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师生沟通时所出现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运用多种方式,对师生沟通展开深入探究。深入分析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多样化措施。为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做出不懈努力。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现状
(二)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2.不信任不平等沟通、阻碍交流
如表2中所示,X小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学习或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挫折,你最想找谁帮忙?”,此问题中仅有23.33%的同学选择了老师。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学生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平等互动沟通欠缺。大部分老师为了捍卫自己在学生、班级内的权威性,威严程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往往“高高在上”,毫无亲和力。学生不敢与老师亲近,得不到老师的信任,不敢说出自身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次,受到历史文化遗留因素影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扮演着“教育者、权威者”的角色,大部分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前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种误区,往往导致师生间形成不平等的沟通。此类教学模式,在一、二年级等低年级尚可实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五、六年级等高年级,学生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更希望老师可以倾听自身想法。老师无法良好掌握学生内心活动,不能以平心静气、谦和、亲切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无法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遇到的实际问题,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在教学活动中,则采取训斥,批评的态度,易使学生内心产生不安,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师生沟通陷入严重障碍。
3.沟通方法陈旧、单一、运用不当
X小学部分老师综合素质偏低,教学交流方法陈旧来套,沟通方法单一,不能切实掌握学生身心状态。面对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时间,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沟通方式。如表3所示,为X小学学生不同沟通方法效果分析表,分析指出公开指责会导致学生行动率变差38%,个别指责则只有11%。公开体罚行动变差率为65%、个别体罚行动变差为44%。这种行为偏差,在五、六年级等高年级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学生认为老师公开体罚、批评自己,并没有顾及自身的“面子”,内心会对老师形成“不满情绪”,长此以往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导致行为极端,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单纯认为,公开批评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有更好教育效果,但是由于沟通方法运用不当,让老师的教育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起到负面效果。整体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忽略周边环境的影响,未全面考虑学生内心感受。调研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更希望老师可以赞美自己,采用鼓励式教学。然而,实际沟通交流效果偏低,激励方式的单一,引发的负面效果,导致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不能很好的与老师互动交流,无法了解老师教学深层涵义。
表3 X小学学生不同沟通方法效果分析表
4.老师不愿审视沟通中的自身问题
X小学教师通常不愿意审视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自身问题。如表2所示,老师问卷调查涉及有一问题,“您在平时的课堂中,当与学生的看法不同时,你会( )A、高兴;B、不太高兴;C、把学生的看法压下去。”其中,81.58%的老师选择A,很高兴听到学生有不同的看法;0%即没有老师选择C,把学生看法压下去。然而,同一问题,在学生问卷中,则有20.83%的学生认为,实际沟通过程中,老师会把学生的看法压下去。由此分析可知,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是尊重学生意见的,但不否认,部分老师始终会坚持己见。教学活动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沟通环节若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老师不愿意审视自身沟通中的问题,主要在于老师希望塑造“威严感”,然而相关调查表明,“亲近”、“平易近人”的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教育效果。反之,“咄咄逼人”的态度,易使师生间的矛盾扩大化,老师不能直面学生提出的意见,片面认为自身永远是“正确的”。后期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同时自我思考、自我动手等综合能力下降,则不利于老师传递知识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小学师生沟通改进对策措施
1.强化心理教育、提高沟通意识
小学生和谐发展主要包括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四者的培养都离不开良好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应关注学生个性、身心的表现,通过学生日常的行为、表情、态度,分析学生当前内心活动桩体。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性格胆小、腼腆等原因,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老师应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身短板与长处。鼓励学生与人沟通、促进其待人处事方面具备良好的认知、情感行为,勇于表现自我;
其次,创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人际交往环境。具体措施则可以采取演讲比赛,视音频播放电影抒发观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喜欢与老师进行交流,增加彼此互动的几率;
最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内心较为敏感,往往一句批评或者一句鼓励都会引起学生情绪波动,老师应避免使用损害学生自尊性、自信心的语言。要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在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同时,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尊重学生选择,不提出过分的要求,科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跟学生沟通,接受学生的意见,保持一颗平常心。
2.以民主沟通为前提、平等交流
首先,教学活动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立在高品质沟通之上,小学教育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应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沟通交流是双向的,老师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时,应确认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通过学生反馈来明确实际教学质量。单方面的发表意见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发现学生成长存在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老师应放低“姿态”,勇于、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析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得出相应结果,并及时改正;
其次,教学活动开展,应以“民主沟通”为前提,小学生内心较为脆弱,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密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心理活动,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循循善诱,使学生内心获得满足;
最后,营造平等沟通的氛围。师生沟通有助于了解学生各个阶段教学所需,协调好学生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沟通发现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管理,切实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借助活动课、游戏、谈心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当学生想法与自身思想有出入,或者犯错时,应最大程度给予宽容与包容,耐心给学生进行讲解,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低位,使老师真正融入进学生中,师生间相互尊敬、平等交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水平。
3.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技巧
首先,应提高老师综合素质水平,学校、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关机制,一方面聘用一些具备高学历、良好沟通技能、心理洞察能力的教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一方面应加强在岗教师组织培训,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当地自身小学发展特点,合理引进多元的沟通方法与技巧,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质量;
其次,师生、家长间应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老师在校外时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出自身的想法。互动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 “微信”、“QQ”、 “E-MAIL”等形式,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网络环境”以另一种方式,避免实际见面的尴尬,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学生也可以将自身问题反馈给老师,全面提升教学交流的进程,促使老师与学生变成亲密的“好朋友”。定期组织老师、学生家长进行“听课教研”、“问卷调查”等,使教师间教学经验进行交流、共享,提高自身沟通技巧。听课可以分析出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中存在的不足,吸取他人意见并加以改正,老师互换可以充分验证不同教学、沟通方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最后,小学生目前处在青春期初期,内心发展更需要赞美,老师应采用激励沟通方式,如一句“你很棒!”、“你很优秀!”、“继续加油,你可以做到!”等赞美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利用赞美沟通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通过肯定,使学生明确老师是欣赏他们的,进而全面提升师生间的沟通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苦难,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正视沟通存在问题、改善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存在矛盾是难以避免的,但老师不应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与学生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审视与学生沟通中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学会聆听,改善自身的“权威”思想,直面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其次,沟通中的问题不单利用语言,通常可以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学生肯定。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形象地阐述课程深意。根据相关调查,肢体语言在日常非语言沟通中占55%,教师直面自身问题的同时,可以运用自己的头、眼、手、肘、臂、足等进行更好的沟通。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老师身为人师,自身的行为、语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和榜样,老师应建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将乐观、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间影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由此,不仅解决了沟通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事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图1 非语言沟通方式比例
四、结论
本文重点对小学师生沟通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着重对小学师生沟通中存在的沟通意识偏低、忽视心理教育;不信任不平等沟通、阻碍交流;沟通方法陈旧、单一、运用不当;老师不愿审视沟通效率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师生间有效沟通,定期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等措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老师应结合国外先进的师生沟通理念,运用多元的沟通渠道,做好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规划,推动小学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吕春燕.强化师生情感互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1-12.
[2] 吴振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6-19.
[3] 张建红.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15:12-25.
[4] 汪润.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命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15-20.
[5] 仲玉凤.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觉[D].南京师范大学,2015:8-21.
[6] 毕立立.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14-21.
[7] 黎亚贤.小学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4-29.
[8] 白小娟.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9:7-22.
[9]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9-16.
[10] 沙纯娟.小学师生沟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11-27.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