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儿童进餐行为与个体意愿有着密切关联,个体意愿制约着儿童进餐行为的各个方面,研究儿童进餐问题既要考虑其喂养方式问题,进餐时间问题,也要考虑食物选取与偏好问题以及进餐时的心理状态与整体进餐氛围。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儿童的营养吸收状况与身主发展问题。对于儿童进餐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南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合理进行营养吸收,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保证幼儿学会合理选择食物,更好地吸收营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国内也有学者对儿童进餐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其研究角度也是多方面的,有从医学角度展开研究的、有从学前教育角度展开调查的,还有从心理学或营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也公认进餐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终身成长有直接关系。儿童时期是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养成期,一经形成难再改变,因此对于日后的影响甚为深远,其意义不容忽视。幼儿进餐问题与情绪、疾病、家长教育方式、教师指导等因素有关,而5-6岁的大班幼儿正经历着集体意识形成的转折时期,此时进餐行为仍可塑造[2]。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民以食为天不但是自古流传的箴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幼儿问题,当前幼儿在生活中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饮食或进餐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于幼儿进餐问题的研究在幼儿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充分了解幼儿进餐问题的类型,了解引发进餐问题的根源、了解幼儿进餐问题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影响并提出改善策略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良好的进餐习惯,引导幼儿正确进餐。
1.2.2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文中阐述了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分析了影响幼儿进餐行为的因素,对构成我国幼儿正确进餐行为培养,对家庭和幼儿园饮食教育中现存的一些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得出结论。
本研究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正确进餐行为对儿童至关重要,但在当代儿童的进餐行为中,普遍存在着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不好好吃饭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大困扰。关于儿童进餐行为的研究能够为教师和家长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实际指导,从而有利于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3研究方法
况来分析儿童进餐行为问题的表征形式、原因以便笔者可以根据相关问题与现象提出有针对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研究,笔者收集、整理、查阅并分析了中外学术论文及专著中有关儿童进餐问题的相关文献,对已有文献进行分类分析,确定有关进餐问题的研究中相关的研究成果与研究不足点,以确定本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观察法:笔者为获得更为真实的资料,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观察法,深入幼儿园内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幼儿进餐的系列行为表现与相关问题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性的策略。
问卷调查法:用问卷调查法对儿童、家长及教师进行不同的调查,以发现儿童就餐问题中儿童成长主要参与者与影响者对儿童就餐问题的看法以便进行更进一步分析。
1.4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对幼儿园儿童进餐的问题行为进行界定与划分,在社会学理论、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上对本市内两所中等层次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儿童进餐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对象来自四个自然班,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进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进餐独立性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进餐速度与时间不当、偏食挑食问题以及进餐前后卫生清洁的问题,问题存在程度各不相同,但都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明晰问题后笔者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园内教育环境进行了幼儿进餐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并强调了这种进餐行为的危害性,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环境创设与提高餐饮质量、树立规则与节约意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若干项策略,帮助幼儿纠正或矫正进餐过程存在的不良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5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及其研究是徐海荣、王仁湘赵荣光、赵建民、华国梁等,他们都从食物原料和饮食结构,进食方式、进餐礼仪等相关问题对进餐边缘问题进行了讨论。
饮食文化对学前儿童的传承与影响的研究也在饮食问题的行列之内,如博克在《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一书中阐述了饮食文化是如何传承至幼儿的问题,但是有关此问题的研究甚少,目前并没有发现相应的论文或专著[3]。
陈舒平、阮卫、陈家华、吴渊、任远、王晓红、麦簇时、陈芳怡等人对中国当前的广告现状进行了研究,其中就包括幼儿食品广告的研究,并一致认为,当前的电视广告中充斥着与社会主流文化不相符的地方。如考尔(Com,1980),戈德伯格(Goldbefg,1987)等都认为电视食品广告影响着儿童的短期食品选择。高尔斯特和怀特等人认为,电视广告对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行为影响很大,儿童想要得到从广告中所看到食物的频率和广告中出现这些食物的频率是一致的。NH&MCR认为,电视节目对儿童食物喜好方面的影响比来自家庭的影响还要大。伍德沃德(w心odwadr,1993)认为看电视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对食物的选择和消费.电视中的食品广告很少有关于合理饮食行为的内容(Gussow,1972)。尼尔森(iNlesen,1983)指出,有的广告实际上是在鼓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的则是直接起误导作用。
关于家庭对儿童进餐行为的影响研究也相对热点的问题之一,万纺、张振宇、陈征毅、崔莲华众多学者和医师都表示幼儿的进餐行为爱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影响,家长的进餐心理、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收入以及父母对幼儿的态度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的进餐行为[4]。外国专家学者从口头教育与提示、食物选择与分配、家长进餐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健康饮食问题。例如,克雷斯格斯(lKegses,1986)、赫茨勒(Hertzler,1953)、哈兰(Halland,一974)等学者发现,父母的提醒可以增加幼儿进餐时所吃食物的种类,经提示后,幼儿吃的食物各类明显增多,也就是说成人提示吃的食物与幼儿实际吃这种被提示的食物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马冠生、胡小琪、昊瑾等(2002之也发现城市儿童少年父母进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不同年龄分组的儿童少年进餐时受到家长提示的比率不同,年龄越小受到家长提示的比率越高[5]。赫茨勒(Hertlzer,1953)、哈普(HaerPr,1975)等认为,父母的饮食行为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儿童对食物的接受往往模仿父母和家中的其他成年人。
关于幼儿园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培养,有一些文章概括介绍了从幼儿园饮食安排上、教师的教育方法上培养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对于进长时教师话语对培养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查找到。
目前,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家长对与幼儿进餐问题与健康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幼儿正确进餐行为的养成及评估等作出较多的研究,如徐琼与徐秀二人曾联合发表论文《儿童进食的行为问题评估和干预策略》,不仅对幼儿进餐的问题进行分类探讨,还提出了如何正确干预,其中,他们将幼儿进餐问题分为挑食类、进餐量、营养不足类等,并分析了其中的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的原因。王劲、付桂英等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儿童进食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6]。还有从教师角度来探讨幼儿进餐问题的教师指导性问题的学术文章,如谢晓颖发表题为《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一文,文中她强调了教师在幼儿进餐活动中以及幼儿进餐问题方面的问题及原因,认为幼儿进餐问题的根源就是教育的进餐教育观不正确,这也是笔者赞同的观点。
1.5.2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进餐问题对于个人健康的价值是什么,国内外众多的教育专家、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如著名的白板说提出者洛克、蒙氏教学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自然教育的倡导者卢梭、以及当代教育家陈鹤琴等人都对于进餐问题以及正确或不良进餐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在其研究后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幼儿正确进餐的教育策略[7]。当代关于幼儿进餐问题多是从营养学角度进行的阐述,关于正进餐与营养的重要性的文章不胜枚举,关于健康饮食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文章相对较少。关于正确进餐的教育价值的研究,费孝通提出,从文化的濡化角度来看,饮食是人类社会化的必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孩子是逐渐被教化的,教化者即是家长与教师。而郭于华则认为,幼儿从长者接收到的有关吃的各种知识,并逐渐地掌握社会关系和为人处事的准则的全部内容。外国专家海克曼(Hackman)认为通过烹调可以进行数学或科学概念的相应学习,也会习得新的词汇与事物概念,麦罗(Maortz)等有关学者认为,营养教育能够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发展、感觉知觉动作发展、社会化情感发展等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目的,食物的经验在幼儿教育课程中的功能是多方位的,也是潜在的[8]。但是国外学者关于正确进餐问题的研究还是偏概括性与抽象性的,相当多的研究论述是零散呈现的,并未达到系统化。
早在1965年,布莱斯勒(Berslow)教授就对健康进餐行为进行了长达九年专门性研究,其中幼儿是否每天正常食用早餐,以及是否具有吃点心的习惯等被他列为是七大健康行为之一[9]。而关于幼儿进餐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配合使用观察法来完成的,探讨的主要是幼儿的三餐行为、零食行为、挑食行为、西式快餐行为、饭前饭后卫生行为等进餐边缘行为作了定量研究,并分析出影响幼儿进餐行为的家庭、幼儿园等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对于中外幼儿进餐问题的学术研究多采用生物学、医学的视角,从教育角度的探讨很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担负了重要的教育使命,对于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进餐问题进行分类及归因,并找到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儿童自身发展大有裨益,中外文献中对儿童进餐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的缺失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能。
2相关理论基础
2.1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的生活与学习行为是发生于社会环境之下的,个体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与模仿产生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长、教师、同伴,甚至其他成年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将观察所得以符号形式或心理表象进行储存,进而进行行为模仿[10]。儿童的行为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大班儿童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时期,容易塑造、培养良好的习惯,进餐习惯也容易形成[11]。幼儿园内的其他幼儿、家庭环境中的家长与其他成年人都会对儿童的进餐行为产生影响[12]。进餐行为作为日常行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深受社会学习方式的影响。
2.2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作为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提出自然、人、事物是个体的三位教师。自然教育倡导教育应尊重儿童,应按照儿童的天性让其自由地自然地发展[13]。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育与指导。事物的教育是指在个体在活动中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三种教育中唯有人的教育具有控制性,教育者应当促成三种教育的合力,才能将个体发展效果最大限度的实现[14]。
从自然教育理论中可知,儿童年龄增长带来的是不同的身心发展状态,这种阶段性的发展态势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得以表现,教育应当针对不同时期内儿童不同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选取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在进餐行为养成上来说,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应充分了解不同时期幼儿饮食需求与特点,分析产生进餐行为的原因,才能解决不良进餐行为[15]。
3大班儿童进餐问题现状调查与总结
学前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是个体的社会生存技能,这一技能从幼儿期伴随个体一生,因此对这一行为的培养应从幼儿阶段开启[16]。为了尽可能了解当前本市幼儿进餐问题的现状,笔者结合参考文献综合实践方案确定了现状调查的方法为观察法、访谈法,并于2018年9月起实行调查研究[17]。
3.1现状调查
3.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笔者为确保本研究涉及对象的代表性与典型性,笔者选定研究对象为本市内两所中等层次幼儿园,其中一所为公立园,另一所为私立园,每所幼儿园抽取两个大班,共计4个自然班参与本次研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4个班的幼儿、幼儿教师、幼儿保育员及幼儿家长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调查起讫时间为2018年9月初至2018年12月初。
3.1.2研究方法基本情况
观察法基本情况:本次观察笔者选择的四个自然班共有124名幼儿,其中男孩为64人,女孩为60人,在园内就餐的儿童数量为124人。
访谈法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访谈对象是四个自然班的幼儿教师与保育员,其中教师数量为8人,保育员为4人。
3.1.3观察实际情况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受试的124名大班儿童进行了进餐独立性问题、注意力问题、偏挑食问题、进餐速度与时间问题以及餐前洗手等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
(1)进餐独立性问题
大班幼儿进餐的独立性集中表现在集体午餐过程中,考察指标点分别为儿童筷子、勺子等餐具进餐时独立使用的情况以及用筷子或勺子喂食的情况。本次研究中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124名大班儿童中可以独立使用筷子进餐的儿童有97人,其他11人仍处于能够独立使用勺子进餐的状态,总体来说,儿童进餐独立性情况较好,但是所有使用勺子进餐的儿童操作熟练程度较高,而97名独立使用筷子进餐的儿童中有12名筷子使用不够娴熟,具体不娴熟的表现为持握方式不正确,存在一手抓的问题;食物夹取动作不熟练;两根筷子搭配使用的协调性不足。此外,大班儿童虽然有足够能力独立进餐,但因情绪问题导致仍有8名儿童需要教师通过喂食法辅助其进餐。根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受试的124名大班儿童中,幼儿进餐独立性与性别关系不大,而面要喂食的儿童也分别采用勺子喂食与筷子喂食两个类别。具体数据如图3-1所示。

(2)注意力问题
在笔者进行研究之前就已获悉儿童进餐专注力差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亲自验证了这一点。经过观察分析,笔者发现幼儿进餐中注意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经常无序说话、发呆、摆弄身边物品、含饭不咽、左顾右盼等,而且每一名有进餐问题的儿童其注意力不集中、进餐不专注的问题绝不仅有一种。如,笔者发现一名有进餐注意力分散问题的男生,在口中含饭的时候一定在发呆。此外就连不同儿童间进餐速度不一致都可能导致注意分散的问题,速度快的儿童再去补充食物时会吸引其他速度慢,或是不想吃饭的儿童的某些注意。笔者对观察中获得的此问题的相关儿童进行了行为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2。
从上表数据可知,进餐过程中注意力分散、不集中的问题表征较多,也较常见,儿童进餐注意力不足,分心多;表格上也可知男女生在进餐注意问题中不存在性别差异。
(3)进餐速度与时间问题
儿童在园内的进餐时间通常设定为25分钟,从餐具发放开始到所有儿童放下餐具总计25分钟,儿童就餐的时间为20分钟,时间少于20分钟即为进餐速度过快,而时间超过30分钟视为进餐速度过慢。在与大班儿童的接触中笔者观察儿童进餐情况并发现多数儿童进餐速度不当,进餐速度偏慢的儿童数量最多,速度最快与最慢的儿童进餐时间差高达30分钟,个别儿童5分钟内进餐完毕,而有的儿童用时35分钟。从整体分析,具有进餐速度与时间问题的儿童共84人,占被试总人数的67.74%,其中进餐速度不当的女孩多于男孩;进餐速度过慢的儿童数量多于速度过快的儿童;在进餐速度过慢的儿童中女孩数量多于男孩;在进餐速度不当的女孩中,速度慢的进餐问题多。所以,女孩进餐速度问题比男孩突出。如表3-3。

3.2总结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了幼儿园大班儿童严重的进餐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进餐独立性、被动进餐现象严重、进餐专注力不强、进餐速度失调的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对儿童影响深远,也有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但各种进餐问题仍非常突出。
3.2.1被动进餐问题
进餐中被动进餐问题又包括对筷子使用熟练程度弱,不会正确运用;自己进餐效率低,依赖教师喂食;进餐情绪不好,需要教师催促进餐。这些突出的问题都是属于被动进餐,被动进餐会给儿童的成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班级的集体活动与时间带来不便。
3.2.2进餐专注力不强
观察中的大班儿童进餐注意力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受限于教师与同伴关系。园内进餐中大班儿童注意力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专注程度与进餐时间呈反比;第二,儿童深受同伴、教师指导影响;第三,专注程度与其消化吸收程度呈现正相关。
3.2.3进餐中食物单一
儿童成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偏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缓慢等问题。笔者在观察中配合了访谈法发现儿童选择食物单一的偏挑食现象主要是由于自己对于营养失衡的危害、食物营养元素不了解以及有抵触情绪等原因,而外在原因是由于绿叶蔬菜口感不佳,园内菜品没有良好的卖相不能吸引儿童才造成了儿童进餐食物单一的问题。
4合理进餐解决策略
4.1创设适宜进餐的环境提高园内餐饮质量
食物是影响儿童食欲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引起食欲的食物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面食物之所以可以引发食欲是由于它既可以满足人本身身体发育的需求,也能满足人审美的需求,也就是说要兼顾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双重需求。为了诱发儿童更好的食欲,人为的创造良好的进餐行为,幼儿园就要从改善食物质量、提高水准这一层面入手。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有意识地要求厨师在准备食物时多用心、多用时,培养包括厨师、保育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重视儿童饮食文化,提高饮食健康意识,将进餐这一日常活动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科学化地创设适宜进餐的环境,并营养化食物搭配。例如,经研究表明颜色更能激发人的食欲,那么幼儿园内可以将餐桌布设置为适宜进餐的颜色,将教室内布置为温馨舒适放松的环境,同时还可以将点心做成吸引儿童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改变儿童的进餐行为也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2注意观察儿童进餐行为开展有效干预策略
儿童进餐问题行为出现的时机、频率、呈现的形式都不一样,每个儿童进餐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与适宜的干预策略都不相同,因此在教育中幼儿教师必段细心细致地观察儿童进餐行为,记录儿童发生进餐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实施有效的干预。儿童注意力分散性强,注意时间短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师实施干预策略时应量缩减语言干预的频率,可以用微表情、眼神或其他肢体语言示意儿童使儿童养成安静地进餐的习惯。
4.3树立规则意识实行奖惩制度
规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约束,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外显行为。在儿童进餐这前教师应为儿童明确规则,讲明奖惩,在幼儿服从意识发展占上风的阶段内加强强化力度,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如进餐前后讲卫生、正确洗手如厕做好进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尊重他人,不争抢食物;不说话、不打闹,表现良好的儿童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执行媒介物的干预。以鼓励、奖励表现优异的儿童建立榜样的模范作用,让其他儿童模仿,并逐步形成属于他自己的良好的进餐意识与行为。
4.4培养节约意识进行珍惜粮食教育
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就给了教育足够的塑造的可能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教师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要将节约的意识与践行节约的美德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儿童身体力行地养成节约意识,不浪费粮食,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行为,因此在大班儿童可塑期内幼儿教师注重其节约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结论
幼儿进餐问题很常见,进餐问题的发生与多重因素有关,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幼儿心理因素、父母亲或直接养育者的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或精神健康程度等因素都制约着幼儿进餐行为表现,而幼儿进餐行为不仅关乎幼儿身体发展,也关乎幼儿的心灵与精神发呢,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餐问题进行了探讨与评估,如教育学家从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展开幼儿进餐问题的探讨、社会学家从幼儿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论述从幼儿疾病的角度解释说明进餐问题的危害等。
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大班儿童进餐问题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大班儿童进餐中存在的几大常见问题并对相应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笔者现将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简要叙述如下,第一,在幼儿中存在的常见的进餐问题包括被动进餐、进餐专注力不强、进餐中食物单一的问题;第二,笔者根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幼儿合理进餐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在于日常培养,而这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进餐环节,而应该依赖于幼儿园内的日常活动环节中有效渗透并与家庭生活配合协调。教育工作者、家长对于幼儿进餐行为的约束与培养将共同影响幼儿进餐行为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明确良好的幼儿进餐行为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工作的立足点,进行科学理论的学习与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幼儿进餐的问题行为,分析不同问题产生的不同根源,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进行问题行为,并有效地反思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为幼儿健康地进餐行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在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增长,更在于心理健康,进餐问题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的监督管理与幼儿教师的悉心指导、家长的楷模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是松弛有度的配合,是为幼儿正确进餐行为养成的共同努力,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儿童进餐问题的研究提高了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学者、家长对于幼儿进餐问题的关注,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可能。
致谢
非常感谢李川旻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幼儿园大班儿童进餐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论文导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剑桥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剑桥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2]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5(05).
[3]李云.食品安个与毒理学基础[M].成都:四川人学出版社,2008:330.
[4]赵长海.走出饮食误区[J].西安:第四军区大学出版社,2009:8.
[5]林志萍.城市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对健康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人学,2004.
[6]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731.
[7]常春.健康相关行为.中国健康教育[J],2005,21(9):662-665.
[8]陈炳卿.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7.
[9]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13.
[10]金润铭,林鸣,儿童DIC实验室诊断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2(3):85.
[11]金润铭,肖胜军,林鸣,关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诊治[J].临床儿科杂志,2011,(5):407-410.
[12]谢晓颖.幼儿园餐点环节中教师教育行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45.
[13]黄桃英,曾志琳.学前卫生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168.
[14]陈旭微.幼儿家庭进餐行为主体性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7):80-82.
[15]刘晶.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3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