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着xx制定的“房住不炒”清晰定位,在全国上下,尤其是北上广深,实行有关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作为一个政策导向型、资金密集型的公司,碧桂园内部控制的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改善的空间,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本文通过内部控制视角碧桂园近五年财务能力的全面分析,并与万科相关财务指标做比较。接着,发现了碧桂园近几年资产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化、盲目扩张风险控制薄弱和人力资源政策不符内部环境要求的隐患。最终,得出优化资产结构、建立风险控制机构、加强控制意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重视风险评估要求、全员参与风险管控和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策略,为企业抵御风险和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绩效;碧桂园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研究背景
正值2020年财报披露季前夕,瑞幸咖啡被迫“自爆”在上年度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时,通过虚构商品券业务虚增交易额、相关成本及广告宣传费用,金额高达人民币22亿元。中国证监会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在中美贸易冲突的的形势下,这种行为消费的不仅仅是X投资者的信任,也是中国企业的信用。
会计信息xx归因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萨班斯法案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应承担设立和维持一个应有的内部控制结构的职责,并要求外部审计必须对管理层报告进行检查和出具正式意见;内部控制的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高度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战略方针、实现价值最大化而铺路;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的薄弱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旦发生在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普通企业的数倍才可比拟的。解决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难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壁垒,降低经营风险,进而提升财务绩效。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规避、公司组织管理归并的多如牛毛,大部分仅针对表象问题进行分析,接着得出相似的解决措施。因而此次研究针对碧桂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深度的调研,作为我国地产首屈一指的房企,相信在它身上挖掘出能为内部控制理论扩充延展的精华。
(2)实践意义
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壁垒。增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企业内控现是新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补齐内控方面的短板,增强对内控管理的认知,企业不仅可以做到减少时间、人力资本、现金的不必要消耗,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及财产安全。财务内容与生产经营的多个方面都相关,对于企业管理以及发展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支撑主要来自财务信息,因而财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来进行财务管理,赋予更多的技术处理空间,因此由于财务人员的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判断错误,以及不当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决策错误,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与执行有效的业务控制程序,对职责规范进行明确的划分,特别是针对无法兼容工作进行划分,将执行、授权工作相分离,构建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内部关系进一步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避免与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
1.1.3研究目的
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对于碧桂园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有什么关联?内部控制是怎样发挥并作用于财务绩效的呢?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拟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2015年-2019年碧桂园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碧桂园的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联系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内容
(1)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对碧桂园内部控制层面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帮助读者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即良好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2)第二章,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的理论体系。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深入地了解其现行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3)第三章,碧桂园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现状分析。选取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水平,从内部控制视角反映近五年碧桂园地产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4)第四章,碧桂园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对策。对碧桂园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可行性建议;
(5)结论,归纳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本文的不足。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公司历年资料的检索,加以鉴别,整理和分析,并且形成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立足于房地产行业领域和现状,总结归纳出当前存在的管理上的弊端。
(2)实证研究法
依据科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影响房企财务绩效是否与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关,侧重于理清经营行为的后果及其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3)案例分析法
采用杜邦分析法并结合碧桂园的案例分析,针对内部控制对碧桂园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David M .wills C(2000)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关,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公司内部控制相关的报告信息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真实的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股价[1]。
Ge Weili和McVay (2005)[2]、Stephen和Steven (2005)[3]究了披露至少一个重大漏洞以上的261家公司,他们构建内控缺陷指数后发现,那些规模越小,资本累积速度越快,财务经营状况越混乱的企业,越大概率伴随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问题,当资产与业绩都不正常时公司存在内部控制上缺陷的问题。
Wu Jeta1.C(2011)则从市场反映、盈余质量等方面,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市场反映、盈余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认为,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越好,盈余管理水平越低[4]。
Bronson etal(2011) 在1998的 397 家X中型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主动披露内部控制内容的企业,往往是规模越大、审计委员会变动、审计部门权利控制相关信息,收入增长更快的公司[5]。
Gupta (2016)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SOX法案的实行并没有解决公共成本的限制问题,认为应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状况。认为SOX法案颁布后并没有减少公共成本的问题,该法案的有效性受到部分上市公司的质疑[6]。
1.3.2国内研究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这为我国企业设立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整体原则,这种规范是符合我国相关法规的行文惯例的内容,也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的特色。
杨玉凤、王火欣、曹琼(2010)以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基础,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7]。
胡雪萍(2012)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机械行业2009-2010年254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得出结果,控制活动指数对全部财务绩效指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和内部环境只对部分绩效指标有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而内部监督在各项财务绩效指标下都没有显著变动影响[8]。
苗雨君和朱丹(2018)发现企业的声誉会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有较好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往往拥有较为良好的声誉。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提高企业绩效创造条件[9]。
黄小琳(2018)选取了我国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2014年共计12625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存在行业差异,但内部控制与整体上市公司及三大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只是内部控制对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相较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加显著[10]。
江其玫、褚扬(2018)选取2010-2014年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中的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内部控制的整体角度和局部五要素角度出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较高会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11]。
1.3.3国内外研究总评
2002年萨班斯法案后,由于法律规范上已转变为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国外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衍生了许多新方向,从披露报告质量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转为上市公司业绩与内控实质上缺陷的关系,尽管有些零散、缺乏系统性,但仍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国内外的研究将内部控制量化,使得定性的阐述转化成更有说服力的定量描述分析,国内研究者中,有的人认为内部控制五要素指数并不能都对企业所有财务绩效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效应,有的则认为声誉效应在企业业绩水平的积极影响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的人则认为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绩效的关联相比其他类型不那么显著。因此,本文拟将阐述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评价和财务绩效的理论研究、评价碧桂园的内部控制现状和内控视角下碧桂园财务能力的优缺点。
第二章 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相关理论
2.1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1.1内部控制的含义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2年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做出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在2002年《SOX法案》出台后开始蓬勃发展、不断外延,在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披露的代理成本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管理者报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特性的反应等课题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历史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比之下,不论是学术上的理论深度,还是法律法规制度层面的程度,我国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属于中国的第一部内控规范制度,于2008年由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和审计署联合制定。因此,为了契合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理论的实际国情,本文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条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五大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1.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房地产开发对外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多元变化的调整,对内有资金链、投资成本、营销与物业管理的弊端,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也会更加的严格。因为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出于审计和内部监督的需要,也有助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内控的自查是具有自发性的。
那么,本文将参考张黎焱(2010)对内部控制要素内容的分解图表,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控评价内容作如下的概括:(1)内部环境-治理结构的制衡原则、机构设置的合理及权责分配是否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和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的建设;(2)风险评估-公司整体层面与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3)控制活动-职责分离、审批的授权、财务制度、财产保护、预算、绩效考核、运营分析重大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否有相应的控制和有序的执行;(4)信息与沟通-企业在内和对外的信息是否有良性的传递途径、员工是否有培养举报违规操作的意识和建立良性的举报渠道;(5)内部监督-审计机构、监理会的职责界定、监督的程序与标准。
2.2 财务绩效分析的相关理论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为最终的经营业绩做出贡献。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随着社会发展在国民经济里的地位逐渐变的不可替代,也越来越受到居民、投资者等利益实体的热切关注,企业的管理层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要想深入了解财务年报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那么必然离不开一定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应用好具体的财务指标,将抽象生涩的财务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财务信息。国内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与委托代理的理论发展历程,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主要关注点包括杜邦分析综合财务指标、托宾Q值、经济增加值。
2.2.1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体系可以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多项财务指标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分解,以便为未来的经营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借鉴。
2.2.2托宾Q值
托宾Q值是指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价格的比值,在财务绩效评价的角度看,市场价值等同于企业当年的股价,就可从对比中计算出企业利用投资者资源获得了多少财富,这一理念被国外研究者广泛地应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成熟,采用托宾Q值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操作可能性非常低。
2.2.3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EVA)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需要从横向与纵向的维度上考虑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进而来判断股东的资本是否被管理者有效流动和创造利润价值,EVA指标从数学理念上是一个绝对值,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作业绩水平的评比有不便之处;平衡计分卡是对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的完成度加以量化打分并汇总,而除了财务业绩的打分可操作性较强,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这三项内容的量化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所以很少学者应用平衡计分卡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符合中国国情的萨班斯法案,本文认同该法规关于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部控制评价的观点,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五个方面对碧桂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展开研究,并选择实用性更强的杜邦分析方法,采用流动比率、应收款周转比率、基本每股收益,营收同比增长等财务指标全面而系统的观察碧桂园2015年至2019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并试着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分析企业财务能力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第三章碧桂园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现状分析
3.1 碧桂园的内部控制现状
本文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时参照胡雪萍内部控制内容赋分法,分析的指标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五要素为初级指标分类,次级指标评分标准的设计则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数据则根据碧桂园官方披露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及相关附注。
赋值的标准是若存在次级指标描述的情况,赋值1分;反之,则赋值为零。各个要素的汇总分值依次为5、6、8、4、2,共计25条评分点。(1)内部环境的次级指标有:是否设有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组织、是否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在董事会之下设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政策、选拔和聘用员工的标准是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和企业法制教育;(2)风险评估的次级指标有:企业根据控制目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承受度、识别内部外部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对风险有效控制、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的次级指标:是否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绩效考评以及重大风险预警机制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实施控制;(4)信息与沟通次级指标: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整合、沟通和反馈;(5)内部监督的次级指标:企业是否制定内控监督制度和内控缺陷认定标准。
表3.1 2015-2019年碧桂园内部控制评价分值统计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内部环境 | 3 | 4 | 4 | 4 | 5 |
风险评估 | 3 | 3 | 4 | 4 | 4 |
控制活动 | 2 | 4 | 5 | 6 | 7 |
信息与沟通 | 3 | 2 | 3 | 3 | 3 |
内部监督 | 1 | 1 | 1 | 1 | 1 |
总分值 | 12 | 14 | 18 | 18 | 20 |
如表格所示,碧桂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存在非常多的进步空间,内部环境方面的问题在于,尽管形式上设立了股东会、经理层等等治理机构,但碧桂园管理高层人员高度重叠,监督职能不独立,治理机构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制衡效果。此外,2019年,碧桂园先后三次治架构优化使总部权限下放,业务流程更加精简;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分值低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如资本密集、投资周期冗长、分公司管理自治化,在采购管理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营销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舞弊风险;碧桂园的监察工作内容更侧重于区域项目的业绩、对外的服务素养考核,而风险管控方面,反舞弊制度和内控监督制度流于形式化,举报人安全保护机制的薄弱是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落实的最大阻力。
3.2 内部控制视角的碧桂园财务能力分析
基于财务绩效评价的通用原则,本文数据选取的范围为碧桂园官方公布的2015年至2019年财务年度报告,分别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的代表性财务指标来体现。截止2019年年底,碧桂园控股(2007.HK)总市值约为2442亿元,万科A(000002.SZ)总市值约为3637亿元,且两家CBS财务评分均在25-50区间范围内。因此下文会将碧桂园与万科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碧桂园内控视角下财务绩效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3.2.1 内部控制视角下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在到期前能否筹集到足够款项及时按合同要求偿付给债权人的可能性水平进行评价。流动比率被许多研究者看作企业的保护屏障,数值越小说明企业的债务出现危机的概率越高。负债占资产比率反映了企业长期举债经营的能力。如果负债占资产比率非常高,则说明公司贷款很多,杠杆很大,则对应的风险也越大。
图3.1 2015-2019年万科、碧桂园流动比率
图3.2 2015-2019年万科、碧桂园资产负债率
如下图所示,可以直观比较出碧桂园的下滑趋势在2018年度弹性回升,而万科的流动比率每年常速变化并不断降低,逐渐偏离了流动比率1.5-2.0的稳定区间;万科的负债占资产的情况相比碧桂园的稳定性好,万科的资产负债率尽管同样超出了60%的正常水平,但近几年基本保持在75%-85%的波动区间,而碧桂园在2016年激增到86.2%后,一直居高不下。
综上,从2016年起碧桂园财务杠杆效应加剧,使长期偿债能力逐渐减弱,而短期快速清偿能力有缓和上升的趋势。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分解内容来看,碧桂园地产开发偿债能力薄弱的原因,过多的将营运资金投入前期的楼盘建设工程,引起资产结构失衡、流动资金紧张职工薪资无法得到保障、后续的库存管理隐患就极易发生,如闲置土地资源、存货、原材料和机械机器等资产的囤积乱象,外部的融资压力和内部债务结构,影响了内部控制风险的识别、有效控制和提高预算控制、定性定量结合方式确定策略的施行难度。
3.2.2内部控制视角下运营能力分析
表3.2 2015-2019年碧桂园应收账款周转情况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7.70 | 10.70 | 7.80 | 9.30 | 12.20 |
应收款周转天数(天) | 47.60 | 34.20 | 46.60 | 39.10 | 29.90 |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款周转天数是一组反比例关系的财务指标,应收款周转率越高、应收款周转天数越短,才代表企业经营能力越强。在五年的发展中碧桂园一笔应收账每年进出账户的频率提升到了每年12.2次,该笔款项呆滞在科目表应收款的时间也缩短接近一个月,而万科近五年的应收款周转率平均为每年147.05次,平均周转天数为2.8天。
碧桂园多采取“激进式”的项目开发方式,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巨额风险。尽管碧桂园回款率的趋势是平滑上升的,但应收款变现速度慢和资金长时间被外单位占用,反射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缺陷,即碧桂园内部审计监察部门中心职能扁平化,没有做到立足内控目标,整合、沟通和反馈应收款周转信息,发挥有效率的内部审计活动职能。
3.2.3 内部控制视角下盈利能力分析
图3.3柱状图代表基本每股收益财务指数,折线图为净资产收益率。碧桂园和万科的盈利能力两项指标的发展方向一致,双方的基本每股收益逐年稳步提高;而碧桂园ROE指标在2016年后高速增长了十五个百分点,2019年回落的差额相对显著,万科ROE值的增减变动对比之下更加平和保守。
图3.3 2015-2019年碧桂园、万科ROE和EPS值对比图
碧桂园得益于“名盘名校”模式的中国教育地产道路、马来西亚市场碧桂园森林城市、在安徽和县、湖北咸宁、福建永春等地创下国内地产的热销奇迹,完成了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份额的初期阶段。2019年盈利能力小幅衰退背后,潜藏了前期扩张过快内部控制有效性缺陷的负效应。
区别于传统销售商品交易,房地产开发是从项目整合经营方式制造产品,在资金动态变化中获利,单位经济效益的直观原因是项目是否能顺利的生产和运作,工程设计岗、原料商、监理岗、施工方和物业管理岗等每一环节都休戚与共。碧桂园规模扩张的高速列下,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质量自然是大打折扣,在三级区域项目中,一人兼任多岗、业务职权交叉成为日常,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观念;高周转高负债模式下全国一线工地坍塌事故、房屋质量投诉事件接踵而来,管理层内控理论意义的匮乏体现出企业法制教育的缺失;碧桂园未做好突发应急事件的控制,控制舆情发展的趋势,使得企业口碑崩坏。
3.2.4内部控制视角下成长能力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一种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前瞻性指标。图3.4中2018年万科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创历史新低,只增长了1.01%,预售模式使地产的费用和营收的确认时点存在错位,由于2018年万科营业成本总体下降5.69%,但其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8.4%;碧桂园近年营收同比增长成绩非常可观,每年营业收入增长基本在25%以上,作为从佛山发家,深耕珠三角27载的房企,碧桂园独具慧眼深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截至2018年年末,集团位于大湾区内的权益可售资源的建筑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权益可售货值达到3721亿元,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图3.4 2015-2019年万科、碧桂园营业收入增长率
碧桂园认为,优秀人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要素规定,“企业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聘请员工的标准,并积极鼓舞员工技能培训和接受继续教育”从长远的发展目光看,个体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通过坚持刻苦学习的道路,由点到面,培养企业整体的创新精神,不但能从新员工的加入发散新思维来得到,还需要员工们不断学习开拓新思想。例如,碧桂园推行的合伙人制度、职业经理人领导力发展项目、新员工训练营,在职培训项目。
第四章 碧桂园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对策
4.1 优化资产结构,有效预防风险
只有当公司经营稳健,令投资者信任碧桂园经营主体和偿债的能力,股东才认可公司发展并看好未来前景。碧桂园要达到加强资产结构的精细化管理目标,首先可以考虑如何变现库存和应收款项,严控债务规模与资金成本;接着,运用财务手段把无变现价值的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非经营资产剥离。资产结构的精细化能使风险评估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是一项持续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可变现的库存和应收账可以通过分拆资产、债权融资与租赁融资的途径实现。分拆的好处是既能从出售资产增加流动资金,又能与投资者签订经营管理协议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选择融资方式则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债权融资就是当现金流的盈利能弥补债务筹资成本时企业完成变现的首要选择,否则,便将资产出售回租的租赁融资,这样在取得该资产使用权的同时转嫁金融风险到租赁的一方。
4.2 强化控制意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直接向监理会负责,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碧桂园内部审计监察想要发挥实质控制的职能,一方面应当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壮大审计人才的队伍,另一方面落实内部控制评价到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碧桂园审计监察中心机构设置存在管理人员交叉重叠,整体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首先应该调整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规模大小设置,要保证所有的内部审计活动都应该至少两个人同时参与,相互之间互相监督,防范监督部门无人监督的局面。选用审计部门人员时应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标准,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中会牵涉到财务会计、统计学、管理学和法律方方面面专业知识,而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审计监察中心,碧桂园审计师还要为管理当局提供内控管理决策信息,具备工程设计、施工、房产税收税务政策等相关知识。
4.3提高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质量
伴随碧桂园帝国资本积,碧桂园内部成就共享中的“567”法则和项目实施的“4568”法在业内赫赫有名。567法则是5个月开盘销售、6个月资金回笼、7个月达到资金收支平衡;项目实施“4568”法是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可见,这种模式下工作强度、工程质量问题等不利于风险评估控制有效性的实行。
碧桂园应当结合内部控制目标和本单位自身的业务,开展专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单位人员无论职务和权力的大小尤其是管理层,都要有风险意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控工作体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必须要有崭新的特征,应用“互联网+”概念,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其次,碧桂园受外部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在管控重大风险预警机制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上的建设缺乏完善的程序与方法,导致碧桂园发生工地坍塌事故、业主投诉房屋质量问题等负面新闻时,由于应急管理方案的无效,民众舆情的偏离令品牌口碑每况愈下。因此,碧桂园识别自身风险,系统构建风险应急机制,预先设立应急处置小组,不断总结和矫正每一次风险处理的经验,提高风险评估质量水平。
4.4 规范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内部环境
碧桂园重管理,轻开发的企业风气根深蒂固,企业长期盲目强调管理经营效益,不重视员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也是中国地产行业的通病。要满足内部环境控制的常态运行,前提是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规范化工作。
根据碧桂园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应当包括两点重要内容:招聘和选拔董事会、股东会、经理高层等首先不能过分地重叠,应当考察其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品质和管理理念,财务、审计等易发生舞弊的岗位,应以职业道德素养高低和胜任专业知识能力为标准;积极鼓励员工的轮岗制度,让员工全方位的学习,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是培养换位思考意识和协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办事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碧桂园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同时与万科的财务能力做比较,达到为碧桂园内部控制的建设给出可行性的策略。发现碧桂园资产结构杠杆偏高、内部审计机构的不成熟、扩张速度过快忽视风险控制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体系不够深入等内部控制缺陷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建议碧桂园可以采取精细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比例、预防内部控制风险、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控制意识和地位、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通过全员参与风险管控、设立风险应急小组来提高风险评估质量、严控职工聘用和选拔,推行轮岗制来优化内部环境。
本文仅通过碧桂园披露的公开资料进行案例研究,无法获取公司内部更为详细的资料,数据的不充分性导致分析过程或存在不足;财务数据本身的估计和约束规则是由企业设定,可靠性程度差异较大容易陷于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David M. Willis and Susan S, Lightle.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s [J].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0.
[2] Weili Ge ,Sarah Mcvay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02):137-158.
[3] Stephen Weaknesses H Bryan, Steven B Liken. 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J].Working Paper,2005.
[4]Wu J, Liu L, Jones F. 2011. Firm valu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fter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mediationfJ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1(5).
[5]Bronson S N,Carcello J V,Raghunandan K.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11 (2): 25 -39.
[6]Gupta P P,Sami H,Zhou H. Do Companies With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Benefit From Sarbanes Oxley Sections 302 and 404?[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2016 (10): 48 -50.
[7]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0 (O1) :82-88.
[8]胡雪萍.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9]苗雨君,朱丹.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来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8(12):50-56.
[10]黄小琳,黄小宝.内部控制对不同成长性公司的绩效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中国物价,2018(02):88-91.
[11]江其玫,褚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一一基于医药行业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8 (32) : 41-46.
[12] 吕扬.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9.
[13]邹佳佳,黄淑芬.房地产企业流动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0(05):76-77.
[14] 张文曙.浅析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1):216-218.
[15] 史富莲,石亚玲.Z值模型在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中的应用[J]. 会计之友(中), 2007, 01:93-94.
[16]吴媚,闫子薇.基于EVA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以碧桂园为例[J]. 绿色财会,2019(02):3-6.
[18]郭福红.董事会特征,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财务绩效[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18]黄小毛,吴梦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210-211.
致谢
时光匆匆不堪追忆,四年的本科生涯即将结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收获的快乐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他有很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具有良好品格修养和大海般的包容心,在对我论文的指导上循循善诱,引领我一步又一步完成了对论文的探索和研究。其次,感谢会计学院的老师们及答辩组老师,他们在对我论文的指导和监督上层层把关,提出了很多令我受益匪浅的观点和意见,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篇论文的撰写。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