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三十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企业在数量上可以说是在呈几何的倍数递增扩大起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直面着这日渐突出的社会矛盾与严峻的挑战,我们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一些经济水平很高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比起来就差别很大,科技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也有待思考。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出现进一步恶化,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工业垃圾连年增加,外加上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超长利用,造成生态恶化和自然生态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体,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最大的体。环境污染事故屡屡发生,已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污染产业集群和污染产业带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可以说环境问题严重且艰巨。不得不说,不管是XX还是个人我们都应对环境问题给予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综上,保护环境与污染治理并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因此选择这个题目去研究,主要是为了利用公共事业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怎么样更好的保护环境改变现状。
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某一个原因,正相反,各种各样的因素可能产生一个环境问题,或者一个因素能产生不同的环境问题,而选择这个题目来进行研究它的理论意义就在于更好的发掘、更好的深入了解,以期寻求最有效的办法。况且,如今我国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研究环境污染的目的就在于分析成因,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承载力,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参考,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要如何才能最行之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另外,既然环境污染构成要素不同,那么从环境问题也一定能找到与此相近的问题或找到同样的解决方式。也可以为未来提供更好的经验与素材资料。
2.现实意义: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的途径、方法、分类的危害等,可以尽量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减少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如果不能尽早的找到污染根源,不能尽早的处理,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止人类,包括地球上的其他物种,都会由于环境的恶化,而遭受重大打击,而这一切的源头还是我们人类自己。现如今我国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亟待解决。环境破坏的根源是人类社会环境的缺失。正确理解。必需要使人们正确的去感受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的教育,加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谐和。因此选题现实意义即更好的了解与探索以更好更高效的为XX与社会提供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支持与建议。
1.3国内外研究成果
1.3.1国内研究成果
于维英《生态环境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2011)从环境决策本身的特点对环境决策进行了科学化探讨。生态环境决策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决策,而是包括概率、时间和社会维度。比如环境风险知觉、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任等。
卓洸俊的、杨添红在《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正当性及制度价值分析》中也从法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环境权是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权利基础,环境正义是其存在的价值基础。
张帆(2000年),指出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不同方向,着重思考了过去以“经济发展依靠市场,环境保护由国家来做”当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
梁右栋(2012年),凭着现代工业企业的内在环境管理与效益进行评论中提到现代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不能仅仅做好关于环境影响因素的监控与治理,把追求绿色科学的管理模式提上议程,让环保观念依附于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当中,实现工业企业的大局观念,实现工业企业环境与社会的共同效益实现一致,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指引方向。
1.3.2国外研究成果
英国经济学专家——阿瑟·塞西尔·庇古,在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研究中,指出要想控制环境污染,就必须用经济手段加以控制,并提出防治污染的税收措施,即庇古税。
X经济学家Paul 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环境污染就是指负外部性(或着外部不经济性)。此为市场调节失灵其中一根本原因。结局就是引起整个社会的福利产生损失,对外交部的恶性影响是最后要依靠XX税收或监管来解决负外部性。
新制度经济学的构建者——罗纳德哈里科斯在其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即明确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就算是出现了外部成本,市场也是可以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作用来达到最优的一个资源配置。
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看,Holmes Rolston在1988发表了《环境伦理学:自然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义务》。他试图从价值观和伦理信仰的角度,指出人们应该重视价值导向。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目前在我国不仅仅是河北省一处环境问题严重,很多北方城市环境问题也同样突出,而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这其中,最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工业企业的污染,在本文中,我主要研究河北省环境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既环境污染的产生以及所带来的危害,目前的河北省环境现状如何。
(二)拟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的提高,目前有很多学者对于这相关方面有着非常多且行之有效的见解。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河北省环境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在结合一众学者的优秀思路方向,试着逐个的去提出解决方式与建议。
1.4.2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一步对收集的文献资料等进行分类、汇总及整理。在收集的资料中,主要是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论文及相关调查报告为主,同时也包含国外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也包括一些有着成功解决环境问题的国家或地区的优秀经验。
(二)比较研究法
相比于其他较发达国家而言,在环境管理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国相关工作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和法律政策支持,并且在世纪初社会对于环境保护也呈现一种不重视,仍以发展经济为主,所以环境污染管理方面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而国外可以追溯上世纪中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到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意见。
(三)归纳综合法
通过对河北省工业企业污染下的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优秀学者的相关理论,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河北省环境污染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第2章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现状
2.1河北省工业污染下的环境现状
河北省地处东北与华北交界,南面是山东与河南,北临辽宁与内蒙,东临渤海,环抱北京、毗邻天津,可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京津地区的天然屏障,因此河北省环境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近几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河北省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这在很一定程度大大缓解了环境的恶化,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环境问题的加剧并没有的到十分有效的遏制,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目前来讲,已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俨然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在制约着河北省经济发展持续和稳定
近几年来,河北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尤为严重,尽管XX与社会一直就环境管理问题给予无限重视,但是环境问题始终是得不到最有效的治理。
在我国,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渣废水,无一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但是我国又是工业大国,而河北省尤甚,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下是河北省2010年2014年与2017年三大产业的对比图:
从图表中即可看出,自2010至2017年以来,尽管三大产业都是增长趋势,但是第二产业的占比仍旧是50%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工业企业是河北省的经济命脉,贸然的限制工业企业发展,绝对不是最好的手段。因此对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2.2河北省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现状
为了促进全省工业污染防治,确保全省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河北省XX相继制定了重点行业优化专项实施方案。河北省市工业结构、河北省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实施方案、河北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专项。5项专项实施方案,如项目实施计划、河北省工业企业专项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专项实施方案、体制改革等。进一步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
另一方面,在推进全省城市工业企业搬迁搬迁的工作中,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的建议。基于“四重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北京-天津-河北协调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构建好产业格局。低碳和宜居产业,整体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科学地确定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关键。坚持各城市主城区和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安置,科学定位,分批此分期去关停和动迁工程。要始终以改造提升与退城移址并重,循循渐进的推进园区与建成区内存在污染的工业企业有序退出。17年底,完成二十八家企业搬迁改造计划。接下来,使城市主城区和县城建设区重污染企业应基本完成搬迁或达标排放,无搬迁价值,所有有明显环境影响的企业停业。
以下是河北省2014年与2016年排放数据的对比:
河北省2016年与2014年全省排放数据对比
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灰尘
年份2014 2016 2014 2016 2014 2016
0-50mg/m³的排放数据475694 1484747 901628 2425039 2662128 4158568
占比19.50%42.70%37.70%70.70%93.00%99.70%
排放记录条数2440056 3480971 2392075 3430023 2862329 4170611
全部正数样本进行单侧双样本t检验
平均值1911 731 302 56 134 12
结论平均下降约1180毫克每立方米(-62%)排放水平均值下降显著(p<0.0001)均值下降约246毫克每立方米(-81%)排放水平均值下降显著(p<0.0001)平均下降约122毫克每立方米(-91%)排放水平均值下降显著(p<0.0001)
第3章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我省在大气环境污染的防预治理工作上已经拿到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空气质量年度总目标上也获得了优异的功效,可是大体制大环境形势却还是不能乐观。二零一六年,我省仍有六个城市在七十多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十位。大气质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受“La妮娜”加热期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大量污染物、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改善和质量体的影响。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逆转。在我省,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钢铁行业与石化行业在煤炭使用上占比最大。最近几年以来,虽然“6643”工程有力的实施之下,治理成效已经呈现,但大量的钢铁生产和煤炭消费绝对排放统计量依然是非常之大,空气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减排管理的措备还没有做到位。工业企业排放量过大、施工现场道路材料粉尘、重质柴油车污染、劣质油品和秸秆垃圾焚烧等环境管理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在重污染天气期间,一些企业不严格遵守应急预案的要求,部分县(市、区)仍有小型企业污染管道。不严格控制,不到位等。三环境科技撑持能力绝对薄弱。我省还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环境科研和技术队伍。大气污染源分析不够系统、深入,对环境研究能力的投入相对不足。技术支持能力和治理技术有待改进。
3.2治理资金缺口巨大
河北作为着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天然屏障,可以理解为两地的“生态护城河”。眼下我省大气净化治理工作进入了深层次和艰难时期,任务难度持续不断加大。产业构造链条调整牵扯到当地人员流动、补贴、资产负债管理等种种问题。为了改变禁煤区和城市主城区的煤与瓦斯的产生,煤和天然气应以煤和天然气代替。但是,XX部门在生态环保投资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在一些环境维护范围,XX既没有一定的财政投入,也没有通过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疏导。只有依靠公众舆论,才能调动民间资本进行环境投资。可见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是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强制推动政策完善实施。虽然大气污染控制专项资金已给予河北支持,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3.3“污乱差”工业企业新威胁
在对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架桥企业进行监测的同时,盲区中现行的平行监管体系仍然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排放行为。其中,重点排污工业企业、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防治污染源工业企业抱团,在工业企业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十分滞后。同时,在污染源的常规监测系统之外,不符合未完成的排污控制系统或排放控制系统的“分散污染”企业,给各省、区的环境治理带来了更大的威胁。ICH集中在工业企业。
2017年度环境保护部检查报告显示,河北省许多城市存在“零散污染”企业。鉴于这些企业,环境保护部的监督结果通常是“废气无组织排放”、“未安装或未开放的污染控制设施”和“污水监测设备的数据伪造”。如果大多数企业没有自觉有效地排放控制、排放控制和信息披露,就会给执法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分散污染”企业成为新的“严重受灾地区”的环境违法行为。从环境保护部的监督结果看,污染控制能力差的“散污染”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国家控制企业名单上的企业数量。
3.4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和动力是人类社会在自然界中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鞭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根底。更要坚持我国基本国策,要做到节约资源,努力奋进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令经济繁荣发展能和人口、自然和外部社会相匹配,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经济与安全的前提。可资源能源的节省,并不仅仅以靠美好的愿望就能成为实现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走循环经济之路,摒除无效的途径是引导正确的资源政策,增加资源消耗的成本,突出资源节约的经济效益,实践一个真正的“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国再资源利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层次的改进,尽管如此,总体趋势任然是利用效率相对低下,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都非常之大,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社会效益差。目前,我国有限资源的加速耗费和庞大靡费现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环保部通报河北省污染企业数量对比与2014与2016年河北省工业污染排放调研企业数量情况:
2014与2016年河北省工业污染排放调研企业数量情况
河北省
年份2014年2016年
行业调研企业严重超标调研企业严重超标
火电77 28 81 5
钢铁87 25 80 5
水泥19 3 12 1
其他//72 13
总计183 56 255 24
第4章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1部分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意识不足
工业企业本身就具有广泛的社会责任,而且对于环境保护方面也应当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作为企业自身来说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国家XX对于工业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一直都是采取排污收费的制度,制度本身是为了工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也是在促进其开发新兴科技,开发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情况却走向另一个层面,往往企业宁愿去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针对环境进行治理,更有甚者治理的设备设施停止使用或者从来不曾使用。
从政策自身看也有一定原因,排污收费制度政策没能监管到位,一部分工业企业找到法律缝隙,做出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胆大在污染物申报时谎报或者报更多的行为,在缴纳排污费用是还会有企业出现不安规章办事或者老赖的不恰当行为。在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很多都会有这种不合理难依靠的环境污染处理办法,这个问题且是非常恶劣的。这就引起的企业成本越来越大,假如加大限定强度,也许部分工业企业还会通过加大生产规模来超出效率水平,导致过度利用资源、能源。
现如今,工业企业的一些高层领导更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缺乏对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视,不能树立先进的环境法律体系观念。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些意识形态误区。总体思路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这项工作会增加企业的开支,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钻研国家污染控制政策漏洞,采取了秘密排污和隐瞒真实排污量的不良手段,逃避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4.2资金缺口大增加管理难度
随着近几年XX的大力度管理,河北省在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从下图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目前“散乱污”工业企业数量仍然巨大,因此在接下来的治理上也将要求XX环保部门增加资金投入去应对这些“散乱差”工业企业所带来的难题。
可见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是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强制推动政策完善实施。由于我国之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影响之下,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属于新的方向,因此力量很薄弱,整体管理素质不高,所以在建设时期资金缺乏也是一个较大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环保部通报河北省污染企业数量对比
城市2016年国控名单2017年通报散乱污企业数2017年通报“集群内”散乱企业数
石家庄16 3371 2286
唐山72 592
廊坊6 4621 2290
保定15 1807
沧州7 3436 1832
衡水3 1906
邢台16 1524
邯郸35 4782 1374
4.3XX部门环境监管存在管盲区
2016和2017的环境检查结果的整理表明,工业污染集群的非法案件数量往往高达数千。在环保部门命名的企业中,并非一切企业都属于重点监控企业。显然,不在重点监控名单上的企业排放行为极大可能成为监管盲点。
近三十几年来,同经济的飞速增长一样,环境监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了环境监察监督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水平低下、监管呈现之后性、再加上管理体制上的不通畅等原因,致使环境监理工作也显示出出部分问题。第一要义是明确环境监管与法律执行的主体,有没有监管资格,梳理执法体制,第二点是通过加强硬件上的建设和执法队伍组建来转化为执法手段和执法水平,最后根据更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体制和环境监察体制,引导环境监察部门在整体上全面提升执法能力。

在工业企业内部,也缺乏完善合规的环境保护管理奖惩制度,在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还没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而现有的规章制度也未能和经济责任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一层面上也就导致有些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国家和XX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根据相关的环境法规,对其进行检查,并结合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改进。只有通过一定的奖惩,才能更好地鼓励工业企业积极投资环保项目建设,加强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
4.4开发清洁生产缺乏强制力度
由于着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类社会想要发展,在这一点上和环境保护就越来越具有矛盾性。毋庸置疑,现在的社会一天就是一个变化,可是无论怎样想要快速发展就一定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可是要怎样才能更好更有效果的保护环境,如何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最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处于高度工业化的发展状况之下,另一方面这又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换。工业污染的排放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无疑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可怕的潜力。
清洁生产的大致总结,实际上只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科技助力利用能力,旨在使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最低排放。消耗量越少,自然资源利用率越高,污染物的产生量就会越少。清洁生产的目的就是通过清洁生产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尽管社会已经对于清洁能源有了一定认识,但是部分问题仍然存在:
(1)在认识上略显不足。部分工业企业管理者本身环境意识就不高,尤其是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少之又少,存在误解甚至没有了解的欲望。
(2)政策的配合措施还未曾制定。清洁生产尚未被纳入到国家经济结构转变之上、在污染源管理和区域环境治理期间,缺少对推动清洁生产的鼓励措施。
(3)缺少信息沟通,促使工业企业无法寻求到适合自己的生产技术的方法。
(4)环境执法力度偏弱,所以在工业企业开发清洁能源上没有欲望。
(5)没有一个明确、详细指导的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指南和审计规范使得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
第5章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
5.1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分析,我们也不能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走的是先污染环来换取经济利益,然后再投入资金在污染治理上,另外在科学技术上也不如部分发达国家,这也说明了外国治理环境污染高投入、高技术的模式不适合我国。无论怎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来研究一个适合我国的方法,要做到两手抓,即要能控制住环境污染。只能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就是行之有效的好办点,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当前我国已经总结出三大环境管理政策:是先做好预防,再结合治理的政策。简单而言就是打好基础,做好前期工作,避免产生那些影响环境的污染因素,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措施。谁制造谁去修复。“污染者负担”原则是我国在学习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来的,简单而言就是找到环境责任的对应单位,由工业企业自身出资解决环境问题,这样一来就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也从另一面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使污染者受到了相当的经济约束。强化污染治理的政策。也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体制治的根本政策。因为某一层面上我国现阶段还拿不出更多资金应用于环抱上,二来企业管理方法不对路也是我国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环境问题产生且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因素。可见能否采用足够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应用于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式。既可以减少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能确保其它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进行。
因此完善法律法规是必然要求,具体做法有:
(1)要尊重我国《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的地位
(2)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那么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也一定要有所体现,主要目的就饿为了我国的中国梦而做好方服务。国家曾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国家一向基本国策”,只有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力度,才会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而且在推动着整个社会走上全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足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而且要体现环境与发展政策和法律的统一。全部生态环境是诸多因素一起作用的产物。国家的许多部门甚至某一法律条文都可能对环保产生一个恶劣影响,所以赋予环境保护法作为一个基本的法律地位,引导和命令个人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不受法律效力的影响。它客观地解决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2开发资金筹集新模式
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飞速发展,使得在很多项目中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近几年来,河北省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工业企业上投入的资金也是非常巨大,而随之出现的新问题是在对于大型企业有了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很多规模小数量多的企业往往出现管理监管不当,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解决当前困境。因此我认为在除了依靠国家与XX来投入大量资金外,更要考虑依靠企业本身的资源,企业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从被动转向主动环保。应在法律法规建设中加强对环境违法处罚的严格程度。这是由于法定罚款低,制裁不足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因此,许多工业企业宁愿非法排放污染物而不支付罚款。这导致了进一步的环境违法行为,如恶意盗窃,设备和长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大量法律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环境法的尊严。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日常处罚的方式。在不增加环境行政罚款限额和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累计罚款提高罚款限额,并大幅度增加罚款。例如,目前“空气污染控制法”最高罚款为10万元。如果依法明日实施连续处罚,企业超过排污标准,最高限额为每月300万元,年最高可达30000000元。相信这种处罚不仅对中小企业,而且对大多数大企业都有很大的威慑作用。通过这种处罚方法一来起到震慑的效果,二来也可获取更多资金来反应在企业整改上,这也体现了我国当前污染治理管理政策即“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5.3科学手段强化监控
加快自动监控全覆盖工作进程。依据全省区域污染排放的特点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一步步扩展应该纳入自动监控的企业范围,进一步实现全省工业企业污染源的全覆盖。制定和建立全省统一监测和控制标准,异常数据,验收,有效的审计信息处理,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流程。重点是完善污染酸洗自动监测系统。企业还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县、县污染情况,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控制设备的安装和运行。连接染料源自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省级监测中心对污染物排放的全面实时监测,对全省重点污染源实施智能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的现场维护和现场设备的监督检查,并进行了比较和监控。控制工作内容,实现电子线路管理,严格防止数据舞弊,提高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各市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国家和省环保部门制定的工作计划,专门设立项目,督促钢铁、煤炭、玻璃、火电、造纸等12个工业企业。印染、焦化、制药、制革、水泥、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等依法安装和运行污染。动态监测设备,并配合省级、县级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数据完整性和有效性。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数据传输效率应控制在优先污染单位90%以上。
推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全过程。要率先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线路改造工程,分阶段实现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分米计量,准确管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并有效利用技术解决环境监督执法薄弱的问题。
要加强“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建设。把握好卫星遥感技术的使用、在无人机和物联网等科学技术上加大投入,要构建一个空间环境和立体指挥系统相结合的体制,对各类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一次监测。全方位监督,大力制止环境违法行为。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邯郸县环保局三项措施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的具体措施:
(1)是建设长效治理、联动机制,使大气净化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完善案件移交制度,强化综合执法措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要把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相互配合、相互配合、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加大对违法工业企业的查处力度。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建立违法违规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是违法企业必须深入调查的问题。违反法律规定,坚决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污染企业的建设,通报污染整治行为的企业。忽略公司找一个家庭来处理。
(3)仍要加大环境治理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参与,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监督,运用法律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领导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引导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开展[16]。
5.4优化能源结构
可以预见,由于经济的发展,未来的能源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因为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是长期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动。为了更好保护环境和实现经济结构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必须坚持能源节约的大政方针,通过技术手段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使能源供应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合理需要;齐头并进,也要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尤其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清洁、低碳发展,这是推动能源革命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急切要求,绿色生活、低碳发展和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优化能源结构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和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煤炭终端。可知我国绿色多元的能源输送系统已经在逐步建立,能源消费的清洁化、低碳化也正在取得积极进展。
由于我国仍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要想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加快向集约经济模式转变,创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基于生产经营方式的小变化。艺术和机械设备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含量,获得经济效益,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三浪费”的生产,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增加企业的产量。大量污染物。目前河北省二氧化硫、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煤炭的使用:如钢铁、燃煤电厂、集中供暖行业等。因此,加速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促进地源热和热源供热,促进煤转化,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
(1)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特别是煤炭和石油高碳能源的增长;
(2)推进能源多元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对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
(3)建立起合理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
(4)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为建立我国新的高效、清洁、低碳型的能源工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持[20]。
结论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的各种污染物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愈能力,从而遗留在自然界,导致了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틈。本文阐述了河北省工业企业的污染管理现状,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主要本文以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为主,分析河北省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了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主要阐述的内容是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现状,尽管近几年来河北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部分问题、个别现象任然是存在,本章主要内容是河北省工业污染下的环境现状,河北省XX对与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现状情况。
第三章阐述了现阶段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数据与对现状的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河北省工业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治理资金缺口巨大,“污乱差”工业企业新威胁,资源利用率低
第四章则是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已知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意识不足,资金缺口大增加管理难度,XX部门环境监管存在管盲区,开发清洁生产缺乏强制力度。
第五章则是针对问题原因所阐述的河北省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开发资金筹集新模式,科学手段强化监控,优化能源结构等手段来进一步保护环境、改善河北省工业企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国华,我国环境治理中的XX环境责任研究.学术论文,2016,
[2]刘英敏,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大学,2014
[3]陈越,我国环境治理决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燕山大学,2014.
[4]王鑫,包头市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命科学学院,2015
[5]汤丽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分析,中州大学学报,2014一期
[6]于佳,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问题研究,黑龙江祥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7]吴伟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及优化建议研究,化工设计通讯,第24卷第期
[8](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28
[9]EldonDEnger,BradleyFSmith.EnvironmentalScience:AStudyofInterrelationships[M].McGraw-Hill,2000.
[10]崔财周,英国治理雾霾的法律因素与公民意识,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75001
[11]王苏苏,XX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2016
[12]杨娟,英国XX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经验和启示,天津师范大学,2015
[13]赵承杰,《英国对大气污染的法律调整》,《国外环境科学技术》年第1期
[14]赵红X环境规制的影响分析与借鉴J经济纵横,2006,1:55-57
[15]范仓海,澳大利亚流域水环境网络治理模式及启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第22期
[16]互联网,邯郸县环保局三项措施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省人民XX网站2015年
[17]KAILAJ.MatL,ematiealmodelforstartegyevaluationofmunieiPalsolidwastemanagementsystemsMI.Ctor作inland:Publ40TeehRes,1987
[18]李蔚军,美、日、英三国环境治理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体制、政策与行动,复旦大学,2008
[19]黄少虎,我国环境税征收的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上海海关学院,2017
[20]欧万彬,《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工业大学,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