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摘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或者经济体之间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缔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新西兰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发达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对中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2008年中新两国XX签署的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工业化国家。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将如何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中新两国农产品又具有怎样的贸易潜力呢?中国又将如何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解释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方法。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从中新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及促进对华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措施等方面收集和整理中新农产品贸易研究的有关内容。以及FTA建立的相关文献资讯、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研究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根据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分行内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实证计量指标。与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互补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对与新西兰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系统的测量和分析表明,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有两个国家。

从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对贸易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的繁荣总体增减如下:新西兰将对贸易创造产生更大的影响,且其总体福利增加是确定的。

然后,通过选取贸易双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农业增加值,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平均最惠国关税水平以及是否建立FTA作为虚拟变量从而构建符合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框架,先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再进行面板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的经济意义,最后根据模型模拟出2002-2019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值,根据实际贸易额与模拟值的比较进行预测贸易潜力。

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的基础,提出在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拓展中新农产品贸易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与新西兰的交流合作,学习经验;结合实际调整生产结构;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效应等。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本文主要采用了选取了UN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以及WTO数据库中2002-2019年的数据,在数据层面上有所创新;本文主要根据构建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的引力模型,用模型说明自由贸易区对中新两国贸易的影响,并测算这些因素的系数,使论文的论证更充分有根据。再进一步研究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文献的不足。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农产品;引力模型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更可能成立或参与自由贸易区,以扩大贸易范围并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亚太经济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所有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又一重要环节就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其中,新西兰是中国第一个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工业化国家。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于2008年4月7日在北京签署,经过三年的十五轮谈判。它于2008年10月1日批准后生效新西兰议会。该协议在12年内逐步实施,并于2019年全面生效[1]。此外,两国自2016年开始了协定升级的谈判,经过九轮谈判后,在2019年11月宣布完成,2023年1月25日,中国和新西兰正式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升级其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合同的签订在新西兰广受好评。自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根据新方统计数据,双边每年的贸易额从90亿新元增长到现在的320余亿新元,以及更多的新西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2],特别是在农产品及其补品方面,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许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及新西兰。他们长期以来一直遭受贸易逆差的困扰,并将继续如此。那么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真的是单方有利的局面吗?两国农产品贸易又有怎么样的贸易潜力呢?在自贸区背景下,如何在保证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两国贸易合作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贸易趋势总是备受关注。如今,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和中国经济转型的稳定增长,中国的国际和国内农产品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努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3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参与谈判的范围越来越广,亚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3]。

自1972年下半年中国与新西兰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进行双边“世贸组织”谈判的世贸组织成员。它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国家。两国友谊为两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新FTA的建立又将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又将会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中新两国农产品又具有怎样的贸易潜力呢?中国又将如何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自由贸易协定为重点,探讨了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问题。这具有强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分析开始,本文考察了农业贸易的现状,结合了农业贸易指数和贸易引力模型,并预测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农业贸易的影响。为现有的理论研究增添新案例和新数据。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协定,也是当前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新加坡在南太平洋的合作前景广阔。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更具有现实借鉴性,为中国在今后在与发达国家建立区域合作尝试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首先分析中新农产品贸易现状,了解目前中国与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特征,根据多年的数据检验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农业贸易关系表明,中国和新加坡在资源获取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两者互惠互利的农业贸易的实践基础。接下来,通过对中国和新加坡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和新加坡之间贸易收入和繁荣(静态经济效应)的变化。最后,我们使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影响中新两国农业贸易的因素,分析了影响双边农业贸易的因素,并预测了贸易潜力。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合理建议。

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第一,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农业贸易现状已经通过文献调查得到了澄清,了解中新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同时了解中新FTA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解释一下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使用贸易条件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来计算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贸易条件。另外,运用局部均衡法分析中新FTA建立的静态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创建引力模型,我们分析了影响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的因素,并预测了两国农产品的贸易潜力。

第四,根据引力模型分析的结果,将提出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措施和建议。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为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更好地了解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关于自由贸易协定和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我们将做一个总结。

统计性描述分析法。基于文献研究和数据查阅,主要使用统计符号分析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为后续分析奠定现实基础。

贸易引力模型。重力模型将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引入了经济学理论。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表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与经济总量(GDP)成正比,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借助引力模型,您可以构建两国之间贸易量,GDP,地理距离的度量模型,并确认引力模型的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符,提供区域贸易。因此,本文通过选取贸易双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农业增加值,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平均最惠国关税水平以及是否建立FTA作为虚拟变量从而构建符合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框架,先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再进行面板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的经济意义,最后根据模型模拟出2002-2019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值,根据实际贸易额与模拟值的比较进行预测贸易潜力。

1.4.2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图1-2技术路线图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可能的创新

本文采用贸易指数和建立引力模型的方式并结合定性分析,对中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的创新点有∶

第一《中新自贸协定》签署于2008年10月1日,该协定于2019年全面生效。以往由于时间的局限,对于中新自贸区成立后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对农产品贸易的分析考虑了中新自贸协定生效后的情况,例如FTA的建立带来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以及关税对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二,农产品分类及数据有根据性。根据国际上针对农产品分类的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使得数据更有根据和可获得性。关于农业贸易量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并且将数据更新到2019年,数据的时效性强。GDP、农业增加值占比等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定价取自WTO数据库,地理数据取自CEPII数据库。

第三,针对FTA等自变量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使用该模型来说明免税区对中国和新西兰之间贸易的影响,并测算这些因素的系数,使论文的论证更充分有根据,同时根据2002-2019年中新两国农产品实际贸易值和模型计算出模拟值进行比较,得出潜力分析。

1.5.2存在的不足

第一,本文中关于农产品的分类只涉及到HS两位数编码,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化到HS4位数编码或者6位数编码,对想要近一步了解类别农产品下具体某种农产品贸易情况不能提供参考意见。

第二,由于学生的科研能力有限,数据搜集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本人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检验,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文献综述

  2.1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基础

2.1.1中新农产品贸易现状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的生产方式是不一样的,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的价格就会有一定的差异,并且每个国家都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上获得比较优势,从而导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奥林(Olin)提出,各国生产要素资源相对丰富,资源得天独厚的状况是国际贸易中生产的根本原因。基于国际贸易基础的经典理论,许多专家和科学家对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调查。

宣亚楠和陈涛(2006)使用显式的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新西兰-中国在园艺,乳制品和蛋制品方面的合作与竞争,并分析了两国的贸易强度以及两个产品的互补性,但结论是贸易关系不够紧密[4]。王岩和高鹤(2013)基于指标和指标的分行间贸易理论对两国之间的分行间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既包括分支机构内部贸易,又包括分支机构间贸易。贸易增长主要归因于部门间贸易,部门间贸易贡献很小,两国的部门内贸易结构较低,主要是垂直部门间贸易[5]。王贝贝和肖海峰(2015)根据行业内部贸易指数使用了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他们讨论了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贸易的发展: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经修订的出口相似性指数,结构性,互补性,竞争性,创造了潜在的贸易强度指数。到2012年,我们发现在建立中国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区之后,跨行业贸易的趋势正在增加。在中国和新西兰,不同类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不强,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前者稍强一些,后者略有补充,进一步削弱了[6]。隗莲丽(2015)运用指数和方法衡量1992年至2012年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内部分支贸易水平。从农产品总水平的两个层次进行的计算和分类表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建立在两国资源的跨部门贸易基础上的。考虑到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总收入差距和两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三个方面,我们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影响两国农业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不平等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两国之间的分支机构内农产品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而两国的经济规模则具有负面影响[7]。卢艳萍和肖海峰(2017)从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的贸易潜力。通过测量贸易相似度指数,显式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他们发现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之间的贸易相似度很低。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园艺产品是中国对新西兰的有益出口,新西兰对中国的有益出口是动物和森林产品。农业互补指数中国从中国到新西兰的所有出口商品均小于1,且互补性很低。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所有农产品的互补指数均大于1,且互补性很强[8]。佟继英等(2017)指出,中新贸易发展尚不平衡,相对来说新西兰对中方的依赖性大于中方对新西兰的依赖性[9]。

2.1.2中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杨进一(2008)指出尽管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双边贸易显着增加,但当前双边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仍然有限。2007年,新西兰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占新西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60%。中国与新西兰的进出口贸易不到其对外贸易的1%。双边贸易的潜力尚未阐明,经贸关系的描述必须进一步完善[10]。赵蕾(2009)在新西兰的家庭人口只有420万,农业市场相对较小,不利的农业进口产品相对依赖于长期贸易伙伴(例如澳大利亚),我想是有的。由于其他因素,例如其他贸易伙伴,新西兰的农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此外,新西兰对进口农产品实行严格的检疫机制,使中国的某些有益农产品难以获得,例如特种水果和家禽的质量检验要求[11]。邵昱晔和赵蕾(2010)指出,新西兰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比较薄弱,农产品的贸易顺差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与新西兰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贸易优势,尚未实现大多数互补性的农产品贸易潜力[12]。李宇彤(2011)指出由于新西兰具有明显的乳业利益,在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的乳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13]。

2.1.3促进中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邵昱晔和赵蕾(2010)提出,应该进一步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同时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12]。王岩和高鹤(2013)指出,发展两国之间的分支机构间农产品贸易,不仅可以降低两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的贸易自由化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两国农产品之间的贸易中断问题。因此,两国都需要提高对分支机构间贸易的认识,强调农产品内部分支机构贸易的发展,并以此来促进两国之间农业贸易的发展[5]。王士权等(2016)中国认为,传统的农业综合企业,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应该通过升级和改造来积极应对。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政治利益,对农业的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综合企业的规模,标准化和品牌化,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综合企业,稳步提高中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各个层次的市场需求。改善和优化,并增加农业综合企业的出口份额[14]。隗莲丽(2015)建议在传统的跨部门贸易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两国之间的跨部门农产品贸易水平。中国将在确保农产品和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的差异化,从产品包装,款式和功能上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商品和贸易的出口品牌必须逐步转变为分支机构内部贸易,产生更多的贸易利润[7]。

  2.2中新FTA研究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FTA)通常是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相互消除大多数商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消除市场来实现的,是指多个国家或地区。大多数服务部门的访问控制和开放投资是生产要素(例如原材料,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通,它们相辅相成,促进了共同发展。它也可以用来代表该国的一个或多个取消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少的地区[15]。

樊莹(2005)基于自由贸易区经济影响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及所获得的一般均衡的3DAPG模型的发现。中国和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协定和双方都签署了显着的静态(主要包括福利)增长,贸易创造等,以及动态的(包括生产率增长,生产增长等)经济影响[16]。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刘立峰(2006)处理了广泛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扩张效应,并期待着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前景。新加坡的农产品贸易正在扩大,特别是从中国的进口可能会增加[17]。胡冰川(2007)使用模型来模拟建立中新贸易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相信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将改善中国和新加坡的福祉[18]。张波和郭连成(2008)着重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后中国和新加坡的贸易效应,并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经验效应和对幸福的影响[19]。彭秀芬(2009)从乳业入手,使用GTAP模型模拟技术来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奶业的影响。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乳制品业的影响最小,它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福利并做出了重大的贸易变化[20]。邱丹和张斌(2017)建立了引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所有进出口贸易都有积极影响,但并不重要。通过进一步发展乳制品贸易模型并考虑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对关税的影响,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推动乳制品贸易量的增长,您将看到它发挥了重要作用[21]。耿仲钟和小海峰(2017)使用了联合国商品贸易组织(UnitedComtrade)1994年至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两国之间羊毛贸易特征的变化。发现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这导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羊毛和对新西兰的出口稳定增长。中国在新西兰的羊毛贸易份额在中国羊毛进出口贸易中也正在增加。该设施提高了两国之间的羊毛产业间贸易水平,但两国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羊毛贸易保持了良好的贸易水平,自由贸易区的接近和建立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接近。新西兰在向中国的羊毛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的羊毛贸易是互补的,但建立自由贸易区降低了新西兰羊毛出口的优势以及两国之间羊毛贸易的互补性我会的在某种程度上[22]。

  2.3研究方法

关于自贸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引用的方法较多,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贸易引力模型。异于别的理论,贸易引力模型并不是最初从各种贸易理论中得出的,而是基于对实际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也就是说,首先是实证研究,然后是理论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许多学者已经使用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的流向和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将重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外国学者在1962年指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的大小与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成反比[23]。Linunemann在1966年将人口统计变量添加到重力模型中。伯格斯特兰德(Bergstrand)在1985年指出,该模型引入了一些虚拟变量,例如人均收入和汇率。这使模型可以包含更多影响交易量的因素[22]。张杰等,1966年,他研究了欧洲共同体10个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自从2001年引入商业引力模型以来,顾克坚就系统地组织和回顾了研究和应用基础的理论方法的发展[24]。此外,余长林(2011)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GMM估计方法的工具变量,对重力保护过程中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内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已得到有效修正模型[25]。戎梅(2011使用单位销售价格来代表物流的单位价格,研究了物流对贸易的影响,引入了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为该模型提出了理论上的假设。根据回归分析和因果检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双边商品数量与双方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与货运单价成反比[26]。孙林等(2012)使用引力模型,我们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的差异[27]。

国内外学者研究自由贸易区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衡量贸易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分析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系。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公开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Gurler等(2006)使用该指数和基于土耳其纺织业的指数(根据SITC分类标准),我们研究了自由贸易区对分支机构内部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区具有积极作用。分支机构内部贸易对土耳其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其影响非常重要[28]。刘李峰和刘合光(2006)从净出口竞争力,产业内贸易和相对贸易优势方面分析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结果表明,中澳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品贸易集中度较高。可以得出结论,明显的互补性是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一个主要特征,双边贸易的规模持续增长,中国进口的增长潜力巨大[29]。李蓓等(2006)使用国际农业竞争力指数和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农产品分配,达到全球标准,加深农产品品牌的建议。化学品管理,增加了农产品品种[30]。

除了以上两种研究方法,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应用也是常见于自贸区的研究。李丽等(2008)使用GTAP模型,我们分析了中国和新西兰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两国贸易量,贸易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各行业的生产影响不大,但新西兰有利可图的行业的产量相对较大,中国的GDP和福利水平相对较低,新西兰的GDP和福利水平将会降低。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而世界的总体利益将得到改善[31]。赵亮和陈淑梅(2015)使用GTAP项目对中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以及RECP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自由贸易区促进了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您拥有的成员越多,市场就越大。自由贸易区越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就越大,对贸易,经济和福利的影响就越明显[32]。

如今,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广泛使用的理论之一。计划行为理论指出,消费者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的控制是决定消费者行为意图的三个因素,并且假设消费者的行为意图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青平和李崇光(2005)使用计划的行为理论来实施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其他人对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以及理性的消费者行为,并研究了消费者对自身控制的判断。效果[3]。靳明和赵昶(2008)[4]、尹世久等(2008)[5]、傅新红和宋汶庭(2010)[6]都在各自的研究中运用了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的意愿和行为,城市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民购买有机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2.5文献述评

第一,以往对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多是单独利用实证指标,分析目前中国与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特征,或者选用描述性统计结合GTAP模型分析FTA的建立对中国-新西兰贸易的影响,通过最新数据利用实证指标结合引力模型在研究中还比较少见。

第二,多数调查研究都是围绕FTA自贸区综合展开的,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其中许多都从政治角度切入,对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结论及建议不够完整。

  3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概况

  3.1所采用指标和数据说明

本文贸易数据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得出,并根据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24章:第一类(活动物及产品)包含第1-5章,第二类(植物产品)包含第6-14章,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包含第15章,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包含第16-24章。衡量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的指标体系有很多种。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使用贸易强度指数来衡量中国和新西兰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然后使用行业内贸易指数来解释两国之间的农业贸易类型。接下来,我们使用行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相似性(贸易互补性),最后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分析中新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情况,测算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3]。

  3.2两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分析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内容。2002年-2019年间,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如下图所示,整体呈现快速上升,从2002年的2.90亿美元到2019的68.98亿美元,除了在2015年受新西兰对中国出口大幅下跌影响,贸易总额短暂下降后,在2016年又持续上升。新西兰的农产品以天然、优质闻名于世,尤其是乳制品、羊毛制品等都是“好物”的代名词。也因此,新西兰一直是中国乳制品,羊毛,毛皮和其他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在这一点上,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国。截至2018年12月,在从新西兰进口农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9月份的月度进口额为955.6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33]。中国还是新西兰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图3-12002-2019年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总额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数据来源:UnComtrade

3.2.1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状况

如下表3-1,在2002年至2008年间,中国对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加,2008年至2009年有个短暂下滑点,2010年以后又恢复持续增长阶段。此外,从2002年到2019年,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最集中的年份是2019年,中国对新西兰的农业总出口占中国对世界农业总出口的0.28%。表2-1显示了2002年至2019年的时间,不包括2008年至2009年的时间,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的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突然下降的情况外,其他年间均逐年上升,但总体而言,中国对新西兰出口的农产品占据中国全部农产品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其出口增速也较缓慢。

表3-1中国向新西兰出口农产品概况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2.2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如下表3-2所示,2002-2019年间,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总量也呈现出波动的趋势。新西兰2002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7亿新西兰元,占新西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92%,到2004年,出口总额上升到6.19亿美元,但是到2005年,虽然出口总额大幅上升,但是占比反而呈现短暂下降后,从2007年开始又呈现连续两年上升趋势。直至2014至2015年,新西兰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从62.18亿美元下降到38.51亿美元,全部农产品出口比重也由24.97%下降至18.92%。2016年以来,农产品出口就持续快速上升,到2019年,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56.42亿美元,出口占比也提升至33.27%。总而言之,虽然从2002-2019年间的出口比重占全部农产品出口比重呈现波动的趋势,但平均农产品出口占比达到约11.82%,说明中国是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结合表2-1,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为贸易逆差,且差额在2002-2019年间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表3-2新西兰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概况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2.3中国-新西兰主要的农产品贸易概况

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的出口额远远小于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额。表2-3显示的是2019年中新两国农产品相互贸易排名前10名的商品以及出口额。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农产品主要是第16章、第21章、第20章、第3章(水产品制品、水产品、谷物、蔬菜)等等,分别约占比全部农产品出口的18%、14%、13%、10%,出口数额前4章农产品超过一半的全部出口农产品总额的占比。新西兰出口中国的农产品主要是乳制品、牛羊肉类制品、水果、杂项食品以及其他动物产品等等。其中,乳制品数额达到34.56亿美元,约占比新西兰出口中国全部农产品总额的13%;肉类制品出口额为21.57亿,约占比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以此可见,新西兰出口中国的农产品不仅种类较进口多,数量也远远大于进口农产品数额。

表3-32019年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排名前10名的商品以及出口额(美元)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3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特征

3.2.1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来分析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农业贸易的增长潜力。该指数与一个国家(地区)向其贸易伙伴的出口百分比有关,并且该国家(地区)对其贸易伙伴的世界总出口包括在世界总出口中。它通常用于衡量两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贸易关系的程度或贸易增长的潜力可分为出口强度和进口强度[5]: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中,代表国和对国农产品的出口强度,代表国对国的进口强度;和分别代表国对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国、国、世界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和分别为国、国、世界的农产品进口总额。该指标取值范围[0,+],当该值大于1时,它表明,同期i国家(地区)对j国家(地区)的农产品出口水平高于世界进口市场的份额。这意味着两个贸易伙伴对其产品有着高度的贸易关系。相反,农产品的双边贸易关系被进一步消除。当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出口强度(或进口强度)和国家之间的出口强度(或进口强度)高低时,表明行业内贸易水平不在两国之间…非常贵。贸易强度指数不受经济规模的影响,因此可以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水平和垂直比较。

根据方程式(3.1)和(3.2),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标可从2002年至2019年获得。结果如图3-1所示。从中国到新西兰以及从新西兰到中国都大于1,并且在2以上波动。这表明新西兰农民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中国在全球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关系,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从中国到新西兰以及从新西兰到中国均小于1,这表明同期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水平低于新西兰在世界进口市场中的份额。这一结论与中国与新西兰长期存在农业贸易逆差的事实是一致的。尽管中国和新加坡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但双边贸易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这与中新双方在国内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方面有重大联系。

图3-22002-2019年中新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数据来源:UNComtrade

3.2.2中国-新西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根据产品内容分析,国际贸易包含两种基本类型:首先是产业间贸易,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工业部门有着不同的分工,分别负责进口和出口属于本部门的独有产品,它可以是出口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仍需继续投入加工的产品,或制成品。贸易双方都必须将大量使用属于各国生产资源的情况下产生的货物作为交易。如果利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来分析,产业间贸易就是利用两国之间资源优势的不同而出现的国际贸易现象。还有一种也是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叫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它是根据在同一时间该国出口和进口的相同属性产品。根据贸易强度指数所显示,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存在密切的贸易关系,然而却无法界定出两国之间的农业贸易类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评估新西兰和中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具体情况。在1975年Grubel和Lloyd在研究如何计算出产业内贸易水平,发明了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中,为第类农产品一定时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分别为第类农产品一定时期的出口值和进口值。为1到24的整数,分别代表HS编码下的24类农产品。当=0,越接近0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而越接近1则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一般而言,指数如果小于0.50表示产业间贸易占优;大于0.50则表示产业内贸易占优。

表3-5表示中新24章农产品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GL指数普遍较小。其中,第1章,第2章,第4章,第10章,第13章,第24章农产品,在2002年到2018年,该指数也达到了0级,表明这些章节中的所有农产品贸易都是跨行业贸易,并且农产品在第7章,第17章和第23章中列出。,都处在高于0.5的水平,这表明两国贸易中农产品处于优势地位,同时,本章中的其他农产品也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简而言之,整体国内贸易指数的趋势首先上升,然后再下降。特别当中新自由贸易区设立成功时,产业内贸易指数开始降低,反映出中国和新西兰的产业间贸易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上。将国内贸易的算术平均指数与国内贸易的平均指数进行比较,发现每一年的CLJ值都处在CLI值之下,这反映了对于具有较大贸易份额的农产品,跨行业贸易水平较低。贸易份额所占越小,则该农产品在该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内部贸易水平。简而言之,中国和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比竞争性贸易更具互补性,也从侧面说明两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贸易潜力。

表3-4中新农产品指数值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3.3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所言,一个国家可互换部门的主要地位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特征,生产技术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以及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特征。本文使用基于津平(2002)基于Balassa(1965)“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X五个国家与南太平洋诸岛之间贸易结构的均等水平。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根据上面的公式,说明国在出口的过程中,以及国在进口的过程,两国在贸易类产品上具有多强的互补性指数。同时可以借助出口来判断国类产品在贸易中的优劣势情况,代表国类产品一共出口了多少数额,表示国的所有商品出口总额,显示出类产品一共向世界出口了多少总额,表示所有商品的的世界出口总额;表示用进口衡量的国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代表国的进口总额。通常来说,当越小,表示类产品占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就越前,说明国在类产品的出口上处在有利地位;当越小时,表明类产品占国家全部进口总数的比例就越少,说明国进口类产品是处于有利地位的[3]。表1和表2给出了X与南太平洋5岛国间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结果。

表3-5中新农产品的值(2002-2019)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按照不同年份考察中新农产品整体的和RCAmj的值,从表3-5中可以看出,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新西兰的RCAXI值均大于1,且远远大于中国RCAXI的值。结合前面的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表,这说明中国蔬菜,水产品和药品在出口中处于有利地位,所显示的比较优势指数正在增加;干豆(除大豆之外)比较优势也很强,然而2007年的该指数却呈现下降趋势。水果和坚果也是比较优势较强的产品,当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成立后,而随着坚果的比较优势的出现,水果指数的比较优势继续增加。中国用于出口的食糖和糖,饮料,花卉,饼粕,谷物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发现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谷物,棉花,大麻,油料,植物油,畜产品和土豆也没有比较优势,所显示的比较指数也一直在下降。新西兰畜产品的比较出口优势非常大,指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的价值正在增加。其他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通过对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和新西兰之间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类型是两个国家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并且差异较大。新西兰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是高度互补的。

表3-52002-2018年中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表3-5是2002至2019年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农业贸易互补指数。用新西兰计算的中新农产品贸易互补指数,出口国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1,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在贸易中大于1。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很高,这种容易的互补性提供了非常稳定的局势和稳定的互补关系,这与两国的生产要素的稳定和比较优势是一致的。通常,互补性越大,合作的机会就越大。另外,从中国为出口国来计算的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综合而言比较差,但是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互补性有所提高。通过上文中分析出的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中国和新西兰之间,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从中国出口后进入新西兰,如糖料及糖类,蔬菜,水果,坚果,干豆类(除大豆)水产品,香料和调味料,小麦产品,医疗材料和其他农产品基本上应始终保持互补。尤其是糖料及糖类,水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的指数上升趋势确立之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完成。该指数中出口到中国和新西兰的油料种子,植物油,面粉和精油的商业互补性甚至高于几年。油籽和植物油之间的商业互补性具有很弱的差异。自2007年以来,已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从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其他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直低于1,没有增加。自从FTA成立以来,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之间的互补性下降了。从农产品的不同类型来看,新西兰出口与中国进口牲畜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相对较强,而其他新西兰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则相对较弱。

3.3.4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该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即使能够清晰体现反映各种农产品贸易与自然资源优势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指数的一个重要错误是它不能准确显示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nessindex)简单,直观,明确,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或连续不断地反映出产品竞争的变化。它主要通过产品的进出口数量来检查特定类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性能。它通常用于确定一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考虑其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未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国家本身的规模,它增加了提供无与伦比的国际数据的可能性。因此,贸易竞争力指数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比性。为了进一步检验具有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间接贸易特征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此进行了分析。贸易竞争指数显示一国中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相对于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它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特定产品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提供的相同产品的比较竞争上的优劣势。用公式表示为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表示国产业(产品)的出口额,表示国产业(产品)的进口额。如果,显示该产业或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准,数值越倾向于1,在贸易竞争中就越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形势就越不利。

表3-62002-2019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整体的贸易竞争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表3-6可以看出,2002-2019年间,中国对新西兰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较小,反之,新西兰对中国的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从数据来看,2008年以后,新西兰对中国的农产品TC值几乎接近于1,且逐渐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力依旧较小,且逐渐降低,其中从2008年以后,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新西兰的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水平仍旧比较具有优势,且竞争力水平比较稳定。因此不难看出,自贸区的建立大大有利于新西兰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4中新FTA的建设概况

  4.1中新两国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态度

4.1.1新西兰对于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的态度

新西兰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在关于建立中新FTA的态度上,表达较为明确,总体上是积极的,并且新西兰XX对待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有着更为长远的考量,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据新西兰当地专家介绍,进入中国的新西兰农产品的平均关税较高,随着协议的生效,这一税率会逐渐呈现下降趋势。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出口国,而中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将使新西兰牛奶和其他农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机会。新西兰前xxxx克拉克曾将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描述为一项“战略性”协议,对于新西兰而言将是“意义深远和巨大”的利益[34]。2012年,新西兰xxxx约翰·基伊(JohnKey)说,新西兰在与中国的关系是四个“第一”:“建交40年来,新中关系很有意思,新西兰在对华关系中有四个‘第一’:“我们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我想这些都加强了两国间的关系;当然,我们积极寻求与中国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5]以上可以看出,新西兰对中新自贸易区的建立秉持积极友好的态度,并且积极寻求并促成自由贸易协议的升级。

4.1.2中国对于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的态度

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来说同样意义重大。中国一直对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持积极的态度。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将实现中国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零”的突破。同时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有两大重要意义[36]。

首先,从战略意义上来看,中共十七大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FTA作为国家自贸区战略部署。此外,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自建立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是取得进展的典范。尽管中新两国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差异是存在的,但双方的共同战略利益和经贸利益比某些观念差异要重要的多。因此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思想,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加快进入XXX和迈向新起点。积累在中国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包含在内)进行谈判的经验,促进中国加强与发达国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其次,带来的经济意义主要包括,推动对外贸易,特别是对西方发达国家贸易的发展,实现中新资源更优化配置,为中新企业创造巨大的商机和收益[36]。

商务部研究院经贸问题专家认为,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激励其他国家在经贸问题上与中国采取更多的合作互惠策略[34]。

  4.2中新FTA的概况

2004年11月,xxxxxxxx和xxxx克拉克宣布将把谈判的所有问题都详细的概括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内。2008年4月7日,在两国xxxx的见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XX与新西兰XX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首项涉及全面贸易的协定在商品等,包括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11月,中国部长:2008年10月1日,共和国中国和新西兰XX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高虎城贸易和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共同宣布,关于续签《新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将正式开始;在六轮谈判完成以后,中国和新西兰于2019年11月4日正式宣布结束两国续签《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2023年1月26日,中国和新西兰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续订议定书》。通过这一举措,中国和新西兰将晋升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充实务实合作,不断充实完善中国-新西兰合作内涵,提高公司的利益和福祉两国人民。在全球抗击流行病的关键时刻,《创新议定书》的签署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两国将共同努力应对流行病的挑战,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33](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ujie/tujieb/202301/20230103034384.shtml)。

  5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自由贸易区是关税同盟的的一种新型模式,该地区的经济福祉与关税同盟内部的经济福祉的影响之间存在差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罗布森(PeterRobson)表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之间有两个主要区别:首先是他们可以在属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国家/地区中设定自己的国外关税水平。可以为每个国家设置不同的关税水平;二是贸易转移(TradeDeflection),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为了避免不同级别在不同的国家关税,对成员国进口产品的国家降低关税,然后将其出售给其他成员的国家。自由贸易区资产和原产国在该地区的产品的原产地原则可以在自由贸易现场自由交易。自由贸易区也具有创造贸易和转移贸易的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与关税同盟的影响不同,贸易转移发生在自由贸易区。属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国家将从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国家进口相同的商品,同时将商品出口到其他会员国,以满足其替代商品的国内需求[37]。由于本文较多考虑FTA建立后的中新农产品贸易效应,因此本文就重点介绍模型的静态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5.1中新自由贸易区局部均衡分析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构建了均衡价格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和发展基础。均衡价格是与需求和供应两条曲线的相交点。基于这个价格,供给与需求相一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最大化。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均衡价格的增加是由所需商品数量的增加引起的。相反,增加供应量将导致均衡价格降低。上述均衡价格的产生有许多理论上的假设。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仅仅是农产品均衡价格的形成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XX干预和自然因素等。所以在研究中国和新西兰之间不同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经济效应时,本文利用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假设以下情况成立的情况下:假设制造商提供的国内外产品的价值是固定的;不考虑运输成本以及汇率影响问题,且技术水平保持不变;关税减让是仅有的自变量。图4—1[38]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仅将关税取消作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唯一因素来分析。

4-1局部均衡图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图4-1所示的静态均衡定价模型中,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代表交易量Q和价格P。S是特定农产品的供应曲线,D是该产品的国内需求曲线。第一个中新自贸协定签署,在关税减让之前,均衡价格为P,分为两部分:新西兰农产品价格市场P2和关税T。中国决定降低关税后,价格移到P2。新西兰的农业生产者积极的为贸易准备了大量农产品,因此农产品的新西兰供应量的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右移,但需求曲线没有改变,供需曲线E点是E1的平衡改变,此时的均衡价格是P1和下降趋势如(P-P1)显示,均衡贸易量上升至Qi,上升趋势如(QlQ)显示[39]。

  5.2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

以上概念定义和理论基础也分析了贸易创造的影响和贸易转移的影响。最早经济学家维纳提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是用来分析关税同盟的,但现在已被各大领域普遍使用,也可用于研究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利益流动。图4-2显示了中韩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影响。横轴和纵轴表示特定农产品(设置为X)的价格和交易量,S和D分别是农产品X的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如果自由贸易区还没有正式建立,新西兰的所有X产品都是从第三国进口的,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前,将X进口到新西兰的价格是Po,P2为剔除关税的新西兰从第三国进口X产品的价格(Po=P2+T)[39]。

图5-2中新自贸区内贸易创造效应图解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5.2.1中国的贸易效应

图4-2显示在平衡情况下,中国市场上的X农产品稀缺,要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为进口量(Qd-Qs)。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后,新西兰的关税被取消,中国对第三国征收的关税依然停留原有水平。从新西兰进口X产品价格更加低廉。这时新西兰价格下跌,一直下降到P1,决定将新西兰作为X产品的全部进口源,进口量由QdQs增长到Q1Q2,增加量(QiQs+QdQ2),这就是新西兰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而从第三国家(低成本国家)的转移到新西兰的转移效应则为QsQd[39]。

5.2.2新西兰的贸易效应

自由贸易区正式设立后,因为新西兰生产的农产品X不能完全填补中国市场的缺口,因此新西兰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将其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扩大到Q2,并且将中国作为全部出口国。因此,新西兰的贸易净增量即是新西兰的贸易创造效应,为Q1Q2,无贸易转移[39]。

  5.3贸易效应所导致的福利变化

5.3.1中国的福利变化

前文提到,自贸区成立之后,将贸易的增加量设为QiQs+QdQ2,其中QiQs是进口对国内生产的代替,成本呈现下降趋势,由EAQiQs到EFQlQs。由于价格下跌导致的消费量增加量QdQ2。此外,自贸区成立之前,当新西兰向中国出口X产品时,新西兰在价格上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中新贸易区(即取消关税)将降低中国从新再进口产品X的价格,从而使新西兰一个很好的价格优势,中国在新西兰,这是改变产品的进口,一个新的国家的第三国输出将有效降低生产效率,造成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的降低,减少资源使用。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前,这部分产品是从第三国进口的,福利费用为IJQsQd;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改变了以较高价格(P1)进口的产品,这时的福利成本为FGQsQd,从而降低了经济福利。作为自由贸易区转移效应的影响结果,这一部分经济福利的损失将产生对中国关税的不利影响。[39]

5.3.2新西兰的福利变化

根据先前对贸易效应的分析,新西兰即将面临的情况就是只有贸易创造却没有贸易转移。根据图4-2显示,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后,国内需求和农产品价格都保持原有状况,所以消费者福利也依旧存在,但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此产生的均衡价格就比国内市场要高,这将导致国内生产商产量上移到Q2,生产者剩余就会因此产生所以新增加的生产效应就是新西兰新增加的福利,为EABHQ1Q2

综上:中新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某一处在比较劣势的农产品,而新西兰处于比较优势的的农产品,一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的贸易将增加,将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到中国,国内生产商将失去自己的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由于在新西兰增加供应,减少产量,提高进口产品的消费者福利。同时,XX将对最初从该地区以外进口的产品设定关税。因此,中国的整体福祉会增加还是减少是不确定的。而新西兰则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且其总体福利增加是确定的[39]。

  6FTA对中新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6.1贸易引力模型介绍及构建

1880年左右,牛顿物理引力定律才开始应用于经济学。从1960年开始,研究者们才开始想到将贸易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分析证明中来。Timhergen在1962年和Poyhonen在1963年将重力定律带到了国际贸易。他们被认为是重力模型领域的研究先驱,并提出了模型的第一种形式: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中,表示出口国对进口国国的贸易流量,和代表两国的经济规模,一般指两个国家首都、经济中心或者港口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常数[40]。

伴随着引力模型被普遍使用,许多研究人员随后开始不断完善该模型,将双边贸易额的变量也引入了因素当中,比如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人口变量,他们是否是共同的贸易集团或边界生产变量新变量改进模型。两国之间的人均GDP,非关税壁垒和汇率使引力模型变得更加严格和科学。

联系前文所述引力模型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本文结合中国与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对前面的模型进行修正,除了贸易双方经济规模和贸易距离作为变量外,还通过引入农业增加值,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平均最惠国关税水平以及是否建立FTA作为虚拟变量从而构建中新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为了能够消除异方差,本文对虚拟变量以外的其它所有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模型如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中,表示某年国(中国)与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其它各解释变量的含义见表5-1.

表5-1解释变量含义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6.2数据来源及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6.2.1数据来源

由于农产品的贸易潜力既包括进口潜力也包括出口潜力,且一国的进口为另一国的出口,因此本文选取2002-2019年这18年的区间作为时间段,选取了几乎每年都为中国农产品前42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的42个中国农产品贸易伙伴分别为:朝鲜、X、巴西、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孟加拉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泰国、俄罗斯、新西兰、印度、越南、德国、法国、荷兰、菲律宾、英国、西班牙、秘鲁、智利、乌拉圭、新加坡、意大利、丹麦、墨西哥、比利时、南非、哈萨克斯坦、科特迪瓦、巴基斯坦、挪威、波兰、乌克兰、津巴布韦、古巴、尼日利亚、爱尔兰。在2019年的时候,中国与这42个选定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一半以上,高达85%。根本本研究的视角,从数据选择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农产品的主要贸易状况。联合国UNC0MTRADE数据库是中国和外国农产品贸易量的模型数据的来源;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増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各个国家农产品平均最惠国关税信息选取自世界关税概览;各国首都间的距离数据由CEPII数据库经过整理得出,同时为了使距离变量变得有意义,本文将距离变量与当年现货原油的价格作乘积,由于每年的原油价格都不一样,所以会使距离变量与之的乘积符合固定效应的特征,用乘积来反映两国由于距离大小造成的贸易成本的改变。每年的现货原油价格来自中国原油价格网(https://info.usd-cny.com/brent/lishi.htm)公布的布伦特石油价格数据;虚拟变量FTA来自中国自贸区服务网;。

6.2.2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确保数据的平稳性,在分析过程中没有伪回归现象。应该检查所有时间序列数据的稳定性,并且通常使用单位根测试方法。许多单位根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如LLC、IPS、ADF-Fisher、PP-Fisher等,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针对相同单位根检验的LLC检验和针对不同单位根检验的ADF检验[41]。本文借助eviews7.2进行单位根检验,设定只有都拒绝原假设时才属于平稳序列。

表6-2平稳性检验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注:LLC检验和ADF检验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Prob小于置信度0.05,认为拒绝原假设,通过单位根检验,否则继续检验一阶、二阶,直到通过检验为止。表示一阶差分后的序列。

表6.2显示,不考虑虚拟变量的因素,其他的变量都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需要将虚拟变量按照一阶差分,结果如表6-2所示,P值均为0,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所以这些变量是一阶单整,接下来要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41]。

本文将采用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的Kao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6-3所示。

表6-3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41],其结果如表6-4.

表6-4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注:数据来源:eviews7.2计算而来。符号“——”表示去除该变量后的模型;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该变量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

因此,在剔除了变量后,最初的模型1通过回归法分析得到如下形式:

6.2.3模型结果分析

如引力模型结果显示,表中各变量符号的正负说明模型的数据与预期一致,方程中中国与农产品贸易国的GDP总额、农业增加值占比、FTA的签订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贸易国的最惠国关税则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金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下面对各个解释变量进行详细分析:

(1)变量和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系数值分别为0.653和0.628,同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说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变量是影响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大,说明国家相对较为富裕,对外来商品的需求相对而言更需要一些。人们愿意同国外的商品进行买卖,从而使得农产品贸易额上升[42]。按照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分析,从确保其他条件不变,在中国的GDP每增加1%的前提下,中国与贸易国的农产品贸易将0.657%增长。;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1%,贸易国对中国的贸易额将增加0.628%。

(2)为正数的变量的回归系数,有0.176的弹性系数,并且1%的显著性检验也顺利过关。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通常来说比值越大,说明农业在该国的地位越重要,相对来说愿意进行农业贸易的意愿就越强烈[42]。该比重每増加1%,中外农产品贸易将増加0.176%。

(3)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与贸易引力模型的原始模型保持一致。作为农产品贸易国家中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的指标,与农产品贸易相比,伙伴国家中本国农产品的平均汇率已经逆转。关税代表一个国家对进出口的限制程度,关税越低,说明关税对两国的贸易的阻碍程度越小[42]。通过表6-4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贸易伙伴国家的本国平均最惠国关税水平平均提高1%时,国外农产品贸易量将减少0.27%。

(4)距离变量的系数为负数,这也符合引力模型中对距离的预期,距离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商品运输成本的增加和风险的相对提高,这增加了贸易费用额。表6-4还显示,如果两国之间的距离每提高1%,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量将减少0.156%。

(5)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也处于正水平,通过1%显着性检验的弹性系数为0.686。表明中国与贸易国的自贸协议的签订对本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从FTA签订内容上看,两国对进出口关税的降低、贸易便利化等条件的宽松政策都有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42]。回归结果表明,FTA生效后中国和其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额将是未生效时的1.986倍(exp(0.686)=1.986)。

  6.3中新农产品贸易潜力预测

引力模型可以预计国家间贸易流量的发展潜力,通常,将两国之间的贸易数量与重力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价值越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足,贸易潜力就越大,价值越高,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就越低。其中,当比率约为1时,情况就很独特,这表明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和预期模型的价值是一致的,并且两国的贸易条件是相对合乎常理的。本文根据学者们对两国之间贸易按贸易潜力大小的分类方法也将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状况分为三种类型;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性和潜力巨大型(引用中印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42]。

表6-5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潜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根据上表计算得知,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真实值与模拟值的比值从2002年到2019年期间分布0.8到1.2之间,这说明中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这表明中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还是很大的。由于FTA的实施,说明中国和新西兰两国的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梳理了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以及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过程,然后通过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借助面板数据构建了符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特征的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并对模型的相关系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中国和新西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较测算出中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潜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总体而言,中国与农产品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和农业增加值的占比,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对两国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与其农业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以及最惠国关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利益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中国与农产品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值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中国与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属于开拓型,且从2002年到2019年期间,贸易潜力值波动不大,且与实际贸易额较为接近,说明两国农产品贸易较为合理,而贸易潜力也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7.结论及对策

  7.1主要的研究结论

从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来看,两国贸易日益紧密,从2002年-2019年间,农产品贸易总额先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突然滑坡式下降,尔后又逐年上升,中国对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结合两国农产品进出口分表,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向新西兰进口农产品大大缩小,究其原因,2015年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导致两国农产农产品贸易额显著下跌,甚至阿根廷还取代了新西兰成为了中国第5大进口市场。

从中新两国农产品贸易特征来看,两国的农业贸易关系密切,但双边农业贸易存在很大的失衡。在农产品竞争方面,新西兰与中国农产品相比更具竞争力,而中国与新西兰竞争的农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总体竞争实力不如新西兰。这与两国农业技术。从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而言,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于竞争性,尤其在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下降趋势,显示说明中国和新西兰的农产品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的产业间贸易。它还间接显示了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巨大上升空间。从贸易创造效应理论来看,FTA的建立使关税呈现较大的减让空间,所以中国进口将不断增加,贸易创造的效应会蔓延,但贸易转移的效应不会引发大的变量中双边贸易的规模,主要是因为农产品在这两个国家的互补性很强。随着自贸协定的签署,中国进入新西兰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增加,因此贸易转移的影响不会导致中国出口的大幅增加。也因此,中国总体福利增加或减少是不确定的。而新西兰则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且其总体福利增加是确定的。

从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中国与农产品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和农业增加值的占比,以及FTA的建立对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金额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而中国和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最惠国关税则对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另外,中国与农产品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值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中新两国的贸易潜力值来看,中国与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属于开拓型,且从2002年到2019年期间,贸易潜力值波动不大,且与实际贸易额较为接近,说明两国农产品贸易较为合理,而贸易潜力也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7.2对策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2002年-2019年间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以较快的势头增长,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持续扩大。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应该向新西兰借鉴优秀的经验,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农产品进出口不够分散,市场分布不够平衡,缺乏稳定的竞争,农产品市场结构还需完善等,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农产品的发展。并且为了加强两国深层次贸易合作并保证两国之间贸易持久稳定发展,充分激发两国的贸易潜力,根据本文提出的结论和研究的现实情况,相应的提出了以下措施:

促进与新西兰的沟通合作,并利用学习经验。

新西兰是畜牧和林业的主要国家。它的牲畜主要以放牧为基础,但对于自然牧场的保护,改良和大量合理使用,严格限制牲畜存量,开发人工种植的牧场并科学地种植优质品种,同时不生产或获得加工生产方面的一切。此外,新西兰的林业非常发达,拥有丰富的技术和丰富的林木种植经验。另一方面,中国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单产低,水资源少和牧场退化。林业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木材供求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当前的国情越来越依赖进口。因此,在林业和畜牧业方面,我国需要借鉴新西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观念,加强合作与交流,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困境。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在赚取金山银山的同时,依然能给后人留下绿水青山。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制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严重,更有欧美等一众农业大国冲击,作为外向型农业国家的新西兰所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严重。但新西兰却能在这样的国际农业市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国际越来越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以及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并没有成为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拦路虎,反而成为其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垫脚石。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新西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因素,更多在于新西兰XX针对本国情况早早对新西兰农业进行调整与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向导,让农业自然承受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冲击,主动对本国农产品生产实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同时先于国际市场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在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两方推动下,已实施了先进而强大的体系,以确保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创造出更加市场化、现代化和国家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反观中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不足,有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自身检疫检测措施落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新西兰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建立健全的检查制度,出台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和及时纠正农业生产中的错误,制定统一行业标准,以全面提高本国农场品质量,不但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保障中国国民的身体健康[43]。

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打造本国特色农产品品牌国际化。

新西兰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优越,其畜牧业、种植业、林业等均高度发展且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西兰从本国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国际新局面,塑造了一个代表新西兰国家农产品形象的品牌。通过自身有利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针对性的发展本国特色农产品,如:“Zespri”牌猕猴桃、“苹果”牌苹果、“恒天然”牌乳制品等均在国际享有盛名,注重特色农产品品牌国际化,让新西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也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影响。更应该效仿新西兰,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根据不同地域、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打造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4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

现如今中国的人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对有限。不再适合生产大量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作为贸易产品,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创新技术,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增强与目标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寻求双方供需的契合点。将自身农产品定位从高量向高质转变,并不断规范出口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从而提高中国农场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1]。

改善贸易环境,深入挖掘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

影响中新农产品贸易的原因很多,贸易潜力是具有开拓性的,必须不断改善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易的环境,并不断激发贸易潜力。一是加快构建和完善两国农业信息交流的平台,保证信息能够稳定的传输过去并且进行实时通信。举例说,中国-新西兰两国在地理环境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优势,农业经贸合作网便根据两国不同情况,收集不同信息,构建出专属两国的数据库,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能够填补人口众多且人数不断增长中国的农产品缺口;第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开通一条专属于农产品贸易的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或设立中国公司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的特殊功能的外包新西兰公司,借助当地独有的资源特征,提高贸易的利润;最后中国需要加强信息沟通,抓住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利时机。

参考文献

[1]刘李峰,武拉平.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当代亚太,2006(7):55-62.

[2]张梦迪.中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EB/OL],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2023-02-02/2023-03-10.

[3]朱海霞.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4-20.

[4]宣亚南,陈涛.中国—新西兰部分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9):48-54.

[5]王岩,高鹤.FTA框架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世界农业,2013(3):22-30.

[6]王贝贝,肖海峰.FTA框架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17(2):51-58.

[7]隗莲丽.中国—新西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1):404-408.

[8]卢艳平,肖海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潜力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88-96.

[9]佟继英,杨艳慧,郑红玲.中国新西兰贸易现状及增长因素测算——FTA升级谈判背景下的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1):103-111.

[10]杨进一.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8:9-16.

[11]赵蕾.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13-64.

[12]邵昱晔,赵蕾.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研究[J].世界农业,2010(7):29-32.

[13]李宇彤.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实施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2(5):106-109.

[14]王士权,耿宁,李秉龙.CNFTA框架下中新农产品贸易特征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133-140.

[15]张娟.关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若干问题研究[J].国际市场,2013(4):42-44.

[16]樊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展望[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4):84-91.

[17]刘李峰.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31-34.

[18]胡冰川.WTO框架下FTA国别效应的动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3-8.

[19]张波,郭连成.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签署FTA的经济效益[J].国际经济合作,2008(8):50-53.

[20]彭秀芬.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乳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1):54-60.

[21]邱丹,张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实证评估[J].时代金融,2016(36):321-322.

[22]耿仲钟,肖海峰.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两国羊毛贸易特征的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7(2):115-121+134+219.

[23]朱海霞,顾海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08(3):58-65.

[24]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4-10

[25]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进口贸易增长: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闭[J].管理世界,2011(6):11-23.

[26]戎梅.我国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11(1):34-36+73.

[27]孙林,谭晶荣,宋海英.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的影: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74-82,96.

[28]Gurler,Z.,Erdal,G.,Erdal,H.,etal.TheEffectsofFreeTradeAgreementonIntra-IndustryTrade(ACaseStudyofTextileSectorinTurkey)[J].JournalofAppliedSciences2006,6(5):1204-1208.

[29」刘李峰,刘合光.中国一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5):5-8.

[30]李蓓,沈丹萍,邵继勇.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J].日本研究,2006(3):41-44.

[31]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49-54.

[32]赵亮,陈淑梅.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一一基于中韩自贸区,中口韩自贸区与RCEP的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15(1):92-102.

[33]李子晨,郭小溪.签了!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了![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1-26/2023-03-08.

[34]蓝天.中新自贸协定的深意[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8-04-28/2023-03-09

[35]邓黎.签中国和新西兰从自由贸易协定中共同受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2-06-30/2023-03-09.

[36]刘延棠.中新签自由贸易协定体现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http://news.sohu.com/20080414/n256280802.shtml

[37]左艳葵.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效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8]项义军,田丽.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5,42(06):5-9.

[39]陈晓娟.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41]侯蕾.中印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40]塔琳.基于FTA视角的中国与日本农产品贸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2]王世民.中澳FTA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对策[D].对外经贸大学,2017.

[43]魏平,陈小文,李静等.新西兰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04):228-229.

[44]江学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175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27日
Next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