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创新发展老龄产业的经济背景下,结合2019年XX工作报告以及广东省关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政策,探索和讨论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2005年至2018年广东省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从供需双维度上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建立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在影响路径上,广东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人口的增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也带动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新的消费需求的产生,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加第三产业产值,从而作用于产业结构。在影响机制上,人口老龄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并在初期达到效用最大值,同时也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总体影响程度相对偏小。结论:广东省应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逐步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老龄产业;VAR模型;OLS回归分析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2018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9%,处于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严峻阶段。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日益完善,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对内输入,短暂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2018年,广东省65周岁以上人口总数为978.03万人,老年人口系数为8.4%,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同期全国相应年龄段人口的5.87%,再者区域发展差距显著,出现“未老先富”现象,老龄化未来走势呈高速增长。
近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优化,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2018年,广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分别为4:41.8:54.2,其中服务业对GN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9%[1],服务业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人口老龄化为发展契机,现代服务业中衍生新兴的银发产业链条,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优化经济社会的产业发展结构。
在加大老龄产业发展力度,开发“银发市场”的背景下,以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总结国内外研究应用的实证分析工具和所得的研究成果,对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归纳和选择,基于2005-2018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通过时间序列纵向比较及与我国其他省市横向比较分析,总结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应用SPSS软件从供给角度分析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同时运用Eviews8.0软件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探索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实际影响,揭露当前产业结构发展的不足之处,为人口老龄化下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提出相关建议,深化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实现广东省经济新增长点。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人口规模和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理论角度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VAR模型进行区域性实证研究,对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的研究框架有所完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弥补了区域性相关研究的缺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广东省产业结构的重要风向,本文选题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广东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广东省作为人口最多的经济大省,据财经咨询专家林白华预测,到2020年,广东老年人口系数将接近10%[2],养老负担加重,只有当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通过以广东省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数据为基础,总结现阶段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发展状态,应用SPSS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相关程度研究,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来描述我省人口老龄化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分析我省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与产业发展不相协调所产生的问题,对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激发现代养老服务业创新活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9年XX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3],优惠政策向从业主体倾斜。广东省XX也在积极履行XX工作报告的工作要求,为发展老龄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制度支持。通过本文发现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并和其他区域作比较,找出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先行之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以完善我省产业结构体系提供证据,从而促进人口结构动态变动下我省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的调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对广东省现代养老服务业的转变发展模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200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广东省老年人口人群迅猛增长,同时受“计划生育”的后期效应,养老模式也由于老年人口对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社区以及机构养老成为潮流。现阶段,广东省的“银发产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本文有助于了解产业结构中老龄服务业的供需缺口,完成养老服务硬件和软件的优化升级,对广东省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好地应对未来愈发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经济学者很早开始对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大多从宏观入手阐述人口老龄化改变劳动力结构进而作用于劳动力生产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4-8]。丰富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理论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也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国内学者开始重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学术研究,主要通过构建VAR模型、回归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门槛效应、协同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实证分析方法描述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9-21]。
从研究角度上看,国内研究学者更多倾向于从全国角度出发,分析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但是我国地大物博,区域间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产生特性化的效应。因此,结合实际地域,基于前人研究经验,本文选取广东省2005-2018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主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广东省实际情况,以广东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为研究背景,以广东省2005-2018年间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关指标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探讨我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按照上述的思路,本文的具体研究框架为:
第一章:绪论。本章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以及发展政策,探索该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总结实证分析方法和工具;概括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最后提出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概括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定义及相关理论,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本章纵向分析广东省老龄化总体增长趋势;并横向分析广东省人口结构与其他区域的发展差距;最后探讨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存在的特点。
第四章: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阶段实际发展状况。本章纵向分析2005-2018年广东省产业结构总体发展状况;梳理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发展历程;并对区域内外部比较,横向分析我省产业结构区域间的差距。
第五章: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源自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的2005-2018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程度,同时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研究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
第六章: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根据前文实证研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探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提出解决广东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有效对策。
1.3.2主要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和百度文库总结国内外研究理论,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查找和收集实证分析的相关数据,为本文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做铺垫。
实证分析法首先,通过图表数据直观分析当前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实际发展状态;再者,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程度;最后,基于计算广东省2005-2018年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相关指标的样本数据,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进行影响研究。
比较分析法在现状分析的内容上,以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比较广东省与其他区域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进程,纵向分析2005-2018年其发展状况,从整体上找出广东省与全国各省市之间的区域差距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广东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1.3.3技术路线图
1.4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可能的创新之处
研究背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基于老龄产业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2019年XX工作报告以及广东省关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政策,从供求角度来探讨我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发展结构产生的效应。
研究内容首先,回看相关研究,主要从国内整体角度进行解读,但从区域层面来研究某个特定省份或区域研究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是相对匮乏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本文将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建立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来对我省人口结构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区域间的比较和整体的研究,从而为我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创新性。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从广东省人口结构变动当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纵观和横观两个维度对我省2005-2018年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度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变量指标,建立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研究老年人口的增多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的影响,避免了模型的单调性,使得对我省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更系统更全面地认识。
1.4.2研究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2005年以前广东省只公布人口全面普查时统计的65岁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进行统计,所以在进行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的时候只能选2005-2018年的老年人口指标数据,样本量的限制容易导致模型产生误差;
第二,由于篇幅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不能对我省不同地级市之间的老龄化发展状况深入展开研究;
第三,由于学识限制以及经验不足,考虑的问题与建议不够详细和宏观。
解决办法第一,尽可能大量阅读研究文献,认真筛选资料和数据,深入探讨研究方法和测算模型,减少误差;
第二,对原始数据取对数处理,剔除数据缺失的部分区域;
第三,积极和导师讨论,请教意见,完善文章整体水平。
2 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2.1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论
2.1.1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生育率的降低和寿命的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国际上通常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22]。
表2-1联合国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类别 | 国际通常使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别标准 | ||
年轻型 | 成年型 | 老年型 | |
少年儿童人口比例 | 〉40 | 30~40 | 〈30 |
老年人口比例 | 〈4 | 4~7 | 〉7 |
老少比 | 〈15 | 15~30 | 〉30 |
2.1.2 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指标[23]
2.2产业结构的相关概论
2.2.1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通常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12]。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被定义为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是除了第一、二产业的其他行业。
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充分实现产业间的协调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24]。
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25]。
2.2.2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26]。随着劳动力市场上老年劳动力供给增多,充分利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扎实的理论指导。
消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升级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需求的不断升级[26]。因此人口老龄化对现代服务业呈现的个性化需求,驱动着需求结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2.2.3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27]。这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部门之间发生转移[28]。
3 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3.1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据广东省统计局,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总数达11346万人,自然增长率实现8.24‰,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978.03万人,占比为8.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8%。
表3-1广东省2005-2018年各年的人口情况
年份 | 总人口数
(万人) | 65岁及以上
人口数(万人) | 老年人口
系数(%) | 老年抚养比(%) | 老少比(%) |
2005 | 7899.64 | 681.28 | 7.41 | 10.40 | 34.76 |
2006 | 8048.71 | 698.71 | 7.40 | 10.26 | 36.10 |
2007 | 8156.05 | 734.12 | 7.60 | 10.51 | 37.81 |
2008 | 8267.09 | 781.58 | 7.90 | 10.91 | 40.10 |
2009 | 8365.98 | 810.42 | 8.00 | 11.00 | 41.45 |
2010 | 8521.55 | 708.62 | 6.79 | 8.91 | 40.25 |
2011 | 8637.19 | 714.00 | 6.80 | 8.91 | 40.23 |
2012 | 8635.89 | 741.58 | 7.00 | 9.09 | 43.75 |
2013 | 8759.46 | 869.62 | 8.17 | 10.58 | 55.81 |
2014 | 8886.88 | 886.90 | 8.27 | 10.83 | 53.78 |
2015 | 9008.38 | 920.28 | 8.48 | 11.44 | 48.83 |
2016 | 9164.90 | 940.28 | 8.55 | 11.52 | 49.63 |
2017 | 9316.91 | 962.63 | 8.62 | 11.62 | 50.07 |
2018 | 9502.12 | 978.03 | 8.62 | 11.62 | 50.17 |
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19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由表3-1可知,广东省总人口自2005年到2018年增长率为20.29%,增加了1602.48万人;老龄人口增长率达43.56%,13年间增加了296.75万人。广东省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远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划分的国际标准,2018年广东省少年儿童人口比例达17.18%,老年人口系数达8.62%,而老少比实现50.17%,广东省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发展时期。
数据来源:根据2006-2019 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图3-1 2005-2018年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
由图3-1可以更加直观地看清老年人口的历年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广东省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老龄化指数也逐年上升,老龄化问题日益深化。
3.2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系数为6.96%,标志着我国老龄化社会[29]。而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为6.05%,即广东省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典型特征。一般地,广东省年末人口数统计口径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由于广东省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吸引着大量的劳动力对内输入,带来一定的人口红利,缓解阶段性的社会抚养压力。2018年,广东省年末人口总数位于全国第一,常住人口群体庞大;65岁老年人口总量位于全国老年人口总量的上游,老年人口基数大,而老年人口抚养比位于全国27,是老年抚养比相对低的省份。随着人口流动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人口的退化,未来广东省老年人口总量会进一步上升,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也会增大。
表3-2 2018年全国及各省人口结构的对比
地区 | 年末人口数 | 排名 | 65岁及以上人口 | 排名 | 老年人口抚养比 | 排名 |
万人 | 人 | % | ||||
全国 | 136645 | / | 16658 | / | 16.80 | / |
广东 | 11346 | 1 | 7687 | 6 | 11.62 | 27 |
山东 | 10047 | 2 | 12495 | 1 | 22.69 | 1 |
河南 | 9605 | 3 | 8698 | 4 | 16.34 | 14 |
四川 | 8341 | 4 | 10244 | 2 | 21.83 | 2 |
江苏 | 8051 | 5 | 9435 | 3 | 19.86 | 6 |
河北 | 7556 | 6 | 7854 | 5 | 18.43 | 8 |
湖南 | 6899 | 7 | 7057 | 7 | 18.36 | 9 |
安徽 | 6324 | 8 | 6840 | 8 | 19.35 | 7 |
湖北 | 5917 | 9 | 6059 | 10 | 17.31 | 11 |
浙江 | 5737 | 10 | 6108 | 9 | 17.71 | 10 |
广西 | 4926 | 11 | 4046 | 12 | 14.72 | 18 |
云南 | 4830 | 12 | 3790 | 13 | 13.24 | 23 |
江西 | 4648 | 13 | 3707 | 15 | 13.91 | 21 |
辽宁 | 4359 | 14 | 5353 | 11 | 20.00 | 4 |
福建 | 3941 | 15 | 3065 | 20 | 12.86 | 24 |
陕西 | 3864 | 16 | 3536 | 17 | 14.99 | 17 |
黑龙江 | 3773 | 17 | 3780 | 14 | 15.82 | 16 |
山西 | 3718 | 18 | 3147 | 19 | 13.94 | 20 |
贵州 | 3600 | 19 | 3344 | 18 | 17.08 | 12 |
重庆 | 3102 | 20 | 3678 | 16 | 21.09 | 3 |
吉林 | 2704 | 21 | 2743 | 22 | 16.42 | 13 |
甘肃 | 2637 | 22 | 2446 | 23 | 15.92 | 15 |
内蒙古 | 2534 | 23 | 2047 | 24 | 12.81 | 25 |
新疆 | 2487 | 24 | 1458 | 26 | 10.19 | 29 |
上海 | 2424 | 25 | 2972 | 21 | 19.88 | 5 |
北京 | 2154 | 26 | 1989 | 25 | 14.38 | 19 |
天津 | 1560 | 27 | 1397 | 27 | 13.85 | 22 |
海南 | 934 | 28 | 629 | 28 | 11.30 | 28 |
宁夏 | 688 | 29 | 507 | 29 | 12.67 | 26 |
青海 | 603 | 30 | 375 | 30 | 10.42 | 30 |
西藏 | 344 | 31 | 160 | 31 | 8.04 | 31 |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老年抚养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进程的标准之一,广东省老龄化发展进程慢于全国大部分省市。据图3-2显示,在2005年,广东省和全国的老年抚养比大概都在11%左右,但由于作为人口大省,跨省流动人口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广东省的老年抚养比仅上升1.22%,而全国的平均老年抚养水平实现16.8%。对比结果显示,广东省和全国的老龄化程度都在逐年加深,但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国水平,广东省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程度较全国大部分省市低。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图3-2 2005-2018年广东省与全国老年抚养比的对比
3.3广东省老龄化的特征
3.3.1人口老龄化未来走势呈现高速增长
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广东省未来老龄化程度也会快速加深。21世纪初,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为6.06%,已经初步进入了老年型社会。随着养育负担的加重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生育水平走低,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2010年老龄化程度实现6.79%,2018年老龄人口系数高达8.62%,比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增长1.83个百分点,超过两倍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50年老龄化程度达到23.77%,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的行列[30]。人口老龄化未来走势的高速增长,广东省面临的养老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
3.3.2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但老年人口基数大
2018年,广东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值5.67%。究其原因,珠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着以中青年为主的劳动力对内输入,给广东省创造了很大的人口红利,降低了老年人口负担的社会压力。对比上海、江苏、山东等区域在20世纪末先后步入老年型社会,广东的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31]。但在同期全国相应年龄段人口中,全省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5.90%,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老年人口基数也会进一步上升。
3.3.3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珠三角地区以其经济要素集中和城市发展程度高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流出,广东人口老龄化逐渐向珠三角地区扩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未富先老。当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人口老龄化仍处于成年型后期阶段,粤西的阳江、粤北的韶关及梅州已进入老年型中期社会,其中2018年梅州老年人口比重高达11.9%。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兴起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珠三角城市功能逐步显现,人口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
3.3.4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
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促进了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化愈发严重,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逐步显现[32]。根据“五普”数据,广东省农村老年人口系数为7.43%,远高于城镇的4.94%,农村早于城镇成为老年型社会[29]。另外,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农村在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独居老人占25.83%,比城镇的占比高4.00%[33]。据预测,老龄化城乡倒置状况将会延续到2040年。
3.3.5老龄化社会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矛盾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过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然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刺激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模式的出现。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数量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老龄化社会需求与养老服务存在供需矛盾。据广东省民政厅,2018年广东省共有养老机构1781家,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仅有34张,与“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到2020年每千老人35至40张的目标仍有部分差距,而与发达国家每千老人拥有50-70张床位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另外,市场上养老护理型专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为低学历仅接受短期培训的中年妇女,没有规范的组织统一管理[34],仅能提供低端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养老负担将不断加重。
4 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4.1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4.1.1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趋势
据广东省统计局,2018年广东省实现生产总值97277.7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8.6%、58.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0:41.8:54.2。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生产性服务业增长7.9%。2018年,广东省人均GDP为86412元,同比增长6.3%。
近年来,广东省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经济效果显著。自测算年度2005-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2723.29亿元上升至97277.77亿元,十三年间总产值翻了将近五倍,年度同比增长相对稳定。其中,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作用日益突出,并且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二产业。随着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完善和科技创新要素的投入,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保持强劲势头。
表4-12018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及构成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 |||||
合计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5 | 22723.29 | 1428.27 | 11497.85 | 9797.17 | 6.30 | 50.60 | 43.10 |
2006 | 26800.32 | 1532.17 | 13655.80 | 11612.35 | 5.70 | 51.00 | 43.30 |
2007 | 32063.91 | 1705.69 | 16252.47 | 14105.75 | 5.30 | 50.70 | 44.00 |
2008 | 37138.85 | 1969.46 | 18813.11 | 16356.28 | 5.30 | 50.70 | 44.00 |
2009 | 39923.24 | 1996.38 | 19718.72 | 18208.14 | 5.00 | 49.40 | 45.60 |
2010 | 46544.63 | 2254.49 | 23296.73 | 20993.41 | 4.80 | 50.10 | 45.10 |
2011 | 53908.59 | 2614.59 | 26733.70 | 24560.30 | 4.80 | 49.60 | 45.60 |
2012 | 57924.76 | 2778.48 | 27981.32 | 27164.96 | 4.80 | 48.30 | 46.90 |
2013 | 63357.92 | 2876.42 | 29837.46 | 30644.04 | 4.50 | 47.10 | 48.40 |
2014 | 68777.25 | 3038.71 | 32357.19 | 33381.35 | 4.40 | 47.10 | 48.50 |
2015 | 73876.37 | 3189.76 | 33642.00 | 37044.61 | 4.30 | 45.50 | 50.20 |
2016 | 80666.72 | 3500.49 | 35109.66 | 42056.57 | 4.40 | 43.50 | 52.10 |
2017 | 89705.23 | 3611.44 | 38008.06 | 48085.73 | 4.00 | 42.40 | 53.60 |
2018 | 97277.77 | 3831.44 | 40695.15 | 52751.18 | 4.00 | 41.80 | 54.20 |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4.1.2广东省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现状
从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上,广东省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人数在下降,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与2013年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发展同步,存在五年的滞后期,由此可见广东省的就业结构较产业结构存在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一方面,这是由于科技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产生信息传递出现滞后,劳动力向各产业间流动的反应延迟。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差异化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要求较高,主要从事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存在严重固化。但在就业总量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从1998年1014.58万人升至2018年的2603.14万人,短短20年间增加了两倍多,表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图4-1 1978-2018年广东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变化
从经济区域上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珠三角区域,2018年区域内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相当,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长幅度大于第二产业,未来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数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东翼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较多,西翼和山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仍占据较大比例,区域发展差异性显著。
4.2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着毗邻港澳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广东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发展模式,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广东省第一产业发展放缓但仍占较大比重,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占比减少,第三产业的占比增加,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
第二阶段(1985-2013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外向型经济的大力发展,广东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模式,广东省工业化向中后期阶段发展。2000年,广东省第一产业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1%,广东省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
第三阶段(2013-2018年):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深入开展,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占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广东省进入后工业阶段。2018年,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1.8%、54.2%,第三产业比重愈发明显。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由“二一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完成了整个工业模式的发展进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未来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也会继续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突破点。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图4-2 1978-2018年广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4.3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其他区域的比较
4.3.1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
2018年,广东省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80.2%、6.6%、7.4%和5.8%,珠三角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着主要力量。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第二产业占比的降低而不断上升,除东翼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外,珠三角、西翼以及山区,产业结构均已调整为“三二一”模式。从产业增加值上看,2018年全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5.9%和7.8%,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的地区分别为山区、珠三角和西翼。
表4-2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对比
地区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合计 | 产值(亿元) | 比重(%) | 产值(亿元) | 比重(%) | 产值(亿元) | 比重(%) | |
珠 三 角 | 81048.50 | 1252.23 | 1.50 | 33395.65 | 41.20 | 46400.6176 | 57.30 |
东 翼 | 6652.12 | 485.02 | 7.30 | 3324.24 | 50.00 | 2842.8535 | 42.70 |
西 翼 | 7450.88 | 1248.22 | 16.80 | 2729.16 | 36.60 | 3473.5094 | 46.60 |
山 区 | 5874.45 | 845.98 | 14.40 | 2056.25 | 35.00 | 2972.2211 | 50.60 |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4.3.2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全国部分省市的比较
2018年,广东省GDP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在产业结构模式上,广东省是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三二一”模式,与浙江产业结构模式相接近,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浙江,但第一产业的产值也高于浙江,广东省农业在机械大生产的普及和应用成效较为显著。总的来说,广东省三大产业协调性也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与上海、北京相比仍有差距,它们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69.9%和81%,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三大产业产值上,广东省与江苏省均为经济大省,广东产值总量优于江苏,两者在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实力相当,分别为6.8%和6.7%。但江苏省各区域发展相对均衡,而广东因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导致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为发展的主动力。对此,广东省需注重地区的协调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稳中求进。
表4-3广东省与全国部分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对比
地区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 |||||
合计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全国 | 900309.50 | 64734.00 | 366000.90 | 469574.60 | 7.20 | 40.70 | 52.20 |
广东 | 97277.77 | 3831.44 | 40695.15 | 52751.18 | 4.00 | 41.80 | 54.20 |
江苏 | 92595.40 | 4141.72 | 41248.52 | 47205.16 | 4.50 | 44.50 | 51.00 |
山东 | 76469.67 | 4950.52 | 33641.72 | 37877.43 | 6.50 | 44.00 | 49.50 |
浙江 | 56197.15 | 1967.01 | 23505.88 | 30724.26 | 3.50 | 41.80 | 54.70 |
河南 | 48055.86 | 4289.38 | 22034.83 | 21731.65 | 8.90 | 45.90 | 45.20 |
四川 | 40678.13 | 4426.66 | 15322.72 | 20928.75 | 10.90 | 37.70 | 51.40 |
湖南 | 36425.78 | 3083.59 | 14453.54 | 18888.65 | 8.50 | 39.70 | 51.80 |
河北 | 36010.27 | 3338.00 | 16040.06 | 16632.21 | 9.30 | 44.50 | 46.20 |
福建 | 35804.04 | 2379.82 | 17232.36 | 16191.86 | 6.70 | 48.10 | 45.20 |
上海 | 32679.87 | 104.37 | 9732.54 | 22842.96 | 0.30 | 29.80 | 69.90 |
北京 | 30319.98 | 118.69 | 5647.65 | 24553.64 | 0.40 | 18.60 | 81.00 |
安徽 | 30006.82 | 2638.01 | 13842.09 | 13526.72 | 8.80 | 46.10 | 45.10 |
辽宁 | 25315.35 | 2033.30 | 10025.10 | 13256.95 | 8.00 | 39.60 | 52.40 |
陕西 | 24438.32 | 1830.19 | 12157.48 | 10450.65 | 7.50 | 49.80 | 42.70 |
重庆 | 20363.19 | 1378.27 | 8328.79 | 10656.13 | 6.80 | 40.90 | 52.30 |
天津 | 18809.64 | 172.71 | 7609.81 | 11027.12 | 0.90 | 40.50 | 58.60 |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可得。
4.3.3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广东省如今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2018年,X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占据GDP的比重分别为0.8%、18.6%、80.6%,而广东省的分布情况为4%、40.5%、50.5%。另外从就业结构上看,广东省201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40%,与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高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比重高达74.54%,X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79.14%,日本实现72.09%。因此,广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协调并存在滞后效应,这就导致广东省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上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制约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数据来源: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公开数据
图4-3 1991-2018年广东省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对比
5 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
5.1广东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检验
广东省劳动力供给及人们健康服务需求是影响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数量供给不足和质量的供给差距,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口消费群体对医疗保健和养老领域的需求旺盛,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将会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相关性分析,从供求角度了解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
5.1.1相关性分析实验原理及数据来源
(1)相关系数定义
相关系数是描述相关关系强弱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通常用r表示[35]。
表5-1相关系数与相关程度的关系
r(–1≦r≦1) | ||||
|r|〈0.3 | 0.3≤|r|≤ 0.5 | 0.5≦|r|≦0.8 | 0.8≦|r|≦1 | |
相关程度 | 微弱相关 | 低度相关 | 显著(中度)相关 | 高度相关 |
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通常是用于研究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36]。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本章节运用SPSS22.0,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来源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人口老龄化指标均为2005-2018年老年人口系数。在产业结构指标选取上,供给方面通过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反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利用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反映劳动力供给质量;需求方面通过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变动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以离退休参保率反映对老龄产业服务业的需求,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反映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产值的影响程度,对此分别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
5.1.2从供给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表5-2供给角度下老年人口系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老年人口系数(%) | ||||||
P值(0.05) | 结论(原假设) | 相关系数(r) | 相关程度 | |||
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供给数量 |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0.77 | 接受 | -0.487 | 低度 |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0.322 | 接受 | -0.286 | 微弱 |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0.004 | 拒绝 | 0.710 | 显著 | ||
劳动力供给质量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 0.017 | 拒绝 | 0.625 | 显著 |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 0.020 | 拒绝 | 0.613 | 显著 |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 0.006 | 拒绝 | 0.691 | 显著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劳动力供给数量: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相关性检验
图5-1 描述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关系的折线图
通过图5-1可知,总体上看,老年人口系数对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产生负影响,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产生正影响。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过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以及产业发展的限制,主要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员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又由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引起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变化。
从表5-2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可得,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存在相关性;但老年人口系数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关联程度为0.71,并且拒绝原假设,可推断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的供给数量,进而改变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劳动力供给质量: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检验
图5-2 描述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折线图
通过图5-2可知,总体上看,老年人口系数对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均呈现正向影响,其中对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的影响最小。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质量在进一步上升,而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早已转移到城乡非农产业就业,尽管人口结构在变化,也只是导致小部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减少,但农民退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机械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人口老年系数对第一产业产生小幅度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但老年与年轻的人力资本有效结合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弱化了劳动力老年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适龄人口的下降有利于推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技术效率,共同促进生产总值的增加。再者,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老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延长,老年教育逐渐普及,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资本的支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从表5-2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可得,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且在0.05水平上显著,可推断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相关度最强。即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质量,进而改变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结构产生变化。
5.1.3从需求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表5-3需求角度下老年人口系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老年人口系数(%) | ||||||
P值(0.05) | 结论
(原假设) | 相关系数(r) | 相关程度 | |||
劳动力需求 | 消费结构的变动 |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 0.011 | 拒绝 | 0.677 | 显著 |
老龄产业的发展 | 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 0.011 | 拒绝 | 0.658 | 显著 | |
需求变化影响
产业产值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0.008 | 拒绝 | 0.680 | 显著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消费结构的变动:老年人口系数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相关性分析由于老年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老年人群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有所下降,对衣、食、住方面的消费欲望下降,更多转向医疗保健、旅游娱乐、金融投资等方面的需求,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供给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影响产业结构。
图5-3 描述老年人口系数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关系的散点图
从图5-3可以看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的增大引起储蓄存款需求也在增加,并且接近方程参考线,两者相关性越来越强,这是由于在老年消费市场上不对称,储蓄存款作为稳健投资的方式之一,为更多老年群体所接受,进而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间接影响消费需求。
从表5-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可得,老年人口系数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实现0.677的相关系数,显著通过0.05的信度水平,可推断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储蓄存款的增加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改变消费结构,影响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供给,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老龄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口系数与离退休参保率的相关性分析老年人口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成为消费市场上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断上升,而且思想观念上也有所转变,老年群体更加追求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市场上产业结构发展单一,产品的供给已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差异化需求。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为老年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的消费需求带动着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从老龄产业的产业类型来看,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人口老龄化有利于老龄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升级优化提供原动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演进。
图5-4 描述老年人口系数与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关系的散点图
从图5-4可以看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对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产生正向影响,即老年人口系数的增大引起养老保险需求也在增加,有助于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产业结构。
从表5-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可得,老年人口系数与离退人员养老保险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658,且在0.05水平上显著,可推断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与离退人员养老保险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老年人比重的上升,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促进老龄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需求变化影响产业产值: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从表5-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可得,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为0.680,且在0.05水平上显著,可推断出广东省老年人口系数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老年人比重的上升,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衍生新兴老龄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产值,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
5.1.4 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小结
据分析结果,从供求角度分析影响路径,广东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供给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适龄人口减少,劳动力参与率也在下降,在数量上影响三大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又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质量,进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在需求上,老年人口的增多改变着传统的消费结构,供给影响需求,促进新型个性化老年产品的产生,影响市场上产品供给;现有的单一老年产业结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消费需求,从而衍生老龄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5.2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在相关性分析中,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的供给对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产生效应,通过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其结构,最终由就业结构变化和产值结构变化影响产业结构。本文将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5.2.1变量的选取
人口老龄化变量老年人口系数是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最直接和最具代表性的指标[37]。
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泰尔指数常用于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其用相对值取代绝对值,科学地反映了产业结构的特征,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业间的协调度[38]。
泰尔公式:
式(5-3)中,TL为泰尔指数,Y代表产值,L代表就业,i是产业,n是产业数(n=1代表第一产业)
古典经济学认为TL值越接近0,表明整个产业结构就越合理,自2005年到2018年,广东省TL值由0.199763降至0.1260373,说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正迈向合理化进程。
表5-42005-2016年广东省泰尔指数汇总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TL | 0.199763 | 0.188601 | 0.185973 | 0.170614 | 0.163263 | 0.143429 | 0.138200 |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TL | 0.138664 | 0.136053 | 0.130292 | 0.131087 | 0.129676 | 0.133857 | 0.126037 |
数据来源:通过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计算可得。
产业结构高度化变量产业结构层次系数(TS)能清晰有条理地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常用于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39]。
TS=P1H1+P2H2+P3H3 式(5-4)
式(5-4)中,P1、P2、P3分别表示广东省的三次产业比重,H1、H2、H3分别代表三大产业的权重,并根据产业层次的高低依次将H1、H2、H3赋予权重为1、2、3。
5.2.2样本数据的选择
数据来源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计算人口老龄化的数据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源数据是三次产业年末就业人数和生产总值。为了使数据变得平滑和减少误差,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汇总如下:
表5-5实证分析的相关数据
年份 | LNOLD | LNTL | LNTS |
2005 | 0.694561 | 1.096792 | 1.301711 |
2006 | 0.693887 | 1.077405 | 1.302608 |
2007 | 0.707123 | 1.072616 | 1.303819 |
2008 | 0.726032 | 1.042684 | 1.303892 |
2009 | 0.732099 | 1.027036 | 1.306008 |
2010 | 0.649953 | 0.979549 | 1.305616 |
2011 | 0.650721 | 0.965507 | 1.306122 |
2012 | 0.665730 | 0.966781 | 1.307682 |
2013 | 0.742161 | 0.959525 | 1.309602 |
2014 | 0.747936 | 0.942813 | 1.309923 |
2015 | 0.759735 | 0.945178 | 1.311804 |
2016 | 0.763574 | 0.940966 | 1.313952 |
2017 | 0.767366 | 0.953273 | 1.315875 |
2018 | 0.767366 | 0.929797 | 1.316638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取对数处理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5.2.3模型的构建
构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VAR模型本章节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以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变量,构建测量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的VAR模型一,计算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的VAR模型二。
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模型中的变量序列是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是检验变量数据稳定性的常用标准。结果如表5-6:
表5-6三个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 检验类型(C,T,L) | ADF
统计量 | 1%
临界值 | 5%
临界值 | 10%
临界值 | 检验
结果 |
LNOLD | (0,0,0) | -2.754993 | -1.970978 | -1.603693 | 0.8190 | 非平稳 |
LNTL | (0,0,0) | -2.754993 | -1.970978 | -1.603693 | 0.0045 | 平稳 |
LNTS | (0,0,0) | -2.754993 | -1.970978 | -1.603693 | 0.9999 | 非平稳 |
ΔLNOLD | (0,0,0) | -2.771926 | -1.974028 | -1.602922 | 0.0067 | 平稳 |
ΔLNTL | (0,0,0) | -2.771926 | -1.974028 | -1.602922 | 0.0381 | 平稳 |
ΔLNTS | (c,0,0) | -4.121990 | -3.144920 | -2.713751 | 0.0168 | 平稳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模型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由表中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OLD、LNTS是非平稳的,仅有LNTL是平稳的。为了满足VAR模型中变量平稳的条件,对原序列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三个变量一阶差分后均是平稳序列,符合模型的要求。
协整检验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对三个变量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变量实现长期均衡的前提是差分前线性组合是平稳序列[28]。EG两步检验是计算两个变量的残差e,对此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残差是否具有平稳性。输出结果如表所示:
表5-6-1模型一残差单位根的检验结果
变量 | 检验类型
(c,t,l) | ADF
统计量 | 1%
临界值 | 5%
临界值 | 10%
临界值 | 检验
结果 |
et | (0,0,0) | -3.889597 | -2.754993 | -1.970978 | -1.603693 | 平稳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模型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表5-6-2模型二残差单位根的检验结果
变量 | 检验类型
(c,t,l) | ADF
统计量 | 1%
临界值 | 5%
临界值 | 10%
临界值 | 检验
结果 |
et | (0,0,0) | -3.914176 | -2.754993 | -1.970978 | -1.603693 | 平稳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模型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由于协整回归中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临界值需要根据协整回归临界值表计算,所得C(α)=-3.836745,均大于ADF统计量的t值,拒绝et非平稳的原假设,即两个变量是协整的,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确定最优阶数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判别有5个准则,AIC准则和SC准则为主要的判定标准,输出结果值越小则代表模型越优,并且最小值需要在相同阶数,则这个滞后阶数是相对最合理的。最优滞后阶数通常以“*”为标注,其结果如下图5-5:
图5-5-2模型二的最优滞后阶数
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均为一阶。
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质是指一个变量是否对其他变量产生滞后影响,若原假设不成立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40]。两个模型检验的结果如表5-7:
表5-7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 | F统计量 | P值 | 结论 |
LNTL不是LNOLD的格兰杰原因 | 1.033635 | 0.3093 | 接受 |
LNOLD不是LNTL的格兰杰原因 | 4.654019 | 0.0310 | 拒绝 |
LNTS不是LNOLD的格兰杰原因 | 5.189775 | 0.7858 | 接受 |
LNOLD不是LNTS的格兰杰原因 | 252.6554 | 0.0000 | 拒绝 |
数据来源:基于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模型后整理输出结果可得。
检验结果可得,人口老龄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原因,模型一和模型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脉冲响应检验在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需要通过 AR 根检验来检验 VAR 模型的稳定性,若单位根都在圆内的话,模型则处于长期平稳的状态;反之,模型不平稳。
图5-6-1 模型一的AR检验图5-6-2 模型二的AR检验
检验结果可知,两个模型的所有单位根都在圆内,反映了模型一和模型二都存在平稳的滞后关系。
图5-7-1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人口老龄化的脉冲响应
由图5-7-1可知,从总体上看,在第1期至第10期,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产生正面的影响,并随着老年人口系数的上升,正向效应逐渐下降。从过程上看,泰尔指数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第二期之后保持在0-0.01的水平之间,并且逐渐接近0,这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逐渐实现均衡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即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图5-7-2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口老龄化的脉冲响应
由图5-7-2可知,从总体上看,在第1期至第10期,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冲击响应保持在0-0.001区间内,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从过程上看,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维持自第1期有所下降,并在第4期开始回升,至第9期达到最大值,并且每次的变化值都维持在较长的期数内,呈现周期性变化。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是依据三大产业的层次赋值,TS变大说明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程度演进,因此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人口老龄化的正向反应说明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OLS回归分析根据VAR建模分析结果,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存在正向影响,为进一步检测LNOLD与LNTL、LNTS的关系,使结论更有说服力,依照OLS模型理论,应用Eviews8.0计量软件,建立回归模型一(LNOLD与LNTL)和回归模型二(LNOLD与LNTS)并进行检验。
图5-8-1 模型一OLS模型参数与检验结果
回归预测模型中变量LNOLD和LNTL的P=0.014〈0.05,两个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得到回归方程为:
LNTL = 4.70470531176 -0.970570894124 * LNOLD(式5-5)
T:6.719370-2.806731;R2=0.360080 DW=0.719405 F=7.877741
即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反向变动影响,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深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当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上升1%,对人口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下降约0.9%,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但这种效应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比重会随之降低,初期影响效应达到最大值。
图5-9-1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预测模型
图5-8-2 模型二OLS模型参数与检验结果
回归预测模型中变量LNOLD和LNTS的P=0.0047〈0.05,两个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得到回归方程为:
LNTS = 1.2500815739 + 0.0808592609618 * LNOLD式(5-6)
T:3.461089+74.28316;R2=0.499565 DW=0.458106 F=11.97914
即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正向变动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产业结构也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整体上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幅度较小。当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上升1%,对人口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仅上升约0.08%。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每周期间影响程度指标变化较小,其影响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一显现,在中后期可以看到明显的影响效果。
图5-9-2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预测模型
5.2.4结论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无论是VAR模型还是OLS回归分析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老龄化初期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达到最大值,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实现均衡,使得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的作用逐渐降低。究其原因,广东省是人口大省,初期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同时又衍生新兴老龄产业,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劳动力大规模地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初期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产生最积极的正向效应。随着劳动力流动幅度的降低,老龄产业发展得到日益规范,产业发展框架的逐渐完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中后期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降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实现均衡。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通过构建VAR模型和OLS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均说明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幅度总体上偏小,并且初期影响不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才逐渐得以显现。这是由于产业逐次转移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高附加值化,但当前广东省老龄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不相协调,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程度较低。再者,产业高级化的实现,不仅要求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更多的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更新应用,产业要素的高速运转,从而更高程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影响效果不明显。
6 对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但实证分析证明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广东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广东省在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同时充分利用老年化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新兴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并调节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6.1调整人口政策,延缓人口老龄化
6.1.1健全社会保障政策,加大“二胎政策”的宣传力度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广东人口出生率为11.85‰;2017年小幅度上升至13.68‰;但2018年出生率又回落至12.79‰,三年内生育水平出现波动。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维持适度的生育水平有利于人口结构的均衡健康发展[41]。二胎生育意愿不高,主要源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固化、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完善。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市场数量和质量的供给,为了减轻劳动力需求的社会压力,在加大“二胎政策”宣传力度的同时,借鉴港澳台经验,探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可行性,并普及“优生优育”的观念,加大重视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减缓老龄化进度。另外,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如延长产假和设置配偶陪产假,保障劳动权益;发放生育补贴,加大医保支持,推行基本生育免费;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向生育二胎的妇女降低个人所得税征收比例[4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减缓抚养压力。
6.1.2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约为54岁,是国际上处于平均退休年龄较低的国家[43]。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适龄劳动力供给减少,目前的退休制度已不适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渐进式延迟退休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人力资本质量影响生产效率,要加强老年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挖掘老年劳动力的潜在能力,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就业热潮,鼓励老年劳动力“二次就业”,同时建议高学历、高职称者延迟退休。单位内存在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工作经验的老龄劳动者,属于质量型的人力资本,可通过返聘制度,制定高龄劳动者市场政策,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调节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的发展状态,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短缺的社会压力。
6.2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6.2.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现阶段,老龄产业总体上产业结构发展不相协调,各类型产业间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多为低效能产品,老年群体消费需求仍有很大缺口,从业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态势需要进一步完善[44],广东省老龄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仍需要XX给予帮助,为发展老龄产业的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审批和财税政策方面,简化审批的程序,提高效率;对进入老年用品目录的产品享受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45]。在融资渠道上,设立专项基金致力于开发老龄产品;加大金融机构对老龄业的贷款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以扩宽从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人才培养上,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从业者薪酬、社会认同感和积极性,降低行业流失率;鼓励院内高校加强针对老年特殊人群而开展的老年医学及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46]。在规范市场行为上,广东省养老产业协会积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市场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6.2.2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开发“银发市场”
广东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市场上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矛盾,供不应求,为老龄产业快速和创新发展创造了契机,将成为今后社会消费的热点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老龄产业是指为老年消费群体提供特殊商品和个性化服务的行业总和[47],包括老龄金融、用品、服务和地产。四大板块生产要素的活力相继迸发是推动“银发产业”发展的前提。在养老用品上,优化保健品市场,生产老年书籍、电子产品等特色产品,促进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在老龄服务上,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发展个性化老年旅游业,建立老年人娱乐中心,开展老年增值课程,实现“老有所乐”。在老龄地产上,提高住房利用率,鼓励“以房养老”,发展医养结合型老年公寓。在老龄金融上,多方面地促进养老金融发展,创新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及运营模式,加大对养老领域金融支持力度[48],满足老年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多元需求。
6.3转换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6.3.1立足于区域发展特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8年,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4.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2.16%,但与国内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北京、上海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其中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高达81%。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道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程度较深,建议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优化,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粤东西北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在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需要促进地区优势特色产业[49]。另外,借鉴纽约服务业产业集群辐射X服务经济的国际经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窗口的契机,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鼓励外资进入市场提供包括银行、医疗、物流、会展、增值电讯等在内的服务,引进具备高技术和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50],提高广东省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6.3.2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提高第二产业的质量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升,这就需要广东省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利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模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劳动力要素流动和资本的流动,驱动相关产业升级[51]。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广东省可以给予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税收优惠,提高技术研发的能动性,同时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利润,进而增加相关产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研发队列,共同推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互补之下,推进各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端技术产业群[52]。
参考文献
- 南方日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EB/OL].
- 钟敏,周洁珺,刘海金.广东城乡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3):70-72.
- 中国XX网.2019年XX工作报告[EB/OL].
- 董姣姣. 河南省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
- Richard Jackson, Neil Howe. The Graying of the Middle Kingdom: the Demographics and Economics of Retired Policy in China [J].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4, 4:1-36.
- Ricardo Hausmann, Jason Hwang, Dani Rodrik. 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7, 12(1):1-25.
- Willi Leibfritz, Werner Roeger. The Effects of OFBing on Labor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7, 12:34-63.
- Manabu Shimasawa, Hidetoshi Hosoyama.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an OFBingPopulation:The Case of Five Asian Economies[G], ESR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4, 117:35-38.
- 张秋,饶慧霞.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6(14):212-214.
- 韩锵. 人口老龄化对山西省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 曲红丽. 人口老龄化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
- 孙婷婷.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 胡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西部皮革,2018,40(18):97.
- 李雯雯.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商,2015(36):264-265.
- 易昕.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
- 金英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人口结构特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J].科学决策,2018(11):1-17.
- 李杏,章孺,W.Luke Chan.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SYS-GMM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01):29-36+89.
- 刘成坤,赵昕东.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04):69-80.
- 王屿,梁平,刘肇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10):99-106.
- 赵春燕.人口老龄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研究[J].人口研究,2018,42(05):78-89.
- 逯进,刘璐,郭志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基于协同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8(03):15-25+126.
- 曹荠.当今老龄化:沿革、趋势与新界定[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06):100-107.
- 范方春,吴湘玲.老龄问题的相关概念界定:争议与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J].老龄科学研究,2019,7(03):50-58.
- 百度百科.产业结构合理化[EB/OL].
- 百度百科.产业结构高度化[EB/OL].
- 曲翔宇.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升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2(41):102-105.
- 戚子麟,顾恒晟.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20(05):56-57.
- 杨祥理,王琦.刘易斯“二元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趋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2):49-50.
- 王土贵.广东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1,26(02):14-15+22.
- 王土贵.广东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8):134-135.
- 钟敏,周洁珺,刘海金.广东城乡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3):70-72.
- 王宗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N].德州日报,2019-05-14(A03).
- 广东省统计局.2018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EB/OL].
- 程蕾,涂英,邹小芳.“银发浪潮”下护理院校应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与发展[J].
- 彭海.皮尔逊相关系数应用于医学信号相关度测量[J].电子世界,2017(07):163.
- 金林,李研.几种相关系数辨析及其在R语言中的实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04):3-11.
- 梁海艳.中国老龄化的判定标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9):2255-2258.
- 刘嘉毅,陈玉萍.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城市空间扩展[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4):32-38.
- 吴倩. 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9):2283-2288.
- 丁元,周树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8,22(12):52-55.
- 21世纪经济报道.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十年变迁:总量增长1453万,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EB/OL].
- 胡金兰.二胎生育率低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282-283.
- 马蓉.我国延迟退休制度中的弹性选择[J].法制博览,2019(18):100-101.
- 曾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J].城市开发,2018(22):50-51.
- 张嘉威,宋建修.河北省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172-173.
- 张要茹.浅析我国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N].中国人口报,2019-04-25(003).
- 黄永盛.关于老龄产业、养老服务业与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和内涵[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二[C].:福建省老年学学会,2006:4.
- 杨少芬,吴湧超,邵昱晔,朱佳佳.X地区养老金融发展经验与借鉴[J].现代X研究,2018(04):51-57.
- 彭惜君,陈彦舟,卢甲戎.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8(06):37-40.
- 谢育玲.广州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借鉴[J].营销界,2019(39):3-4.
- 许文达,文超.广东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用机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155-156.
- 陈晓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9(26):26-27+4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