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致力于让幼儿享受更好的教育,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思想就可以给我们提供前进的方向。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家庭家庭暴力的相关理念,包括了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的区别、危害以及出现的原因;然后再从内涵、重要意义、缺少爱的危害性三方面介绍裴斯泰洛其的教育爱思想;接下来就是从教育爱的角度入手杜绝家庭家庭暴力现象;最后根据教育爱思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家庭家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爱;家庭暴力;解决办法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与危害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与特点
家庭暴力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它是指在家庭的保育教育工作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幼儿进行惩罚的行为。总的来说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的“家庭暴力”,是指通过具体的言行来达到惩治幼儿精神或者心灵的行为。比如过度的批评幼儿,忽视幼儿的情感,不断放大幼儿的缺点,对其优点视而不见;不分时间地点,也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仅仅因为幼儿的一点失误进而否定幼儿的一切行为;还经常就以不许上家庭、不许进教室、找家长等幼儿惧怕的事情相威胁,使幼儿时时处在无助与恐惧中。“不作为”的“家庭暴力”就是指对幼儿不管不问,不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使幼儿失去认同感、归属感,总的来说就是家长对幼儿不进行任何身体上的实质性的伤害。
一般暴力行为集中表现为家长体罚幼儿,如罚站,殴打等外在的惩罚形式,是显性的,可见的,而家庭暴力的形式主要有语言威胁型、嘲讽型、孤立型、控制型等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施暴者通过态度上的区别对待、语言上的精神伤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几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往往都是交叉在一起进行的,很难进行一个准确的区分,对受虐者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比起一般的暴力行为,伤害也更加严重。
一般暴力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外在的身体伤害,惩罚措施的多样性,如罚站、罚跪、殴打等。而家庭暴力行为的主要特点就是隐蔽的内在伤害,家庭暴力的伤害看不见摸不着,并且每个人承受家庭暴力的能力也不一样,外人很难判断出受虐者具体受到的伤害情况。同时,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语言上的家庭暴力,比如对受虐者说出“是不是没有长脑子”、“怎么这么蠢”之类的以讽刺挖苦辱骂性为主的语言;态度上的家庭暴力,比如施暴者区别对待冷漠忽视受虐者等一系列不公平的做法,对受虐者实施区别对待;方法上的家庭暴力,比如把受虐者人为的贴上不同的带有好坏性质的标签。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
不同于一般暴力行为伤害的可视性可痊愈性,家庭暴力的伤害时间长,危害大。一般暴力行为伤在身上,总有痊愈的一天,“家庭暴力”伤在心上,看不见摸不着,越是内伤越难治愈。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环境下会导致幼儿的精神、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阻碍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时期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来说,家长的评价更具权威性和可信性,其评价对幼儿来说也是无比重要的,就比如孩子都喜欢家长奖给自己的小红花,此时的小红花便是代表着家长对幼儿的肯定,才会让幼儿对视若珍宝。而家长的冷漠相待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惩罚,肯定会伤害儿童幼小的心灵,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受到家庭暴力对待之后说不清道不明,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着伤痛。家长讽刺性的话语或对幼儿不作为的教育方法,会使幼儿产生自我价值的怀疑的,还会导致幼儿自卑厌学的心理,对待生活的态度消极,对自我的认知定位错误。如果幼儿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甚至会使幼儿的人格产生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会影响幼儿的一生。
(三)家庭暴力出现的原因
从施暴者所处的客观环境上来看缺少惩罚机制。对于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暴力行为,家庭有明确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比如许多家庭会采用扣除家长奖金或开除等有效的方法来约束家长的一般暴力行为,但是对于家长的家庭暴力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也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与制度管理。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家长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要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等。但是部分家庭的家长和园领导根本就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更难去要求他们遵守这些规定了,因为对教育家庭暴力缺乏了解和重视,相应监督的举措不明确,也缺少相应的惩罚标准与惩罚措施,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才会让家庭暴力成为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毒瘤。部分家庭没有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监管和约束家长的“家庭暴力”行为,对于家长的家庭暴力行为也是持默许态度,只要不出事,就会睁只眼闭只眼,装作视而不见。
二教育爱:一种隐形而更具有意义的爱;教育爱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教育爱存在于教学以外的所有与幼儿有关的生活之中,教育爱不只是在教室内才有的,也体现在家长把爱投入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身为教育者,家长的的整个身心都是属于孩子、属于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王双利.教育爱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读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有感[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在本章中我就要详细介绍一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思想。
(一)教育爱:培斯泰洛齐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教育爱”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贯彻他教育事业的一条主线,现如今教育爱思想依然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一条基本原则,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育爱与其他爱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教育爱是绝对无私的,它产生于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教育爱又是全体的,不单单是指对某一人的爱而是全体教育对象的爱。“教育爱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教育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成功的教育。”我认为教育爱已经不仅仅是指家长对幼儿的爱,它应该是一种双向的爱,也包括了幼儿对家长的爱,这种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教育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爱”。“教育爱”与无原则的“爱”是有本质区别的。“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是没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单纯的溺爱会使孩子的恶习更加严重,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坚决抵制,一味的姑息和溺爱是无法让孩子成长的。
(二)教育爱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幼师面对的都是一群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此时,对于这些幼儿来说爱是最重要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爱中成长,母爱父爱师爱友爱爱情等等各种各样的爱,在家庭阶段对孩子来说师爱就是最重要的。幼儿因其年龄幼小,对各种外在及内在伤害,更缺乏自我保护力,也更无还手之力。幼儿不仅需要一般性的爱护,更需要一种出于彻底的责任心而产生的内在的,不易被外在尺度所衡量,但却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意义的爱,这种爱,即是教育爱。爱是人类最普通也是最珍贵情感,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让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对幼儿进行以爱为基础的教育,给予幼儿爱,才会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人,知道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人。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给他什么样的影像,他反馈回来的也会是同样的影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中也装满了对世界的爱,因为被温柔的对待,所以才能更加温柔的对待他人。
家长的爱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家长的关爱就是幼儿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兴奋剂,得到家长的爱与关注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家长的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是孩子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助推剂。在我看来教育爱不仅仅是家长对于幼儿的爱,也包括了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对家长的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充满教育爱的环境中,家长和幼儿就是一个整体,他们互相影响,家长对幼儿的爱可以激起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而幼儿对家长爱的反应又可以激励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去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是一种良好的循环。
(三)家庭中教育爱不足的可能危害
人的攻击性都来源于自己曾经所受到的伤害,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去爱别人的。而无法爱别人的人,也就没有办法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爱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没有爱与被爱过的经历的人的一生都会是不圆满充满遗憾的,而这样的人只会在攻击和被攻击、伤害和被伤害之中度过,一生都坎坎坷坷,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1、阻碍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爱的不足对幼儿来说更像是精神上的体罚。长期处于缺少教育爱环境中的儿童,很有可能就发展成为以下两种不健全的人格。一种是“退缩性人格”,由于缺少爱,孩子在冷漠的环境中往往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不自信,面对问题时会习惯性的退缩,惧怕困难;另外一种是“爆发性人格”,渴望家长的爱与关注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对家长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往往会变得暴躁,也有幼儿选择另类的方法获取关注,长此以往幼儿心中就会充斥着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充满敌意。无论是哪种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有缺陷的人格。
2、不利于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幼儿教育要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教育的目的就确定了家长在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时要以幼儿为主,把自己的爱倾注于幼儿身上家庭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孩子,让孩子的身心的到健康的发展,学会爱与付出爱。当教育没有了爱,也就失去的教育的意义。教育与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没有教育的爱是痛苦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没有教育的爱也是不合格的爱,是盲目的溺爱。教育和爱只有相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1+1〉2的效果,缺乏爱的家庭教育只会让教育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一步步的向错误教育方向走去。
3、阻碍师幼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长期缺少爱的存在,就会对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爱是家长与幼儿沟通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的存在,幼儿与家长之间难以很好的沟通交流,就会缺少相互理解和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在我实习的时候,主班家长要求幼儿画一幅路边的汽车,他一再强调远处的天空必须是蓝色或者深蓝色,不许有其他的颜色,结果有个小男生就用了黑色来画天空,导致家长非常生气,认为孩子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就在全班幼儿面前批评讽刺这幅画,孩子非常难过,哭得很伤心。在后来的实习中,我很少见到这个小男孩再与家长主动的互动了,活动时都是默默的跟着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事,很少再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后来孩子告诉我他画的是夜晚的汽车,想给家长一个惊喜,但却被无情的抹杀了。如果家长可以多点关心多点爱护,那么这个孩子也许会给家长更多的惊喜。家长不懂得呵护幼儿,幼儿对家长开展的活动也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倦。因为幼儿是出于感性阶段的,理性思考很少,行为做事往往都是依赖自己的感觉,他感受不到家长的爱,就会表现的更不符合家长的心意,越是这样家长越吝啬自己的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暴力或者家庭暴力等其他不正确的教育行为的出现提供了环境。
现如今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调着素质教育,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教育,幼儿教育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幼儿家长,我们更应该把幼儿最需要的给予他们,也就是爱,当我们的教育有了爱的支撑,家庭暴力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了。
三、遏制家庭暴力现象对策分析
幼儿和家长是处在一定教育结构中的特殊社会关系,而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师的角色相对于一般的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所以说幼儿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幼儿家长要给幼儿以后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庭暴力的存在大大的阻碍了幼儿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的发展,也给幼儿带来心灵上的创伤。传统的粗暴霸道的教育作风和行为,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了,家庭暴力只会扼杀幼儿的自然天性,阻碍他们的和谐发展。幼儿家长要用教育爱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做一个真正能为幼儿长期发展有贡献的“人师”。
(一)建立教育爱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
家长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把教育爱思想落实到实处。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与教育爱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也是最适合对儿童期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思想,是在平等对待基础上的有差别得对待,发挥幼儿的特长,挖掘他的天赋,帮助幼儿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去探索一个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改变现有的激励机制,融入教育爱的理念,在教育爱的指导下去进行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失败体验多于成功体验,沮丧情感多于欢乐情感的幼儿,更加需要家长经常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给他们提供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环境。
对评价的标准也应该多元化,教育者可以设立进步奖、道德奖、劳动奖、课外兴趣活动奖等多种多样的奖项,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不断提升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让大多数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鼓励,感受到家长爱的教育。对幼儿的评价方式也可以尝试着多样化,除了常用的家长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幼儿群体评价、自我评价方式等评价方式,让幼儿在亲自参与评价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自我成长,自我激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家长带着爱去进行教育,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用爱去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了教育爱的作用,让幼儿与家长都共同享受着爱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幼儿家长要在爱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释放爱
注意教育与爱的有机结合。前面我们提到过教育与爱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离开任何一方,余下的一方都是空谈,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把教育与爱相结合起来。幼儿教育不仅涉及到自然知识的传播,更多的是跟生活有关的常识。家长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全面地投入爱的教育,时时刻刻保持饱满的情绪面对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不搞差异化,不把幼儿分为三六九等,公平公正的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掌握教育爱的原则。我们始终要警惕爱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我们的教育爱是有原则的教育爱,不是一味放纵孩子的不负责任的爱。对于幼儿固有的明显的原则性的错误,依然要有惩罚措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这个惩罚是在爱的前提下进行的,以爱为支撑点,才能有真正的效果,
(三)幼儿家长应掌握多种教育爱的方式
家长要主动俯下身去倾听幼儿的声音,真正的成为幼儿的朋友与榜样。家庭暴力行为的存在很多就是因为师幼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家长不知道幼儿的内心想法,幼儿也不理解家长的做法,让师幼关系蒙上一层尘埃。在活动中,家长要始终关注幼儿的表现,随时记录,从幼儿的语言面部表情等方面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当师幼矛盾出现时,不要急于处罚幼儿,要第一时间与幼儿沟通。家长应该是交流的主动发起人,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抓住幼儿的思想中心点。
把握给予爱的角色。家长在给予爱的同时要做到像一个母亲那样的温柔无私,对孩子的取得的成绩报以真诚的祝福,时常对孩子微笑,在孩子犯错时又要像父亲那样严慈,悉心教导幼儿,帮助幼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家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角色是多变的,是家人的角色也是朋友的角色,是长者的角色也是学习者的角色,家长要根据情况随时转变自己的定位,不同时候给予幼儿不同的爱。
家长要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纲要》中指出:“家长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家长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需要放在首位。家长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进行转变,把爱揉进教育中。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爱的心……这些就是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四)家庭应该为家长的身心发展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
家庭应该主动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缓解家长的工作压力,给他们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提高家长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宣泄的窗口,避免家长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同时,家庭还应该不断加强对幼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家长的职业素养,并定期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做评估。努力改变家长的职业环境,积极的尝试小班教育,控制每个班的幼儿数量,减少家长的工作压力,这样有利于家长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对待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充分的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幼儿。
(五)家庭应健全与家庭暴力约束与惩罚相关的管理规定
家庭要重视家庭暴力现象,要加强对幼师有关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定期开展相关讲座活动,让每一个幼师对家庭暴力及其危害都有了解,不向幼儿实施家庭暴力行为,并自觉抵制家庭暴力现象。当家庭暴力行为出现时,家庭要及时的制止,努力减少对幼儿的不利影响,并且要根据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轻重给予施暴者必要的惩罚,以儆效尤,不给家庭暴力留下生存的余地。家庭明确规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违法的行为,并且对这种违法行为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控制了家庭里的暴力行为。但是对家庭暴力行为却缺少有效的惩戒措施,也没有具体明晰的管理机制来制约它,家庭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行为。
参考文献
[1]郭夏娟,郑熹.国外反家庭暴力政策框架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7(02):174-183.
[2]薛宁兰.反家庭暴力法若干规定的学理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01):1-7.
[3]刘衍玲,廖方新,郑凯,黄俊锋,郭成.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类型、理论和影响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6):201-209.
[4]黄炎.国际人权法视角下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与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04):22-29.
[5]李秀华.儿童家庭暴力干预模式构想[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28(03):5-13.
[6]张帆.海湾君主国:立足中东,放眼全球[J].世界知识,2016(11):48-50.
[7]张帆.海湾君主国对中东国家对外援助动因的发展变化[J].西亚非洲,2016(01):145-160.
[8]王世洲.现代英国反对家庭暴力的主要法律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16,37(01):92-101.
[9]本刊编辑部.聚焦《反家庭暴力法》亮点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专家座谈会笔谈[J].妇女研究论丛,2016(01):5-20.
[10]李春斌.论性暴力是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以《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5(05):56-63.
[11]陈璇.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兼对正当防卫扩张论的否定[J].政治与法律,2015(09):13-2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99.html,