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促进广东省卫生改革决策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收集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数据,根据筹资水平、筹资结构的分析指标,并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了这十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从1188.8亿元实现了3.9倍涨幅,达到4619.2亿元,占GDP比重为5.1%;2017年XX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8.6%,比2008年上涨了7.1%;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分别为45.2%、26.2%,相较于2008年分别增长了9.6%、-16.7%;其中人均卫生总费用从1201.6元增加到4135.7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351元;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1.4的结果。可以看出,广东省卫生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增长空间,未来其筹资结构还需要不断优化,卫生总费用的作用需不断加强,其卫生消费弹性系数略高,因而XX需继续重视卫生投入;拓宽卫生筹资来源和渠道以改良筹资结构;加强对卫生总费用的监控观测等。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广东省;筹资水平;筹资结构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健康中国2030”是推进健康中国目标建成的指导思想和纲领。《纲要》明确指出,以公平、公正为中心,提高地域和群众之间的基础卫生健康水平标准,在实现全民医保的过程中,实现健康中国和社会公平的要求[1]。中国xxx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分重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xxxx在xxxx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质量好、效率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从而提高和保障群众健康,进一步建设和打造卫生强省,广东省基于xxx “十三五”要求,制定了《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卫生事业获得重大进展,按时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所要求的主要事项。五年以来,广东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当作全民共享的公益事业,有效维护了人民的卫生权益,取得了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健康水平普遍高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的成就。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发展道路,建设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因此要立足我省实际,突出重点,努力推动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珠三角协调发展的资源区域共享健康发展新格局。本研究尝试核算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数据,分析广东卫生筹资现状以及 “十一五”规划至今以来卫生总费用的变化趋势,针对筹资情况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在我国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环境下,卫生总费用作为卫生费用核算结果,对评价国家卫生系统是否公平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卫生总费用相关指标能够评价全社会卫生投入规模和力度、居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并为制定相关卫生经济政策提供宏观经济信息。
本文对广东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与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与健康提前布局,更加注重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1.2.2 实践意义
2019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第四年,核算近年卫生筹资的实际情况以及“十一五”至今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将对推动“十四五”时期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卫生筹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卫生健康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并为下一阶段深化医疗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2017年,“我们进入了建设XXX进入的XXX。”xxxx在XXXxxxx报告中作出的这句话鼓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现代化国家。对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和结构进行讨论,从这个角度研究XXXxxxx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总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后取得的不凡成果,为未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服务。
1.2 研究内容
了解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基本状况,分析广东省卫生费用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从XX、社会、个人三个切入点评价广东省卫生费用筹资水平和结构,探析改良和适当性调整筹资水平和筹资结构的方案,为促进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3 研究方法
搜集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国家和各地区统计年鉴、WHO及OECD的官方网站等公布的资料,对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进行研究,描述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基本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实证分析,将广东省与全国各省市的卫生总费用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时间序列从纵向比较角度分析其动态规律,从整体上找出广东省与全国各省市之间的区域差距以及自身发展变化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图表数据对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发展现状及影响筹资结构和水平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为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2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目前,根据世界各国对卫生总费用的分类法,能够将其分成广义XX卫生支出和私人卫生支出。广义XX卫生支出是指XX和社会为了进行卫生活动所筹集和需要消耗的所有来源,包括狭义XX卫生支出和社会医疗保障支出。但从狭义上讲,它是以税收为基础的卫生支出。我国国民卫生账户核算与世界不同,国内的XX卫生支出不同于广义XX卫生支出,也不同于狭义卫生支出,而是强调卫生总费用在卫生服务活动中(即经过卫生机构或卫生人员的卫生服务活动)所消耗掉的经济资源。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卫生总费用的核算可以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1963年,英国学者艾贝尔·史密斯(Abel Smith,1963)受WHO委托运用标准化的调查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跨国际卫生费用核算,包括资金筹集与支出 [3],企图对卫生总费用分类,使国际数据标准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卫生账户核算技术方法的研究在发展和应用上不断深入,其中罗宾逊(Robertson,1979)[4],格里菲思和和米尔斯 (Griffiths,Mills,1982)[5]以及马赫和艾贝尔•史密斯(Mach,Smith,1983)[6]等学者,在卫生费用测算资料归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发展中国家在核算方面遇到了不同的困难,OECD为了进行卫生总费用国际对比,在2000年出版了《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1.0 》,即SHA1.0,随后WHO发布了《国民卫生费用核算指南》,二者联合意在建立指标、口径统一的核算体系,便于不同国家更易应用,促进国际间比较。随后又进行修订,于2011年完成SHA2011,使得各国国民卫生账户核算更具可比性,可行性和实用性[7]。
有了较为统一的核算口径,学者们可以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纽豪斯(Newhouse,1977) [8],戴维林和汉森(Devlin,Hansen,2001)对OECD国家进行了不同年份的卫生总费用分析,得出了卫生总费用不但受人均GDP的影响,而且与GDP之间存在相互因果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同时注意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果人均卫生总费用是一定的,那么人口增加会导致卫生总费用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民对健康费用的支出会有所提升,因此卫生总费用也会实现增长[9]。
范娜娜(2017)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和文献法,研究典型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历史经验,并且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历史阶段作比较,总结了这些国家在控制卫生成本、优化卫生筹资和加强医疗保障体系的卫生筹资经验,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10]。
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历史数据,我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制度、法律、政策、社会发展水平、社会背景不同,外国的卫生筹资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 GDP增长速度下降,加之老龄化导致的卫生需求增加,卫生筹资的可持续性面临压力。典型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但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在2019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了高福利医疗制度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花费巨大成本、举全国之力抗疫方取得成功,可见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在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在学习西方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注意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2.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萌芽孕育和研究初期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1年世界银行派专家运用筹资来源法对我国卫生费用进行史上第一次估算,引进卫生总费用和其核算方法,从此开始了卫生费用议题的研究。
杜乐勋(2000)引进指标评价法,首次运用方法学介绍了卫生总费用评价指标,为我国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和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11]。
在2009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影响下,对卫生总费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刘继同(2009)从四个阶段分析了卫生总费用研究的历史与主题,分别是1978-1989年的卫生费用研究重点为卫生事业基建费、1990-2002年侧重于研究全社会卫生总费用、2003-2007年重视公共卫生财政结构和功能、2008至今着重于研究卫生财政决定因素,客观阐述了不同阶段的状况、研究范围和取得成果,为医改方案设计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卫生总费用研究提供宏观方向和社会历史背景[12]。
李岩(2018)结合来源法与机构法,采用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了2012-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来源和流向,比较了xxxx以来的费用变化情况[13]。
随着国家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的不断深入甚至渐渐趋于成熟,省级卫生总费用核算在2002年被正式纳入全国卫生财务决算汇总的工作中。因此,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测试和相关研究。高建民(2014)运用来源法计算2007-2012年陕西省的人均现金卫生支出,并对比陕西省实施新医改前后6年的城镇和农村的不同[14]。张晓溪(2016)基于SHA1.0的指导下,完成了2001-2016年上海市总费用筹资和使用特点归纳,推动了上海市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及公立医院改革,为进一步探索分级诊疗提供依据[15]。
三十年以来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市场和个人三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由此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卫生总费用的筹资规模、结构和成效的发展,体现了卫生政策的研究主题和重点的不同,体现了卫生总费用研究理论和角度的不同。
综上所述,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历史研究过程将为更好地为其卫生总费用研究提供宏观方向和社会历史背景。所以,在这样的政策背景发展下,国家级卫生费用核算依据趋于成熟,国内不少专家在次国家级卫生总费用核算进行了相关探索,还有不少学者在国内与国际间卫生总费用核算进行了比较,但是对于省级这种区域间的专门研究比较少,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于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文献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尝试对近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数据进行归结,综合各类卫生总费用指标深入分析,根据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发现“十二五”时期我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不但在我国排名靠前,而且健康水平总体优于中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因此本文在横向分析全国各地区卫生总费用的同时比较部分OECD国家最新数据,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提供视角。
3 广东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情况
卫生总费用(total health expenditure,以下简称THE)可以监测和评价居民获得卫生保障的充分性和公平性,衡量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基本情况。这也是衡量卫生费用投入是否充足、筹资能否公平、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宏观指标。下面从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世卫组织(WHO)、经合组织(OECD)的官方网站等公布的资料,搜集了广东省、国家、地方各省市以及国际上2008-2017年卫生总费用相关历史数据,对其筹资水平、筹资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
3.1 广东省基本情况
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沿海,区域总面积约达18.0万平方千米,拥有2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11169.0万人,广东省GDP高达8970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320.4亿元,人均GDP为80932.0元,同期全国GDP达82712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92.8亿元,人均GDP为59660.0元。由于广东省各市地区经济不平衡导致人口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2017年珠三角地区GDP为75710.1亿元,占全省GDP的84.0%,其中GDP值最高的广州市为21503.2亿元,是最低的云浮的26.7倍。另外东翼、西翼、山区地区GDP分别为6202.5亿元、7022.4亿元、5539.8亿元。
3.2 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及变化情况
3.2.1 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
2008-2017年这十年间广东省THE呈现出不断上涨趋势,从1188.8亿元实现了3.9倍涨幅,达到4619.2亿元。在2008-2017年这10年中,GDP从37138.9亿元增长了2.4倍,为8970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310.3亿元实现了3.4倍增长,可见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THE呈现出正相关关系,THE会受到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影响而产生变化。THE环比增长率呈“M”型分布,在2016年环比增速高达27.0%,而2017年有所下降。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环比平均增长率为14.8%,年平均增长率为13.8%(见表1)。
表 1广东省卫生总费用情况及变化趋势 单位:亿元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卫生总费用(THE) | 环比增长率 | 年均增长率 |
2008 | 37138.9 | 3310.3 | 1188.8 | – | – |
2009 | 39923.2 | 3649.8 | 1329.0 | 11.8% | 11.8% |
2010 | 46544.6 | 4517.0 | 1509.6 | 13.6% | 12.7% |
2011 | 53908.6 | 5514.8 | 1851.8 | 22.7% | 15.9% |
2012 | 57924.8 | 6229.2 | 2185.3 | 18.0% | 16.4% |
2013 | 63357.9 | 7081.5 | 2518.8 | 15.3% | 16.2% |
2014 | 68777.3 | 8065.1 | 2832.3 | 12.4% | 15.6% |
2015 | 73876.4 | 9366.8 | 3301.7 | 16.6% | 15.7% |
2016 | 80666.7 | 10390.4 | 4193.3 | 27.0% | 17.1% |
2017 | 89705.2 | 11320.4 | 4619.2 | 10.2% | 16.3% |
3.2.2 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
根据我国的国民卫生账户核算口径中来源法的分类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指标体系由XX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out of pocket payments,以下简称OOP)三部分组成。根据下表可以看到,初始XX出资比例较低,社会卫生支出和OOP占比较高,在这十年间社会卫生支出和OOP占比最高占到78.5%。但此后XX、社会卫生支出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而OOP比例则开始缓缓回落。这也是因为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政策的正式出台,希望建立并覆盖全民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遂提出了“逐步提高XX卫生投入占THE的比重,减轻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16]。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达1321.4亿元,社会卫生支出高达2009.2亿元,而OOP也达到了1025.5亿元,分占THE的28.6%、47.9%、24.5%。XX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总支出占比呈波动攀升趋势,OOP占比逐步下降到30.0%以下,但三者的支出都在不断增长,可以看到XX、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比例由2008年的21.5:35.6:42.9变为28.6:45.2:26.2,达到了国际惯例3:4:3的机制,社会卫生支出上涨和OOP的下跌,使居民医疗负担减低,可见新医改政策的效果显著,基本上完成了“十二五”医疗改革的要求(见表2)。
表 22008-2017年广东省THE筹资结构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 卫生总费用(THE) | XX卫生支出 | 社会卫生支出 |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OOP) |
2008 | 1188.8 | 255.6(21.5) | 423.1(35.6) | 510.0(42.9) |
2009 | 1329.0 | 307.1(23.1) | 476.4(35.8) | 545.5(41.0) |
2010 | 1509.6 | 359.3(23.8) | 539.1(35.7) | 611.2(40.5) |
2011 | 1851.8 | 501.7(27.1) | 712.2(38.5) | 637.9(34.4) |
2012 | 2185.3 | 587.3(26.9) | 858.1(39.3) | 739.9(33.9) |
2013 | 2518.8 | 667.7(26.5) | 1050.0(41.7) | 801.1(31.8) |
2014 | 2832.3 | 803.8(28.4) | 1237.0(43.7) | 791.6(27.9) |
2015 | 3301.7 | 956.0(29.0) | 1485.9(45.0) | 859.8(26.0) |
2016 | 4193.3 | 1158.7(27.6) | 2009.2(47.9) | 1025.5(24.5) |
2017 | 4619.2 | 1321.4(28.6) | 2087.2(45.2) | 1210.7(26.2) |
3.2.2.1 XX卫生支出变化情况
2008年-2017年的十年间广东省XX卫生支出和人均XX卫生支出分别从255.6亿元和258.4元增加到1321.4亿元和1183.1元的水平。XX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占THE比重均呈现波动上涨,XX卫生支出占GDP比重较低,但呈连续上涨趋势(见下表3)。
表 32008-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主要评价指标
年份 | XX卫生支出(亿元) | XX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XX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 XX卫生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人均XX卫生支出(元) |
2008 | 255.6 | 6.8 | 21.5 | 0.7 | 258.4 |
2009 | 307.1 | 7.1 | 23.1 | 0.8 | 303.2 |
2010 | 359.3 | 6.6 | 23.8 | 0.8 | 344.1 |
2011 | 501.7 | 7.5 | 27.1 | 0.9 | 477.6 |
2012 | 587.3 | 7.9 | 26.9 | 1.0 | 554.4 |
2013 | 667.7 | 7.9 | 26.5 | 1.1 | 627.3 |
2014 | 803.8 | 8.8 | 28.4 | 1.2 | 749.5 |
2015 | 956.0 | 7.5 | 29.0 | 1.3 | 881.2 |
2016 | 1158.7 | 8.6 | 27.6 | 1.4 | 1053.5 |
2017 | 1321.4 | 8.8 | 28.6 | 1.5 | 1183.1 |
按照可比价格来看,2008年-2017年十年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DP、THE、XX卫生支出平均增速分别为16.0%、 9.7%、 13.8%、 19.1%(见图1)。可见,XX卫生支出增长速度经常高于THE增速和GDP增速,其增速最高达到25.1%,仅在2010年慢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其他年份均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十一五”期间,平均XX卫生支出为307.3亿元,“十二五”期间为703.3亿元,“十三五”期间为1240.1亿元,分别增长了2.3倍、4.0倍。这是为了缓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象,而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医疗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因而XX卫生支出也不断增加。“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省XX卫生投入加大,在卫生总费用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显著。
图 12008-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增长速度比较
3.2.2.2 社会卫生支出变化情况
在2008-2017年中,社会卫生支出由423.1亿元实现了4.9倍增长,达到2087.2亿元;人均社会卫生支出增长了4.3倍,从42.8元增加到186.9元。社会卫生支出占THE、GDP的比重分别上涨到45.2%、2.3%。“十一五”期间平均社会卫生支出为479.5亿元,“十二五”期间平均支出为1068.6亿元,“十三五”期间平均为2048.2亿元,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增长了4.3倍(见表4),这也是受到医改推行后,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商业医疗保险快速发展的结果。按可比价格计算,近10年间社会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相当于XX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率,因此,无论是社会卫生支出还是XX卫生支出都是推动卫生费用总量上升的中流砥柱。另外,2008年基本全面覆盖的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到2014年为止,就由662.3亿元增长到2890.4亿元,从而拉动了社会医疗保障支出的快速增长。
表 42008-2017年广东省社会卫生支出主要评价指标
年份 | 社会卫生支出(亿元) | 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
费用比重(%) | 社会卫生支出占生产总
值比重(%) | 人均社会卫生支出(元) |
2008 | 423.1 | 35.6 | 1.1 | 42.8 |
2009 | 476.4 | 35.8 | 1.2 | 47.0 |
2010 | 539.1 | 35.7 | 1.2 | 51.6 |
2011 | 712.2 | 38.5 | 1.3 | 67.8 |
2012 | 858.1 | 39.3 | 1.5 | 81.0 |
2013 | 1050.0 | 41.7 | 1.7 | 98.6 |
2014 | 1237.0 | 43.7 | 1.8 | 115.3 |
2015 | 1485.9 | 45.0 | 2.0 | 137.0 |
2016 | 2009.2 | 47.9 | 2.5 | 182.7 |
2017 | 2087.2 | 45.2 | 2.3 | 186.9 |
3.2.2.3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变化情况
在2008-2017年期间,OOP增长了两倍之多,由510.0亿元上涨到1210.7亿元,OOP占THE比重不断下降,但仍然未达到WHO提出的15.0%-20.0%的目标[17]。OOP占GDP比重维持在百分之一点几,消除了人口因素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的人均OOP下降到0.7元,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THE的筹资水平高低、是否公平。OOP年增长率为7.8%,低于XX和社会卫生支出增速。“十一五”OOP每年平均为555.6亿元,“十二五”期间为766.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OOP是1181.1亿元,相对于“十一五”时期,增加了562.5亿元(见表5)。OOP的稳步增长和人均OOP的逐步下跌,影响到居民因病就医的负担情况,影响到居民是否受到“看病贵”影响。
表 52008-2017年广东省OOP主要评价指标
年份 |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亿元) |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 个人现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元) |
2008 | 510.0 | 42.9 | 1.4 | 1.4 |
2009 | 545.5 | 41.0 | 1.4 | 1.2 |
2010 | 611.2 | 40.5 | 1.3 | 1.1 |
2011 | 637.9 | 34.4 | 1.2 | 0.9 |
2012 | 739.9 | 33.9 | 1.3 | 0.9 |
2013 | 801.1 | 31.8 | 1.3 | 0.9 |
2014 | 791.6 | 27.9 | 1.2 | 0.8 |
2015 | 859.8 | 26.0 | 1.2 | 0.6 |
2016 | 1025.5 | 24.5 | 1.3 | 0.7 |
2017 | 1210.7 | 26.2 | 1.3 | 0.7 |
3.2.3 卫生经费的财政投入
2017年广东省一般预算支出中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1307.6亿元,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7%。同年国家一般预算支出203085.5亿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其比重7.1%,为14450.6亿元(见图2)。可知,广东省关于卫生经费的财政投入比例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01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情况的具体流向如下(见图3)。可以看到,一级、二级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就占广东省卫生与计生支出的41.0%,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县级以下、社区医疗卫生水平比较薄弱,依照广东现有的经济水平,XX应该重视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重心向基层医疗机构中转移,减轻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疗救治压力,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逐步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降低医疗费用成本。
图 22008-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情况
图 3201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情况
3.2.4 卫生消费弹性系数
卫生消费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THE增速和GDP增速之间的比值,反映卫生发展是否适应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8-2017年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均超过1.0,在2010年有所回落,降到1.1,此后开始波动增长,最高达1.7,说明THE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卫生事业得到重视(见图4)。但是按照经合组织(OECD)确定的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大约为1.9,而我国专家杜乐勋认为,1.2-1.3的卫生消费弹性系数更适合我国国情[17]。按如上所说,广东省的卫生消费弹性系数略高于我国要求,但仍在国际标准范围之内,发展态势良好。
图 4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消费弹性系数
3.2.5 卫生总费用国内外横向比较
3.2.5.1 国内比较
THE占GDP之比是各国用来评价卫生事业发展与GDP是否协调发展的最全面的指标,而且WHO曾提出THE占 GDP 的比值应在4.0到5.0个百分点,2012年“健康中国2020”提出到2020年THE占GDP达6.5至7.0个百分点。观察到下图,我国2008-2017年THE占GDP比重维持在4.6%-6.4%,均高于广东省,但广东省人均THE整体大于全国,保持稳步增长趋势的同时,逐渐拉开全国平均水平,在2016年后达到了THE占GDP比重5.0%的目标(见图5)。
就2017年广东省和全国各地区卫生总费用的对比情况来看,可以看到广东省THE占GDP的比重为5.1%,不仅低于全国、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还远低于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仅略高于天津市、江苏省。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在2017年人均THE在各地区的比较中,广东省为4135.7元,比最高的北京少5970.7元,仅仅比全国高351.9元(见表6)。从我国THE占GDP的比重看,经济发达地区大都落后于欠发达地区,而从人均THE来看,却恰恰相反,这表明在我国反映地区THE投入是否充足的问题并不能完全依靠THE占GDP比重这一指标。
图 52008-2017年广东省THE与全国THE情况的对比
表 62017年广东省与各地区THE情况比较
地区 | THE占GDP比重 | 人均卫生总费用(元) |
全国 | 6.4% | 3783.8 |
广东省 | 5.1% | 4135.7 |
天津市 | 4.7% | 5554.3 |
北京市 | 7.8% | 10106.4 |
上海市 | 6.8% | 8570.5 |
四川省 | 8.3% | 3680.7 |
江苏省 | 4.3% | 4597.2 |
云南省 | 9.3% | 3187.4 |
青海省 | 10.5% | 4617.5 |
甘肃省 | 10.9% | 3095.2 |
3.2.5.2 国际比较:
中国与国际的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体系总体相同,但测算口径有所不同,以下是WHO和OCED国家根据国民卫生账户核算公布的卫生费用结果。
对比2009-2018年世界各国THE占GDP比重情况,可以看到,中国一直远低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距离OECD平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就2018年数据来看,在金砖五国中,巴西(9.2%)、南非(8.1%)两国卫生支出占GDP比重较高,俄罗斯(5.3%)略高于我国(5.0%),而印度(3.6%)最低。未来我国要实现“全民覆盖”目标,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需要达到7.3%[18],这对于我国和广东省(5.3%)来说,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见表7)。
关于2009-2018年各国人均THE,各国人均卫生支出总体稳步上升,但中国远远达不到OECD平均水平,与各国差之千里。就2018年数据分析,在金砖五国中,人均THE最高的俄罗斯(1514.0元)是中国人均THE(688.0元)的两倍多,X的人均THE(10586.0元)是中国的15.3倍,由此可见略高于全国人均THE的广东省(4582.0元)医疗卫生事业一样任重而道远(见表8)。
表 72009-2018年各国THE占GDP比重情况 单位:%
年份 | 金砖五国 | 部分OECD国家 | ||||||||
中国 | 俄罗斯 | 巴西 | 南非 | 印度 | X | 英国 | 日本 | OECD | ||
2009 | 4.6% | 6.4% | 9.0% | 8.5% | 4.2% | 17.4% | 9.8% | 8.5% | 9.6% | |
2011 | 5.2% | 6.2% | 8.9% | 8.5% | 3.9% | 17.7% | 9.4% | 9.6% | 9.3% | |
2013 | 5.6% | 6.5% | 9.1% | 8.9% | 4.0% | 16.4% | 8.5% | 10.2% | 8.9% | |
2016 | 5.5% | 5.6% | 6.2% | 8.8% | 4.8% | 17.2% | 9.7% | 10.9% | 9.0% | |
2018 | 5.0% | 5.3% | 9.2% | 8.1% | 3.6% | 16.9% | 9.8% | 10.9% | 8.8% |
表 82009-2018年各国人均THE情况 单位:美元/人
年份 | 金砖五国 | 部分OECD国家 | ||||||||
中国 | 俄罗斯 | 巴西 | 南非 | 印度 | X | 英国 | 日本 | OECD | ||
2009 | 308 | 1036 | 943 | 862 | 132 | 7960 | 3487 | 2878 | 3233 | |
2011 | 432 | 1316 | 1043 | 942 | 141 | 8508 | 3405 | 3213 | 3322 | |
2013 | 649 | 1653 | 1471 | 1121 | 215 | 8713 | 3235 | 3713 | 3453 | |
2016 | 733 | 1351 | 995 | 1149 | 269 | 9892 | 4192 | 4519 | 4003 | |
2018 | 688 | 1514 | 1282 | 1072 | 209 | 10586 | 4047 | 4766 | 3994 |
4 存在问题的分析
4.1 卫生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增长空间
2008-2017年广东省THE不断增长,GDP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也体现了GDP与THE存在因果关系。“十三五”不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性阶段,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和健康强省建设至关重要的阶段。应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要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大力发展县城经济,由此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从而实现卫生资源均等化、公平化,居民得到的医疗服务和卫生水平有所提升,拉动卫生总费用增长。可以看到十年间,广东省的THE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0%以上,“十一五”期间年均THE为1342.5亿元,“十二五”规划期间年均THE为2538.0亿元,大约增长了1.9倍,而“十三五”规划期间平均THE为4406.3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这表明,自2009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XX按照XXX十七大精神和《意见》的要求,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了投资并更加关注健康事业,以减少居民对就医的负担。广东省人均THE总体高于全国,但就2017年来看,广东省人均THE远低于北京、天津、上海,仅略高于四川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广东省THE占GDP比重也低于全国水平,且距离实现“全民覆盖”目标(THE占GDP达到7.3%)还很遥远,这可能是由于广东省对卫生总费用的财政投入还不够充足。 2019年是广东省建设基础健康服务三年奋斗的结束,是我省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医院的一年,这也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一年。根据广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2020年实现OOP占THE比重小于25.0%,但2017年占比为26.2%,这一个百分点的实现要求广东省对于卫生总费用投入还需更重视。
4.2 卫生筹资结构不够稳定,有待继续优化
合理筹资、稳健运行是推行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均衡XX、社会、个人三方投资结构,促进卫生筹资结构不断优化。2008-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呈攀升趋势,并且不断趋于“三四三”比例。2014 年XX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突破 8.0%,从 2012 年开始占GDP比重突破 1.0%,这些都得益于广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及相关卫生政策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社会卫生支出保持增长,甚至在2016年占THE的47.9%,这是“十三五”规划对于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要求。OOP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占比波动下降,2014年首次下降到30.0%,达到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但是近几年维持在26.0%上下,甚至2017年OOP占比(26.2%)要比2016年(24.5%)多了1.7个百分点,进一步下降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2020年、2030年OOP占THE的百分比为28.0%、25.0%的目标,仍需努力[1]。十年间,广东省卫生投入总量虽然在不断投入,但XX、社会、个人三方的增速波动较大,XX卫生支出最高增速(25.2%)与最低增速(18.6%)之间相差6.6个百分点;社会卫生支出增速最高为(21.5%),最低(12.6%),差了8.9%;OOP最高增速(10.1%)与最低增速(7.0%)之差为3.1%,可见广东省卫生投入仍未建立有效的稳定的长效的卫生机制,卫生筹资的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不确定性。
从广东省及全国卫生筹资结构来看,2012-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占THE、OOP占THE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在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高于全国[19]。根据WHO发布的《亚太地区卫生战略(2010-2015)》,XX筹资占GDP比重达5.0%才可以实现全面覆盖目标。2017年广东省XX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为1.5%,全国该比重为1.8%,远达不到国际要求,而且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中央XX和地方XX需要继续优化卫生筹资结构,增加XX卫生支出的同时拓宽卫生筹资来源,实现更加稳定的筹资模式。
4.3 单一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卫生总费用效果
THE占GDP比重作为监测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卫生投入的主要指标,而人均THE是反映人均卫生费用享受水平的重要指标。这十年来以来,广东省THE占GDP比重均超过了三个百分点,在2016年后达到五个百分点,符合WHO对THE占GDP比重在四到五个百分点的范围之内。2016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党和XX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将其摆在了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人民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需求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但可以看到,十年来,广东省THE占GDP百分比始终低于全国,就2017年数据来看,其THE占GDP百分比仅略高于天津市和江苏省,却与西部中等欠发达地区相去甚远。我国各地区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显示(表6),北京、四川THE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已超过7.0%,甚至欠发达地区如西藏、甘肃、青海比重已达到10.0%[20],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天津、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尚不能相比,但是人均THE水平较高。因此,单一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卫生总费用效果和水平,在对我国卫生费用进行评价时,需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帮助实现各项医改目标,XX与社会对卫生费用的投入是为了减少群众就医负担,因而不能一味追求投入卫生总费用而忽略了筹资结构的改善;但如果忽略了卫生费用增长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而只注重筹资结构,也将不能满足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简言之,在对卫生总费用进行评价时,要综合分析卫生总费用各个指标[18]。
2008-2017年广东省人均THE保持稳定增长,并且在2014年后增速较快。2012年广东省和全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开始突破2000.0元。但就2017年人均卫生总费用来看,广东省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十三五”结束之时,即将迎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XX要进一步提高卫生总费用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产出和效益,改善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营造健康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要加大投入,同时XX要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对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和筹资结构进行合理配置、统一规划、达到均衡,实现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
4.4 卫生消费弹性系数较大
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1.0以上,平均维系在1.4,但最高达到1.7。若弹性系数过大,则说明社会经济不足以承受卫生消费增长,将不利于社会稳定。我国的国情更适合1.2-1.3的卫生消费弹性系数[17]。但根据资料反映,世界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增长速度均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学者纽豪斯研究表明,OECD国家的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0,无论其经济处于什么水平。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连续多年GDP位于全国第一,在满足基本卫生服务方面预算了更多的财政投入,既保持了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又不会出现卫生总费用增长过快的情况。但广东省还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以务实卫生费用的基石;同时适当控制卫生总费用的过快增长,以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乡区域分布不均衡
我国出现了大医院“门庭若市”,而中小医院却空空如也的现象,大抵是由于国人认为大医院拥有了良好的卫生资源,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更多的服务,于是“趋之若鹜”。2017年广东省财政补助收入流入城市、区级医院和社区有284.5亿元,是县级、乡镇卫生医院(119.8亿元)的两倍之多。而根据WHO的推荐,80.0%的疾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解决。可见,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卫生资源配置无法均衡。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时,资源的分配完全根据需求将导致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短缺和公共卫生服务产品供给不足,资源的地区分布和费用控制无法解决,导致卫生资源配置失去公平、效率低下。我国社会目前呈现典型城乡二元化结构,城市的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制度优于农村,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受益人群更多。比如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来经济发达,二是人口相对密集,造成的居民收入水平高,卫生需求也高,因此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此地,相反,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东翼、西翼、山区地区卫生资源相对落后。资源的分配不仅要有效,也要注重公平。判断卫生资源是否达到最优配置,要遵循需求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应考虑人口因素,要使得卫生总费用产生最大效益,应该要使得更多人群的卫生需求得到解决,需要XX干预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卫生筹资、满足居民卫生需求方面各司其职,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支付体系,可以引入“互联网+医疗”等的新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跨地区就医管理机制,在保证多数公平的同时要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缩小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实现卫生资源全覆盖目标。
5 结论与建议
5.1 XX继续重视卫生投入,打造卫生强省
中国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卫生总费用规模、人均水平、占世界比重都处于落后地位。就2016年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大省——广东省THE用占GDP比重为5.2%,低于我国平均水平(6.2%),与OECD平均水平(9.0%)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考虑到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城乡、区域差异,建议广东省XX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对卫生费用的投入,为此,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约束和监督问责机制,确保XX卫生投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XX要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发展情况,保障卫生资源的投入,对卫生费用的配置进行合理引导,以确保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医疗的提供,然后再考虑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减少地区间、城乡间、不同人群间的不公平,以保证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强省目标的实现。
5.2 拓宽卫生筹资来源和渠道,改良和适当性调整卫生筹资结构
在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中,XX和社会占了较高比重,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责任。10年间社会卫生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与XX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速相当,但是二者的增速存在波动,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模式和人口老龄化严峻的影响下,在XX卫生投入面临增长瓶颈的情况下,单单依靠XX一己之力难以实现人民医疗负担减轻,未来的筹资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卫生支出。医保筹资水平和资金效率的提高,将成为降低个人就医负担的关键因素。随着国民健康保险体系的逐渐完善,面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要使得卫生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充足、公平、稳定高效的卫生筹资体系,提高筹资能力,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等,争取既能满足居民医疗需求也能减轻财政负担,这都是提高社会筹资能力的关键途径。另外,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来提升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能力,实现医保管理方式由传统走向智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医保基金[21]。
5.3 完善地区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增强卫生总费用效果
目前以各地区国民卫生账户核算来看,一般采用来源法和机构法,这两种核算只能单一反映卫生资金的筹集来源或机构流向,不能综合反映卫生费用带来的效果。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XX对国民卫生账户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OECD、EURPSTAT和WHO等国际组织修订完成了SHA2011。与SHA 1.0相比,它能分为两种,分别是核心维度和拓展维度,这任意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平衡核算与分析能够综合反映卫生总费用水平,还能够促进卫生数据的跨国际进行比较,消除了单一维度核算的不准确性,更能满足政策分析需要 [22]。按照SHA2011核算地区卫生费用,建立本地区卫生费用新体系,反映卫生费用通过何种筹资安排支付等,可以分析不同人群的经济水平以及地理分布等,以实现公平分配卫生资源,这将为分析卫生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数据收集工作联合医院信息系统与部门、制定和调整卫生筹资政策提供更多支持,但目前基于亚国家级的核算才刚刚起步。
5.4 加强对卫生总费用的监测,防止其过快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稳定,GDP增速保持在6.0%左右,在医疗费用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未来卫生费用数量规模将不断增长,可能会超过GDP增长速度,使社会出现强烈反应。2015年甘肃省卫生消费弹性系数高达3.08[20],说明甘肃省GDP每增长1.0%,卫生总费用增长3.08%,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基础不足以支撑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防止医疗卫生消费增长过快,广东省XX应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政策优势,维持经济大省的地位,同时实现卫生强省。这需要广东省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卫生费用监测预警系统,避免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的始料不及,为控制其过快增长而及时调整,以信息化为手段实施精准施测;相关部门及医院要监测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扩张,完善预算费用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5.5 关注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科学性
关注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随时调节对卫生资源的区间分布和总量控制,以发挥卫生费用对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卫生资源配置的分配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持续存在,新医改推出了基层就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可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督促患者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行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从近年来成果来看,虽然各地区在稳步推进医改,但资源配置不均的状况依旧严重存在,大型医疗机构始终享受了更多的卫生资源。广东省要积极落实国家建立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政策方针,鼓励探索和创新分级诊疗、医院改革等,降低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发挥制度相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xxx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2016(32):5-20.
[2]《XXXxxxx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3].Abel Smith B. Paying for Health Servicse: A Study of the Costs and Sources of Finance in Six Countries. Public Health Paper, No 17[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1963.
[4].Robertson R.I., Zschock D.K, Daly J.A. Guidelines for analysis of health sector financ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Bethesda,1979.
[5].Griffiths A., Mills M. Money for health: a manual for survey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 Sandoz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udies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Republic of Botswana(Gaborone): Geneva,1982:15-23.
[6].Mach E.P., Abel Smith B. Paying the finances of the Health Sector; A Munua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C],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1982.
[7].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sion ofthesystem of health accounts. SHA2.0[EB/OL].
[8].Newhouse J P. Medical -care expenditure: a cross -national survey[J]. Hum Resour, 1977, 12(1): 115-25.
[9].Devlin, N. and P. Hansen, 2001,”Health care spending and economic output: Granger causality.” Applied Economics, Vol 8: 561-564.
[10]范娜娜,雷海潮.典型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历史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比较研究的视角[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05):70-74.
[11]杜乐励,赵郁馨,高广颖.漫谈如何利用卫生总费用数据进行政策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0,(6):5-8.
[12]刘继同.中国卫生中费用研究30年:历程与特点[J].卫生经济究,2009(03):29-32.
[13]李岩,张毓辉,万泉,等.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05):5-8.
[14]高建民,沈迟,卢丽,等.2007—2012年陕西省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变化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2):55-58.
[15]张晓溪,宗莲,李芬,等.2016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08):45-49.
[16]于风华. 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7]钟锭,张治国,周良荣.湖南省“十一五”与“十二五”卫生总费用比较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7,31(09):35-41.
[18]万泉,张毓辉,翟铁民,等.基于“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我国卫生总费用预测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02):10-13.
[19]郭锋,张毓辉,万泉,等.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04):5-8.
[20]张少谦. 基于组合模型的甘肃省卫生总费用预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21]杨圣贤. 天津市卫生总费用筹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
[22]翟铁民,张毓辉,万泉,等.卫生费用核算新体系:SHA2011介绍[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01):13-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