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小班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类型的交友模式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孩子们的交往技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摘要字数太少,你再思考下,把整篇论文的内容

  一、同伴交往在小班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可以提前解释下同伴交往的概念
  幼儿在集体中形成了一种平等、独立、自愿结合、互助互惠横向的友好关系。这种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友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随着情绪的稳定和依恋的转移,他们对同伴的需要越发明显,由于孩子们的性格、兴趣取向、现有能力、心理需求等差异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交友模式,也培养出了不同的能力。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乐于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比较关注幼儿的分享意愿,会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有意识地强调分享。最好举自己班实际事例
  有些小朋友的家长会给小朋友带来好吃的糖果和糕点请全班幼儿分享,幼儿在以小主人的角色分发糖果和糕点的过程中,体验着分享的乐趣: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每一个分享到糖果的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一份喜悦,向往着由自己来分发幸福和快乐的一刻。

  (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合作精神

  幼儿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大部分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会出现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或虽坐在一起玩却很少相互交谈,甚至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出现吵闹现象。
  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机会,多组织幼儿一起拼图、作画、参与角色游戏等。如“螃蟹运球"游戏,两名幼儿需要通过合作,用肚子夹着球把球运到球篮里。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协调配合、互帮互助,而这些能力正是幼儿同伴交往中所需要的。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

  (三)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社交技能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同伴之间争执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幼儿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机会,不要马上插手,而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协调解决。
  幼儿的年龄虽小,但在面对问题时也有自己解决冲突的方式方法,他们更可能会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来解决类似的小问题。在这些磕磕绊绊中,幼儿经过不断的锻炼,在大幅度增强独立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交能力。

  二、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幼儿从家里送到幼儿园换了一个环境,面对许多陌生的人,有些孩子比较开朗,能够同其他孩子大胆交往,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天生胆怯不敢说话,还有少部分孩子因为在家里娇生惯养,到学校后依旧我行我素,专门欺负他人。基于上述情况,幼儿在进行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性格孤僻不合群
  一些幼儿天生性格孤僻、胆怯内向,总是不主动同别人交往,即使别的幼儿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的回应也是很冷淡,使其它幼儿无法与他们继续交谈;并且这类幼儿不愿加入小朋友的活动中,总是远远的看着不敢接近;他们也不会去攻击别人,当与其他幼儿因为玩具而产生冲突时,一般都不敢反抗或阻止,玩具被抢走时多数会在原地大声哭泣。
  皓皓是一个小班的孩子,每天早上他的妈妈把他送来幼儿园的时,他都会粘在妈妈的身后寸步不离,妈妈要走时便大哭大闹、跺脚、往地下赖,拼命拉住家长不放手,嘴里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回家”并多次试图冲出教室去找妈妈。无论教师怎么耐心的哄他都没有效果,反而狠狠的拉住教师的衣袖,让其带着他去找妈妈。当教师告诉皓皓,妈妈已经回家了,并且把教室的门关上时,皓皓的哭声也没有停止。直到他哭累了才愿意坐在椅子上,却仍然不愿理睬他人并不让人触碰,一旦有人碰到他便会立即闪躲并言语道“不要碰我”皓皓对其它小朋友的关心交流也不理睬,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别的小朋友交流。每次快到放学的时间时,就会焦虑的等待,无心其他。一旦发现了家长的到来,就会立即扑上去紧抱住催促着回家。
  2、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
  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什么事都由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入园以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仍没有改变,在园和其他幼儿交往过程中总是喜欢发号施令,很少能够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更谈不上关心理解他人的需要,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与食品。长此以往,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同其游戏,致使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慢慢被孤立,缺少朋友。
  “哇——”“老师,安安抢甜甜的积木”“那是甜甜的你不准拿”短短一会儿便听到了接二连三的“告状声”和哭泣声。很快,教师就走向他们了解争吵的情况。小女孩甜甜哭的很伤心,教师便询问“告状”的那个男孩子:“怎么了?”男孩子皱着眉头,指着旁边的安安说“他抢甜甜的积木”教师放眼一看,安安的手里攥着一个圆形的积木,任凭旁边的小男孩怎么抢回也不松手,而在他的桌前还有一大堆积木玩具。“安安,你面前不是有玩具吗?为什么还抢甜甜的”安安把积木护的更严实,并大声喊道“这是我的积木!”教师告诉他:“这些玩具都是幼儿园的,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小朋友,快把积木给甜甜吧”安安不断的吼道“这是我的玩具!我的”当教师把积木从他的手里抽出时,他便大声的哭泣。
探究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有不良行为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源于幼儿个性方面的原因,对其他幼儿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但是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也存在着攻击性行为。小班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碰碰这个,摸摸那个。出现矛盾时,他们不会用正确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控制力还比较差;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直接付诸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出现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咬人、抢别人的东西等。一旦受到他人的攻击,就会象条件反射一样马上产生另一种更激烈的攻击反应,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攻击性强的孩子非但不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反而增添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其他幼儿产生了回避、拒绝的心理。随着道德感的发展,他们不喜欢和那些在他们看来“干坏事儿”的“坏孩子”玩。
  子辰是一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

  (二)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个性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个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对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应。
  每一种个性都可能向积极或消极的方面发展,同伴关系状况的好坏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具有塑造作用。
  2、受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幼儿交往能力的不同,如果家长对社会礼节及各种规则,严格要求孩子遵守,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纵容,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培养出的孩子在周围同伴中常显得不安和拘束,出现胆怯害羞等现象。因此,无论是纵容,还是过分保护都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方法。
  3、受幼儿园环境影响
  幼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环境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儿童,它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逐渐培养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行为,这是儿童年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三、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及对策

  (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角色游戏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招待顾客,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用语等,使幼儿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同时角色游戏也容易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
  如我班的谢诗琪小朋友,平时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游戏,什么事都漫不经心,但她却非常喜欢玩角色游戏,爱当娃娃家的妈妈,常常抱着宝宝去菜市场买东西,去乘公共汽车,去上幼儿园等,角色游戏让她开始积极与同伴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

  (二)做孩子的朋友,尊重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孩子做朋友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情感要求较高,教师要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大人是爱我的,喜欢我的”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利用幼儿能力互补、讨论话题、幼儿讲悄悄话等,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
  教师也要把握幼儿的情绪特点,帮助建立交往中良好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这样幼儿在交往中才能避免过多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同时,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与家长交流,为幼儿创设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孩子是家庭成员的核心,有些家长过分的溺爱会造成孩子许多不良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共同商量孩子的教育方法。
  提醒家长平时要多让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多带孩子外出旅游、串门、陪大人聊天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玩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从中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做客人,做主人的一些道理。
  同时鼓励家长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让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能主动与人打招呼,如“你好,再见,谢谢”等。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四、结束语

  幼儿时期的同伴交往对于幼儿发展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更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以自己的细心、耐心和用心深入到幼儿的心灵中去,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设计丰富有趣的课程,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来培养能力,做幼儿的朋友关心尊重幼儿,让幼儿社会化发展更加健康,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

  五、致谢

  向本文所引用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向协助我完成课题的同学和指导老师致谢。

  参考文献

  [1]刘彩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庞丽娟.幼儿同伴交往类型,成因与培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1
  [3]王霞.幼儿同伴交往与指导[J].信仰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陈文,郑淮.幼儿个性发展和自我感念的窥见[J].学前教育研究,2007
  [5]朱玉红.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4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7日
Next 2021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