贸易的视角,总结我国农药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对我国农药产业发展和贸易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本文首先总结我国农药贸易和生产的现状,农药贸易规模一直处在高水平,在世界农药市场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国内外企业规模差距明显,国内多以中小农药企业为主;农药出口品种结构不合理,以高毒性、高残留农药为主,且从种类来看,进出口中除草剂的比例都过大;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亚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地区,相反,进口市场则依赖欧美发达地区。
随后分析了影响我国农药产业贸易的三大因素,包括技术性壁垒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产业竞争力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药产业面临成本优势下降、营销策略落后、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不足以及XX政策压力大等问题。
最后,本文针对农药产业贸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SWOT对策组合分析,从XX、行业组织、企业三大主体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思路,主要包括鼓励支持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调整出口退税和农药登记中不合理的地方;加强农药行业的权威以及行业间的联系;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改善营销策略;做好环保工作,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究,以及提出的相关政策,希望能为中国农药行业贸易发展提供一些浅显的思路。由于相关资源获取渠道有限及个人能力的不足,文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这也正是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 李艳君.近期世界农药贸易发展特点[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 (12):45-47.
- 胡笑形.国际农药市场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人学出版社,2003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印、澳考察报告[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南美考察报告[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 曹树球:农药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初探,[J].现代农药 2002 1(4):16-20
- 陈铁春.中国农药出口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 李万青、莫仁边、向国伦.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现状、危机及制约因素[J].对外经济实务,2015,(09):50-53.
- 中继忠.浅议中国农药出口的技术问题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8):17-19.
- 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J].中国工业经济,2001(05):14-20.
-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J].战略与管理,1996(02):1-17
- 杨莹,张莉.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2):175-176.
- Scott The International Traffic in Pesticides [J]. North Holland, 1995: 151-169.
- Reynolds, Jefferson D. International Pesticide Trade: Is There Any Hope for The EffectiveRegulation of Controlled Substances[J].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Law Center, 1997: 69-105.
Baldwin, Robert E. Non-Tariff Distor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970[C].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