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的合成橡胶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而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材料来源于原油。第一章,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现状,研究了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着重的对中国的原油进出口额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合成橡胶业发展状况及进出口贸易现状,阐明了我国合成橡胶主要以进口为主,并且出口产量要远远低于进口产量。在第三章,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与合成橡胶进出口贸易金额的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状态,而由于市场供求方面的因素,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大环境及汇率的影响,合成橡胶进出口贸易数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基于以上情况,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几点的建议,作为降低合成橡胶对国际原油依存度的对策。
关键词:原油价格;石油危机;合成橡胶;进出口价格;进出口数量;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增加。而合成橡胶,作为三大合成材料,也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合成橡胶主要应用于农业,国防,交通,日常生活,甚至是军事上,它制造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医疗器械所必须的材料。合成橡胶在二十世纪末期开始生产,在四十年代开始迅猛发展,它虽然在一些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但由于耐高温,耐低温,绝缘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合成橡胶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有少量生产以应战争急需。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合成橡胶的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50年代初,催化剂的应用和单体制造技术的成熟,使合成橡胶工业进入崭新阶段。60年代以后,合成橡胶的产量开始超过了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原油。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影响到合成橡胶。通过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数量远远高于出口数量,并且进出口金额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分析与合成橡胶进出口价格及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合成橡胶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章.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与现状
原油与现代工业社会息息相关,作为大部分化工制品的原材料,原油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需求。目前世界原油的属性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商品性的原油,之所以其富有商品性,主要是由于原油具有市场交易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类原油主要是用于销售和交易,商品性原油由于其属性,会受到来自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第二类为金融性原油,原油的金融属性是它的一种衍生属性。原油具有良好的自然属性和保值功能;同时在金融市场中,它可以吸纳投资,进而便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投机炒作;而原油本身也是一种资产类别,原油的金融属性主要与宏观因素相关,譬如政治格局、经济形势等等。
1.1 原油价格的走势与现状
国际原油价格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或是政治波动发生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的首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便进入不稳定状态,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
1.1.1原油价格飞速增长阶段(1970年-1981年)
国际原油史上,原油价格一共经历了两波波动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自1.8美元每桶交易,至1981年时上升为39美元每桶,价格涨幅超过200%;1974年时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该次石油危机中,国际原油的交易价格首次超过了10美元,直至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期间原油价格的涨幅达到了200%;1979年至1981年这几年间,原油的价格以每年10美元的速度在增长。至1981年初,价格达到39美元每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步滑落,从此展开了长达二十年的油价稳定期。
1.1.2油价相对稳定阶段(1983年-2003年)
从1983年至2003年这20年中,国际油价一直呈相对稳定状态,除1990外,基本维持在稳定状态,徘徊在30美元之下。其中,在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至10美元每桶;在1986年初至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只是在1990年下半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马上出现迅速下滑;在1998年至1999年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跌破10美元关口,在2000年时,国际原油价格虽然呈现出短时间内的上涨,但是最终仍旧迅速下跌。
1.1.3油价剧烈波动时期(2003年至今)
在1970年之后,国际原油的价格在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动荡之后,维持了近20年的平稳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对原油市场的需求,国际原油价格再次进入了一个快速升跌的时期。2003年起,国际原油价格骤然上升,再次突破49美元每桶的价格,既墨西哥飓风灾害之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的上升,最高时期每桶原油售价70美元。2011年起,国际原油的价格仍旧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且始终保持在100美元每桶的成交价格之间,但是2014年起至2016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交易售价一路跌至50美元每桶。

1.2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1.2.1需求因素
由于原油其商品性,决定了原油的交易价格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且供大于求时会导致原油价格下跌,反之则上升,国家的原油产量也会对原有的市场交易价格起到影响的作用。现阶段,国际原油市场中半数之多的原油均产于非OPEC国家。2008年之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且发展势头日益猛增,这导致了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地区的原油产量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09年起,至2014年5月,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尤其是X原油的产量大大增加。(见图1-3)。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天然气产量的增加也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下降,特别是X页岩气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后,页岩气产量突飞猛进(见表1-1),帮助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X实现能源自给。

根据全球原油数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球市场中销售的原油40%来自于非OPEC成员国,国际石油贸易市场中最为活跃的是OPEC成员国,其占据国际石油贸易总量的60%。因此,OPEC成员国可谓是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供给方,同时也是最大的购买方。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统计显示,OPEC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如果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国际原油价格将会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另外,国际原油的市场交易价格不单单收到OPEC成员国产量的影响,也受到了对未来原油市场预测和供应量的影响。OPEC成员国会统计国际原油市场的交易情况,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交易情况来决定本国原油的产量是否需要增加或是减少,且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来对未来原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预测,但是,国际原油市场并不是稳定且不变的,市场预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都会对国际原油市场交易价格产生影响。
OPEC成员国和非OPEC成员国对于原油的使用和消耗情况,能够从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中得出,当OPEC成员国和非OPEC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时,其对原油的需求量自然上升,因此,目前对各OPEC成员国和非OPEC成员国之间的经济预测,以及对原油的需求量的预测,都会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EIA原油库存量也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石油库的存量会根据当前国际原油的价格和未来原油的需求量进行增加或是减少,但是,石油库的存量并不是一个可以及时调控的因素,当市场供需的信息错误的传达给了石油库的管理者,那么会导致石油库存量与现阶段市场需求不相符,最终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
1.2.2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目前,国际原油的价格标价主要以美元为统一的标价,因此,在美元受到汇率变化时产生的影响,也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

自2002年起至2010年,由于美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石油的价格不断上升(图1-4)。XXX为了能够缓解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调整了美元的汇率和利率,导致了全球性美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此次美元贬值之下,石油的价格可谓是屡创新高,在美元不断贬值后,原油的价格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
当市场货币通货膨胀时,石油作为大宗商品的关键所在,其价格受到汇率的影响较大,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X和中国采用了宽松货币政策,以此来激发经济发展。2009年起,由于通货膨胀和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种种压力,石油价格日益上升,至2011年年中,国际石油价格再次回升到100美元每桶。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于石油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货膨胀之下,石油价格会产生巨大的变化。X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且是发达国家,包括了中国在内,一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是推动的石油价格的上涨,该影响将会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从金融角度来看,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元上涨1%,原油价格下降4%。
1.2.3国际政治因素——地区动乱争端、战争
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也会导致原油价格的不稳定。由于石油作为工业、农业等重要国家产业的重要元素,也是各产业的关键原料,其消耗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数量,因此,不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战争都会对原油价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期,由于利比亚东部为该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区,在陷入动荡和战争后,石油公司停止了生产,大量的石油企业员工撤离。导致了利比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的产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造成市场石油供应量快速下跌的问题(见图1-2)。
1.2.4其他因素
首先,人们心理作用也会影响原油价格。近几年经济发展不稳定,人们为了经济风险,便开始投资原油等“硬资产”上,大量投资使市场上出现盲目跟风现象,这种行为就会把原油价格抬高。原油的利用率问题也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之一。原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若其利用率提高,市场上原油需求量则会降低,原油的供需平衡,进而原油价格就会相对稳定。
其次,国际经济形势也影响着油价的波动,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原油市场陷入低迷状态,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捅30美元。2009年初,受原油产地国缩减原油供给量、美元贬值,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化等方面的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开始逐渐有上涨的趋势。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到120美元/桶。但2014年6月初,由于美元的升值、中国经济的放缓,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快速下跌趋势,至今,因供需关系的变化、国家间政治经济间的微妙关系、战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从整体来看依旧是处于下跌状态(见图1-2)。
上述诸多因素中,有外在的,有内在的,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原油价格的走势。
1.3 中国原油的进出口额分析
从图1-5可看出,中国的经济自2006年来不断发展和上升,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国内石油市场的发展,石头市场的交易量日益上升,继而使得石油进口产量不断上涨,截止至2016年,中国国内石头产量达到了3.81亿吨。且未来几年中,国内的石油产量和市场交易量会持续上升。

从表1-2可看出,中国石油可开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大约为140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量的3.08%。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海域三个区域,但是,中国石油资源相对世界平均水平还是比较缺乏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石油开采技术的提高、设备的先进化,中国原油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倡导绿色的发展理念及推行的石油对外贸易政策,还是使中国的石油输出额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从表1-3就能够看出,中国原油出口总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石油需求量增加,而中国的石油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控制国内需求、建立石油储备、增加石油供给,这就使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处在相对平稳的状态甚至下降的趋势。

第二章.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现状分析
合成橡胶作为世界三大合成原材料之一,既钢铁、石油、煤炭后成为四大战略重要物资。在20世纪初时,合成橡胶开始得以生产,其主要原料为石油、天然气。合成橡胶虽然在性能上不比自然橡胶全面,但是合成橡胶具有极高的弹性、绝缘性等,因此合成橡胶主要用于国防、农业、制造飞机、军舰等中,且是其制造和生产的必备材料之一。
2.1我国橡胶业的发展状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式工业化生产合成橡胶,在经历了近60年的生产和研究后,我国对于合成橡胶的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规模,除可生产聚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等基本胶种之外,还可生产热塑性丁苯弹性体、丁苯胶乳等特种橡胶品种。
随着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合成橡胶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图2-3),自2002年起,我国合成橡胶产量由原先的136万吨,至2014年的549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2我国合成橡胶对外贸易情况
我国合成橡胶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合成橡胶的产量逐步增大,随着国内对合成橡胶需求量的日益加大,合成橡胶在我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量仍然较大。
2.2.1我国合成橡胶进口贸易情况
自2002年起至2016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从92万吨上升至33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且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金额自2002年的9.4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33.4亿美元,在2009年时为30亿美元;国内合成橡胶进口额从09年的38.9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3.6亿美元。

同时,合成橡胶进口单价由2002年的1021美元/吨涨至2008年的2779美元/吨,在2009年进口单价降为2041美元/吨;在经历了2010年2728美元/吨和2011年3711美元/吨价格上涨之后,合成橡胶进口单价开始一路下跌,跌至2016年的1618美元/吨,跌回2005年的价格。

2011年之前,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呈上升趋势。合成橡胶的进口金额、单价及数量同步增长。在2011年以后,合成橡胶的进口单价约进口金额同时转为下跌。在2014年之后,合成橡胶进口金额与进口数量都呈现大幅度上升,而进口单价仍然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进口单价、进口数量、进口金额这三者在稳定一个变量时,另外两个变量存在正相关,在进口量变动不大的时候,进口单价跟进口额变化一致;在进口单价变动不大时,进口额与进口数量变化一致。

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主要来源于韩国、X、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来自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占中国总进口量的50%以上。除俄罗斯在2014年进口量大幅度下降以外,其他国家基本持平。

2.2.2我国合成橡胶出口贸易情况
与进口相比,我国合成橡胶出口量相对较少,近年来,合成橡胶出口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周边国家和地区仍为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量从2011年的29.17万吨,降低到2015年的18.90万吨,出口单价从2011年的3566美元/吨降至2016年的2026美元/吨。

可以看出,2011年仍然为一个分界点。2011年之前,国际原油价格飞速上涨,合成橡胶的出口金额和单价也都随之上升。在2011年之后,合成橡胶的出口金额、出口单价、出口数量一同转为下降趋势,尤其是出口数量的下降尤为明显。

第三章我国橡胶业进出口额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性的分析
橡胶富有弹性,所以成为了工农业生产甚至是军事上的一种重要原料。当人类发明了汽车后,对橡胶的需求更是大大增加。对橡胶的需求量一年大于一年,而天然橡胶的产量十分有限,供需之间产生了矛盾,所以,人类开始自己制作橡胶——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的主要成分为乙烯,而乙烯的主要工业来源就是原油。原油在经过一系列的裂解加工形成成品油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乙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油是合成橡胶的基础原材料,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
3.1国际原油的价格与合成橡胶进出口价格相关性分析
根据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与合成橡胶的价格主要呈正相关关系。合成橡胶的进出口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升高而升高,反之,随着降低。
3.1.1国际原油的价格与合成橡胶出口价格相关性分析
从2003年至今,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处在剧烈波动的时期,尤其是在2009年石油危机和2011年以后,原油价格跌幅较大,由图3-1我们可以看出,合成橡胶的出口单价与国际原油的价格出现了同涨同跌的情况。
2008年以前,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合成橡胶出口价格也随着持续上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受其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合成橡胶价格也出现了剧烈下滑。随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回暖。经历了两年的复苏期,在2011年以后,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合成橡胶出口单价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同时随着“一揽子计划”的撤出,和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行业经济的增速回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为“稳增长”,橡胶的出口单价下降趋势稍有抑制。
3.1.2国际原油的价格与合成橡胶进口相关性分析
2008年X爆发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暴跌,而以原油作为原材料的合成橡胶的价格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09年之后,全球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合成橡胶的进口价格开始迅速飙升。2011年-2016年国际原油的价格呈下滑趋势,并在2016年2月达到2004年以后国际油价的最低点。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价格也跌落到了2005年的水平。
3.2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量相关性分析
我国合成橡胶的出口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自2003年起,我国在合成橡胶的进口量上有着明显的变化,且保持着上升的态势。2008年时,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量创下了自20世纪初以来的最低进口量,这与国际原油价格的突然性上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2016年,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量上升至330万吨。
总体来说,我国对于合成橡胶的进口量与我国供求关系相对应,我国合成橡胶出口基本上保持稳定,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小。从图看出,原油价格与合成橡胶进出口数量之间相关性不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影响合成橡胶的因素有很多,原油价格是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商品供求方面、市场大环境、进出口政策及汇率等因素,都会对合成橡胶的进出口外贸产生影响。
从商品的供求方面分析,合成橡胶作为商品,必然拥有商品属性,即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其它因素固定不变,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比例变动关系: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短期看价格变动受供给数量的限制而波动,长期看商品供给与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当国际、国内合成橡胶的市场供应充足时,合成橡胶价格自然会下浮,当国际、国内合成橡胶供不应求时,价格自然上涨。
从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大环境方面分析,合成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价格波动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当经济大环境好时,市场需要发展及需求充足,对合成橡胶需求量增加,推动其价格上涨。例如:2002-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国际合成橡胶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量、进口额、进口单价步步攀升。相反,当经济大环境下行,市场悲观情绪严重、需求不足,此时,对合成橡胶需求量减少,从而促使其价格下跌,2008年之后,进口单价下跌。因此,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好坏将影响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出口量。
除此之外,进出口政策和税率也对合成橡胶的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合成橡胶作为商品,进出口收到我国进出口政策和税率影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XX调整进出口政策,关税税率等都对合成橡胶的进出口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合成橡胶也受汇率价格变动的影响。作为商品,合成橡胶当然受到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汇率变动频繁,引起合成橡胶的波动。
第四章降低合成橡胶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的对策
从前几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出口价格主要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联,并且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国际原油的价格我们又无法操控,所以为了从降低对特定资源的依存度,回避其价格高涨、资源枯竭等风险,根本上稳定我国的合成橡胶进出口现状,我们必须要降低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分析,现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建议。
4.1优化生产设备,提高自身产量
从合成橡胶的进出口数量的数据看,我国的进口量要远远低于出口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合成橡胶的自身产量的不足,只能通过进口来保证内部的需求。所以加大合成橡胶的产出,提高出口量,降低进口量,成了目前我国合成橡胶业的当务之急。
在技术层面,我们应当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改造或制造先进的设备,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加大合成橡胶的产量,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产量,降低进口额。
4.2寻找合成橡胶原材料的替代品
众所周知,一切生产型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原油也并不例外。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可以替代原油作为合成橡胶原材料的一种物品。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原油的消耗,这更加大了我国开发新型能源来代替合成橡胶原料的动力,以此来降低市场对原油的依赖度,避免原油价格浮动带来的经济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合成橡胶原材料替代品的研究,从而降低合一些相关产品,如轮胎原材料中化工产品的含量。日本横滨橡胶实现了用生物原料制造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的目标。如果这样的生物原料可以替代新技术,就能够很好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4.3建立发展循化经济体制
循环经济体制本身就是“废物再利用”的过程,废旧的橡胶产品虽然有磨损、老化等问题,但是其产品本身包含着极高的循环利用资源。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式,来减少废旧橡胶制品的数量,提高废旧橡胶制品的利用价值和效率,是我国国内橡胶生产企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废旧的橡胶制品不单单会污染我国的水源、土地等,在焚烧和填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废旧橡胶的循环再利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无论是废旧轮胎的翻新还是再生胶的生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原油的进口,并且能降低废旧橡胶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我国没有一套完善的废旧橡胶回收体系,缺乏从生产,回收、运输到处理的具体管理办法。我国现阶段的废旧橡胶回收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而这种回收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废旧橡胶的处理需求。所以,若想提高我国的废旧橡胶的循环使用率,我们应首先完善我们的回收体系。
结论
原油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有着十分明显的稀缺性。而原有的产品种类繁多,它不仅是能源的主要供给者,也与现代交通工业,材料工业等行业息息相关。而合成橡胶作为原有的下游化工产品,原材料主要就是依赖于原油。
所以,经过对国际原油价格和合成橡胶的进出口金额以及数量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发现,国际原油的价格与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出金额是成正比例关系。即,原油价格上涨,我国合成橡胶价格随之增长,反之,国际油价下降,合成橡胶价格也随之下降。研究表明,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数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性不大,主要是因为合成橡胶同时也受内部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大环境因素以及汇率等问题的影响。
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不可控性,为了降低合成橡胶对原油的依存度,本文提出了优化生产设备,提高自身产量;寻找合成橡胶原材料的替代品;建立发展循化经济体制这三点建议,希望可以通过这几点建议,降低国际油价对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出口价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双临,曹秋菊.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3
[2]BiggsHC,SheahanVL,DingsdagDP.ImprovingIndustrySafetyCulture:Thetasksinwhichsafetycriticalpositionsholdersmustbecompetent.ProceedingsoftheCIBW9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lobalUnityforSafetyandHealthinConstruction,2015.181-187
[3]刘晶.产业安全视角下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失衡及预警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4]朱钟康.入世后的中国产业安全.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5).
[5]李秀香.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1).48
[6]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7]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65-120
[8]王发明.国外产业安全理论研究:脉络、前沿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14(06):39-44
[9]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14(3):15-22
[10]童志军.利用外资与国家产业安全.中国软科学,2015(2):35-39
[[12]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3]李连成,张玉波.FDI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和对策探讨.新东方2014(6):33-35
[14]张望.产业安全的内涵.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2-5
[15]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管理现代化,2015(3):49-52
[16]王欣.“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